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實踐活動説課稿(精選22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78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2篇《實踐活動説課稿》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實踐活動説課稿》相關的範文。

實踐活動説課稿(精選22篇)

篇一: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説課稿

一.分析教材與學情

《早餐與健康》是國小綜合實踐活動三年級教材中的內容。編排這一內容是讓學生明白吃早餐對人體的重要性,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試圖通過這堂課對早餐與健康的關係有所瞭解,並且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學會初步的早餐搭配,樹立吃放心早餐,營養早餐的意識,從而使明白早餐與健康的重要意義,形成科學用好早餐的習慣。

學情分析

早餐對人一天的工作學習都很重要。我通過了解我班學生吃早餐的情況,發現學生對吃早餐有一定的認識,但因為種種原因,有不能堅持吃早餐的,更有早餐吃的不合理的。所以,提出研究早餐的學問,來探討早餐營養的搭配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情況,我把這堂課的目標制定如下:

知識技能目標:

1. 認識各種各樣的早餐食物,知道它的營養成分與作用。

2. 瞭解早餐與健康相關知識。

3. 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調查能力,分析調查中所獲材料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計算、比較、實踐,使學生在探討早餐的營養搭配問題過程中,明白早餐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設計、合作的快樂,培養學生吃早餐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通過探究性學習瞭解早餐與健康的關係,掌握合理的早餐搭配的方法。

三、教學準備

綜合實踐活動不同與其他課程,如果學生不對本課的內容做好充分準備的話,就沒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有針對性的教學準備會使你的課堂事半功倍。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

1、帶來自己喜歡的各種早餐食品。

2、調查早餐中常吃的食物的營養成分。

3、填寫教材中的調查表

教學重難點:通過探究性學習瞭解早餐與健康的關係,掌握合理的早餐搭配。

四.説教法學法

(一)實踐性

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在學習本課時,學生“結合自己的早餐、當營養師親自搭配早餐、設計一週的早餐食譜”等實踐環節,讓學生親身體驗如何合理搭配早餐。在這些實踐的活動中使發現並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自主性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要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將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創設情境,親自搭配早餐,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合作性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討出合理搭配早餐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動中,學生與學習夥伴交流分享自己的體驗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發思維活動,培養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五.説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讓學生説一説今天的早餐吃了什麼?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更容易點燃他們的研究熱情。)

(二)瞭解學生早餐現狀

請小組同學交流調查到的同學們吃早餐的情況:通過調查表中的三個內容,

早餐的地點

每天經常吃的食物

不吃早餐的原因

總結出:

1)有些同學就餐的環境不衞生,雖然食品種類很多但是營養不均衡。

2)通過調查瞭解到吃早餐的意識不夠,由於各種原因不吃早餐

(三)探究危害

1、根據學生存在的早餐營養不均衡、不吃早餐的現狀,學生彙報危害。

2、請不吃早餐的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

3、師生共同總結:

不吃早餐、或者營養不均衡的早餐的危害分為:短期危害長期危害

這個環節,主要引導學生從資料和同學們的現身説法中,把不吃早餐所帶來的危害進行梳理,讓同學們在頭腦中比較深刻的認識到不吃早餐的危害多,激發學生合理搭配早餐的慾望。

(四)合理搭配早餐

這是教學中的重點環節,分兩個步驟來完成:

1、瞭解早餐常吃食品的營養價值

(1)請大家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討論食品的營養價值。

(2)例如:豆類、肉類、水果、奶製品、蛋類等食物的營養價值

2、課件出示五穀類圖片:蔬菜、水果類魚、肉、蛋類脂肪

老師做簡單介紹營養價值,讓學生明白早餐佔全天營養攝入量的三分之一。每天的早餐應該把這些食品合理搭配,營養均衡,才能保證身體正常的發育,保證身體健康。

此環節,學生交流各自學習收穫,在交流中,師生、生生之間互相合作,互相碰撞,不斷產生出創新的火花。

(五)實踐運用,爭當小小營養師。

(1)利用桌上大家帶來的早餐,四人小組合作把早餐進行重新搭配,看哪些小組的早餐搭配的最營養?

(2)請小組代表介紹個小組搭配的早餐,説出這樣搭配的原因。

其他小組的同學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指導科學飲食、合理用餐的方法

早餐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並不陌生,但是要真正食物的營養成分,科學合理地用好早餐還是有一點難度,學生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管是經歷成功還是失敗,都將進一步激發起他們更深入研究早餐和健康的熱情。

(3)練習運用,鞏固所學:請你開一週早餐菜單

利用掌握的關於營養方面的知識。建議爸爸媽媽怎麼安排你的早餐,填寫表格。

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彙報之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早餐以自我為中心,願意吃什麼,家長買什麼,所以安排一個開放度比較大的練習,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梳理。養成良好的吃早餐的習慣。

四.説板書

板書講究簡潔、明瞭,同時起到強化重點的作用,本節課我只板書合理膳食、均衡營養八個字,告訴學生早餐與健康的重要性。

早餐與健康

合理膳食 均衡營養

篇二: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説課稿

一、説教材

課程改革要求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信息收集和處理”的內容之一,學習本課時內容,不僅讓學生學會收集處理信息,還要學會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問題,體會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綜合實踐價值,養成良好的人文素養。本課時是安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國小了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第1-3頁內容。本課時是作為一個拓展性的知識點出現的。教材先從學生熟悉的情景“找一找身邊的白色污染”和“調查自己家裏一天大約用幾個塑料袋?”引入,“全校學生家庭一天,一週,一個月,一年用掉多少個塑料袋?”繼而導出“白色污染”給人們帶來哪些危害?如何減少“白色污染”?等問題。讓學生通過調查、收集、整理等方式獲得有關“白色污染”資料信息,再經過討論、交流等方式,瞭解“白色污染”對自然及人類的危害,形成環保意識。

本課時的重點: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收集整理有關“白色污染”的資料信息。

本課時的難點:通過對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發現“白色污染”給人類造成的危害,體會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

本課時關鍵:通過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

二、説教學目的:

1、經歷對“白色污染”有關資料的調查、收集和整理過程,學會收集和處理資料信息。

2、通過對“白色污染”資料的處理和分析,發現“白色污染”對人類及自然社會的危害,培養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3、通過觀察、思考,發現身邊生活的“白色污染”,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

4、組織開展以“白色污染”為題的課外活動,引導用實際行動保護環境,培養積極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三、説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本課時教材內容安排特點,本課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主要運用談話法和討論交流法,兼併信息收集,觀察思考等方法,引導學生運用所收集到的資料信息,通過分析、討論交流等學習方式,自主參與,積極探索,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1、信息收集法:通過詢問,查找,查閲書刊等方式獲得有關“白色污染”資料信息。

2、談話法:教師以交談的方式參與課堂中,組織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白色污染”對自然及人類的危害,建立平等互助的合作伙伴關係,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愉悦的情景。

3、觀察思考法:課程總目標要求學生能夠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意識。本課時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生活環境,發現“白色污染”,分析“白色污染”對自然及人類造成的危害,討論減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四、教學程序

(一)課前準備。教師:“白色污染”圖片和所收集的資料。學生:分成5個小組,調查計算“平均每一個家庭一天用幾個塑料袋?”查找“什麼是白色污染?”,並收集相關資料。

(二)教學流程

1、展示圖片,激發興趣。

(1)出示一組“白色污染”圖片。(路邊樹上掛滿各種塑料袋,河水被塑料袋垃圾污染,田地裏隨處亂扔的塑料製品等。

(2)問:“觀察這組圖片,你們發現什麼?”(指名小組回答,引出“白色污染”一詞)

2、彙報成果,展示能力。

(1)反饋:“什麼是‘白色污染’”?(指名小組回答)

(2)反饋: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關“白色污染”的知識?(各小組反饋所收集到“白色污染”資料信息)

(3)教師反饋所收集到有關“白色污染”事例。

3、合作探討,深刻體驗

(1)思考交流

a、觀察思考:我們身邊存在哪些“白色污染”?

b、交流:(各小組反饋思考結果)(主要有家庭使用塑料袋,學生在校的零食塑料袋,田地裏的農用廢棄塑料製品等)

(2)小組合作計算:

a、平均每個家庭一天用掉幾個塑料袋?

b、全校學生家庭每天共用多少個塑料袋?一週呢?一個月呢?一年呢?

(3)分析交流a、思考討論:根據以上數據和我們所收集到的資料,你們發現了什麼?(引導發現“白色污染”對自然及人類的危害)b、交流:(各小組反饋討論結果)

(4)師生小結“白色污染”給自然及人類帶來的危害。(主要有:一、視覺污染二、潛在危害)

4、深刻認識,激發行動

(1)討論交流

a、討論:我們已認識到“白色污染”給我們帶來的危害,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b、交流反饋:(各小組反饋討論結果)

(2)你將怎麼做呢?(指名學生回答)

5、課外作業請把你的決心寫出來,並在行動中表現出來。

五、板書設計:

可怕的“白色污染”

1、什麼是“白色污染:?

2、我們身邊存在哪些“白色污染”?

3、據以上數據和收集資料,你發現了什麼?

4、我們應該怎麼做?

5、請把你的決心寫出來,並在行動中表現出來。

篇三: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説課稿

大家好!接下來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將《包餃子》這堂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説明:

一、設計理念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一輪課程改革誕生的全新的課程形態,所以我在設計本課時,本着綜合實踐活動開發的三條線索,把握着綜合實踐活動的四大領域。設計了這堂充分體現勞動技能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將綜合實踐課的真實性、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課的設計中,抓住機會,激發學生勞動的興趣。

二、活動方案

本節課我分為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為準備階段,第二課時是動手包餃子、品嚐餃子,主要活動是通過小組合作擀皮、包餃子,創作餃子作品,分享勞動成果並談感受。

三、活動目標

1、通過包餃子,使學生學習和掌握包餃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餃子的不同形狀進行綜合構思、合理拼配、組成創意餃子作品。

3、通過活動加深與別人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想象能力。

4、通過對已有經驗的應用和想象力的發揮完成餃子作品,體會學會包餃子的樂趣。

5、通過小組分享勞動成果、暢談感受體會勞動的不易和喜悦。

6、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包餃子的方法與技能

教學難點:掌握擀餃子皮和包餃子的技巧。

五、活動準備:

1、將全班同學分為6組,每組選出組長,由組長合理分配任務,準備好包餃子的工具和材料:如,每組一塊桌布、兩塊案板、2個擀麪杖、一把菜刀、三個盤子、六個小碟、6雙筷子、電磁爐及鍋各一個

2、教師帶領學生去菜市場買菜和肉,並指導學生揀菜、洗菜、切菜。

3、教師輔導學生和麪、拌餡。

4、學生向父母學習包餃子。

六、教法、學法

我通過啟發引導、操作演示、分解難點的方法引導學生採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總結的方式進行學習,給予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和時間,大膽放手,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

七、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的教法和學法,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六步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喜洋洋》樂曲,並出示一幅餃子圖,藉機道出:除夕之夜,爆竹聲聲,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着象徵團員的餃子,真是温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學學包餃子?接着,我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談談包餃子的工序,隨即板書四大步驟:和麪、拌餡、擀皮、包餃子。

(設計意圖:伴隨着快樂的音樂、聲情並茂的話語,一下字就把學生的思維帶入一個包餃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學都成了小小餃子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暢談的方法不但使學生明白了包餃子的工序,更為包餃子打好了基礎。)

(二)掌握方法提升創新

由於課前和麪、拌餡的工作已經就緒,所以我將擀皮、包餃子的方法作為重點講授:

1、學會擀皮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體分別出示了擀皮和包餃子的步驟圖片,讓學生看圖並聯系生活分別説説擀皮和包餃子的步驟,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個個小麪糰,再用力搓成直徑約3—4釐米的長條,再切成一個個小圓柱體,撒上面粉、壓平,用擀麪杖擀成圓而薄的餅。這樣,一個餃皮就擀成了。包時,將餃皮放在手心,在餃皮中間放上餃餡,用另一隻手的食指和拇指將餃皮對摺後捏合。

(設計理念:實踐是理論的指導,為了更好的掌握包餃子的方法,我用比較直觀、形象的圖片,代替了枯燥、生硬的説教。)

篇四: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説課稿

提起紙,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卻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全面地瞭解它.因為紙藴含着豐富的知識隱藏着無窮的奧祕,所以,我和我班的同學們共同確定了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主題就是:走進紙的王國。

一、研究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1、瞭解有關紙的知識,對紙的發明、製造、包含的科學道理、與生活的關係有深入的理解,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2、懂得充分地、合理地、環保地利用紙。

(二)能力目標

1、初步學會查找、收集、整理資料。

2、在實踐的訪談中鍛鍊口語交際能力,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在實驗操作中培養動手能力、觀察能力。

3、培養髮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敢於迎接挑戰、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研究,在學會共同分擔學習任務,共同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2、通過對紙的研究活動,獲得對自然、對社會的自我體驗與感悟。

由於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很多,我採用了主題分解的方式,即將一個大課題分解成六個子課題:分組進行探究。

由於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很多,我採用了主題分解的方式,即將一個大的課題,分解成六個子課題,進行分組探究。

二、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共分確定課題,準備方案,實踐體驗,成果展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創設情境,決定課題(一課時)

首先,創設情境,同學們,請打開你們的書包,你發現書包裏什麼最多?(書、作業本)

對,書和作業本都是用什麼製成的?(紙)説明我們每天學習離不開紙。

紙是我們生活中的常見物品,談談你對紙瞭解多少?

(學生充分的説)

有的答紙的種類名稱、用途,有的答紙藝作品,也有的説知道四大發明、紙的發明史.

教師借勢引導,紙的身上有這麼多的學問,那我們本次活動的主題----走進紙的王國。

接着提出問題請大家討論:你還想了解有關紙的什麼知識?

