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孝老愛親先進事蹟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58W

孝老愛親先進事蹟多篇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 篇一

XX,女,現年XX歲,是一名普通工作者。名孝道、知榮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提倡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XX以孝道為榮,以奉獻為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着為人女、為人妻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着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作為一名兒女,在贍養老人問題上,XX對丈夫最常説的一句話就是“父母親苦了一輩子,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為人子女最起碼的標準,人人都要有一顆孝敬父母的心。孝順不僅僅要記在心裏,更要落實在行動上。”她是這樣説,也是這樣做的。逢年過節,向雲豔哪怕再忙再累,也要帶着子女陪伴在父母身邊,總要給父母裏裏外外換個新,老人家嘴上説不要亂花錢,但心裏卻樂開了花。都説媳婦難做,可向雲豔卻用自己的行動默默的詮釋着“孝道”的真諦,讓婆婆覺得這個兒媳婦比自己的親生女兒還要好,婆婆常説“有這樣的好兒媳,是我前世修來的福!”

古稀之年的四位老人,由於長期的辛苦操勞身體落下了多種疾病,只要父母身體感到不適,XX總是第一時間趕到他們身邊,跑上跑下陪着父母去醫院做各項化驗檢查。父母住院期間,穿衣、洗漱、餵飯、按摩、燙腳、倒大小便這些勞累繁瑣而又必須的日常護理工作XX總是親力親為,任勞任怨。因為患病,老人們胃口不好,XX總是費盡心思,迎合老人們的口味,不重樣地給老人們做飯菜,讓老人們吃好。家住農村的老父親幾次大病,病危通知書前,淚眼婆娑的XX一次次懇求醫生將老父親從死亡邊緣拉回。在XX的精心照料下老父親安享天倫之樂,但終敵不過歲月的年輪,20xx年底的一場大病,在縣人民醫院放棄治療後,望着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父親,XX不願放棄那一絲生的希望,強忍着淚水堅持將老父親送往邵陽中心醫院救治。那一年,XX帶着家人陪着老人在醫院度過了他人生最後一個春節。辦完父親的喪事,懷着悲痛的心情,XX立碼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化悲痛為力量,勤勤懇懇、紮紮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事務。

作為一位妻子,XX深知妻子是一所學校,她能培養出優雅成功的男人,也能催生出邋蹋失敗的男人,妻子的好壞決定了婚後男人下半輩子的生活,一個男人選擇了什麼樣的女人就等於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1982年,XX和XX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家庭,30多年來,她默默無聞地為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着,丈夫的工作異常的繁忙,為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好丈夫的工作,XX義無反顧的挑起照顧家庭的重任,做飯洗衣,照顧老人、料理孩子她任勞任怨、無怨無悔。作為一位母親,她深知知識和做人的重要性,因此即使再忙再累,也從不放鬆對兒子的教育。她時常教育兒子學習工作要踏踏實實、生活要簡樸、對人要和善、對長輩要尊敬、做人要誠實、做事要誠信,並在很多方面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身教勝於言教,在她的影響下,兒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小小年紀就充滿了孝心、愛心、上進心,在學校是老師眼裏的好學生,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已成長為一名有教養、有禮貌、講文明、有素質的新時代優秀青年,得到單位領導、同事和廣大鄰里的一致好評。丈夫常説,我的畢生榮譽有一半是我老婆的。

知天命之年的XX誠信熱情,敬老愛幼,樂於助人,不僅對家人這樣,對親戚鄰居也是如此。這位普通的家庭婦女,普通的工作幹部,用自己最年輕的時光,付出了人世間最寶貴的愛情、親情和真情,她愛老人、愛丈夫、愛事業,她多年如一日,將自己的青春年華都獻給了這個家庭,用自己那顆最善良的心懷温暖着老人和丈夫,誰能算得清她付出了多少心血、流過多少汗水,正是象她這樣一些勤勞、善良、純樸的家庭婦女們繼承和發揚中國女性傳統美德,正是她們無怨無悔的奉獻,使多少家庭充滿了温馨,充滿了幸福。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兒女孝敬老人、夫妻和睦、誠實守信、無私奉獻、積極樂觀、勇擔責任的優秀傳統美德。她用自己的愛心、孝心、責任心構築了一個和諧的家庭,雖然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事蹟,可她卻在平凡用實際行動展示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展示了她孝老愛親,愛崗敬業的高尚品德。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 篇二

