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比説課稿(精選42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9.2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2篇《比説課稿》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比説課稿》相關的範文

比説課稿(精選42篇)

篇一:比尾巴説課稿

比尾巴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漢語新編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通過三問三答的對話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全文讀起來琅琅上口,簡明易懂,富有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比、尾、誰”等12個生字,會寫“巴、長”兩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觀察及教師引導學習漢字、朗讀課文。

情感與態度: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以及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認讀12個字,正確書寫兩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正確書寫“長”字;正音正讀。

教學準備:多媒體

三、設計理念

(1)突出識字教學重點,注重在具體語境中識字,注意激發識字興趣,增強識字的實效性。在教學時,抓住低年級學生對直觀形象的內容印象深刻的特點,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從課文中拿出帶生字的詞語,去認讀,去理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

(2)以讀為本,加強讀書指導和訓練。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同桌對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書,讀中識字,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四、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提倡在教學中重視學法指導,以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讀代講,讀中識字。所以,本節課教學主要是以閲讀識字和直觀情境式為主,引導學生在自主閲讀中理解字義,學會新字。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力量,是開發兒童智能的一把金鑰匙。上課伊始,我採用創設情境,激趣導入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小朋友,你們喜歡動物嗎?一羣可愛的小動物今天要舉行一場有趣的比賽,你們知道比什麼嗎?進而引出本課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識字是閲讀的基礎,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新課標中也明確提出了要引導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成功的範讀能收到直觀、生動、形象的效果,可以幫助學生正音,明確詞義和了解詞的感情色彩。因此在讀課文之前,我先讓學生聽範讀錄音,不但能夠初步瞭解課文內容,也能達到正音正讀的目的。

(三)激發興趣,快樂識字

低年級學生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如果讓學生用單一的方式學習漢字,讓他們一下子掌握12個漢字,學生一定會厭倦。因此我把生字分散在各個語言環境中,學生在讀課題、讀課文,相機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降低難度,把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屏幕出示帶漢語拼音的生字,學生認讀,然後集中複習生字,加強信息的刺激,增強記憶。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採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給生字組詞,用詞語口頭説話,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趣味對讀,熟讀課文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只有學生走進了文本,對所學內容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變被動學為主動學,他們才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和體驗。因此,我先問,誰的尾巴長?然後讓學生説猴子的尾巴長。如此設計既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有了上面觀察和練説的基礎,我安排了趣味對讀:同桌之間,你問我答,然後男女對答、和老師合作答,最後抽出幾名學生讓學生比賽讀課文。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不同形式的讀,使全體學生都處於讀書訓練之中,學生想讀、樂讀,在讀中感知、理解。由於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給學生帶來了莫大的鼓舞。同時,也展示了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學會學習。

(五)寓教於樂,律動讀詞

低年級的孩子集中時間較短,坐久了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低年級課堂間隙會安排律動,一般的律動都是以唱歌跳舞為主,基本上於課堂內容無關。為了寓教於樂,本課的律動並沒有侷限在唱跳中,而是在多媒體動畫中播放帶生字的詞語邊唱邊讀詞,即休息了又鞏固了生詞的讀音。

(六)範寫漢字,正確書寫

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掌握漢字書寫的基本要求,因此,指導過程中反覆説筆順和書空漢字。書寫時,先讓學生仔細看教師範寫,然後學生再寫。這樣,有教師的指導,同時也有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書寫過程中的評議和範寫,培養和幫組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七)強化目標,課外延伸

課外延伸,知識拓寬是新課標所倡導的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在強化新學的漢字環節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延伸到能找出帶有該漢字的成語,或找反義詞等方法拓寬學生的知識。又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設計了摘蘋果遊戲,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整節課的設計,我力求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以興趣為前提,遊戲為載體,朗讀為主線,層層推進,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和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得,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悦。

篇二:《比尾巴》説課稿

一、教材的理解:

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他們非常喜歡小動物,而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學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們都接觸過有關動物尾巴的故事或兒歌,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這些有利因素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本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12個生字,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學會朗讀問句。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和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認識12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是讀好文中的問句。

四、設計理念:

學生天生喜歡小動物,對於動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鮮。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和以讀代講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有效地運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賞識學生,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注重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地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從而激活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為了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課堂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看、聽、比、讀、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來學習課文。

在新課標“以讀為本,以讀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

五、教學流程:

1、課前談話:猜謎語。

2、比賽開幕,激趣導入。

3、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4、比賽開始,瞭解動物尾巴特點。

(1)瞭解參賽動物,學習生字。

(2)學習第一、二小節。(根據學生的回答選擇一、二兩個小節或者三、四兩個小節。)

①學習讀問句。

②學習句子,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3)練讀第一、二小節。

5、複習鞏固生字。

6、寫字練習。

7、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比尾巴

猴子長

兔子短

松鼠好像一把傘。

六、課後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

在教學第10課《比尾巴》一文中,我首先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然後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且在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同桌對讀、師生合作讀、男女讀、找好朋友讀等等,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的答案,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代替整體劃一的理解和指導,整個過程充分尊重了學生主體地位。

1、注重情境創設

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較差,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創設一個與小動物交朋友的情境貫穿整個課堂,“和你熟悉的小動物打聲招呼吧!”“小動物看小朋友學得這麼認真,瞧,它們都出來想請小朋友當評委了,你們願意嗎?”在學生的“小松鼠,你好!”“小孔雀,你好,我叫xxx。”……這些環節的設置讓學生始終情緒盎然,有聲有色地投入學習中去。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使學生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實現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的充分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上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創設出理想的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力,使教學不斷髮展和提高。

2、趣味對讀,熟讀課文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只有學生走進了文本,對所學內容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變被動學為主動學,他們才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和體驗。因此,我讓學生當評委,融入課文情境:評委們,最想評出哪個項目呢?然後讓學生評動物們的尾巴。如此設計既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有了上面觀察和練説的基礎,學生要讀好課文並不難。接下來,我安排了趣味對讀:請大家自由選擇一個夥伴,你問我答地來讀一讀課文吧。讓他們邊讀邊做動作,然後男女對讀、小組合作對讀、配上節奏讀、和老師合作讀,抽出幾個生字讓學生比賽讀,再把生字放到句子裏檢查讀。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不同形式的讀,使全體學生都處於讀書訓練之中,學生想讀、樂讀,在讀中感知、理解。新課標指出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的親歷體驗,積極倡導師生的平等對話。師生互動過程是開展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途徑,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主要渠道。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能給學生帶來莫大的鼓舞。同時,也展示了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學會學習。

3、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中,教師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教,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學會學習”,也就是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脱離教師自己學。因此,教學生字時,我讓學生自己藉助拼音學習,我只是檢查他們的學習情況,瞭解他們自學的效果。讓他們在學習中掌握學習生字的方法,提高自學能力。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當今社會,需求的是合作型、創新型人才,學生的交際能力是適應社會的必備條件。因此,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和老師合作讀,然後讓學生自己找好朋友讀,最後同桌間相互讀,再讓學生評價同學和老師的朗讀,意在使他們能正確對待周圍的人和物,能與人進行正常交往,和睦相處。

4、不足之處。

(1)在設計本堂課時,我力求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可是由於課堂應變能力不夠隨機應變,所以有些環節處理的不夠好。

(2)教師在評價語言的設計上還要加強,從而更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生學習主動性體現的更明顯。

(3)在板書設計上還可更活潑些,例如可以用些小動物的圖片,從而使板書更美觀。

篇三:《比尾巴》説課稿

説教材

今天我説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課《比尾巴》。這是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圖文並茂,插圖優美,生動易懂。識字、閲讀直觀便捷。四節兒歌中一節與二節相對應,三節與四節相對應。兩組兒歌結構完全相同,都是由簡單的問答式構成,其基本形式是:一節問,一節答。

教學目標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和課本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11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讀好問話的語氣;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演一演、説一説、貼一貼等方法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培養探究的興趣。

三者相互綜合與滲透。以“知識與能力”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並充分地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中。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

2、難點:讀好文中的問句。

説教法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和富有創新活力的。在一年級教材主張學生在玩中學、主動學的指導下,依據一年級學生天生的好奇心、好玩、好動的特徵,結合課本的教學目標,我主要採取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

2、遊戲教學法

3、引導發現法

4、情境教學法

以上四種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以引導發現法為主,直觀教學法、遊戲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為輔的教學方法。

説學法

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佔主體。在教學中我把演、説、讀、貼、圈等引進課堂。

教學資源

在教學中所採用的教學資源是生字卡片,教學課件,動物圖片

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流程是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我是這樣導入的:今天,老師從動物王國給你們請來了幾位小客人,在我們的教室裏舉行一場有趣的比尾巴活動,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來參加,下面我們就盡情地欣賞吧!

這樣設計,創設了合理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二、教給方法,自主識字

1、在課文中用“ ”畫出要求認識的字。

2、給生字條中的字注音。

3、小組合作,自主識字。

本課共識11個字。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孩子沒有識字能力,開學以來,我在教學中逐步滲透以下識字方法:

(1)看圖識字。

(2)猜謎語識字。

(3)遊戲識字。

(4)生活識字。

(5)組詞識字。

(6)部件組合。

學生根據初步掌握的識字方法,小組合作識字,採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生字。

4、交流檢查。

教師既是主持人,也是參與者,更是指導者,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播指導。

5、遊戲激趣,鞏固生字。

把字寶寶送到小動物的手裏的活動中,通過有趣的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鞏固識字。

三、讀中探索,突破難點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環節的設置從一年級學生愛探索、喜歡嘗試的特點出發,通過動畫、聲音等直觀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評價比較中發展思維,主動探求問句的讀法。學習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初讀感知

學生藉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正確。結合兩組畫面自讀、對讀,教師指點讀。多種讀書形式交替使用,既不單調,又不乏味,讓生字的讀音重複再現。再引導學生理清課文共有四節,一、二節相對,三、四節相對,由問答式構成,寫了六種動物的尾巴。比如讓學生速讀,提出“兒歌中每句話中都有一個相同的詞看誰能很快地把它找出來?”一石激起千重浪”,課堂一下子熱鬧起來了。同學們很快就會找出這個詞是“尾巴”,學生自主發現了這個詞,實際上也就抓住了課文的重點。

(二)細讀感悟

知識是一個建構的過程,必須突出學習者的主體作用。本課內容淺顯易懂,難點是讀好文中的問句,1、2節和3、4節的結構相同,重點指導好1、2節。指導過程是

1、老師範讀。

範讀前,讓學生思考:你發現了什麼?鼓勵學生髮表看法,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獨特感受;

2、領讀問句。

提醒學生我們讀這樣的句子時聲音向上揚,就像問讀第二聲一樣。接着讓學生自由練讀。

3、練説問句

聯繫生活實際同桌互相交流説問句。

4、對答練讀

可分男女生對讀、同桌兩人對讀,小組比賽讀

使學生在對讀中掌握問句的讀法。

新課標倡導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因此,讓學生運用1———2節的學習方法,自己學習3 、4節。

(三)熟讀成誦

依據一年級學生注意力的持久性較差的特點,在教學中寓教於樂,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利於學生注意穩定性的提高。在這一環節中,可設計配樂讓學生進行朗讀擂台比賽,並鼓勵學生儘量看圖試着背誦課文。擂台比賽充滿挑戰意味,符合學生好勝的心理。

四、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新課標要求,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積累語言的能力。讓學生觀察這些小動物的耳朵,模仿課文的格式編一編兒歌〈〈比耳朵〉〉

這一作業的設計從同學們感興趣的事物着手,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使課堂延伸到課外,更開放、更有活力,使學生能將所學的知識運用起來,也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真正地做到“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在新課標基本理念的指導下,整節課的設計力求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以興趣為前提,遊戲為載體,朗讀為主線,層層推進,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和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得,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悦。

《比尾巴》評課

一年級學生好動、坐不住,上課經常會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李人可老師在教學中,首先精心營造了“小動物比尾巴大賽”的情境,告訴學生只要認真通過幾關(記憶關、拼讀詞語關等)考查,就能做上這場比賽的小裁判。這樣,她輕而易舉地將學生帶到了課堂學習中,誘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習積極性,並因這個情境的貫穿始終而使整節課充滿童趣。

新教材識字教學發生了很大變化,識字量增加是一明顯特點。如果每節課只是單純地要學生跟着教師讀準字音,聽教師來分析字形,這樣,要不了多久,學生就會感到單調乏味,失去識字的興趣。這堂課上,李人可教師通過分散識字,採用找反義詞、找同偏旁的字等等多種方法,很自然地把要認識的生字一一落實,又使學生在識字的同時,發展了語言,提高了認識能力。一節課下來,學生輕輕鬆鬆地掌握了本課的生字,可謂行之有效。

《比尾巴》一文的呈現是以上下篇、問答形式出現的。李人可老師在本節課上重點指導了疑問句的讀法。她採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練讀,強化了朗讀訓練,也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了感情,在讀中瞭解了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

很欣賞李人可老師在最後寫字環節所下的工夫。她注重認識新筆畫、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寫字的姿勢以及對學生寫的字的評議,也給了學生充分的寫字時間。細緻、紮實,值得學習。

綜觀整堂課,李人可老師所引領的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是面向全體學生,每一個教學環節都目標明確,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值得商榷的地方:

1、從遊戲到複習舊知這個環節的過渡不是很自然,教師的引語容易引起誤會,分不清是哪一課時。

2、要注意細節。寫字教學中要注意間架結構的講解和教學中有一個學生把“松鼠”都讀成平舌音,教師沒有注意,後來也有幾個發音錯誤。

總之,李老師的課越上越精彩,為我們的學生帶來了無比快樂的學習享受。相信做李師的學生是幸福的,是快樂的。

篇四:《比尾巴》説課稿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課文《比尾巴》。下面我從教材、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本篇課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語言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

本文共四小節,分兩課時完成。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以及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朗讀問句。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喜歡觀察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二、説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是讀好文中的問句。

三、説教法和學法

學生天生喜歡小動物,對於動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鮮。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和以讀代講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有效地運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賞識學生,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注重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地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從而激活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為了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課堂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看、聽、比、讀、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來學習課文。

在新課標“以讀為本,以讀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步:激趣導入,學習生字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力量,是開發兒童智能的一把金鑰匙。針對這點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猜謎語(課件出示),謎底分別是書上的六種小動物,學生很容易猜出來。這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緊接轉入話題:那你們才這些小動物幹什麼來了?引出板書:比尾巴。

第二步:趣味對讀,熟讀課文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只有學生走進了文本,對所學內容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變被動學為主動學,他們才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和體驗。因此,我問學生:“動物尾巴各有特點,他們比什麼呢?”引起學生思考,引出第一組問句。讓學生觀察這些句子的特點(都是問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指導學生讀好問句。採用多種方式讀,師範讀,個人讀,小組讀,男女生比賽讀,在進行評價。通過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熱情,並且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樣本課的難點得以突破。接着出示三個答句。第一組三問三答出示,進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問答的對讀。教師的積極參與學生學習能給學生帶來莫大的鼓舞,同時也展示學生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後面的一組問答讓小組互相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團結協作的能力。最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帶上頭飾朗讀課文,既尊重了學生的選擇,更大的提高了他們的朗讀興趣。

第三步:知識拓展

遵循語文教學要開放的理念,適當地在課內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對科學的興趣,我出示其他動物圖片,魚、馬、牛等,讓學生觀察動物尾巴的特點,找學生説一説,既拓展知識,又鍛鍊了學生的説話能力,為課後的練習打好基礎,可以説是一舉三得。

第四步:佈置作業

在作業佈置方面,讓學生回家查一查動物尾巴的功能,和家長説一説,下節課討論。

五、説板書設計

為了方便指導學生背誦,我的板書緊扣課題,左邊寫動物尾巴的特點,右邊寫上動物的名稱,簡單直觀。

篇五:《認識比》説課稿

《認識比》説課稿

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乘除法的意義與應用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開篇課。教材通過密切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提供了牛奶、果汁的數量,路程、時間、速度的數量情境,根據數量提出不同的問題,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來考慮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認識比,理解比的意義,從而讓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也為比的應用、比例的相關知識 等後續學習打下鋪墊。

教學重點:

理解比的意義,瞭解比各部分的名稱,會求比的比值。

教學難點:

理解比的意義。比和分數、除法的關係。

教法學法:

針對教材內容特點,並結合學生認知規律,這節課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和引導發現法,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以獨立探究、實際操作、合作交流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

學生分析:

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或使用過比,並有一些相關的活動經驗。但學生對比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學力求通過具體的`材料幫助學生達成對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學生喜歡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戰性的問題,喜歡探究的、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藉助數學來源於生活 牛奶、果汁等素材,設計了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在豐富的學習背景中逐步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我以新課程標準理念 為指導,以目標的揭示和探索活動兩條線索貫穿於課堂。整個教學過程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目標的揭示,導入新課;合作探究新知,構建模型;拓展運用,鞏固新知;質疑問難,歸納總結。

一、目標的揭示,導入新課

整節課開始,我是設計通過師生的談話來引入課題、揭示學習目標的。

前面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有關知識,用分數的有關知識我們解決了不少的問題。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比,首先認識比。

1、瞭解比的概念。

2、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

3、會讀寫比。

4、會求比值。

5、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係。

然後讓學生閲讀教材,根據教材中的數量關係,提出問題、並且説説解決的方案。問題的提出,一下子就把孩子們的興趣集中起來,也讓孩子們感受到,原來數學來源於我們生活,我們的生活中也是有數學知識的。

這樣學生就提出來了牛奶比果汁多多少,牛奶與果汁一共多少;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果汁是牛奶 的幾分之幾的問題。對於學生來説,這些問題是很容易解決的。我採用提問的方式請學生回答,在學生回答的同時進行板書

5 5+3; 5 35

這時我將採用直接告知的方法,揭示課題,引出比的概念。剛剛這些問題,我們用加法,或減法,除法的方法解答。我們運用除法算式解決的,來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係的,還有一個新的名字,這就叫做這兩個數的比。今天,我們將一起來學習關於比的知識。熟悉的情境,直接的導入,簡潔明瞭,也突顯了本節課的內容。

二、探究新知,構建模型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於是,接下來就讓學生自學書P68頁

例1:認一認中比的概念、比的讀法和寫法。根據比的意義,任何兩個數相除都可以寫成比的形式。53 = 5︰3; 35= 3︰5我先板書,然後讓學生彙報閲讀的情況。

根據比的意義,學生試一試教材中P68中思考1:8,1:4,1:3,1:3比的問題。讓學生説出:每種溶液裏洗潔液與水體積之間的關係。(藍色部分表示洗潔液,白色部分表示加進的水)。進而加深對比的各部分的再認識。接着引導學生閲讀教材P69例2,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解決什麼樣的問題。讓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小組討論,交流。學生會先找出兩個量來説一説,寫一寫。路程、時間、速度三者之間的關係。先是由個別學生説,教師再對學生的表達進行規範,然後讓學生在小組裏相互説。通過這個環節的練習,給予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與時間,讓學生學會用準確的數學語言進行表述。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通過剛才學習了表示兩個相關聯數量的解決問題,任何兩個數相除都可以寫成比的形式。那大家想想看看,下面這些這些問題裏面有沒有比的問題暱?在回答這些比的時候,特別引導學生分析,路程和時間的比,就是速度;總價和數量的比,就是單價。在這裏,向學生滲透了兩個不同的量的比可以表示為一個新的量。那麼這個新的量是什麼暱?就是比值。扳書:比值 比值就是表示兩數相除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後項所得的商

900︰15 =60 900︰20=45

這裏的60、45就是比值。

接着再通過學生的試一試,認識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

=( )( )=

讓學生説出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

三、拓展運用,鞏固新知

同學們學的很好,不但能從題目中找到比,也能從提供的信息中找到比,那你從我們的身邊找到比嗎?讓學生進行小組的討論交流。然後會請幾位學生回答。進一步認識比在生活中的運用。再來思考:足球比賽中的3︰0 是不是也是比的問題暱?

