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敬老孝星事蹟(精選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55W

敬老孝星事蹟材料

敬老孝星事蹟(精選多篇)

左莊社區秦莊的劉長敏,今年48歲,今年生活中,她也是有一顆積極進取心對待生活,雖然家庭不能算得上富裕但是家庭和睦,算是一個街坊領居人人都誇讚的好兒媳婦。真的算是特別的孝順,自結婚這二十多年來,沒有和丈夫單獨居住,而是和公婆住在一起,丈夫在外面掙錢,則劉長敏就擔當起了照顧家的重任,有時間就陪婆婆説説話做做飯什麼的,從來沒有和公公婆婆發生過矛盾或口角,一直都是婆婆的家庭好助手,不會的家務會向婆婆請教,所以在家中,一家人都算的上很幸福。

2017年家中婆婆得了腦梗,在阜陽市保健醫院住了長達一年多的時間,公公又要務工,走不開,一直都是兒媳婦劉長敏每天的悉心照顧,哪怕吃飯也是一點一點的喂着,住了那麼久的院,每天都要到醫院裏照顧些婆婆,家中還有孩子上學也要照顧着,就這樣,公公上班有時間才去醫院替換下劉長敏,就這樣持續了一年多。兒媳沒有任何的抱怨,而且還無微不至的照顧着。

百善“孝”為先,作為一個傳統的中國人,劉長敏在逢年過節或是公婆的生日,總是要準備些禮物的,雖不是貴重的東西,但卻是十分適用。每次收到禮物,公公、婆婆都非常開心。她不僅與公公、婆婆的關係相處得好,與這邊的親戚啊鄰居啊處的也特別的融洽,哪家有大小的事情,都會幫忙。像是一家人的對待。

由於家庭也特別的和諧,為此劉長敏也總是隔段時間讓兩家親家在一塊兒聚個餐,聊聊天敍敍話啥的。兩家的氛圍越是非常的融洽,讓不少人都特羨慕。劉長敏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感人事蹟,但她的確是一個好媳婦、好女兒。凡事“老”字為先,事事以“家庭和睦”為主,本着“家和萬事興”的原則,處理好家庭關係。

敬老孝星事蹟材料

常瀚仁在家中是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每當看到爸爸媽媽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忙着在廚房做飯或是收拾家務的時候,常瀚仁都會過來問需要他做什麼,雖然大多數時候家長都拒絕了他的幫助,並讓他安心學習就好,但是他的這些言行舉動還是讓大人們感到很欣慰。

最近一段時間,常瀚仁的爺爺生病住進了醫院,為了不影響孩子的學習,除了雙休日時間爸爸媽媽都不讓瀚仁去醫院探望,但每次爸爸媽媽從醫院回來,常瀚仁都不會忘記問一問爺爺的病情。上星期六晚上,常瀚仁同學一家三口去醫院看望老人並準備去醫院吃晚飯,他們去買了常瀚仁最喜歡吃的燒餅。來到醫院,碰巧老人正在吃飯,常瀚仁也拿出燒餅正要吃,忽然聽見躺在病牀上的爺爺説了一聲:“瀚仁給我塊餅吃。”常瀚仁聽了爺爺的話,立刻把正要往自已嘴中送的燒餅改向送進了爺爺的嘴裏,由於爺爺生活不能自理,吃飯需要別人喂,常瀚仁便把餅一點一點的撕下來,又一點一點的送到爺爺口中,看着他那專注的樣子,在場的人不僅感動得熱淚盈眶……

還有一次,常瀚仁的爸爸出差不在家,碰巧媽媽又感冒發燒得厲害,看見媽媽躺在牀上難過的樣子,常瀚仁説了一句讓媽媽到現在仍記憶憂新的話:“媽媽,爸爸不在家,還是讓我來照顧你吧!我去幫你買藥!”看着他那堅定的樣子,儼然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媽媽沒再説什麼,於是給樓下單位診所的李醫生打了個電話,告訴了她自已的病情,並告訴她常瀚仁將幫媽媽去拿藥的事。不一會兒,常瀚仁便取藥回來,把藥放到媽媽的牀前,併為媽媽端來了水,看着媽媽把藥吃下去,常瀚仁又忙着去看廚房的飯好了沒有,還不時過來關切的問媽媽是不是感覺好點了……大約過了半個小時的時間,媽媽感覺好多了。後來媽媽把這件事告訴了常瀚仁的爸爸,為此,爸爸還送了常瀚仁一個“小小男子漢”的稱號呢。

