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細講弟子規07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4W

細講弟子規07心得體會多篇

細講弟子規07心得體會篇1

本集印象最深的是蔡老師講到蔡順拾椹的故事,蔡順將不同顏色的桑椹放在不同的籃子中,原因就是因為他的母親喜歡吃甜的,所以將比較黑、紫、熟的放在一個籃子中,這是踐行了“親所好,力為具。”

老師在課程中所講的故事,我們不能只是聽聽就好,覺得那是別人的故事,或許聽的時候覺得很感動,但是過後也就不管了,這樣聽故事得到的利益不大,而是要起效仿之心,人家可以,我們也可以,因為孝心是超越時空的,無論哪個朝代、哪個地方的人都需要。

效法不一定要從事上去學習,學習了蔡順拾椹的故事,到處去找桑椹,不是這樣的,而是要效仿蔡順孝敬之心。“親所好,力為具”所藴含的是孝敬心,時時將父母的喜好放在心上。日常生活中,父母親喜愛什麼菜,什麼味道等等,我們不妨想想,自己能想起多少?特別是年齡較大牙齒不太好,在煮菜的時候,就不要以自己或孩子的喜好為中心,而是要考慮到父母的喜好,進食的時候要能方便些,這是日常飲食中要多為父母着想。

細講弟子規07心得體會篇2

4月30至5月4日,在龍川縣教育局領導的關心和指引下,我到順德碧江正覺文化中心學習了《弟子規——幸福人生講座》。四天的學習,無論是專家的講座、大家的分享,還是義工的服務,都非常令我感動。這次學習主要通過蔡禮旭老師的《家和萬事興》、周泳杉老師的《新世紀健康飲食》、鍾茂森博士的《百善孝為先》、肖老師的《愛心伴孩子成長》、靳雅佳老師的《移風易俗莫善於樂》等精彩的講座和國家一級導演翟俊傑《可憐天下父母心——大導演和老媽媽》、《久病牀前有孝子——王希海》等真實故事來詮釋什麼是幸福人生,怎樣才能擁有幸福人生?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談談我的幾點體會:一、弘揚傳統文化,學習《弟子規》迫在眉睫。

在我的腦海中,時時縈繞着著名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陳大惠講到的這樣一個事例:有一位媽媽對待兒子可以説是特別的“關愛”,每天孩子放學回家都倒好一杯涼水給孩子喝。恰好有一天媽媽加班回來晚了,媽媽也倒了一杯水給他,孩子一喝罵道:“那麼熱,想燙死我啊!”,説完就把熱水潑在媽媽的臉上。試問:這樣的生活過得開心嗎?這樣的人生能説過得幸福嗎?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家庭發生過類似的慘劇呢?悲哀啊!悲哀啊!是家庭的悲哀,是社會的悲哀啊、、、、、、長此以往,我們的家庭將會是怎樣的一個家庭?我們的社會又將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呢?我不敢想象。我們換一種思維方式去思考,那麼造成這種悲哀的後果的人是誰呢?是我們的孩子嗎?不是,而是我們的家長,是我們的家長肆意寵愛,太嬌慣孩子了。

可見,我們的家長如果忽視了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忽視了傳統文化的教育,將會給我們的家庭、給我們的學校、給我們的社會造成多少的悲哀啊?因此,要扭轉這一局面,弘揚傳統文化,學習《弟子規》迫在眉睫!二、學習《弟子規》,能使人在心靈上受到道德的約束,喚起人們的“仁愛”、“慈悲”之心。

這次學習我被分配在和敬組,我們這一組有一位七十多歲的白髮蒼蒼的老人,頭上還貼着止血貼,在第一天的小組分享時,老媽媽就給我們講述了她家的特殊狀況:他們一家五口來到這裏,自己是個大學講師,已經退休,幾年前因肺癌做了手術。老伴是個地質學院院士,七十多歲了還在上班,連走路都要扶着手杖。他們在_時生了一個女兒,由於自己是個共產黨員,要帶頭上山下鄉,便放下五個月大的女兒讓別人餵養。有一次,女兒不幸高燒不退,造成弱智。之後將她送到弱智學校就讀,因而也能認字。弱智女兒結婚後又剖腹生下個女兒,女婿好吃懶做,便離婚了。如今的孫女上五年級,成績很好,就是很懶惰、很不孝順。從小家人就對它百般寵愛,就像是彌補以前對她母親的過失。前些天奶奶洗腳,她在房間裏寫作業,奶奶就叫她幫忙把洗腳水倒了,説了幾遍她也不肯,奶奶就動手打了她,她連忙拿起不鏽鋼的撐衣架,用力砸在奶奶頭上,頓時鮮血迸流,撥打120送進醫院,縫了幾針、、、、、、老媽媽説如今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拯救她那不孝順的孫女,能將來孝順她的媽媽。説完,老媽媽眼裏閃着淚花,我們這一組的成員也淚水漣漣,真是悲哀呀!