xxx,女,漢族,1979年2月出生,現年33歲,是xx鄉街道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她的家是一個四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邁的祖母、婆婆,下有正在上學的兩個女兒,家庭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是種地,全家勤勞節儉。多年來,用自己的愛心操持着整個家庭,她通情達理、持家有道、尊敬長輩、團結鄰里,家庭和睦的事廣為鄰里所稱道,她用家庭婦女特有的勤勞、善良、純樸,用她全身心地愛讓這個家庭始終保持着一種祥和的氣氛。為老人提供了一個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生活氛圍。在鄰居眼中是一位隨和的好鄰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體貼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體貼孝順的好媳婦,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愛的好媽媽。

一、互敬、互助、互愛,家庭和睦

與丈夫結婚十幾年來,一直沒有與祖母、婆婆分家,與她們一起吃住,人們常説:婆婆和媳婦的關係不好處,就像鍋和勺,沒有不叮叮噹噹響的,但覺得,這個事是兩好才能擱一好,只要真心實意待婆婆,像親閨女一樣,就沒有處不好的婆婆,兒媳學會了婆婆勤儉持家、勤勞致富的優良作風,“娶個兒媳,就是我多了個閨女”這是婆婆對人們説起兒媳時的自豪。祖母年邁,身體也不好,漸漸的脾氣也很暴躁,時常為難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滿了苦與痛,她就不那麼委屈了,反而更加的關心老人,陪老人説話,當她出去心中的不悦。説:“她給予我的也並非全是痛苦。我的勞動與付出,同樣得到了她的回報。”祖母也非常疼愛這個善良的孫媳婦。祖母經常生病,需要照顧,她認為祖母年紀大了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時候,照顧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她盡全力照顧好兩位老人。每天,她除了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還要妥善安排好兩位老人的起居飲食。平時,兩位老人提出的要求她都盡力給予滿足。老人年事已高,經常生病,藥不離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飯她從來毫無怨言。雖然生活拮据,逢年過節她總不忘給老人買點禮物,天冷了,她每天早早為老人生好爐子,讓老人從心裏覺得暖烘烘的。提起,老人感動得説:這孩子比親閨女還親。一次,婆婆不慎摔倒造成骨折需要伺候,她按時按餐給婆婆喂粥餵飯,替婆婆換衣梳洗,任勞任怨,並時常攙扶老人到室外曬太陽,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復了。

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每個人都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因此,誤會和摩擦總是難免,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不計較。碰上不順心的事,不當場理論,等他們心平氣和後,再問明原因,和他們談心、解他們心中的疙瘩。在家庭生活中,對祖母和婆婆的照顧可謂體貼入微。街坊鄰居提起她們三代人的關係,總是讚不絕口,她總笑着説:“誰家沒有老人?誰沒有老的時候?我只不過是在儘自己的義務,為孩子做榜樣。”兒女們的善解人意讓婆婆也沒有了擔心,孩子們也在這樣和睦的氛圍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女兒們在學習上也年年拿先進,不僅精心照顧祖母、婆婆,而且與左鄰右舍都友好相處,誰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會盡量幫忙。

在身上我們看到了幾千年來深印在中華兒女心頭的“孝”字。她總説:“我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沒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她們雖然不是我的親生祖母和媽媽,但尊老愛老的品德一刻也不能忘!”、“今天孝順父母的人,將來也會得到子女的孝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言傳身教下,她的孩子們也打小知道了要孝順父母的道理,特別孝順,整天圍着曾祖母和奶奶轉,媽媽給她們買了什麼好吃的她們都拿來給曾祖母和奶奶吃,樂得老人們總是笑的合不攏嘴。

二、重視教育,悉心培養孩子成才

為了培養孩子成才,她重視對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由於丈夫平時忙,老人又無力幫助照看,孩子上學的接送、生活照料、家裏的活計全都是一個人承擔。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情。不僅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她們的獨立生活、學習的能力。經常鼓勵她們勤奮刻苦學習,同時,還要養成團結同學、禮貌待人的好習慣。經常主動與學校老師聯繫,瞭解孩子的成長狀況,孩子的學習成績始終在班裏名列前茅,連年被評為優秀生。

事蹟在xx鄉街道村裏傳為佳話,但是本人卻説,我做的這些都是我們作為兒女們的責任、作為父母的義務;村裏人提起都豎起大拇指説:“是當之無愧的敬老愛親的好模範!”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 篇三

