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讀《活着》有感(精選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2W

本站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讀《活着》有感範文,但願能對你的工作學習會帶來幫助。

讀《活着》有感(精選5篇)

第1篇:讀《活着》有感★

人,活着就有希望------讀餘華《活着》有感

君山路國小  冷啟慧

幾年前,看過由作家路遙寫的小説《平凡的世界》拍成的電視劇,劇中的主人公孫少平、孫少安對命運的抗爭、對生活壓力的不屈、對世道不公的不服,憑藉自己的努力、奮鬥為自己和家庭的生存、生活贏得了空間。那部電視劇給我的啟示是:人生沒有彩排,但只要我們活着,不放棄,咬緊牙關,頂着風雨,大步向前,堅持勤奮、正直、努力的做人做事,人生就一定有希望。今天,當我再讀到作家餘華筆下的《活着》這部作品時,我又一次被書中序言裏的一句話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個人的一生無論經歷了什麼,但是,活着的意志是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因為,只要我們活着就有希望。”就憑這句話,我喜歡上了這本書。

《活着》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主人公福貴的一生,從年少時的富貴子弟到晚年孤苦伶仃地與老黃牛相伴的經歷。作者以簡單的美麗和樸素的筆調,讓我們看到了主人翁福貴坎坷的一生,人生中的苦難他都歷盡。年少的福貴是地主兒子,人稱闊少爺,書中説到:“他走路時鞋子的聲音,都像是銅錢碰來撞去的”, 成年後,娶了賢惠漂亮的米鋪掌櫃女兒家珍為妻,幸福甜蜜。然而人往往在滿足和擁有中墮落,福貴也變得焦躁不安了,尤其在心有所圖的賭徒龍二誘惑下,煙花柳巷、賭場更像無形的磁場,令福貴一步步深陷其中。他不顧孕妻深夜摸黑跑到賭場的苦苦哀求,輸掉了全部家產,從此一無所有。中年時的他被國民黨拉去當兵,與家人分開幾年,戰場上活了下來,家人團聚後,福貴又經歷了人生中在常人看來難以忍受的過程:女兒因為沒錢治病而變成聾啞,嫁人後,又因為難產而死,兒子為縣長獻血,被醫院護士把血抽乾而死亡,妻子也因為生病離他而去,女婿打工事故死亡,只有唯一的親人外孫跟他生活。最後因為急着吃幾顆豆子連外孫也被噎死了,剩下了福貴一個人和自己的一頭老黃牛相依為命。

人為什麼而活着?作家餘華這樣説:就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就是這樣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活着就是這麼簡單。所以,他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他選擇活着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讓自己放心.就像文中的他説的一句話:他們都走了,都是我親手埋的,到時候我走的時候,就沒什麼好牽掛的了.作者的敍述很樸素,但又那麼吸引人,如:看到福貴在喊他的牛“富貴”幹活時,為了讓牛不偷懶,他還故意喊着其他牛的名字,來激勵他的牛。剛開始,我讀到這兒的時候還覺得有些好笑。但讀到後面的內容才發現福貴喊的另外那些牛的名字,都是他死去的親人的名字。還有一處描寫福貴帶着他的外孫苦根到他死去的妻子、兒子、女兒、女婿墓前一一指認的場景,看起來好像就是平常的敍述。但當我讀到這些地方的時候,心裏卻是一陣痛,眼淚會情不自禁地往下流,他這樣活着,着實需要勇氣和毅力。

