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古代長城故事【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8W

古代長城故事【通用多篇】

古代故事 篇一

在很久很久以前。曹州趙樓村有個花園叫奇香園。奇香園裏住着一對老夫妻。老夫妻愛花如命。人們都叫他們花公、花婆。花婆五十多歲了,還沒生過孩子。老兩口想孩子想得入了迷,便把花園裏的花兒當成自己的孩子,還給它們起下許多有趣的名字:“藏珠”的花兒開在綠葉叢中,他們説“藏珠”是個害羞的女娃。“脂紅”技條粗壯,他們説“脂紅”是個楞小子,還有什麼“白丫頭”、“二黑”、“三花臉”、“小豆豆”……喊起來那麼親切,他們還常常對着花兒説笑:昨天“楞小子”受涼了,趕決給他加牀棉被,於是老兩口就忙着給牡丹培土,今日“白丫頭”渴了。快去送茶,於是老兩口使給杜丹澆水。一年四季,他們就是這樣伴着自己的“孩子”,愉快地生活着。

一天黃昏,老兩口在花園乘涼”花婆突然感到肚子隱隱作痛,花公急忙扶她坐下。準備回房去取開水,剛走兩步,聽見身後有嬰兒啼哭之聲,老花公轉身一看;咦,是花婆生下了一個女娃,那孩子白白胖胖,在花叢中哇哇啼哭。那哭聲好象風吹銀鈴一樣清脆,尤如百靈鳥唱歌一樣動聽,更奇怪的,那嬰兒身上銀光閲爍,如天際百萬顆星斗。花公又驚又喜,急忙將孩子抱起來。他見女嬰生得眉清目秀,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花婆搶着把嬰兒抱過來;摟在懷裏,親也親不夠,想不到五十多歲了,老兩口還能有孩子!他們把嬰兒看做寶貝,給她起了個名字,叫琨珊。

一年小,二年大,十八年過去丁,琨珊長成了大姑娘。她喜歡穿白衣、白裙、白鞋,連平日用的手絹都是白色的。遠遠望去,象玉石人兒一樣漂亮。琨珊心靈手巧;很會栽花;她栽的花兒出奇的鮮豔,香氣能飄十里。每逢蒼雨牡丹花。賞花的人幾乎把園門都擠破了。

這年春天,曹州知府王昌盛也來觀賞牡丹。牡丹花美他不看;眼珠子直往琨珊身上瞅;這麼個美人兒,美得如天上的神仙,那個頭,那個臉兒,那個鼻子,那個眼兒,、那身段兒,那腰桿兒,高一寸不美,胖半指不俊,琨珊進屋去了,他還死死地盯住不放。花公前來獻茶,身後的衙役王二告訴知府,剛才那美人兒就是這花公的女兒。知府王昌盛急忙向花公施禮,口中説道:“本官今年四十五歲,屬狗哩!花公早巳看出他心中有鬼,艙口答道:“嗅,原來王大人局狗I,説罷抽身便走。王昌盛緊追兩步,説道:“本官來曹州上任前,夫人病故了……”不等王昌盛説完,花公已走進房去,緊緊地關上了房門,衙役王二見知府神魂顛倒,説話差三落四,笑了實説:“大人,請您暫回府衙,這件事包在小人身上,保你美人兒到手!”知府王昌盛笑眯了眼:“事成有賞!事成有賞!”説着鑽進轎中,回府去了。

第二天,花公便被“請”進了府衙。面對豐盛的酒宴。花公呆呆地坐着,萊不吃一口,酒不沾一口。當王二提到知府要娶琨珊做夫人時。花公猛地站起;“貧寡小女,不敢高攀!”説罷揚長而去。氣得知府麪皮發黃。人家想巴結都巴結不上,莫非這老頭傻了!知府心裏想,也許我沒送彩禮。對!世上沒有不愛財的,只要我多送些金銀綢緞,那老頭定會答應。於是,他命王二帶着幾名衙役,拾着彩禮來到奇香園。誰知花公一見,暴跳如雷,恨恨地將彩禮扔了出去。知府王昌盛聽説此事,氣得直罵王二不會辦事。王二偷眼看看知府,低聲説:“大人,我有個主意,“啥主意?”知府喘着粗氣問。王二趴在知府耳邊,嘰咕了半天,知府笑了;“好快去辦吧!”