常瀚仁的小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事情雖然都不大,但是件件都讓大家感覺這孩子每天都在成長,孝敬老人、體貼父母,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從未辜負老師的教誨和家長的期望。

敬老孝星事蹟材料

胡海鷗,男,39歲,大專文化,武安市九通經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武安市民政事業服務中心主任。多年來他一直把敬老孝老精神傳承在企業的文化中,以為民謀利、為民謀福、創建和諧社會為己任,時時以身作則,發揮榜樣作用。

一、資助評選十大孝星活動,弘揚中華傳統孝道精神

2010年7月7日,為更廣泛、更深入地弘揚“尊老、敬老、愛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彰顯孝老愛親人物的典型事蹟,武安市首屆福彩杯“十大孝星”評選活動在武安啟動。胡海鷗出資12萬元資助首屆福彩杯“十大孝星”評選活動,活動開展以來,受到人民羣眾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市直各單位、各鄉鎮積極開展孝星推舉活動,並湧現出許多感人的事蹟。此次活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共鳴,促進了孝老愛親風氣的形成。因胡海鷗同志在公益事業方面的突出貢獻,2010年10月他被武安市政府評為首屆“十大公益公孝傑出人物”。

二、設立海鷗優秀學生獎勵基金,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他時常懷着一顆赤子之心為家鄉的教育事業盡一份微薄之力,把資助學生完成學業當成他回報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他關注弱勢羣體,2005年9月,他資助一名四歲半的白血病兒童,幫助其家庭度過經濟上的難關;他扶危濟困,無私資助貧困學生上國小、上中學、上大學,連續十年資助市第一中學品學兼優的`特困生26人考上大學,2011年,由他資助的武安一中學生王旭科在大學聯考中獲得文科第三名的好成績;張橙同學理科成績636分,在全校名列前茅。2011年6月16日,他出資20萬元在市第五中學設立“海鷗優秀學生獎勵基金”,用以資助那些因為家庭貧困的優秀學生更加刻苦學習以完成學業;2012年4月,市民政局福彩中心舉辦“牽手福彩·童享快樂”活動,胡海鷗聞知馬偉帥等兒童特困家庭狀況以後,立即與“牽手福彩·童享快樂”活動辦公室取得聯繫,當場資助馬偉帥1000元,他表示從當年開始,每年定向資助馬偉帥1000元以完成學業,直到他上完大學;2013年他在深山老區認領了五名特困學生,資助他們上學,直至到他們工作。他常年熱衷於捐資助教這一類公益事業,象這樣播撒希望、傳遞愛心的的事還有很多很多。

三、高標準定位,辦社會滿意的養老公益事業

隨着市民政局建設的老年公寓主體樓竣工,武安的養老事業引起了他的關注。武安市現有人口79.1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9.3萬人,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考慮到武安沒有一家像樣的養老機構,胡海鷗本着推動武安養老事業發展的積極心態,出資500萬元對公寓進行了後期配套裝修,2011年公寓被武安市委市政府確定為“民心工程”。

2012年,為了應對武安市多元化養老事業發展的需求,他又多方考察、調研並結合武安實際情況制定出以居家養老模式(12349養老便民服務平台)為基礎,以便民網點鋪設(社區服務站)為支撐,以機構養老(老年公寓)為補充,以公益助老(社會福利院)為拾遺、以專業化養老服務(尚百幫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為保障的“(武)五歸一”養老便民服務模式。

除此之外,他還熱衷於志願服務事業,於2012年7月13日成立了武安市社會工作與志願者協會,志願者協會的成立為全市愛心人士搭建了一個平台,旨在讓更多的人通過這個平台來服務社會、奉獻愛心。現有志願者200餘人,並組織參加了多次市裏公益活動。

他的工作不僅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也引起了中央、省、市各級領導和各級媒體的關注,市裏多家學校也把公寓定為“德育教育實習基地”。情繫捐資助教公益事業,情繫敬老孝老事業,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是胡海鷗同志的奮鬥目標和畢生追求。他以他的實際行動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彰顯了一個社會公益人士的優秀品質。

敬老孝星事蹟材料

點滴勾勒尊老心,傾注盡現敬老情

她是一名細心孝順的女兒,也是一名體貼入微的兒媳;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靈慰藉,為老人排解憂慮,分擔愁苦,與老人默契溝通;她是家中老人的細心家長,知已摯友,對老人真心呵護,倍至關懷;她用真愛勾勒了傾注與付予的光環,她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縣農電局職工——馬豔麗。