馬俊喜,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在特殊家庭狀況下,用一雙辛勤的手和她那顆善良的心,積極弘揚家庭美德,受到了民眾的好評。

每天清晨或黃昏,在馬城村的鄉間小路上,常常會看到一年輕女子攙扶着一個步履有些蹣跚的青年在散步。她就是馬俊喜,每天都會攙扶着自己的丈夫——馬城村小夥兒劉亮散步。

提起這個姑娘,知情的人都豎起大拇指,發出由衷讚歎。馬俊喜和丈夫劉亮有着極其不平凡的戀愛經歷。2005年,劉亮從部隊復員後,到天津塘沽區康師傅集團打工,與同在該廠打工的馬俊喜相識相愛,兩人情投意合很快談婚論嫁。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6年11月2日,劉亮遭遇嚴重的車禍,由於傷勢過重,醫生告訴馬俊喜,劉亮可能成為植物人。這晴天霹靂給熱戀中的俊喜以極大的打擊。這是個倔強而堅強的姑娘,她經過深思熟慮,擦乾眼淚,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辭去了月工資2000多元的工作,到醫院照顧劉亮。從那以後,馬俊喜肩負起了照顧劉亮的責任。從出事後,劉亮就人事不省,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馬俊喜省吃儉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戀人身旁,每天早上5點,她便準時起牀,以打果汁、煮粥作為一天的開始,在晨曦中帶着做好的果汁和粥趕到醫院,為劉亮洗臉、刷牙、按摩、擦拭身體、餵食……她每天都跟劉亮説話,呼喚着戀人意識深處的覺醒。兩個月不離不棄,精心呵護,無怨無悔。功夫不負有心人,奇蹟出現了!兩個月後,劉亮甦醒了!俊喜和家人欣喜若狂,此後又住院兩個多月,劉亮的父母為給他治傷,變賣了所有值錢的家產,還負債近30萬元。俊喜也花去了自己3萬多元的積蓄。

四個多月後,俊喜陪劉亮回到了家鄉馬城村。在俊喜的精心照顧下,他慢慢地能下牀走路了。俊喜每天攙着劉亮進行鍛鍊,由慢到快,由近及遠,持之以恆。純潔高尚的愛給了劉亮強大的精神力量,漸漸地他能自己單獨行走了。如今,劉亮已基本康復,仍然天天堅持鍛鍊,俊喜用瘦弱的雙肩承擔起家庭的重擔,變着花樣給劉亮做好吃的增加營養。2008年春節前,善良的俊喜與劉亮在馬城村舉行了婚禮。鄉親們都趕到婚禮現場祝福這對有情人。

婚後夫妻二人一直與家裏老人在一起生活。馬俊喜對老兩口非常孝順。從過門到現在三年了,她從沒有跟老人頂過嘴、吵過架、耍過脾氣、紅過臉,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主動徵求老人的意見。劉亮行動不便,她就無怨無悔地扛起了照顧公婆的任務。2009年他們有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兒子,養育兒子、操持家務的重擔也落在了俊喜的肩上,無論春夏秋冬,每天早上起來,馬俊喜總是先想到丈夫、兒子、公婆,幫丈夫穿衣、洗臉,把公婆服侍好了,又去做早飯,讓家人吃好、喝好,一日三餐做飯洗碗、洗衣拖地而無怨言!全家人的衣褲被褥,她總是拆洗得乾乾淨淨。一年四季,春種秋收,她起早貪黑,既要照顧家裏,又要下地幹活,左鄰右舍都説馬俊喜是一個打着燈籠都難找的好媳婦!

坐在屋外曬太陽的婆婆説起自己的好兒媳,話匣子就打開了:“要是沒有這個好兒媳,我這把老骨頭可就沒有這麼舒服了!以前日子窮,為了這個家,我和老伴小病小痛都沒錢吃藥。現在小病都拖成了大病,老倆口天天與藥打交道。多虧了我們家兒媳婦,要不是她在飲食上變換着口味,在生活中無微不至的照顧,我這把老骨頭早就散架了!”

別人問她累不累時,她總是樂呵呵地説:“怎麼能不累呀,可人都有老的時候,孝敬老人是我們應盡的責任。俗話説:生兒才知育兒苦,養兒才知報母恩。自己的言傳身教都是孩子的榜樣,我們也有老時,我們也有兒女。所以説孝敬老人就是善待自己。”不管富貴,或者貧賤,這輩子她都會全心全意為了這個家忙碌。

哎,説起她的好,真是三天三夜也説不完啊!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 篇四

《增廣賢文》有語: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感恩父母,孝老愛親,動物亦是如此,何況乎人?孝敬長輩,親待友鄰,於我而言是理所應當!

