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貫徹落實農業產業化建設會議精神情況彙報(精選多篇)

欄目: 整改措施 / 發佈於: / 人氣:2.75W

第一篇:xx鄉貫徹落實農業產業化建設會議精神情況彙報

貫徹落實農業產業化建設會議精神情況彙報(精選多篇)

文章來

源課件 w ww.5 y

k 3

xx鄉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農業產業化建設會議精神情況彙報

縣委、縣政府、縣農工辦:

為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8月29—30日全縣農業產業化建設會議精神,我鄉立即組織鄉、村幹部傳達了縣委、縣政府產業化建設會議精神的內容,深刻認識目前加強農業產業化建設的實質,並結合經過2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我鄉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農產品供給實現了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基本平衡,豐年有餘的歷史性轉變,農民基本解決了温飽的現狀,聯繫xx鄉的實際,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生豬、蠶桑、果業、葛(薯)業和勞務輸出”產業化建設目標,利用2天時間,進行了“調整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如何解決農户經營規模小、觀念陳舊,農業基礎設施差,積累和投入能力低,進入市場困難的問題”深層次的研討。在傳統農業已走到盡頭的時代,農業的出路在哪裏?研討會上,大家各抒己見,踴躍發言,為xx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謀計獻策,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一、統一思想,解決了認識問題

觀念、認識是行動的先軀,幹部是決策,措施落實的中堅。這個問題不解決,都是空談。研討會一開始,黨委、政府提出,縣委、縣政府提出的農業產業化建設是否有必要,產業化建設的目標是否正確。經過激烈的研討,大家一致認為,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產業化建設是完全必要的,是隨着市場的改革的不斷深入,提出解決分散經營的千家萬户與大市場的銜接問題,農户經營規模偏小與農業專業化、規模化發展,農民致富增收問題的重大舉措。肯定了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生豬、蠶桑、果業、葛(薯)業及勞務輸出”目標是正確的,不是盲目的。是根據我們縣典型淺丘地貌確定的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

二、認識再提高,解決了發展目標問題

多年來,“三農”問題一直困擾着我們每一屆黨委、政府,80年代就提出的產業化建設,我們不知付出了多少艱辛,多少財力,其結果都是被市場擊得粉碎,農產品賣難,價格下跌,農民增收致富都未得到根本性解決,這在我縣,我鄉表現尤為突出。這次縣委、縣政府的決策、目標,為我們進行產業化建設、發展,解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瓶頸、關鍵問題——龍頭企業。沒有龍頭企業,我們的教訓夠慘重,龍頭企業是內聯基地和千家萬户,外聯市場,是農民走向市場的依託,是農業走向市場的“火車頭”,一個成功的龍頭企業就能帶動一個或幾個產業,繁榮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羣眾。農户找到龍頭企業就找到了市場。龍頭企業帶領廣大農户闖市場、農產品就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就可以有效降低市場風險,減少結構調整的盲目性。縣委、縣政府根據縣域經濟實際成功引進“荷田薯業”、“七環”、“巨龍”、“海峽”等龍頭企業、公司,而這些企業、公司又多是農產品加工、深加工企業,這就是幫全縣羣眾找到、找準了市場。縣委、縣政府領導為此付出多少艱辛、多少汗水,我們身為基層幹部,還有什麼理由不積極、不主動引導,組織羣眾調整產業結構,走農業產業化建設的路子,把從事傳統農業的農民過渡到從事現代農業。

三、立足實際,確定“生豬、葛(薯)業”為立鄉產業

我鄉地貌屬山區丘陵地帶,平均海拔558米,幅員33平方公里,人口9352人,外出勞務3500餘人,純樸、質樸的xx人民殷切渴望致富信息、技術、市場。多年來歷屆黨委、政府在農業產業化建設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都沒有成功。羣眾也怨聲載道,至今還心存餘悸。圍繞縣委、縣政府這次產業化建設的目標,我們立足本鄉實際,延續幾千年來羣眾喜聞樂見,樂於接受的生豬產業,在縣引進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把這塊蛋糕做大做強,惠及全鄉人民羣眾。同時,依靠全鄉肥沃、廣袤的土地,依靠引進的荷田薯業集團,讓葛(薯)業在xx大地上安家落户,發展起來。

“税費改革到農户,鄉村幹部無事做”,我們將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為契機,立竿見影,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興一個龍頭企業,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為目標,把全鄉的農業產業化建設落到實處,抓出成效,把縣域經濟的發展推到一個新階段。