王二來到奇香園,對花公説:“知府大人説了,你若不願叫琨珊姑娘去當夫人,就要給知府大人送上一棵好牡丹[”花公心想:“我寧肯送給他十棵社丹,也不能把女兒嫁給他。於是急忙答道:“園中牡丹任知府大人挑選。”王二冷冷一笑,説道:“知府大人喜歡夜間賞花,命你送一棵夜晚會放光的雪白牡丹,如果明天送不去,就把你女兒送進府去I”花公一聽,氣得渾身顫抖,天下哪有夜間會放光的白牡丹,這不是逼着我把女兒送去嗎?花公欲上前爭辯,王二一擺手;大聲説:“沒花有人,明天不送去,知府大人要問你個戲弄朝廷之罪!”説罷,轉身走了。

花公氣得半天説不出話來,他望着園中牡丹,心中一陣酸楚:看來曹州地是呆不下去了,只有捨去奇香園,帶領老伴、女兒奔走他鄉了,花公輕輕撫摸着用血汗澆灌成長的棵棵牡丹,淚如雨下。忽聽身後有腳步聲,花公急忙擦去眼淚,轉身一看,是老伴和女兒琨珊來了。琨珊氣憤地説‘“知府逼婚事,孩兒俱已知曉。二老無須難過,他不讓咱活下去。咱也不讓他安寧!”花公手拉琨珊,悲悽地説:“兒啊!咱鬥不過他,咱走!”

“走?往哪裏走?這是咱的家。這是咱的園,這是咱的故鄉,這是咱的田,咱哪裏也不去!”

“咱沒有夜光牡丹送給他,那知府…”花婆話沒説完,已泣不成聲。琨珊心裏難過,眼含熱淚説:‘孩兒本是牡丹女,今日還我牡丹魂!明朝送得牡丹去,莫忘取回牡丹根!”琨珊説完,將花公、花婆扶回房去,並再三囑咐,不讓花公、花婆走出房門。

花婆放心不下,照着門縫向外張望,只見琨珊對着房門拜了一拜,口中説道:“父母的養育之思,琨珊縱死不忘!”説罷站起身來,旋轉如飛,似火球一樣滾動,如電閃一般明亮,開始象徵風大作,“呼呼”聲響,霎時如空中霹雷、震耳欲聾。花婆口喊女兒,要衝出房門,被花公一把拉住。只聽琨珊撕肝裂肺般的一聲哀嚎,便無聲無息了。

花公、花婆衝出門去,見園中一株牡丹,雪白如玉,閃閃發光,花辨上露珠滾滾,似汗水,似眼淚!花公將牡丹抱在懷中,花婆撲倒在地,老兩口對着牡丹哭得人心都碎了天還沒亮,曹州知府王昌盛使命人準備好了花轎。他心想;你花公有天大的本事,也送不來夜光牡丹,只要你今日不來,那美人兒就得乖乖和我成親!他高興地在燈下忙着洗臉、刮鬍須。剛颳了一半,王二匆匆闖進來説;“花公把夜光牡丹送來了。”王昌盛一份;“他真有夜光牡丹?”另一半鬍鬚顧不得刮掉,便命王二將花公帶進來。花公端着一盆花,上面用白布蒙蓋着,慢饅走進來。王昌盛一拍桌案,大聲説:“你哄騙老爺,該當何罪?”花公冷冷一笑:“你不曾觀看。怎説老漢哄騙於你”王昌盛兩眼一瞪,大聲吼叫:“把案上的燈燭吹滅,王二急忙吹熄燈燭,房中一片漆黑。花公輕輕把白布扯開,咦!神了!一盆雪白的牡丹閃閃發光,將房間照得如同白晝。知府呆呆地望着牡丹,張着嘴巴再也合不上了,眾衙役“忽”地一下圍上來,爭着看稀奇珍寶。王昌盛走近牡丹。伸手一摸“叭”地一聲,臉上捱了一掌,左腮火辣辣的疼。“誰?誰打老爺!”叭”又是一掌,王昌盛見花公袖手站在一旁。並沒伸出手來。“哪個小子?是哪個小子!”王昌盛兩手捂腮,高聲叫罵。眾衙役莫名其妙,面面相觀。王昌盛氣得暴跳,欲將牡丹端進內室,手剛觸到花盆,只見牡丹花辯紛紛脱離花技,如流星一般飛將起來,頓時,房中花辨飛舞,火星四濺,嚇得知府、王二和眾衙役四處躲藏,鬼哭狼嚎。