學生提出如下問題,我將問題進行加工整理,根據問題確定了六個研究小組,分別是歷史組,製造組,調查組,環保組,科技組,和手工組。

二準備方案階段。(一課時)

各個小組共同商討,確定本組的研究範圍,和探究方法。(如圖所示)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深入到各個小組進行必要的指導幫助。

三、實踐體驗階段(十課時)

這一階段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的階段。應把時間交給學生,由學生按自己組確定的探究方法進行自主實踐活動。教師要發揮“主導”的作用,否則教學過程就會流於表面,沒法深入的開展下去。首先,我來介紹“歷史組”的活動情況。

(一)歷史小組,一開始,歷史小組的同學僅僅把關注點,放在了蒐集有關“紙的發明與應用”這方面的知識上了。我建議學生要拓寬思路,從包含“紙”字的成語入手,去深入挖掘“紙”所特有的文化內涵。後來學生共蒐集到含有紙字的成語32個,在這一過程中,歷史小組的同學對洛陽紙貴這個成語產生了興趣,於是我建議他們可以將這個成語故事改編成劇本演一演。

(二)製造小組:

製造小組的任務之一,就是到造紙廠去參觀,可是,學生幾乎跑遍了大半個滄州市區,卻沒有找到一家造紙廠,就在學生們幾乎要“放棄”的時候,我建議:“為什麼不上網試試看呢?”這一試,學生們搜到一條寶貴的信息:在市郊白官屯有一家生產再生紙的造紙廠,叫做明珠造紙廠這就是學生到造紙廠參觀帶回來的錄像,(課件)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在收穫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不僅如此他們還親自動手當了一回現代版的“小蔡倫”親自動手製造再生紙。請看視頻。

(三)調查小組的工作起來也不容易,同學們為了調查使用紙張的情況,不但在學校內調查了學生用紙的情況,在家庭中調查了家庭使用衞生紙的情況,還分別去了商場,採訪商場收銀員,調查打印用紙的情況;去了花店,採訪花店老闆調查包裝花束的用紙情況;還在家庭就家庭使用衞生紙的情況展開了調查。

在面向社會進行採訪之前,我交待了注意事項,告訴他們向別人詢問要有禮貌,並且要事先想好有針對性的問題,才能有的放矢,順利獲得有價值的採訪結果。由於準備充分,學生收穫還真不小,同時,他們也學會與人交往的一些基本常識,鍛鍊了社交能力。學生將蒐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完成調查報告並用幻燈片展示出來(展示學生用紙的調查報告)。通過孩子們的自主實踐,他們深深地意識到紙張的節約刻不容緩,於是他們提出了許多合理的建議:如作業本雙面用,儘量使用再生紙,多用手帕,少用紙巾等。更為可貴的是:為了讓全校的同學們都瞭解,目前紙張浪費的現狀,他們寫了一份倡議書。由我聯繫廣播站的老師,讓他們在校園廣播電台進行廣播。

(四)環保小組他們在網上搜集了一組圖片題目是《癌症村的悲哀》,內容是滑縣一些造紙廠隨意排放污水,造成生態災難。通過這組圖片他們能深刻地意識到,造紙所帶來的環保問題,以及資源浪費等方面的問題。由於環保組的楊雨萱同學有“小詩人”的美譽,我建議她可以發揮自己的長處,於是,她做了一首詩《紙的心聲》。由他們組的“朗讀明星”王楠同學來朗讀。

我又指導他們為這首詩配上了合適的音樂,在成果展示時,伴隨着這首時而低沉時而輕快的樂曲,王楠同學聲情並茂的朗讀,震撼了每一位同學的心靈。

(五)科技小組的同學也不簡單,科技小組的同學在蒐集了大量紙的分類用途性能方面的知識之後,我又向他們推薦了幾種新型的紙張,如,發聲紙,除臭紙,等。他們將這些知識巧妙的融合,完成了一個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身的童話劇《紙張爭功》。

(六)最後我給大家介紹的是手工小組,手工小組的同學們在製作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就建議他們向美術老師請教,在美術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孩子們完成了自己的手工藝品。

第四階段:成果展示階段(一課時)

1、各小組成果展示,同學之間進行交流評價。

2、反思自己的收穫。

社會學家小組的王博同學説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學會了與別人合作交流;

歷史學家小組的尹玉山同學説:自己的收穫是一個人同時完成多項任務‘信息收集、處理能力有了提高;

科研專家小組的張宇西同學説:自己思考問題更全面、更深入;

歷史小組的孫博寧同學説:學會了面對困難、克服困難;

而製造專家小組和手工製作小組的同學都表示體驗到了動手的樂趣。

3、暢想未來的紙。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創設了一個召開新型紙張發佈會的情境,讓學生設計更加環保,更有特點的新型紙張,學生的思緒飛揚:設計出了“草生紙”“帶路紙”“放電紙”等。學生的表現可以用“創意無限,精彩連連”八個字來概括。

4、拓展延伸

學生調查研究結果是豐富多彩但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探究,讓學生認識了世界,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紙中的學問還有很多,我引導學生繼續關注有關紙的問題,在生活中做到合理使用紙張。

在這一階段中我認為值得大家關注的一點就是:讓學生反思自己的收穫,並將這些收穫帶到今後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去。有利於綜合實踐活動更好的開展。

最後我想説,“教育是門遺憾的藝術”在本次活動過程中,由於教師自身水平能力的限制,對“紙中的科學”挖掘不夠,有待改進和提高。

篇五: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説課稿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接下來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將《包餃子》這堂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説明:

一、設計理念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一輪課程改革誕生的全新的課程形態,所以我在設計本課時,本着綜合實踐活動開發的三條線索,把握着綜合實踐活動的四大領域。設計了這堂充分體現勞動技能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將綜合實踐課的真實性、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課的設計中,抓住機會,激發學生勞動的興趣。

二、活動方案

本節課我分為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為準備階段,第二課時是動手包餃子、品嚐餃子,主要活動是通過小組合作擀皮、包餃子,創作餃子作品,分享勞動成果並談感受。

三、活動目標

1、通過包餃子,使學生學習和掌握包餃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餃子的不同形狀進行綜合構思、合理拼配、組成創意餃子作品。

3、通過活動加深與別人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想象能力。

4、通過對已有經驗的應用和想象力的發揮完成餃子作品,體會學會包餃子的樂趣。

5、通過小組分享勞動成果、暢談感受體會勞動的不易和喜悦。

6、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掌握包餃子的方法與技能

教學難點:掌握擀餃子皮和包餃子的技巧。

五、活動準備:

1、將全班同學分為6組,每組選出組長,由組長合理分配任務,準備好包餃子的工具和材料:如,每組一塊桌布、兩塊案板、2個擀麪杖、一把菜刀、三個盤子、六個小碟、6雙筷子、電磁爐及鍋各一個

2、教師帶領學生去菜市場買菜和肉,並指導學生揀菜、洗菜、切菜。

3、教師輔導學生和麪、拌餡。

4、學生向父母學習包餃子。

六、教法 、學法

我通過啟發引導、操作演示、分解難點的方法引導學生採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總結的方式進行學習,給予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和時間,大膽放手,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

七、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的教法和學法,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六步

(一)創設情景 ?激情導入

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喜洋洋》樂曲,並出示一幅餃子圖,藉機道出:除夕之夜,爆竹聲聲,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着象徵團員的餃子,真是温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學學包餃子?接着,我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談談包餃子的工序,隨即板書四大步驟:和麪、拌餡、擀皮、包餃子。

(設計意圖:伴隨着快樂的音樂、聲情並茂的話語,一下字就把學生的思維帶入一個包餃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學都成了小小餃子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暢談的方法不但使學生明白了包餃子的工序,更為包餃子打好了基礎。)

(二)掌握方法 ?提升創新

由於課前和麪、拌餡的工作已經就緒,所以我將擀皮、包餃子的方法作為重點講授:

1、學會擀皮 ?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體分別出示了擀皮和包餃子的步驟圖片,讓學生看圖並聯系生活分別説説擀皮和包餃子的步驟,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個個小麪糰,再用力搓成直徑約3—4釐米的長條,再切成一個個小圓柱體,撒上面粉、壓平,用擀麪杖擀成圓而薄的餅。這樣,一個餃皮就擀成了。包時,將餃皮放在手心,在餃皮中間放上餃餡,用另一隻手的食指和拇指將餃皮對摺後捏合。

(設計理念:實踐是理論的指導,為了更好的掌握包餃子的方法,我用比較直觀、形象的圖片,代替了枯燥、生硬的説教。)

篇六:綜合實踐説課稿

一、設計理

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一輪課程改革誕生的全新的課程形態,所以我在設計本課時,本着綜合實踐活動開發的三條線索,把握着綜合實踐活動的四大領域。設計了這堂充分體現勞動技能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將綜合實踐課的真實性、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融入整堂課的設計中,抓住機會,激發學生勞動的興趣。

二、活動方案

本節課我分為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為準備階段,第二課時是動手包餃子、品嚐餃子,主要活動是通過小組合作擀皮、包餃子,創作餃子作品,分享勞動成果並談感受。

三、活動目標

1、通過包餃子,使學生學習和掌握包餃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利用餃子的不同形狀進行綜合構思、合理拼配、組成創意餃子作品。

3、通過活動加深與別人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想象能力。

4、通過對已有經驗的應用和想象力的發揮完成餃子作品,體會學會包餃子的樂趣。

5、通過小組分享勞動成果、暢談感受體會勞動的不易和喜悦。

6、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掌握包餃子的方法與技能

教學難點:掌握擀餃子皮和包餃子的技巧。

五、活動準備:

1、將全班同學分為6組,每組選出組長,由組長合理分配任務,準備好包餃子的工具和材料:如,每組一塊桌布、兩塊案板、2個擀麪杖、一把菜刀、三個盤子、六個小碟、6雙筷子、電磁爐及鍋各一個。

2、教師帶領學生去菜市場買菜和肉,並指導學生揀菜、洗菜、切菜。

3、教師輔導學生和麪、拌餡。

4、學生向父母學習包餃子。

六、教法 、學法

我通過啟發引導、操作演示、分解難點的方法引導學生採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交流總結的方式進行學習,給予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和時間,大膽放手,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

七、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的教法和學法,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六步

(一)創設情景 激情導入

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喜洋洋》樂曲,並出示一幅餃子圖,藉機道出:除夕之夜,爆竹聲聲,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吃着象徵團員的餃子,真是温馨、幸福。今天,大家想不想學學包餃子?接着,我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談談包餃子的工序,隨即板書四大步驟:和麪、拌餡、擀皮、包餃子。

(設計意圖:伴隨着快樂的音樂、聲情並茂的話語,一下字就把學生的思維帶入一個包餃子的工作室,使每一位同學都成了小小餃子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暢談的方法不但使學生明白了包餃子的工序,更為包餃子打好了基礎。)

(二)掌握方法 提升創新

由於課前和麪、拌餡的工作已經就緒,所以我將擀皮、包餃子的方法作為重點講授:

1、學會擀皮 掌握包法

首先,我利用多媒體分別出示了擀皮和包餃子的步驟圖片,讓學生看圖並聯系生活分別説説擀皮和包餃子的步驟,即把和好的面揉成一個個小麪糰,再用力搓成直徑約3—4釐米的長條,再切成一個個小圓柱體,撒上面粉、壓平,用擀麪杖擀成圓而薄的餅。這樣,一個餃皮就擀成了。包時,將餃皮放在手心,在餃皮中間放上餃餡,用另一隻手的食指和拇指將餃皮對摺後捏合。

2、總結注意事項

根據以往包餃子的經驗,我先讓學生談談擀皮和包餃子時應注意的事項,並在大屏幕上總結出注意事項讓學生齊讀領悟。

3、激活靈感 引發創新

為了能拓寬學生的創作思維、增強創作餃子的慾望,我又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形狀獨特、樣子逼真的餃子圖,有三菱餃子、魚餃、葵花餃、蛤蜊餃,學生欣賞着一幅幅餃子作品圖,口中連連稱讚,不停的發出驚訝感歎之聲,臉上表現出躍躍欲試的神情。我趁熱打鐵,展開包餃子比賽。學生在包的同時,我巡視、指導、協助學生完成。

(三)作品展示 體驗成功

利用投影將各小組的餃子作品向全班展示,並由小組長向大家介紹餃子的形狀,拼出的圖案、作品的名稱。有的組拼出一盤開口笑餃子,有的組為作品起名葵花朵朵開,還有的餃子作品被命名為五穀豐登。餃子作品既有創意又有深刻含義。我對學生的勞動成果我分別給予充分肯定。如對第一組的餃子作品我是這樣評價的:“瞧,你們的作品既有借鑑,又有創新,形態各異、栩栩如生,你們真是活學活用啊。”

學生看着一盤盤來親手做的餃子作品,更是興高采烈。最後大家一致推舉出最佳創意獎的獲得者。此時,同學臉上洋溢着幸福與激動。

(四)品嚐成果 暢談感受

學生看着這一盤盤自己包的餃子垂涎三尺,當我宣佈把餃子下鍋時,學生早已迫不及待,。品嚐着香味四溢的餃子,心中更有一番感慨。藉此,我抓住機會,讓學生暢談感受。有的説:“原來包餃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以後可要在勞動技能方面多鍛鍊。”有的説:“吃着自己包的餃子就是比平時香,我心裏真是太高興了。”還有的説:“通過活動,我明白了收獲是要付出代價的,勞動最光榮。”還有的説:“包餃子是一件高興的事,儘管辛苦,但苦中更多的是甜。”課堂中滿是學生飽含深情的話語。

