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舒婷《致橡樹》精品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59W

舒婷《致橡樹》精品教學設計

舒婷《致橡樹》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朦朧詩特點。

2、掌握先破後立的藝術構思及象徵等藝術手法

3、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掌握先破後立的藝術構思及象徵等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瞭解朦朧詩特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鑑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愛情,一個亙古不變的人生話題,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盡情歌頌,留下了幾多千古絕唱:“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愛情,讓人煩惱並甜蜜着的主題,隨着時代的變遷,人們的愛情觀也在不斷髮生變化,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舒婷的心靈深處,聽聽她的心靈獨白。(板書課題、作者)

二、解題

致:給予。如:致函,致電。

可見這是一封信,是一封寫給“橡樹”的信。5。下面我來朗讀這首詩,同學們用筆畫出詩中所寫的具體物象,同時思考如下問題:

① 是誰寫給“橡樹”的“信”呢?

② 她為什麼要給寫這封“信”呢?

三、設疑: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麼會對橡樹發表自己的愛情宣言呢?

1、師簡介作者(結合課文註釋①):

舒婷:中國當代朦朧派詩歌的代表人物(板書)。

2、引出“朦朧詩”概念

朦朧詩產生於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強調詩人的自我意識。內容含蓄雋永,形式虛實相生,它往往藉助象徵、比喻等手法,創造一種朦朧的藝術形象或意境,從而誘發人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獲得特殊的審美享受。代表詩人有舒婷、北島、顧城等。

四、這位朦朧派代表詩人的愛情宣言到底是什麼呢?

讓我們屏神靜聽那來自心靈深處的真實表白

1、師朗誦全詩,配樂《海邊的阿狄麗娜》(或聽錄音)

2、請同學就所學知識淺談:什麼是愛情?

3、師略論愛情(深情地):

有人説,愛情就是一顆心與另外一顆心的碰撞;有人説,愛情就是黑暗中閃閃發光的鑽石,就是撒在夜空裏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説,愛情使人歡樂,愛情令人痛苦,愛情給人力量,愛情讓人迷惘。

是啊,因為愛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馬相如;

因為愛情,孟姜女哭倒了萬里長城;

因為愛情,林黛玉含恨焚詩稿;

因為愛情,祝英台忍悲赴黃泉。

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引出了人世間多少酸甜苦辣、悲歡離合、恩恩怨怨;“愛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筆下永恆的主題,而有部電影則忍不住困惑地問道《愛情啊,你姓什麼》?!

是啊,愛情啊,你到底姓什麼?

五、讓我們先聽聽美麗的木棉樹的回答吧!

(板書:木棉的自白)

1、她説:愛不應該是這樣的

⑴請一女同學朗讀此片斷。

⑵請同學討論歸結:作者否定了哪幾種愛情觀?為什麼?

⑶師分析、明確:

a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炫耀自己),為了追求高貴的地位,不顧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嚴於不顧,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愛情?這是一種“極力攀附”(板書)的愛情。它沒有自己的主幹,它是靠別人的力量上去的。木棉對這種愛情態度鮮明,立場堅定,堅決予以否定,課文中有三個字,一起讀出來絕不像!其中哪一個字可以體會到作者決心之大?絕!

這讓你想起怎樣的女性或婚姻關係?(“夫貴妻榮”、“攀龍附鳳”的依附關係。今天,“傍大款”者還想通過依附“高貴”的丈夫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真是可憐又可笑。現代女性絕不做“以丈夫為職業”的女人,不做靠男人發光的女人。女人不能再是月亮。

b 其次,對於痴情的鳥兒,為綠陰重複單調歌曲的鳥兒,木棉樹又抱有什麼樣的態度呢?

課文中也有三個字,絕不學!

因為這種鳥兒是單方痴戀,只知為對方歌唱,卻忘了用自己的歌喉為自己歌唱。她意識不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不知道在愛對方的同時“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樹的陰影之中,卻不願飛出橡樹的庇護,不願飛向屬於自己的自由天空。

所以,這是一種“只知依附”(板書)的愛情。

這讓你想起怎樣的女性?(甘願做男性的附庸、花瓶、家庭籠中的小鳥,在男性的陰影中麻木喪志,在男性的恩寵下迷失自我的女性。這是單方地痴戀。)

C、接下來,詩人又分別列舉了“泉源、險峯、日光、春雨”。這些事物在其他文學作品中大多屬被讚美的對象,那麼本詩中木棉對它們的態度呢?同學齊聲回答“也不止;不,這些都還不夠!”