過了一個時辰,天亮了。房中死一般寂靜。知府王昌盛從書案下慢慢地爬出來。王二也正從衣架下邊往外鑽,二人相互一看,都怔住了,王二的頭髮、眉毛都被燒光,光禿禿象個肉球,那知府嘴歪眼斜鼻子塌,左腮上一個泡,有腮上一個疤,説他象個鬼,他比鬼都難看,變成醜八怪了!二人相互看看,都忍不住捧腹大笑。知府指着王二,“哈哈,禿了!”王二捂着知府,“嘻嘻!.歪了!”他們笑了一陣,同時來到鏡前,看到自己的模樣。都急忙把眼睛捂上:“這鏡子裏是嗎!”二人嚎啕大哭起來。

王昌盛變成了醜八怪,官見了害怕,民見了躲藏,頭上的烏紗帽戴不成了。

那日,花公在混亂中抱回了牡丹根,栽在了花園中。第二年,牡丹根發了芽,一年長成三尺多高一株牡丹,花兒雪白,雪白,夜晚放出光亮。因它是琨珊姑娘變成,夜晚又會放光,人們都叫它“琨珊夜光”。後來人們把它寫成“崑山夜光”。現在,曹州牡丹園西南角的花園裏,還有這種牡丹。

崑山夜光,每朵牡丹花象一個小小的燈籠,十分美麗有趣,因此又叫“燈籠花”。説起崑山夜光,‘還有一段神話故事呢。

相傳明代永樂年間,曹州一家牡丹園主,從亳州花重金買來一棵“崑山夜光”牡丹。把它視為珍寶,並專門僱了一個小夥子負責培育管理,小夥子名叫王小四,十分勤勞。秋後,他把牡丹栽在園中,細心地澆水培土,他還特地打了個厚厚的草苫子,天黑時蓋上。天明時就揭掉。冬天下雪,他把雪培在牡丹周圍,春天“雨水”季節一到,他就加緊鬆土施肥。剛到清明,他就發現長出了幾個嫩綠的芽兒。頭一年就要開花,他真是喜出望外。他日日夜夜招心地護理着它,眼看着枝葉長大,花芽兒發育成熟了。然而,穀雨已過,別的牡丹相繼開放,難有這棵“崑山夜光”還沒有開。王小四心裏焦急,等啊,盼啊,當大批牡丹快謝的時候,它終於開放了。看到幾顆藍寶石般的“燈籠花”,王小四心中的喜悦更是無法形容,他更加晝夜捨不得離開了。

三年後,這棵“崑山夜光”在王小四的精心管理下。又繁殖了十餘棵。這種牡丹花別具一格,每到花期,賞花的人絡繹不絕,把王小四忙得不可開交。夜深人靜,賞花的人都已離去,他才能一個人細細欣賞;有一次,送走最後一個賞花人,他出乎意料發現,有幾個美麗的姑娘。身穿潔白的衣服在花上偏偏起舞。他感到非常驚奇,急急地走到花兒跟前,可哪裏還有姑娘的影子?他仔細看看,只有亮晶晶的燈籠花。