(五)提出希望 延伸活動

在學生説出活動感受的基礎上,我又營造了一個師生溝通的機會。“同學們,通過本次活動,我們掌握了一種勞動技能,在今後的生活中,大家要多動手、勤動腦、爭取掌握更多的勞動技能來豐富我們的生活。”

篇七:綜合實踐説課稿

一、主題的提出

動畫片以簡潔明瞭、活潑可愛、誇張生動、充滿幻想的特色,倍受人們喜愛。出示視頻:

學生天天看且百看不厭,家長卻出現擔憂等問題。出示視頻:害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形成近視眼等一些不良行為習慣。

根據標準學生的年齡、興趣愛好與家長的擔憂等,我們決定以《動畫片》為主題開展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課。

二、主題的目標

1、知識目標:

(1)讓學生初步學會上網查資料、調查、採訪的研究方法。

(2)通過調查、採訪、上網查資料等形式,讓學生了解動畫片的種類、製作方法、發展史,明白看動畫片的利與弊,學會有選擇,有目的地收看動畫片。

2、能力目標:

(1)在活動中自主地上網查找、調查、採訪,培養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

(2)在活動中鍛鍊口才,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與人交往的能力。

(3)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運用知識靈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情感目標

(1)在小組活動中,鍛鍊學生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良好品質,體驗到與他人交流,分享成果的快樂。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及創新的科學意識。

三、活動時間:

兩學期

四、活動實施過程

本次説課,我重點説一説這次活動的實施過程,在説的過程中,我會插入一些視頻,由於視頻是學生拍的,不夠專業,聲音、圖片不夠清晰,請大家諒解。

第一階段 準備階段

活動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研究動畫片的熱情。

2、通過指導,讓學生學會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確定研究子課題,製作小組的活動方案。

從學生的興趣入手,確定研究的主題。

我首先播放不同種類的、學生們喜愛的動畫片(出示視頻),激發了學生的研究熱情,通過商議,確定主題為《走進動畫片》。(出示視頻)

關注學生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針對動畫片,學生們提出自己感興趣或想研究的子課題。(出示視頻)

經過篩選、梳理,形成了子課題。(出示視頻)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由選擇活動小組和信任的小組長,(出示視頻)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

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小,製作活動方案相當困難,在實施中,我注重對活動方案進行方法指導和示範,並利用課件直觀地解決填寫中的困難。(出示視頻)

在小組討論制定活動方案時,教師不停地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給予幫助。(出示視頻)

學生經過互評、質疑、不斷地修改,完善各小組的活動方案,使活動方案能有效地指導小組的活動。(出示視頻)

學生根據自己小組的活動方案着手進行準備,打算開展活動。

第二階段 實施階段

活動目標:

1、通過指導和實踐,初步學會上網查找資料、問卷調查、採訪的研究方法。

2、小組合作整理,交流資料及彙報展示的內容和形式。

綜合實踐活動具有開放性、實踐性、綜合性、自主性、過程性。要體現綜合實踐課程的特性,我充分關注學生的親身實踐,注重方法指導。

(1)活動開展落實,形式多樣。

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各小組成員踴躍地開展了活動:上網查找資料,採訪、實地調查。通過跟從,我發現上網查找資料的同學做的很好。由於計算機的普通運用,上網查資料的同學在家長的幫助下,獲得了第一手的資料,請看種類組家長給自己孩子拍下留作紀念的視頻。(出示視頻)在小組彙報中,孩子們獲得了文字資料及圖片資料。(出示照片)

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各小組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採訪這一活動形式難住了孩子們,我決定以採訪為主題開展一次方法指導課。

(2)活動前進行方法整體指導。

我首先播放一條石花電視台記者採訪我校名師的視頻,看了記者採訪的過程後,小組展開了討論,通過彙報,師生共同總結出了採訪方法。(出示視頻)

(3)活動中進行方法個別指導。

利與弊小組從網上獲取了看動畫片的利與弊的資料,但還想了解身邊人的真實看法,但不會製作調查問卷表,我對這一小組進行了個別指導。(出示視頻)

學生拿着自己的調查問卷表向自己的同學、家長進行發放。(出示視頻)

(4)活動中讓學生髮現問題,深入研究。

發展史組的同學從網上查找了從早期到現在的動畫片的發展史,可謂是資料多多,個個沾沾自喜,自認為最先完成了任務。我發現這一問題後及時對他們進行了引導:從資料中你發現了什麼?還打算研究些什麼?最終學生們從資料中發現我國動畫片衰落與鼎盛期,並查找出衰落的原因,打算用手抄報的形式展現給每一個學生。(出示視頻)

第三階段 成果展示

活動目標

1、各小組選擇多種方式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做到表達流暢,自然大方。

2、當其他小組彙報時,能做到耐心傾聽,學生欣賞、評價。

第四階段 總結評價階段

活動目標

1、通過評比最佳小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2、通過評比最佳隊員,培養學生相互欣賞的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精神。

3、通過活動延伸,激發學生不斷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熱情。

教師自我評價

1、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選擇主題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

2、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要當好學生的指導者。

3、師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共同成長。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我也存在着不少困惑。

在活動中,由於學生人數多,不能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在活動中,由於安全問題,教師不能充分放手,限制了部分學生活動的自主性。在今天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我還需不斷地學習,更新知識,並把理論運用於教學中。同時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宣傳,讓綜合實踐課得到大家的認可,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會開展的更加生動、活躍。

篇八:綜合實踐説課稿

活動生成背景

在學校裏,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當一種學習用品或玩具開始盛行時,很多學生都會去買。每天上學或放學時,學校門口的商店、小吃攤就熱鬧起來了,店門口圍滿了學生。這一切源於何處?

現在的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視為掌上明珠,存在着溺愛的現象,並且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給學生手中的零用錢的數額也有所增加。孩子鬧着要什麼就給什麼,再加上孩子天性就好吃、好玩,以致使用零用錢大手大腳,不求意義地盲目亂花。特別最近學校開運動會,學生亂花錢現象更加嚴重起來,家長給的一百元錢一天之內都能花光,而且出現同學之間攀比之風。看到這一情形,為了讓學生能管好自己的零花錢,養成合理消費習慣。本學期我校四年級開展以《零花錢與我們的生活》為課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活動目標

本節課是開展活動課之前的第一課時選題指導課。教師應重點對如何規範問題、如何選擇問題、設計研究方案等進行方法上的指導。因此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學會規範問題,正確填寫問題卡。

2、 明確選題原則,篩選提煉主題。

3、 設計研究方案,選擇適合的研究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樹立“問題即課題”的思路,在自主探索中培養學生篩選、概括、提煉等選題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小組合作中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增強學生節約用錢合理消費意識。

2、培養學生敢於提問、勇於探究的科學態度。

活動重點

如何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轉化為研究主題。

活動難點

依據選題原則正確選擇自己的研究主題。

活動準備

課件、問題卡紙、研究方案表

活動對象:

四年級學生

教學理念與方法

在本次活動過程中,面向學生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把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結合導入與結束技能的運用,注重選題方法的指導,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展開本次活動,逐步增強學生合理使用零花錢的意識,從而形成正確消費觀念。

三、活動過程

接下來重點向大家介紹本節選題指導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直觀導入,談話激趣,引入主題。

1、古今中外錢幣演變直觀導入。

一節開題課的導入能否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直接學習動機,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整個活動的興趣和活動效果。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一組我國各個時期錢幣演變過程的圖片,同時加以講解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我國錢幣歷史的源遠流長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當學生欣賞意猶未盡時我適時出示另一組包含日、美、歐等國家錢幣的圖片,視覺上的衝擊打開了孩子們的視野再一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直接生活經驗導入,談話激趣引入主題。

引入主題最首要環節便是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觸摸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激起他們想問、想做、願做的熱情,這是能否開展活動的關鍵。此時我抓住時機從學生花錢的生活經驗入手,用一句極具濃厚生活氣息又貼近實際的問題引入 “同學們你們有零花錢嗎?你的錢從哪裏來?每個月有多少零花錢?用到什麼地方?”一石激起千尺浪,學生們圍繞“零花錢”積極思考爭先恐後的説出自己的答案,氣氛十分活躍。我順勢加以總結自然引出研究的主題《零花錢與我們的生活》。

第二環節,自主提問,探究合作,有效指導。

綜合實踐課程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當一個主題被挖掘展現後,就要給學生創設條件,提供孕育問題意識的空間,激發學生對研究主題的興趣。在板書主題後,我趁熱打鐵“圍繞零花錢你們想提出哪些感興趣的問題?把你感興趣的問題説給小組內的夥伴聽。”在學生暢所欲言中,想研究的問題可能五花八門。此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加以指導,指導學生探究如何規範提問,如何根據選題原則篩選感興趣又值得研究的子課題。

1、自主提問,填寫問題卡。

在指導中我首先讓學生自主探究嘗試把最感興趣的一個問題寫在問題卡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2、有效指導,規範提問

3、選題原則,有效指導。

圍繞案例交流選題,填寫問題卡。

在選題原則的方法指導中,我引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兩個範例。通過比較重點探討“我班同學使用零花錢的研究”這個問題對我們有什麼幫助?經過分析自然領悟總結出選題應遵循原則。

4、填寫研究方案

出示貼近生活實例領會要點,小組探討填寫研究方案。

本階段是制定研究方法的具體體現階段,因此在指導策略上重點對研究方法的具體選擇加以指導。在指導中我並不是讓學生生搬硬套機械的學習,而是為學生提供一份活動案例,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吸取他人之長,借鑑他人的優勢。我首先出示一位國小生有關清明節前後天氣情況的調查研究資料,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試補充得出結論。然後回顧講解案例中運用的常見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意圖:結合生活實例指導學生學習調查收集、整理統計資料等多種常用研究方法有利於理解運用。

一份成功的活動方案能使活動有計劃、目的性並達到活動的預定效果。考慮到學生整理、分析、設計能力還不是很強,因此我為學生提供一份研究方案表格,既為學生提供可選擇的內容,又為學生自主發現和個性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間。課上,學生結合子課題進行小組研究合作完成表格中的前三項內容並選擇其中的一個小組彙報填寫情況,互相評價優缺點提出修改意見,完善研究方案。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入領會研究方法的有關要領。

5、回顧小結

回顧總結本次研究的重點知識內容是結束技能的一種有效方法。我通過一句過度語:“這節課我們不僅學會怎樣提問,還學會如何選題,怎樣做研究”。自然導入結束環節。

第三環節拓展延伸,勇於探索。

1、 引用科學家名言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

2、講一講有關牛頓《一個蘋果的故事》

3、資料《害怕考試怎麼辦?》

結束語號召: 同學們如果我們在生活中善於發現問題,勇於研究探索長大後也一定會有所作為的。

結束環節我首先引用科學家名言過度;接着由學生講生活中所熟悉的有關牛頓《一個蘋果的故事》。故事中學生很自然感受到牛頓在生活中善於發現問題進行探索研究得出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最後出示浙江省的一所重點國小研究的“害怕考試怎麼辦?”資料。講述他們的研究得到《中國少年報》的關注,登載在報紙頭版頭條。讓同學們共同分享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悦。以上三個梯度不同的結束設計貼近了學生的生活,增強了學生在生活中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大膽探索的科學意識。

活動反思:

一、在課堂上,我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把教學視為我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開展課堂討論。以小組為單位自學、質疑、操作、探索,以及相互討論、小組協作研究,培養團隊協作精神,用這種意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孩子們在課堂裏只有瞭解生活、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才能燃起求知的火花。在導入環節談話部分引入中,我發現學生圍繞零花錢提出哪些感興趣的問題?學生思路不夠開闊。如改為設計一個孩子找媽媽要零花錢而家長不願給零花錢的小品取名《我想要點零花錢》,然後提問:“你想了解 什麼?你發現了什麼?”這樣更能激發了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了孩子們的心靈火花。

教學設計不僅要備教學內容,更要備我們面對的孩子。我想:美好的課堂應該是教學設計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更是教與學,學與教共同融為一體的快樂。

篇九:綜合實踐説課稿

一、關注生活萌生主題

每當我們走進校園,總會看到一個個“小眼鏡”在校園裏走來走去;每當我們走進教室,也會看到許許多多的“小眼鏡”坐在教室裏學習。透過這“小眼鏡”,我們驚訝,我們震撼,我們傷感!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需要通過眼睛觀察和感知美麗的大千世界,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我們大聲疾呼:“讓小眼睛亮起來吧!”我們決定對國小生的視力進行調查,呼籲社會:為了青少年擁有一雙健康的眼睛,都來關注青少年的眼睛保健工作。

二、關注發展明確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的作用。根據學生的實際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經驗水平,我整合了以下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近視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認識“近視眼”的危害。學習正確的用眼常識,瞭解不良習慣對眼睛可能造成的傷害,進行有效的預防,養成良好的眼保健衞生習慣。

2.通過調查訪問、查閲資料、統計分析,知道學生近視率呈上升趨勢;同時能夠運用、處理所掌握的信息。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社會調查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用眼衞生習慣;懂得保護視力的重要性,知道常見的保護眼睛的方法。通過實踐,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通過合作,整理小組的集體研究資料,對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與他人協作交流的樂趣。

三、關注策略確定方法

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關係。基於教學目標,整個活動以調查、分析、查找、訪問等主要手段,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觀察、自主質疑、自主探索、自主評價的能力。

四、關注過程實施方案

(一)第一階段:確定主題,制定計劃(課內1課時,課外1周)

1.引發思考,確定主題

出示小資料:眼睛,被人喻為“心靈的窗户”。它是五官之首,是人的重要器官,對於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均至關重要。據調查,我國現有盲人500多萬人,近視患者已超過3億人,低近視近千萬人,佔世界第二位。尤其在兒童及青少年中,患病率極高。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最新數據表明,我國國小生近視發病率為22.78%,國中生55.22%,高中生為70.34%。令人震驚的是:有份調查報告稱,國內因高度近視致盲者已達到30多萬人。

看到這則小資料,同學們驚呆了,經過多次商討綜合意見,確定本次綜合實踐主題為“保護眼睛,預防近視”。

2.小組交流,提出問題

僅幾分鐘時間,孩子們就提出了很多問題。

近視是怎樣形成的?近視有哪些危害?