看過《活着》一書,,我覺得就像自己經歷了好幾場人生的急劇悲痛一樣。每一場,都是常人難以忍受的。親身跨越痛苦,無疑是艱難的。但是,跨越了,也就理解了這本書的主題,作者不是要我們體味人間悲苦,而是從作者的字裏行間看到“活着”的意義。無論如何,活着便成就了一切。所以説,《活着》一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感動、激動和悲傷,而是震撼和感歎。感歎主人公富貴命運的坎坷,震撼人的生存能力,當生活一次次要打垮富貴時,他又頑強地站了起來,好好地活着。人生,不是一場童話,它現實地讓我們經歷種種的喜怒哀樂,甚至於只有悲憤和哀怒。説到這裏不免想起了我的人生經歷,我之所以喜歡這類書籍,包括前面談到的《平凡的世界》一書,或許就是我的經歷與他們其中的一些有星星點點的相似之處吧,如,貧窮,親人的離去等等。想起了十九年前,我的父親突然就離開了我們,他安靜地躺在我家的堂屋裏,眼睛閉得那麼自然,就像睡着了一樣,他走了。要知道,那時,我才十幾歲,弟弟才三歲,還有媽媽,一個連國小一年級都沒有讀完的母親。咋辦呢,爸爸躺在那兒,在寒冷的十月,孤零零地躺在那兒,連壽衣、棺材都沒有呢,我只記得跌跌撞撞中,我的幺爹對我説:“誰哭,你都不準哭,因為你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處理你爸爸的後事。”不知咋的,我就不流淚了,只覺得內心一陣一陣地針扎一樣地痛。我想,我是因為悲痛,恐懼和焦慮磨得流不出眼淚了吧。再後來,我工作了,成家了,上天眷顧,在我第一次流產了六個月大的孩子後,又懷了一對龍鳳胎,可在五個半月的時候,一天,我正站在講台上上課時,出意外了,出現了流產徵兆,當時,有經驗的朋友告訴我説,不能走路了,要請人來打保胎針,可是,當時給醫生打電話,人家不願意來,説路太遠了,或許吧,誰願意為了打兩針才收六元錢的黃體酮走兩個小時的山路來我的這所山村國小校呢?於是,我的兩個還沒有出生的孩子又離開了我,我是那麼的無能為力。就像《活着》一書中説的一樣,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每個人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當時,我都覺着命運真的會捉弄人。不過,後來我還是調整了心態,挺過來了,因為,我還要工作供弟弟讀書,幫母親幹農活,家裏的一些事情還需要我拿主意呢?如果説書中,年少的福貴為貪圖享樂而活着,而立時的福貴為了重回故鄉而活着,中年時的福貴,白髮人送黑髮人,喪子的悲哀貫徹了整個家庭。這時的他必須為了支撐家庭而活着,晚年的福貴着與一頭黃牛相依相隨。無牽無掛的活着,活着僅僅是為了活着而活着。我想,那時的我挺過來了,大概是為了支撐家庭而活着吧。

今天,我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是因為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也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後退,後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説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可能就是因為這個現實的環境似乎總是讓人很難平靜,如,一會説這個發財了,一會那個説要買車了,一會又聽説某某又買房了。生活中似乎都離不開這些東西。所以天天總是想着怎麼買車,怎麼買房。如果達不到目標,就覺得活着沒勁,沒有幸福感。甚至有人沒了活的意志,選擇輕生。但是,欲速則不達,人如果想前進,就必須先讓自己安靜下來,因為安靜才能思考,才能進步。讀了《活着》這本書,或許能給我們帶來平靜,讓我們安靜下來,思考我們的人生,人活着,就有希望.所以我覺得如果你讀完這本書,看到了福貴的一生,看到了他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你還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希望嗎?

文章的結尾福貴在黃昏中唱道: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老人和牛在黃昏中慢慢走去,走向寧靜的夜晚。作者同樣以簡單的美麗和樸素的力量來結尾,讓我們看到了福貴一生的經歷雖如此坎坷,但是活着的意志是他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明白的道理:人生,無論命運多麼坎坷,無論生活多麼艱難,但是,只要活着。活着,我們就應如期地睜開眼去迎接朝陽;活着,我們就應順應地呼吸空氣中的每一方氧氣。只要活着,就不要放棄自己。只要活着,我們的人生就有希望。一個人能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幸福的。

2019.07.28

第2篇:讀《活着》有感★

《活着》,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在我看來,這“活着”是屬於福貴的活着,更是當時廣大農民之間心口相傳的人生信條—好好活着.

對於“活着”,不同的人總是有着不同的看法,身份處境不同帶來思維火花的碰撞已然不同.對於徐家大少福貴來説,“活着”便是恣意妄為,便是在各種情況下爭當那千古不孝無雙的名號,吃喝嫖賭便是他的孽子風範,渾渾噩噩便是生活常態.當他已然淪為了那個鄉下老農時,對於此刻的福貴來説,“活着”便是一個極其簡單的字眼,便是在那間茅草房子裏,守着家人,混一個飽暖,守一世清貧了,這便算是“活過”了.

對於身處十年煉獄的廣大農民來説,“活着”不再具有別的深意,就是如此單純,在痛與苦難之中麻木便是常態.

把目光聚焦到千年之前,對於曾是一個農民的蘇東坡來説,對於“活着”,他卻是有着不同的見解.

十二月二十九日,聖諭下發,蘇軾貶往黃州,充團練副使.此時的他,將自己擺在一個新的定位上---活過一次的人。黃州雖苦,卻也有田產,可供解餓,卻也有一房,可供擋風遮雨,雖山高水遠,卻也在千里之外,有一親人來信掛念。他同樣在作品之中表現出來了: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的東坡,是“犖确坡頭路”,福貴有的是五畝上田;蘇軾在苦難之中,卻是用自己獨特的眼光看待世界,喜為一鄉下牛翁,用自己的思想,一遍遍盪滌着自己的內心,一遍遍沖刷着心田的百合谷地。福貴,選擇的卻是,卻是如同女孩子一般,以淚洗面,去還是心甘情願地忍受着生活的壓迫。

福貴與蘇軾的差別在哪兒?

