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物專訪寫作技巧

欄目: 素材及寫作指導 / 發佈於: / 人氣:2.25W

人物專訪寫作技巧

人物專訪寫作技巧

這裏所説的“一台戲”,是指人物專訪的作者要像導演一樣去引導作為主角的採訪對象及作為配角的採訪對象身邊人的全過程。

然而,目前媒體上的有些人物專訪,雖然在標題上標有“訪×××”的字樣,或者在文章上打出了“人物專訪”欄目的字樣,但通讀全文就會發現,文章沒有或缺乏人物專訪的味道,根本稱不上人物專訪,只能説是“掛牌”的專訪。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於作者沒有引導好採訪對象,或者説作者缺乏引導採訪對象的藝術。具體表現在,有的作者只在文章的開頭露面,而且還是很程式化地表現自己,一般為“×月×日,筆者在×××採訪了×××”。除此之外,文章的其餘部分就再也見不到作者了。很顯然,作者只把自己當成了一個由頭,而沒有把自己當成導演,更談不上引導藝術了。因而寫出的文章像是人物簡介。有的作者在文章中露面次數又偏多,有喧賓奪主之嫌,且引導得生硬,這種引導模式一般為:作者問,採訪對象答。因而文章通篇是對話,平淡泛味。

目前媒體上寫得成功的人物專訪也不少見。如《長沙晚報》1997年11月23日刊登的《丁聰不老》(附後),從外表來看,雖説在標題上沒有“訪”的字樣,也沒有打出“專訪”的欄目,但這是一篇實實在在的人物專訪,是一篇可以作為範文的人物專訪。俗話説,七分採,三分寫。這篇專訪與其説寫得成功,還不如説採訪得成功。

很顯然,這篇人物專訪的作者李應宗把自己當成了導演。作者採訪著名漫畫家丁聰時,先從丁老的健康談起。作為當時已年過八旬的丁老來説,自然很樂意談這個問題。這就找到了打開丁老話匣子的突破口。接下來,作者與丁老談起了愛好,談到了諷刺與幽默等。與採訪對象交談,是人物專訪中的一個重要引導方法。這種方法謂之語言引導。最令人拍案叫絕地是,作者在與丁老談幽默之前,拿出了一本有丁老當顧問的《中國當代漫畫家辭典》一書請丁老簽名。這謂之行為引導,是人物專訪中的又一個重要引導方法。由於作者引導成功,不僅打開了丁老這位主角的話匣子,而且還引得了作為配角的丁老的夫人不時的插話。這都

是人物專訪中作者所期盼的。一般情況下,有了主角的言行,人物專訪基本上就能寫出來了。如果有主角的言行,有配角的言行,還有作者的言行,那麼就能寫出更生動的人物專訪來了。作者在引導丁老及其夫人的同時,還觀察了當時的情景及丁老的容貌。因而這篇人物專訪有作者提問、行動的敍述及丁老從事漫畫創作的敍述;有丁老肖像、語言、動作的描寫及丁老夫人語言的描寫;有對丁老抒情式的議論。文章無論從內容上看,還是從表達方式上看,都是豐富多彩的。

從以上分析可知,要寫好人物專訪,首先必須採訪好人物。在採訪人物的過程中,作者要把採訪看作是排演一台戲,要有意識地把自己當成導演,要有意識地把採訪對象當成主角,要有意識地把採訪對象身邊的人當成配角。作者要採用語言和行動這兩種方式去引導主角和配角,並用筆攝下主角、配角的肖像、言行及當時的場景。此外,在後期加工的成文過程中,還要注意綜合運用描寫、敍述、抒情、議論等表達方法。如果基本上能做到這些,一定能寫出讀者愛看的人物專訪。

然而,人物專訪的採寫,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附]《丁聰不老》

10月小陽春的和煦陽光,灑滿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頗有“春暖”的感覺。當我們在楓林賓館拜訪著名漫畫家丁聰時,更有“如沐春風”的體會。一見面丁老急忙讓座,他的夫人沈大姐為我們沏上從杭州帶來的龍井茶。話題自然是從丁老的健康談起。