怎樣預防近視?我們學校有多少人得了近視?

近視有什麼症狀?近視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3.歸納整理,定子課題

孩子們經過討論,將這些問題歸納整理,列出了幾個符合實際需要的問題作為研究內容。

調查我校各班國小生眼睛近視的現狀;

學習眼睛基本結構,瞭解近視眼產生的原因;

知道近視眼的危害;

探討預防近視的方法及措施。

4.成立小組,制定計劃

為保證活動有組織,並有序進行開展,組織學生自願結合成立4個小組(現狀統計組、原因調查組、危害知曉組、預防策略組),並推薦小組長。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成員商討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明確各小組成員的任務分工,明確活動的具體實施步驟、時間、地點、內容等。(下面是每個子課題研究前要制定的活動計劃)

在這一環節中,我對小組成員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搭配,因為自由組合可能會出現“強強聯手”和部分學困生“沒人要”現象,這時我出面做好協調工作,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實踐活動,推薦的組長有組織能力,使本組組員團結、合作開展活動。在制定計劃時我側重於策略上的指導,各小組採用哪種研究方法?組內成員如何分工?什麼時間進行?這些問題由學生自主決定,我只是適當加以點撥。

(二)第二階段:具體指導,精心實踐(課內4課時,課外3周)

綜合實踐是一門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很強的課程,如果直接放學生出去調查,問題是很大的,教師要進行方法指導,要伴侶好參與者、引領者、點撥者等多種角色。

現狀統計組

本小組成員一些同學為一年級同學們檢測視力,一些同學到學校檔案室查閲學生的健康卡,對全校學生的視力狀況進行統計,繪製成統計表和統計圖;還有一些同學通過問卷調查、筆錄、錄音等形式瞭解全校學生用眼習慣狀況。這個小組碰到了困難,視力多少才是近視以及調查問卷的設計,我主要指導了近視的範圍以及調查問卷的格式和問題的設計,並幫助他們印製。在活動中,我要求學生做好活動記錄、統計好數據,通過調查從中發現問題,樹立為別人服務的意識。

原因調查組

這組學生在調查近視產生的原因時,他們都只是通過查資料,途徑太單一,我引導學生可以去諮詢科學老師,也可以去採訪眼科醫生。他們經過討論,一部分人去諮詢科學老師,瞭解眼睛的結構及近視是怎樣形成的;一部分人去採訪眼科醫生,得了近視眼怎麼辦?為了不讓學生出去吃閉門羹,我為全班學生上了一堂“學會採訪”的方法指導課,教學生如何敲門?如何跟人溝通?在採訪的過程中要注意語言的運用,讓學生明確採訪的目的是什麼,根據這個採訪的目的編寫採訪計劃(包括什麼時候去採訪,誰去採訪,誰記錄,採訪什麼問題,採取什麼方式來記錄內容,採訪時要注意的事項,如果招到拒絕怎麼辦?在此基礎上,我又指導學生想像情境,模擬訓練,根據情況,找出對應措施。通過這一系列的指導,學生學會了採訪。在後來的採訪中他們獲得了成功,嚐到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甜頭。(視頻)

危害知曉組

這組學生在調查近視眼的危害時,通過採訪戴眼鏡的人,讓他們説説近視眼的危害。這個小組成員有的採訪了近視的親人,有的採訪了近視的同學,還有的採訪了近視的親戚、朋友,瞭解他們戴上眼鏡的苦惱。危害知曉組的學生還在班上讓同學們相互交流,説説近視眼有哪些危害,自己平時是如何用眼的。(視頻)

預防策略組

這組學生在調查如何保護眼睛時,他們通過查閲資料,瞭解近視防治與飲食、運動的關係;諮詢眼科醫生,瞭解治療近視的一些方法;採訪正在接受治療的小朋友,怎樣矯正視力;採訪體育老師,正確做好眼保健操;還制定了護眼計劃。學生在查閲資料時,途徑太單一,我給學生提供材料的來源渠道,如看書、看健康報等,提供一些網站,為同學們查找資料開闢便捷的途徑。

五、關注反思回顧總結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密切聯繫學生實際,選擇了與學生息息相關的“保護眼睛,預防近視”為研究主題,突破了教材和學校的侷限,充分尊重了學生的愛好及興趣,為學生自主性學習開闢了廣闊的空間。從主題的選定到小組成員,從制定計劃到調查研究,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領域。

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們走出校園,走上社會、走入社區,完全走進了一個開放的時空。每個學生都全身心的參與,從而擁有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所得,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同時,學生們的個性特長還會得到充分的發揮,有的擅長髮現問題,有的擅長資料收集,有的擅長社會調查等等,學生的合作意識必然增強了,社交能力、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能力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篇十:綜合實踐説課稿

一、教材理解

1、教材簡析:《校園分類垃圾箱》是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而設計的。意在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蒐集的資料瞭解垃圾的種類,瞭解垃圾不分類的危害,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並試着和同學一起設計科技、環保、實用的校園分類垃圾箱。增強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能與同伴友好協作,開展活動。

2、教學目標: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的整體認識,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能力”這一具體目標,同時在理解教材和對學生了解的情況下,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活動,讓學生關注校園垃圾,調查瞭解校園垃圾的大概情況及垃圾箱的盛裝現狀,從而學會設計科技、環保、實用的校園分類垃圾箱。

(2)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創新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及適應社會的綜合實踐能力。

(3)通過活動,加強學生的主人翁與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分享合作與交往的快樂。

3、教學重難點: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以及四年級學生們的能力,結合這節課的活動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為:瞭解垃圾不分類的危害,知道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能與同伴友好協作,設計環保實用的校園分類垃圾箱。

4、教學準備:這一節課離學生生活較遠,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課前教師準備了多媒體課件、還讓學生多渠道的蒐集了垃圾分類的資料。

二、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四年級學生仍舊延續了兒童對新事物的好奇,對課堂教學的活動形式較感興趣。從學生能力發展來看:他們具有一定的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整理資料方法。

三、教法、學法

1、教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國小生的身心特點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規律,結合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實踐性教學法:在教學中設計校園調查環節,讓學生在調查中獲得直接經驗和情感體驗,並促使這些新經驗與學生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終形成可應用的個性化研究成果和技能。

開放性教學法:從課前開放性課外作業的佈置,到課中採取小組交流、課上展示交流的方法,把課堂交給學生,給學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2、學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法:在課內採用交流法、分組討論法,讓學生積極交流,共同探討,主動參與到實踐活動校園垃圾箱的調查活動中去。

四、教學流程

在教學活動中,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1、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2、資料交流,深化擴展。

3、合作探究,動手實踐。

4、交流反饋,總結評價。

1、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俗話説:“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情境營造能迅速引領學生走進情感的天堂,激發它們學習興趣。

2、資料交流,深化擴展。

此環節分為三個步驟:

(1)通過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簡單瞭解校園垃圾分類的現狀和分類垃圾箱的特點。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蒐集到的資料,各小組選代表在班上交流。學生了解更多垃圾分類的情況。

(3)投影出示各種垃圾箱,教師對投影的內容進行簡單介紹。學生對垃圾分類的瞭解更全面了。

以上三個環節層層深入的讓孩子瞭解、認識垃圾分類的情況。為進一步調動學生的情趣,激發學生的興趣,瞭解校園垃圾的調查打下基礎。這一環節的設計指導學生系統的蒐集信息,把學生的課堂開放到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讓學生綜合運用自己的知識儲備方式,到圖書館、書店、網上查閲有關垃圾分類的資料,不僅是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價值判斷的需要,也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主動活動和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

3、校園調查,合作探究。

此環節組織學生研究三個問題:校園調查,合作探究。

(1)以小組為單位調查校園各處垃圾箱有哪些垃圾?

(2)校園垃圾箱設立的位置是否合理、科學?

(3)觀察校園垃圾箱的外形、功能有何不足之處?這一環節可以讓小組先做好調查前準備:

1、小組成員調查分工;

2、調查工具的準備。

如:垃圾分類的記錄表、利用相機對校園垃圾進行攝像等。以小組為單位調查校園各處垃圾箱有哪些垃圾?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增強學生關心身邊小事的自覺性,主動發現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親身經歷校園環境的調查,感受美麗校園的來之不易,讓學生在調查中培養合作精神與創新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並引導學生對調查的垃圾進行分類,總結出校園垃圾的種類。觀察校園垃圾箱的外形、功能有何不足之處?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思考校園垃圾箱為什麼這樣設計?還能否有改正的地方?培養學生改進和創新設計的能力。

3、交流反饋,總結評價。此環節分為三個步驟:

(1)思考分類垃圾箱的設計方案。

(2)設計完成,並展示。

(3)口頭評價。

思考分類垃圾箱的設計方案:目的是培養學生通過對較多信息的整合進行綜合分析能力,培養學生改進和創新能力。這一環節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他們所看見的、所想到的通過課堂展示表現出來,在他們在展示中學會傾聽,在交流中學會分享,在寬鬆民主的氛圍中去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很好的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並激發學生思維能力。

篇十一:綜合實踐説課稿

前期思考: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結構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和亮點,也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新的生長點。但是多年來,因為課程開發的難度,評價機制的缺乏,讓綜合實踐活動課舉步維艱。武穴市教研室以素質教育六個一活動為突破口,把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教學工作的重要考核內容,讓實踐活動成為武穴教育鮮明的特色之一。我們附小三至六年級數學教師承擔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任務,一起開發了48個主題活動,並通過集體攻克,將所有的主題內容制定了方案,然後各班根據學情再開展活動。

如何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真正做到全員參與、全程關注、全面發展?我認為教師必須要給學生一個合適的腳手架,這樣才能使他們的主體地位得到實實在在的體現。下面我以四年級《我們去旅遊》談談我們的探索過程。

活動背景:

隨着人們生活質量的日益改善,旅遊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如何能夠做到安全旅遊、文明旅遊、快樂旅遊,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話題。開展這方面的實踐活動既符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又能讓孩子感受到探究的樂趣和價值。

活動目標:

1、培養學生查找、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方法。

2、在訪談中鍛鍊口才,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在實踐中培養自己動手操作的能力。

3、通過多元評價,使教師的指導水平與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4、通過合作,學生對自己的實踐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樂趣。

5、通過調查,使學生了解旅遊前的必備,重視旅遊中的安全與文明,學會旅遊後的快樂分享,同時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設計理念:

1、全員性: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就是活動的主角;2、實用性:讓學生掌握必要的旅遊常識;3、合作性:讓學生體會到小組合作探究的意義。

活動安排:

本次活動時間為三週,分三階段實施:活動策劃,活動開展,活動總結。

活動過程:

腳手架要素之一:活動策劃,做好三定

1、確定主題。上課伊始,我出示一些名勝古蹟以及優美風景的圖片,問學生喜歡旅遊嗎?並請學生談一談自己旅遊的感受,學生特別喜歡這個話題,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和諧的活動氛圍。在學生交流後引出主題,並問學生看到這個主題後你想了解些什麼?

(1)學生提出想知道或感興趣的問題,師生交流,師相機板書。

(2)圍繞主題進行討論,生成小課題並指導研究內容。

(3)全班彙報並交流,師生共同歸納整理更有價值的問題。通過討論篩選,最後確定了要研究的旅遊準備、旅遊安全、文明旅遊、開心旅遊四個方面的內容、

2、確定小組。在確定好要研究的子課題後,我讓每個同學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小課題,然後指導學生分組。

3、確定方案。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要求制訂本小組活動方案(小組初步擬訂方案,教師研究方法的指導,如:調查法,訪問法,蒐集資料,問卷調查,考察……)各小組推選組長、確立研究問題、明確各自的分工與合作,並制定活動計劃與方案,並上交教師審閲。

在這一環節中,我對學生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加以有效指導,指導學生進行篩選和歸納,形成他們感興趣又值得研究的子課題。儘可能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協作者、參與者、指導者和促進者的位置。更多地傾聽學生們自己的意見,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同時,讓學生在調整、體驗、完善的過程中不斷生成新的目標和課題。

腳手架要素之二:活動開展,把好三關。

1、要求關。老師提出活動要求:在調查活動中要分工合作,團結一致,並在實踐活動中做到:注意安全,做愛護環境的小公民,與人交往要禮貌,要遵守交通規則。

2、指導關。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是甩手掌櫃,而應該是學生的活動協作者,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比如:旅遊準備組同學首先要做一個問卷調查,想知道人們旅遊前要帶的物品有哪些?可是調查對象遲遲沒有確定。他們想調查全班同學,可又擔心年齡小考慮不全面。想調查家長,可最近又不開家長會,見不了家長面。後來,我建議他們採取調查表的方式來開展活動。他們立刻就能心領神會,把問卷調查表發給同學們,帶回家給家長調查,由每組負責人收齊並作好統計、就這樣他們順利完成對47位家長的問卷調查。

又如:旅遊安全組同學通過上網搜查知道旅遊安全主要是交通安全、飲食安全、住宿安全、遊覽安全、遊樂安全這幾大方面。困難最大的是負責研究交通安全的同學,他們想知道怎樣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而又不知道該採訪誰,此時我告訴他們,離我們學校最近的龍潭路有一家旅行社,在那兒應該能找到你們想要採訪的人。至於要採訪的內容他們之前有計劃,也就不困難了。而讓我佩服的是他們不知怎樣説服了學校的微機老師,讓老師幫助拍攝下來了,並且在微機老師的幫助下下載了很多交通安全的視頻。