突出生活中的比與數學中的比區別。

通過學生對生活中比的認識與應用,再來做教村P70中的練習題,第13題。讓學生練習、評議。提高學生對比這一節課再認識。

四、質疑問難,歸納總結

課堂總結是學生對學到知識的回顧和再現,在教師提問下:讓學生對今天學習的知識有什麼問題要向老師或其他同學提出的,你感覺到什麼是自己學習最好的地方。最後還可引導學生,課外去讀一些課外書籍,真正體會學無止境,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篇六:比尾巴説課稿

一、説教材

本篇課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語言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

本文共四小節,分兩課時完成。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以及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學會朗讀問句。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和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二、説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認識12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是讀好文中的問句。

三、説教法和學法

學生天生喜歡小動物,對於動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鮮。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和以讀代講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有效地運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賞識學生,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注重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地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從而激活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為了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課堂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看、聽、比、讀、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來學習課文。

在新課標“以讀為本,以讀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步:激趣導入,學習生字。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力量,是開發兒童智能的一把金鑰匙。針對這點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小朋友,我們來玩個遊戲,好嗎?請大家仔細看老師的動作,聽聲音,猜猜它是哪個小動物?看誰猜得又快又準。這樣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此時學生已興趣盎然,我馬上出示了精美的課件,讓學生認讀有關動物的幾個生字,我會問他們:你還能叫得出這些動物的名字嗎?小組內先認一認。然後請個別學生認讀,再採用帶拼音和圖片讀,去掉圖片開火車讀,最後去掉拼音讀。這樣分層進行教學,降低了難度。生字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出現,強化了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

緊接着我轉入了正題:你們知道嗎?這羣可愛的小動物今天要舉行一場有趣的比賽,邀請我們當裁判,大家願意嗎?裁判們,你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麼?這樣導入勢必會激起學生的思考,進而引出課題“比尾巴”。學生自行認讀這三個生字,抽讀檢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情境引入課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增強了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和信心。

第二步:趣味對讀,熟讀課文。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只有學生走進了文本,對所學內容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變被動學為主動學,他們才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和體驗。因此,我讓學生當裁判,融入課文情境:裁判們,請認真觀察動物們的尾巴,呆會兒老師要考考你們喔!然後讓學生評動物們的尾巴。如此設計既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有了上面觀察和練説的基礎,學生要讀好課文並不難。接下來,我安排了趣味對讀:請大家自由選擇一個夥伴,你問我答地來讀一讀課文吧。讓他們邊讀邊做動作,然後男女對讀、小組合作對讀、配上節奏讀,抽出幾個生字讓學生比賽讀,再把生字放到句子裏檢查讀。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不同形式的讀,使全體學生都處於讀書訓練之中,學生想讀、樂讀,在讀中感知、理解。新課標指出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的親歷體驗,積極倡導師生的平等對話。課件出示“我能讀好”,由學生自主選擇讀,重點指導讀好問句和輕聲詞“尾巴”,教師可示範讀,和學生競賽讀。師生互動過程是開展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途徑,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主要渠道。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能給學生帶來莫大的鼓舞。同時,也展示了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學會學習。

第三步:做“找尾巴”遊戲。

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此時,我安排了一個“找尾巴”的遊戲。打開課件,我故作驚訝地説:“你們瞧,這些貪玩的小動物,玩得尾巴也掉了,現在它們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聰明的你能幫它們找到自己的尾巴嗎?”屏幕上出現了尾巴錯亂的動物圖,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必須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學生小組內合作交流這些動物的尾巴有什麼特點,依據自己的經驗做出正確的選擇。然後看着板書用“xx的尾巴xxx”的句式説話。通過出示形象直觀的課件和學生的動手操作,學生興致高,練習起來積極、主動、輕鬆,有效地掌握了知識。

第四步:知識拓展。

遵循語文教學要開放的理念,適當地在課內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對科學的興趣,實現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我問學生:誰知道它們的尾巴有什麼作用呢?既拓展了知識,又鍛鍊了學生的説話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第五步:佈置作業。

在作業佈置方面,為了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我設計了兩道練習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任選一道:

1、把學過的動物尾巴的樣子説給爸爸媽媽聽。

2、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尾巴的樣子,説一説,看誰説得多。

五、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我的板書緊扣課題,圖文結合。課題板書在正中,所截取的六種動物尾巴的彩色圖片張貼在四周,並且在每幅圖上都畫了個問號。這樣不但展示了課文內容,也為學生進行説話訓練提供了幫助。

篇七:比尾巴説課稿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義務教育課程部編版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6課,這課是一首極富童真童趣的兒歌,課文抓住各種小動物的尾巴的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以對話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愛的朋友。共有四個小節,一、二節和三、四節在結構形式上是一樣的,課文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本節課的設計,我把整個閲讀教學安排在一個生動有趣的動物王國的比賽中來進行,讓學生在童話世界中去學習,去探索。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以及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11個生字和2個偏旁“八、扌”。學會寫“雲”,學習新筆畫“撇折”。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朗讀問句。、

3、情感目標:瞭解一些小動物的尾巴的特點,激發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讀好問句。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把鞏固12個生字,會寫3個字和練習朗讀課文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由於問號在一年級的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現,學生只有讀好問句的語氣,才能更好地在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因此,我把讀好文中的問句作為本節課教學的難點。四、設計理念:

設計理念

學生天生喜歡小動物,對於動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鮮。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和以讀代講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有效地運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賞識學生,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注重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地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從而激活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説教法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和富有創新活力的。在一年級教材主張學生在玩中學、主動學的指導下,依據一年級學生天生的好奇心、好玩、好動的特徵,結合課本的教學目標,我主要採取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在鞏固識字、朗讀課文環節,我主要通過圖片、卡片、動畫、教師示範等直觀的形式來教學;

2.引導發現法:培養學生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問號讀法的學習中自主探究疑問句的讀法,掌握學習方法;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比尾巴”現場,讓學生走進情境,加深對動物尾巴的理解

4.舉一反三法:學習課文之後,通過拓展練習,模仿説話,將所學的知識運用起來,提高語文的實踐能力,積累語言。

以上四種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以引導發現法為主,直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舉一反三法為輔的教學方法。

三、説學法

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佔主體。在教學中我把演、説、讀、貼等活動引入課堂,使同學們在直觀的教學情境中通過讀一讀、説一説、圈一圈等方法,主動探求新知。

四、説教學方式及手段

遠程教育資源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可利用資源。就語文課而言,它一般包括“教案示例、媒體資源、擴展資料”等內容,它把教學時可能用到的資源儘可能地集中在一起,為我們的備課、上課及素材的蒐集與整理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提高了教學效率。

五、教學流程:

1、課前談話:猜謎語。

2、比賽開幕,激趣導入。

3、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4、比賽開始,瞭解動物尾巴特點。

1)瞭解參賽動物,學習生字。

(2)學習第一、二小節。(根據學生的回答選擇一、二兩個小節或者三、四兩個小節。)

5、複習鞏固生字。

6、寫字練習。

7、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比尾巴

猴,子長

兔,子短

松鼠,好像一把傘。

篇八:《比尾巴》説課稿

一、説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小動物是孩子們最親近的朋友。這篇課文通過三問三答的對話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全文讀起來琅琅上口,簡明易懂,富有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和觀察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二、説教學目標

本文分兩課時完成。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以及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學會朗讀問句。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和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認識12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是讀好文中的問句。

三、説教法和學法

學生天生喜歡小動物,對於動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鮮。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和以讀代講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有效地運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賞識學生,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注重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地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從而激活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為了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課堂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看、聽、比、讀、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來學習課文。

在新課標“以讀為本,以讀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步:激趣導入,學習生字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力量,是開發兒童智能的一把金鑰匙。針對這點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小朋友,我們來玩個遊戲,好嗎?我來説,你來做,看誰的反映最快。這樣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引起他們的感情共鳴,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緊接着我轉入了正題:你們知道嗎?這羣可愛的小動物今天要舉行一場有趣的比賽,你們知道比什麼嗎?進而引出課題“比尾巴”。學生自行認讀這三個生字,抽讀檢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情境引入課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增強了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和信心。

第二步、隨文識字,降低識字難度

本課的12個生字,我沒有集中識字,把生字分散在各個語言環境中,學生在讀課題、讀課文、回答問題時,相機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降低難度,把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屏幕出示帶漢語拼音的生字,學生認讀,教師及時正音。然後集中複習生字,加強信息的刺激,增強記憶。出示圖片與小動物的名稱請小朋友説説參加比賽的小動物有哪些?學習生字。又讓學生在讀文中找出表示動物尾巴特點的詞語,通過學生的回答,隨即識字。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給生字組詞,用詞語口頭説話,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最後,遊戲鞏固識字摘蘋果,遊戲鞏固生字激發了學生認讀生字的興趣。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第三步:趣味對讀,熟讀課文。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只有學生走進了文本,對所學內容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變被動學為主動學,他們才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和體驗。因此,我讓學生當裁判,融入課文情境:裁判們,請認真觀察動物們的尾巴,呆會兒老師要考考你們喔!如此設計既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接下來,我安排了趣味對讀:首先,認識問號,重點指導讀好問句和輕聲詞“尾巴”,然後,聽讀,選擇讀,你問我答地來讀一讀課文吧。讓他們邊讀邊做動作,然後男女對讀、小組合作對讀、抽出幾個生字讓學生比賽讀,再把生字放到句子裏檢查讀。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評價。聽讀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不同形式的讀,使全體學生都處於讀書訓練之中,學生想讀、樂讀,在讀中感知、理解。新課標指出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的親歷體驗,積極倡導師生的平等對話。同時,也展示了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學會學習。

課間活動:《比尾巴》歌,讓學生邊唱邊做動作,學生既得到了放鬆,又與所學內容緊密相連。

第四步:做“找尾巴”遊戲

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此時,我安排了一個“找尾巴”的遊戲。打開課件,我故作驚訝地説:“你們瞧,這些貪玩的小動物,玩得尾巴也丟了,現在它們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聰明的你能幫它們找到自己的尾巴嗎?”屏幕上出現了尾巴錯亂的動物圖,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必須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學生小組內合作交流這些動物的尾巴有什麼特點,依據自己的經驗做出正確的選擇。通過出示形象直觀的課件和學生的動手操作,學生興致高,練習起來積極、主動、輕鬆,有效地掌握了知識。

第四步:生字鞏固走迷宮

識字是低年級的重點,又是難點,複習、鞏固、再現、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第五步:拓展訓練遵循語文教學要開放的理念,適當地在課內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對科學的興趣,實現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我問學生:誰知道它們的尾巴有什麼作用呢?既拓展了知識,又鍛鍊了學生的説話能力,可謂一舉兩得。(可是由於時間關係,拓展訓練沒能實施)

第六步:佈置作業

在作業佈置方面,為了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我設計了兩道練習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任選一道:1、把學過的動物的尾巴的樣子説給爸爸媽媽聽。2、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尾巴的樣子,説一説,看誰説得多。

五、課後反思

本節課我採用多種方式教學生識字,降低了難度,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興趣,效果較好,但是時間安排不合理,學生在朗讀時時間過短,問句的語氣沒讀到位。本節課重點指導疑問句的讀法。我採用反覆練讀,目的是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瞭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由於指導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篇九:比和比例説課稿

加強知識的內在聯繫,形成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

數學的複習過程,其實就是學生的知識不斷重組,並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整理和構建知識網絡的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畢業班的複習課注重幫助學生把分散在各年級、各章節中有關的數學知識上下串聯,左右溝通起來。理清知識體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幫助、點撥和補充。

《比和比例》屬於概念課,為了讓學生對比和比例的知識形成整體的認識,又能把握住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達成觸類旁通,一舉多得,我將比和比例的知識進行對比複習,深化基本概念。《比和比例》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而且這些概念之間有聯繫也有區別,學生容易混淆,上課之前,我是這樣備課的:把各知識點用表格列出來(比和比例的意義、各部分名稱、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化簡比和求比值;比和分數及除法的關係)。

通過列表的方式使學習的知識系統化,並分別從區別和聯繫兩個方面對這些概念進行比較,也明確了各知識點的共性和個性,從而達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滲透了學生對各類信息的整合、梳理,培養了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為了讓學生對比和比例的知識形成整體的認識,又能把握住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達成觸類旁通,一舉多得,我將比和比例的知識對比複習,深化基本概念。

基於上述考慮,我在設計比和比例這節複習課時考慮了一下幾個環節。

1、問學生“關於比和比例我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

當問學生“關於比和比例我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時,同學們講了很多,同時也深深感到這些知識點如果這樣處理的話會顯得零亂、無序、缺乏系統化,這一環節的處理旨在激發學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識,梳理結構”的需求。

2、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習

學生在明確了學習要求之後學習的願望得到了滿足,學生學習方向明確,學習要求具體,認知衝突相對集中,這樣學生的興趣濃厚了,每一位學生有了具體的任務,避免了小組學習只搞形式學生無事可幹的尷尬局面。

但是在這樣設計這節課之前我也重點權衡了一組矛盾,也就是學生將知識圖表化的過程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如果把這一過程放在課堂上的話可能會“浪費”很多時間,具體的練習就會很少,甚至沒有。但是如果放在課前去完成的話,學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還是缺乏知識的系統化。所以我決定還是把這個過程放在課堂上去完成,因為我想作為一節複習課我不僅僅是一些題海戰術,而是應該給學生數學思想和方法,這才是學生一生都受用的。

3、把概念的整理和具體的題目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概念在數學問題中的重要性。

我要求學生整理概念的同時,還同步練習一些具體的概念的應用題目和學生平時作業中容易混淆和錯誤的題目。比如在複習到比的化簡和求比值這部分知識時,首先針對學生結果容易混淆的情況加以提問。

(1)什麼是求比值,然後問那麼求比值的結果應該是什麼?什麼是化簡比,那麼化簡比的最後結果應該是什麼?通過這樣的對比提問和相應的練習,解決了學生容易混淆的問題,也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概念的重要性,只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了概念,才能更好的解決知識。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我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如下三個問題:

1、由於比和比例這部分知識概念比較多,概念之間的聯繫也比較複雜,因此在整理概念時,不僅要求學生進行網絡式的整理,還要分析概念間的相互聯繫和具體的題目練習,因此在時間上比較緊。教學時要注意調配時間。由於是複習課,概念較多,使到在練習中的時間不夠,有小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在練習中沒有完成。其實有些補充題的設計,能利用書本上的習題,這樣可以較好的避免重複的練習。

2、對學生整理概念的實際水平估計還是有些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更好的做好備好學生這一頭,這樣能更好的有針對性的設計好教學環節。適度把握留給學生自主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活動時間和空間不足,可能使活動流於形式沒在實效;學生活動時間與空間過廣,可能又使學生無所適從或由於難度較大而不能有效解決。

3、複習課的提問要區別於新授課,提問要注意廣度,如:在問學生“什麼是比”時,如果改為直接問:你能回顧出以前學過的比的哪些知識?但自己問的範圍很狹小,如果是那樣問,學生的回憶搜索就被打開了,也許學生不僅能想到比,想到比值,還能想到比的各部分名稱,還能想到比的基本性質。

4、平時的教學中,應儘可能多的展示概念和教學的發生過程,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和聯繫。我們平時總是訴苦學生對知識的遺忘率為什麼總是這麼高,其實平時我們還是過多的採取了機械或照搬式的教學。概念複習課則在於選擇合適的方法將相關概念系統化,學生能對之整體把握,進而形成清晰的認識。因此我覺得這“浪費”的時間是值得的,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來的知識體系,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特別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鍛鍊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通過對這節課的教學,我意識到教師的教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準,把學生的學放到主要地位上來,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構建知識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形成一條條知識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掌握和運用知識,或許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走出“學生學的知識為什麼總是忘得那麼快”這樣一個迷惑。

篇十:《認識比》説課稿

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學過分數乘除法的意義與應用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開篇課。教材通過密切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提供了牛奶、果汁的數量,路程、時間、速度的數量情境,根據數量提出不同的問題,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來考慮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認識比,理解比的意義,從而讓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也為比的應用、比例的相關知識 等後續學習打下鋪墊。

教學重點:

理解比的意義,瞭解比各部分的名稱,會求比的比值。

教學難點:

理解比的意義。比和分數、除法的關係。

教法學法:

針對教材內容特點,並結合學生認知規律,這節課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和引導發現法,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以獨立探究、實際操作、合作交流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

學生分析:

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或使用過比,並有一些相關的活動經驗。但學生對比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學力求通過具體的材料幫助學生達成對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學生喜歡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戰性的問題,喜歡探究的、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藉助數學來源於生活 牛奶、果汁等素材,設計了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在豐富的學習背景中逐步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我以新課程標準理念 為指導,以目標的揭示和探索活動兩條線索貫穿於課堂。整個教學過程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目標的揭示,導入新課;合作探究新知,構建模型;拓展運用,鞏固新知;質疑問難,歸納總結。

一、目標的揭示,導入新課

整節課開始,我是設計通過師生的談話來引入課題、揭示學習目標的。

前面我們學習了分數的有關知識,用分數的有關知識我們解決了不少的問題。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比,首先認識比。

1、瞭解比的概念。

2、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

3、會讀寫比。

4、會求比值。

5、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係。

然後讓學生閲讀教材,根據教材中的數量關係,提出問題、並且説説解決的方案。問題的提出,一下子就把孩子們的興趣集中起來,也讓孩子們感受到,原來數學來源於我們生活,我們的生活中也是有數學知識的。

這樣學生就提出來了牛奶比果汁多多少,牛奶與果汁一共多少;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果汁是牛奶 的幾分之幾的問題。對於學生來説,這些問題是很容易解決的。我採用提問的方式請學生回答,在學生回答的同時進行板書

5 5+3; 5 35

這時我將採用直接告知的方法,揭示課題,引出比的概念。剛剛這些問題,我們用加法,或減法,除法的方法解答。我們運用除法算式解決的,來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係的,還有一個新的名字,這就叫做這兩個數的比。今天,我們將一起來學習關於比的知識。熟悉的情境,直接的導入,簡潔明瞭,也突顯了本節課的內容。

二、探究新知,構建模型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於是,接下來就讓學生自學書P68頁

例1:認一認中比的.概念、比的讀法和寫法。根據比的意義,任何兩個數相除都可以寫成比的形式。53 = 5︰3; 35= 3︰5我先板書,然後讓學生彙報閲讀的情況。

根據比的意義,學生試一試教材中P68中思考1:8,1:4,1:3,1:3比的問題。讓學生説出:每種溶液裏洗潔液與水體積之間的關係。(藍色部分表示洗潔液,白色部分表示加進的水)。進而加深對比的各部分的再認識。接着引導學生閲讀教材P69例2,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解決什麼樣的問題。讓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小組討論,交流。學生會先找出兩個量來説一説,寫一寫。路程、時間、速度三者之間的關係。先是由個別學生説,教師再對學生的表達進行規範,然後讓學生在小組裏相互説。通過這個環節的練習,給予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與時間,讓學生學會用準確的數學語言進行表述。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通過剛才學習了表示兩個相關聯數量的解決問題,任何兩個數相除都可以寫成比的形式。那大家想想看看,下面這些這些問題裏面有沒有比的問題暱?在回答這些比的時候,特別引導學生分析,路程和時間的比,就是速度;總價和數量的比,就是單價。在這裏,向學生滲透了兩個不同的量的比可以表示為一個新的量。那麼這個新的量是什麼暱?就是比值。扳書:比值 比值就是表示兩數相除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後項所得的商

900︰15 =60 900︰20=45

這裏的60、45就是比值。

接着再通過學生的試一試,認識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

=( )( )=

讓學生説出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

三、拓展運用,鞏固新知

同學們學的很好,不但能從題目中找到比,也能從提供的信息中找到比,那你從我們的身邊找到比嗎?讓學生進行小組的討論交流。然後會請幾位學生回答。進一步認識比在生活中的運用。再來思考:足球比賽中的3︰0 是不是也是比的問題暱?

突出生活中的比與數學中的比區別。

通過學生對生活中比的認識與應用,再來做教村P70中的練習題,第13題。讓學生練習、評議。提高學生對比這一節課再認識。

四、質疑問難,歸納總結

課堂總結是學生對學到知識的回顧和再現,在教師提問下:讓學生對今天學習的知識有什麼問題要向老師或其他同學提出的,你感覺到什麼是自己學習最好的地方。最後還可引導學生,課外去讀一些課外書籍,真正體會學無止境,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篇十一:《比本領》説課稿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抓住重點詞語如“得意揚揚”、“垂頭喪氣”等理解課文內容。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知道合作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瞭解合作的意義。

注重創新,選擇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準備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充分利用情境法、朗讀法、討論法引導學生在閲讀實踐中逐步掌握朗讀方法。

利用“課前四步預讀法”:一讀畫(找出生字詞);二讀後查(學會藉助工具書解決生字);三讀思(文章的主要內容、寫作順序);四讀問(對文章有什麼疑惑?想法?)在此基礎上,試着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讀、畫、議,動腦、動口、動手,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自學能力。

此處我共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這兩種小動物嗎?它們有什麼本領呢?同學們自由發言。梅花鹿和金絲猴都覺得自己的本領大,誰都不服誰,那到底誰的本領大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比本領》。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檢查課前預習:看是否將文章讀通順、讀流利。再請一組同學彙報朗讀情況。

其次,通過朗讀,學生初步掃除閲讀障礙,幫助學生梳理脈絡,提出問題: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呢?

三、細讀課文,體會感悟。

1、小組合作,找到這個故事的起因,並在文中畫出來,多讀幾遍。指名彙報。重點指導“都覺得”這個詞,你能體會到什麼?學生會説“它們都很自信”“它們都很驕傲”等,指導學生讀出這種語氣。

2、故事的經過。 比賽開始了,梅花鹿是怎樣表現的呢?用橫線在文中畫出來。你能在文中找出梅花鹿表現的詞語嗎?“飛快”“輕輕一跳”“一口氣”“得意揚揚、垂頭喪氣”,這兩個詞是什麼意思呢?提出問題後,先讓學生自己解答,小組交流一下。 得意揚揚:指名答。然後讀一讀梅花鹿得意揚揚説的話“還是我的本領大”。讀出自信的語氣。 垂頭喪氣:我請同學們用行動找出答案。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表演垂頭喪氣,再找幾個同學到台上表演。要讀出梅花鹿的感情變化。

金絲猴呢?哪個詞形容它此刻的表現最貼切?生答“團團轉”。誰來表演一下,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一下金絲猴的心情。此處為想象補白,意在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深處,貼近人物心靈。 過渡質疑:梅花鹿和金絲猴的本領都很大,為什麼都沒摘到果子呢?

3、故事的結局。 比賽進行到這,你們説金絲猴和梅花鹿誰摘到了果子?讓我們來看看故事的結局吧。請同學們在文中畫出來,讀給同桌聽一聽。

梅花鹿和金絲猴最後為什麼能摘到果子?它們為什麼都笑了?也許,它們會對對方説些什麼?請你試着和你的同桌説一説。

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四、拓展延伸,深化中心。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需要合作完成呢?你能舉例説説你與別人合作完成過的事嗎?

