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精品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6.97K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精品多篇)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 篇一

xxx,今年30歲,是xxx縣小xxx村一個普通農民家的孩子,xxx年國中畢業以後就到城裏打工。xxx年開始自己做生意,這十多年的時間裏忙於工作,幾乎很少回老家。去年5月份xxx第一次接觸到xxx開展“四德”工程建設的相關內容,便被深深的感動,她感覺這幾年xxx的變化太大了。

後來xxx決定回鄉創業,回鄉後的她首先為爺爺奶奶翻蓋了六間新房,還在村委書記的幫助下,把大隊中心的房子裝修好,安裝了電視音響等設備和健身器材,成立“小xxx村人民活動中心”,讓老百姓有了專門的休閒娛樂場所。她還利用暑假期間在村裏教孩子學習《弟子規》,跟他們講解如何孝敬父母長輩。每逢過年過節她還給村裏人發禮品,包括八月十五發月餅,請老師去村裏為老百姓講家庭倫常道的課程等。讓老百姓精神物質上都得到滿足。

為了讓孝德文化在村裏更好的傳播,去年年底xxx出資舉辦了xxx村第一屆《家和萬事興》評選活動,鼓勵年輕人要多孝敬老人、關愛老人。知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就是家裏的根,就像一顆大樹一樣,想要長的枝葉茂盛必須要把根紮好,孩子就是樹葉。由於第一屆的評選活動深受老百姓歡迎,在今年二月份又舉辦了第二屆《孝老愛親暖人心》活動,選出了一大批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婦、好孝子。在xxx的帶領下,現在村裏沒有一個不孝敬老人的人,家庭和睦,鄰里和諧。

通過學習《弟子規》村裏的孩子變得比以前有禮貌、孝敬長輩、為家人分擔家務,看到孩子們的變化,xxx覺得孝德應該從娃娃抓起,於是通過和學校的溝通,《弟子規》被送進當地的呂莊國小,現在學生們每個星期四都有兩節傳統文化課,全校師生素質和精神面貌比之前都有很大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孩子們變的很聽話,放學回家知道幫家長做家務,不再隨便要零錢花。為了把這種孝老愛親的精神傳承下去。現在xxx村正在籌建《聖賢院》,目的就是為了弘揚孝老、敬老、助老的孝德文化。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 篇二

戚會娟,女,漢族,現在在康樂縣政協辦公室工作。是一位很平凡的人,普通黨員,沒有什麼感人的事蹟,也不是十分優秀,但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態度是堅定的,熱情的。家中有體弱多病的公公婆婆和年幼的兩個女兒,丈夫是公路養護工人,天天早出晚歸,但這個平凡的家庭是幸福的。

風雨説來就來,在小女兒快一歲時,患糖尿病多年的公公腦血栓突發住院,丈夫晚上在醫院陪護,白天上班,她得照顧蹣跚學步的孩子,還得完成單位的本職工作,一邊是住院治療的公公,洗衣做飯,一邊是咿呀學語人孩子,忙裏忙外,往往是顧得了這頭顧不了那頭。公公患糖尿病多年,腎臟、肝臟、心臟、眼睛都有了問題,每年總會住很多次醫院,每一次她都跑上跑下,辦手續、交費、送吃送喝,不停往返於醫院、單位和家之間,既要料理家務照顧孩子,還不能耽誤工作。公公第三次復發腦血栓時一病不起,去年去世,公公去世後,本來體弱多病的婆婆更是一蹶不振,健康狀況一天不如一天,隔三差五住院治療,她是一個很平凡的人,生活中所有勞累都讓她很挫傷也很無助,有時候真的用筋疲力盡或者心力交瘁形容都不為過,但在家庭條件日趨窘迫時,她都能克服種種困難,按時完成單位交給她的本職工作,把婆婆當做親生母親去體貼,去對待。

她是一個很平凡的人,一個平凡的職工、妻子、母親和兒媳,烏鴉尚知反哺,羊羔知道跪乳,她只是做了她應該做的一切,只要我們大家從身邊小事做起,社會將會因為我們的努力而更加和諧美好。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 篇三

信春英,女,1954年2月出生,邵府鎮雙臼村村民。38年來,她以孝道為榮,孝敬老人、善待親朋,家庭幸福和睦,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演繹着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雖然信春英自己也是一位老人,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和腿疼等疾病,但她仍舊長期日夜照料着93歲高齡的婆婆,與婆婆同吃、同住,為婆婆洗衣、做飯、理髮、洗澡、擦身,悉心照顧婆婆的日常起居。

誰家的日子都是鍋碗瓢盆交響曲,伺候的再精心,婆媳之間也難免有不順心的時候。年邁的婆婆有時發脾氣,挑毛病,每到這個時候,勞累一天的王信春英默不作聲,任憑婆婆發作,她説:“老人年歲大了,又體弱,讓她發泄發泄,心裏就痛快了,我受點委屈怕什麼?”等到婆婆發完脾氣之後,她還是笑臉相迎,象哄孩子一樣哄着婆婆,直到把婆婆逗高興為止。

冬季天氣寒冷,信春英怕婆婆上廁所不方便,就在倒座房裏建了個廁所,放上坐便器,每次都是她攙扶婆婆上廁所。有時婆婆便到褲子裏,信春英總是毫不嫌棄地幫老人換洗衣服,擦拭身體,沒有一絲怨言,也沒有一絲嫌棄。為了更好地伺候老人,她也早已與老人同屋居住。晚上老人每次起夜,無論多困多累,她也都會親自起來攙扶。婆婆經常感動地對她説:你就是我的親閨女。

如今婆婆紅光滿面,精神奕奕,見人就説:“我的兒媳婦心眼太好了,每天干完農活除了做家務,還要照顧我這個老太婆,太累了,這輩子能有春英這個好兒媳,我知足了!”為了一家人的生活,信春英總是沒日沒夜地勞作,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沒有過一天清閒的日子。在孩子們的眼裏,他們的母親是世界上最堅強的女人,她總是一身泥土回到家,拖着疲憊的身體在鍋灶前給一家人做出可口的飯菜。

信春英儘管識字不多,卻深諳“百善孝為先”的道理。她用平凡的故事演繹着中華的傳統美德,用行動傳唱着孝老愛親的讚歌,用辛勤付出撐起家的一片藍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讓我們銘記“百善孝為先”的行為準則,把孝變成一種時尚,把大愛灑向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