中共zz縣xx鄉委員會

2014年9月2日

文章來

源課件 w ww.5 y

k 3

第二篇:*縣農業產業化建設情況彙報

與時俱進 開拓創新 發揮優勢努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元謀縣農業產業化建設情況彙報元謀縣位於滇中高原北部,隸屬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轄10鄉3鎮、82個行政村、647個村民小組。全縣土地總面積2014.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萬畝(水田10 萬畝,旱地10萬畝);總户數5.3萬户,總人口20.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59萬人,占人口總數的90%,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農業是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增加值佔全縣生產總值(gdp)的44.2%,70%以上的財政收入亦直接或間接來自於農業。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農產品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農業生產受到市場和資源的雙重約束。面對農產品市場的激烈競爭,縣委不斷深化對縣情的認識,提出了“富民強縣,支到ㄉ柰貧⒒窘ㄉ柰蹲世嗲孔炒舐躺怠⒎⒄固厴糜我怠?/span>的“雙目標、雙動力、雙支柱”戰略發展思路,抓住國家實施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有利時機,着力調整農業農村經濟結構和組織結構,作出了《關於加快綠色產業建設的決定》,大力建設以蔬菜、熱帶林果為主,集種植生產和產品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綠色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2014年,綠色產業產值達到3.94億元,成為推動全縣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23億元,比上年增加0.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8%;實現農業總產值5.35億元,比上年增加0.72億元,增長15.6%;農民人均純收入2233元,比上年增加347元,增長18.4%,居全州第一位。一、認清形勢,把握縣情,科學定位隨着科技的進步和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世界農業正向持續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環保農業、無公害農業等生產方式發展,減少污染、淨化環境、保護地球、保護人類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面對日益豐富的農產品市場,人們已不是僅僅要求滿足於吃飽,而是更加註重健康和環保,食品安全問題已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據專家預測,21世紀的食品將主要是綠色食品。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符合農產品的發展方向,符合國務院關於新階段“菜藍子”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要以提高質量安全水平為核心,以保障長期穩定供給為目標的要求;符合省委、省政府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的戰略思路,是引導和促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一項有效措施,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對促進農產品質量提高,優化產品結構,促進優勢農產品發展,優化生產佈局,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優化農業生產組織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方面將發揮積極的作用,從而促進農民增收。為適應新的形勢,實現我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縣委深化對縣情的認識,清醒地看到,經濟的發展必須依靠產業作支撐,我縣富民強縣目標的實現,必須要樹立1—2個市場前景好、牽動能力強,在國內省內有比較優勢,能形成億元以上產值,可持續發展的產業作支柱。改革開放特別是“九五”以來,縣委、政府始終把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不斷深化對縣情的認識,充分發揮氣候、土地和交通優勢,千方百計構建以蔬菜、蔗糖、林果為主的重點產業,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廣大羣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貢獻。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市場供求關係的重大變化,以及市場消費的新要求,我縣幾個重點產業存在的問題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步地充分暴露,發展的優勢進一步減弱。蔬菜產業品種老化,種植管理水平低,產品質量效益低,形不成優良的核心競爭力,市場空間和發展空間越來越小,生產種植面積不穩,產品產值鋭減;蔗糖產業一直處於高投入低產出、高成本低效益的狀況,國家貼本、企業虧損、職工難以為生,最終破產關閉;林果產業品種繁雜、良莠不齊,見效週期長,產業化經營緩慢,對增長增收的貢獻率低。回顧我縣經濟發展的歷程,由於缺少強勁的產業作支撐,財政增長和羣眾增收跌宕起伏,嚴重地影響了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的增強。面對我縣脆弱的產業發展基礎和未來嚴峻的競爭形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建設新興產業,使其成為足以支撐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勁支柱,是我縣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一項戰略任務。考慮到支柱產業建設和發展,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市場需求和我縣資源特點、產業發展基礎等因素,對以蔬菜、林果為主的綠色產業進行改造升級、培強壯大是一個明智而又務實之舉。加之,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客觀上社會物質產品的生產必須同國際標準接軌,由此帶來人們的物質需求也必然同國際標準接軌,在農產品消費上,追求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必然成為大家的消費共識,從而形成巨大的市場空間,既對我縣綠色產業的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同時也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為此,把握當前面臨的重大發展機遇,樹立優患意識,迎接挑戰,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一往無前地對我縣多年苦心經營的蔬菜、林果產業,按照市場發展變化規律和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要求,運用現代先進技術進行一次傷筋動骨的改造,實現品種更新換代,質量效益顯著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把整個縣域經濟的運行推入穩步持續快速發展的軌道,已成為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必然方向。目標定位是:借“天然温室”打“天然牌”,按照無公害生產標準發展“天然生態蔬菜”,提高蔬菜產品的質量、檔次和市場競爭力,把蔬菜產業做強做大;按照市場需求,尊重羣眾意願,因地制宜,以點帶面、典型示範,大力發展熱帶林果,不斷壯大生產規模,把林果業做成產值上億元的產業。二、發揮優勢,圍繞市場調結構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促進農民增收,我縣充分發揮地處熱區、冬春氣候温暖的“天然温室”氣候資源優勢和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結構,開發冬季農業。根據全國農產品供求市場的變化,大春以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提高糧食總產量,實現糧食自求平衡為主,小春以種植經濟作物為主,形成“大春穩糧,小春抓錢”的生產格局,使我縣的農產品更加符合市場需求,農業生產的效益顯著提高,實現了糧經雙豐收。2014年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6.64萬畝,糧經比為58.2∶41.8,與2014年的65.4∶34.6相比,經濟作物的比例提高了7.2個百分點;糧食總產量6492萬千克,實現了糧食自求平衡。在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優化的同時,畜牧業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畜牧業總產值從2014年的0.9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1.05億元,增長17%。三、抓住機遇,建設“四大”綠色基地(一)抓住國家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的機遇,抓好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建設元謀縣縣境中部是丘陵盆地(亦稱元謀熱壩),海拔在898—1350米之間,面積1126平方公里,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55.7%,地處金沙江流域乾熱河谷地帶,光熱資源充足,年平均氣温22.0℃,絕大多數年份無霜,素有“天然温室”之譽,許多喜温蔬菜在這裏可進行秋冬反季節露地栽培。蔬菜產業是元謀縣最為重要的支柱產業,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隨着蔬菜產業的發展,呈現出一業興帶來百業旺的景象,俗有“蔬菜產業打個噴嚏,全縣經濟就要感冒”之喻。元謀冬早蔬菜(秋冬種植,冬季至翌年春季收穫的蔬菜)以上市早、品種多、規模大而著名,至今已有27年規模化種植、商品化生產的歷史,蔬菜產區農民人均佔有售菜收入一千多元,是農民現金收入的重要來源。元謀蔬菜面向“三北”地區,行銷國內25個省(區)市的145個大中城市,部分產品還以轉口貿易的形式出口到韓國、俄羅斯、日本、美國和德國等國家,是全國重要的“南菜北運”基地縣之一,被譽為“金沙江畔大菜園”,“南菜北運”量佔全國的10%,佔雲南省的40%。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為進一步培強壯大元謀蔬菜產業,在上級農業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經過我縣多年的努力,爭取國家農業部於2014年4月將元謀縣列為全國首批55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縣之一。我縣對此極為重視,提出了“舉全縣之力,打造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大縣”的目標和元謀蔬菜“二次創業”的理念,以基地建設為契機,致力於傳統產業創新。通過兩年多的努力工作,元謀縣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普及了無公害蔬菜知識和生產技術。