板書設計

梅花鹿 跑得快

比本領 (合作)摘到果子

金絲猴 會爬樹

篇十二:《比本領》説課稿

一、學習目標

1、通過運用觀察、思維、比較和嘗試,使學生感知立定跳遠跳起後要有適宜的高度,掌握屈膝緩衝方法,手臂擺動與腳蹬地動作協調用力,發展學生的立定跳遠能力。

2、通過練習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和積極竟爭的意志品質

二、教 材

1、教學內容:立定跳遠

2、教材、學情分析

立定跳遠是國小低年級體育教學重點內容之一,是訓練下肢爆發力、腰腹力量和上下肢協調能力比較全面的項目。水平一學生剛剛接觸到這一技術,在教學中要求相對較低,只要求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感知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

二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接觸的東西少,對他們來説什麼都是新鮮的,他們都喜歡接受新知識,但是他們的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缺乏耐心,對於一些難度較大的知識接受比較慢,特別是對某些協調性要求較強的東西,力量也比較差。根據二年級兒童生理、心理的特徵,本節課採取了“故事情景”、“玩練結合、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讓他們“樂中學、玩中練”。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用力起跳,雙腳起跳,雙腳落地,屈膝緩衝,協調用力

難點:起跳時兩腳用力蹬地,手臂擺動與腳蹬地動作協調一致。

4、場地器材:空地一塊,毽子41個

三、教學組織與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主要採取老師的講解示範、“故事情景”、“玩練結合、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故事情景”就是把學生引入到故事環節中,親身感受故事主人,投入性高。“玩練結合”就是結合學生實際的身心特點和認知水平,深挖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讓學生在樂中練、趣中練、玩中練,在愉悦的氣氛中達成學練目的。“層層遞進”就將立定跳遠技術進行分解,編出一系列的以毽子為練習遊戲,巧妙地把毽子游戲和技術教學這兩條線索貫穿全課中,遊戲環節相扣,技術要求層層遞進。

四、教學過程

1、課堂常規

(1)師生問好。(2)宣佈本課目標及內容並強調安全意識。這樣的安排是為了儘快進入課堂狀態,杜絕運動損傷的發生。使學生帶着目標進行學習活動,有利於課的順利進行。

2、快樂熱身

把學生引入到“跳跳虎學本領”的這個故事情景中去,跑進森林(慢跑田徑場)尋找跳跳虎,在森林尋找跳跳虎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動物,同學們通過模仿動物動作,最終達到熱身的目的。

3、跳跳虎學本領

(1)頂毽子比遠:第一,直體頂毽子比遠,讓學生體驗到立定跳遠是從腳尖發力開始;第二,半蹲頂毽子比遠,讓學生明白伸膝能使毽子頂得更遠。

(2)跳跳虎手摘毽子:使學生在體驗雙腳用力向上跳的同時,體驗手臂擺動與兩腳跳起時的協調用力,要求持毽子者高舉毽子,主要是增加毽子高度和觸摸難度,鼓勵學生把“腳尖的力量”蹬出去。

(3)輕跳輕落:先是原地跳起,輕輕落地,老師提醒學生屈膝緩衝,這樣落地聲就會小;再是向前跳起輕落,通過學生相互爭比,增強學生用力蹬地的體驗與屈膝緩衝作用。

(4)雙跳雙落:將學生前面學到的本領整合在一起,為後面學習完整立定跳遠作好鋪墊。

4、學有成果

(1)立定跳遠的完整動作學習:老師作立定跳遠的完整動作的示範,組織學生進行鍼對性的學練,通過優秀學員的展示,提高學生進取的意志品德。

(2)目標考核:老師給出四個遠度目標,讓每一小組成員通過你趕我追,向最好的考核目標做出努力。

5、結 束

1、放鬆:通過同學生無拘束的幫助別人捶拍各個身體部位,最終達到身心放鬆的效果。

2、小結:回顧本節課的學習情況,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

3、宣佈下課:讓學生回去展示給家長看,主要是達到回顧技能的目的,調動家校合力提升學生體質的作用。

以上是我對本課教學內容的具體説明,謝謝大家!

篇十三:《比本領》説課稿

一、教材分材

國小體育教學大綱中特意提出要培養學生正常的身體姿勢,根據國小生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有效地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國小生對體育活動具有廣泛的興趣,喜歡做遊戲,善於模仿,願意在教師的帶領下參加集體活動,在此的基礎上,我設計了本節體育課《青蛙學本領》。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習立定跳遠的基本動作。立定跳遠學起來比較單調,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形象化、直觀化“青蛙跳荷葉”間接學習立定跳遠的基本動作。為了更好發展學生的跳躍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所以我又選擇了遊戲“青蛙捉害蟲”作為補充教材。通過遊戲“青蛙捉害蟲”來進一步學習躲、閃、跑、跳、急停等動作。發展學生的靈敏素質,應變能力和速度,並在有趣的遊戲氛圍中潛移默化滲透思想教育。讓學生學會保護青蛙,保護有益的動物。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孩子自我控制和約束能力較差,但只要是讓他們感興趣的活動(遊戲),他們就樂意去做,樂意去學,去鍛鍊。只有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才能符合他們的年齡待徵和接受能力。

根據以上我對教材分析和學生實際情況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難點: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情景教學,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情趣,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

2、使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簡單的跳躍動作與遊戲方法和規則,發展跳躍、奔跑、急停的能力,提高靈敏,反應協調和下肢力量。

3、培養學生機智果斷、愛憎分明、團結協作的品質。

教學重點:發展學生的跳躍能力。

教學難點:掌握跳躍的基本動作。

四、教學方法:

1、教法:

根據本課內容枯燥的特點,我首先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和情緒激勵法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另外,還採用了示範法,以準確優美的動作示範激發學生“我要學習”的情感,以及採用講解法和練習法,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練習,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

2、學法:

本課在學法上主要採用了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讓學生嘗試想象跳躍動作,然後小組討論悟出動作要領、最後通過“小組協作”和“個人練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最終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五、教學過程

整堂課以情境教學為主線,下面我通過三個部分來加以説明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1、準備部分:

學生成四列橫隊站立,師生問好,教師檢查服飾。首先引出“青蛙姐姐”宣佈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然後進行“穿山洞”熱身運動及做模仿操。目的是使人體能夠有準備地從相對安靜狀態逐步過渡到運動狀態。

2、基本部分:

在立定跳遠教學中,我運用了“青蛙跳荷葉”進行間接學習。首先請“青蛙姐姐” 出來教兒歌:“小青蛙,真可愛,蹦蹦跳跳,呱呱呱”,然後提出問題“從起點到荷葉”應怎樣跳?誘導學生自己想象動作,再小組討論交流跳得遠的方法,並請青蛙姐姐講解示範。接着把全班分成四個小組進行比賽。看哪一組跳得棒。最後由“青蛙姐姐”當裁判並頒發小紅旗加以鼓勵。在活動中配上歡快的音樂,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輕鬆、愉快的練習中已完全正確地掌握跳躍的基本動作要領。使教學的重點難點在教學中得到更好的解決。

根據人體運動量循序漸進的原則,我在運動強度較小的立定跳遠後安排了相對強度較大的遊戲“青蛙捉害蟲”。引導學生進行跑、跳、躲、閃、轉身等適應性練習來完成任務。具體做法是:教師先講解示範遊戲的規則,

然後全班分成兩大青蛙家庭進行活動。每一個青蛙家庭20人,15人當害蟲,5人當青蛙。青蛙呆在家裏邊玩耍邊念兒歌:“小青蛙,呱呱呱,田裏住,水裏劃,看見害蟲吃掉它,農民伯伯把我誇。”當害蟲的分散在稻田吃莊稼,青蛙看到後從家裏跳過小河來到稻田。接着,可採用各種方式的跳法捉害蟲。最後評選出害蟲捉得最多的家庭。

3、結束部分:

學生與老師跳起輕鬆愉快、優美歡快的集體舞《找朋友》進行放鬆活動,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結束本課。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使學生學得活潑,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學得愉快,身體素質得到了提高。

五、場地器材:一個操場,一台錄音機,一面小紅旗、一個青蛙道具。

篇十四:《比尾巴》説課稿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學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們都接觸過有關動物尾巴的故事或兒歌,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這些有利因素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教學上的一些思考:

《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可以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整堂課還應該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一到兩個字,而不是把寫字放到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孩子們能更加輕鬆地把字記牢、寫好。

我是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一、二節,並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對此,我做了如下設計:

在孩子們眼中,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由此我設計了猜謎語的形式導入課題:“昨晚我在頭腦中裝進了幾則謎語。今天,我就考考你們誰反應快,猜得對。”隨機出示6張詞卡:公雞、鴨子、兔子、猴子、孔雀、松鼠。在與動物打招呼中,把字寶寶送到小動物的手裏的活動中,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與生字見了第一次面。接着我向孩子們介紹一位粗心的小畫家丁丁(課件),啟發孩子用慧眼去發現小畫家畫的小動物們都缺了尾巴。孩子們根據自己在生活中積累的常識,暢暢而談這三個小動物的模樣,結合孩子的回答,穿插教學生字長、短、把。輕易地理解了字意,也分散了識字任務。隨後,我設計了兩道關口:識字挑戰與朗讀課文挑戰。孩子要讀的慾望強烈。為了朗讀好,理所當然得接受第一個挑戰:識字——比比誰的記性好,識字本領大。一年級的孩子們好表現,一見要挑戰,要展示自己的聰明,情緒高漲,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思維活躍,同桌合作想辦法記字效率也會高。字寶寶裝進了記憶寶庫,可是它調皮地躲進了課文中,你能學着阿姨響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嗎?孩子們快樂地模仿朗讀。在多形式地比賽朗讀中,孩子們自我評議、合作糾正,朗讀能力不斷提高。然後我引導孩子從讀中體會,讀後談談猴子、松鼠、小兔的尾巴長得啥模樣。在孩子們交流的基礎上,

我又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小小的一條尾巴,為何長得各不相同,有什麼作用?孩子們在互相交流中增長見識,感受着動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暢所欲言後,我也相應地介紹了一些動物尾巴的知識,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趁機我要求感興趣的孩子在課外多多觀察、收集小動物圖片,去了解更多小動物尾巴的作用。

設計時我也動了一些腦筋,但一個人的力量小,考慮不周全,很多地方肯定存在許多欠缺的地方,願大家多多指點,多提意見。

篇十五:《比尾巴》説課稿

一、教材的理解。

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他們非常喜歡小動物,而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學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們都接觸過有關動物尾巴的故事或兒歌,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這些有利因素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本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認識12個生字,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學會朗讀問句。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和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 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認識12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是讀好文中的問句。

四、設計理念:

學生天生喜歡小動物,對於動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鮮。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和以讀代講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有效地運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賞識學生,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注重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地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從而激活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為了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課堂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看、聽、比、讀、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來學習課文。

在新課標“以讀為本,以讀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

五、教學流程:

1、課前談話:猜謎語。

2、比賽開幕,激趣導入。

3、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4、比賽開始,瞭解動物尾巴特點。

(1)瞭解參賽動物,學習生字。

(2)學習第一、二小節。(根據學生的回答選擇一、二兩個小節或者三、四兩個小節。)

①學習讀問句。

②學習句子,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3)練讀第一、二小節。

5、複習鞏固生字。

6、寫字練習。

7、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比尾巴

猴子 長

兔子 短

松鼠 好像一把傘。

六、課後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比尾巴》説課稿相關內容:《要下雨了》教案設計《想飛的烏龜》教學設計《陳毅探母》教學設計之二《雨點兒》教學設計2《冬天是個魔術師》説課拼音綜合活動課(以複習四為內容)《識字2》教學案例分析《yw》教學反思查看更多>>國小一年級語文教案

在教學第10課《比尾巴》一文中,我首先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然後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且在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同桌對讀、師生合作讀、男女讀、找好朋友讀等等,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的答案,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代替整體劃一的理解和指導,整個過程充分尊重了學生主體地位。

1、注重情境創設

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較差,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創設一個與小動物交朋友的情境貫穿整個課堂,“和你熟悉的小動物打聲招呼吧!”“小動物看小朋友學得這麼認真,瞧,它們都出來想請小朋友當評委了,你們願意嗎?”在學生的“小松鼠,你好!”“小孔雀,你好,我叫***。”……這些環節的設置讓學生始終情緒盎然,有聲有色地投入學習中去。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使學生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實現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的充分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上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創設出理想的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力,使教學不斷髮展和提高。

2、趣味對讀,熟讀課文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只有學生走進了文本,對所學內容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變被動學為主動學,他們才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和體驗。因此,我讓學生當評委,融入課文情境:評委們,最想評出哪個項目呢?然後讓學生評動物們的尾巴。如此設計既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有了上面觀察和練説的基礎,學生要讀好課文並不難。接下來,我安排了趣味對讀:請大家自由選擇一個夥伴,你問我答地來讀一讀課文吧。讓他們邊讀邊做動作,然後男女對讀、小組合作對讀、配上節奏讀、和老師合作讀,抽出幾個生字讓學生比賽讀,再把生字放到句子裏檢查讀。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不同形式的讀,使全體學生都處於讀書訓練之中,學生想讀、樂讀,在讀中感知、理解。新課標指出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的親歷體驗,積極倡導師生的平等對話。師生互動過程是開展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途徑,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主要渠道。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能給學生帶來莫大的鼓舞。同時,也展示了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學會學習。

3、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中,教師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教,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學會學習”,也就是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脱離教師自己學。因此,教學生字時,我讓學生自己藉助拼音學習,我只是檢查他們的學習情況,瞭解他們自學的效果。讓他們在學習中掌握學習生字的方法,提高自學能力。《比尾巴》説課稿相關內容:《要下雨了》教案設計《想飛的烏龜》教學設計《陳毅探母》教學設計之二《雨點兒》教學設計2《冬天是個魔術師》説課拼音綜合活動課(以複習四為內容)《識字2》教學案例分析《yw》教學反思查看更多>>國小一年級語文教案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當今社會,需求的是合作型、創新型人才,學生的交際能力是適應社會的必備條件。因此,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和老師合作讀,然後讓學生自己找好朋友讀,最後同桌間相互讀,再讓學生評價同學和老師的朗讀,意在使他們能正確對待周圍的人和物,能與人進行正常交往,和睦相處。

4、不足之處。

(1)在設計本堂課時,我力求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可是由於課堂應變能力不夠隨機應變,所以有些環節處理的不夠好。

(2)教師在評價語言的設計上還要加強,從而更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生學習主動性體現的更明顯。

(3)在板書設計上還可更活潑些,例如可以用些小動物的圖片,從而使板書更美觀。

篇十六:《比尾巴》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比尾巴》一文抓住各種小動物的尾巴的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以對話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以及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11個生字和會寫4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朗讀問句。

3、情感目標:瞭解一些小動物的尾巴的特點,激發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讀好問句。

三、學情分析

在孩子們眼裏,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他們天生就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鮮,這為本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一年級的學生,剛剛踏入校門,自控能力較差,表達能力還很稚嫩,語言也不豐富。因此,課堂上不能死板的進行教學,要設計靈活多樣、新穎的活動,激發起學習慾望。教學中,以遊戲“為動物做裁判”活動貫穿整堂課,讓學生帶着目的去學習,增強課堂情趣。

四、教學理念

創設情境,誘發興趣。課堂一開始就創設情境導入,設計了一個充滿兒童情趣的動物王國比尾巴大賽情境,把學生置於活動中,這為老師引導學生識字、誦讀課文做好了準備,各教學環節都從興趣入手,或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或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語境中識字具有層次性,運用多種方式復現生字。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就是認得快,忘得快。因此,識字教學要根據這一特點,對生字的認記採取多種方式,反覆認記。在課堂中,要採取多種識字方式,從向生字打招呼,讀拼音識字,再到去掉拼音識字,在遊戲中識字,認字的識記有層次,有梯度,通過這樣反覆訓練,學生對生字的認記得到了鞏固。

遷移學習成果,發展、積累學生語言。課中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閲讀、識字基本任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通過不同句式表達同一意思的説話練習,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樂趣,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讀是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培養語感,獲得情趣的重要手段。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從中能感受到語言的節奏美、音律美、語言美,獲得美好情感的薰陶。

五、教學流程

第一,設計情境、導入新課。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力量,是開啟兒童智慧之門的一把金鑰匙。針對這一點,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昨天動物王國的獅子大王給李打了個電話説要邀請小朋友們到動物王國去參加一場有趣的比賽,還讓我們去當裁判呢。看,小動物們早做好了準備,連牌子都豎起來了,趕快拼拼吧!課件出示森林動物大會的音樂,出示帶拼音的‘比尾巴’。”鼓勵學生為比尾巴動物當裁判,從而導入新課,引出課題,“比尾巴”。強調“巴”讀輕聲。使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增強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和信心。

第二,認識參賽選手,自主識字

在這裏,我設計了在課文裏面找參賽選手的環節,先讀文找選手,再和動物打招呼,去掉動物圖片讀漢字,然後去掉拼音讀字,並且説説你用什麼方法記字的。

第三,認識比賽項目,朗讀問句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當裁判要了解有哪些比賽項目,在瞭解比賽項目的時候識記生字。採用自由讀——師範讀——指名讀等,指導學生讀好問句!

第四,評比比賽結果。

首先讓學生在課文裏面找到各項冠軍,然後給動物頒獎。用“我認為……的尾巴……”在評比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長”、“短”、“扁”、“彎”、“好象一把傘”、“最好看”的意思。並通過頒獎,檢查了生字的認讀能力。出示比賽結果(六個答案和圖片一起出示)

第五,給獅子大王彙報比賽結果。

採用師生演讀,同桌對讀,指名上台演讀的方式,讓學生達到鞏固課文的目的。

第六,拓展訓練。

為了配合學校《經典誦讀與語文教學整合的研究》,在這個環節裏設計了讀其他動物比尾巴的兒歌。

最後,我又安排了寫字的練習。“同學們各個都是出色的裁判員,勝利地完成了任務,現在該乘車回家了,咦?這兒怎麼有幾個迷路的字寶寶啊?我們送他們回家吧。”同時出示“長、比、巴、把”這四個字。觀察這三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讓學生在紙上描紅,再試着寫一寫。從而體會規範寫字帶來的樂趣。

以上是我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設計中我使教學內容和學生經驗相結合,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使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動手、動腦、身心愉悦,實現兒童,發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

篇十七:《比尾巴》説課稿

今天,我要説的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一冊第十課《比尾巴》。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説,就叫語文。”這樣看來,語文既是語言文字的載體,也是一種生活所必須的工具。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説讀寫的能力,在聽説讀寫的訓練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流程以及遠程教育資源運用等五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這篇課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那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不但能激起孩子們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他們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這篇課文共有四個小節,分兩個課時來完成。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以及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和學習能力,我確定了第一課時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2個生字和筆畫“撇折”,會寫“雲、公、車”3個字。

2、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學會問句的朗讀方式。

過程與方法:

利用遠程教育設施和教育資源,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掌握本課內容,激發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喜歡學習漢字的興趣和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在利用教育資源的基礎上,讓學生更好的識字、寫字和朗讀。

二、説教法和學法

其實,作為一名農村的教師,面對新的課程標準,有着比城鎮學校教師更多的困惑。農遠設施和教育資源光盤的配備,使我們的教學方法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改進。在教學《比尾巴》這一課時,我就充分利用了教學光盤中所有可利用的資源,就這樣,我有了和以往平淡傳統的教學方法不一樣的構思,我運用了下面這三種教學方法來設計屬於我和孩子們的課堂:

1、情境教學法一年級的孩子正處在由具本形象思維向初步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這就是説他們比較容易接受具體的形象的知識。所以我利用教學光盤中的“情景導引”把孩子們帶入小動物們比尾巴、猜尾巴的情境當中。生動的畫面形成清晰具體的映像,讓孩子們有了感性的認知,幫助他們準確地理解課文,同時也使理性的抽象知識延伸到解決具體問題中,促進了知識的遷移,使孩子們的知識得到深化、鞏固和擴充。

2、直觀教學法這個方法主要運用在生字的教學上。光盤裏“互動探索”中“識字”、“寫字”、“練習”等環節設計都能讓孩子們更直觀地接觸到生字和課文,尤其是“識字”“寫字”部分,光碟中播放的每一個讀音和每一個筆畫、筆順的書寫都更加規範了孩子們的朗讀和書寫水平,這比起教師在黑板上用粉筆帶有個人特色的書寫給孩子們的引導要強很多。此外,我還利用“練習”中的“寫一寫”、“讀一讀”、“連一連”鞏固加強孩子們的知識技能,這讓他們對原本枯燥無味的作業練習產生了濃厚興趣,並且更快、更直接地記住了我所教授的新知識。

3、以讀代講法朱作仁先生在《談朗讀》一文中指出:“講讀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而朗讀是活的,如同給傷口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是呀,朗讀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讓孩子們學習光盤中問句的朗讀方式,分步地提出階段性的問題,讓孩子們試着讀、試着説,釋放全新的感受和體驗,在多種形式的讀中不知不覺地產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三、説程序

(一)猜謎激趣,情境導入

1、首先,我會用聲音、動作、謎語等不同形式和孩子們進行遊戲,讓他們猜課文中的六種小動物,在猜對的同時用電視播放光盤中的小動物們。這樣,刺激了孩子們的多種感官,引起他們的感情共鳴,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一下子就高漲起來。

2、接着問他們:“這麼多的小動物聚集在一起,誰能猜出它們要幹什麼呢?”當許多小手舉起來,孩子們充滿童真的聲音高興地説出答案時,我適時地引出課題——比尾巴。相信這樣充滿歡笑的開始肯定是一堂快樂的語文課!

(二)生字寶寶,等你來學

1、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認字興趣,提高農村孩子的普通話標準,我在教學生字時使用了光盤中“識字”設計,當孩子們讀出每個字的讀音後,我再播出光盤中的讀音,讓他們和電視裏的學一學、比一比。

2、然後我再讓孩子們跟着光盤中的“寫一寫”,學習書寫新的筆畫“撇折”和生字“雲、公、車”,我也會隨着光盤的播放給孩子們做詳細的講解。在這一刻,課堂裏會是多麼和諧、温馨呀!

(三)趣味對讀,熟讀成誦

1、為了實現我的快樂教學,我播放着光盤裏的畫面和課文內容,和孩子們進行一問一答對讀,一邊讀還一邊做着動作。

2、如果學生樂意的話,他們可以選擇他們最喜歡的同學和最喜歡的方式一塊讀。

在如此快樂的朗讀中,孩子們一定會興趣盎然的,而我們老師的價值體現不也正是在此嗎?

(四)拓展遊戲,“找尾巴”

1、在這個環節中,我的課堂中將繼續傳出快樂的聲音,我會出示沒有尾巴的小動物卡片和它們的尾巴:“誰能幫幫它們,把它們的尾巴找回來呀?”

2、在找到一種動物的尾巴後,讓懷着成功喜悦的孩子將小動物的尾巴貼在黑板上,並用課文中新學的字、詞來説説這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我想這一定難不倒他們的!

(五)課外延伸,知識積累

農村的孩子知識面是比較狹窄的,為了讓他們瞭解更多的知識,我會在課文結束後播放一段教學光盤裏的小知識《愛護小動物》。讓孩子們將所學的東西轉移到自己的知識庫裏,那麼我想作為教師,你們也會和我一樣感受到了教書育人的真正快樂和欣慰!