雖然不象前兩種全盤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遺憾。

因為它們為了橡樹的蓬勃生長,無怨無悔地奉獻、結予,卻忘了給自己一個獨立的世界、創造自身價值的機會,這種自我犧牲精神固然可嘉,卻也難免令人遺憾。

所以,這是一種“一味奉獻”(板書)的愛情。

提示:我想給大家念幾句歌詞,選自艾敬的《外婆這樣的女人》“女人,女人,這一生啊,為了誰而活着;女人,女人,這一生啊,為了他和他的孩子們。情竇初開時為愛牽引,瓜熟蒂落時為愛受困,人到中年時殘花敗葉,人老珠黃時為着兒孫……”外婆這一生過得怎樣?(把一生給了他和孩子們,為了別人而活,沒有一刻是為了自己活的,這就無所謂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並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從人格價值的維護和保持看,這種一味的奉獻不足取。

雖然從道德情感方面説是高尚美好的,但從人格價值的維護保持來看是不明智的,而且從愛情關係的維繫發展方面看也未必是明智的,如《牽手》中男女主人公的故事所透露的:夏小雪和鍾鋭是大學同學,後夏為了支持鐘的事業和照顧兒子,放棄了自己的理想,成了很稱職的“賢妻良母”,但這時,鍾覺得與妻子缺少共同語言,於是感情不和,終至離婚。後小雪重新找回了自我,此時她又具有了吸引鐘的魅力,使鍾希望與她再次牽手。所以現代女性應摒棄“男性中心”的世俗偏見和“女人支撐男人,男人支撐世界”的成就替代觀,不能一味地犧牲自己而“為他人作嫁衣裳”。

D、小結:

以上三種傳統的“世俗的愛情”,都是以犧牲一方為前提的。傳統的愛情觀顯示愛的雙方的結合,並不是人的感情和價值的平等的結合,往往是權勢和財勢的結合;結合的雙方也往往是主導和從屬、統治和被統治的關係,失去了愛的本質。作者是持否定、批駁的態度的。在作者看來,愛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單方的痴戀,即使由衷的奉獻,也是不夠的。 那麼,作者嚮往的真正的愛情(板書)是什麼樣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2、她説:愛應該是這樣的。

⑴全班女同學齊讀至結尾。

⑵這一部分,詩人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同學討論、回答)

⑶師分析、明確:

a 首先,作者強調的是愛的基礎。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這兩句指出了只有以獨立的人格、高貴的尊嚴為前提,才可以論及“愛情”,

也即強調了愛的基礎應是“獨立、平等”(板書)。

b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裏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這幾句強調了愛的雙方應緊密結合、相親相愛、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板書)。

c 作為愛的雙方,又應該以什麼樣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呢?

男生齊讀片斷:“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也像戟。”

作者在此採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漢比作刀、劍、戟,枝幹像銅、像鐵,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漢形象應是偉岸挺拔、堅強有力的。

d 那麼,女性又應以怎樣的姿態出現呢?

點擊下一頁分享更多 舒婷《致橡樹》優秀教學設計

女生齊讀片斷: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歎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認為女性應有“紅碩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應該是青春秀美的,充滿生機的。紅碩的花朵,説明木棉的美麗、熱情、真摯,體現了一種女性的陰柔之美。即:青春秀美、充滿生機,既有美麗的外表也要有豐富的內涵。

有了美麗的外表,還必須擁有豐富的內涵。

後面兩句:“像沉重的歎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點難以理解,我們有必要聯繫自古以來中國女性及其遭遇加深體會。

(師分析)中國漫漫的歷史長河,展現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劇。她們中的一部分意識到了社會強加給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們也試圖反抗,改變這不公正命運帶給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慘的結局告終。她們中的另一部分不僅喪失了做個“人”的權利,只能像一種依附品從屬於男性社會,而且她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無疑加濃了她們自身的悲劇色彩。