在我看來,二人雖然經歷大致,可對於福貴來説,對待生活的態度與方式卻是大相徑庭。

於蘇軾而言,生活便是坐於船上,且行且享用“大自然之無盡藏”。

於福貴而言,生活便是徹底的無奈,便是到頭來的“活着就好”。

文革十年,對於當時的農民來説,也是值得反省深思的。雖然物質缺乏,但又何妨在苦難的環境中用精神食糧充飢,從而作出一副最為豁達的中國姿態。

第3篇:讀《活着》有感★

餘華的《活着》,用簡練的語言,淡淡的文字,撰寫出平凡的故事,生動地刻畫出生活的真實,讀完這本書會讓人忍不住地去聯想自己的生活。從《活着》中我們看到這樣的兩個畫面,福貴牽着一頭買來的接近暮年的老牛在田壟上坐着眺望遠方,以及福貴一家那大大小小的幾座墳墓。那麼《活着》想要告訴我們什麼?我的想法是這樣的,請隨我往下看。

首先是活着的力量,《活着》並不是要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活着,只是在陳述活着這樣一個事實。“活着,好好活着。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歎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了活着的事實,就改變活着的態度吧,只要活着,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着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努力過。”這是我最喜歡的解釋方法,我覺得這是最好的解釋,而活着正是想要告訴我們活着,就有希望。

第二個是活着的意義,也許看到這本書的人,都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活着的意義是什麼?因此帶着這樣一個問題去看這本書,想必也是想要從這本書中找到“活着的意義”的答案,在餘華的這部小説《活着》中,初看時總覺得太悲慘,命運好像捉弄人一般,主人公福貴悲慘的命運,身邊的人一個個被奪走,只有一頭老牛陪伴。但是看完這本書之後就會明白,作者也是想要告訴我們一個這樣的道理,生活就是如此。而生活的意義就在於:即使奪走你身邊的一切,即便已經千瘡百孔,無法反抗,我們依然要默默承受,依舊努力的堅持活下去,這就是活着的意義。

而第三個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體會到生命力的存在,我很喜歡這句話,我認為它説得很好,很多人體會不到生命力的存在,總是為了一點事尋死覓活的,而作者利用主人公福貴經歷的一切並沒有被打倒的故事告訴我們,生命力是多麼的堅強,活着就是隱忍、堅強的活着,活着看似殘酷的同時也是善良,更是美好的,因為它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你們説呢?

那麼你覺得活着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第4篇:讀《活着》有感範文★

讀完活着,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或者因為福貴悲慘的命運,或者是因為他窮其一生,終究卻只剩他一個人。

福貴是書中的男主角,但故事是以他的訴説展開的。餘華用樸實的語言,為我們展開了以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地改革運動,再到大鍊鋼運動,自然災害時期等一個小小的平凡人發生的事情而福貴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不幸。

這篇故事以“我”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為頭,在初夏的時候“我”遇到了福貴,而與福貴開始交流,正是因為福貴在吆喝讓牛時幹活時喊的那幾個名字。我想故事的開端就是從這裏開始的吧。福貴是舊時代的“富二代”,他的父親是地主。但是卻有個奇怪的癖好,喜歡去村口糞缸上拉屎。或者就是福貴這富二代的身份,她愛上了嫖,也愛上了賭。他懷着六個月身孕的妻子家珍曾去賭場勸過他,但福貴沒聽,後來被二龍和沈先生兩個人騙去了所有的家產。他和父親,母親,女兒和懷孕的妻子一同搬回了鄉下。父親因為這件事去世了。而他因為去幫母親找郎中而被國民黨抓了被迫離開了家鄉,他不敢逃,也逃不了,命運似乎對他特別無情。他離開後,母親也離世了。等他回到家後,已經過去三年了,他的女兒鳳霞因病聾了又啞了,兒子有慶長大了,卻不認識他。在之後鳳霞嫁給二喜之前,有慶因為給省夫人獻血過多而死亡,之後鳳霞也因為生孩子難產死亡,妻子因為軟骨病死亡,女婿二喜因為鳳霞死了之後心神不寧在做工時被石板砸死。而他唯一的外孫苦根,因為吃東西吃太撐撐死了。命運似乎對福貴特別不公,他的命運多舛,上天似乎總喜歡跟他開玩笑,他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開他。書的名字叫《活着》。但我覺得福貴之所以活着,是因為他忍受了命運的不公折磨。忍受生活殘酷,忍受人生的無奈,每個親人的離世都是那麼的毫無預兆,措手不及。