搭建心靈的橋樑,與老人溝通共鳴,做老人的精神支柱。

精神的支持和言語行動的慰藉,使她和老人心靈的距離日趨拉近,成為老人的親密摯友和避風港灣。

做為一名兒媳,她無時無刻不在記掛和照顧着公公婆婆。不管平時工作怎麼忙,她都會抽出時間,陪老人聊天解悶,從交談中瞭解老人的思想動態。

每當老人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時,她都會想盡辦法,耐心開解,為老人送上一顆“開心果”。一次,婆婆去早市的時候丟了200元錢,因為此事上了好幾天火,當她得知這件事後,就來到婆婆家中,為婆婆送去200元錢,並勸解老人要放寬心,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慢慢的,婆婆解開了心結,重新恢復了往日的歡愉。

每當老人想做什麼事情時,她都會首先去支持、去鼓勵。婆婆身體不太好,聽説早上打太極拳可以鍛鍊身體,婆婆很想去。可是又怕自已年歲太大,學不會,正在躊躇不定時,她為老人送去了鼓勵,並連續幾天陪老人一起練習,增強了老人自信心,為老人增添了生活的樂趣。

竭盡所能,為老人送去温馨和舒適,讓老人安享晚年。

物質上的照顧是有形有限的,可是換來的卻是無法用金錢和言語比擬的,那就是一種理解、信賴、認同和讚許。

做為一名普通職工,她的收入不是很多,但即使這樣,她依然從自已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錢,為老人改善生活,添置衣物。每當單位發米油時,她都會首先給老人送去一部分,每隔幾天,她都會為老人送去一些老人愛吃的東西。老人的生日,她可以講是熟記於心,每到這時,她都會精心為老人準備一份生日禮物,送上一份真摯的祝福。逢年過節,她都會準備一些好吃的,組織全家人與老人齊聚一堂,共度佳節,讓老人在歡快的氛圍中,感受温馨,體味祥和。

關注老人生活,細心呵護,雪中送炭,難處見真情。

生活本來就是由點滴累積而成,只有縝密應對點滴的人才真正是一個細心的人,一個全情投入的人,馬豔麗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她總能抓住點滴,抓住細節,為老人送上百倍關懷。

每當天氣突變的時候,她都會盡早提醒老人多加衣服,當老人有些頭痛感冒時,她總能第一時間到老人身邊問寒問暖,端水遞藥;老年人需要多休息,她就時常囑咐老人要早睡,保證良好的睡眠時間,並且為老人購買了有助睡眠休息的健康枕;為治療老人的風濕病,她經常陪老人去進行中醫按摩,並且為老人購買了按摩棒;每當老人外出時,她都會囑咐老人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併為老人配了手機,以備不時之需。

XX年的非典時期,可以説是一個萬眾恐慌的黑色時期,婆婆正是在這時身染重病,醫院在這一時期也相當緊張,人的思想也相當敏感,可是她依然堅持守在婆婆牀邊,為婆婆遞水送飯,給婆婆支持鼓勵。就是這樣,她每天還要奔波於醫院、家裏和單位之間,一個月下來,婆婆康復出院了,可是她卻整整瘦了十斤。

溝通協調,排憂解慮,做家庭和睦的調味劑。

每個家庭都會有一些瑣事,都會有一些不快樂,而她應對這些煩惱卻遊刃有餘,得心應手,因為她有一顆真摯的心、平常的心、善良的心。

老年人都有一些個性和脾氣,有時會嘮嘮叨叨,有時也會發火,每到這時,她都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從不和老人爭辯,等事情過後,她就細心的瞭解老人生氣的原因,並對老人進行安慰和勸解。

在處理一些事情上,有時她的看法會和老人發生分岐,每到這時,她都會坐下來和老人商量,徵求老人的意見,並將老人的意願放在第一位,讓老人開心滿意。

有時候老人會和晚輩因為看法上不同,發生一些不快,而此時,她又成為了“和事佬”,周旋於兩者之間,盡最大的努力去排除誤會、化解矛盾,使家人重歸於好,使老人盡享天倫。

就是這樣,她從點滴中關愛着老人,從瑣碎中牽記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從困境中扶助着老人。用善良的身心、熾熱的思想、無私的行動、堅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物質支撐、生活摯友和堅實後盾,從平凡中體現了真誠,從細節中傾注了關愛,寫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尊老詩篇,奏響了一曲曲令人欽佩的敬老樂章。