女詩人作為新時代覺醒了的女性,她為此感到難過、沉重,因而發出沉重的歎息。由此可知,作者認為女性,尤其是覺醒了的女性,除了外在美之外,應該具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情感,這也正是女性的內在美成熟之美的體現。

而“英勇的火炬”則突出女性更需具備像男子漢一樣的勇敢、頑強的品質和熱情友愛的態度,能給別人帶來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這些加起來,構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e 那麼,真正的愛情應該包含哪些內容呢?

男女生分讀片斷:“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男)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女)

彷彿永遠分離, (男)

卻又終身相依。” (女)

“寒潮、風雨、霹靂”比喻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霧藹、流嵐、虹霓”則比喻生活中的快樂與成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沒有他人,兩人互通心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並分擔、共享生活中的一切,才會有真正的愛情,真正的女性獨立。

同時,愛也是一種默契,一種真誠(板書)。相知相依的兩個人即使相隔異地,也會心有靈犀的。有個成語叫做貌合神離,現在反其意而用之,就是貌離神合!他們的心是永遠相通的!

f 最後,詩人大聲表白,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男女生齊讀:“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裏: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在詩人看來,愛不僅只愛對方,還要愛他的事業,他生活的土地,簡言之,愛他所愛。這是一種昇華了的愛情,是愛情的最高境界。

3、總結全文:

⑴詩人按照先破後立的藝術構思,在詩的開頭首先否定了種種世俗的愛情觀;接着在強調獨立平等的基礎上,提出了理想的愛情。這兩種愛情觀根本區別在於是否強調了愛的基礎獨立、平等。

在舒婷看來,尤其是作為女性詩人看來,“她”有沒有真正的獨立平等意識、是不是十分珍視自己的獨立人格和尊嚴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這一點,早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英國,一位著名的女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就在小説《簡·愛》中向我們點明瞭。

⑵播放《簡·愛》錄像片斷:

女主人公簡愛深深愛着她的主人羅切斯特先生,然而當她的愛情遭到社會不平等的對待時,她毅然選擇了“放棄愛情”,她要為自己爭取平等、獨立的權利。為了維護自身的人格和尊嚴,她發出了自己的愛情宣言:

我的靈魂跟你的一樣;

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樣;

我們的精神是同等的。

這宣言,無疑是女性要求獨立、平等的人格宣言;簡和詩人一樣,都強調了精神的平等、人格的獨立,即使愛情也不能使她們放棄自己高貴的人格和尊嚴。

由此,我不禁想起裴多菲那首著名的小詩:

(同學齊背)

“生命誠寶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

二者皆可拋”。

4、下面請同學們找出詩中的其他物象及其特徵,依據上述方法是對具體意象進行分析,説説此前“我”和“橡樹”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依附)

語 句 物象羣 物象特徵 象徵意藴

決不像…… 凌霄花 攀 緣 依 附

鳥 兒 痴 情 單方痴戀

決不學…… 源 泉險 峯 慰 藉襯 託 單純的奉獻

甚至……. 日 光春 雨 陪 襯 陪 襯

5、請同學們説説這種關係是怎樣分析出來的?

6、請同學們還是從下列詩句中找出具體物象和特徵,來看看作者所追求的是什麼樣人生理想?

意象羣 特徵 象徵意藴

根葉 緊握相觸 堅貞

風過 互相致意 支持、尊重

你(橡樹)我(木棉) 銅枝鐵乾紅碩花朵 獨立

寒潮、風雷、霹靂霧靄、流嵐、虹霓 分擔共享平等

六、聯繫自己,談談感想:

1、請同學談談通過學習本文,對愛情又有什麼新的認識?