從此,王小四就留心了。每到夜深入靜,都能看到幾個姑娘在花叢中舞蹈。可一走到她們身邊,她們就飄然而去,王小四明白,這一定是仙女了。於是,他不再走近她們,只是遠遠地欣賞她們那優美的舞姿,可是,有一次,他看到有個仙女向他招手,請他過去。他遲遲疑疑地走過去之後,這個拉手,那個扶肩人非常親熱,她們還邀他跳舞。那個招他前來的仙女指着一位年齡稍大一些但姿容俏麗的仙女説:“這是我們大姐,她看上你最勤勞,最忠厚、喜歡上你了。可我們是花仙,你害怕嗎?”王小四欣喜若狂,説道:“仙姐能夠看上我,我求之不得。哪有害怕之理!”從此,王小四同牡丹花仙談情説愛,海誓山盟,非常快活。

誰料。王小四和花仙戀愛的事被牡丹園主發現了,因為社丹園主也常在夜間前來觀賞燈籠花。他見牡丹花仙貌美,早已垂涎欲滴。正當王小四和花仙商議拜堂成親時。他派人把花仙搶到家中,強制花仙和他拜了天地。可他萬萬沒有料到,進入洞房後,花仙競變為一條火龍,把他的家化為一片廢墟,園主差點喪命。而火龍騰空飛去,不知去向。園主解僱丁王小四,繁殖的“崑山夜光”牡丹,也全部刨出來廉價賣掉了。

古代故事 篇二

相傳,曹州牡丹鄉的萬花村,有很多人專門養花,靠賣花來維持生活。萬花村南有個不小的花園,柴門籬笆,十分幽雅。看園人名春寶,年方十八。在他小時候。他的父母因病雙亡。小春寶就跟着祖父生活。小春寶聰慧伶俐,勤勞好學,人見人愛。但不幸的是祖父在他剛剛成人之後。就撒手而去。春寶感到十分悲傷。每當月兒高懸,夜風吹拂,他便吹起祖父留下的竹笛以寄託自己的哀思。’ 這一天,春寶剛剛吃過晚飯,又拿起竹笛。萬花村的上空,又飄蕩起他那悠揚悦耳的笛聲,聽了讓人感到有一種説不出的韻味兒。不知什麼時候,天上競晰浙瀝瀝地下起雨來。他把板凳往屋裏挪了挪,望着門外那細雨濛濛的夜色,春寶又沉入了對祖父的深深思念中。忽然,一個人跌跌撞撞地從外面跑來,沒等春寶開口,那人先説話了:‘對不起,打擾您了,讓俺在這兒避避雨好嗎?

聽聲音是個女子,春寶趕忙點上了燈。燈光下,春寶看清楚。這麼一個姑娘,長得眉清目秀,落落動人。雨水順着她的髮梢往下湧,她那嬌美白微的臉寵更加動人了。

春寶一時之間不知説什麼好。心想,外面雨這麼大,一個女子前來求助,不能不答應。可房子這麼小。留下她怎麼辦呢?

姑娘見他沒有説話,又説:“如果你實在為難,我就另找一家吧。”轉身就要出門。

春寶連忙攔住姑娘,説道:“姑娘請留步!姑娘如果不嫌棄這裏髒亂,就留下避雨吧。”他心裏想,如果姑娘真的走了,那我就太不巴亂;就留下避雨吧。”他心裏想,如果姑娘真的走了,那我就女子仁義了。姑娘十分高興,連連致謝。

春寶見姑娘渾身都濕透了,身子有些顫抖。可他又沒有衣裳讓 她替換。他想了想,對姑娘説:“你先在屋裏暖和暖和,我到園裏看花去。”拿起掛在牆上的蓑衣出了門,把姑娘一個人留在了屋裏。 春寶披着蓑衣在園裏轉了一會,見雨絲毫沒有停下的意思。他在園裏走來走去,不知不覺地走到屋門前,見屋門已經關上了。他正要上前扣門,又覺得不妥。想來想去,他就倚在屋檐下的屋門房等起來。