四、説應用

在教學《比尾巴》這堂課的過程中,我選擇的是農村遠程教育模式一:光盤教學模式來完成的。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我都充分應用了遠教設施和教學光盤中的教育資源來實現我的教學目標。

低年級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難點在於生字的教學,在以往簡陋的教學條件下,我們村完小教師只能用粉筆一個一個的將生字寫在黑板上讓孩子們認讀、學習,有聰明的教師將白紙用墨水染黑曬乾當作生字卡來用,但仍然無法解決部分教師讀音不夠準確的問題。現在利用教學光盤中的識字教學,讓孩子們跟着光盤學,跟着光盤讀,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影響了老師,更提高了孩子們學習生字的興趣。

另外,課文中所描述出來的小動物們可愛的模樣和比尾巴的情境也在遠教設施和教育資源的幫助下得以實現。光盤中精心設計的練習題也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農遠工程為農村學校送來了優質的教學資源、新的教學理念。作為農村老師,觀摩光盤、鑽研和使用這些寶貴的教學資源,是難得的學習機會。我將一如繼往悉心琢磨光盤中的新理念、新元素,引導自己去把握新課標,實踐新課改,把新理念貫徹到每堂課、每個教學活動、每個教學環節中,讓農村的孩子享受和城裏孩子一樣的教育!

篇十八:比尾巴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春》這篇文章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中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這一單元的學習重點是通過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陶冶人們愛美的心靈,鍛鍊人們發現美的眼力。這篇文章作者按照盼春、繪春、贊春着一整體思路來組織文章的,它符合人們認識瞭解春天的思維規律。在文章的各個部分,作者運用飽含詩意的語言,用蘸着對春天濃濃的讚美之情的生花妙筆,把一幅幅春的優美畫卷展現在讀者的眼前,使人看之慾往,聽之慾醉,聞之慾香。在語言表達上作者既講究修辭,又注重語言節奏,既講究詞語準確,又注意疊詞的運用,可以説,在這種語言表達下的春天,有了春的生機,有了春的爛漫,有了春的温柔,有了春的浪漫,更有了春是一年最美好時機的深刻內涵。讓人感覺在春天裏,一切都有希望。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教學目標是這樣設定的。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用抑揚頓挫的聲調,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品味優美的語言。

3、瞭解比喻這種修辭手法。

2、過程與方法,重點是學生朗讀的過程,品味語言的過程。教法:啟發引導法,示範法,比較法。學法:朗讀法、討論法、比較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陶冶學生愛美的心靈,激發學生保護自然的思想意識。

三、重點難點:

重點是朗讀文章和品味語言,他們是結合在一起的。難點是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的過程。

四、教學手段的應用:錄音機

五、教學過程設計

導課:寫春的古詩文名句

(一)、美讀文章,共分為三個步驟,通過這三步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春天的美,同時使學生注意朗讀應注意節奏、語音的輕重、情感的抒發等。

1、初步感知文章,生朗讀文章,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

2、生個人讀,讀後師作指導(示範讀、分析為什麼這樣讀)

(二)、整體感知春天的美,通過以上的閲讀,閉上眼睛回味一下,然後用比較簡練而有優美的話概括一下春天給你的印象。

(三)、品味優美的語言,共分為四個步驟,通過這四個步驟,不但讓學生體會到本文優美的語言,而且從中使學生知道怎樣才能使語言更富有表現力。

1、讓學生自己找出認為最美的段落、句子、或者詞語用橫線畫出來,再準備説一説為什麼美(生可簡明的寫一下)。

2、小組交流,將自己找的與小組內其他同學交流一下,達到合作交流、共同發展的目的。

3、檢測與引導,通過學生的彙報,教師適時引導或指導,具體的方法如:換詞朗讀法(如“花下的蜜蜂嗡嗡的鬧着”中的“鬧”換成“叫”)、調整語序朗讀法(小草偷偷的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調整為“嫩嫩的、綠綠的小草偷偷的從土裏鑽出來。”、改寫後朗讀法(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改成“桃樹、杏樹、梨樹都競相開放,紅的真紅,粉的真粉,白的真白”)在這裏讓學生了解比喻這種修辭手法。

4、總結,總結出這篇文章語言富有感染力、表現力的原因。

(1、用詞準確。2、運用恰當的修辭手法。3、運用疊詞。4、調整語序。)

(四)、拓展運用,用以上我們分析的結果,寫一段富有感染力、表現力文字,表現一下其他季節的美。這一步驟是品味語言在寫作中的應用。也可以作為課外作業。

(五)、面對朱自清筆下的優美的大自然,想想我們周圍的環境,同學們想説點什麼呢?通過學生的發言,完成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教學目標。

篇十九:比尾巴説課稿

《松鼠的尾巴》是一篇常識性的科學童話,通過3個故事把小松鼠在不同的情況下三次發揮尾巴不同的作用,解決了問題。其中二、三、四小節具體描寫了小松鼠尾巴的作用。想象豐富,內容生動有趣、情節性強,能夠吸引孩子,同時語言淺顯,又便於獨立閲讀。結構清晰,採用總——分——總的寫作方法。

一、關注字詞、重在積累

低年級的語文,字詞教學仍是重點,在第一教時已經解決了生字的讀音及字形,因此在本課教學中對於詞義的理解放入到具體的語境,結合故事的學習進行理解,如緊追不捨、無影無蹤等詞,將詞語的理解和朗讀結合起來,和讀懂課文結合起來,和學習語言結合起來,希望通過這樣的學習讓學生對詞義有比較深的印象。這樣的學習必將牢牢地銘記在學生的心間,此外,本課出現了較多的多音字,在教學中,我注重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切實做到,將語文課上得紮實,學生學得有效。

二、朗讀感悟、入情入境

小松鼠從一開始找不到掃帚而困惑,到把屋子打掃得乾乾淨淨而很高興;又在危險時刻,在媽媽的提醒下,及時發現自己的尾巴能做降落傘,因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到最後寒冷的冬天來臨,自己一下子就知道尾巴可以當作被子。從困惑到經過提醒明白到一下子知道自己的尾巴的作用,一步步感受到自己尾巴的頂用,這是有一個變化的過程的。

學習這三個故事,主要採用朗讀的形式把學生帶入到一個個故事情境中去,第一個是通過對話朗讀感受當時小松鼠的困惑到最後發現掃帚的驚喜,第二個故事是通過抓住關鍵詞的理解與感悟,讓學生着急地向媽媽求救,讀出小松鼠遇到困難的緊張和着急。第三個故事是通過教師的引讀感受尾巴的神奇。整節課引導學生讀中瞭解課文內容,讀中感知主題,讀中昇華人物的情感,切實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自主學習、分層教學

“後茶館式”教學倡導,學生自己能學會的老師不講,學生通過合作學習能學會的老師不講,在本節課我進行了嘗試,在本課的一開始,我通過讓學生自己劃一劃,然後和同桌説一説,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大多數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基本上掌握了圈畫語句的要點,個別幾個在同桌的幫助下也能完成學習任務,他們體會得成功的樂趣,還有在第四小節的學習中,經過了二、三小節的學習,學生有能力自己從第四小節獲取知識,於是我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合作中取長補短、互相學習,獲取新知,異質分組,讓學困生也能有所提高。真正體現了將課堂還給學生。同時在最後一個環節,梳理課文主要內容時,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智優生只借助板書就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而為有困難的學生,教師為其搭建了一個腳手架,通過完成填空來完成此學習任務。既是對課文的再次梳理,也是讓學生有條理、連貫的表達。

以上是我的一些教學設想,在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肯定存在着很多不足,希望老師們能批評指正。謝謝!

篇二十:比尾巴説課稿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文第10課“比尾巴”。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程序和教學思想幾方面對本課設計做介紹。

一、教材分析

(一)文本解讀

《比尾巴》是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通過對話説出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全文四節,每三句為一節,三問三答相互對應,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兒歌旁邊的插圖,體現了兒歌的意境,圖文結合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兒歌,感受到動物尾巴的特點。通過“我會寫”這一訓練的指導,可以使學生掌握本課生字的書寫方法和技能。

(二)目標設定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目標的設定,按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因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為:(電腦顯示)

1、教養目標:

(1)、學會3個生字,認識一種筆畫:∠(撇折);兩個偏旁:二(二字頭)、八(八字頭)

(2)、會認12個生字。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教育目標:

讓學生知道課文寫了哪幾種動物,並瞭解它們尾巴的特點,讓學生感受到動物的可愛,培養學生愛護動物的良好習慣。

3、發展目標:

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創新精神、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課文的特點和低年級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體會動物尾巴的特點。教學難點是:理解“松鼠的尾巴為什麼好像一把傘?”

(四)課時安排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我安排二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圖文結合,自主識字,朗讀理解,體驗感悟。

第二課時:背誦課文,實踐運用,繼續識字、指導寫字。

(五)資源準備

多媒體電腦課件、六種動物的卡片(切開尾巴)、紅花若干朵

二、教法、學法分析

1、情境激趣法

心理學中的“優勢法則”認為,主體的需要、興趣,情景中的某些要素,具有反應的優勢,能促使各種反應與它聯結,從而達到高效。在這一理論指導下,根據學習過程中的有效刺激,通過做遊戲,藉助多媒體課件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讓學生在個體的自我滿足中高效達成學習目標。

2、自主合作學習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我讓學生自主讀書、發現、質疑,又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在個性化讀書中出現智慧火花的碰撞。

3、讀中感悟法

本文是一首兒歌,內容通俗淺顯,結合兒歌的特點,運用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感悟,體驗情感。

三、教學程序

下面我説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序:

(一)遊戲鋪墊,巧設伏筆

1、遊戲:把手按在白紙上,用筆沿着手形的輪廓,想象:這手印兒像……

2、引導比較:同樣是手印,發現有的同學手掌大,有的同學手掌小,有的同學手指長,有的同學手指短。

總結:不同的同學手印也各不相同。同學們要學會觀察、比較,發現生活中事物的不同,感受它們的奇特和美妙。

〔這一設計,一方面為學習動物們比尾巴巧設伏筆,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奠定了整堂課學習的感情基調。〕

(二)導入新課,創設情境

1、過渡揭題:剛才我們比手印。那麼今天動物家族們要舉行一個活動:比尾巴(板書:比尾巴)。昨天它們邀請我帶你們去參加,你們樂意去嗎?現在,我們一齊出發(讓學生打開課本,齊讀課題)。

2、創設情境:(屏幕出示動物畫面)你們瞧,它們來熱情歡迎我們了,誰來告訴老師,我們該怎樣有禮貌稱呼它們呢?看,他們多精神,相信它們今天要舉行的比尾巴活動的場面一定會很精彩的,我們可得積極投入啊!

[多媒體課件的生動畫面,教師親切兒童化的語言,創設良好的情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文未學,情已生”的境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①用序號標出小節;②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圈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漢語拼音或請教同學、老師等辦法讀準字音。

2、小組合作學習,自找夥伴互讀課文,互聽互幫,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己讀通課文,學生自讀時捨得給時間。我們提倡“加強初讀、延遲開講”,因為感受語言,理解內容,體驗情感都必須以學生的充分閲讀為前提。]

(四)由淺入深,認讀生字

1、屏幕出示帶漢語拼音的生字,學生認讀,教師及時正音。

2、由學生毛遂自薦上台當小老師領讀生字,想教哪個就哪個,教師坐在學生的座位上與同學一起讀。

3、再次出現去掉拼音的生字,讓學生自讀、搶讀、賽讀。

[這一環節由淺入深,符合一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多形式地讀,強化學生對生字的認讀;師生的角色換位,體現課堂師生平等,實

現了新課標倡導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五)感情朗讀,體會感悟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邊讀邊感悟,然後在小組中交流讀書收穫。

[這體現“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和理解。”又倡導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並説説讀懂了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讀、説的內容,相應分別出示課件:猴子、兔子、松鼠和公雞、鴨子、孔雀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動物尾巴的不同特點,感受動物的可愛。並相應板書:長、短、好像一把傘、彎、扁、最好看)

[課堂是學生的,就得讓他們把所思、所知説出,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使之達到“不待老師講,自己已感悟”的境界。]

3、出示畫面比較,讓學生明白松鼠的尾巴不是真的傘,而是樣子好像傘,理解“好像”,並試着用“好像”説話。再出示畫面讓學生感受“孔雀的尾巴為什麼最好看?”把“最好看”換成另一種説法,該怎麼説呢?(學生怎麼想,就怎麼説,教師點撥引導。)

[這一設計體現了知識遷移,實現了新課程提出的:“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的要求,學生學得紮實,創造潛能得到開發,又突破了教學難點。]

4、指導朗讀

<1>指導學生讀第1、3節要用疑問的語氣,讀第2、4節要用肯定的語氣。

<2>學生站起來,抓住“長、短、好像一把傘、彎、扁、最好看”,配上自己想象的相關內容的動作表演讀。

[指導朗讀時,抓住重點字詞通過表演加深理解,學生對語言文字就有活生生的感受,又培養了語感。]

5、師生賽讀

鼓勵能給予信心,信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心理基礎。於是,我設置了這樣的談話過渡:大家讀得真好,真聰明。那麼,動物們比尾巴,我們來比朗讀,老師也想參加,看誰讀得好?老師先來讀。

〈1〉師表演讀。

〈2〉誰能跟老師比一比呢?又能評評自己讀得怎樣?(指名讀、評)

〈3〉他們真勇敢,老師送給他們紅花。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共同發展,既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學會評價,學會一分為二地看待他人。]

(六)學文悟法,仿文説話

讓男女同學接讀課文,邊讀邊想一二節之間、三四節之間分別有什麼關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詩歌特點:先問後答的對話形式。並引導學生用這種形式練習説話。

[學而能懂,懂而會用,活學活用,這是教學的最終目的。]

(七)鼓勵質疑,拓展思維

大家再自讀課文,想想還有什麼想問的呢?

[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學貴於疑,有疑而思,這才是真正的求知。]

(八)遊戲鞏固,總結教育

師在黑板上貼上沒尾巴的動物,設置談話:“同學們,剛才動物們玩得多快樂啊!竟把尾巴給丟了,幸好被老師撿到,誰來幫它們貼上呢?”

[對國小生來説,給小動物貼尾巴是一件最樂意的事情,這樣,激發了他們的童趣,同時也鞏固了所學知識。]

同學們看,這些動物找回了尾巴,它們好像在感謝我們,你們想對它們説些什麼呢?(引導學生説話,並趁機教育學生保護動物,從小養成愛護動物的良好習慣。)

[這樣,環保教育不知不覺滲透到了學生的幼小心靈,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九)課外延伸,貼近生活

這節課,大家與動物們玩得多開心,從中也感受到它們尾巴的特點。課後,大家當一當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其他動物的尾巴又是怎樣的?好像什麼呢?介紹給爸爸、媽媽聽。

[這一環節體現了語文的學習是“得法於課內,延伸於課外”。既拓寬了學習空間,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均以得到發展,又為下節課完成“實踐運用”打下基礎。]

四.教學思想

在教學中,我力求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讓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創設“自由、民主、開放”的學習空間,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使學生感受學習愉悦、輕鬆。堅持以讀為本,在讀中感悟、體驗,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語言表達能力,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但由於本人水平有限,在備課和説課的過程中,一定有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給予指正。謝謝!

板書設計:

10、比尾巴

篇二十一:比尾巴説課稿

一、説教材

1、説教學內容(點擊課件)

《尾巴的功能》是義務教育新程規範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它是一首兒童詩,通過“我”與動物的對話,介紹了牛、袋鼠、非洲鱷、響尾蛇四種動物尾巴的功能。全詩共有6個小節,每節四句,句式比較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風趣幽默,富有童趣。

2、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規範的要求以和我對低年級小同學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的瞭解,我設計以下教學目標:(點擊課件)

(1)知識目標:認識14個生字;瞭解課文內容,知道四種動物尾巴的功能。

(2)能力目標: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同學合作意識、合作精神,以和自由選擇、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同學熱愛動物、熱愛科學、勇於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引發同學對詩歌的喜好。

3、説教學重點:(點擊課件)

知道四種動物尾巴的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4、説教學準備:製作課件、分組、生字卡片、頭飾、同學收集各種動物尾巴的資料。

二、説教法(點擊課件)

為了給同學營造和諧、平等、愉悦的教學氛圍,建立親密、友好的新型師生關係,培養同學自主、自信的學習品質,我運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多媒體直觀法:教師利用課件,創設多種情境,帶同學走進奇妙的動物世界中,充沛調動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自主、合作、探究法:早在半個世紀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深刻地指出:教育小朋友的全部奧妙就在於相信小朋友和解放小朋友。在教學中,我引導同學自讀自悟,合作識字,分角色朗讀扮演,合作編詩,自主探究動物世界的奧妙。

3、分角色朗讀扮演法:《語文課程規範》十分重視個性化的朗讀。我讓同學扮演喜歡的角色,在朗讀與扮演中加深對課文字、詞的理解和對各種動物尾巴功能的體驗。

4、仿寫法:依照詩歌的句式,鼓勵同學大膽的編寫詩歌,達到語言積累和能力遷移的目的。

三、説學法(點擊課件)

語文學習不只要協助同學學習和掌握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讓同學學會學習,學會學習方法,變“我學會”為“我會學”,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由此我設立“創設情境——朗讀感知——自主探究——體驗學習——自悟自得”的學法導向,層層推進教學。

四、説教學程序(點擊課件)

1、故事導入,激情引趣

喜歡聽故事,這是小朋友們的天性,一上課我就給同學播放了《小壁虎借尾巴》的童話故事。(請看大屏幕)

揭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尾巴的功能》。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裏我佈置了三次讀書,每次讀書都有明確的要求,體現出讀的層次:層層加深,層層提高。

(1) “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2) “生字嬰幼兒回到課文中,你們還認識他們嗎?再讀課文,把句子讀連貫。”(3) “哪些小朋友們能正確順利地朗讀課文,請站起來讀。”

在自由讀課文以後,我把生字卡片發下去,讓小組長帶領他們那一組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一起學習生字。

3、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通過初讀課文,同學已經知道課文講了(點擊課件)牛、袋鼠、非洲鱷、響尾蛇四種動物尾巴的功能,我讓他們選擇自身喜歡的小節,用自身喜歡的方式方法進行閲讀。

接着,我播放這四種動物的錄像。(點擊課件)多媒體課件的演示給同學視覺上的感知,使教學更形象、更直觀。然後,我讓同學用自身的話説説這四種動物尾巴的功能。這個“説”的環節,既鞏固了同學對四種動物尾巴功能的理解,又進行了語言的訓練。

看到動物的尾巴這麼神奇,你想説些什麼呢?小朋友們頓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個個説得眉飛色舞。於是我讓同學自讀自悟五、六小節,説説自身感受

最深的那一句。我抓住教學契機,用課件展示一些科學們利用仿生學制造的許多高科技產品。(點擊課件)

4、分角色朗讀,入情入境。

課文是人和動物的對話,根據課文的特點,我對教材進行了處置,(點擊課件)把課文分成五個角色:人、牛、袋鼠、非洲鱷、響尾蛇。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小組五個同學分角色朗讀扮演。步驟是:(點擊課件)我請一組同學上台,給他們戴上自選的角色頭飾進行扮演。為了創設情境,我在扮演前設計了一段講解詞.(點擊課件,出示扮演的圖片)

教師大膽地、富有創意地處置課文,同學們豐富的想象,活靈活現的扮演,把課堂推向了高潮。接着,我引導同學從表情、動作、語言、配合等方面對扮演進行評價。“你覺得誰扮演好,為什麼?還想給誰提點意見呢?”從而以評促演,精益求精。

在充沛朗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我讓同學運用以往背誦的方法,可以邊朗讀,邊背誦;可以分小節背,再連起來背;也可以同桌互背、競賽背等。通過朗讀,培養同學語感,積累語言。

5、資源共享,拓展延伸。

除了知道課文中這四種動物尾巴的功能,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功能呢?這個問題為同學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小朋友們紛紛把自身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到的一些動物尾巴的資料介紹給大家聽。這個環節既培養了同學查找資料、收集信息的能力,又實現了課堂教學資源的共享和再生。

為了進一步加深對動物尾巴功能的瞭解,我把自身收集的一些資料展示給同學看。(點擊課件)並且,我把上網查到的這篇課文的下載詩讀給大家聽。最後,我讓同學都來當詩人,根據課文的句式,合作編詩歌。這個仿寫的環節,既是對動物尾巴功能的一個靈活運用,也是合作精神的集中體現,更是同學邁向文學殿堂的起步。

説課小結:

總的來説,我優秀教案的立足點在於通過創設多種情境,激發同學的閲讀興趣,引領同學運用喜歡的學習方法自讀自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發生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讓同學對課文個性化的理解取代教師無微不至的講解分析,讓同學自身的獨立考慮取代統一答案,讓同學自身獨特的感性體驗取代課堂的眾口一説,千篇 一律。整個過程為張揚同學個性、激揚同學靈性服務,讓同學的思維潛能和創新精神得到充沛的發揮。

篇二十二:比尾巴説課稿

一、説教材

㈠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通過描寫小壁虎向小魚、老黃牛、燕子借尾巴的經過,講述了魚、牛、燕子尾巴的用處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

㈡教學目標:

《大綱》指出,低年級要求學生學習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詞句的意思,以及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大致瞭解內容。據此,本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2、理解課文的詞句和每一段的意思,瞭解小魚、老黃牛和燕子尾巴的用途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分角色朗讀課文的過程中獲得文明禮貌的教育。由於低年級兒童知識水平有限,生活圈子窄小,對於一些自然科學現象不甚瞭解,因此,小魚、老黃牛、燕子尾巴的用途是本課的重點,壁虎尾巴具有保護自己的作用及可以再生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

二、説程序

㈠課前準備:

1、課前讓學生查找壁虎的有關資料。

2、熟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3、教具準備。

㈡學習新課:

1、新課導入。採用創設境,激發情趣導入法,以簡筆畫加上老師生動的敍述,將學生直接帶入課文,使學生對新課充滿興趣,急於求解。

2、新課教學。先初讀質疑,然後精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利用教學錄像,採用“問、讀、議”的方法具體學習課文,從中釋疑。最後引導學生以同樣的方法逐段自學,教師再做點播,啟發想象思考。

3、歸納總結。通過學生繪聲繪色的表演讀重新獲得對課文主題的整體感知。

4、課堂練習。指導生字書寫。㈢作業設計:根據教學目標,強化教學效果,我設計如下作業:1、有感情朗讀課文。2、課外延伸:説説如果小壁虎不回家,他還會向誰借尾巴?能借到嗎?為什麼?