當天下午,我們小組就派人和小姑娘聊天,以求拉近與小姑娘的距離,同時還讓她要認真聽專家的講座。第二天,我們就發覺她在認真地做筆記,晚修課時,我們觀看了中央電視台的《可憐天下父母心——久病牀前有孝子》記述王希海放棄出國留學的機會照顧植物人父親20多年的感人故事和國家一級導演翟俊傑《可憐天下父母心——大導演和老媽媽》講述翟俊傑帶着媽媽拍戲的故事時,小女孩好像心靈上有所觸動。第三天早上吃飯時,我們意外地發現,小女孩跟媽媽坐在了一起,我們也當做沒看見。晚上有15分鐘的時間分享,我們的指導老師陳明陽老師從登記冊中瞭解到她這幾天生日,便選擇同是這個月生日的另外兩位老師和她一起過生日,講述了母親十月懷胎的艱辛,還説了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等話語,讓其餘兩位老師説説自己和母親之間的點滴小事,以此讓小姑娘受到感染。之後讓她許下自己美好的願望,我們一起為她祝福,一起為她唱起了《生日快樂》歌,我們發覺小女孩會心地笑了,淚水在眼眶裏打轉。老媽媽、老伯伯都開心地笑了,眼眶裏還閃着淚花。第四天,我們驚奇地發現小女孩帶着奶奶、媽媽一起來上早讀,吃完飯還主動幫奶奶、媽媽用紙巾擦盤子,前幾天她自己的盤子都是義工老師幫她擦的。

小姑娘為什麼會變得這麼快呢?就是因為她學習了《弟子規》,她被深深的感悟了、開竅了,她懂得了“首孝弟”,就是説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學習《弟子規》,使得小女孩在心靈上受到道德的約束,喚起了小女孩的“仁愛”、“慈悲”之心。三、學習、踐行《弟子規》,教育工作者責任任重而道遠。

?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在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的時候,要想家庭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和諧,學習《弟子規》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我們為人師表的教育工作者,承擔着教書育人的重大職責,任務就更加重大。因此,我們必須首先學好《弟子規》,學習《弟子規》中的《孝經》、《禮》等傳統思想,以此來規範我們的行為,提高我們的修養,從我們身邊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時時、處處做好學生的表率,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育學生如何做人。使得大家都能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能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能變成和諧的世界;也只有這樣,我們人生才能幸福。通過這次學習,使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和洗禮,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好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以身作則踐行《弟子規》,把愛傳遞,為構建和諧校園、構建和諧社會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細講弟子規07心得體會篇3

上大學期間,我就讀過《弟子規》,後來也經常聽學生讀《弟子規》,可對這一儒家經典並沒有非常認真的揣摩,深入的研究。通過閲讀蔡禮旭老師的《細講弟子規》,他的每一句講讀都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我們擔任着很多角色:子女,教師,將來還會成為妻子、母親,如何在當今這種物慾橫流的社會擁有幸福的人生,這本書給了我很大啟示。

一、孝敬之道

“百善孝為先”。善事父母,這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子女的在家要孝順父母,聽從他們的教誨,心裏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與兄弟姐妹要和睦相處。和睦,父母就少了一份擔憂,其實這也是在孝敬父母。

二、教育之道

作為一名教師,要記住“身教重於言教”。作為教師,我們擔負教育孩子的重任。那我們的一言一行則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除了要教給學生知識,更應深入挖掘教材進行人文教育,繼而教會他們做人,並言傳身教,讓他們從我們身上感受到人格魅力。教會學生“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過猶待,百步餘”的禮節,讓學生擁有“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良好習慣。

三、處事之道

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還會與同事、朋友、領導等社會中的人打交道。“話多説,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誡我言多必失,做人要謹慎守信;“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讓我明白做事要有條理,任何事都要認真對待。

?細講弟子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真實的案例講讀了人生中的五倫關係,它讓我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也讓我對人生有了更多的信心。

細講弟子規07心得體會篇4

?細講弟子規》是蔡禮旭老師“幸福人生講座”的講演稿。剛剛拿到這本書,只有一個感想,這麼厚的書我什麼時候能夠讀完呢?而且給家長推薦這本書的時候,我只是看了一下目錄,第一次推薦自己沒有讀過的書實在是很心虛,但是目錄上以孝為主的內容就有了很強的説服力,對家長説,一定要培養出一個孝順的孩子,不然把孩子各方面培養的再優秀都白費。

