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孝老愛親事蹟(精品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6.7K

孝老愛親事蹟(精品多篇)

名人孝親敬老的故事 篇一

清朝乾隆年間,安徽桐城的方觀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親的故事,至今被人們傳為美談。方觀承的祖父、父親都曾做過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獄使其祖父、父親因一朋友寫了一書而被株連,流放到黑龍江充軍服役,其家產也被沒收充公。年幼的方觀承兄弟無依無靠,只得到寺廟中暫棲其身。在寺廟中,方觀承兄弟含淚度日,備嘗艱辛,但方觀承最想念的還是祖父和父親。他鼓足勇氣,向長老提出請求,允許他倆前往邊疆探望長輩。長老念及二人年幼,儘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極力勸阻。方觀承則懇求説:“祖父、父親遙在天涯,對家中親人望眼欲穿,我們若能前往,定會增添些許慰藉。為給二老一點安慰,我們即使受點折磨,遭受點艱難,也在所不辭。請長老思準,讓我們啟程。”

方家兄弟的義舉,感動了長老,長老送其路費,含淚目送他們踏上探親路程。

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飢挨餓,攙扶相行,衣破成條,腳生老繭。幾個月後,他們終於見到了二老。四人抱頭痛哭之後,祖父、父親心中為自己有這樣的孝順後代頓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倫之樂之中。

名人孝親敬老的故事 篇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孝老愛親事蹟 篇三

在xx路第三社區居住的少年xx,街坊裏的鄰居們都豎起大拇指誇他是個有愛心,有孝心的好孩子。因為他把他的零花錢全寄給了貧困地區的`老人;8歲起他就懂得了主動幫助大家,幫大人幹活,幫社區打掃衞生,扶老年人走路。年僅12歲的xx志願服務社區老人的”工齡”到今年已滿三年。他在家裏很尊敬長輩,並且是家裏人的好幫手。

“小氣”孩子助人為樂最慷慨

xx的母親夏女士説,xx是一個“小氣的孩子”,大人給的零花錢,壓歲錢,他會一點一點地攢起來,從不亂花。一説起要幫助困難的老人,小傢伙卻最慷慨。

為幫助生活困難的老人,社區設立了”愛心超市”,小惟宇也積極獻愛心。為了給社區低保户李爺爺送一桶油,小惟宇暑假裏連續十幾天用大人們給的幹家務”獎勵金”,終於攢夠了買一桶油的錢。當看到李爺爺欣慰的笑容,他非常開心。不僅如此,在小區裏xx還有位年紀超過80歲的”老朋友”。原來,有着一對智障女兒的劉奶奶生活十分困難,每到過節,xx就送點生活用品。只要平時有時間,就陪老人聊天。

“孝心”孩子社區最滿意

在家裏,xx從不惹老人和長輩生氣,在生活上儘自己所能,幫助老人,照顧長輩。他非常勤快,經常為姥姥洗碗,拖地,家裏人都離不開這個”小幫手”

在社區,他積極幫助人,鄰里間因為有了這個熱情陽光的男孩子,也多了幾分温暖和諧。xx在大家的關心下,正逐步成長為一位令社區大家庭和家人小家庭都滿意的孝老愛親的美德好少年。

孝親敬老的感人故事 篇四

每個人都會變老,但是,尊老敬老卻是每個人的本分。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從古至今,孝敬長輩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何況我們人類呢?

回想一下,當我們第一次叫爸爸媽媽時、第一次邁開步子時……是誰在細心地教導我們?是誰在耐心地引導我們?是父母。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受到委屈時……是誰在給予我們鼓勵?是誰在給予我們安慰?是父母。當我們取得成績時、當我們取得成功時……是誰在給予我們喝彩?是誰為我們慶祝?是父母。因此,不管父母對我們怎麼樣,我們都應該孝敬父母。