通過廣泛的宣傳培訓,提高了全縣各級幹部和廣大菜農對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認識;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已在全縣大面積推廣應用,菜農的種菜水平和質量安全意識明顯提高,全縣蔬菜已基本實現無公害化生產。二是蔬菜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根據抽樣速測結果表明,2014年冬至2014年春菜季,符合國家無公害蔬菜質量安全標準的合格率達到94%,比基地建設前提高了23個百分點;去冬今春菜季,經抽取4442個樣品檢測表明,合格率達到97%,又比上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連續兩年被農業部評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範“合格單位”和“先進單位”。三是促進了蔬菜生產和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冬早蔬菜種植面積、外銷量、農民賣菜收入,2014年冬至2014年春菜季達到10.91萬畝、11.94萬噸、1.58億元,分別比上年度增加1.63萬畝、1.24萬噸、0.56億元,增長18%、12%和55%;2014年冬至2014年春菜季達到12萬畝、16.38萬噸、1.92億元,又分別比上年度增加1.1萬畝、4.44萬噸、0.34億元,增長10%、37.2%和21.5%;蔬菜平均畝產值從2014年的1187元增加到2014年的1597元,提高了34.5%。一大批蔬菜收貯、保鮮、運銷、加工企業發展壯大,蔬菜產業的整體效益顯著提高,實現了量價同增。四是樹立了品牌形象。通過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建設,已有16個蔬菜品種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註冊了商標,樹立了元謀無公害蔬菜品牌的形象和聲譽,提高了元謀蔬菜的知名度,客商紛至沓來,促進了蔬菜的銷售和出口,農民種菜收入大幅度增加,實現了提質增效。五是促進了農民增收。無公害蔬菜已形成農民增收的一個“亮點”,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售菜收入已成為農民現金收入的重要來源,佔全部現金收入的71%。在蔬菜產業的推動下,2014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5.35億元,比上年增加0.72億元,增長15.6%;農民人均純收入2233元,比上年增加347元,增長18.4%,居全州第一位。六是積累了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初步經驗。通過基地建設,在組織領導、行政管理、技術措施的制訂和推廣、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等方面積累了初步經驗,為進一步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打下了基礎。目前,已帶動糧食、水果向無公害生產方向發展,全縣已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5個(蔬菜16個、水果7個、大米2個),綠色食品認證2個(葡萄、石榴)。(二)抓住國家實施大型生態建設項目的機遇,大力建設綠色林果基地元謀縣地處低緯高原,四面環山,中間低凹,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高温、乾燥、少雨的氣候特徵。由於歷史的原因,自然植被破壞嚴重,生態脆弱,神奇的“元謀土林”,既是奇特的旅遊景觀,也是水土流失嚴重的象徵。為改善生態環境條件,全縣人民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結合國家實施生態恢復、水土保持、退耕還林、農業綜合開發等工程的大好機遇,把生態建設與綠色產業建設結合起來,大力開發荒山,種植印楝、龍眼、芒果、咖啡、葡萄、石榴、小棗、大青棗等經濟林果,無公害、綠色林果產業已逐步發展壯大成為元謀的又一支柱產業。至2014年底,累計種植經濟林果2.99萬畝,產值達到2635萬元,綠色林果生產基地已初具規模,葡萄、大青棗、龍眼、芒果等產品已開始打入國內大中城市。(三)抓住國家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機遇,建設綠色食品加工基地為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帶動農民增收,我縣認真貫徹中央“扶持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精神和雲發[2014]26號文件精神,根據我縣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基礎、佈局實際和大宗農產品種植的區域特點,縣委、政府果斷作出以元謀火車站為中心,建設能禹綠色食品加工園區的決定,並上報國家有關部門列項扶持。採取優惠提供土地、減免税收、全方位優質服務等優惠政策措施,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政策環境、服務環境和發展條件,千方百計引進資金、項目和人才入駐園區參與綠色食品加工開發。目前,全縣已有農產品加工、營銷企業26户,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2億元;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1.66億元,上繳税金528萬元,帶動3萬多户農户種植蔬菜、水果,支付農產品收購資金8019萬元;有4户企業獲得進出口經營權,有18個企業的23個產品獲得省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去冬今春菜季,出口洋葱1.37萬噸,出口脱水香葱450噸。縣委、政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於2014年與北京匯源果汁飲料集團簽訂協議,採取更加優惠的政策,吸引匯源集團到元謀投資。按照協議,匯源集團將注資3億元人民幣,在能禹綠色食品加工園區內興建年加工處理農產品30萬噸的加工企業。該項目建成後,將極大地提高我縣農產品的加工處理能力,從根本上解決我縣農產品“賣難”的問題,實現綠色產業提質增效,大大提高我縣農業的產業化水平。(四)抓住國家實施種子工程的機遇,加快建設冬繁制種基地繁種產業尤其是冬繁制種是元謀的一大優勢,有“天然温室”這一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元謀還是農業部列項建設的、最優越的農作物種子南繁基地,由於沒有颱風和梅雨襲擊,温暖乾燥的氣候特別適宜繁殖各種蔬菜種子和糧食作物種子,全國每年有60多個單位到元謀進行冬繁制種和種質鑑定,所繁制的蔬菜、花卉、小麥、玉米等作物種子,質量十分優良,部分種子還出口到國外。為使元謀適宜冬繁制種這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造福羣眾,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增收入,根據州委、州政府“三區八大基地”建設的總體要求,縣委、政府十分重視我縣繁種基地建設工作,成立了領導機構,落實了工作措施,使我縣的繁種產業得到了穩步發展。2014年冬至2014年春,全縣冬繁制種面積達到7613畝,比2014年的6030畝增加1583畝,增長26.3%;種子總產量55萬公斤,產值 1024萬元。有許多農户通過繁種增加了收入,擺脱了貧困,走上富裕之路。四、畜牧產業長足發展畜牧業是元謀縣的支柱產業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縣畜牧業生產持續發展,產品總量穩定增長,結構不斷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品種改良和種草養畜步伐加快,動物防疫水平不斷提高,市場建設初具規模。畜牧產業專業協會的成立進一步提高了畜牧生產規模化、組織化程度。2014年我縣畜牧業克服了疫病等因素的影響,持續穩定發展。年末生豬存欄14.41萬頭、大牲畜存欄8.94萬頭匹(其中牛存欄5.74萬頭)、羊存欄12.45萬隻,同比分別減0.25%、減4.6%(牛減2.5%)和增8.7%;出欄肉豬11.09萬頭、大牲畜1.32萬頭匹(其中牛0.91萬頭)、羊3.84萬隻,同比分別增1.94%、8.4%(牛增7.3%)和2.9%;肉蛋奶總產量達1.26萬噸,同比增10.42%。畜牧業產值(現價)達1.05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0%,農民人均畜牧業收入538元,佔總收入的25.3%。縣委、縣人民政府提出2014年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30%,農民人均畜牧業增收100元的發展目標。今年1—6月,累計出欄肉豬5.82萬頭(其中:肥豬5.69萬頭,屠宰仔豬0.13萬頭),比上年同期增加0.41萬頭,同比增長7.54%;出欄肉牛0.35萬頭,比上年同期減少64頭,同比減少1.77%;出欄肉羊1.7萬隻,比上年同期增加0.31萬隻,同比增長22.41%;出欄家禽18.49萬隻,比上年同期增加2.9萬隻,同比增長18.62%;牛奶產量17噸。(一)增設服務網點,加大家畜品種的改良力度,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2014年全縣完成生豬雜交改良2.32萬胎、馬匹改良524胎,選種選配牛0.56萬頭,選種選配羊1.03萬胎。去年10月以來建立的老城、黃瓜園兩個牛凍精改良點,迄今已配種黃牛50胎、水牛110胎、奶牛8胎。生豬生產實現了產品優質化,肉牛、肉羊個體產量和產品質量明顯提高。(二)種草養畜,優化內部結構。我縣1993—2014年累計種植利用優質牧草1.26萬畝。2014年種植優質牧草4736畝,主要品種為皇竹草1786畝,特高黑麥草1752畝,印度木豆1198畝,還有魯梅克斯、高丹草等。通過種草養畜的示範推廣工作,優化了畜牧業內部結構,提高了生產效益,促進了全縣草食畜商品生產的發展。(三)認真組織做好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確保畜牧業生產健康發展。2014年全縣預防接種豬瘟—豬肺疫二聯苗20.15萬頭次,豬w病疫苗17.72萬頭次,牛w病疫苗4.07萬頭,羊w病疫苗10.58萬隻,山羊痘疫苗10.81萬隻,牛出敗疫苗1021頭,牛羊炭疽疫苗775頭(只),雞新城疫疫苗31.85萬隻,禽霍亂疫苗4.28萬隻;預防性驅治家畜、家禽寄生蟲病93.81萬頭(只)次。據統計資料和抽查結果,全縣豬死亡率為1.78%,牛死亡率為0.73%,馬屬動物死亡率0.34%,羊死亡率為0.67%,家禽死亡率為0.78%,均在省、州規定的控制指標之內。(四)建基地,抓示範,促發展。我縣江邊鄉是省列畜牧扶貧工程示範項目和州列黑山羊特色養殖基地,通過舉辦示範村、示範户改造羊廄,調種換種,種植使用優質牧草、科技培訓,科學飼養管理水平有較大提高,山羊生產快速發展,出欄量明顯提高,今年1—6月全鄉出欄山羊5532只,比上年同期的2602只增加了2930只,同比增長112.6%。(五)加強市場建設,促進畜產品流通,保證畜牧商品生產順利發展。2014年政府投資對黃瓜園畜產品交易中心進行了改造擴建,增強了服務功能,適應了不斷增加交易量的需要,保證了我縣畜牧業商品生產的順利發展。(六)發展專業技術協會,建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增強市場的競爭能力,實現千家萬户的小生產與千變化市場的連接,提高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收,推動畜牧業生產的快速發展。到7月23日發展畜牧生產經營專業技術協會3個,會員144人。(七)以企業為龍頭,發展奶業生產。去年引進龍川江奶業公司建立牛奶加工生產線,於12月正式投入生產,為我縣的奶業發展打下了基礎。 五、完善營銷服務體系,增強服務功能縣委、政府始終站在發展好、實現好和維護好人民羣眾利益的高度,牢牢地把培育壯大營銷隊伍、聚合力量開拓市場擺在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加快體制創新,培植農產品銷售龍頭。將縣蔬菜公司改製為股份有限公司,使之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大力扶持發展個體私營經濟,鼓勵他們加強同全國各大蔬菜批發市場的聯繫與合作,穩定和發展客户,並逐步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建立產品流通窗口和直銷點,開拓市場空間。