“孝”字萌發

孝的意識在我腦海裏萌發是來自於母親。鄉村人家,婆婆媳婦鬧矛盾是常有的事,年幼的我都知道誰家又吵架了,誰家又鬧起來了,但是我家從沒有這種情況出現過。印象裏母親從來沒有和我祖母大聲吵鬧過,有時候意見不合,祖母會大吵一場,但是母親不會反駁,只是自顧自的忙着。有一次年幼的我問母親:“媽,我奶奶這麼兇,你怎麼不反駁呢?”母親總是笑笑説:“你奶奶是老人,我是小輩,説幾句去吧,説累了就不説了。”也常聽街坊鄰居説母親是個孝順的人,慢慢的我知道了,與自家老人順承和氣,即是孝。

作為土生土長的“孝”里人,小時候真不知道我們的鎮子為什麼叫孝裏?父親告訴我,孝裏有座孝堂山,是郭巨埋兒的地方,從父親娓娓道來的故事中,我知道了孝在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原來有這麼久遠的歷史。孝文化的種子也慢慢深植在了我的心裏。

“孝”中成長

求學時期,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談的多的是理想抱負,前程似錦,總是忽視對家中父母和老人的關心。記得有一次外祖母卧病在牀,我放假後去探望。母親一口一口地喂外祖母吃飯,外祖母吃得身上到處都是,母親就一點一點的擦;舅母則把外祖母的大小便失禁的髒衣服拿着去洗涮,她們聊着家常,沒有一個人説髒喊累。那一刻的我突然喜歡上了這人間煙火氣,那一刻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我似乎明白了母親和舅母之所以受街坊鄰居尊重的原因,不僅僅是脾氣性格好,還有這最最重要的孝道。母親對外祖母盡孝是理所當然,舅母對外祖母還如此親厚,讓我更是心中一暖,從此我下定決心要成為她們那樣的人。

懂得了孝,才是真正的長大。我不再恣意妄為少年瘋狂,做事之前先會考慮下父母的感受和意見,多聽取他們的想法;我不再天高水長遠走他鄉,我的心裏也有了重重牽掛,牽掛的那方是故鄉。從那以後我學會了經常給父母打一通電話聊聊家常;放假回家,會爭着搶着幫父母幹一點農活;工作以後,我更是有了足夠的能力孝順父母;結婚後,我自己也成了父母,對待公婆也是像對待自己的父母那樣。我從父母身上學到的孝,也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時時踐行着,雖是熹微之光,但是如樹木抽芽,山花初綻,温暖着我的家庭,燦爛人生的四季。

踐行孝道

於我而言,最大的孝,就是成長為父母的驕傲,給他們遮風擋雨,像他們小時候保護我那樣保護他們。

2020年的四月,父親查出了肺癌,人間四月天不再是陽光明媚,反而成了我們一家人的噩夢。生病了,就得治療,儘管我們知道,父親的病很難治癒,但是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因為心中一直有個僥倖的心理,那就是父親一定能扛過去。

這一年多的時間,我和家人陪父親進行了5次化療,假期裏一次長達30天的放療。年前發現轉移後,又再次入院治療,做了一次手術,中間無數次的去醫院檢查,更是數不勝數。目前的父親卧病在牀,不能動彈。週一到週五在學校工作,週六週末去老家照料。忙的馬不停蹄,但是身為子女,這樣的忙碌是天經地義,所以也感覺不到很累,因為為父母付出再多也是甘之如飴。

其實回頭看看,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家——學校——醫院三邊跑的生活,是不堪回首的。一邊是四十多位渴望知識的眼神,一邊是卧病在牀的父親,家裏還有兩個正值上學季的年幼子女。身為人師,我必須花更多夜晚的時間來提前備課,掌握教材,不給孩子們落下知識。身為子女,我必須在放學後,或者假期裏,儘量跑到父親身邊,陪他一起戰勝疼痛和病魔。身為父母,我還要隨時關注孩子的動向,陪他們讀故事,陪他們去遊戲。多重角色的來回切換,有時也會累到不想動彈,但是,想一想,無論哪一邊,都不能放鬆,我的擔子,還需要我自己來扛!