三、説教法

㈠情境教學法:創設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1、圖示法:低年級形象思維活躍,適當運用簡筆畫能激起學生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導入新課時,我在黑板上畫出一隻栩栩如生的壁虎,一下子吸住大家的注意力;當講到壁虎掙斷尾巴時,我隨手將尾巴擦掉;講到壁虎向小魚、黃牛、小燕子借尾巴時,又畫出魚、牛、燕子的圖,使學生在形象的欣賞中展開活躍的思維,不知不覺進入課文情境中。

2、演示法:電化教學過程中的形、聲、色的運用與結合,能有效渲染氣氛,激發學習情感,把課文語文文字描繪的內容再現出來,符合國小生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特點。因此民學習三至五自然段時,讓學生帶着問題,“小魚、黃牛、燕子為什麼不借尾巴給小壁虎?”自由讀課文,接着通過教學光盤,讓學生理解“搖、擺、甩”的樣子,這樣既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又能培養細心觀察的好習慣。教學中,利用幻燈複合片進行生字教學。如:採用幻燈複合片換偏旁,借“準”教“難”,促使學生興趣高漲,教學在濃濃的學習氛圍中進行着。

㈡激發懸念多思法教師販主導作用,不僅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挖掘教材有利因素,教會學生怎樣思考問題,激發創造欲,培養創造性思維。

1、審題設疑。齊讀課題後,鼓勵學生説説:“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學生各抒己見,如:“小壁虎為什麼要借尾巴?向誰借?借到了嗎?”等等,為下文作了鋪墊,教學圍繞這幾個問題進行。

2、情節設疑。利用課文片斷,啟發想象,如“小壁虎沒了尾巴會怎麼想?小魚不借尾巴給小壁虎,他又會怎麼想?引導學生交換角色進行想象。既活躍學生的思維,又訓練學生的説話能力。

3、結語設疑。按課文內容延伸設疑,在教完課文後指導學生討論:如果以後小壁虎尾巴再斷了,還會去借巴嗎?既緊扣課文重點,引導學生利用已學知識加以總結,突出難點——壁虎尾巴可以再生。

㈢以讀為本,滲透思想教育,訓練語感。學生的閲讀訓練離不開理解,也離不開朗讀,兩者互為促進、補充。因此,教學一開始,讓學生帶問題讀課文,達到初步感知課文的目的,隨着教學深入,採取不同方法,以讀促思,以讀釋疑。如出示“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和“小魚,把尾巴借給我。”讓學生比較讀,説説哪句好,為什麼?學生反覆讀後,紛紛選擇第一句,覺得這句多了“姐姐”、“您”、“行嗎”等文明禮貌用語,説明小壁虎是個有禮貌的孩子,於是,借讀訓練學生語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再如:出示“爬呀爬”,問學生“這個詞應該怎麼讀,為什麼?”,學生聯繫上下文反覆誦讀後,覺得這個詞應讀得慢一點,因為壁虎失去尾巴,爬不快,從而説明壁虎尾巴強以幫助爬行。最後在學生能流利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範讀、齊讀、比賽讀、分角色讀及表演讀,層層深入,突出體會“姐姐”、“伯伯”、“阿姨”、“您”、“行嗎”等禮貌用語道出壁虎委屈、難過、焦急的心情,從中領司借尾巴的經過説明了各種動物尾巴的功能。

四、説學法

㈠教給學生自學的辦法。針對本課圖文並茂,內容生動有趣,情節多有反覆,圖、文結構大體相同的特點,設計“教——扶——放”的教學模式,看錄象導學第三自然段,師生總結出“自讀——質疑——講座(釋疑)——感情朗讀”四步法,指導學生按四步法自學第四自然段,再放手讓學生運用學習方法,完全獨立自己去學第五自然段。

㈡教給質疑、釋疑的方法。教學中設計“讀——問——讀——議”的學習方法,在課文一開始就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在小魚、黃牛、燕子不借尾巴的情況下,支持學生提出看法,説説他們這樣做對不對,為什麼?藉此進行求異思維訓練,質疑的同時,教給學生以讀促思、讀中求解的釋疑方法,培養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從而達到創新教育的目的。

五、本課設計的特色

㈠做到以生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㈡利用多媒體教學及簡筆畫來創設情境,製造學習氛圍,使學生樂學、好學。

㈢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讀中求解,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在讀中滲思想教育,又訓練語感。

㈣重視創新教育在學科中的滲透,引導學生質疑,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在探索成功的喜悦中燃起求知和創造的信心和決心,培養學生的意識和創新能力。

篇二十三:比本領説課稿參考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

我説課的內容選自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11課《比本領》第一課時。現在我分六個部分加以説明:

第一部分:説教材

《比本領》是一篇童話,主要敍寫了金絲猴和梅花鹿在比賽摘果子的過程中認識到合作是很重要的。本文結構層次清楚,故事的重點是梅花鹿和金絲猴合作摘果子的過程。另外,文章內容充滿童真、童趣,便於學生閲讀。而從思想方面,本文借有趣的故事,説明了合作的重要

第二部分:説目標

依據課標對本學段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7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結合文中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文理解內容,能對比梅花鹿和猴子的想法與行動的語句,領會課文主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和別人合作的重要性,並教育學生願意、學習和他人合作。

教學重、難點:隨文識字,理解文中“得意洋洋”、“垂頭喪氣”等重點詞語。培養合作意識。

第三部分、説教法

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實踐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第四部分:説學法

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通過讓學生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動手練筆等學習方法,理解課文,培養合作意識,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

第五部分: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用孩子們感興趣的動物圖片導入:今天動物王國的朋友聚會,看他們來了!(課件)圖上都有誰?這次聚會的主題是:“我會什麼”請小朋友快來連線吧。然後問一問學生: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會什麼?學生興致勃勃,我適時引入主題:他們中間數金絲猴和梅花鹿吵得最兇,他們要來比一比誰的本領大。他們誰的本領大呢?你們想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童話,名字叫《比本領》板書課題

接下來我讓小朋友説説您心目中的金絲猴和梅花鹿的樣子,同時我藉助圖片《課

件》簡介梅花鹿和金絲猴。這樣以圖畫的演示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的生動,同時又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中。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更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中我努力將識字與學文結合起來,讓讀文為識字服務,讓識字為更好的讀文奠定基礎,我這樣設計:

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讀,圈畫自己不認識的生字詞,同桌交流,然後分段指名朗讀課文,同學邊聽邊訂正字音,初步感受合作帶來的好處。最後我出示課件檢測詞語認讀:這一環節我採用的是指名讀和開火車讀,加深認識,並交流識字方法。

(三)精讀課文,深入體會

對課文的領悟我將分為比賽前、比賽開始、摘到果子三部分進行。

(比賽前)

我由“考”字引入找出大象伯伯出的考題,學生會找到(課件語句),我隨機啟發:大象長得什麼樣?他的話應讀什麼語氣?學生説後我總結讀出大象忠厚長者的語氣,要讀重一些、慢一些。

聽了大象伯伯的考題,梅花鹿和金絲猴有了什麼想法?學生找到(課件)讀一讀,從中感受到了什麼?學生會説:他們倆都很自信。那你又是從哪個詞語感受到的,學生會找到(一定)一詞。我趁機鼓勵學生帶着自信大聲朗讀這句話去感受他倆的自信。

2比賽開始部分 ○

(1)先讓學生找一找從哪兒看出梅花鹿跑得確實快?學生會找到相應句子(課件)。再讓學生找到重點詞語並圈畫出來。

通過指導(飛快、輕輕一跳、一口氣)這幾個詞語,讀出梅花鹿跑步的本領確實很大。板書:梅花鹿跑得快

接下來請學生補充詞語,指導讀出對梅花鹿的欽佩。也能開闊思維。

然後引出課文中形容梅花鹿的詞語——得意揚揚,讓學生説説這個詞的意思,並指導朗讀出得意、驕傲的心情

(2)此時提問梅花鹿本領這樣大,那他摘到桃子了嗎?學生會説:“沒有”那就請你找出文中相應的句子吧。(課件)補充詞語並啟發學生理解體會“垂頭喪氣”這個詞語,學生會發現與得意洋洋是一對反義詞。我順勢質疑:得意揚揚寫出了梅花鹿高興的心情那垂頭喪氣呢又是一種什麼心情?鼓勵學生去嘗試讀出梅花鹿因為不會爬樹而沒摘到果子時的難過失望的心情。

再通過表演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這兩個詞語。在孩子對比讀的基礎上去體會梅花鹿的不同心情。在這一部分的設計中以讀代講,通過抓住重點詞語體會讀

及表演讀讓學生深入體會角色的心情變化。

(3)這時的金絲猴在做什麼呢?學生很快找到有關語句:(課件),他又是什麼心情?哪個詞看出來,你會讀嗎?此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讀。

(4)最後我讓學生輕閉雙眼,想象當時出現這樣一幅場景:梅花鹿面對着滿樹紅彤彤的果子乾瞪眼;小河邊金絲猴過不了河,急得抓耳撓腮,這可怎麼辦呀?來讓我們回顧大象伯伯的考題,(課件)其中大有奧妙:通過同桌討論的方式使學生明白,要想摘到果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3摘到果子 ○

本段我設計了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自學提示:)

學生首先彙報摘到果子的辦法:梅花鹿馱起金絲猴,過了小河,金絲猴很快爬上樹摘到果子。可見(金絲猴的本領是會爬樹)板書

接着彙報為什麼他們都笑了,體會到合作讓他們成功完成任務。此刻我點撥合作與友愛的區別。合作更強調人與人之間在行為上的配合。

當學生深刻體會全文後,此時讓學生帶着情感通過分角色的形式朗讀全文,對全文做整體的回顧。

(四)、拓展思維,總結昇華

學會合作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你知道還有哪些事情是要靠合作才能完成的嗎?動物之間需要合作;人與人之間也需要合作;國家與國家之間更需要合作呀!

今天,我們參加了動物王國的聚會,你有哪些收穫呢?(讓學生説一説平時在學習、生活中有那些事必須要合作才能完成?

更讓學生知道我們該怎麼合作,動筆寫一些,讓情感教育的目標實現的更好。)

六、説板書設計:

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一個好的板書可以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體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目標的統

一。本着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在板書中,我利用文中小動物及他們的特性,結合本文的主題“合作”,理解課文,昇華主題。板書如下:

比本領

梅花鹿 金絲猴 跑得快 會爬樹

合作

篇二十四:比本領説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很榮幸能夠承擔這次公開課,對自己來説是一次鍛鍊同時也是一次挑戰,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就不全面細緻地向大家介紹這節活動,下面我就從兩個方面:活動設計時的一些思考,活動過後的一些反思來談談這節活動。

本節活動來源於大班新教材主題《動物大世界》中的二級主題《學來的本領》中的點

一、活動設計的一些思考

1、環節的推進:我在預設時注意到每個環節之間的遞進關係,採取層層推進,從易到難,從近及遠,使幼兒層層遞進去了解去發現。本次活動分為四個環節———猜一猜———比一比———翻一翻—演一演。以孩子們非常熟悉的小動物———小鳥引入本環節活動,再到將小鳥和飛機進行比較,得出人們從鳥的特徵中獲得啟發—發明了飛機。再以翻一翻的遊戲形式拓展幼兒在動物仿生這一方面的經驗鞏固了幼兒對動物特徵以及發明東西的關聯的認識,最開心的一個環節,這樣一節活動張弛有度,同時也進一步鞏固幼兒對這關聯的認識,其實在每個環節中的小環節我也注意用層層推進的方式,來達成本節活動的目標,在翻一翻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環節一是幼兒根據圖片信息進行介紹,並進行遊戲。二是通過教師的介紹進一步拓展了幼兒的經驗。

2、價值的思考;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指出,在活動中要關注價值,我在預設每個環節時都圍繞價值進行了思考。第一個環節猜一猜是讓幼兒學習一種推理,判斷,分析的方法,第二個環節比一比能使幼兒在活動中學習觀察,比較、記錄的方法,第三個環節翻一翻主要是讓幼兒在遊戲樂於完整表述自己掌握的想法,第四個環節演一演,是讓幼兒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習交往合作的技能。

3、材料的提供

一節好的活動不僅要環節清晰,更要關注幼兒的興趣,在預設活動時,我注重了教學具的多樣化,如:我既用到了多媒體課件又用到了教師自制的翻翻樂學具,還用到了圖片、彙總表等形式這樣充分調動了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使得本環節活動形式也具有多元性。

4、重難點的把握

本節活動的重難點就是比一比這個環節,通過幼兒的觀察比較得出了相同點,用匯總表進行梳理歸納,使幼兒充分地瞭解人類發明飛機的過程以及小鳥特徵與飛機之間的關係,同時使幼兒學着用記錄的方法進行梳理歸納使得一節看起來比較難以接受的仿生活動變得豐富而有趣。

5、感情的滲透

動物一直是小朋友們十分感興趣的東西,以小鳥引入,幼兒表演動物結束,這種情感一直滲透在其中。人們從動物特徵中獲得啟發,進行發明創造,這一過程,讓幼兒知道了人類了不起,但發明東西並不是容易的事,所以通過簡短的故事《發明飛機的過程》激發了幼兒的情感,幼兒知道了做事需要不斷地努力,失敗了不放棄的道理

二、活動過後的反思

1、可能由於人太多了,我們的孩子膽小有點緊張,所以效果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

2、教師在活動中激情還不夠,沒能用自己的情感調動孩子參與的興趣

3、活動科學性的把握,可能提供的材料科學性還不強比如蓮蓬頭與大象,公雞與鬧鐘和這些都是有些相似而沒有充分的科學依據

4、教師在整個活動缺乏靈活性和隨機性

本次活動還存在一些問題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篇二十五:《比的化簡》的説課稿

説教材分析:

《比的化簡》是義務教育教科書(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六章第2節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化簡比的方法。教材聯繫學生的生活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進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數的關係,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學會化簡比的方法。

説學情分析:

在這之前,學生早已學過“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最近又認識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義,以及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大部分學生能較為熟練地求比值。比較而言,實際上化簡比與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處,那麼藉助知識的遷移能幫助學生順利理解掌握新知識。

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及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理解比的基本性質,掌握化簡比的方法,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方法目標: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在自主探究中學會化簡比的方法,區分化簡比和求比值的不同,促進知識遷移,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價值觀目標:體驗知識的相通性以及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如下教學重難點

説教學重點:

理解比的基本性質,掌握化簡比的方法。

説教學難點:

區分化簡比和求比值。

説教法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談話法、討論法、設疑誘導等教法展開教學。

説學法分析:

真正高效的課堂應該是動態的,為了讓學生動起來,做課堂的主人,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現比可以化簡,觀察、發現的學習方式找到比的基本性質,小組合作交流得出化簡比的方法。

説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複習舊知

教師出示複習題,學生自主完成

①比較分數的大小:4/6 ○ 12/18 ○ 60/90

②比較商的大小:0、5÷0、7 ○ 5÷7 ○ 50÷70

③求比值:12:32 2、1:7 10:5

提問:你是用什麼方法解決以上問題?

(①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成最簡分數

②運用商不變性質

③運用比和除法之間的關係)

2、設疑導入

教師拿出準備好的兩種按不同比例(A:30g奶粉、180g水

B:45g奶粉、270g水)調配的牛奶

①請學生品嚐牛奶,比較味道差異。(一樣)

②味道是否一樣,能不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呢?(求奶粉和水的比的比值)

③學生嘗試求兩種牛奶的調配比值。

30:180 = 30÷180 = 1/6 45:270 = 45/770 = 1/6 比的比值都是1/6,也就是説,三個杯子中的蜂蜜與水的比其實都是1:6,所以兩杯牛奶是一個味。(式子後板書:1:6)

30:180 = 30÷180 = 1/6 = 1:6 45:270 = 45/770 = 1/6 = 1:6 看來30:180 = 1:6 ,45:270 = 1:6,這是怎麼回事?今天就來一起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索新知

1、觀察相等的比

30:180 = 1:6 ,12:32 = 3:8 觀察、比較相等的比,你發現了什麼?

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比值的大小不變。

你還能寫出一組相等的比嗎?(學生嘗試)

2、化簡比

①心裏回憶剛才30:180是如何變成1:6,12:32是如何變成3:8的。

②試用自己的方法化簡下列比:(學生分組完成)

24:42 (分數基本性質)

0、7:0、8(比的基本性質)

2/5 :1/4 (分數、除法、比之間關係)

③學生談化簡方法,教師補充説明。

④觀察化簡結果,發現什麼?

a、比的前項、後項只有公因數1(是互質數)。

得到:比的前項、後項只有公因數1(是互質數),這樣的整數比就是最簡整數比。

b、結果有兩種形式:比的形式和分數表現形式。

注:分數形式要加以説明不能是帶分數。

⑤求比值和化簡比的區別(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結果,教師作出評價)

化簡比和求比值的方法可以相同,但結果不同,化簡比的結果是一個比(即使寫成分數形式也讀作比),求比值的結果是一個數,可以是整數、分數和小數。

三、訓練鞏固及延伸

1.化簡下面各比。讓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書並説説化簡過程。

12:36 0、24:0、6 3/4:1/2 1:2/3 2、判斷正誤,有錯就改

①比的前項和後項分別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②比可以用分數的形式表現,讀作幾分之幾。()

③8:2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是4。()

④運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轉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的過程,就是比的化簡。()

3.擴展練習

①大小圓的半徑分別是3釐米和2釐米,試求它們的直徑之比,周長之比和麪積之比分別是多少?(直徑比3:2 周長比3:2 面積比9:4 )

②楊樹的棵數是柳樹棵數的20%,求楊樹的棵數和柳樹棵數的比是多少?(20%:1=1:5)

四、小結

學生談本節課收穫,教師補充説明。

五、作業佈置

學習與評價第六章第3課時。

篇二十六:《比尾巴》的説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潘放容將要給大家獻上的是《比尾巴》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準備、 方法滲透、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通過三問三答的對話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全文讀起來琅琅上口,簡明易懂,富有兒童情趣。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以及本篇課文的特點,我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車”字,認識一種新的筆畫“撇折”,認識兩個偏旁“八”字頭和“鳥”字旁。

2、 能正確讀文。

3、逐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教學重難點確定為:識字、寫字。

二、教學準備

針對一年級小朋友喜歡小動物,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愛玩愛動的特點,我們蒐集了文中的動物圖片結合闖關的遊戲製作成了課件。為了突破重難點,我們準備了詞語卡片、獨立的生字卡片,蒐集了筆畫“撇折”和“車”字的演示ppt。

三、方法滲透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和富有創新活力的。在一年級教材主張學生在玩中學、主動學的指導下,依據一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好玩好動的特點,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和遊戲教學法。為了突破重難點,本課生字教學,我們採用了隨文識字法。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佔主體,在教學中我們還把摸、貼、讀、説、比等引進課堂,讓學生在學習中初步學會與小組同學合作探究。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入場。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力量,是開發兒童智能的一把金鑰匙。課堂伊始我們設計了遊戲“摸摸你的小眼睛!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小屁股!摸摸你的小尾巴.....”使學生和老師拉近了距離,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當孩子們做摸尾巴動作時發出驚訝頑皮的表情時,師相機教學詞語“尾巴”,注意輕聲。緊接着抓住孩子喜歡聽童話故事的特點,點出森林王國的圖片,創設情境:動物們在幹什麼呢?引出“比”字教學,導入課題。

(二)讀文識字,自主探場。

此時孩子們情趣盎然,肯定急於想看看比賽,我們創設了獅子大王説要衝過三道關卡才能進入比賽現場,為了能順利過關,我們趕緊藉助拼音自由讀課文,孩子們就有了想主動識字的願望。

(三)交流方法,活躍全場

緊張的衝關活動現在開始!