我也許沒有董永那樣賣身葬父,沒有像許多孝子那樣為父母獻出寶貴生命,但生活中的許多小事也能使父母的心靈得到慰籍。冬天的下午,媽媽下班後拖着疲乏的雙腿走進屋裏,倦累的身體一下軟倒在沙發上。我看到後急忙倒一杯熱水,送到她嘴邊。她接過茶杯,杯裏騰起的熱氣,襯托着她那張泛紅的臉,此刻的媽媽眼中掠過一絲欣喜,享受着這片刻的盡孝之情。

是啊,父母並非要求兒女給予多少,只奢求兒女的一點點孝心。記得一天傍晚,媽媽下班做完晚飯沒吃就敲敲到房間去了,我發現後覺得媽媽不對勁,跑到媽媽房間一看,只見媽媽滿臉通紅,“媽媽,您怎麼了?”媽媽怕我擔心就説沒事,只是有點頭暈,你去吃飯,吃完飯抓緊做作業。我放心不下,摸了摸媽媽的頭,哇,好燙!於是忙找來體温計讓媽媽量體温,一測40度,媽媽發高燒了,怎麼辦?此刻我想起媽媽在我發燒時給我泡退燒藥、用濕毛巾敷,我忙下樓找來一包退燒藥和濕毛巾幫媽媽退熱,我把藥吹涼,讓媽媽喝下,再讓媽媽躺下,把濕毛巾敷在媽媽的額頭上,一會兒摸摸體温,一會兒給媽媽換濕毛巾,不知過了多久,媽媽的體温有所下降,在媽媽的再三催促下我草草吃了飯,趕忙去做作業。當我做完作業時,忽然想起媽媽還沒吃飯,我盛了一碗稀飯,一口一口吹涼,往媽媽口中送,此刻的媽媽眼中濕潤了,笑着對我説“你真是媽媽貼心的小棉襖”看着媽媽會心的笑容,我也開心地笑了。

是啊“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更何況我們是有血有肉的人呢?即使別人給予你一點一滴的恩情,也要湧泉相報,而父母則是養育之恩啊,雖然此刻我們還不能有太多的能力和精力去敬孝您們,但我們可以是一個小小的舉動,可以是一句貼心的話語,可以是一個理解的微笑……,我們要以真情敬老,以真愛敬老,以實際行動助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讓孝心永存!

孝老愛親事蹟 篇五

xxx(候選人編碼513),女,46歲,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高級會計師。

xxx曾有一個温馨的家,並生下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女兒。不幸的是,1歲7個月時,兩個女兒仍不會説話、不能站立和行走,經醫院確診為“痙攣型重度腦癱”。這個無情的事實將這個家推入了痛苦的深淵。從此,xxx就帶着一對女兒開始了艱辛又漫長的求醫之路。3年多過去了,她的。丈夫見一次次的治療效果甚微,絕望到了極點,最終提出了離婚。

丈夫的離去無疑是又一次沉重的打擊,痛苦、難堪、失落,使xxx的精神幾近崩潰。但面對兩個女兒無辜的眼神,xxx意識到,她是母親,必須做她們的守護神,勇敢地挑起撫養、治療、教育她們的重擔。

20年不離不棄,20年樂觀向上。為了能讓孩子開口説話,xxx每天讓女兒看着自己的口型,然後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她們艱難地發音,漸漸地女兒的發音清晰了,能説很多話了。為了讓女兒能站起來,xxx獨自帶着孩子七上北京、兩下廣州求醫問藥,每天堅持為孩子做4個多小時的康復訓練。1995年女兒在北京動手術,她7天7夜沒睡覺,一直守護在女兒的身邊,幫孩子翻身、接大小便,累了也只是趴在牀邊稍作休息。功夫不負有心人,xx年她的大女兒終於站了起來!為了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xxx鼓勵女兒要勇敢地面對別人異樣的目光,還帶着女兒參加網絡比賽,讓她們感受到殘疾人也能平等參與社會活動。只要有空,她就教女兒學習。現在,她的大女兒不但能讀書、寫字、會簡單的英語對話,還能熟練地操作電腦,做一些簡單的網絡維護工作,並有了自己的博客。