更何況身為一名教師,責任是工作中最要的語言,我的一言一行是學生最好的榜樣,是孩子們以後成長的力量!我想用我的行動告訴我的學生、我的子女,孝老愛親是人之常情,更是人生之責任,是每一個少年長大後必須有的擔當!

傳播孝道

很慶幸自己是一位教師,能用自己滿身的積極正能量去影響更多的學生。工作12年的時間,在班集體建設中我也會植入孝文化的建設,開設與節日相關的感恩父母,感恩社會活動:三八婦女節、重陽節時,組織孩子們孝老愛親,為長輩做理所能及的事情。五一勞動節,則倡導學生走出家門,走進社區,去關心社區衞生、安全等問題,組織同學們寫倡議書,為社區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知識的傳承上,我更偏重傳統文化的傳播,組織孩子們背誦《三字經》、《千字文》、《笠翁對韻》、《論語》,在傳統文化中尋找“孝道”;給孩子們講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深刻含義;帶領孩子們讀二十四孝卧冰求鯉、黃香温席的故事……所有這一切都是讓孩子們在成長的路上心懷感恩之心,愛父母,懂反哺,才能真正的熱愛我們的祖國,成為祖國的肱骨!

孝老愛親,不是隻有我一個人在這麼做,孝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身邊更是有無數孝老愛親的模範榜樣值得我們學習!我只是普普通通的那一個,希望我的故事能給你帶來一些力量,引領你願意去孝老愛親、奉獻善良。

孝在心中,温暖四季,一切就都會向着美好的方向。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 篇五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無論多忙,對女兒的愛和教育的關注不能減少!

我對女兒的教育從每一個細節入手,教育孩子全面發展。我比較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説過:“自信心對於事業簡直是一種奇蹟,有了它,你的才幹便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個沒有自信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會抓住一個機會。”我經常給女兒鼓勵,對她的能力給予肯定。和女兒學校的老師交流後,我會及時地把老師對女兒的表揚擴大化後告訴女兒,並告訴她老師對她的期待,女兒就表現得越來越好,越來越自信。學好文化課是孩子教育的一項中心內容,而大多數家長卻又往往無能為力,在這方面我也不例外。但是,我始終認為學習好的關鍵在於培養讀書的習慣,激發鑽研的興趣,一旦有了習慣,想不學都不行,一旦有了興趣,要擋也擋不住。要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做家長的不但要講明道理,還要放好樣子。為此,我自己從參加工作到現在,特別是在孩子上學以後,始終堅持讀書不輟。現在,讀書已經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再有什麼功利色彩。其實,我們的讀書學習,不僅是給孩子們做榜樣,那也是贏得孩子們的尊重啊!

對於孩子的人格的塑造與培養,我們既要尊重其個性,又不能放縱其任性。沒有個性就沒有具體個人,但個性的存在又應當以不侵害他人的權益為界限。我的工作比較忙,星期天加班是經常的事。但每週日(或週六)下午,孩子完成了家庭作業以後,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我總是擠出時間陪他出去散步。

現在,每週日下午的散步,對於我和孩子都已成為一種美好的期待。我們期待着通過這散步來愉悦心情,放鬆精神,交流思想,增強信任。我的孩子才上國中一年級,我對於家庭教育的做法和看法是否正確還很難説。

孩子還有一段長長的人生路要走,在他這一段關鍵的人生路途上,我會努力做好他的朋友,與他一起分擔挫折的沮喪,也與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我會努力做好他的榜樣,並願他的表現比我這個“榜樣”更出色。對此,我有足夠的愛心、信心、耐心和平常心。為了鍛鍊孩子的毅力,我常常陪他做徒步旅行或爬山。其實,家庭的教育就是要我們陪着孩子一同走過,做他們的朋友;就是要我們樹立良好的長者形象,做他們的榜樣。

我想,在教育的過程中,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我們要做的,就是從現在起,儘可能多地把時間留給孩子,多與他們溝通、交流,做他們真正的朋友;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改進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與時俱進,科學教子,爭做合格家長,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合格的人才。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 篇六

xxx,女,1984年出生,大專文憑,現任山西xxxx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收費站監控員。