3、梳理關。學生們在開展活動後,收集的資料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文字稿,一類是視頻,以PPT的方式來整理自己的資料。為了解決技術問題,我跟微機老師進行了溝通,請他在上微機課的時候重點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輔導,經過兩個課時的努力,部分同學承擔了各組PPT製作的任務,再經過微機老師和我的指導他們終於做出了想要的效果。

這些加強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性,加強學生對活動過程的認識和感知,為信息的整合提供條件。

腳手架要素之三:活動總結,走好三環

第一環節:多樣呈現。

各小組依次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我還給大家提出了彙報過程中要有與同學互動的有獎問答或競猜環節,獎品是由一小組同學提供的省會城市地名卡,目的是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小組齊心協力意識。也為此次活動的多元評價提供依據。彙報由組長主持本組,一名組員負責演示PPT,其他同學分別介紹自己調查的成果。

旅遊準備組:通過對47位家長的問卷調查,知道了旅遊前物品的準備分為三個等級。(大屏幕展示)接着組員分別介紹所帶物品的用途及重要性。有獎競猜環節是讓同學們猜一些特殊必備品如針線包、常用藥、指南針等的作用。

旅遊安全組同學不但跟大家分享了採訪的成果——即如何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而且在有獎競猜環節中帶領大家一起認識火車票的信息,學習了乘火車的程序,還通過視頻告訴學生怎樣安全乘車,而且分別為大家介紹了住宿安全、飲食安全、遊覽安全、遊樂安全的詳細內容,還辦了一期以旅遊安全為主題的手抄報,由組員共同創編了一首旅遊安全兒歌,(大屏幕)雖然還很稚嫩,卻足夠引起了同學們對安全的重視。

文明旅遊組同學通過在公園裏拍的視頻美與醜,鮮明的對比讓學生產生了視角衝擊,接着他們設計的有獎競猜就是找出視頻中的不文明行為喊停,找對了獎一個地名卡,然後一起分析不文明現象產生的原因,並帶領大家一起學習他們調查到的《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最後還向全班同學發出倡議,呼籲同學們做文明遊客。

最後展示的是開心旅遊組,他們早就迫不及待了,首先向大家展示的是對同學們的如何分享旅遊成果的問卷調查統計情況,然後把他們蒐集到的同學們小時候的旅遊照片展示給大家看,有獎競猜照片上的人是誰?然後進行隨機幸運點擊,點擊中的同學上台跟大家分享他的旅遊故事。

展示學生研究成果,使學生對自己的實踐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樂趣。同時使學生了解旅遊前的必備,重視旅遊中的安全與文明,學會旅遊後的快樂分享,同時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情感、也培養學生了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動手能力與他人合作能力。

第二環節:多元評價

1、請每組派一個代表上台談談在這次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是怎樣解決的以及活動後的收穫。(看視頻)

2、學生完成自評表。(大屏幕出示)

温馨提示:

A、在討論時我積極動腦了嗎?

B、我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嗎?

C、同學在發言的時候我認真地傾聽了嗎?

D、在活動時我積極參與了嗎?

E、在需要操作時,我動手了嗎?

3、教師點評,評出優秀小組。

第三環節:多方推介

1、做成了《旅遊寶典》送給每個家長一份。

2、辦一期旅遊常識展板在學校門口展覽。

3、將活動過程製成光盤,送至校電視台組織學生觀看學習。

我的啟示:

在這次活動中,我和學生一起走過了一段快樂的求知路。給我最深的啟示有三點:

1、適合,才能凸顯價值。選擇孩子願意參與的,選擇真正對孩子發展有意義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才能使綜合實踐活動課核心價值得到體現。

2、指導,必須講究策略。為活動課搭建合適的“腳手架”,為學生有效有序的實踐活動提供了可行性。

3、活動,不是唯一目的。我們的實踐活動課不能為活動而活動,而重視實踐過程中,每一位學生的獨特體驗及獲得經驗,繼而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綜合素質。

同時,這節課也給我帶來新的思考:如何打開學生的視野,突破侷限性?如何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動起來,提高全員參與的質量,讓學生在活動中做到既有肢體活動,又有深層次的思維活動?這將是我今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努力的目標。

篇十二:綜合實踐説課稿

一、説主題的確立

火山噴發後留下了珍貴的火山石資源被勤勞智慧的人們加工後運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於我縣獨特的地域資源,為了讓學生全面瞭解火山石,特設計了《走近火山石》這一綜合實踐活動。

二、説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多渠道收集、整理資料使學生了解火山石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過程與方法:在實踐活動中,學會提出問題,多角度的分析問題和探索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表達能力、和主動探究的精神。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活動讓學生關注身邊的生活,感受火山石與我們生活的聯繫緊密,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説活動重點

1、教學重點: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主動探究的能力。

2、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火山石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四、説活動難點

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多角度分析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五、説活動對象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我選擇五年級學生作為本次活動對象。

六、説活動準備

(一)製作課件

(二)設計探究計劃表、實踐指南、外出活動申請表、採訪表、探究日記、學生活動評價表。

七、説教法和學法

創設情境法、問題引導法,討論法、社會調查法、觀察法

八、説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確立主題,制定方案(一課時)

第二階段:依據方案,展開探究(一週)

第三階段:整理資料,應用深化(一週)

第四階段:成果交流,展示評價(一課時)

九、説活動實施過程

(一)第一階段:確立主題,制定方案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上課時,我播放課件,主要向學生介紹火山石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此時,學生被神奇的火山石深深打動。

(1)你想知道關於火山石的哪些問題?

(2)學生提出想探究或感興趣的問題,小組內進行篩選。

(3)小組彙報,師生共同篩選學生感興趣的、值得探究的、學生有能力探究的問題。

2、確定探究小組,設計探究方案。

(1)引導學生確定探究的問題。

學生根據興趣,選擇問題,教師指導分組,確定小組名稱,制定活動口號。

(2)指導小組制定探究計劃。

(二)第二階段:依據方案,展開探究(一週)

1、教師針對學生想探究的問題,聯繫相關部門專業人士讓學生進行參觀、訪問、調查。

2、與家長溝通、交流,取得家長支持、配合。

3、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實踐調查活動。

各小組根據探究計劃分步進行探究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有的小組需要收集大量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對探究問題進行了解、篩選用於介紹、交流、彙報、展示本組的收穫。有的小組是上網、去圖書館查閲所需資料;有的小組用社會調查的方式進行活動,通過走訪、參觀、調查本組探究的問題。引導學生在開展活動時,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日記的形式展示出來。為了保證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也為了保證本次活動的安全,我爭取得到家長和班主任的配合,隨時關注學生的活動情況,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幫助。每個組在進行實踐調查時,都有老師、或家長引領、陪伴。

第三階段:整理資料,應用深化(一週)

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後,各組都有一些收穫。學生們那一份份調查的資料,現場拍攝的照片、訪問記錄,宣傳小報,呈現在我面前,有了這些依據,我引導學生怎樣進一步的應用,深入活動,真正才能關注火山石與我們的生活存在的關係。

1、 整理資料,完成階段性小結。

2、跨組進行交流,讓學生能分享他人的活動過程和活動結果從而獲取更多的知識,有助於提高學生對本次活動主題的完整認識。

3、把四個探究問題整合成四張展板。

第四階段:成果展示彙報(一課時)

1、師總結本次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情況。

2、各組進行成果展示。每組在一名主持人的帶領下進行展示(圖片、資料、視頻展示)。

3、活動評價

出示實踐活動評價表,先讓學生自評、互評,最後,通過交流與彙報,評選出在實踐活動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小組。在探究活動中合作最默契的評為——最佳合作獎在探究活動中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評為——最佳探究獎,在成果展示中,準備最充分,展示最精彩的評為——最佳成果獎。在訪問過程中,表現優秀的評為——最佳訪問獎。

4、活動延伸

引導學生:你準備怎樣把這次活動的收穫傳播給身邊的人?他們通過討論得出:可以通過紅領巾廣播站、手抄報、主題隊會、宣傳小冊子進行活動的傳播,使更多同學和身邊的人關注、瞭解火山石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起攜手保護我們身邊的珍貴資源——火山石。

十、説活動總結

經過三週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我們的活動順利完成,我和學生一起經歷了篩選主題、自主選擇探究問題、確定有效的探究途徑和方法,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關注火山石與我們生活的聯繫,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幫助學生獲得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主動探究的體驗。

篇十三:綜合實踐説課稿

一、活動目標

我的家鄉是一個神奇美麗的地方,天藍、地綠、山青、水秀。這裏居住着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等五個世居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各種文化在這裏交融共生,如同一個天然的文化大觀園。每每談到自己的家鄉,孩子們的話匣子便關不住,儼然一個個小導遊,驕傲之情溢於言表。為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知家鄉的興趣,培養學生愛家鄉的情感,幫助學生樹立建家鄉的理想。圍繞本次活動的主題,我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多媒體顯示文本)

1、認知目標

讓學生了解家鄉的自然風光、風俗、物產、社會生活等知識。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蒐集、篩選、歸納和利用資料的能力。

(2)讓學生走向社會,親近自然,去尋找美、發現美,捕捉美。

3、情感目標

通過本節綜合實踐活動課,讓學生感受到家鄉的風光美、人文美和時代美,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樹立為振興家鄉而勤奮學習的遠大目標。

二、教學重點

綜合實踐活動課要求學生要勇於探究,有創造願望和樂趣,關注家鄉的建設,願為家鄉出謀獻策。遵循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這一特點,結合我州目前開展的橋頭堡事業的良好契機,聯繫我校學生的年齡、心理和情感特點,我將本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重點設定為:讓學生感受到家鄉的風光美、人文美和時代美,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樹立為振興家鄉而勤奮學習的遠大目標。

三、教學難點

綜合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它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行動”來學習。是“知與行”、“動手與動腦”的結合與統一。真正具有“育人”價值的綜合實踐活動,應當讓學生在活動結束時“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而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五年級的學生雖説具備了一定的查閲資料、歸納整理的能力,但是現在的孩子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不多,他們的一些實踐能力還亟待加強。考慮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課程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我將本次活動的教學難點設定為:培養學生蒐集、篩選、歸納和利用資料的能力。

四、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確定主題、制定方案

該階段以欣賞《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音樂視頻開幕,教師結合視頻內容與學生互動聊天促成活動主題的產生,依照孩子們談到的話題分組討論提煉出感興趣的子課題。

學生自由編組,老師根據學生特長適當調整,通過小組討論的辦法確定自己喜歡的組名,並推薦出組長、記錄員、攝影攝像師等。全班共有56人,分為:自然風光寫真組﹑歷史古蹟探尋組﹑物產風情收集組、發展變化調查組四個小組。

分好組後,各組根據實際情況,在組長的帶領下,制定詳細的活動方案。學生的認知、生活經驗及對問題的處理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在設計活動的時候常出現不能緊扣主題的情況,意見不統一,因此這一環節我及時給予適當點撥和指導,旨在使學生的思維緊跟主題,層層深入,興趣不減,為以後的實踐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階段:走進家鄉、開展活動

方案確定後,我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走進家鄉去實踐,通過這一環節,提高學生對農村物產風情﹑發展變化的認識,豐富學生的社會經驗。

與傳統教育片面追求教育個體的發展、共性和知識有所不同,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態化空間,學生是這個空間的主導者,學生具有整個活動絕對的支配權和主導權,能夠以自我和團隊為中心,推動活動的進行。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這個生態化空間裏,只是一個絕對的引導者、指導者和旁觀者。在活動的第二階段我認清了自己的身份,一個很好的促進者、一個友善的幫助者,也使學生認識了合作的重要性,學會了欣賞,學會了傾聽,學會了爭先創優,這無論對我還是學生來説都是最好的收穫。

第三階段:整理資料,形成成果

整理資料,形成成果是檢驗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難度較大的一個環節,學生遇到了難題,“家鄉的發展變化調查組”在討論如何彙報成果時爭論不休,他們想以大量的圖片來展示家鄉的變化,但卻找不到比較點。我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得出了以“昨天、今天、未來”三個版塊作為成果展示方案。我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給了學生一塊墊腳石,學生站在上面還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第四階段:展示成果、交流收穫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把蒐集到的資料展示出來,介紹對家鄉的認識,介紹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穫,號召人們關注家鄉。在展示階段裏,學生為了更好地彙報本組收穫,小組成員團結協作,運用了多門學科的知識,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個性特長,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綜合性、合作性。

每個小組都以獨特的方式進行了展示彙報。

“家鄉的自然風光寫真組”:以圖片和繪畫的形式展示家鄉的自然風光。

“家鄉的歷史古蹟探尋組”:以影集的形式展示家鄉的歷史古蹟,同學還為此設計了“歡迎您到我的家鄉來”的導遊詞。

“家鄉的物產﹑風情收集組”:以圖片和手抄報的方式展示了家鄉的物產﹑風情。

“家鄉的發展變化調查組”:以昨天、今天、未來”三個版塊為展板形式,介紹家鄉新農村的發展變化

第五階段: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各組展示成果後,以民主評議的方式評出了最佳攝影師、最佳小記者、最佳小編輯、最佳小導遊。為了把活動推向新的高潮,全班舉行了一次“我愛我的家鄉”主題隊會活動,號召大家從小樹立建設美好家園的理想。

五、活動效果

學生走進家鄉,感受到了家鄉的風光美、人文美和時代美,增強了孩子們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培養了孩子們愛護家園、合作互助、自強自律、勤奮努力等品質。這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受益匪淺,我自己也從孩子們認真的態度上學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次綜合實踐活動對我們師生來説都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任何一門教學活動都是遺憾的藝術,本次綜合實踐活動也存在不太完美的地方。比如:教學展示過程缺乏一定的深度,對家鄉的人文資源的.探索略顯單薄,成果展示缺乏一定的深度和説服力。

謝謝大家!