第一關:有哪些小動物參加了比賽呢?逐個出示動物圖和帶音節詞語,讀時重點指導平翹舌音的字。接着教師出示動物詞卡,指名讀詞語,指導記字形,重點認識新偏旁“公”字的八字頭及“鴨”字的“鳥”字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逐步交給孩子偏旁識字的新方法。 接着去音節讀動物名稱詞,複習鞏固生字。

第二關:説説你最喜歡哪種小動物的尾巴?為什麼?相機指導認識 “短 、把、 扁 、 最”。這幾個字要記住字形,我設計了把這四個字的字卡發給每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學習,實現了由扶到放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究,自由自主的學習。

學到這裏,為了鞏固生字,我們還設計了一個“摘蘋果”的遊戲。

第三關:把新學的生字寶寶送回家。由淺入深,先回句子再回文。

“小朋友們勝利衝過三關,真了不起,快來看我們的比賽現場吧。”播放比賽視頻,利用有聲語言,動畫形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又讓孩子對課文有個整體的感知。

為了調整孩子的疲憊情緒,我們根據本節課要認識的生字設計了一個課間操。既再次鞏固生字,又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四)、指導寫字 ,實踐生場

今天我們來場最後的比賽,比誰寫的字最漂亮。指導認識

新筆畫“撇折”,認識“車”字,指導書寫。師範寫時抓住橫豎中線筆畫範寫,然後孩子描紅、臨寫,展示書寫評議後再糾正。

(五)、小結並佈置課外作業:

今天我們在遊戲中認了字,寫了字,請大家下去以後收集其他小動物尾巴的特點和它的尾巴的妙用,為我們下節精彩的課堂做準備。這一環節既總結了全文又延伸了課堂的意義,真正做到“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我們的板書先出示六張動物圖片和相應的動物詞語,再出示相對應的尾巴特點的生字卡片,最後範寫“車”字。這樣既清晰展示了課文內容,又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總之,整節課的設計本着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抓住題眼“比”作為本課的切入點,以闖關和比賽貫穿全課,以興趣為前提,遊戲為載體,朗讀為主線,層層推進,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和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學習。

篇二十七:《比尾巴》的説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課文《比尾巴》。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特色以及教學板書設計這八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1、《比尾巴》是一年級上冊拼音學習之後的第三組課文中的最後一篇精讀課文。前面已經學習過了一組識字課文和一組精讀課文。

2、本課是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通過三問三答説出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讀起來琅琅上口。兒歌旁邊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體現了兒歌的意境,圖文結合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兒歌,感受到動物尾巴的特點。

二、學情分析

在學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都接觸過有關動物尾巴的故事或兒歌,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這些有利因素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同時一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由於年齡小、比較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理解力還不足,集中的生字教學會使他們感到吃力。他們又剛學完拼音不久,識字、課文朗讀都只是初步,在朗讀方面,學生已有的技巧不多,難以準確讀好問句。

三、教學目標

本文分兩課時完成,我要講的是第一課時。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以及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聯繫插圖和生活實際,認識本課12個生字,認識一種新筆畫“撇折”和兩個新偏旁“八”和“鳥”。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學會朗讀問句。 情感目標:在朗讀感悟、自主探究中瞭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有觀察其他小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為:鞏固識字和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四、説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插圖和生活實際認識12個生字,認識一種新筆畫“撇折”和兩個新偏旁“八”和“鳥”。

教學難點:讀好文中的問句。

五、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和富有創新活力的。在一年級教材主張學生在玩中學、主動學的指導下,依據一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好玩好動的特點,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了下面四種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2、字理識字教學法;

3、隨文識字法;

4、遊戲教學法。

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佔主體。在教學中我把讀、説、貼等引進課堂,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會本課的知識。

六、説教學過程

在新課標“以讀為本,以讀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力量,是開發兒童智能的一把金鑰匙。針對這點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首先播放一首動畫兒歌《小動物之歌》,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趣的動物世界。然後通過兒歌創設情境:今天動物王國裏要舉行一場有趣的比賽,你想不想去觀看比賽?那小動物們要比賽什麼呢?隨機出示並板書課題:比尾巴,要求學生書空並大聲説出筆畫名稱。再利用課件指導認讀識記“比、尾、巴”三個生字。提醒尾巴的“巴”讀輕聲。設計意圖:這個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和老師拉近了距離,以故事開始,把動物王國搬進教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可以認讀識記“比、尾、巴”三個生字,隨文教字。

第二步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有哪些小動物參加比尾巴大賽呢?”藉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含有生字的詞語和句子要多讀幾遍。設計意圖:在學生興趣正濃的時候,讓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這時候的學生樂於走進文本,激發學生閲讀課文的興趣。

第三步由淺入深 認讀字詞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之後回答問題,教師出示六張動物圖片,貼在黑板上,同時大屏幕出示六個小動物的名字,開始識字。識字分5個小環節。

1.看圖片、拼拼音、讀名字;

2.去掉圖片看拼音讀名字;

3.去掉拼音只讀名字;

4.上台看圖片貼名字。

5.自主識記剩餘4個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

設計意圖: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以直觀的動物圖片形式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並且採取了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方法讓學生記住生字。

貼圖環節,出示不帶尾巴的小動物。過渡語:小朋友們,看到公雞和鴨子,松鼠一一亮相,剩下的三個參賽選手也坐不住了,你看,他們也跑來了!快和他們問聲好,這是誰?這時圖片出示:猴子、兔子、孔雀(不帶尾巴的)貼到黑板上,我接着説:小動物們到齊了,你知道他們舉行的是什麼比賽嗎?(出示課件“比尾巴”),以指名讀,齊讀的方式鞏固學習生字。

設計意圖:這樣運用課件就可以輕鬆愉快地完成一部分生字的認讀。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自主識記剩餘4個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我採取的是由扶到放的方式。課堂主要還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負責穿針引線,讓學生們通過小組交流的形式,歸納識字方法,隨後還可以通過同桌合

篇二十八:《比尾巴》的説課稿

今天,我要説的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一冊第十課《比尾巴》。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説,就叫語文。”這樣看來,語文既是語言文字的載體,也是一種生活所必須的工具。國小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説讀寫的能力,在聽説讀寫的訓練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及課後反思這幾方面來説課。

一、説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小動物是孩子們最親近的朋友。這篇課文通過三問三答的對話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全文讀起來琅琅上口,簡明易懂,富有兒童情趣的語言,不但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他們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

二、説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擅長直觀,形象思維,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所以在理解字詞時,應採取多種形式:看圖理解.聽音理解.聯繫生活經驗理解等.這篇課文是一年級孩子進入國小所接觸到的第十篇課文。由於前面已經學習了漢語拼音和一個識字單元,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已經得到了一段時間的訓練,朗讀技能經過七篇課文的學習之後也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這篇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應繼續鞏固這些訓練成果,如有可能適當拔高。

三、説教學目標

這篇課文共有四個小節,分兩課時完成。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以及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和學習能力,我確定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學會朗讀問句。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和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四、説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認識12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讀好文中的問句。

五、説教法和學法

學生天生喜歡小動物,對於動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鮮。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和以讀代講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有效地運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賞識學生,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注重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地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從而激活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為了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課堂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看、聽、比、讀、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來學習課文。

在新課標“以讀為本,以讀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

六、説教學過程

第一步:激趣導入,學習生字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力量,是開發兒童智能的一把金鑰匙。針對這點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我用聲音、動作、謎語等不同形式和孩子們進行遊戲,讓他們猜課文中的六種小動物,在猜對的同時用課件出示這些小動物們。這樣,刺激了孩子們的多種感官,引起他們的感情共鳴,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一下子就高漲起來。

此時學生已情趣盎然,我馬上出示了精美的課件,讓學生認讀有關動物的幾個生字,我會問他們:你還能叫得出這些動物的名字嗎?小組內先認一認。然後我先請個別學生認讀,再採用帶拼音和圖片讀,去掉圖片開火車讀,最後去掉拼音讀。這樣分層進行教學,降低了難度。生字通過多種形式的反覆出現,強化了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

緊接着我轉入了正題:你們知道嗎?這羣可愛的小動物今天要舉行一場有趣的比賽,邀請我們當裁判,大家願意嗎?裁判們,你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麼?這樣導入勢必會激起學生的思考,進而引出課題“比尾巴”。學生自行認讀這三個生字,抽讀檢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情境引入課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增強了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和信心。

第二步:趣味對讀,熟讀課文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只有學生走進了文本,對所學內容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變被動學為主動學,他們才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和體驗。因此,我讓學生當裁判,融入課文情境:裁判們,請認真觀察動物們的尾巴,呆會兒老師要考考你們喔!然後讓學生評動物們的尾巴。如此設計既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有了上面觀察和練説的基礎,學生要讀好課文並不難。接下來,我安排了趣味對讀:請大家自由選擇一個夥伴,你問我答地來讀一讀

課文吧。讓他們邊讀邊做動作,然後男女對讀、小組合作對讀、配上節奏讀,抽出幾個生字讓學生比賽讀,再把生字放到句子裏檢查讀。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不同形式的讀,使全體學生都處於讀書訓練之中,學生想讀、樂讀,在讀中感知、理解。新課標指出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的親歷體驗,積極倡導師生的平等對話。 課件出示“我能讀好”,由學生自主選擇讀,重點指導讀好問句和輕聲詞“尾巴”,教師可示範讀,和學生競賽讀。師生互動過程是開展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途徑,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主要渠道。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能給學生帶來莫大的鼓舞。同時,也展示了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學會學習。

第三步:做“找尾巴”遊戲

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此時,我安排了一個“找尾巴”的遊戲。打開課件,我故作驚訝地説:“你們瞧,這些貪玩的小動物,玩得尾巴也丟了,現在它們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聰明的你能幫它們找到自己的尾巴嗎?”屏幕上出現了尾巴錯亂的動物圖,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必須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學生小組內合作交流這些動物的尾巴有什麼特點,依據自己的經驗做出正確的選擇。然後看着課件用“__的尾巴___”的句式説話。通過出示形

篇二十九:比的應用説課稿

一、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使之‘做’數學”的教學理念。做數學是目前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觀念,它強調學生學習是一個現實的經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根據本節教學內容的特點,主要意在體現“做”數學的兩方面:一引導學生“玩”數學;二幫助學生“悟”數學。因此有意識地採用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嚐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二、 設計思路

“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是浙江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二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是在學生能“比較數量多少”和“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又一類應用題。

教材強調“先分後合”,通過“誰與誰比,誰多誰少,多的可以分成哪兩部分”來理解算理。因此,通常的教學模式是“着重讓學生理解:母雞與公雞比,母雞多,母雞的只數分成――與公雞隻數同樣多的和比公雞多的兩部分,把這兩部分合起來,就是母雞的只數來解此類應用題。”但從實際的教學情況看,讓一年級的學生完整地敍述這一思考過程是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學生對為什麼要分?分了過後又為什麼要合很難理解,教師上課時也説不明道不清。

針對以上的現象,本節課設計的意圖是想在強調“同樣多”與“多的部分”的概念的基礎上,抓住“母雞比公雞多3只”的重點句,通過探討“誰和誰比,以誰為標準,誰多誰少”,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即求母雞的只數轉化抽象成“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文字題(求比5多3是幾)”來解此類應用題,使説的過程變得簡潔,以便於學生接受。而且還為學生以後學習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尋找單位“1” 的量作鋪墊。基於以上教學想法的另一個原因是教材在教完“求兩數相差多少的應用題”、“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應用題”各內容之後,都出現了同類的文字題。説明各類應用題與同類文字題之間有着必然的聯繫,是否意味着生活問題與數學模型的建構相互依存。

針對以上的教學設想,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觀察和操作,滲透“一一對應”及“比較”的思想、方法,幫助理解掌握“同樣多”與“多的部分”。

(2)學生掌握表述解答方法的過程,並能正確解答此類應用題。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動手操作和實踐應用能力及探索創新、合作學習的意識。

(4)向學生滲透事物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思想觀點,進行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為力求體現“引導學生‘玩’數學,幫助學生‘做’數學”這一教學思想,教與學主要舉措為學具操作、計算機輔助教學、組織討論探索、引導合作發現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來,構建“轉化”的全過程,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理解”或“消化”的過程,同時通過以下的學習方法親身體驗合作的成功和愉悦。

(1)觀察的方法,通過觀察電腦的動畫演示,突出“同樣多”這一重要概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動手操作的方法,通過動手操作擺“同樣多”與“多的部分”,感悟應用題與文字題的轉化統一。

(3)嘗試法,教師先讓學生嘗試從具體實物操作中抽象成文字題,在嘗試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然後相互討論,相互啟發,最後總結出方法。

(4)概括的方法,在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能總結概括出解此類應用題的方法。

三、教學程序

依據這節課的教材知識結構及國小生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為優化教學過程,實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課堂教學要求,這節課的程序安排為:

第一環節:引導學生“玩”

1、開門見山地讓學生按要求玩學具

(1)擺一擺“同樣多”的兩種物體,學生自由擺。引導出“一一對應”的擺法後,再次擺“同樣多”的兩種物體,同桌交流檢查。

(2)擺一擺“多的部分的物體”,學生自由擺並演示説操作的過程。第一行擺4個 ,第二行擺比第一行多2個 。就是比4多2個所以擺6個。主要引導學生説出為什麼第二行為什麼擺6個?(比4多2是6。)

(3)相互合作擺“多的部分的物體”,指名演示並説過程。

2、教師引導得出:剛才我們所做共同點就是算“比幾多幾是多少”

[設計意圖: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設置“玩”的環節是針對兒童這一特點及教學內容所考慮。“玩”數學不僅是學生的認知過程,而且也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意交流的過程。“玩”數學的獨特之處在於主體處於愉悦心理狀態下去學數學。學生通過擺學具從具體實物操作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求比一個數多幾是多少”的文字表述,為新課應用題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環節:幫助學生“悟”

1、應用題教學 例 公雞5只,母雞比公雞多3只,母雞有多少隻?

(1)獨立思考,嘗試解題。

(2)小組合作,交流解法。教師參與學習。

(3)彙報解法。可能出現:用學具演示;直接説算式;轉化成“比5多3是幾”等。

(4)電腦演示線段圖,抓住“母雞比公雞多3只”通過“誰與誰比,以誰為標準,誰多誰少”來進一步理解算理。

2、引導歸納轉化成文字題

[設計意圖:合作方式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本節應用題教學,也想嘗試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如: 從實際的問題“母雞比公雞多3只”的理解:誰與誰比,以誰為標準,誰多誰少,及轉化成文字題都有一定的難度,安排合作討論等。這樣以分組合作的形式,出現在課堂上,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提高了參與學習的效率,也便於教師的個別輔導。更重要的是在合作學習中同學之間相互幫助和交流。由此引發了他們的成就感和進取心。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學生的個體人格的發展,創造了適宜的環境條件]

更多相關的國小數學説課稿推薦:

國小數學説課稿《秒的認識》

國小數學説課稿《角的度量》

國小數學説課稿《分數的初步認識》

國小數學説課稿 《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

國小數學面試説課稿《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認識》

第三環節:組織學生“用”

1、課後練習。

2、選擇自己喜歡的兩樣物體編應用題

[設計意圖:學生在以上合作交流探索的基礎上,已初步建立把應用題轉化成文字題的思想方法,並能正確解答。這裏設計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編題的目的一是鞏固新知,步步深入;二是給學生提供自主的活動空間及實際的應用意識。]

第四環節:指導學生“想”

1、 談談對這類應用題解題的感想。比如請你用“難、容易、比較難、比較容易”選一來進行評價並説明理由。

2、如果是“母雞比公雞少3只”你會做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回憶歸納本節課所學內容,讓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形成知識網絡,培養了抽象概括能力,同時抓住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與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應用題的內在聯繫來再次調動學生的求知慾。]

篇三十:《比的認識》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教材沒有采取給出幾個實例,就直接定義“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為今後學習比的應用,以及比例的知識奠定基礎。

2、學生分析:

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或使用過比,並有一些相關的活動經驗。但學生對比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喜歡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戰性的問題,喜歡探究的、合作的學習方式,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的經驗。

3、教學目標的確定:

(1) 知識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

(2) 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的過程,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合作、探究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4、教學重點和難點:

其中理解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以及會求比值是本節課的重點,而難點是聯繫分數與除法,正確理解比的意義。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預設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説教法學法

如何從問題提出到問題解決都竭力把參與認知過程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全面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真正確立其主體地位。而教師只是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及時地給以引導、點撥、糾正。

基於這樣的思考本課我主要採用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具體來説就是:課前給學生提供學案進行預習,課堂上先小組交流梳理出一致的答案,把還存在的疑問整理出來,老師把這些問題歸納彙總後,按照知識的內在聯繫把這些問題先後呈現出來,在全班學生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老師給予恰當的點撥,在給學生解疑的同時把學生的思維推向深層次,另外,在練習中應用聯繫生活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培養了學生數學意識,和數感。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激勵評價法,在學生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發現有獨特見解的,都給予激勵的評價,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在學習過程中,我努力滲透給學生積極自學、認真聽課、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 在合作交流之前,我要求學生先要有成熟的思考後在進行交流,這樣的交流才有深度,才能閃耀着智慧的火花。

三、説教學過程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在其原有認知基礎上的主動建構,因此我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步驟,我分別概括以:

(一)、課前預習,學案導學。

我在上節課就佈置給學生一份學案,讓學生依據學案的預習任務,看書並找出相關問題的答案。這份學案是這樣設計的:

1、閲讀課本第48--51頁。(瞭解知識的全貌)

2、動手:畫一個長6cm,寬4 cm的長方形,在分別畫一個把它放大2倍和縮小到它的 的長方形。(目的是初步感受比)

3、思考:

①比的意義指的是什麼?比的讀、寫法怎樣?比的各部分名稱是什麼?比的後項可以是任何數嗎?比號怎樣規範書寫?

②比與分數、除法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③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用到比?

④比和比值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課前預習,可以把課堂中一些只需淺層思維的探究活動,提前完成,這樣既為課堂上充分的合作交流留足時間,同時學生帶着問題學習,學習目標指向會更明確。這樣真正實現“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提高學生主體參與課堂意識,事實證明,這對“主體性高效課堂”的實現,。對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質疑問難,小組交流。

學生預習了,教師在課堂上如何關注到學生的起點?學生預習了,課該怎麼上?怎樣找準切入點,讓課堂教學更有效?基於這樣的思考,我的教學策略是:

由小組長組織,小組之間逐個問題進行交流,把解決和沒有解決的問題都標註出來,老師通過有選擇性地參與不同程度學習小組的討論,整理出共性的問題:

①比的意義理解只停留在淺層的文字定義上,沒有把握其本質;

②比與分數、除法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③比和比值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前一個問題正好是本課的難點,後兩個問題是本課的難點。對此,我的教學預設是分三個層次突破難點:

第一層感悟:學生通過預習P48教材,知道把相片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縮小所得的圖形才會和原圖相像,使學生對“比”有了一些體驗;(這種體驗通過自學可以達到);

第二層感悟:理解路程與時間、總價與數量的關係也可以用比表示,學生對於相除關係就可以用“比”表示。這個地方理解是不夠到位的,因此,教學的切入點就定在這裏:

首先,要求學生在填完表格的基礎上,列出在填表過程中使用的算式,並指名彙報,師給予板書:路程÷時間=速度,40÷2=20,45÷3=15,總價÷數量=單價:15÷3=5,9÷2=4.5,12÷3=4,板書時,老師有意把除號用彩色筆凸顯,並把算式中的除號對齊。

然後,老師指出,像這些式子中,兩個數量或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如路程÷時間=速度可以説成:路程比時間等於速度,誰能用”比”再説一個算式,指名兩位同學彙報後,同桌再選幾個算式説一説。到此,學生對“比”有了一定的理解,但不夠深入。

因此,教師接着安排第三個層次:

利用教材P50提供的甘蔗汁與水的體積比是1:2讓學生談理解,老師問:“變成了2杯甘蔗汁與4杯水了,比還是1:2嗎?並藉助線段圖幫助學生清晰理解不管變成幾杯甘蔗汁和幾杯水,只要符合1份比2份的關係,它們的比還是1:2。由此讓學生清晰理解比的本質。

接着,老師在引導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板書比的個部分名稱,並比較比與分數、除法;比和比值的區別和聯繫。

(三)、回顧總結,完善學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數學學習,使學生初步形成反思意識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對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可以深化對問題的理解,優化思維的過程,完善認知結構。

①引導學生回顧本課自學和交流的過程,你有哪些收穫?(知識方面)

②如果給你10顆星,你會給自己評幾顆?不足之處在哪裏?(學習態度方面)

③介紹了關於0.618黃金分割比的應用,使學生體會到比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獨立練習,當堂達標。

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只有經過操作,才能內化成技能,練習題的設計,必須在保證一定量的前提下,着重於質的研究,要使學生悟出規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1、基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完成教材P51第2、3題。

2、開放練習(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圓的半徑是2釐米,----------?你能寫出幾個相關的比。

3、拓展練習(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甲是乙的2倍,乙是丙的 ,求甲:乙:丙=( ? ? ? ? )

這樣,分層練習,因材施教,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優生吃得飽,符合新課標所倡導的:“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理念。

(五)、佈置作業,課後延伸。

1、佈置下次課的預習任務。

①、什麼是商不變的規律?什麼是分數的基本性質?什麼是最簡分數?什麼是最簡比?

②、整數、分數、小數的比分別怎樣化簡?

2、練習冊

四、板書設計

最後,我就來説一説説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板書設計,我的板書着力體現色彩搭配和諧,重點突出,簡潔明瞭,既讓學生體會到了美感,又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篇三十一:《比尾巴》教案及説課稿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認識7 個生字,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2、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學會朗讀問句。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喜歡觀察動物尾巴特點的 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認識7 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是讀好文中的問句。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動物卡片。

教學過程:

一、 課前談話:猜謎語。引出課題,練讀課題,指導讀好輕聲“巴”。

二、識字教學。

1、多媒體出示小動物圖,請同學們和小動物打招呼。

2、多媒體出示拼音和漢字, 請學生當小老師帶領拼讀。

3 .動物和同學們捉迷藏,多媒體去掉動物圖片。請學生指名讀詞語,全班齊讀。

4 .拼音娃娃和同學們捉迷藏,出示動物詞語。請學生指名讀詞語,男女生比賽讀。

三、説話訓練,説話小遊戲。

多媒體出示:1、……、……和……來參加比尾巴。2、參加比尾巴的有……, 有……, 還有……指名説。全班齊讀。

四、學習課文前兩節。

1、小動物是怎樣比尾巴的?請學生翻書自讀課文。

2、學習生字“長”“短”“把”。

3、教師指導朗讀三個問句。指名讀,老師示範讀,指導全班讀。

4、比賽開始了,小動物都把尾巴翹起來了,當小裁判觀察一下,小動物的尾巴怎麼樣?多媒體出示猴子、兔子、松鼠圖片。

5、講解小動物尾巴特點。松鼠尾巴好像一把傘,像什麼傘?為什麼像降落傘?小松鼠有這樣一頂降落傘心裏一定非常高興,你能念好最後一句話嗎?指名讀,生齊讀。

6、讀課文。老師問一句,學生答一句。老師連起來問三個問題,學生連起來問三個問題。(師生拍手問答)

五、學習課文後兩節。

學習公雞、鴨子、孔雀比尾巴。

1、學習生字“最”。你會用“最”説個句子嗎?