作為一個普通的高速公路工作人員,xxx在心裏始終相信一句話:“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家庭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家庭和諧,既是一種生活目標,更是一種生活境界。恩愛和睦、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灣,是事業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諧社會是由許許多多的和諧家庭構成的,和諧家庭不能沒有“孝”字。作為一個社會公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特徵所在。若當今社會人人以孝當先,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孝不僅是你贍養着父母,你們家的馬和狗你都養着它們,能説“孝”嗎?若不尊敬父母那和養牲口有什麼區別?即“孝之至,莫大於尊親”——《孟子〃萬章上》。真正意義上漢傳統文化裏面的孝是以“敬”為前提的。

xxx在家庭生活中就是以敬為原則。成親後因丈夫家裏的經濟情況不好,小兩口沒有自己的獨立住房,還是和長輩住在一起,對此她沒有一句怨言,還是和丈夫相親相愛,孝敬公婆。因家庭與工作單位相距有100多公里,平時不能經常回家,她便一到休息時間便往家中跑,回家後便操持家務,總想着自己多幹點活,好讓老人休息一下,休息結束後儘量將幾天內的蔬菜採購好,讓老人能夠方便一點。有了孩子後因經濟原因孩子,只能放在家中由老人帶,她更是一點自己的時間都沒有了,一到休息就是回家帶孩子、作飯,許多同事、同學想邀請她參加各種旅遊、聚會她都謝決了,因為她要回家照顧老人和孩子。

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要切實履行好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的職責義務,孝敬父母,讓他們安度晚年,呵護孩子,與丈夫白頭到老,精心養育子女,言傳身教,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應當把生活的重心從自我擴展到家庭,多關心丈夫、尊重老人,不斷增強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讓家人在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中享受天倫之樂。她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孝敬老人的事蹟在當地傳為佳話。她的孝心散發着火熱的光芒,感染了周圍的每一個人,讓家庭充滿了温馨與和睦。與她相識的人們每次提起她都是讚不絕口,説她是孝敬老人、關愛家庭、團結鄰里的好楷模。隨着時間的推移,老人對她更加信任,以她為主心骨,不管家裏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願意讓她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樂融融的環境中。

3年來,xxx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擺在第一位。一定要讓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説,千難萬難難不過給爹媽一個好臉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視和不耐煩,這種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為這會讓父母很不安心。但這樣的情況在xxx家是看不到的,無論遇到什麼難心事,她從不在老人面前表現出來,她面對老人時永遠是一張笑臉。

xxx常説:“誰都有父母,誰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xxx是這麼説也是這麼做的。她經常説:她覺得:孝敬老人,照顧丈夫,讓全家人幸福,她自己才幸福快樂。

這位普通的高速公路員工,付出了人世間最寶貴的愛情、親情和真情,她愛老人、愛丈夫。她用他那顆善良的心懷温暖着老人,誰能算得清她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她這樣一些勤勞、善良、純樸的人們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美德,正是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使多少家庭充滿了温馨,充滿了幸福。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 篇七

年幼的兒女是媽媽最大的牽掛,媽媽則是兒女最大的依賴。在我們還在慨歎時光都去哪了的時候,媽媽已經是皺紋滿臉,步履蹣跚。此時,兒女就成了媽媽晚年幸福生活最堅強的後盾。在盤山縣壩牆子鎮八里村,有一位年逾花甲的普通農村婦女——汪金榮,她十幾年如一日地照顧年邁母親、腦癱妹妹和患有腦血栓的丈夫,每天忙得像停不下來的鐘擺,卻始終無怨無悔,她孝老愛親的事蹟在鄉鄰間傳為佳話。2015年12月,汪金榮被市民政局、市老齡工作辦公室評為“孝親敬老之星”。

今年66歲的汪金榮於40年前經人介紹,與許有青結為夫婦,養育了兩個可愛漂亮的女兒。那個年代,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吃飽穿暖的日子雖然平淡,卻不乏幸福温馨。隨着時光的流逝,兩個女兒也長大、嫁人了,本以為可以享受幸福的晚年,卻沒想到,老父親病故,撇下了她86歲的老母親和一個50歲未曾出嫁的腦癱妹妹。

母親與妹妹這一來,就是14年。汪金榮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任勞任怨地照顧着她們,説不累是假話,但是她從未退縮,更從來沒有後悔過。前些年,母親身體還算硬朗,不僅生活自理沒問題,農忙時,還能幫汪金榮幹些做飯、掃地等簡單的家務活,而腦癱妹妹卻自始自終都需要人照顧。