文中記得很清楚的是家珍在得知有慶死了後説的一句“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看到這裏我覺得心痛。有慶是個乖孩子,他愛他的羊,對它們好,為了不被父親罵,還把鞋脱了才去跑步。但是就這樣去世了,富貴難過,他心痛。但他又能怎樣呢?書中有句寫得特別好:“月光照在路上,撒滿了鹽”。我想,福貴每次走過有慶常跑的那條路,心都會痛的吧?但是他空有一身悲痛卻無法宣泄,他還有妻子女兒要照顧啊……

他無法對命運抱不公,他只能忍受,然後活着。這個或許就是餘華想要告訴我們的。面對命運的不公平折磨,生活的殘酷,努力而堅強的活着。

文章的結尾是這麼寫得:“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內容召喚她們的女兒,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這句話似乎平淡如水,卻又意味深長,卻又出乎情理其外,情理之中。這樣的結尾讓人無法不佩服餘華。讓人深思,讓人回味。福貴的活着,註定是一種苦難,一種悲哀,但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的伴隨下活着。這便是這本書的真諦。只是闔上書本之時,似乎還是不能平靜。或是為福貴的悲慘生活罷,或者因為他窮其一生,最後只剩他自己。也許他是不孤獨吧,他有那頭牛,有那些悲傷卻美好的回憶。這些會陪伴着他,直至死亡。

福貴,《活着》都以苦難為船,悲傷做槳,時間如水,獨自劃過歷史的長河,不留一絲漣漪。

第5篇:讀《活着》有感範本★

《活着》是一部講述從解放戰爭後期到七十年代末期是一位中國農民的苦難生活,書中的故事告訴我們如何去承受巨大的痛苦;“活着”如此一個簡單的字眼,卻承載着太多太多,更多的是滿滿的幸福感。

這本書以時間為線索,講述了福貴悲苦的一生,可在這樣悲苦的日子裏,一個個親人離去,衣食毫無着際,他卻依然堅強的活下來了,在那樣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每天都有着無數的人病死、餓死甚至自殺,可福貴還是勤勤懇懇活到最後。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都沒有,可福貴自己的角度,他苦難的經歷裏卻充滿着歡樂,他有過一個賢惠的妻子,還有懂事的兒女,還有不離不棄的黃牛…"有些人活着但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但卻依然活着"説的就是福貴這種精神,儘管最終他和他的老牛也會死在哪塊田埂上,但他這種積極樂觀的人生觀是延續的。他活在一個殘酷孤獨的年代,見證着中國革命發展,從戰火硝煙到卸甲歸田,他歷經了滄桑坎坷,看透了人世悲涼,卻依然堅強的活着,和他唯一的親人福貴。

羅曼·羅蘭曾説過:“人生應該有兩盞燈,一盞是勇氣的燈,另一盞是希望的燈。”我真心覺得福貴是苦難中的倖存者,他心懷這兩盞明燈,指引着他堅定的走下去。無論是有慶輸血時蒼白的面龐,還是鳳霞被迫送走時簌簌的淚水,一切的不幸都被放下,埋藏在心靈最深最靜的角落裏。福貴用行動向我們闡釋了生活的真理:人生的道路,即使坎坷難行,你也只有一如既往的走下去,最終無悔而去。餘華用一位農民淒涼的一生告訴我們人世間的可貴,生命的窘迫絲毫不會降低親情友情愛情的濃度,最重要的是擁有了快樂,多快樂一分鐘,生命就少了一分遺憾。

在一片黑暗中,卻總有一些東西在閃閃發光,這光芒雖然微弱卻足以給人以安慰和希望,家人的寬容奉獻,相依為命,勞動者老實勤奮,任勞任怨,都讓人感動敬佩。但有時現實卻無比殘酷,連這為數不多的美好,都會被毀滅。可人總要生存,我們還是會選擇活着。雖然不知前路如何,一直走下去卻是我們必然的選擇,有時作出選擇就意味着勝利。縱然要擔當眾多難以承受的苦難,但是依然要堅韌頑強。就像是福貴,儘管風雨飄搖,但他從未倒下,帶着已被時間沖刷成黑白色的回憶,牽着那條新買的老黃牛,仍能從容的漫步與夕陽下,淡然地講述過往。我想,這應當便是堅持的結局,生命的力量吧。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與我們的無聊和平庸,幸福和苦難。"

本站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5篇讀《活着》有感範文,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相關內容的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