敬老孝星事蹟材料

張甲花,女,漢族,1977年12月10日,家住大同鎮高樓村,現在家務農。張甲花原是運溪人,於1998年出嫁到高樓村,家中現有6口人,丈夫現年37歲,為改變家庭生活困境常年在外務工,大女兒現年12歲,現就讀高樓村國小;小兒子現年5歲,公公現年82歲,現患病在家。婆婆現年68歲,也患病在家。張甲花自從進了這個家門就從沒和婆婆紅過一次臉、絆過一次嘴。剛過門時,年邁的公公就患了腦梗塞,公公年老多病,並患有嚴重的骨質疏鬆症,生活不能自理,可張甲花不嫌棄老人,總是細心照顧,端飯喂藥,清洗衣物,甚至上廁所也是攙扶。

孝在堅持中厚重

原本想可以靜下心來,和丈夫一道好好發展家庭經濟,改善家庭生活狀況,可天不遂人願,2006年,婆婆又患上了腦梗塞,失去了勞動,這時大女兒在上國小、小兒子剛滿週歲,正是家裏開支最大和最需要人手的時候,由於家庭經濟困難,為了給父母治病,丈夫放棄原來的工作,外出打工。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張甲花柔弱的肩上,她既要忙天地裏的農活,還要整理瑣碎的家務和照顧年幼的孩子及患病的公公婆婆。公公患病以後,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而且每天都需要服用昂貴的藥物以控制病情。幾年來,先後多次到大同醫院、市醫院住院治療,但病情並未好轉。為此張甲花放棄了熱愛的理髮事業,把全部精力都用來照顧老人,她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給老人梳頭、洗衣、做飯,細緻安排着老人的飲食起居。渴了,她端茶送水,餓了,他端來熱湯熱飯一口一口的喂。雖然困難,可為了公公婆婆病情能夠好轉,她儘量做到每日三餐不重樣來迎合公公口味,生活中,她為公公端屎端尿、清潔身體、洗髒衣服。睡前為公公洗腳、按摩身體,只有等公公睡後她才拖着勞累疲倦的身體回房休息。每年她都要給公公買幾件合身的衣服,二老高興,她就滿心歡喜。為了給公公治病,張甲花和丈夫多次尋醫給公公治療,但效果都不太好,面對病情,公公感到打擊很大,對生活也失去了信心,張甲花看出了公公的心事,就天天攙扶着公公出外呼吸新鮮空氣,陪她聊天,開導公公要堅強起來,用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給公公打比方,還常常對公公説“你一定要戰勝病魔,有我們和你在一起,我們會盡最大努力照顧你,陪伴你”,張甲花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她執着地挑起侍奉老人的重擔。她面對工作,一面操持家務,四處投醫問藥給老人治病。公公住院期間她親自護理,平時按時給公公服藥,合理安排公公的生活,飲食起居精心照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親自扶公公上廁所大、小便,親自給公公穿衣服、梳頭、洗臉、端茶送水,她千方百計讓公公吃好、住好、使公公生活的開心,每週她定期給公公洗頭、洗腳、剪指甲、洗衣服、被褥、勤洗勤換、即使遇到工作繁忙,她仍抽空推着公公出門散步談心,就這樣,她熱心侍奉老人,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説過一聲累。

孝在傳頌中放射光芒

在張甲花的精心照顧下,公公的病情已經基本穩定,婆婆的身體情況也有所好轉,現在二老見人就説這個媳婦比兒子還親,聽到這些張甲花只是笑笑,説她只做了自己該做的分內之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用自己的真心和真情默默的付出,以女性特有的堅韌和執着為整個家撐起了一片嶄新的天空,村裏人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讚她。十幾年來,她家從未發生過爭吵現象,也沒和鄰里發生過矛盾糾紛,家庭温馨和睦,她用自己尊老、敬老、愛老的實際行動深深的感染了周圍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創造了不平凡,彰顯了人性的光輝,親情的偉大。張甲花是平凡的,她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也沒有一鳴驚人的能力。他只有用自己認為“應該做的”思想,指導着自己的行動。但她的影響是不凡的,她不僅樹立尊老愛幼的榜樣,而且成為新時代婦女勤勞致富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