我讀了第一頁就有一種很迫切地要讀完的感覺,這種感覺中有一些“恰逢知己”的喜悦,更有“先見之明”的自負,因為我們學校有很多同學早已背熟了那本小小薄薄的《弟子規》。可是,隨着蔡老師的諄諄深入,我的心一點點變得沉重,我忽然懂得我活過的這二十多年尚不知何為做人,我真的枉為人子,更枉為人師!哪些為聖賢而下跪的八十老翁,也的確是真情所致。

以為自己是個善良的人,是個有道德的人。而且把孝順看的很重,國小二年級開始只要放假在家就為父母做飯,看着父母吃下我做的飯菜是我最大的幸福,不頂撞父母,不惹他們生氣,我覺得就是孝順了。而且孝順也是我當年擇偶的重要標準。工作後,給學生讀關於母親的文章時,失聲痛哭,家長以為我家裏出了什麼事情。曾經在蘇州參見新教育試驗培訓時,看過感念父母恩情的視頻説體會的時候,哭的一個字都説不出來。回來後,以感恩為主題的家長會上,讓眾多的家長感動的和孩子一起抽泣。全區語文教師下水文比賽的時候,我以母親為題,邊寫邊掉淚……儘管如此,百善孝為先,對照蔡老師講解的《弟子規》,連根本的“孝”字我卻沒有做好,只是每一次都觸動我的.心靈讓我自責的哭泣,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但我沒有從根本上讀懂“孝”字,沒有這個根基,我不懂得禮敬,不懂得謙卑,不懂得感恩,不懂得愛人,甚至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做的很好!還振振有詞的教育孩子要及時盡孝。

原來以為《弟子規》就是來約束孩子行為的,讓學生們背,我不背。我僅僅是要求他們會背。興致來的時候,我也會給他們講一講膚淺的道理,覺得是聯繫了學生的生活,其實我懂得的也只是那麼一丁點兒膚淺的意思,我從沒有真正深入地去思考,去讀,去做。至聖先賢的教誨,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卻在埋怨孩子不聽話,埋怨孩子不講禮貌,埋怨孩子自私不替人着想。可是我又做到了多少?我不懂得“身教重於言教”,“上行下效”這句話,我並沒有懂得真實的意思!

做為老師,我捨本求末,沒有把經典融入我們的生活。直到今天,我才懂得《弟子規》是用來做的,不是拿來背的,孩子在沒有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之前,知識只是他們傲慢的資本!

感謝蔡老師讓我清醒過來。他讓我懂得自己有太多太多的不足,太多太多的欠缺。面對這本書,我有一種得遇聖賢的感慨。引用本書後記中的話:《弟子規》教誨我們,真正幸福的源泉在於時時以一種恭敬的心,以一顆付出的心,對待他人,要有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心境,要有隻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境界,那麼,您的人生之舟一定會划向幸福的彼岸。您當下是幸福的,您才可能給您周圍的人帶來幸福,才有可能給您的孩子帶來幸福,所謂“教兒教女先教己”。

真想讓天下父母都讀一讀蔡老師的《細講弟子規》,都來認真學習《弟子規》。因為“一杯清水,把一滴墨汁滴下去,時間才一秒,可是你要花多少秒才能恢復到本來的清淨呢?可能十倍、百倍。孩子的思想也是一樣!”人生至要莫若教子,《弟子規》孩子要學,老師要學,父母更要學。學會恭敬,學會謙卑,學會付出,學會感恩,學會愛人。幸福的人生不在金錢,不在地位,不在名利,而是生活在感恩和愛人的世界裏,我們有誰不想,讓孩子的人生之舟划向幸福的彼岸?

細講弟子規07心得體會篇5

1、人有哪些壞習性?賭,好色,驕、奢、淫、逸。

2、孩子從小養成勤勞的態度和做家事的習慣有哪些好處?a、習勞知感恩,b、一個人很勤勞,他做事的能力一點一滴在積累,c、勤勞可以提升一個人的意志力,d、勤勞的人,他的人際關係會特別好。

3、教育孩子一定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他的人生才會走得很順利,不好的生活習慣無形當中都是他很大的阻力,好的習慣盡力去養成,不好的習慣盡力去改過。我們自己要先做,當好孩子的好榜樣。

4、“親所好”這個“親”不只是對父母,對妻兒也要多陪伴。人要學會拒絕的能力?拒絕他人的兩大法寶:父母和妻兒。

5、如何常回家看望父母?一來是要盡孝心。二來要多體恤父母。比如去之前打好電話,告訴父母菜已買好,到了父母那裏以後,夫妻倆要主動進廚房做菜,吃完飯後幫忙收拾碗筷。以減少父母的負擔。