其次是加強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在全縣確定100户重點扶持的經紀人,實行正科以上領導幹部聯繫經紀人制度,從政策、資金、科技服務上重點給予支持,使經紀人放心、放膽地發揮組織羣眾、連接市場的能動作用,拓寬銷售渠道和信息渠道,有效提高羣眾生產的針對性和農產品的商品率,最大限度地佔有市場和開拓市場。第三是大力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以能人為基礎,根據不同地區農產品生產佈局的特點,大力發展各種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對各種協會給予積極扶持和引導,充分發揮他們信息來源廣、機動靈活的優勢,按照誠實守信的原則,採取“好品種+訂單”的方式,有效組織千家萬户進行蔬菜和林果種植生產,同時,多渠道、寬領域開闢農產品銷售市場,實行訂單生產和訂單銷售。目前,全縣已有農村專業技術協會94個,會員8433人,其中:經濟實體型協會46個,佔48.9%;技術服務型協會26個,佔27.7%;技術交流型協會22個,佔23.4%。對協會的發展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不施加任何行政干預,把生產經營的自主權真正交給農民。第四是努力打造品牌。農業部門積極引導和協助企業抓緊對主要蔬菜品種和林果品種進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辦理商標註冊登記,改善包裝條件,打造“天然”、“無公害”品牌,實施品牌營銷。第五是優化交易環境。加大蔬菜批發市場交易秩序的清理整頓力度,嚴厲打擊欺行霸市行為,協調好運力關係,適度減免交易費用,降低交易成本,維護客商和菜農的合法利益。第六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元謀火車旁建成規模較大的蔬菜交易市場——雲南省元謀縣蔬菜批發市場,佔地面積7.8萬平方米,其中,有綜合性服務辦公大樓1500平方米,收菜貨棚80間、2310平方米,貯菜貨棚37間、3000平方米,發運場地3.1萬平方米。建有鐵路專用線1216米,火車裝車站台貨位48個;製冰廠1579平方米,日產白冰50噸,儲冰房兩座,可儲冰500噸。另外,在縣城和各鄉鎮還建成大小不一的農產品交易市場14個。第七是強化服務。縣委、政府把如何為企業、協會搞好服務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實行正科以上領導幹部掛點幫扶制度,對企業、協會制訂了特殊的保護政策,嚴禁各種侵害企業、協會利益的行為發生。職能部門積極為企業、協會申報項目,爭取上級部門列項扶持,在省農業廳等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已有縣蔬菜公司、金沙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列入省級龍頭企業扶持;翰泰食品有限公司、龍川江化工有限公司、中山葡萄公司、金珠公司列入州級龍頭企業扶持;清和果蔬協會獲國家農業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示範項目扶持。六、加強農業環境保護,全面推廣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元謀境內工業不發達,農業生產環境幾乎未受到污染,十分有利於發展綠色產業。經農業部農業環境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對元謀主要農業生產區域內的水、土、氣採集樣品檢測出434個數據分析表明,元謀農業環境清潔無污染,符合國家規定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要求,完全適合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為保護這一清潔的農業生產環境,我縣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雲南省基本農田保護條例》、《雲南省農業環境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加強對農業環境的保護,劃定了基本農田保護區,經常性的開展農業環境檢測監督工作,堅決杜絕新建污染大的工業項目。在良好的農業環境基礎上,依據國家和農業部頒佈的標準,制定了無公害蔬菜和葡萄、小棗等部分林果的生產技術規程,採取集中培訓和分類指導等多種形式大力推廣無公害標準化農產品生產技術;全面清理整頓農藥市場,在全縣範圍內禁止銷售和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推廣使用殺蟲燈、生物農藥、種植害蟲喜食作物集中誘殺等物理、生物防治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農藥對農產品和農業生產環境的污染;加強對上市農產品進行抽樣檢測,及時掌握質量安全狀況,反饋指導生產。紮實的技術推廣和產品監管工作,促進了全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發展,全縣主要農產品已基本實現無公害化生產。七、以科技為支撐,多方位搞好技術服務一是抓好科技服務網絡建設。建立健全縣、鄉、村科技服務網絡,與省農科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進行縣所科技合作,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優新蔬菜品種,探索、積累和推廣生產種植技術;同時,在全縣確定一批享受政府津貼的農村和非公經濟優秀專業人才,表彰獎勵“金土地”種植能手,多渠道、多方位帶動羣眾掌握和應用農村實用科技。二是抓好技術培訓。實行農、科、教統籌,充分發揮有關職能部門的積極作用,把制定科學技術規範和推廣實用技術、培訓幹部羣眾緊密結合起來,形成多渠道、多角度服務綠色產業的新機制;充分發揮我縣屬老菜區聯繫廣泛的優勢,長期聘請省級有關專家對各級科技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促進科技人員知識更新、服務手段更新。三是辦好示範樣板。充分發揮省農科院熱經所和縣級農業、科技、蔬菜等部門的科技優勢,在黃瓜園鎮小丙嶺創辦蔬菜科技示範園區500畝,引進噴灌、滴灌、塑料大棚栽培等新技術和太空椒、五彩椒、高價值洋花菜繁種等蔬菜新品種進行示範栽培,以示範基地培訓、帶動農民學習新的栽培技術。四是逐步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督體系。為加強對農產品質量的檢測監督,最大限度地確保上市的農產品達到國家規定的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成立了元謀縣農產品質量檢測監督站,在全縣蔬菜主產區的批發市場設置了10個質量安全檢測點,配置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34台,其中:全自動高感度大量樣品速測儀1台,台式速測儀11台,便攜式速測儀22台。一個由縣、鄉和部份產銷實體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組成,從田間地頭到產品交易市場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督體系已初步形成。制訂了《元謀縣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試行)》,由縣人民政府行文執行,菜農的蔬菜必須通過抽樣檢測合格才能上市交易,菜商收購的蔬菜必須通過抽樣檢測合格才能外運。八、存在問題目前我縣農業產業化的總體水平還不高,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龍頭企業弱小,帶動能力不強。我縣龍頭企業平均年銷售收入僅600多萬元,最多的也僅2014萬元左右,與外地大企業相比,規模和實力都比較弱,市場開拓能力和帶動能力不強,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也比較弱。二是龍頭企業的科技和質量水平不高。大部份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還比較低,只能進行簡單的初加工,能開展精深加工的不多,從而導致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產業鏈短,產品加工深度不夠,產品研發能力低,新開發產品少,包裝差,質量檔次不高,加工轉化和增值率低。三是融資困難。政府扶持資金少,金融機構又因企業缺少擔保人而不予貸款或貸款數額少,建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使一些有市場前景的好項目也不能及時開工建設,制約着企業的發展壯大。四是管理水平低。大部份企業還是家族式的經營管理,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不利於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五是缺少知名品牌作支撐。我縣雖已結合無公害農產品申報認證,申請註冊了一批商標,但數十年來一直未形成一個知名的品牌,市場和消費者對元謀蔬菜、元謀水果等農產品的認知程度還比較低。六是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低。目前我縣雖已成立了94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但加入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的農户僅佔全縣農户總數4.63萬户的18.2%,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份協會是與農户之間沒有產權關係的、鬆散型的自我技術服務性團體,真正能夠完成從生產到銷售全過程為農民提供服務的實體型協會較少,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協會、龍頭企業與農户的利益聯結機制尚需進一步探索、健全和完善。總的來看,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仍然較低。九、對策和建議1、國家應進一步加強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一是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二是要扶持新產品開發技術;三是要加強為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户提供信息服務;四是要對企業管理者進行市場開拓能力和現代企業管理知識的培訓。2、要進一步發展精、深加工,加強新產品開發,改進包裝,提高產品的質量檔次,提高加工轉化和增值率。3、以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為基礎,加強對外宣傳和市場開拓,創造名牌產品,努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4、逐步建立起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增強企業的自我發展能力,把龍頭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5、認真學習和借鑑外地行之有效的產業化經營利益聯結形式,促進龍頭企業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吸收農户入股,與農户在產權上結成更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新機制,保護企業和農户的利益,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農民增收的帶動作用,使農民在流通環節受益,也可增強企業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也要進一步完善與農户的利益聯結機制,密切協會與農户之間的關聯度,使協會真正成為連接農户與龍頭企業、農户與市場的橋樑和紐帶,進一步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6、進一步加強畜產品交易市場建設,健全完善服務功能,使之更好的為畜牧生產、流通經營提供優質服務,促進全縣畜牧商品生產的快速發展。