春寶就這樣,披着蓑衣在門外站了一夜。天快亮的時候,雨終於停下來了。

這時,他聽見屋門“吱呀”一聲,門開了,姑娘走出來,見春寶披着蓑衣,滿臉疲憊之色,十分不安,説道:“打擾您了,真是過意不去。改日我一定再來致謝。”

春寶連連説:“不,不用”。看着姑娘漸漸遠去的背影,不知為什麼,春寶有些張然若失的感覺。

三天之後,一個月明之夜。春寶又吹起竹笛,笛聲悠揚,飄蕩在夜空,那笛聲裏彷彿又多了幾分韻味。不知吹了多少時候,忽然聽到身後有人説話:“春寶哥,你的竹笛吹得真好啊!”聽到聲音,春寶覺得有些耳熟,春寶回頭一看。果然是那天晚上來避雨的那個姑娘。姑娘手中提着個竹籃,向他微微一笑。

“是你!你什麼時候來的?你怎麼知道我的名字?”春寶一連串提了好幾個問題。

姑娘笑了笑,説道:“我來了好大一會兒了,看你吹笛入了神,沒敢打攪您。至於你的名字嘛,我不告訴你。

姑娘從手中的竹籃裏取出一些香噴噴的飯菜,又拿出一雙嶄新的布鞋。春寶不知説什麼好,從祖父去世以後,還沒有一個人如此地關杯體貼他呢。

再次見面,二人彷彿老朋友似的,再也沒有那種拘束感了。月下,花叢旁,他們暢談起來。談話問,兩人都流露出對對方的愛 之心。春寶不願姑娘匆勿離去,姑娘也總是遲延着不走。不覺天要亮、姑娘不得已,只好起身告辭。臨時走,姑娘對春寶説:“我住在村南籬笆園,姓藍。天明你去我家,對上這隻簪,咱們就結成夫妻。”説罷,從頭上拔下一隻金光燦燦的玉簪,送給春寶,飄然而去,留下一股清香。

天亮了,春寶回味着姑娘説的話,不停地念叨着村南、籬笆園 …他忽有所悟,忙向園中的牡丹花叢走去。但見棵棵杜丹上朝露晃動,唯有一棵藍牡丹,渾身幹鬆鬆的,不曾沾一滴露水。春寶立刻想到姑娘姓藍,他已經猜想到,這藍姑娘一定就牡丹仙子。又一想:對呀!這藍姑娘在我屋裏呆了一整夜,自然沒有露水。便忙撥開花蕊,仔細看競少了一根。他拿出姑娘給他的玉簪往上一對,那棵牡丹霎時變成了昨夜的藍姑娘:春寶又驚又喜:藍姑娘!我可找到你了!”藍姑娘也説:“我能找到你這樣勤勞聰明的後生,也算是終身有靠了。”

從此,他二人結為夫妻。夫妻倆相敬相愛,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古代故事 篇三

紛紛亂世,“七節紙”險中求生!薄薄紙片,藏着一個耐人尋味的祕密……

一、老字號換了新東家

光緒年間,宣城有個“聚紙齋”,是有三百多年曆史的老字號了,裏面彙集了各種優質宣紙,其中,由這一代老闆沈萬頁親手改良研發的一種叫“七節紙”的宣紙更是紙中翹楚,為宣城每年的貢品。這種紙除了有天然的芬芳,下筆更是不滑不澀,吸墨不飽不淺,一旦着色,可保數百年不褪色。因為“七節紙”製作工藝極其繁瑣講究,因此每年產量有限,除掉當作貢品的,所剩下的,沈萬頁全都無償贈送給聚紙齋的一些老友。旁人就是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