丁老1916年在上海出生,今年已是81歲的老翁,卻依然擁有一頭真實的黑髮,面色紅潤。我問丁老:“您的養生之道是什麼?以致80不老?”丁老樂呵呵地笑着説:“這個,真是有勞了我這位?飼養員?!”説着用手指指夫人沈大姐。一句話説得大家鬨堂大笑。

在家裏,沈大姐是名副其實的“家長”,裏裏外外忙個不停。特別是畫展期間,身體不適住院,沈大姐家裏——畫展——病房輪着轉,硬是辦到畫展圓滿結束。

我們像一家人似地聊着。我又問及丁老有何愛好,丁老朗聲笑道:“既不養貓,也不喂鳥。”沈大姐插話説:“我也只種點草,容易伺候的。可他還要加上一個?毒?字哩!”丁老接話介紹:沈同志栽的是仙人掌類植物,渾身有刺。他幽默地補充説:“凡屬有刺的,當然都是?毒草?嘛。”房間裏的人似乎都心領神會,相視大笑。

從50年前我年輕時起,就知道丁聰已是著名漫畫家。抗日戰爭時期,他的諷刺漫畫影響深遠。1945年,諷刺國民黨政府官員貪污腐敗的《五子登科》,以及不許老百姓説話的《“良民”塑像》,都給人留下極深刻的印象。他曾長時間從事多種畫報的編輯和舞台美術設計。新中國成立後,曾任《人民畫報》社副總編輯。1957年以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而中斷了他的創作,直到20多年後的1979年,才又重新創作諷刺漫畫。其時,“小丁”早已是花甲老人,然而,他竟真正來了個“青春煥發”,不斷有新作問世。1980年後,出版了《〈阿Q正傳〉插畫》、《丁聰漫畫系列》、《古趣圖》、《今趣圖》等等,新近又推出了《繪圖雙百喻》。這本書系陳四益先生寫文,丁聰作畫,原是《讀書》雜誌每期都登的圖文,為該書作《序》的有王蒙、嚴文井、王朝聞、方成4位。此書雖系以古文形式寫成,卻句句道着今事,難怪讀者如潮。

當我拿出《中國當代漫畫家辭典》請丁老簽名時,丁老笑着説:“你別看這《辭典》上有我的名字,這只是掛個名哩。也別看我總是第一,因為我這個?丁?字筆劃最少嘛!”他一邊説着,一邊在書上題字。寫完我一看,他還真寫上了“掛名顧問丁聰”呢。大家都説丁老太謙虛了。接着,我們又談到怎樣才幽默、如何才能引人發笑。丁老笑嘻嘻地説:“一個清正廉潔的官員作報告講反腐敗,人們覺得正常,不可笑;如果一個貪污受賄的人在台上大講其反腐敗,便產生了令人發笑的效果。但是,僅僅令人發笑是淺薄的,真正的幽默,是讓人笑過之後要思考,想過之後要歎息,甚至要哭。幽默與諷刺,必須在笑聲中藏着善意的機鋒,去刺破惡,而且化解惡,這樣才算是成功的。”

談及丁老的筆名“小丁”,丁老的介紹是:小丁,簡單好記、易寫,國民黨時期,不是成天抓壯丁嗎?小丁,表示不是“壯丁”,是一個小男丁,亦即小人物之意。談笑間,儘管丁老如一個小字輩一般歡快、活躍,我們還是尊稱“丁老”,因為,怎麼説也是面對一位80高齡的長者。

丁老絕無龍鍾老態,更沒有垂暮之年的情緒。他的創作是那麼豐厚,當然是與他的生活積累和形象積累及至技巧磨鍊有關,那種爐火純青的境界,並不是誰都能達到的。

作者胡德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