第三篇:*縣農業產業化建設情況彙報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發揮優勢

努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元謀縣農業產業化建設情況彙報

元謀縣位於滇中高原北部,隸屬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轄10鄉3鎮、82個行政村、647個村民小組。全縣土地總面積2014.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萬畝(水田10萬畝,旱地10萬畝);總户數5.3萬户,總人口20.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59萬人,占人口總數的90%,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農業是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增加值佔全縣生產總值(gdp)的44.2%,70%以上的財政收入亦直接或間接來自於農業。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農產品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農業生產受到市場和資源的雙重約束。面對農產品市場的激烈競爭,縣委不斷深化對縣情的認識,提出了“富民強縣,支到ㄉ柰貧⒒窘ㄉ柰蹲世嗲孔炒舐躺怠⒎⒄固厴糜我怠?/span>的“雙目標、雙動力、雙支柱”戰略發展思路,抓住國家實施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有利時機,着力調整農業農村經濟結構和組織結構,作出了《關於加快綠色產業建設的決定》,大力建設以蔬菜、熱帶林果為主,集種植生產和產品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綠色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2014年,綠色產業產值達到3.94億元,成為推動全縣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23億元,比上年增加0.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8%;實現農業總產值5.35億元,比上年增加0.72億元,增長15.6%;農民人均純收入2233元,比上年增加347元,增長18.4%,居全州第一位。

一、認清形勢,把握縣情,科學定位

隨着科技的進步和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世界農業正向持續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環保農業、無公害農業等生產方式發展,減少污染、淨化環境、保護地球、保護人類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面對日益豐富的農產品市場,人們已不是僅僅要求滿足於吃飽,而是更加註重健康和環保,食品安全問題已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據專家預測,21世紀的食品將主要是綠色食品。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符合農產品的發展方向,符合國務院關於新階段“菜藍子”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要以提高質量安全水平為核心,以保障長期穩定供給為目標的要求;符合省委、省政府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的戰略思路,是引導和促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一項有效措施,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對促進農產品質量提高,優化產品結構,促進優勢農產品發展,優化生產佈局,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優化農業生產組織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方面將發揮積極的作用,從而促進農民增收。為適應新的形勢,實現我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縣委深化對縣情的認識,清醒地看到,經濟的發展必須依靠產業作支撐,我縣富民強縣目標的實現,必須要樹立1—2個市場前景好、牽動能力強,在國內省內有比較優勢,能形成億元以上產值,可持續發展的產業作支柱。

改革開放特別是“九五”以來,縣委、政府始終把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不斷深化對縣情的認識,充分發揮氣候、土地和交通優勢,千方百計構建以蔬菜、蔗糖、林果為主的重點產業,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廣大羣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貢獻。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市場供求關係的重大變化,以及市場消費的新要求,我縣幾個重點產業存在的問題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步地充分暴露,發展的優勢進一步減弱。蔬菜產業品種老化,種植管理水平低,產品質量效益低,形不成優良的核心競爭力,市場空間和發展空間越來越小,生產種植面積不穩,產品產值鋭減;蔗糖產業一直處於高投入低產出、高成本低效益的狀況,國家貼本、企業虧損、職工難以為生,最終破產關閉;林果產業品種繁雜、良莠不齊,見效週期長,產業化經營緩慢,對增長增收的貢獻率低。回顧我縣經濟發展的歷程,由於缺少強勁的產業作支撐,財政增長和羣眾增收跌宕起伏,嚴重地影響了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的增強。面對我縣脆弱的產業發展基礎和未來嚴峻的競爭形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建設新興產業,使其成為足以支撐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勁支柱,是我縣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一項戰略任務。考慮到支柱產業建設和發展,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市場需求和我縣資源特點、產業發展基礎等因素,對以蔬菜、林果為主的綠色產業進行改造升級、培強壯大是一個明智而又務實之舉。加之,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客觀上社會物質產品的生產必須同國際標準接軌,由此帶來人們的物質需求也必然同國際標準接軌,在農產品消費上,追求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必然成為大家的消費共識,從而形成巨大的市場空間,既對我縣綠色產業的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同時也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為此,把握當前面臨的重大發展機遇,樹立優患意識,迎接挑戰,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一往無前地對我縣多年苦心經營的蔬菜、林果產業,按照市場發展變化規律和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要求,運用現代先進技術進行一次傷筋動骨的改造,實現品種更新換代,質量效益顯著提高,市場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把整個縣域經濟的運行推入穩步持續快速發展的軌道,已成為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必然方向。目標定位是:借“天然温室”打“天然牌”,按照無公害生產標準發展“天然生態蔬菜”,提高蔬菜產品的質量、檔次和市場競爭力,把蔬菜產業做強做大;按照市場

需求,尊重羣眾意願,因地制宜,以點帶面、典型示範,大力發展熱帶林果,不斷壯大生產規模,把林果業做成產值上億元的產業。

二、發揮優勢,圍繞市場調結構

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促進農民增收,我縣充分發揮地處熱區、冬春氣候温暖的“天然温室”氣候資源優勢和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結構,開發冬季農業。根據全國農產品供求市場的變化,大春以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提高糧食總產量,實現糧食自求平衡為主,小春以種植經濟作物為主,形成“大春穩糧,小春抓錢”的生產格局,使我縣的農產品更加符合市場需求,農業生產的效益顯著提高,實現了糧經雙豐收。2014年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6.64萬畝,糧經比為58.2∶41.8,與2014年的65.4∶34.6相比,經濟作物的比例提高了7.2個百分點;糧食總產量6492萬千克,實現了糧食自求平衡。在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優化的同時,畜牧業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畜牧業總產值從2014年的0.9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1.05億元,增長17%。

三、抓住機遇,建設“四大”綠色基地

(一)抓住國家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的機遇,抓好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建設