xxx不僅能坦然地面對家庭磨難,還積極地投身公益事業。為了幫助更多同病相憐的殘疾人家庭,xx年3月,xxx自費創辦了湖南省第一個全方位為殘疾人服務的網站——“菲莉雅愛心屋”。網站創辦8年來,已為腦癱患者及家庭提供免費康復諮詢2萬多人次,xxx也因此成了一些腦癱患者家長的朋友、一羣腦癱孩子的阿姨。

xxx被授予中國十大傑出母親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

名人孝親敬老的故事 篇六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國藩的家書中寫道,“父母大人金福萬安……阿膠兩斤,高麗蔘半斤……”,託人帶回湖南老家,以略盡人子之孝。

曾國藩後來出將入相,位極人臣,這些東西當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還是個翰林院編修,是個窮京官,弄到這些東西並不容易。特別是在他的家書中,將阿膠與高麗蔘並列,而且阿膠位居高麗蔘之上,可見當時社會風尚,以阿膠為難得的滋補上品,甚至比名滿天下的高麗蔘還難得。

後來曾國藩的家書中,屢屢出現寄贈阿膠的字句,阿膠成為曾國藩為父母盡孝的最好方式。

那麼,阿膠對老年人的滋補功效,在醫理上有何依據?

對老年人來説,健康長壽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麼如何才能健康長壽呢?《內經》説,“五臟堅固,血脈和調……營衞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長久”。

很顯然,氣血虛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緩衰老,就要從氣血兩字入手。而阿膠味甘,性平,能補血養血止血,滋陰潤燥,益氣補虛,除風化痰清肺,利小便,潤大腸。這些滋補功效確實十分適合老年人滋補。

孝老愛親事蹟 篇七

xxx是宏偉區長征街道東方路社區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歲,她照顧癱瘓在牀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勞任怨,在公婆眼裏是好媳婦,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兒女眼中是好母親,在街坊鄰居眼裏是模範典型。她用她的愛心演繹着人間真情,她的事蹟在東方路廣為傳頌。

兒女的好母親。xxx年輕時候,自己是農村户口,在城裏打工維持生計。與丈夫成家之後,她一面做臨時工,一面照顧家裏。為了不影響丈夫的工作,她幾乎包攬了家裏的所有活計。孩子尚小時,她每天天不亮就起牀,早早把飯菜做好,然後送孩子們上學,再去上班。xxx在單位乾的是力工,一天下來累得腰痠背痛,還要照顧家裏的老小,但她從來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好,離不開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氣預報她是必聽的,一是掌握天氣情況,二是根據預報張羅着一家人該穿什麼衣服,保障身體的冷暖。她每天的飯菜都能做得適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願意在外邊吃飯,下班和放學都趕回家來吃她做的飯菜。那個年代,家裏很窮,靠丈夫微薄的工資和自己臨時工掙來的錢養家餬口,每週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東西都留給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飯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還負責督促孩子的學習。在她的嚴格要求下,孩子們都養成了獨立學習的好習慣,而且成績優秀。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孩子都已長大併成家立業,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都是業務能手,這是讓xxx最欣慰的事兒了。

丈夫的好妻子。xxx的丈夫常懷慶原是遼化金興化工廠的一名工人,早在20xx年,常懷慶因突患腦溢血造成半身癱瘓,剛開始,常懷慶還能夠在妻子的攙扶下下牀活動,隨着時間的推移病情越來越重,一年後最終卧牀不起,每天只能躺在牀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專人照料。從此,她開始了對丈夫長達10年的護理,10年來,她對患病的丈夫不離不棄,用自己的真情書寫人間真愛。