2、多媒體出示公雞、鴨子、孔雀圖。講解小動物尾巴特點。

公雞的尾巴彎,鴨子的尾巴扁,為什麼説孔雀的尾巴最好看?(顏色好看)看看有哪些顏色?有這麼多顏色我們可以用一個成語來説。(五光十色)在陽光的照耀下,孔雀的羽毛閃閃發光,五光十色。你能來誇誇孔雀嗎? 有這麼漂亮的羽毛, 如果你是孔雀, 心情怎樣?( 高興) 你能來念念這句話嗎? 指生讀, 生齊讀。

3、讀課文。同桌問答。誰會連問三句?誰又會連答三句?指生讀。分組讀。兩組問,兩組答。

六、知識拓展。

同學們動物的尾巴不僅漂亮,還有許多作用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動物尾巴的妙用》。

七、讀課文。

做動作讀課文, 用唱的形式背課文。

八、佈置作業。

給課本85 頁的小動物畫尾巴。

板書設計:

六、課後反思:

在教學《比尾巴》一文中,我首先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我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同桌對讀、師生合作讀、男女讀、集體表演讀等等,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的答案,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代替整體劃一的理解和指導,整個過程充分尊重了學生主體地位。

1、注重情境創設

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較差,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所以我用猜謎語導入新課,引起他們學習興趣。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我創設一個與小動物打招呼的情境貫穿課堂,“ 和小動物熱情打聲招呼吧!” 學生們給小動物們挨個打招呼“ 小松鼠,你好!”“ 小孔雀,你好。” …… 這些環節的設置讓學生始終情緒盎然,有聲有色地投入學習中去。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使學生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實現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的充分發展。因此我在教學上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創設出理想的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力,使教學不斷髮展和提高。

2、趣味對讀,熟讀課文

新課標指出:“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 。只有學生走進了文本,對所學內容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變被動學為主動學,他們才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和體驗。有了上面觀察和練説的基礎,學生要讀好課文並不難。接下來,我安排了趣味對讀:請同桌你問我答地來讀課文。讓他們邊讀邊做動作,然後分組對讀,配上節奏讀、和老師合作讀,指名讀。不同形式的讀,使全體學生都處於讀書訓練之中,學生想讀、樂讀,在讀中感知、理解。

3、不足之處。

(1 )我在評價語言的設計上還要加強,從而更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生學習主動性體現的更明顯。

(2 )上課整體節奏上有點快,以至於自己沒有完全投入到講課狀態中去。讓學生説的有點少,沒有讓學生暢所欲言。而且自己講課語速有點快。

篇三十二:《比的意義》説課稿

一、教材及學生情況分析:

“比的意義”是國小五年級第十冊教材中第四單元的起始課,是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通過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已有的兩個數相比的知識得以昇華,同時也能夠對學生進一步學習比的性質、比的應用和比例的相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比的意義”這部分知識內容繁雜,學生缺乏原有感知、經驗、不易理解和掌握。針對知識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組織學生圍繞“比”的問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較、總結的教學方法,突出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教學方法的設計

1、用創設情境法,激發學生對比的知識的研究興趣。

2、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能夠發現數學問題。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4、當堂鞏固,當堂反饋練習,練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學習方式的活動中理解比的意義。

5、採用激勵、評價等多種有效的方法,鼓勵學生多比較、多思考,善於探究與協作交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

三、教學過程的活動與安排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一則消息引起學生對比的知識的研究興趣,學生對這則消息進行討論、交流時,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獲得情感體驗,同時能發現比在生活中的應用,從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的意義”教學。

第一步給出班級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兩個條件,請學生提出問題並列式,根據學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確是男生和女生兩個量在比,啟發學生思維,除了用以前學的除法知識對兩個量進行比較外,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方法進行比較。然後展開“比的意義”教學活動,説成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多少比多少。

第二步看算式,運用新知識説説。(説明:從學生身邊的數量中提取數學問題,從而引出新知識。運用舊知識進行傳遞,輕鬆快樂。)

第三步,出示表格(填表)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不同類的數量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用比來表示。在上面兩個例子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出比的意義。

2、比的讀法與寫法、各部分的名稱、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學。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比的讀法和寫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自主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稱和求比值的方法。然後組織同學們彙報學習成果,引導學生介紹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後,並引導學生運用方法,能夠寫出幾個比的實例,計算出比值,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在彙報過程中,尋找比值的規律,即可以是分數、整數,也可以是小數。

3、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比的後項為什麼不能為零?

通過引導學生看板書,合作交流能夠比較出“比”、“除法”、“分數”之間有什麼聯繫,填寫出表格,再通過“相當於”這一詞的理解,明確他們的區別。

(三)總結、歸納引導學生談學習感受。

通過本節課學習,同學們學到了那些知識,請把你的收穫告訴大家好嗎?在學生彙報中,使本節課的知識點得以鞏固。

(四)多層次練習,鞏固新知識。

練習形式多樣,既鞏固本節課的知識,又增加了樂趣,特別是培養學生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

篇三十三:《比尾巴》優秀説課稿

我説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上冊《比尾巴》第二課時。根據教材內容我抓住了兩條主線。

一、説課文

趣:本課以用三問三答的形式,語言琅琅上口、極富兒童情趣。一年級學生又剛學完拼音不久,識字、課文朗讀都只是初步,這樣的文章剛好適合他們閲讀。由於還處在幼兒園和國小的過渡期,孩子較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理解力還不足,可他們想象力豐富,有着自己的童話世界,抓住這一點我決定拋開成人的眼光,俯下身傾聽孩子的心聲,以“趣”為主線,用故事串連全文,讓他們扮演裁判的角色參與到故事中,與文本融為一體,同嬉戲,共呼吸。同時我結合孩子喜聞樂見的比賽、遊戲等多形式活動去設計課堂讓這節課充滿童趣,讓孩子在快樂中感受語言帶給人美好感受。

情:這是一首充滿人文氣息的兒歌,裏面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的興趣。孩子的心是細膩的,情感是豐富的,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抓住這人文情懷,我設計多種情境,讓孩子去幫助不識字的小猴,讓孩子到動物身邊去體驗,環環相扣,不斷提升孩子的人文素養。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課程標準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複習鞏固生字詞,會寫“雲、公”兩個字;正確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背誦課文,學會朗讀疑問語氣的句子;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初步培養孩子收集資料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通過遊戲、比賽等趣味性活動,感悟體驗文本內容,讓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結合。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孩子觀察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和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其中教學重點是朗讀,難點是讀好文中問句。

二、説教法:

1、以讀為本,讀中感悟法: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使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教育融為一體。我注意引導學生在品詞析句、字詞複習與朗讀巧妙融合在一起時飽滿而富有深義地讀,在故事場景中飽含深情地讀,在帶頭飾表演、唱《比尾巴》歌曲等活動中趣味地讀。多種形式結合,課堂上書聲琅琅,課堂上讀讀議議,互動交流,真正奏響了“讀”這一主旋律,切實落實本節課讀這一教學重點。

2、情境教學法:感人心者莫過於情。李吉林説“兒童是情感王子,人小情多。”本節課通過故事串連的形式,讓孩子扮演裁判、比賽選手,參與到故事中,引導孩子用體驗、感悟的方法進行學習。播放動物尾巴視頻,讓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體驗感受,説説自己的見聞,激活情感。

3、多媒體演示法:在複習生字詞,探究動物尾巴,播放再現文本內容的動畫,看圖猜課文遊戲等環節,利用現代化教學這一優勢,縮短時空距離,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詞語和課文內容。

三、説學法:

1、舉一反三法: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舉一”即揭示規律,掌握方法。“舉一”提供模式,“反三”按圖索驥。在引導問句時通過演示動物尾巴,激疑導出問句後,讓學生抓住規律,通過自己的理解分析總結出其他問句。趣味背誦中,頭飾上蓋着的大問號再次刺激孩子的感官,把類推的方法應用進來快速反應本節課的六個問句。這樣從扶到放,使學法得到遷移,讓學生觸類旁通。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自學能力。同時層層遞進中也逐步突破問句朗讀這一難點。

2、查閲資料法:蒐集和處理信息來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養。在趣味拓展中,讓孩子初步學習查閲動物尾巴資料,有助於對課文知識的理解,也促使學生的學習從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寬視野,幫助積累。

3、觀察法:引導學生結合課件動畫、教具展示,觀察畫面,從直觀上加深認識和理解。

4、讀、品、悟、議、辯、入:讀:讓學生多種形式地讀,真正做到以讀激情。入: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懂得聯繫生活實際,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讓學生通過換位體驗來走進文本,和文本零距離接觸。

四、説教學流程

下面來談談本節課的教學流程:我主要設計了複習生字、整體感知、品文細讀、背誦課文、激趣拓展、指導寫字六個環節。(幻燈展示)

現在我就這節課的兩大亮點來闡述:

(1)、語文味——朗讀、品詞析句(配合教具展示板書)

[閲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因此,閲讀教學的整體構架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語感為核心,以指導讀書活動為“經”,以字詞句的訓練為“緯”]

(一)在教學“趣味細讀”中,我精心地準備教具,把猴子、兔子、松鼠分一組,公雞、鴨子、孔雀分一組,變換形式領悟問句。

1、學問句

指導前三個問句時,先出示兩條尾巴請同學們比較一下第一條尾巴與第二條尾巴有什麼不同?相應出示“長”和“短”的詞語卡片貼到黑板上,隨機通過觀察,拓展出反義詞,如果孩子答不出來可以做動作引導,如上——下。師生表演,如高——矮。教具演示:如黑——白(黑白雙面紙)。引導聯想:如胖(豬八戒)——瘦(孫悟空)等等。接着觀察第三條尾巴,它像什麼呢?學生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門,但只要表達合理,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根據回答指導學生説完整的話:這條尾巴好像……)聯繫實物或畫簡筆畫幫孩子理解降落傘。

接着,出示三條尾巴問:“第一組的動物尾巴我們觀察完了,你們的頭腦中出現問號了嗎?”(板書:大“?”)“根據這三條尾巴你們想提出什麼樣的問題呢?”由此激起孩子滿腦子,滿肚子疑問,孩子提完問題後,由獅子大王為中介導出本節課的前三個問句,再趁着發自內心最真實的疑問感觸,捕捉孩子的疑問表情多形式指導孩子有感情朗讀突破本節課難點,如果孩子入境不深,還可以隨機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再次感受引導。

指導後三個問句時,不同於前面的演示領悟後,再把三個問句集中在一起指導朗讀,而是讓孩子通過舉一反三法,一句一句領悟,一句一句指導朗讀。如:出示第一條尾巴,問:“誰能用一個字來概括?”回答後,把“彎”的卡片貼在黑板上,引導:“小裁判們,看到這個字,你們會怎麼問?”引出問句,隨文做動作理解彎,再指導朗讀的形式。其中第二句,對扁的理解是採用橡皮泥演示,第三句,通過與其他尾巴的對比導出最好看,再用“請咱們班上聲音最響亮的,來讀讀這個句子。請咱們班上朗讀最棒的,來讀讀這個句子。請咱們班上個子最高的,來讀讀這個句子。這種形式把朗讀與詞語理解有機結合。

[在學問句的整個過程中不斷出示尾巴特點的詞語,把朗讀指導與詞語理解、複習生字等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不用於以往的朗讀,使課堂更飽滿,更有韻味,趣味性十足,孩子樂學、好學,興趣高漲。]

2、學習答句。

在整場比賽中,孩子是文本中的一員,他們是這場比尾巴大賽的裁判,由他們評比,自主到黑板上拼一拼,向獅子大王彙報結果等等調動多種感官感悟本課的六個答句。抓住此刻的愉快心情,男、女裁判利用直觀、形象的板書資源,賽讀,整個課堂充斥這愉快的氛圍。

3、多形式朗讀

比尾巴大賽結束了,可孩子的朗讀並沒有就此被打斷,通過一句:“比賽進行的非常成功,連記者都趕來採訪了,還當場寫下了一首兒歌。你們知道這首兒歌后來被髮表在哪裏嗎?引出文本,再通過:“森林王國來了幾隻外國小動物他們不懂中文你們能給他們念念嗎?”

讓學生起立看課件中出示的全文加動作,齊讀課文,接下來,變換形式採用老師扮演外國小動物與裁判們一問一答:

同桌一人演外賓,一人演裁判,加動作一問一答。

[以“讀”的訓練為主線,在豐富的朗讀形式中,讓學生感受讀的樂趣,在個性化的朗讀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二)在趣味背誦中(演示課件輔助)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背誦,體現其自主性,但這時孩子基本上能背誦課文內容。可以直接讓孩子參與到遊戲活動中背誦。

1、玩猜一猜遊戲,根據課件看圖猜出課文內容。

2、請猜得最好的小朋友上台戴頭飾表演,再次突破難點。如:學生拿長長的尾巴,帶頭飾出場,頭飾上蓋個大問號。表演者側身站着把尾巴放在屁股後面搖一搖,轉頭讓大問號面向學生問:“誰的尾巴長?”下面的同學答:“猴子的尾巴長。”答完拿走“?”揭示答案。(加教具演示)

表演完後,由這六隻比賽戴頭飾的比賽選手帶小裁判們去參加慶祝會大家一起唱響《比尾巴》。[演示課件,把學生帶入情境,拉近他們與動物的距離,在表演和感悟中增強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2)、新:

1、本節課的生字複習與寫字指導是由不識字的小猴引發的,一上課,小猴子就在小朋友的幫助下,爬一座識字山,過一條詞語河來到比賽現場。由於小猴子不識字心裏很難受,最後一個環節由小裁判們發揮愛心教小猴學寫字。[前後呼應,情感真摯是對以往這一塊教學單一、只顯示工具性的一大突破。原來生字複習與寫字指導也能注入生命與活力,也能注入人文氣息。]

2、課標指出:低年級以識字為主,可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讀,如何解決總目標與課時目標間的矛盾呢?

我通過問句中動物尾巴特點的詞語卡片、答句中動物圖形與文字的巧妙結合,課件展示全文內容再用紅色把生字突出(指出板書與課件),趣味背誦中猜一猜遊戲的圖字結合等細節處理,似乎只是朗讀指導,卻能在不多花一點時間的基礎上,隨文複習生字,讓生字複習多形式、趣味性地貫穿始終,既完成第二課時讀的目標又能把低年級以識字為主的理念落實到實處,一舉多得。

3、在教學中,我播放視頻,把孩子帶到生活、大自然中,尋找神奇的動物尾巴,讓學生的心飛出課堂框架,使文本活起來,不再抽象的文字。從小培養孩子的創作靈感,懂得尋找創作根源。

看完後,讓學生噹噹小作家,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引導自由創作不侷限框架,一句、兩句,類似於課文或完全不同於課文都行,尋找創作者的感覺、感受,挖掘真實情感。]

學生説話中有了課文初形,引入課文內容,觀看課文動畫(演示課件)[這些小作者已與文本融為一體,利於為有感情朗讀、背誦作鋪墊。]

4、《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依據教材走出教材,走向開放的大語文教學觀。在趣味拓展中,我讓孩子初步學習收集的資料,以推薦小動物參加比賽的形式,小組交流,再請幾個小朋友上台推薦,可以簡單介紹動物尾巴資料也可以模仿書中的句式編兒歌。[兩種不同層次的設計,留給了學生較大的空間,便於他們自主選擇更適合其個性特徵和個體需求的方案。]

篇三十四:《比尾巴》優秀説課稿

一、説教材

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本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徐徐如生的插圖。課文那朗朗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二、説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認識1種筆畫撇折,認識兩個偏旁八字頭和鳥字邊。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讀好問話的語氣。

3、瞭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

三、説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

教學難點是讀好穩重的問句。

四、説教法

小動物是國小生最喜歡的,所以學生學起來一定是非常有興趣的,但是如何設計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是難點。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教學設計中,我設置各種與學生生活聯繫緊密的教學情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樂中學,以此來落實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效率。

五、説學法

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遊戲中認詞、識字、説話、讀書、寫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六、説教具準備

1、課件:文中動物出場的情境圖,文中生字涉及到的詞語、生字,牛、馬、燕子的圖片,田字格中的“雲”。

2、準備好投影設備。

3、文中六種動物及尾巴特點詞語的圖片。

七、説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認識“猴、鬆、鼠、公、鴨、比、尾、巴”,認識偏旁八字頭和鳥字邊。

2、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指導讀好問句。隨文認識“短、把、扁、最”。

3、鞏固識字: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4、再讀課文,理解文意,完成板書貼圖,背誦課文。

5、拓展運用:觀察、説説牛、馬、燕子尾巴的特點。

6、學寫“雲”字、比較、評價。

篇三十五:《比尾巴》優秀説課稿

一、説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小動物是孩子們最親近的朋友。這篇課文通過三問三答的對話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全文讀起來琅琅上口,簡明易懂,富有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和觀察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二、説教學目標

本文分兩課時完成。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以及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學會朗讀問句。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和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三、説教法和學法

學生天生喜歡小動物,對於動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鮮。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和以讀代講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有效地運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賞識學生,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注重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地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從而激活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為了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課堂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看、聽、比、讀、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來學習課文。

在新課標“以讀為本,以讀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步:激趣導入,學習生字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力量,是開發兒童智能的一把金鑰匙。針對這點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小朋友,我們來玩個遊戲,好嗎?我來説,你來做,看誰的反映最快。這樣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引起他們的感情共鳴,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緊接着我轉入了正題:你們知道嗎?這羣可愛的小動物今天要舉行一場有趣的比賽,你們知道比什麼嗎?進而引出課題“比尾巴”。學生自行認讀這三個生字,抽讀檢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情境引入課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增強了學生對識字的興趣和信心。

第二步、隨文識字,降低識字難度

本課的.12個生字,我沒有集中識字,把生字分散在各個語言環境中,學生在讀課題、讀課文、回答問題時,相機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降低難度,把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屏幕出示帶漢語拼音的生字,學生認讀,教師及時正音。然後集中複習生字,加強信息的刺激,增強記憶。出示圖片與小動物的名稱請小朋友説説參加比賽的小動物有哪些?學習生字。又讓學生在讀文中找出表示動物尾巴特點的詞語,通過學生的回答,隨即識字。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給生字組詞,用詞語口頭説話,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最後,遊戲鞏固識字摘蘋果,遊戲鞏固生字激發了學生認讀生字的興趣。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第三步:趣味對讀,熟讀課文。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只有學生走進了文本,對所學內容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變被動學為主動學,他們才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和體驗。因此,我讓學生當裁判,融入課文情境:裁判們,請認真觀察動物們的尾巴,呆會兒老師要考考你們喔!如此設計既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接下來,我安排了趣味對讀:首先,認識問號,重點指導讀好問句和輕聲詞“尾巴”,然後,聽讀,選擇讀,你問我答地來讀一讀課文吧。讓他們邊讀邊做動作,然後男女對讀、小組合作對讀、抽出幾個生字讓學生比賽讀,再把生字放到句子裏檢查讀。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評價。聽讀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不同形式的讀,使全體學生都處於讀書訓練之中,學生想讀、樂讀,在讀中感知、理解。新課標指出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的親歷體驗,積極倡導師生的平等對話。同時,也展示了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學會學習。

課間活動:《比尾巴》歌,讓學生邊唱邊做動作,學生既得到了放鬆,又與所學內容緊密相連。

第四步:做“找尾巴”遊戲

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此時,我安排了一個“找尾巴”的遊戲。打開課件,我故作驚訝地説:“你們瞧,這些貪玩的小動物,玩得尾巴也丟了,現在它們找不到自己的尾巴了,聰明的你能幫它們找到自己的尾巴嗎?”屏幕上出現了尾巴錯亂的動物圖,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必須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學生小組內合作交流這些動物的尾巴有什麼特點,依據自己的經驗做出正確的選擇。通過出示形象直觀的課件和學生的動手操作,學生興致高,練習起來積極、主動、輕鬆,有效地掌握了知識。

第四步:生字鞏固走迷宮

識字是低年級的重點,又是難點,複習、鞏固、再現、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第五步:拓展訓練遵循語文教學要開放的理念,適當地在課內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對科學的興趣,實現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我問學生:誰知道它們的尾巴有什麼作用呢?既拓展了知識,又鍛鍊了學生的説話能力,可謂一舉兩得。(可是由於時間關係,拓展訓練沒能實施)

第六步:佈置作業

在作業佈置方面,為了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我設計了兩道練習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任選一道:1、把學過的動物的尾巴的樣子説給爸爸媽媽聽。2、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尾巴的樣子,説一説,看誰説得多。

五、課後反思

本節課我採用多種方式教學生識字,降低了難度,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興趣,效果較好,但是時間安排不合理,學生在朗讀時時間過短,問句的語氣沒讀到位。本節課重點指導疑問句的讀法。我採用反覆練讀,目的是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瞭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由於指導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篇三十六:《比的認識》説課稿

一、説教材

“比的認識”是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的知識,包括兩個課時的內容,第一課時的主要內容是理解比的意義,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第二課時的主要內容是學習比與分數、除法的聯繫。我説的是第一課時,本節課內容是建立在“分數乘除法的意義與應用”“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利用學生對兩個數量之間關係的已有認識,提出不同的問題,逐步抽象出“比”的概念,讓學生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為今後學習“比的應用、比例的相關知識”做好鋪墊。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結合國小高年級學生學情,我預設了以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比的意義,能正確讀寫比,記住比各部分的名稱,會求比值。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觀察、討論等活動中經歷探索比的過程。

3、情感與態度目標:體會比的重要性,感受比的生活中的廣泛存在,自覺養成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在此目標下,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比的意義,正確讀寫比,記住比各部分的名稱,會求比值。

教學難點:能利用比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

四、説教法學法

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能否順利實現,關鍵就看教法學法。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思考。遵循這樣的理念,在教學中,我以“情景教學法”“問題引導法”和“練習檢測法”為主要教法;在學習過程中,我以自主探究、觀察發現、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為主要學法。充分發揮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及主體作用,調動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

五、説教學過程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問題是思維的核心。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本節課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始終以問題為引領,遵循“現實題材→數學問題→數學模型→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來設計教學,引導學生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探索與應用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根據這樣的新課標設計理念,我安排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比

為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從學生感興趣的楊利偉叔叔及其事蹟出發,設置問題,逐步引入新課。

同學們,認識楊利偉叔叔嗎?他就是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的航天員。2003年10月15日,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順利升空。

在太空中,執行此任務的航天員楊利偉在飛船裏向人們展示了什麼呢?(課件出示)對!他向人們展示了聯合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旗幟。楊利偉展示的兩面旗都是長15cm,寬10cm。此時設置問題:怎麼用算式表示她們長和寬的關係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適時給以充分肯定。

15÷10表示長是寬的幾倍

10÷15表示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接着老師過渡:剛才同學們用以前學過的除法表示兩面旗長和寬的關係。你們老師要告訴大家這兩個除法算式還可以用另一種新的數學方法來表示。那是什麼呢?對!那就是比。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認識比(同事板書課題)。

這一環節藉助多媒體的運用,創設情境,引入新課,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明確目標,引發探究的慾望,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還巧妙引入下一環節。

(二)探究新知,認識比

1、首先緊承上一環節設置學習新知的問題:到底怎樣用比來表示兩面旗長和寬的關係呢?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老師巡視,對學困生作個別指導。之後全班交流,彙報結果,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

長和寬的比是15比10記作15:10

寬和長的比是10比15記作10:15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認識比,我又拋出問題:那麼什麼是比呢?再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兩道比的算式,引導學生繼續思考:你從中又發現比的什麼特點呢?鼓勵學生分組合作,討論交流,之後彙報結果:

兩個數相除又叫兩個數的比

比是有序的(教師板書)

2、再從學生剛列出的.算式中選擇一道來學習比的讀寫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稱。

師:10比15讀作“10比15”,寫成“10:15”

(板書)

然後指名學生讀一讀,提醒學生注意:雖然10:15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但仍讀作10比15、不能讀成十五分之十。並鼓勵學生想想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是一個比,不是一個分數。比的讀寫是新知識點。教師先講解,再讓學生模仿練習)

3、最後學習比值的表示

先讓學生説説什麼是比值,再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比值通常怎樣表示呢?學生合作交流後,(出示課件)師生一起明確答案。

這一教學環節,我是遵循“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都獲得必需的數學”的新課標理念而設計的,為了學好新知,突破重點,我才用了問題引導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觀察發現、合作交流;比的概念較抽象,很多學生難以理解,因此上課時還要多關注學困生的掌握情況,從而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掃清認知上的思維障礙。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先思考兩個不同類量的比

為了讓學生能靈活應用新知,告訴學生,不僅兩個同類的量可以用比表示,而且兩個不同類的量也可以用比來表示。如課件中的例題就要我們思考路程與時間的比。

例:在日常生活中,一輛汽車行駛,2小時行駛160千米。這輛汽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160÷2=80千米)

先引導學生思考:用已學知識如何表示?再師生一起明確答案:路程和時間的關係可以用速度來表示,即速度=路程÷時間

那麼如何用比來表示呢?即路程和時間的比是160÷2,比值是80。

2、再讓學生自己解決實際問題

師過渡:剛剛大家知道了用比來表示兩個不同類的量之間的關係,那麼我們現在就用剛剛所學來解決實際問題吧。

(出示課件)拋出問題;哪個攤位的蘋果最便宜?