元謀縣縣境中部是丘陵盆地(亦稱元謀熱壩),海拔在898—1350米之間,面積1126平方公里,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55.7%,地處金沙江流域乾熱河谷地帶,光熱資源充足,年平均氣温22.0℃,絕大多數年份無霜,素有“天然温室”之譽,許多喜温蔬菜在這裏可進行秋冬反季節露地栽培。蔬菜產業是元謀縣最為重要的支柱產業,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隨着蔬菜產業的發展,呈現出一業興帶來百業旺的景象,俗有“蔬菜產業打個噴嚏,全縣經濟就要感冒”之喻。元謀冬早蔬菜(秋冬種植,冬季至翌年春季收穫的蔬菜)以上市早、品種多、規模大而著名,至今已有27年規模化種植、商品化生產的歷史,蔬菜產區農民人均佔有售菜收入一千多元,是農民現金收入的重要來源。元謀蔬菜面向“三北”地區,行銷國內25個省(區)市的145個大中城市,部分產品還以轉口貿易的形式出口到韓國、俄羅斯、日本、美國和德國等國家,是全國重要的“南菜北運”基地縣之一,被譽為“金沙江畔大菜園”,“南菜北運”量佔全國的10%,佔雲南省的40%。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為進一步培強壯大元謀蔬菜產業,在上級農業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經過我縣多年的努力,爭取國家農業部於2014年4月將元謀縣列為全國首批55個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縣之一。我縣對此極為重視,提出了“舉全縣之力,打造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大縣”的目標和元謀蔬菜“二次創業”的理念,以基地建設為契機,致力於傳統產業創新。通過兩年多的努力工作,元謀縣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普及了無公害蔬菜知識和生產技術。通過廣泛的宣傳培訓,提高了全縣各級幹部和廣大菜農對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認識;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已在全縣大面積推廣應用,菜農的種菜水平和質量安全意識明顯提高,全縣蔬菜已基本實現無公害化生產。二是蔬菜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根據抽樣速測結果表明,2014年冬至2014年春菜季,符合國家無公害蔬菜質量安全標準的合格率達到94%,比基地建設前提高了23個百分點;去冬今春菜季,經抽取4442個樣品檢測表明,合格率達到97%,又比上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連續兩年被農業部評定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範“合格單位”和“先進單位”。三是促進了蔬菜生產和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冬早蔬菜種植面積、外銷量、農民賣菜收入,2014年冬至2014年春菜季達到10.91萬畝、11.94萬噸、1.58億元,分別比上年度增加1.63萬畝、1.24萬噸、0.56億元,增長18%、12%和55%;2014年冬至2014年春菜季達到12萬畝、16.38萬噸、1.92億元,又分別比上年度增加1.1萬畝、4.44萬噸、0.34億元,增長10%、37.2%和21.5%;蔬菜平均畝產值從2014年的1187元增加到2014年的1597元,提高了34.5%。一大批蔬菜收貯、保鮮、運銷、加工企業發展壯大,蔬菜產業的整體效益顯著提高,實現了量價同增。四是樹立了品牌形象。通過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建設,已有16個蔬菜品種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註冊了商標,樹立了元謀無公害蔬菜品牌的形象和聲譽,提高了元謀蔬菜的知名度,客商紛至沓來,促進了蔬菜的銷售和出口,農民種菜收入大幅度增加,實現了提質增效。五是促進了農民增收。無公害蔬菜已形成農民增收的一個“亮點”,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售菜收入已成為農民現金收入的重要來源,佔全部現金收入的71%。在蔬菜產業的推動下,2014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5.35億元,比上年增加0.72億元,增長15.6%;農民人均純收入2233元,比上年增加347元,增長18.4%,居全州第一位。六是積累了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初步經驗。通過基地建設,在組織領導、行政管理、技術措施的制訂和推廣、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等方面積累了初步經驗,為進一步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打下了基矗目前,已帶動糧食、水果向無公害生產方向發展,全縣已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5個(蔬菜16個、水果7個、大米2個),綠色食品認證2個(葡萄、石榴)。

(二)抓住國家實施大型生態建設項目的機遇,大力建設綠色林果基地

元謀縣地處低緯高原,四面環山,中間低凹,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高温、乾燥、少雨的氣候特徵。由於歷史的原因,自然植被破壞嚴重,生態脆弱,神奇的“元謀土林”,既是奇特的旅遊景觀,也是水土

流失嚴重的象徵。為改善生態環境條件,全縣人民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結合國家實施生態恢復、水土保持、退耕還林、農業綜合開發等工程的大好機遇,把生態建設與綠色產業建設結合起來,大力開發荒山,種植印楝、龍眼、芒果、咖啡、葡萄、石榴、小棗、大青棗等經濟林果,無公害、綠色林果產業已逐步發展壯大成為元謀的又一支柱產業。至2014年底,累計種植經濟林果2.99萬畝,產值達到2635萬元,綠色林果生產基地已初具規模,葡萄、大青棗、龍眼、芒果等產品已開始打入國內大中城市。

(三)抓住國家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機遇,建設綠色食品加工基地

為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帶動農民增收,我縣認真貫徹中央“扶持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精神和雲發[2014]26號文件精神,根據我縣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基儲佈局實際和大宗農產品種植的區域特點,縣委、政府果斷作出以元謀火車站為中心,建設能禹綠色食品加工園區的決定,並上報國家有關部門列項扶持。採取優惠提供土地、減免税收、全方位優質服務等優惠政策措施,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政策環境、服務環境和發展條件,千方百計引進資金、項目和人才入駐園區參與綠色食品加工開發。目前,全縣已有農產品加工、營銷企業26户,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2億元;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1.66億元,上繳税金528萬元,帶動3萬多户農户種植蔬菜、水果,支付農產品收購資金8019萬元;有4户企業獲得進出口經營權,有18個企業的23個產品獲得省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去冬今春菜季,出口洋葱1.37萬噸,出口脱水香葱450噸。縣委、政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於2014年與北京匯源果汁飲料集團簽訂協議,採取更加優惠的政策,吸引匯源集團到元謀投資。按照協議,匯源集團將注資3億元人民幣,在能禹綠色食品加工園區內興建年加工處理農產品30萬噸的加工企業。該項目建成後,將極大地提高我縣農產品的加工處理能力,從根本上解決我縣農產品“賣難”的問題,實現綠色產業提質增效,大大提高我縣農業的產業化水平。

(四)抓住國家實施種子工程的機遇,加快建設冬繁制種基地

繁種產業尤其是冬繁制種是元謀的一大優勢,有“天然温室”這一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元謀還是農業部列項建設的、最優越的農作物種子南繁基地,由於沒有颱風和梅雨襲擊,温暖乾燥的氣候特別適宜繁殖各種蔬菜種子和糧食作物種子,全國每年有60多個單位到元謀進行冬繁制種和種質鑑定,所繁制的蔬菜、花卉、小麥、玉米等作物種子,質量十分優良,部分種子還出口到國外。為使元謀適宜冬繁制種這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造福羣眾,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增收入,根據州委、州政府“三區八大基地”建設的總體要求,縣委、政府十分重視我縣繁種基地建設工作,成立了領導機構,落實了工作措施,使我縣的繁種產業得到了穩步發展。2014年冬至2014年春,全縣冬繁制種面積達到7613畝,比2014年的6030畝增加1583畝,增長26.3%;種子總產量55萬公斤,產值1024萬元。有許多農户通過繁種增加了收入,擺脱了貧困,走上富裕之路。

四、畜牧產業長足發展

畜牧業是元謀縣的支柱產業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縣畜牧業生產持續發展,產品總量穩定增長,結構不斷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品種改良和種草養畜步伐加快,動物防疫水平不斷提高,市場建設初具規模。畜牧產業專業協會的成立進一步提高了畜牧生產規模化、組織化程度。

2014年我縣畜牧業克服了疫病等因素的影響,持續穩定發展。年末生豬存欄14.41萬頭、大牲畜存欄8.94萬頭匹(其中牛存欄5.74萬頭)、羊存欄12.45萬隻,同比分別減0.25%、減4.6%(牛減2.5%)和增8.7%;出欄肉豬11.09萬頭、大牲畜1.32萬頭匹(其中牛0.91萬頭)、羊3.84萬隻,同比分別增1.94%、8.4%(牛增7.3%)和2.9%;肉蛋奶總產量達1.26萬噸,同比增10.42%。畜牧業產值(現價)達1.05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0%,農民人均畜牧業收入538元,佔總收入的25.3%。