篇十四:綜合實踐説課稿

一、説活動背景

首先,我介紹一下這個主題的活動背景:校園廣播站是廣大師生選擇學習、娛樂,以及文化交流的平台,通過電波在校園生活學習中做出積極的影響,同時讓學生的能力特長有所展示。學校的紅領巾廣播站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個節目,廣播站的內容豐富多彩,每天的十分鐘廣播節目對於學生來説,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享受。如何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能,利用學校豐富的資源,引導學生精心設計活動方案,比較出色地完成廣播任務呢?以更好地為學校的廣播站出謀獻策呢?於是《校園廣播站》的活動主題就產生了。

二、説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採訪瞭解校園裏各種與師生工作、學習、生活有關的事件和趣聞。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記錄、組織、合作能力和語言組織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熱愛校園,關心集體的感情。

三、説B教法學法

1、實踐性

綜合實踐活動是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在學習本課時,學生通過觀察、採訪、體驗,學會策劃一次廣播必須具備的各種能力,也感受到了廣播給大家帶來的樂趣,自己從中也得到了樂趣。從中也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2、自主性

綜合實踐的實施要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將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放在核心位置,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本課的學習,教師以校園廣播這個學生每日所熟悉的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學生體驗廣播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和優美的音樂,來撥動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

3、合作性

在合作探究活動中,學生與學習夥伴交流分享自己的體驗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探索精神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四、説課前準備

綜合實踐活動和其他課程不同,如果學生不對本課內容作好充分準備的話,就沒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有針對性的教學準備會使你的課堂事半功倍。

1、學生準備:

採訪校園廣播站負責人,瞭解廣播站的基本操作方法,收集校園各種的信息並進行整理、運用,寫出初步的設計思路。

2、教師準備:

(1)蒐集精彩廣播片段;

(2)拍攝學生收集信息的不同途徑的照片;

(3)製作課件。

五、説活動流程

1、揭題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共同參與《校園廣播站》。(師板書)

2、回顧上階段的活動,通過多媒體出示圖片並加以説明,然後讓學生説説對於廣播有什麼初步的瞭解。(這一環節,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同時也對前階段的活動再一次進行梳理,真正進入到廣播員這個角色中。)

3、小組討論,確定廣播內容。

(1)、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各小組確定的主題及蒐集的材料,進一步修改廣播內容。(小組合作)

(2)、在模擬廣播之前,請同學把好的建議和意見提出來和大家共享。

(3)、通過聽錄音,提醒學生在播音時的注意事項。

4、小組合作,完成廣播任務。

教師首先創設情境,然後由各小組派代表上台回報,其他成員配合。

並集體討論,暢談收穫。

(此環節,教師組織學生,通過嘗試、體驗活動,既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理念,又很好地落實了本課的重點。學生真正體驗到作為一名廣播員的辛苦和重要性,也感受到廣播帶給我們的樂趣。)

5、暢談活動感受,填寫收穫卡,交流收穫卡。

6、教師小結

同學們:在這次活動中我們發現不少,收穫也不小。校園廣播使我們的校園文化更加豐富多彩,使我們的道德品質有很好的轉機,讓我們的學習渠道多了起來。我們堅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門校園廣播將會給我們的校園增添更多光彩!

7、活動的拓展和延伸:

請同學們結合本次綜合實踐活動,以《我愛校園廣播站》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在活動中的得與失。並積極向學校廣播站投稿。

總體來説,本方案的設計,從目標的提出、到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性、更濃的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意識、探究精神。通過媒體給學生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學研究永無止境。我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篇十五:綜合實踐説課稿

【教材簡析】

《確定起跑線》是一節綜合應用數學知識的實踐活動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圓的概念和周長等知識的基礎上設計的。教材設計這個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一方面讓學生了解田徑場跑道的結構,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性活動,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動手實踐解決問題,學會確定起跑線的方法;另一方面讓學生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不斷提高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經歷運用圓的有關知識計算所走彎道距離的過程,瞭解“跑道的彎道部分,外圈比內圈要長”,從而學會確定起跑線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的實際問題,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等活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 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探索的樂趣,感受到數學在體育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通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瞭解田徑場跑道的結構,能根據起跑線設置原理正確計算起跑線的位置。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圓的知識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探究起跑線位置的設置與什麼有關。

【教學流程】

首先,第一部分:提出問題。

其實我們六年級的學生在經歷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歷年來的校運動會、區運動會以來,對於運動員要站在不同起跑線上,已經有了一些朦朦朧朧的意識,甚至有部分同學已經會跟學習語文一樣去預習一下。所以,我打算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來提出問題。通過百米飛人博爾特參加的兩個比賽圖片,讓學生觀察。發現兩個比賽起跑時的不同點,接着老師提出問題:相鄰起跑線相差多少米呢?從而引出課題。

然後是第二部分: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這個部分,我打算分為獨立思考、發現規律和驗證規律三個環節。

由於這節課的主要目的在於發現、驗證、應用規律,而不在於計算,由於書上所提供的數據計算比較麻煩,學生會在這上面花費大量的時間,從而影響主要目標的達成。所以在計算時允許讓學生使用計算器計算。

解決問題第一個環節:獨立思考。

先讓學生根據黑板上的跑道示意圖進行研究,討論怎樣求相鄰跑道的長度差。要解決這個問題,其中學生最容易想到的一種方案是分別求出第一道和第二道的全長,然後減一減,書上的圖二也有提示。但是其實關於跑道周長的計算,在之前數學書第71頁的練習十六中已經出現過了,學生已經發現生活中的跑道其實是由兩個半圓和兩條直道構成的,知道如何計算單條跑道的長度。也會出現直接用相鄰跑道的外圓和內圓的周長相減。

解決問題第二個環節:發現規律。

先請學生計算第一和第二跑道起點相差的距離,學生可能會出現幾種不同的方法。老師有意識地先請第一種解題方案的小組來彙報,並做好記錄。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肯定有同學會發現第二種解題方案,也就是書上圖三所提示的:因為各條跑道直道的長度都一樣,所以要求前兩圈跑道差距,只要計算出第二道和第一道所在圓周長的差距就可以了。在彙報完第一種解題方案以後,學生就會提出自己的新方法,這時,可以讓學生自己來做做小老師,培養他們把內在知識外化的能力。第三種方案其實是由第二種轉化得來的,相鄰兩個圓周長的差就是它們的直徑差乘∏。

至於第四種解決方案,即相鄰跑道的差距=2π道寬。這是這節課重點要發現的規律,不一定會有學生想到,這時就要看老師怎麼引導了。要得出這個規律,不光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也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算術素養。即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不急着把答案算出來,而是運用代數的知識,符號化的思考,把一些已知數據先用公式字母代替,合併化簡以後再最後求出答案。

解決問題第三個環節:驗證規律。

得出一個規律,就科學的思考過程而言,還不一定正確,必須要經過驗證,這時可以出示剛才未完成的表格,讓同學們先根據第四種解題方案預測一下各跑道的總長,把直徑和全長兩欄填完,並再次強化理解每相鄰兩道的直徑各要加上兩個道寬。然後讓每組同學任選一個跑道,填一填。

最後是第三部分:拓展應用

研究這節課的目的,不只是僅僅為了解決一個跑道問題,而是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學會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題目:

拓展一:

在運動場上還有200米比賽,相鄰跑道之間又應該相差多少米?200米只有400米的一半,只要跑一個半圓和一個直道就行了,因此,剛才的三種方案都要÷2。相鄰跑道的差距= (a+πD/2)-(a+πd/2)=πD/2-πd/2=(D/2-d/2)π=(R-r)π=π道寬。

拓展二:

我們學校有一個200米的運動場,道寬1米,如果要進行男子400米比賽的話,起跑線應該怎麼設置?

篇十六:綜合實踐説課稿

活動設計意圖:

我園是一所農村園所,農村有多處可見小河,幼兒喜歡在水中嬉戲、遊玩,每天有多次接觸到水。比如:洗手、刷牙等。但是,我發現幼兒對水的認識是膚淺的,並不知道它的變化與性質,沒有節約用水及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此活動,並制定了以下目標。

活動目標:

1.萌發保護水資源的情感

2.瞭解水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3.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難點:

重點:懂得節約用水的道理

難點:瞭解水與人類的關係

活動設計理念:

水是生命之源。保護水資源,瞭解水的重要性是本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教師的“設疑”抓住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巧妙地設計了矛盾衝突的情景,使教師提出的節約用水要求變成孩子們的自身需要,而非被動的説教。活動更注重幼兒自身情感體驗,通過設置矛盾,使幼兒充分體驗了沒水時的焦慮心情及有水後的喜悦心情,從而萌發保護水資源的情感。

設計思路:

環保作為一個全球性話題,意義重大而深遠。今天的幼兒,是祖國未來的主人,加強對他們的環保教育,將直接關係到我們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擁有真正的綠色家園。因此,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設計了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系列活動,目的是讓他們從小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並讓幼兒從他們身邊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讓環保意識紮根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裏。

活動準備:

1、請家長配合生活中注意節約用水並有意識引導幼兒節約用水。

2、實驗用的小瓶、杯子、顏料、可樂、醋、透明的塑料細軟管。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發現問題

1.教師設題,幼兒討論

①娃娃家的娃娃髒了怎麼辦?

幼兒:用水把娃娃洗乾淨。

②做完紙工後,小朋友的手上沾滿了漿糊怎麼辦?

幼兒:用水把小朋友的手上沾滿的漿糊洗乾淨。

③小醫院的白帽子髒了怎麼辦?

幼兒:用水把它洗乾淨。

④花兒快乾枯了,怎樣才能救活它?

幼兒:給快乾枯的花兒澆水。

2.幼兒提出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用水請幼兒到盥洗室找水,結果發現水沒了(活動前教師關掉盥洗室的水閘)。

(二)、幫助幼兒探究原因

1.為什麼沒有水了?

幼兒:不知道。

幼兒:被小偷偷走了。

幼兒:停電了。……

2.教師講出原因:早晨來園時,看到水龍頭滴答滴答地在漏,足足滴滿了一盆,小水滴説了許多的話,請小朋友聽一聽。

(出示一盆水)放錄音:“我真生氣,昨天下午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我還在滴答滴答地流着,我真傷心!許多人把我當寶貝,説我用途很大,能幫助人做許多事情,大家都離不開我。可是,有的小朋友就是不珍惜我,總是不擰緊水龍頭,瞧!我正哭了一夜呢,我的眼淚整整流了一盆,這次我太傷心,太生氣了,我真不想讓小朋友再用水了。”

(三)、引導幼兒嘗試和討論

1.請幼兒用這盆水去做剛才沒水時無法做的事情,並談談自己的體會。

2.教師打開水閘後,再請幼兒到盥洗室找水,體會有水的喜悦心情。

3.討論:如何做個節約用水的好孩子。

(四)、欣賞兒歌《水是寶》

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水與人類生活的關係。並且讓幼兒想像假如沒有水我們的生活會怎樣,讓幼兒更深刻地體會水的重要性。

(五)、引導幼兒進行討論:我們該如何節約用水。

幼兒自由討論

幼兒:隨手關緊水龍頭,減少漏水量;

幼兒:刷牙時,儘量用漱口杯裝水,不要開着水龍頭讓水嘩嘩地流;

幼兒:洗碗時,先把水放水槽裏,再放碗盤清洗;

幼兒:洗澡多用淋浴,且最好採用噴水量小的噴頭;一水多用等)。

延伸活動:

幼兒製作宣傳牌,向全園的小朋友宣傳要節約用水,珍惜水。

活動延伸

遊戲:玩水《流水走迷宮》幼兒瞭解水的流動與水的形狀會隨着物體的變化而變化。

1、注重活動內容的生活性,與水打交道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不刻意引導,幼兒對“水”的這一活動認識是很膚淺的,通過老師的挖掘,生活中小事就成了幼兒園的課題,讓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更全面的認識瞭解,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及熱愛家鄉的情感。

2、注重活動形式的操作性,包括講述動手、觀察、總結,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充分的“動”起來,老師只作引導者,提出一些問題,做一些簡單的評價,使幼兒在活動中感知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活動效果分析

此活動通過我層層深入地提問,使幼兒瞭解水與人類的關係,繼而萌發節約用水的意識。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並始終保持高漲的活動情緒。難能可貴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能及時關緊水龍頭,並能提醒家長用洗臉水沖洗便盆等,可見孩子的節約用水的行為正在逐步形成。

篇十七:綜合實踐説課稿

一、主題生成背景

課標指出:在主題選擇中要注重學生生活中長期積累的經驗,不能選擇與學生和學校實際情況相差甚遠的內容。

六年級是國小學習生活的最後一年,面臨畢業,孩子們對母校懷着深深的眷戀之情,那麼如何感謝母校的培育之恩,向母校彙報自己的成長足跡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許多新穎的想法,經過慎重選擇,考慮到實際可操作性,最後決定收集六年來的文字稿件、成績收穫、精彩瞬間,經過整理,編製成成長書冊,留給母校作為紀念。用自己在學校的成長經歷,為學弟、學妹提供借鑑和幫助,於是《我為母校留本書》的活動主題初步形成。

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一本書的基本編輯製作過程,設計製作一本書;在活動中學會調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運用、處理各種信息的方法;通過活動的開展,加強小組分工合作的能力,培養團隊精神;感受每本書的來之不易,更加愛書、惜書!