2、師最後總結。

是啊,愛人是美妙的,被人愛更是幸福的,中學生就不乏“早戀”的現象;但是愛又是苦澀的、艱難的。過早涉獵這個禁區,只會品嚐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顆酸澀的果。

倘若一個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經濟還未獨立,心理還未成熟,他的事業還未確定方向,他還不能恰到好處地把握自己的理智與情感,那麼,我想他還不能輕率地向愛情靠攏。

我們中學生必須認識到,我們現在首先應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會如何不斷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為一棵努力向上的樹;只有這樣,他才會有沉穩堅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誠的目光;他才會去熱愛生活,擁有生活;在將來,他才會真正懂得什麼是愛情,什麼是真正的愛情!(板書教學目標二: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同時,我們還應認識到,除了愛情,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畢生去追求的愛:父母之愛、兄妹之愛、朋友之愛、師長之愛;

對理想、對生活、對社會、甚至對未來的愛;

為了國家、為了民族,又有多少熱血兒女放棄了男女個人之愛,他們無怨無悔,因為他們是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愛:裴多斐的詩、林覺民的《與妻書》......

當我們認識到這些,併為之而努力、而追求、而奮鬥,我們就會在愛的空氣中幸福地呼吸;我們沐浴愛的陽光、吸收愛的雨露,最終必將成長成一棵棵挺拔的、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七、全班再次齊讀全詩。

八、佈置作業:背誦全詩。

《致橡樹》作者舒婷簡介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當代女詩人。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1年開始寫詩,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主要著作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等。

舒婷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詩注重自我表現,追求心靈的自由,詩作貫穿着以個性和人道主義為核心的人生憂患意識和社會批判意識,表達了對現代社會人的處境的關懷。她的詩富於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創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鋭深刻的詩化哲理,在藝術表現上往往採用暗示、局部或整體象徵的手法,注重詩歌意象的組合,由意象羣構成整體性的詩歌象徵結構,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闡述的餘地,從而給詩歌帶來了朦朧美、含蓄美、彈性美。

舒婷《致橡樹》賞析

《致橡樹》,是她的一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詩人別具一格地選擇了“木棉”與“橡樹”兩個中心意象,將細膩委婉而又深沉剛勁的感情藴在新穎生動的意象之中。它所表達的愛,不僅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着人們的心絃。

詩人以橡樹為對象表達了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詩中的橡樹不是一個具體的對象,而是詩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徵。因此,這首詩一定程度上不是單純傾訴自己的熱烈愛情,而是要表達一種愛情的理想和信念,通過親切具體的形象來發揮,頗有古人託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樹是高大威儀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並且有着豐富的內涵——“高枝”和“綠陰”就是一種意指,此處採用了襯托的手法。詩人不願要附庸的愛情,不願作趨炎附勢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樹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詩人也不願要奉獻施捨的愛情,不願作整日為綠陰鳴唱的小鳥,不願作一廂情願的泉源,不願作盲目支撐橡樹的高大山峯。詩人不願在這樣的愛情中迷失自己。愛情需要以人格平等、個性獨立、互相尊重傾慕、彼此情投意合為基礎。

詩人要的是那種兩人比肩站立,風雨同舟的愛情。詩人將自己比喻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樹身旁跟橡樹並排站立的木棉。兩棵樹的根和葉緊緊相連。詩人愛情的執著並不比古人“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遜色。橡樹跟木棉靜靜地、堅定的站着,有風吹過,擺動一下枝葉,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們兩人世界的語言,是心靈的契合,是無言的會意。

兩人就這樣守着,兩棵堅毅的樹,兩個新鮮的生命,兩顆高尚的心。一個像勇敢的衞士,每一個枝幹都隨時準備阻擋來自外面的襲擊、保衞兩人世界;一個是熱情的生命,開着紅碩的花朵,願意在他戰鬥時為其吶喊助威、照亮前程。他們共同分擔困難的威脅和挫折的考驗;同樣,他們共享人生的燦爛,大自然的壯美。

詩人要的就是這樣的偉大愛情,有共同的偉岸和高尚,有共鳴的思想和靈魂,紮根於同一塊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詩歌以新奇瑰麗的意象、恰當貼切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心中理想的愛情觀。詩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組合都代表了當時的詩歌新形式,具有開創性意義。另外,儘管詩歌採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詩的語言並非難懂晦澀,而是具有口語化的特徵,新奇中帶着一種清新的靈氣和微妙的暗示,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