每天她為丈夫做可口的飯菜,丈夫想吃什麼,她就去買回家,變着花樣去做,從不厭煩。為防止癱瘓的丈夫肌肉萎縮,她每天堅持為他按摩二個多小時,為了讓丈夫不得褥瘡,xxx經常為他擦洗身體,每3天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時為其翻身,變換卧牀的姿勢和方位,直到常懷慶點頭舒服為止。在天氣好的時候總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裏曬太陽,扶着他做運動。在精神上,她一有時間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懷慶是黨員,經常愛看書看報,她主動到社區找來報刊雜誌給他讀,到七一、兩會等重大節日期間,她都幫助丈夫瞭解國家大事,聽政府工作報告,雖然常懷慶不會説話,但是他看在眼裏,激動在心裏,他多次在人前落淚。得到這樣一位好妻子,他心裏充滿了感激。

多年來,夫妻倆形成了動作和眼神的暗號,常懷慶一個眼神,一個動作,xxx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飯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礦泉水瓶、睡覺是拿枕頭等動作,夫妻倆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決了常懷慶不能言語的困難。最讓xxx頭疼的是丈夫經常住院,每每這時是xxx最着急的時候,因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樓,樓道狹窄,擔架不方便進入,她就揹着丈夫上下樓,再加上隨身攜帶的物品,每次她都要來回跑幾趟,累得氣喘吁吁;在醫院裏忙於照顧病人,讓她晝夜不能寐,每次下來,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鄰里都替她擔心身體,她自己卻總是説:“只要老常沒事,我就心安了。”

看見xxx這麼辛苦,東方路社區黨委及時出現,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區黨委經常走訪常懷慶,在節日裏為他帶去慰問品和慰問金,在平常的日子裏,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比如幫助xxx打掃室內外衞生,幫助代買日用品和代辦生活瑣事,這樣省去了xxx大部分時間來照顧丈夫,在常懷慶危難時,社區配備專職志願者隊伍,隨時準備幫助他們一家,這讓xxx非常感動,她總是跟常懷慶説:“還是黨好,黨和政府經常幫助我們度過難關,讓我們心裏温暖啊!”雖然常懷慶不能説話,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訴人們,他是深深地愛着黨的,每當黨有重大節日和重大會議時,他都不忘去觀看和收聽,這也是他心裏的一份牽掛。

兄妹的好嫂子。xxx是婆婆家的中堅力量,是兄弟姐妹們心目中公認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動擔負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擔,照顧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為他們雙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農村,家裏都非常困難,xxx看在眼裏,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況下,付出許多精力和金錢來幫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後,她視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為親姊妹一樣,從生活上關心他們,精神上鼓勵他們,關心他們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長大成人。如今,辛苦經營的家換來了姊妹們的真情,弟、妹將xxx這位嫂子當成母親一樣看待,尊敬她,愛戴她。知道嫂子照顧卧病在牀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們經常給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顧,讓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讓她的內心感到無比的温暖和欣慰。

鄰里的好幫手。她不但對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顧得無微不至,還把自己的餘熱都獻給了街坊鄰里。她常説:遠親不如近鄰。她把鄰里視為自己的姊妹。一次,鄰居張鳳蘭不在家,家裏晾曬在樓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記收上來,這時大雨就要來臨,xxx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他安頓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樓將被子及時抱到屋裏,免遭大雨淋濕。當鄰居急忙趕回來,看到自己的被子乾爽地放在xxx家時,高興得不知説什麼好。

因為她常年在家照顧丈夫,鄰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幫的就主動上前幫忙,從來不把自己當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誰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動去幫忙,從不吝嗇自己的體力。她為鄰居看門護院,幫助鄰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學回家的孩子,幫助年邁的老人梳頭、剪指甲等,她這樣發揮自己的餘熱,奉獻自己的愛心,感動着樓裏的居民,贏得了大家的讚許,大家在閒暇時也都伸出手來幫助xxx一家,讓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温暖。

xxx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但她勤勞質樸、豁達樂觀、堅強不屈、無私奉獻,為家庭撐起了一片藍天,為鄰里樹立了典範。她用自己的誠心和愛心感動着社區的每一個人,也為自己創造着幸福的生活。

孝老愛親事蹟 篇八

xxx,鎮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在特殊家庭狀況下,用一雙辛勤的手和她那顆善良的心,支撐了一個常人難以維持的家庭,贍養了本不該由她贍養的一個個老人,受到了民眾的好評。