二、課程資源

1、聯繫學習活動,利用校內的各種資源。

首先學生和老師就是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他的校園、圖書室、微機房等都為開展本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努力開發校外課程資源。

校外資源存在的形式較為廣泛,如家庭調查、採訪身邊的作家等等,都是學生開展活動可以利用的有效資源。

三、活動過程

“我為母校留本書”主題活動分為四個階段,整個活動大約需要40天的時間。

下面我介紹一下本次主題活動的過程設計:

第一階段:確定主題,制定活動方案。

這一階段,馬老師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確定活動主題:我為母校留本書。並將信息技術課程有效融入到本次主題活動中,即創作時尚、動感、充滿個性的電子書。

第二步:討論一本書由哪些主要部分組成以及確定書的主題。交流得出可以圍繞校園四季、校園趣事、回憶母校、感恩、勵志等方面表達自己對母校的眷戀之情。然後根據興趣愛好進行分組、組內分工。

第三課時,馬老師主要指導學生制定詳細的活動方案。

在這一階段,教師側重於策略上的指導。如:認識一本書由哪些元素組成,主要由哪些部分組成。每小組要根據自己的研究內容,採用什麼方法進行,組內成員如何分工等。強調每個小組之間、每個成員之間既要有分工、更要有合作,要體現團隊精神。

第二階段:活動實施,包括“活動的策劃、方法指導和階段交流研討”。

這一階段,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起着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次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

在這個階段,馬老師主要分以下四步進行:

1、向學生推薦一款常用的、簡便易操作的電子書製作軟件-------iebook,並讓學生熟悉此軟件的操作界面。

2、小組成員根據組內書的主題進行收集、整理文字和圖片資料。

3、分工合作,完成各自負責的工作,編輯電子書,教師在編輯過程中進行必要的方法指導。

4、進行中期交流。

今天,各位領導和老師觀摩到的《作品展示模板的使用》就是此階段的一節方法指導課,課上馬老師主要分了以下五大環節。

(一)活動回顧,引入新課。

一開課,馬老師就對前期的活動進行了簡單的回顧。並通過師生談話:“為了讓我們的電子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這節課我們將繼續我們的編輯之旅”,緊緊圍繞本次活動的主題“我為母校留本書”引出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這樣設計既是對學生前期活動成果的肯定,又直奔主題,以精煉的語言揭示了本節課的活動目標。

(二)欣賞作品,激發興趣。

讓學生欣賞利用iebook軟件中的《作品展示模板》編輯的作品。緊緊抓住了學生好奇好動和天性中對美好事物嚮往的個性特點,創設出温馨和諧的學習環境,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師引導學生交流此模板的優點----圖文並茂後,更使學生的探究慾望達到了至高點。

(三)、方法指導、實踐操作。

此環節分三個步驟進行:首先馬老師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認識展示模板中的所有元素,分清哪些元素與主題緊扣,必須修改。找出圖片與文本的一一對應關係。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與判斷能力,馬老師這樣做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

接下來,馬老師通過多媒體教學平台演示了一張圖片與對應文本的圖文合併操作,在教師細緻明瞭的方法指導下,學生一目瞭然,並獨立進行此項操作。教師又從美學視角引導學生欣賞、交流,從小組成員的作品對比中總結可以從圖片、文本、背景三方面進行具體修改、美化。作為本節課的重點,馬老師根據課標要求,大膽放手,層層推進,讓學生個體、小組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探究問題,體驗、享受綜合實踐活動帶來的樂趣和成功,從而真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四)展示分享、互動評價。

本環節小作者們緊緊圍繞“我為母校留本書”的活動主題,就電子書的主題、內容設計以及利用作品展示模板製作的成果作了介紹。此期間,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積極補充、評價,活躍了課堂氣氛,豐富了課堂內涵。小作者們把濃濃的同學情、難忘的師生情化為了深深的眷戀;把校園的一草一木,生活的點點滴滴化為了濃濃的情誼,融入到了作品之中。真摯感人的畫面、情真意切的表達,把同學們帶入了回憶,彷彿回到了那年、那月……

(五)總結收穫,活動延伸。為學生今後的活動指明瞭方向。

在這一階段,教師側重於對電子書編輯的方法指導。因此,教師要全面的上好方法指導課,還要對學生在前期活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疑難進行解惑,挖掘新的問題或生成新的目標為下一步的活動指明方向。

第三階段:成果展示與交流,總結與評價。

《我為母校留本書》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教師主要側重於檔案袋評價,除了方案、調查表、採訪記錄、活動照片、反思日記外,還注重了學生的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家長評價以及教師評價。

第四階段:活動延伸

1、六年級學生交流閲讀其他班級部分小組的書籍,對書籍的製作進行評價,甄選有代表性的書籍。

2、在學校週一升旗活動上進行贈書儀式,倡議全校學生多看書、愛惜書籍。

四、總結與反思

《我為母校留本書》活動的實施,為學生的兒時記憶提供了最珍貴的存儲平台,提升了學生對美的欣賞與鑑別。

經過3周多的活動,學生已形成了一定的查找、蒐集、動手的能力,養成了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更加熱愛學校、珍惜友誼的情感。同時,通過這一階段的實踐,學生對所獲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了與他人合作的樂趣,學會了欣賞別人。

五、活動的改進建議

1、小組之間應該隨時交流製作經驗,教師應鼓勵將更多的個性元素加入到作品中。

2、邀請學校領導、老師、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寄語孩子們:大膽創作,奮發向上。

六、課程管理

1、課程的規劃

本着“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宗旨,我們深入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校本化的實踐、研究和開發,確定了各年級的活動主題。

三年級:好習慣伴我成長

四年級:大棚蔬菜的栽培技術

五年級:校園裏的植物朋友

六年級:我為母校留本書

2、課程的管理

(1)嚴格按照國家的課程設置,開全課程,開足課時。

(2)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指導。學校成立綜合實踐領導機構,副校長張海軍和政教主任胡晉峯帶頭分別擔任六2、三2、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師。擔任綜合實踐活動的每位教師,都要充分挖掘本土資源,緊扣年級主題,對學生的活動主題、項目確定、活動過程進行指導。

3、課程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評價應以形成性、發展性評價為主,成立小組活動評價檔案袋。一份完整的學生檔案袋應該有過程檔案袋、展示檔案、評價檔案三個部分組成。過程檔案包括學生的活動構思、調查採訪記錄、活動成果;展示檔案收集學生用來對外展示的優秀作品及資料;評價檔案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家長評價以及教師評價。

在今後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還會不斷的學習改進,力求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懇請各位評委和老師們多提寶貴意見。

篇十八:綜合實踐説課稿

一、分析教材與學情

《早餐與健康》是國小綜合實踐活動三年級教材中的內容。編排這一內容是讓學生明白吃早餐對人體的重要性,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試圖通過這堂課對早餐與健康的關係有所瞭解,並且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學會初步的早餐搭配,樹立吃放心早餐,營養早餐的意識,從而使明白早餐與健康的重要意義,形成科學用好早餐的習慣。

學情分析

早餐對人一天的工作學習都很重要。我通過了解我班學生吃早餐的情況,發現學生對吃早餐有一定的認識,但因為種種原因,有不能堅持吃早餐的,更有早餐吃的不合理的。所以,提出研究早餐的學問,來探討早餐營養的搭配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情況,我把這堂課的目標制定如下:

知識技能目標:

1. 認識各種各樣的早餐食物,知道它的營養成分與作用。

2. 瞭解早餐與健康相關知識。

3. 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調查能力,分析調查中所獲材料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計算、比較、實踐,使學生在探討早餐的營養搭配問題過程中,明白早餐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設計、合作的快樂,培養學生吃早餐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通過探究性學習瞭解早餐與健康的關係,掌握合理的早餐搭配的方法。

三、教學準備

綜合實踐活動不同與其他課程,如果學生不對本課的內容做好充分準備的話,就沒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有針對性的教學準備會使你的課堂事半功倍。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

1、帶來自己喜歡的各種早餐食品。

2、調查早餐中常吃的食物的營養成分。

3、填寫教材中的調查表

教學重難點:通過探究性學習瞭解早餐與健康的關係,掌握合理的早餐搭配。

四、説教法學法

(一)實踐性

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在學習本課時,學生“結合自己的早餐、當營養師親自搭配早餐、設計一週的早餐食譜”等實踐環節,讓學生親身體驗如何合理搭配早餐。在這些實踐的活動中使發現並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自主性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要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將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創設情境,親自搭配早餐,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合作性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討出合理搭配早餐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動中,學生與學習夥伴交流分享自己的體驗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發思維活動,培養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五、説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讓學生説一説今天的早餐吃了什麼?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更容易點燃他們的研究熱情。)

(二)瞭解學生早餐現狀

請小組同學交流調查到的同學們吃早餐的情況:通過調查表中的三個內容,

早餐的地點

每天經常吃的食物

不吃早餐的原因

總結出:

1)有些同學就餐的環境不衞生,雖然食品種類很多但是營養不均衡。

2)通過調查瞭解到吃早餐的意識不夠,由於各種原因不吃早餐

(三)探究危害

1、根據學生存在的早餐營養不均衡、不吃早餐的現狀,學生彙報危害。

2、請不吃早餐的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

3、師生共同總結:

不吃早餐、或者營養不均衡的早餐的危害分為:短期危害長期危害

這個環節,主要引導學生從資料和同學們的現身説法中,把不吃早餐所帶來的危害進行梳理,讓同學們在頭腦中比較深刻的認識到不吃早餐的危害多,激發學生合理搭配早餐的慾望。

(四)合理搭配早餐

這是教學中的重點環節,分兩個步驟來完成:

1、瞭解早餐常吃食品的營養價值

(1)請大家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討論食品的營養價值。

(2)例如:豆類、肉類、水果、奶製品、蛋類等食物的營養價值

2、課件出示五穀類圖片:蔬菜、水果類魚、肉、蛋類脂肪

老師做簡單介紹營養價值,讓學生明白早餐佔全天營養攝入量的三分之一。每天的早餐應該把這些食品合理搭配,營養均衡,才能保證身體正常的發育,保證身體健康。

此環節,學生交流各自學習收穫,在交流中,師生、生生之間互相合作,互相碰撞,不斷產生出創新的火花。

(五)實踐運用,爭當小小營養師。

(1)利用桌上大家帶來的早餐,四人小組合作把早餐進行重新搭配,看哪些小組的早餐搭配的最營養?

(2)請小組代表介紹個小組搭配的早餐,説出這樣搭配的原因。

其他小組的同學在互相評價的過程中,指導科學飲食、合理用餐的方法

早餐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並不陌生,但是要真正食物的營養成分,科學合理地用好早餐還是有一點難度,學生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管是經歷成功還是失敗,都將進一步激發起他們更深入研究早餐和健康的熱情。

(3)練習運用,鞏固所學:請你開一週早餐菜單

利用掌握的關於營養方面的知識。建議爸爸媽媽怎麼安排你的早餐,填寫表格。

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彙報之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早餐以自我為中心,願意吃什麼,家長買什麼,所以安排一個開放度比較大的練習,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梳理。養成良好的吃早餐的習慣。

篇十九:綜合實踐説課稿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使學生對鳥類各種資源有所瞭解,通過活動,讓學生學習和掌握提煉子課題等技能。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等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鳥意識和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小鳥的情感,在活動中瞭解鳥類各種資源,以及小鳥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教學難點:

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愛鳥意識和環保意識,能對身邊傷害小鳥的行為提出制止。

説教法:

1.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使學生有話可説,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營造氛圍。

2.藉助多媒體,讓學生在與小鳥的親密接觸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感受到小鳥的可愛,構建一個真實互動的課堂。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真正意識到保護鳥類、保護環境的重要。

3.以學生的活動為主,教師只是擔任主持人角色,在活動過程中適時調控。本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説學法:

1.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實現以小組活動方式為主,由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體驗、分享、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

2.倡導研究性學習為主導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直接經驗與學習興趣,給學生表現自己,分享學習成果的機會。

説教學過程:

活動一:營造氛圍,激趣導入

師:請同學們欣賞圖片,談感受;

師:同學們説得真好,就讓我們帶着這種感受,一起走進多姿多彩的鳥的世界,去關愛小鳥,保護小鳥。

同時板書課題:關愛小鳥。

活動二: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1.在我們這個地區,又生活着哪些鳥類呢?

2.鳥類與飛行生活相適應的特徵有哪些?

3.鳥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

學生通過對照活動單的獨學、對學、羣學提出了想研究的問題,並且根據選題要求篩選、提煉出了幾個子課題。

活動三:歸納總結,拓展提升

師:小主題與大主題的區別:

回顧本節課內容,如何關愛小鳥,進行思想教育。

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成為環保小衞士的!