汪金榮孝敬老人,體貼丈夫,關心女兒,是一位賢妻良母。2014年,64歲的丈夫許有青得了腦血栓,這對她來説更是雪上加霜。為了讓丈夫不為家庭的瑣事勞累,她擔起了家庭的重擔,裏裏外外的事從不讓丈夫操心,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條。

汪金榮是一個非常要強的人,為了提高生活質量,讓老母親和家人生活得更加舒適,汪金榮將原有的舊房子扒掉,翻蓋了四間寬敞明亮的北京平,並將房屋裝修得整潔、温馨。雖然照顧母親和妹妹很辛苦,但是她的家裏永遠都是纖塵不染,窗明几淨,屋子裏沒有一點異味。院子裏一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裏的柏油路,兩邊的菜園裏蔬菜和花草異常茂盛。本就快人快語、幹活利落的汪金榮如今身體也不太好,但是她走起路來還像一陣風,因為生活容不得她做個慢性子的人。

在丈夫眼裏,汪金榮樸素勤儉心地善良,是體貼人的好妻子;在女兒眼裏,汪金榮是善良慈祥、樸實堅強的好母親;在妹妹眼裏,她是風風火火、永遠不休息的好姐姐;在母親心中,她是任勞任怨、孝順有加的好閨女。她的辛苦被街坊鄰居看在眼裏,曾不止一人勸她把母親和妹妹送進養老院,可是她説:“送那我不放心,更不忍心。我媽養我小,我就要養她老,這是我們做兒女應該做的。七十歲有個家,八十歲有個媽。有媽在的日子,不論去哪,回家都有個撲頭,雖然忙碌,但是心裏踏實又幸福。”如今,通情達理、孝老愛親的汪金榮已經成了鄉親們爭相效仿和學習的好榜樣。面對人們的誇讚和褒揚,她總是淡淡一笑,她説:“尊敬老人關愛親人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再説,愛人的支持也給予了我無窮的力量。”

汪金榮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樸實無華的語言體現出的卻是人世間最美的摯愛親情。她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婦女堅強、勤勞、賢惠、善良的良好品格,傳承着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以自身的正能量引領着社會文明新風尚。2016年三八節期間,盤山縣電視台採訪了汪金榮、許有青,節目播出後,引起強烈反響,影響並帶動着身邊的婦女姐妹積極向善,孝老愛親,為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與鄉風文明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 篇八

信春英,女,1954年2月出生,邵府鎮雙臼村村民。38年來,她以孝道為榮,孝敬老人、善待親朋,家庭幸福和睦,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演繹着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雖然信春英自己也是一位老人,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和腿疼等疾病,但她仍舊長期日夜照料着93歲高齡的婆婆,與婆婆同吃、同住,為婆婆洗衣、做飯、理髮、洗澡、擦身,悉心照顧婆婆的日常起居。

誰家的日子都是鍋碗瓢盆交響曲,伺候的再精心,婆媳之間也難免有不順心的時候。年邁的婆婆有時發脾氣,挑毛病,每到這個時候,勞累一天的王信春英默不作聲,任憑婆婆發作,她説:“老人年歲大了,又體弱,讓她發泄發泄,心裏就痛快了,我受點委屈怕什麼?”等到婆婆發完脾氣之後,她還是笑臉相迎,象哄孩子一樣哄着婆婆,直到把婆婆逗高興為止。

冬季天氣寒冷,信春英怕婆婆上廁所不方便,就在倒座房裏建了個廁所,放上坐便器,每次都是她攙扶婆婆上廁所。有時婆婆便到褲子裏,信春英總是毫不嫌棄地幫老人換洗衣服,擦拭身體,沒有一絲怨言,也沒有一絲嫌棄。為了更好地伺候老人,她也早已與老人同屋居住。晚上老人每次起夜,無論多困多累,她也都會親自起來攙扶。婆婆經常感動地對她説:你就是我的親閨女。

如今婆婆紅光滿面,精神奕奕,見人就説:“我的兒媳婦心眼太好了,每天干完農活除了做家務,還要照顧我這個老太婆,太累了,這輩子能有春英這個好兒媳,我知足了!”為了一家人的生活,信春英總是沒日沒夜地勞作,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沒有過一天清閒的日子。在孩子們的眼裏,他們的母親是世界上最堅強的女人,她總是一身泥土回到家,拖着疲憊的身體在鍋灶前給一家人做出可口的飯菜。