現年48歲的,小巧玲瓏,性格剛強,心直口快。自進了婆家門就與婆婆一起承擔起這個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務。她家當時的'家庭狀況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牀不起;一個70多

歲的遠房奶奶,行走不便;一個雙目失明的遠房的光棍大伯哥;還有一個70多歲的姑母,自姑夫死後也一直在這個家中。這些老人,由於年老多病,性格怪異,她對每個老人都象照應自己的老人一樣。平時除了忙地裏的活,幾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個老人身體不好,哪個老人心裏不痛快,她都細心的去照顧,還時常將瞎子大伯領出來曬曬太陽,為奶奶和姑母洗臉、梳頭更是常事,這樣一個複雜的家庭,硬是讓她安排的井井有條。老人們整天讚不絕口,逢人便誇:我們娶了個好媳婦。特別是幾個老人重病時,她更是日夜守護、照顧地無微不至,直至老人臨終。大伯哥重病時,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紙墊網手一把把的從被裏向外抓,大伯哥實在覺得難為情,就用手勢阻止,但她卻説:“這怕什麼,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講究這麼多,你沒有更近的親人,我就算你的親人了,這事我不幹叫誰去幹”,大伯哥有感動的哭了,在場的人也都哭了。諸如此類,太多太多……平常家務不平常,結婚至今30年,照應老人30載,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個個老人,換來了一聲聲讚揚。

現在的,仍然照應着80多歲的姑姑和時常回家近80歲的三叔三嬸(台胞),她的臉上還是那樣時常帶着微笑,做着平常的家務。常言道:久病牀前無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長歲月中,硬是無怨無悔地實踐着她的賢孝美德,成為一方楷模。

孝老愛親事蹟 篇九

xxx,女,46歲,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高級會計師。

xxx曾有一個温馨的家,並生下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女兒。不幸的是,1歲7個月時,兩個女兒仍不會説話、不能站立和行走,經醫院確診為“痙攣型重度腦癱”。這個無情的事實將這個家推入了痛苦的深淵。從此,xxx就帶着一對女兒開始了艱辛又漫長的求醫之路。3年多過去了,她的丈夫見一次次的治療效果甚微,絕望到了極點,最終提出了離婚。

丈夫的離去無疑是又一次沉重的打擊,痛苦、難堪、失落,使xxx的'精神幾近崩潰。但面對兩個女兒無辜的眼神,xxx意識到,她是母親,必須做她們的守護神,勇敢地挑起撫養、治療、教育她們的重擔。

20年不離不棄,20年樂觀向上。為了能讓孩子開口説話,xxx每天讓女兒看着自己的口型,然後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她們艱難地發音,漸漸地女兒的發音清晰了,能説很多話了。為了讓女兒能站起來,xxx獨自帶着孩子七上北京、兩下廣州求醫問藥,每天堅持為孩子做4個多小時的康復訓練。1995年女兒在北京動手術,她7天7夜沒睡覺,一直守護在女兒的身邊,幫孩子翻身、接大小便,累了也只是趴在牀邊稍作休息。功夫不負有心人,xx年她的大女兒終於站了起來!為了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xxx鼓勵女兒要勇敢地面對別人異樣的目光,還帶着女兒參加網絡比賽,讓她們感受到殘疾人也能平等參與社會活動。只要有空,她就教女兒學習。現在,她的大女兒不但能讀書、寫字、會簡單的英語對話,還能熟練地操作電腦,做一些簡單的網絡維護工作,並有了自己的博客。

xxx不僅能坦然地面對家庭磨難,還積極地投身公益事業。為了幫助更多同病相憐的殘疾人家庭,xx年3月,xxx自費創辦了湖南省第一個全方位為殘疾人服務的網站——“菲莉雅愛心屋”。網站創辦8年來,已為腦癱患者及家庭提供免費康復諮詢2萬多人次,xxx也因此成了一些腦癱患者家長的朋友、一羣腦癱孩子的阿姨。

xxx被授予中國十大傑出母親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