篇二十:綜合實踐説課稿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學生的參與度很高,通過學生對問題的發現,引發對問題的思考,進而通過實驗的設計與操作來發現影響泡泡大小的因素。這堂課既有實驗的設計與操作,又有對探究方法規律的歸結。從學生能力的培養來説,既有動手能力,又有思維能力的訓練。通過今天的執教,我對該課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具體總結如下:

一、課堂教學努力追求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

對兒童來説,知識的獲得主要通過感性經驗的積累,技能的形成需要反覆的模仿練習,態度的形成需要通過實踐和體驗的過程。關鍵是如何通過活動有機地整合這三個維度,達到理想的教學狀況。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通過一定的過程和方法,掌握知識和技能,培養科學態度,我充分挖掘活動的科學內涵和教學內涵,通過學生的學習活動最大限度地讓三維目標實現有機整合。

本課目標設定為:

1、探究影響泡泡大小的因素。

2、能設計實驗驗證猜想,能通過自己的親自實驗得出結論。

3、體驗探究泡泡及與他人合作的樂趣;

4、體會到看起來很簡單的事物往往包含着許多科學道理,只有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深入觀察研究,才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學生能夠對影響泡泡大小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設,能夠根據假設進行驗證;體會反覆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果的重要性。課從學生感興趣的玩泡泡活動中入手,創設生動活潑的比賽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從玩中發現問題,問題意識順應被激發,學生的思維很自然轉入對問題的假設上來;在深度討論中明確該實驗的研究方案,讓學生對實驗中的細節加以關注,體現動手之前先動腦的科學研究思路,嚴謹的科學態度的培養目標藴涵其中。在彙報交流中我發現: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新知和體驗,這也正是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和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在這裏,知識、能力、情感有機的交融在一起,最大限度的整合了三維目標的達成。

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對科學本質的理解。

科學的本質之一就是“實證”。追求實驗的“精確性”以及收集有效證據,讓精確實驗的思想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細節中,詮釋着科學探究課中實證意識的教學。師生深度研討研究方案體現着科學思想。

幫助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探究方案是整個探究活動成功和失敗的關鍵,那麼,捨得花時間對實驗中相同和不同因素的深度研討就成為極具價值的活動了。這個活動強調了“動手之前先動腦”。讓學生先明確每個實驗中一定要保持相同和一定要保持不同的因素是什麼,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把學生的思維過程以表格的形式一步步展示出來,然後學生再進行實驗的操作,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注重自主探究。

本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沒有僵化的教學模式和陳舊的知識,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體驗的活動。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導學生密切關注生活,充分利用學生的求知慾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的興趣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和發展。在此基礎上,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作學生探究活動的服務者、指導者,幫助學生克服探究過程的困難,為他們探究活動創造了條件。

四、積極引導,公平評價。

科學探究課的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態度和能力,所以評價時,不應過於看重學生所獲得的知識的多少,而應特別關注學生參與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關注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關注交流與合作,關注動手實踐以及所獲得的經驗與教訓,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本堂課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培養,思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同時老師也給予了學生公平的評價,讓學生體會到一種成功的喜悦。

五、注重學生科學探究習慣的培養。

我在教學中注重了學生科學探究習慣的培養,例如,在學生分組實驗時,我強調學生要注意分工與合作,明確了小組每個成員的職責;在最後做完實驗後,我要求學生將實驗器材整理好。

六、存在的不足。

本節課中,在細節的處理上仍很欠缺,在評價學生方面,語言還不夠到位。敬請專家和同仁給予指導。

篇二十一:綜合實踐説課稿

一、説教材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提出: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繫,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據詩做菜》這節課來自我校綜合實踐活動《中華飲食文化的研究》這一主題,本次活動立足學生現實生活,以“探究飲食奧祕,合理健康飲食”為宗旨,採取查閲資料、調查訪問、動手操作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富有生活化的活動中瞭解飲食的相關知識、信息,學會科學飲食,並在親自動手製作美食的過程中體驗生活的樂趣,感受生活的滋味和幸福!

今天,我所設計的《據詩做菜》一課,是子課題“飲食與文化”中的動手操作課。整節課是在學生熟背自己喜歡古詩的基礎上,通過據詩做菜,用切割、拼擺等方法,表現出學生對古詩意境的理解,鍛鍊學生動手能力,體驗創造美的快樂,深切感受到飲食與文化的深厚淵源。

依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的要求、主題背景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課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學生熟背自己喜歡古詩的基礎上,通過據詩做菜,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嘗試做到做菜與品讀古詩的有機整合。

2、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學會切割拼擺各種食材,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對古詩詞的熱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在設計製作中增強學生自主合作的意識,使學生獲得積極的實踐體驗,進行深度的探索,張揚學生的個性,形成良好的技術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初步學習基本的刀法,掌握幾種景物的製作方法。

教學難點是:將做菜與品讀古詩有機結合,設計拼擺出符合詩意的菜品。

二、説教法學法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中説,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結合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本節課我將採取以下教法、學法:

1、實踐操作法:本次活動的操作部分為動手加工食材,這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一個活動,在民主、平等而熱烈的氛圍中,每組學生都自己動手製作,不僅嚐到菜品的香甜,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2、觀察指導法:此教學方法是針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採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了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三、説教學準備

一堂課要取得成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前我精心製作了多媒體課件、認真設計教學環節等。

學生收集了各類蔬菜、水果等食材並已洗好(小西紅柿、黃瓜、草莓、香蕉、蘿蔔、蒜薹、黑豆等)

每組一套工具:菜板、水果刀、剪刀、盤子等。這些都為提高教學效率,做好了鋪墊。

四、説教學程序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努力構建以生為本的綜合實踐課堂,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2。激發想象,合作探究;3。分工協作,完成作品;4.作品展評,分享成果;5。交流收穫,拓展延伸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通過播放學生喜聞樂見的《還珠格格》精彩片段,孩子們的活動興趣被調動起來,激發了學生據詩做菜的慾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激發想象,合作探究

這一環節,主要有幾下內容:

(1)背誦古詩,想象畫面

引導學生背誦自己最喜歡的古詩並説出想象的畫面,並通過觀看古詩《江南》視頻,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詩句的理解,在討論中再現了江南的美景,為下一步根據江南的意境親自動手做菜作了鋪墊。

(2)交流食材,探討做法

本環節大膽放手,引導學生觀察手中的食材,主動發現可以根據景物的特點來選擇食材,要注重食材與景物的“形、色”統一,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3)範作引領,探究小魚的做法

通過教師展示範做的小魚解決了教學難點,既激發學生的動手慾望,又能樹立榜樣形象。

這一環節可以使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新知的探究活動中,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

3.分工協作,完成作品

本環節包括:

(1)發揮特長,合理分工

本環節讓學生在小組間討論如何分工,充分發揮了每人的特長,便於在分組製作時能合理分工,提高效率。

(2)小組協作,完成作品

本環節是在製作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如何運用工具,根據所選的食材進行切、剪、剝等技法並注意安全,同時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4.作品展評,分享成果

本環節引領全班欣賞作品,小組長介紹自己製作的菜餚。學生參與介紹、評價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重在表揚鼓勵,讓學生感到成功,激發他們再次創作的興趣,為學生今後大膽創造增加動力。

5.交流收穫,拓展延伸

在交流收穫時,教師巧妙引導:“這節課,我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再現了古詩的畫面美、意境美,讓老師再一次體會到:做菜也可以如此充滿詩意。這節課,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本環節引導學生回憶、總結、梳理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有利於學生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同時懂得要大膽實踐,團結協作,珍惜生活。

五、説課後作業

課後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為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技能,我佈置了這樣的作業:大家看這盤菜中有蓮花、有魚,它還有個非常吉祥的寓意——連年有餘。課後,大家可以為家人做上一盤,來寄託我們的美好祝福。這樣的設計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再學習的慾望,據詩做菜的學習由課堂向課外延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六、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精華,是有關知識要點的“結晶”。本節課我設計了簡潔的板書,旨在提醒學生在設計製作的過程中關注食材形、色與詩中景物的關係。這樣的板書設計非常簡潔,使學生一目瞭然。

七、説教學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採用師評、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注意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生活經驗以及學習積極性的評價,以此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努力讓每一位學生在輕鬆、愉悦的課堂氛圍中,學到知識,發展能力,引領學生在富有生命的、勇於實踐的課堂中享受成功的快樂。

篇二十二:綜合實踐説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時間都去哪兒了》。下面,我將從活動背景、活動目標、活動流程、活動效果、活動反思五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活動背景

古訓雲:“百善孝為先”。感恩父母,孝敬長輩在中華民族的美德中佔第一位。但是,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們嬌生慣養,百般呵護。致使他們:只知索取,不知奉獻;只知接受,不知回報;只知被愛,不知感恩。為了擦亮學生蒙塵的心靈,喚醒他們的責任意識,讓他們擁有一顆真誠的愛心,並結合學校正在開展踐行的“感恩”德育教育活動,我決定開展一次以“感恩”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二、活動目標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我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大膽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蒐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觀察、表達、傾聽、習作及動手能力,並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創新意識。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採訪記錄、調查問卷、拍攝視頻等一系列實踐活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真正感悟到父母之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活動將激發學生對父母的熱愛之情進而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增強學生的責任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活動流程:

本次活動分為四個階段:主題確定階段、活動準備階段、活動實施階段、總結交流階段。

(一)主題確定階段

確定活動內容,安排時間一課時。

(二)活動準備階段

學生按照興趣、特長自由構建合作小組,並給小組命名。

制定活動計劃,探討活動方法。安排時間一課時。

(三)活動實施階段

各小組採訪、調查、蒐集、整理資料。

分小組製作家庭手冊、父母寄語錄像、歌曲小品,以及相關PPT。

共安排時間2個星期。

在孩子們活動過程中,我始終用靈活有效的辦法幫助他們保持較高的熱情和信心,快樂地去實踐,去活動,鼓勵小組同學團結合作。

(四)總結交流階段

彙報交流,成果展示。安排時間一課時。下面,就請大家跟隨我一起走進我班的《時間都去哪兒了》成果彙報。本次綜合實踐活動彙報分為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 引發話題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感恩情懷,活動之前,我播放了最近融化眾人心靈的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為實踐彙報活動創設動人情境。在這情境之中,讓同學們一起朗讀小詩《家》,帶他們進入感恩之家,自然而然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

2、感恩交流 真情互動

在兩個星期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孩子們快樂地忙碌着、體驗着、探索者、收穫着。終於可以展示他們的勞動成果了,孩子們心裏肯定特別激動。

説一説

知恩組同學準備了有趣的《家庭手冊》,手冊裏有家裏的每個成員,他們的愛好、工作、生日等等資料躍然紙上,那是一本本製作精良的圖畫名片,藴涵着孩子們對每個成員滿滿的愛。聽着他們滔滔不絕地介紹家裏的父母,講述着每個感人的點滴,大家頓時沉浸在幸福的海洋中,感同身受,有時便是如此。

問一問

頌恩組同學在活動期間進行了《我對父母知多少》、《父母對我知多少》為題的問卷調查,通過調查他們總結出自己對父母的瞭解太少,而父母卻知道自己的每一個細節,無微不至的關懷有時卻得不到孩子的一絲體諒。這其中滿是無奈與傷感,當他們把調查分析圖展示在大家面前時,同學們唏噓不已,不禁想起自己,想起辛苦養育他們長大的父母。

演一演

憶恩組同學順勢表演了小品《嘮叨的媽媽》,講述平凡生活中媽媽處處嘮叨,卻又處處關愛的小事。他們深入生活,觀察媽媽的每個嘮叨瞬間;記錄生活,寫下自己的小品台本;展現生活,表達對媽媽深深的愛,準備的過程對於他們而言,就是對生活的體驗,對父母的感恩。小品結束時,全體演員一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在全班引起共鳴,大家不禁大聲合唱,那歌聲動聽而感動。

看一看

感恩組同學把一張張兒時和現在的父母與自己的對比照,一一展示在大家面前,分明可以看到照片中的少年越發俊俏挺拔,而父母臉上卻悄悄爬來了皺紋和幾絲白髮,起先大家還會為同學兒時的稚嫩捧腹大笑,“瞧,這也太逗了!”緊接着便停了下來,此時他們終於明白“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來得及報答,你們就老了。”

當事先錄好的“父母寄語”爆笑登場時,大家已再也笑不出來,“你健康長大,是媽媽最大的願望”,“要多吃飯,正長身體呢”,“爸爸陪你慢慢長大”,一句一字都震懾的大家的心,什麼是愛,便是如此簡單平凡,卻深入人心。

3、感恩留言 唱響感恩

活動彙報課上回蕩着動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旋律舒緩而感人,同學們在這感恩的氛圍中寫下對父母的心裏話,此時的他們心中一定滿盛着對父母的愛。當他們大聲的念出自己的留言時,早已熱淚盈眶。

四、活動效果。

最後,同學們彼此交流着此次活動的體會和感受,並填寫了活動收穫卡,孩子們通過本次綜合實踐活動,懂得了要多關心、體貼父母,感恩父母。有人説“我的膽子變大了!”,有人説“我養成了查閲資料的習慣。”有人説“我學會了與他人合作”而説的最多那句還是“我們感謝爸爸媽媽!”……家長也深有感觸地説:“這種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的實踐、體驗、交流中受到了教育。而我們做家長的也在這一過程中知道了孩子的心聲,更明白了自身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我們共同填寫了《綜合實踐活動星級評估表》,通過自評、同學評價、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在多元化的評價中,給予孩子實踐能力的肯定。

五、活動反思:

一個個永恆的瞬間記錄着孩子們那一顆顆真誠的感恩之心。他們真的懂事了,真的長大了!這次活動也讓我明白了原來學科整合並不難,而且整合後的課堂教學顯得更加的生動有趣。如:收集有關的資料,撰寫心得和調查報告等,這是和語文學科的整合;上網查資料,這是和信息技術學科的整合;還有的學生統計調查各種數據和繪製統計圖表,得出有用的信息,這是和數學學科的整合;吟詠、歌唱,又是與音樂學科的整合;製作賀卡、心語卡,又是與美術學科的整合。

當然,這一主題活動的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有的學生不太受小組同學的歡迎;有的小組的展示形式太過單一……但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加以正確引導,我們的孩子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天空中一定會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活動結束後,一位孩子送給我一張賀卡,上面寫道:“敬愛的老師,謝謝您!本次綜合實踐活動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我要學會感恩生命中的一切!”是呀,感激生育你的人,因為他們使你體驗生命,感激教育你的人,因為他們開化你的矇昧,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們磨練了你的心志……於是,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又可以生成新的課題。感恩無處不在,我們應該感恩老師、感恩朋友、感恩社會、感恩祖國。

感恩,生活中的智慧,它是愛的別名。在感恩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孩子們收穫了能力,收穫了責任、收穫了真情。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心存感恩,與愛同行!讓我們一同攜手走進綜合實踐活動更廣闊的天空!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