6、“身有傷,貽親憂”,如何做才能讓父母對我們放心?第一,飲食方面,要吃得健康。少肉類,多素菜。第二,生活細節方面要懂得照顧好自己,比如天氣變化要記得添加衣服,運動、爬山等會出很多汗,要記得帶毛巾和乾衣服。第三,生活要有規律,不要常常熬夜。

7、為什麼會犯下“一夜情”的過失?男士是因為縱慾,從小沒有人生志向,只追求享樂揮霍人生。女人是因為愛慕虛榮,喜歡聽好話。

8、人與人相處要記住一個原則:不管別人對不對,自己一定要做對。這是一個理智的態度。很多中國的聖哲人都是抱持這樣一個人生態度,在“親憎我”的狀態下,依然保持一顆至誠的孝心,扭轉家庭的氣氛,進而讓家庭和樂。

9、閔損蘆衣的故事:閔子騫用這一分寬恕、包容,以及至誠的孝心,德行感動了後母,從而改變家庭的氣氛,讓家庭從此和樂。

10、王祥的故事:故事一,後母要王祥抓魚給她吃,王祥在冰天雪當中獨自流淚哭泣,由於這份至誠的孝心,感動天地,地面裂開來跳出兩條魚供養後母。故事二,有一次外面颳風下雨,後母説如果果子掉下來就要責罰王祥。王祥為了祈求樹上的果子不要掉下來,就在大雨中抱着果樹哭泣。結果也感動了植物礦物,果子也沒掉幾顆。王祥至誠的孝心才能化險為夷。故事三:王祥的德行愈來愈好,後母心生嫉妒,便拿毒酒給王祥吃,結果他的弟弟王覽知道這個情況,情急之下就把酒奪過來,要幫哥哥喝下,當場他的後母便把那個酒打翻。也因為兩兄弟的赤誠,喚醒了母親的良知,也把家庭轉化過來。故事四:王祥把呂虔大臣送的可以庇廕後代子孫的寶劍送給了弟弟,祝福弟弟以後的子孫可以昌盛。結果王祥、王覽的子孫綿延九代都做到公卿,都在朝中做了大官,服務社會國家。

11、親有過,諫使更:對所有的親人、朋友有過失,我們都有責任去規勸。

12、規勸一個人應該注意幾點:第一個是存心,念念為對方好的心,而不是控制,你就是要聽我的,不聽我的就不行。當你這一分心堅定的時候,你的態度、方法自然而然就會修正自己。第二個是注意時機,規過於私室,要顧慮到對方的面子。在對方高興的時候再勸諫。第三個是注意態度和方法,貽吾色,柔吾聲,要能夠平心靜氣,因為你一動氣,別人就動了氣,你不動氣,別人也不容易動氣。第四個是注意要很有耐性。耐心是從孝心、友愛的心、盡忠職守的心中發出來的。

13、假如勸別人沒有效果:那一定是我們“德未修”,所以“感未至”要懂得處處反省自己,這樣勸誡的智慧才會愈來愈高。

14、勸別人的前置作業?一定是先要贏得別人對我們很深的信任。如果對方還沒有足夠的信任,我們就去規勸了,那對方還以為我們是故意中傷他。

細講弟子規07心得體會篇6

最近,我們的鄭樂校長從海口帶回了《弟子規》,送了我一本。課餘,我通閲了。讀了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體會很深,而且從中也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後經清代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為《弟子規》,是一本教導兒童怎樣待人接物的書籍。它那淺顯易懂的文字裏卻藴含着許多做人的真理,不僅對於教育少年兒童,更對於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義。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還存在着素質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知書不達禮、沒有責任感和事業心等現象。這些人缺的是什麼?我覺得缺的就是民族優秀文化的薰陶。《弟子規》深刻地訓導我們如何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習慣;如何具備博愛的精神及正確的讀書方法等。諸如書中所寫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業毋變;”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顯能”。乃為如何友愛兄弟,尊長愛幼最基本的語言及行為規範。另外,書中通過列舉生活中最易被視作瑣碎的習慣及現象,進而訓導我們如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具備博愛的精神和正確的讀書學習方法等。本書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舉的都是生活當中最為普遍、最基本性的習慣和現象,而這些習慣和現象可以説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書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因小而不為,良好的習慣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通過學習《弟子規》,我的認識提高了。每天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什麼時候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怎麼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許有人認為這是一本兒童讀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沒有多大關係,其實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理由去拋棄的。雖然時代在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更新,但中國國學博大精深,雖然歷時久遠,可仍具有極強的閲讀價值和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通過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已的審美底藴和人文意識都是非常有益的。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説,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以下體會:

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通過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二、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通過學習《弟子規》讓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

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現在我要好好學習和落實《弟子規》,同時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讓他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教育好下一代是我們做父母最大的責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時刻反省自己的言行,做一個真正無愧於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