縣委、縣人民政府提出2014年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30%,農民人均畜牧業增收100元的發展目標。今年1—6月,累計出欄肉豬5.82萬頭(其中:肥豬5.69萬頭,屠宰仔豬0.13萬頭),比上年同期增加0.41萬頭,同比增長7.54%;出欄肉牛0.35萬頭,比上年同期減少64頭,同比減少1.77%;出欄肉羊1.7萬隻,比上年同期增加0.31萬隻,同比增長22.41%;出欄家禽18.49萬隻,比上年同期增加2.9萬隻,同比增長18.62%;牛奶產量17噸。

(一)增設服務網點,加大家畜品種的改良力度,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2014年全縣完成生豬雜交改良2.32萬胎、馬匹改良524胎,選種選配牛0.56萬頭,選種選配羊1.03萬胎。去年10月以來建立的老城、黃瓜園兩個牛凍精改良點,迄今已配種黃牛50胎、水牛110胎、奶牛8胎。生豬生產實現了產品優質化,肉牛、肉羊個體產量和產品質量明顯提高。

(二)種草養畜,優化內部結構。我縣1993—2014年累計種植利用優質牧草1.26萬畝。2014年種植優質牧草4736畝,主要品種為皇竹草1786畝,特高黑麥草1752畝,印度木豆1198畝,還有魯梅克斯、高丹草等。通過種草養畜的示範推廣工作,優化了畜牧業內部結構,提高了生產效益,促進

對農業環境的保護,劃定了基本農田保護區,經常性的開展農業環境檢測監督工作,堅決杜絕新建污染大的工業項目。在良好的農業環境基礎上,依據國家和農業部頒佈的標準,制定了無公害蔬菜和葡萄、小棗等部分林果的生產技術規程,採取集中培訓和分類指導等多種形式大力推廣無公害標準化農產品生產技術;全面清理整頓農藥市場,在全縣範圍內禁止銷售和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推廣使用殺蟲燈、生物農藥、種植害蟲喜食作物集中誘殺等物理、生物防治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農藥對農產品和農業生產環境的污染;加強對上市農產品進行抽樣檢測,及時掌握質量安全狀況,反饋指導生產。紮實的技術推廣和產品監管工作,促進了全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發展,全縣主要農產品已基本實現無公害化生產。

七、以科技為支撐,多方位搞好技術服務

一是抓好科技服務網絡建設。建立健全縣、鄉、村科技服務網絡,與省農科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進行縣所科技合作,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優新蔬菜品種,探索、積累和推廣生產種植技術;同時,在全縣確定一批享受政府津貼的農村和非公經濟優秀專業人才,表彰獎勵“金土地”種植能手,多渠道、多方位帶動羣眾掌握和應用農村實用科技。二是抓好技術培訓。實行農、科、教統籌,充分發揮有關職能部門的積極作用,把制定科學技術規範和推廣實用技術、培訓幹部羣眾緊密結合起來,形成多渠道、多角度服務綠色產業的新機制;充分發揮我縣屬老菜區聯繫廣泛的優勢,長期聘請省級有關專家對各級科技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促進科技人員知識更新、服務手段更新。三是辦好示範樣板。充分發揮省農科院熱經所和縣級農業、科技、蔬菜等部門的科技優勢,在黃瓜園鎮小丙嶺創辦蔬菜科技示範園區500畝,引進噴灌、滴灌、塑料大棚栽培等新技術和太空椒、五彩椒、高價值洋花菜繁種等蔬菜新品種進行示範栽培,以示範基地培訓、帶動農民學習新的栽培技術。四是逐步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督體系。為加強對農產品質量的檢測監督,最大限度地確保上市的農產品達到國家規定的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成立了元謀縣農產品質量檢測監督站,在全縣蔬菜主產區的批發市場設置了10個質量安全檢測點,配置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34台,其中:全自動高感度大量樣品速測儀1台,台式速測儀11台,便攜式速測儀22台。一個由縣、鄉和部份產銷實體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組成,從田間地頭到產品交易市場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督體系已初步形成。制訂了《元謀縣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試行)》,由縣人民政府行文執行,菜農的蔬菜必須通過抽樣檢測合格才能上市交易,菜商收購的蔬菜必須通過抽樣檢測合格才能外運。

八、存在問題

目前我縣農業產業化的總體水平還不高,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龍頭企業弱小,帶動能力不強。我縣龍頭企業平均年銷售收入僅600多萬元,最多的也僅2014萬元左右,與外地大企業相比,規模和實力都比較弱,市場開拓能力和帶動能力不強,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也比較弱。二是龍頭企業的科技和質量水平不高。大部份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還比較低,只能進行簡單的初加工,能開展精深加工的不多,從而導致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產業鏈短,產品加工深度不夠,產品研發能力低,新開發產品少,包裝差,質量檔次不高,加工轉化和增值率低。三是融資困難。政府扶持資金少,金融機構又因企業缺少擔保人而不予貸款或貸款數額少,建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使一些有市場前景的好項目也不能及時開工建設,制約着企業的發展壯大。四是管理水平低。大部份企業還是家族式的經營管理,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不利於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五是缺少知名品牌作支撐。我縣雖已結合無公害農產品申報認證,申請註冊了一批商標,但數十年來一直未形成一個知名的品牌,市場和消費者對元謀蔬菜、元謀水果等農產品的認知程度還比較低。六是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低。目前我縣雖已成立了94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但加入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的農户僅佔全縣農户總數4.63萬户的18.2%,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份協會是與農户之間沒有產權關係的、鬆散型的自我技術服務性團體,真正能夠完成從生產到銷售全過程為農民提供服務的實體型協會較少,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協會、龍頭企業與農户的利益聯結機制尚需進一步探索、健全和完善。總的來看,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仍然較低。

九、對策和建議

1、國家應進一步加強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一是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二是要扶持新產品開發技術;三是要加強為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户提供信息服務;四是要對企業管理者進行市場開拓能力和現代企業管理知識的培訓。

2、要進一步發展精、深加工,加強新產品開發,改進包裝,提高產品的質量檔次,提高加工轉化和增值率。

3、以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為基礎,加強對外宣傳和市場開拓,創造名牌產品,努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4、逐步建立起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增強企業的自我發展能力,把龍頭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5、認真學習和借鑑外地行之有效的產業化經營利益聯結形式,促進龍頭企業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吸收農户入股,與農户在產權上結成更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新機制,保護企業和農户的利益,充分發揮龍頭企