信春英儘管識字不多,卻深諳“百善孝為先”的道理。她用平凡的故事演繹着中華的傳統美德,用行動傳唱着孝老愛親的讚歌,用辛勤付出撐起家的一片藍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讓我們銘記“百善孝為先”的行為準則,把孝變成一種時尚,把大愛灑向人間。

孝老愛親先進事蹟 篇九

王立梅,開城鎮都督村人,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七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心臟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間的婆婆。無微不至,無怨無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邊羣眾,她的事蹟傳遍六店街道。自與丈夫結婚以來,她和公婆的和諧程度如同自己的親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視如己出,從未把她當作兒媳看待,有些話寧願對她説也不願意告訴自己的女兒們,立梅成了他們生活中的貼心人。

20xx年,身患心臟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樓醫院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在眾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關係最融洽的三兒媳婦王立梅主動去醫院照料公公,她沒有在丈夫的三個姐姐和兩個嫂子面前説一句抱怨的話。多年來,身患疾病的公公和年邁體弱的婆婆一直住在立梅家。公公自手術後,老年病纏身不能起牀正常活動,連吃飯都要人喂,這些年來吃喝拉撒睡全靠兒媳立梅一人照料。立梅對一雙公婆真是無微不至地關心,生活上多方照顧,夏天買回夏裝,冬天買回毛衣、羽絨服。婆婆經常腰、腿痛,立梅就給婆婆尋醫問藥,擦腰洗腳或陪送醫院診治,就像女兒照顧母親一樣。

丈夫徐魯生因工作需要經常不在家,立梅不僅悉心照料公婆,還特別重視一對兒女的學習,把這個家操持得美滿温馨,從不讓丈夫多操心,她既是一個孝順的媳婦,又是一個賢惠的妻子,還是一個善良的母親。

鄰居都羨慕徐家有一個像女兒一樣好的兒媳婦。王立梅的事蹟不但在六店街道而且在周圍村莊也傳為佳話,沒有誰不誇她的。都説:“有好兒子不如有個好媳婦!”

經典國學《弟子規》中説:“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王立梅用自己切實的行動詮釋了“孝”的真諦。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今天,在越來越文明的新農村裏,這樣的好媳婦就是我們民族傳統美德的傑出代表!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 篇十

xxx,今年30歲,是xxx縣小xxx村一個普通農民家的孩子,xxx年國中畢業以後就到城裏打工。xxx年開始自己做生意,這十多年的時間裏忙於工作,幾乎很少回老家。去年5月份xxx第一次接觸到xxx開展“四德”工程建設的相關內容,便被深深的感動,她感覺這幾年xxx的變化太大了。

後來xxx決定回鄉創業,回鄉後的她首先為爺爺奶奶翻蓋了六間新房,還在村委書記的幫助下,把大隊中心的房子裝修好,安裝了電視音響等設備和健身器材,成立“小xxx村人民活動中心”,讓老百姓有了專門的休閒娛樂場所。她還利用暑假期間在村裏教孩子學習《弟子規》,跟他們講解如何孝敬父母長輩。每逢過年過節她還給村裏人發禮品,包括八月十五發月餅,請老師去村裏為老百姓講家庭倫常道的課程等。讓老百姓精神物質上都得到滿足。

為了讓孝德文化在村裏更好的傳播,去年年底xxx出資舉辦了xxx村第一屆《家和萬事興》評選活動,鼓勵年輕人要多孝敬老人、關愛老人。知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就是家裏的根,就像一顆大樹一樣,想要長的枝葉茂盛必須要把根紮好,孩子就是樹葉。由於第一屆的評選活動深受老百姓歡迎,在今年二月份又舉辦了第二屆《孝老愛親暖人心》活動,選出了一大批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婦、好孝子。在xxx的帶領下,現在村裏沒有一個不孝敬老人的人,家庭和睦,鄰里和諧。

通過學習《弟子規》村裏的孩子變得比以前有禮貌、孝敬長輩、為家人分擔家務,看到孩子們的變化,xxx覺得孝德應該從娃娃抓起,於是通過和學校的溝通,《弟子規》被送進當地的呂莊國小,現在學生們每個星期四都有兩節傳統文化課,全校師生素質和精神面貌比之前都有很大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孩子們變的很聽話,放學回家知道幫家長做家務,不再隨便要零錢花。為了把這種孝老愛親的精神傳承下去。現在xxx村正在籌建《聖賢院》,目的就是為了弘揚孝老、敬老、助老的孝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