鼓勵學生大膽試一試,自己階梯,再全班交流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薛秀哦東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否則難以化解教學難點,因此這一環節先通過例題的學習來疏通學生的解題思路,再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自己解決問題,這樣不但使學生不會單純地模仿和記憶,化解了難點,還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實題練習,課堂檢測

教學中我遵循“多樣性、靈活性、實際性”的原則,設計形式多樣的習題,確保圓滿完成任務。於是我在課件上準備了以下習題,如課件所示,分三種:

(1)基礎練習題

(2)綜合練習題

(3)課外延伸提

這一環節不同的題型適合不同的學生做,實現了新課標“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教學理念,能使學生應用新知,發展智力,提高能力。

(五)佈置作業,聯繫生活

1、説説生活中的比。

2、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49頁的“做一做”。

這一環節中,為了實現新課標的數學生活化的基本理念,我設計了第一題,能使學生體會倒到比的重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為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我設計了第二題,還要特別強調華的前項和後項不能顛倒。

六、設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很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板書設計是“微型教案”,我的板書設計體現了新知的形成過程,又體現了具體的解題方法;同事突出了重點,化解了難點,也簡單明瞭。

最後總結説課: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主要以興趣為動力,以問題為紐帶,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關注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得成功,得到提升。

我的説課完畢,歡迎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篇三十七:幼兒園《比尾巴》説課稿

一、説教材:

《比尾巴》是國小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小動物是孩子們最親近的朋友。這篇課文通過三問三答的對話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全文讀起來琅琅上口,簡明易懂,富有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二、説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公”這個生字。認識1種筆畫“撇折”,認識兩個偏旁“八”和“鳥”。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問話的語氣。

3。瞭解本課動物尾巴的特點。

三、説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

四、説教學難點:

讀好書中問句,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五、説設計理念及思路:

(一)情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進行教學,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在導入課題時,我創設了森林裏的小動物們要舉行一場比尾巴的比賽,讓小朋友也去參加。這既導入了課題,又很好地引領了接下來各環節情境的創設與展開。

(二)隨文識字,降低識字難度

本課的12個生字,我沒有集中識字,把生字分散在各個語言環境中,學生在讀課題、讀課文、回答問題時,相機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降低難度,把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然後集中複習生字,加強信息的刺激,增強記憶。出示圖片與小動物的名稱請小朋友説説參加比賽的小動物有哪些?學習生字。又讓學生在讀文中找出表示動物尾巴特點的詞語,通過學生的回答,隨即識字。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並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

(三)注重學生説話能力的培養

説話能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併為以後學生良好的寫作能力的培養作好準備。在教學中我讓小朋友們説説來參加比賽的小動物有哪些?請小朋友用

1、“參加比尾巴的有……有……還有……”

2、“參加比尾巴的有……和……”

3、“……和……參加了這次比尾巴”這三種説法進行説話訓練。

(四)指導學生充分朗讀

在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指導學生突破難點讀好文中的問句,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一樣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五)指導寫字落到實處

本課要求寫的三個字當中,都有一個共同的新筆畫“∠”(撇折)。所以教學寫好“公”字的關鍵就是寫好這個新筆畫。老師捨得花時間讓學生練習書空這個筆畫。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説説“公”字在田字格中的站格,充分發揮學生寫字的自主性。教師不僅注重寫字指導,還重視了評價,採用了同桌互評小星星的方式,激發了學生把字寫好的興趣。

六、反思

本節課我採用多種方式教學生識字,降低了難度,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興趣,效果較好,但,我的教學內容安排過多,密度太大,學生在朗讀時時間過短,問句的語氣沒讀到位。

篇三十八:幼兒園《比尾巴》説課稿

一、説教材

《比尾巴》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這篇文章,採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一年級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對於動物的尾巴,他們在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

這些有利因素為本文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説教學目標:

1、在語言環境中認識12個生字。

2、正確朗讀課文,注意讀好問答句式的語氣。在熟讀的基礎上能背誦短文。

3、知道動物的尾巴各有各的特點,學會模仿課文的語言形式,進行説話。

説教學重、難點:

識字是國小低年級的重點,本文的生字比較多,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認識12個生字。如何讀好本文的六個問句既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又是他們學習的難點。

二、説教學教法:

1、創設情境,營造樂學氛圍

新課標中指出: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為了能讓學生喜歡學習,我積極創設學生喜歡的童話情境,並貫穿整個課堂教學,以,為依託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

2、分板塊教學,分散識字

低年級在識字量的要求上一般一課需要達到十幾個,但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困難較大,特別是學習生活中不常見的生字,回生率特別高。這就直接影響到學生閲讀興趣。因此,生字教學不宜一下子硬塞給學生太多,應分步進行,分散與集中相結合。

本課的生字教學分成了三大板塊:

(1)隨課題識字

(2)藉助多媒體,初步感知學習部分生字

在創設了小動物比尾巴,獅子大王邀請小朋友當評委的情境之後,我馬上播放課件,讓參賽選手與大家見面。讓學生由圖——字詞,在語境中學習漢字。

(3)隨課文識字並且在問句教學中,讓生字不斷地復現,在復現的過程中,生字以紅顏色出現,時刻引起學生的注意。

3、活用教材,層層推進

教材是教學的重要依據,但教材並非是唯一的。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之成為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材料。這樣,才能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根據教材特點,我引導學生先學習課文中的問句部分,讀好問句,再進行一問一答式的訓練,然後回到課文進行朗讀。這樣就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4、創設情境,轉換語言

應答是重要的交際內容,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重點。我創設了獅子大王頒獎的情境,讓學生轉換語言,用第一人稱進行應答,讓語言內化。

5、自主合作,學以致用

學習了課文之後,讓同桌同學合作試着去模仿編兒歌,合作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學生體會到合作在學習中有着重要作用,並在合作中體味到成功的樂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提高語文能力。

6、開發資源,開放學習

這一次新課程改革有一個很突出的特色就是構建開放的充滿生機的課程體系,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了我們要努力的建設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那麼就要加強學生課堂與課外,課堂與生活相溝通,把我們的語文課變成生動的語文實踐活動。在課的'最後我讓學生談談了解動物尾巴的途徑,收集材料,下節課來開一個“動物尾巴展示會”,用你自己喜歡的語言方式向大家介紹。

三、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_遊戲導入

學習新課標精神,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依據教材的特色,在教學活動一開始,就藉助遊戲,在愉悦的氛圍中,導出部分課題——尾巴。使學生初步感到上語文課是快樂的,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緊接着課件出示“動物王國城堡圖”,問:這是哪兒呀?然後,播放各種音樂,教師導語:今天,動物王國可熱鬧了要舉行一次特殊的比賽。你瞧,連牌子都掛出來了。(出示完整的課題《比尾巴》)指名讀,指導讀好“巴”的輕聲。

(二)初步感知——選手見面

為了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語文學習,進入學習的角色,我自己扮演獅子王,邀請學生給小動物充當評委,激發學習的興趣。

然後又童話式的讓學生鼓掌請出參賽選手。[課件出示各種動物的動畫(配上音樂掌聲)(猴子拖着長長的尾巴,翻着跟斗出來;接着小白兔手拿紅蘿蔔,搖着短尾巴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出來;緊跟着松鼠翹着又大又軟的尾巴跑了出來;公雞、鴨子也昂首挺胸地逐個登場了,最後出來的是孔雀,它一出來就展開美麗的尾巴)]

並且給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在看的時候你如果想説什麼,可以輕輕地説出來。

緊接着讓學生彙報:參賽選手都有誰?教師隨機出示小動物的名稱詞。

在學生彙報的同時,隨機正音難讀字“孔”“鬆”

如果有學生能用上“有……有……還有……”説話,就給予獎勵,引導學生能夠用上句式説話。

然後進行字音的教學,引導學生髮現字形的特點,尋求識字規律,回憶生活識字,學習生活識字。

(三)讀通句子,學讀問句

問句朗讀教學是本文的教學難點。為解決這一難點,我設計了“導問”“學問”“練問”三個層次教學。在“學問”這一環節中,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的問話,在此基礎上學習朗讀問話。把全文的六個問句進行集中起來練習,打破了課文的順序,再由問到答,然後進行一問一答練習。

首先,教師出示獅子手飾,模仿獅子説話:大家好我們又見面了,剛才我和大臣們商議國事了,沒看比賽,比賽怎麼樣啦?我想問問小朋友?

教師質疑:獅子王會怎麼問呢?(同時出示六種動物的動畫)學生換位提問。

再出示六個問句,引導學生髮現問句的特點,回憶生活中問別人的語氣,為學習朗讀好問句打好基礎。接着讓學生自由念問句、推薦讀別人讀問句、教師範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發現讀問句的方法,學習讀好問句。

然後,通過多種途徑練習朗讀問句。

(四)迴歸整體,朗讀課文

這一環節中,給學生以自主空間,選擇權。首先讓學生自由練讀,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小節,然後把自己最喜歡的讀給大家欣賞一下。並進行師生、生生合作朗讀,在合作練習中共同進步。

為了給優秀生一個展示的平台,讓他們有努力的方向,設計了去掉拼音讀兒歌的環節,並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背誦練習。

(五)轉換語言,語境應答

語言應該因語境的變換而能作出相應的變化。結合教材特色,在此,我創設了獅子大王頒獎情境,請學生將答句變成第一人稱的形式,作出應答。並指導學生學會説祝賀詞,以及應對語言。

(六)、適當遷移,學以致用

語言的學習是為了運用。在學完了課文之後,我出示與課文中不一樣的小動物,以及句式“誰的尾巴{}?{}的尾巴{}。”

説:小朋友,這次的比賽不僅吸引了這些小動物,還有許多小動物也趕來了,也想比尾巴。然後我們同桌兩個小朋友幫幫它們,一個問“誰的尾巴怎麼樣?”一個答,聰明的小朋友可以連着問幾個問題,另一個小朋友連着答幾個。行嗎?

讓學生同桌合作練習,並進行彙報。引導學生由易而難,能用上“好像”來説説動物的尾巴特點。並且教師及時鼓勵、表揚合作得好的學生。合作中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學生體會到合作在學習中有着重要作用,並在合作中體味到成功的樂趣。

最後,教師把大家編的兒歌集中在了一起。當堂在電腦中輸入學生編出的兒歌,展示出來。請學生試讀,指名讀齊讀。

(七)課外延伸,開放學習

傳統的教學往往把學生禁錮於學校、課本、教師這三者之間,認為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課本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學校才是學習的場所。現代社會的語文教育,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知識不是唯一的教學目標,課堂不是唯一的教學場所。“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引發學生進行語文實踐的主動意識。打開校門,走進社會,拓寬領域,開闊視野,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當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課件學得興趣盎然時,教師告訴學生,這是老師從網上找來的動物圖片,大自然的動物可不止這些,各種動物的尾巴也各不相同。引導學生課外看尾巴、找尾巴、瞭解尾巴,用自己喜歡的語言方式介紹尾巴,這樣促使學生產生了躍躍欲試的興奮心理,主動意識得到一次培植。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實際和學習內容、環境的特點選擇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從而增加知識的儲備,形成知識的聯繫,培養語文能力。

總之,這教學設計上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滲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中心,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師生平等對話,教學體現情趣美,讓學生覺得易學,樂學。並積極開發教學資源,注重培養學生語文能力。

篇三十九:幼兒園《比尾巴》説課稿

一、説教材:

《比尾巴》是國小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小動物是孩子們最親近的朋友。這篇課文通過三問三答的對話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全文讀起來琅琅上口,簡明易懂,富有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注重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地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從而激活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説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問話的語氣。

3、瞭解本課動物尾巴的特點。

三、説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和朗讀。

四、説教學難點:

讀好書中問句,瞭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五、説設計理念及思路:

(一)、情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進行教學,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在導入課題時,我創設了課前談話:猜謎語。讓小朋友參加猜謎比賽,引出小動物們要舉行一場比尾巴的比賽。這既導入了課題,又很好地引領了接下來各環節情境的創設與展開。

(二)、隨文識字,降低識字難度

本課的7個生字,我沒有集中識字,把生字分散在各個語言環境中,學生在讀課題、讀課文、回答問題時,相機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降低難度,把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有趣。

(三)、注重學生説話能力的培養

説話能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併為以後學生良好的寫作能力的培養作好準備。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們説説來參加比賽的小動物有哪些?請學生指名讀句子,培養説話能力。

(四)、指導學生充分朗讀

在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指導學生突破難點讀好文中的問句。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篇四十:課文比輕重説課稿

課文比輕重説課稿

1.通過用眼看一看、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學生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麼樣的物體輕,什麼樣的物體重。

教學難點

1.通過中介物體、等量代換比較物體的輕重。

2.運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星期天,動物樂園可熱鬧了,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課件出示情境圖。)

1、動物樂園來了哪些小動物?它們都在幹什麼?(噢,有馬、大象、小兔,還有小熊和小猴在玩蹺蹺板呢!)

2、 你知道小熊和小猴誰輕誰重呢?你是怎麼知道的?(對了,小熊這邊往下沉,説明比較重;小猴這邊往上翹,説明比較輕。)

師: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比輕重。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比一比

(1)在動物園裏有許多動物,你還知道誰輕誰重呢?課件出示幾種動物比輕重(同學們能夠説出很多實例,比如説:大象和小鹿比,大象重,小鹿輕;小鹿和蝴蝶比,小鹿重,蝴蝶輕。)

(2)同學們又是怎麼知道它們的輕重的呢?(當然,同學們是直接用眼睛看出來的,可見,用眼睛看一看是比較輕重的一種簡便方法。)

2、掂一掂,比一比

(1)數學書和文具盒同學們能看出它們誰輕誰重嗎?(同學們都認為不能用眼睛看出來)那麼,你能想出什麼辦法比較它們的輕重呢?(有的同學説可以用手掂一掂)

(2)學生操作,掂一掂。(現在請同學們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較數學書和文具盒的'輕重,以及其它你感興趣的物體的輕重)

◆您現在正在閲讀的《比輕重》説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比輕重》説課稿(3)學生彙報。

(4)有同學説,他反覆掂了一個蘋果和一個梨,它們的輕重不是很明確,同學們想一想,該怎麼辦呢?(對了,我們可以藉助秤這種工具稱一稱,現在,我們用天平這種秤稱一稱。

3、稱一稱,比一比

(1)教師示範稱一稱,課件出示稱蘋果和梨的圖畫。問:誰輕誰重呢?你怎麼看出來的?(很多同學都看出來了,放蘋果的這邊矮,説明蘋果重,放梨的這邊高,説明梨輕。而且,有的同學還發現,天平秤的指針會偏向重的那邊呢,可見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啊!)

(2)學生操作,秤物體,比輕重。(現在同學們可以自己來稱一稱,比一比輕重。)

三、利用新知,解決問題

師:現在我們根據學習的內容,來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天平的兩端分別放一個香蕉和一個桔子,請同學們判斷,誰輕誰重。(放香蕉的這邊矮,所以香蕉重,放桔子的這邊高,説明桔子輕。)

2、課件展示一個西瓜和兩個菠蘿放在天平的兩端,天平保持平衡。讓孩子判斷一個西瓜和一個菠蘿誰輕誰重?(同學們比出來了,兩個菠蘿和一個西瓜一樣重,所以一個菠蘿比一個西瓜輕,此題的設置目的是幫助我們體驗比較時的一一對應關係,讓我們通過簡單邏輯推理來判斷一個菠蘿比一個西瓜輕)

3、課件出示兩個天平,一個天平的兩端分別放一棵白菜和一個蘿蔔,另一個天平的兩端分別放一個蘿蔔和一個茄子,讓孩子判斷,誰輕誰重。(我們能夠看出白菜比蘿蔔重,蘿蔔比茄子重,所以我們知道白菜最重,茄子最輕。)

4、課件出示兩個天平,一個天平的兩端分別放一條魚和兩隻螃蟹,另一個天平的兩端分別放一條魚和4只蝦,兩個天平都保持平衡,讓孩子判斷,誰輕誰重。(一條魚和兩隻螃蟹一樣重,一條魚和4只蝦一樣重,那麼,兩隻螃蟹和四隻蝦一樣重,一隻螃蟹和兩隻蝦一樣重。於是我們知道了這三個量之間魚最重,蝦最輕!)

四、總結:

師:同學們回顧一下,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比較物體的輕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種情況下用哪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有很多的辦法,一眼就能看出輕重的物體,我們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當看不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當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

本節課結束了,同學們一定學得很棒!希望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我們今天學習的方法去比較物體的輕重。

篇四十一:《比的化簡》的説課稿

一、 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比的化簡》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5253頁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化簡比的方法。教材聯繫學生的生活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進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數的關係,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學會化簡比的方法。在這之前,學生早已學過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最近又認識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義,以及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大部分學生能較為熟練地求比值。比較而言,實際上化簡比與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處,那麼藉助知識的遷移能幫助學生順利理解掌握新知識。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過程與方法:在實際情境中,讓學生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在觀察、比較中理解什麼是化簡比,,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促進知識遷移,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體驗知識的相通性以及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3。教學重難點:正確運用商不變的性質或分數的基本性質來化簡比。

4。教學關鍵:理解化簡比。

5。教學準備:兩杯蜂蜜水,多媒體課件。

二、説教法與學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教學實際,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自主探究、尋求方法

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究化簡比的意義和方法。

2、設計教法、體現主體

課堂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領路人,注重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各抒已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分層練習、注重發展

練習有層次,由嘗試練習到綜合練習到發展練習,層層深入。

三、説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的教學理念,結合本課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程序設計為以下五個層次進行教學:

1。情境引入,藴伏鋪墊

先是直接結合情境提出問題哪杯蜂蜜水更甜,意在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其自己意識到,不知道兩杯蜂蜜水中蜂蜜與水的具體含量,是不容易判斷的。而後又引導學生聯繫最近所學,想到用比來表示每個杯子中蜂蜜與水的關係。藉此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

2。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觀察、比較:原來的比與後來得出的比有什麼聯繫與區別?得出什麼是最簡整數比。

小結:分數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可以約分,比也可以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或商不變的性質化簡。

通過觀察、比較,以最簡單的`整數比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理解化簡比就是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的過程。並初步感知化簡比的方法,進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體驗到知識的聯繫性。然後通過自學課本例題,自己探索化簡比的方法,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化簡比的理解,一方面照顧到學生的個性發展,一方面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

您現在正在閲讀的北師大版《比的化簡》説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北師大版《比的化簡》説課稿3。嘗試練習,總結方法

從試一試到練一練,從模仿練習到變化練習,從獨立嘗試到小組討論解決問題,既讓學生感受到化簡比的三種類型:整數與整數的比;小數與小數的比;分數與分數的比,又讓學生在尋求不同題目的解決方法中鞏固化簡比的方法,還發揮小組骨幹引領作用,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最後鼓勵學生推導出比的基本性質,歸納化簡比的方法,力圖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並使學生體驗到知識的相通性。

4。靈活機動,拓展延伸:

讓學生討論:化簡比和求比值有什麼區別?設計了一組對比練習,自己得出兩者的區別,進一步理解化簡比的意義。

5。全課小結:先讓學生説收穫,老師再作總結。

四、説板書設計:

篇四十二:《比的化簡》的説課稿

化簡

比 最簡單的整數比

(1)號杯 2:18=218=2/18=1/9= 1:9

蜂蜜與水的比 一樣甜

(2)號杯 30:270=30270=30/270=1/9=1:9

【設計意圖】這樣的板書設計集條理性、科學性、整體性和概括性為一體,有利於學生將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能夠體現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

教後反思:

本節課學生基本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對於課堂的設計,採用創設情境發現比可以化簡,就讓學生嘗試解決,在學生嘗試解決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會想到利用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從而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和除法中商的不變性,進行化簡。在嘗試練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自然而然的利用比的基本性質進行化簡,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自己得出比的基本性質。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不是批評,而是抓住這個寶貴的時機,,對化簡比的過程和結果進行一些強調,適當的區分求比值與化簡比。整節課學生的配合比較好,能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步得出新知,反而使自己的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一節課過後,我感覺只要充分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內容,多注意教學策略,計算教學也能教出:甜來。

Tags:説課稿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