第四篇:縣農業產業化建設情況彙報

與時俱進 開拓創新 發揮優勢努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元謀縣農業產業化建設情況彙報元謀縣位於滇中高原北部,隸屬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轄10鄉3鎮、82個行政村、647個村民小組。全縣土地總面積2014.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萬畝(水田10 萬畝,旱地10萬畝);總户數5.3萬户,總人口20.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59萬人,占人口總數的90%,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農業是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增加值佔全縣生產總值(gdp)的44.2%,70%以上的財政收入亦直接或間接來自於農業。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農產品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農業生產受到市場和資源的雙重約束。面對農產品市場的激烈競爭,縣委不斷深化對縣情的認識,提出了“富民強縣,支到ㄉ柰貧⒒窘ㄉ柰蹲世嗲孔炒舐躺怠⒎⒄固厴糜我怠?/span>的“雙目標、雙動力、雙支柱”戰略發展思路,抓住國家實施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有利時機,着力調整農業農村經濟結構和組織結構,作出了《關於加快綠色產業建設的決定》,大力建設以蔬菜、熱帶林果為主,集種植生產和產品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綠色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年,綠色產業產值達到3.94億元,成為推動全縣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23億元,比上年增加0.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8%;實現農業總產值5.35億元,比上年增加0.72億元,增長15.6%;農民人均純收入2233元,比上年增加347元,增長18.4%,居全州第一位。一、認清形勢,把握縣情,科學定位隨着科技的進步和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世界農業正向持續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環保農業、無公害農業等生產方式發展,減少污染、淨化環境、保護地球、保護人類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面對日益豐富的農產品市場,人們已不是僅僅要求滿足於吃飽,而是更加註重健康和環保,食品安全問題已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據專家預測,21世紀的食品將主要是綠色食品。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符合農產品的發展方向,符合xx關於新階段“菜藍子”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要以提高質量安全水平為核心,以保障長期穩定供給為目標的要求;符合省委、省政府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的戰略思路,是引導和促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一項有效措施,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對促進農產品質量提高,優化產品結構,促進優勢農產品發展,優化生產佈局,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優化農業生產組織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方面將發揮積極的作用,從而促進農民增收。為適應新的形勢,實現我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縣委深化對縣情的認識,清醒地看到,經濟的發展必須依靠產業作支撐,我縣富民強縣目標的實現,必須要樹立1—2個市場前景好、牽動能力強,在國內省內有比較優勢,能形成億元以上產值,可持續發展的產業作支柱。改革開放特別是“九五”以來,縣委、政府始終把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不斷深化對縣情的認識,充分發揮氣候、土地和交通優勢,千方百計構建以蔬菜、蔗糖、林果為主的重點產業,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廣大羣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貢獻。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市場供求關係的重大變化,以及市場消費的新要求,我縣幾個重點產業存在的問題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步地充分暴露,發展的優勢進一步減弱。蔬菜產業品種老化,種植管理水平低,產品質量效益低,形不成優良的核心競爭力,市場空間和發展空間越來越小,生產種植面積不穩,產品產值鋭減;蔗糖產業一直處於高投入低產出、高成本低效益的狀況,國家貼本、企業虧損、職工難以為生,最終破產關閉;林果產業品種繁雜、良莠不齊,見效週期長,產業化經營緩慢,對增長增收的貢獻率低。回顧我縣經濟發展的歷程,由於缺少強勁的產業作支撐,財政增長和羣眾增收跌宕起伏,嚴重地影響了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的增強。面對我縣脆弱的產業發展基礎和未來嚴峻的競爭形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建設新興產業,使其成為足以支撐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勁支柱,是我縣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一項戰略任務。考慮到支柱產業建設和發展,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市場需求和我縣資源特點、產業發展基礎等因素,對以蔬菜、林果為主的綠色產業進行改造升級、培強壯大是一個明智而又務實之舉。加之,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客觀上社會物質產品的生產必須同國際標準接軌,由此帶來人們的物質需求也必然同國際標準接軌,在農產品消費上,追求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必然成為大家的消費共識,從而形[1] [2][3][4][5][6]下一頁

第五篇:縣農業產業化建設情況彙報

縣農業產業化建設情況彙報

元謀縣位於滇中高原北部,隸屬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轄10鄉3鎮、82個行政村、647個村民小組。全縣土地總面積2014.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萬畝(水田10萬畝,旱地10萬畝);總户數5.3萬户,總人口20.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59萬人,占人口總數的90,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農業是

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增加值佔全縣生產總值(gdp)的44.2,70以上的財政收入亦直接或間接來自於農業。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農產品市場的(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首頁)競爭越來越激烈,農業生產受到市場和資源的雙重約束。面對農產品市場的激烈競爭,縣委不斷深化對縣情的認識,提出了“富民強縣,支到ㄉ柰貧⒒窘ㄉ柰蹲世嗲孔炒舐躺怠⒎⒄固厴糜我怠?/agt;的“雙目標、雙動力、雙支柱”戰略發展思路,抓住國家實施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有利時機,着力調整農業農村經濟結構和組織結構,作出了《關於加快綠色產業建設的決定》,大力建設以蔬菜、熱帶林果為主,集種植生產和產品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綠色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2014年,綠色產業產值達到3.94億元,成為推動全縣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23億元,比上年增加0.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9.8;實現農業總產值5.35億元,比上年增加0.72億元,增長15.6;農民人均純收入2233元,比上年增加347元,增長18.4,居全州第一位。

一、認清形勢,把握縣情,科學定位

隨着科技的進步和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世界農業正向持續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環保農業、無公害農業等生產方式發展,減少污染、淨化環境、保護地球、保護人類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面對日益豐富的農產品市場,人們已不是僅僅要求滿足於吃飽,而是更加註重健康和環保,食品安全問題已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據專家預測,21世紀的食品將主要是綠色食品。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符合農產品的發展方向,符合國務院關於新階段“菜藍子”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要以提高質量安全水平為核心,以保障長期穩定供給為目標的要求;符合省委、省政府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的戰略思路,是引導和促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一項有效措施,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對促進農產品質量提高,優化產品結構,促進優勢農產品發展,優化生產佈局,促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優化農業生產組織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方面將發揮積極的作用,從而促進農民增收。為適應新的形勢,實現我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縣委深化對縣情的認識,清醒地看到,經濟的發展必須依靠產業作支撐,我縣富民強縣目標的實現,必須要樹立1—2個市場前景好、牽動能力強,在國內省內有比較優勢,能形成億元以上產值,可持續發展的產業作支柱。

改革開放特別是“九五”以來,縣委、政府始終把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不斷深化對縣情的認識,充分發揮氣候、土地和交通優勢,千方百計構建以蔬菜、蔗糖、林果為主的重點產業,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廣大羣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貢獻。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市場供求關係的重大變化,以及市場消費的新要求,我縣幾個重點產業存在的問題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步地充分暴露,發展的優勢進一步減弱。蔬菜產業品種老化,種植管理水平低,產品質量效益低,形不成優良的核心競爭力,市場空間和發展空間越來越小,生產種植面積不穩,產品產值鋭減;蔗糖產業一直處於高投入低產出、高成本低效益的狀況,國家貼本、企業虧損、職工難以為生,最終破產關閉;林果產業品種繁雜、良莠不齊,見效週期長,產業化經營緩慢,對增長增收的貢獻率低。回顧我縣經濟發展的歷程,由於缺少強勁的產業作支撐,財政增長和羣眾增收跌宕起伏,嚴重地影響了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的增強。面對我縣脆弱的產業發展基礎和未來嚴峻的競爭形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建設新興產業,使其成為足以支撐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強勁支柱,是我縣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的一項戰略任務。考慮到支柱產業建設和發展,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市場需求和我縣資源特點、產業發展基礎等因素,對以蔬菜、林果為主的綠色產業進行改造升級、培強壯大是一個明智而又務實之舉。加之,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客觀上社會物質產品的生產必須同國際標準接軌,由此帶來人們的物質需求也必然同國際標準接軌,在農產品消費上,追求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必然成為大家的消費共識,從而形巨大的市場空間,既對我縣綠色產業的發展帶來嚴峻挑戰,同時也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為此,把握當前面臨的重大發展機遇,樹立優患意識,迎接挑戰,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一往無前地對我縣多年苦心經營的蔬菜、林果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