如今,沈萬頁年過七旬,如何將祖宗的基業順利地傳下去成了他的首要任務。

沈家人丁不旺,沈萬頁到了五十歲才盼來一子,叫沈心文。沈心文自幼聰明機智,在十五歲時,便已經掌握了沈家制紙所有的工藝,等到成人後,更是成了沈萬頁的得力助手。

這天是初九,也是聚寶齋各個分號的掌櫃來沈家大院彙報上月業績的日子。沈萬頁眯着眼睛坐在太師椅上,臉上沒有任何表情。聽完彙報後,這才睜開眼睛,轉頭問在一旁的沈心文:“上月營業額怎麼漲了這麼多?”

沈心文上前道:“回父親,從上月起,我實施了三個方案,第一,將製紙坊裏的工人工錢上漲兩成,將紙價上漲一成。這樣,工人們自願日夜加班,產量上去了,因為紙價高而工錢低,所以利潤也上去了。第二,我親自去了一趟江浙地帶,聯繫了不少大客户,上月只是初有小成而已,接下來的這月會更有效果。第三,我請了一些名人仕子為我聚寶齋各分號題招牌……”

沈心文正説得得意洋洋,沒想到卻父親卻突然起身,頭也不回地向內室走去,一向沉穩的腳步竟然有些踉蹌了。沈心文急忙追了過去。

來到後室,沈心文見父親正坐在桌前,一動也不動,臉上滿是無奈的表情。他上前不安地問道:“父親,是我説錯了什麼嗎?”

沈萬頁歎了一口氣,説:“兒啊,你的三個方案,一個涉及到成本,一個涉及到業務,一個涉及到影響力,這三件事足以證明你是經商之才,但是,此乃盛世經商之道,亂世之中,用不得啊!”

沈心文一愣,問道:“眼下難道不是太平盛世嗎?”

沈萬頁欲言又止,最終,他提起桌上的筆墨紙硯,在上面寫了幾個字。沈心文一看,見上面寫着:天顏慼慼,常若不悦。他頓時驚住了,民間傳説,這話出自光緒皇帝之口,可是,父親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看着兒子茫然的樣子,沈萬頁正要開口明示,卻突然胸口一痛,嘴一張,一口鮮血噴了出來。沈萬心大驚,忙上前扶住父親。沈萬頁怒目圓睜,大口喘着氣,哆嗦着從懷裏掏出一張紙,塞在沈心文的手裏,一字一句地嘶喊道:“忠、孝、禮、義、仁、智、信……”話沒説完,便頭一歪,撒手西去。

將父親的喪事辦好之後,沈心文這才來得及看父親給自己留下的那張紙。這張紙上寫滿了人名,沈心文大多認得,這些人都是父親的老友,每年“七節紙”出品時,父親便會辦一個宴會,將他們請來,把剩下的“七節紙”均分給他們。沈心文明白,父親把這張名單給自己,是想讓自己將這個沈家的傳統繼續下去。不過,現在還不到制“七節紙”的時間,沈心文順手將名單放了起來。

沈心文接手聚紙齋初始,便開始按照自己的理念大力整治聚紙齋的生意。從沈心文年少知事時起,他就覺得父親的經營過於小心謹慎了,按沈家的實力,完全可以獲得更大的利潤。果然,在沈心文的精心打理之下,短短半年,聚紙齋便在江浙、兩廣一帶開起了分號,生意甚至做到了大馬、新加坡一帶。一時間沈心文躊躇滿志。

二、聚紙齋的老友們

這天,沈心文正在客廳裏會客,下人來報,説郭寶定郭秀才來訪,沈心文頓時皺起眉頭。郭秀才是城中一介寒儒,年近七旬,自幼讀書,到老還只是個秀才,一生潦倒,連紙都買不起,卻偏愛吟詩作畫。不過,他卻是沈萬頁名單上的老友之一。郭秀才平常不來走動,此番前來,必定是為了一個月後製“七節紙”而來。沈心文揮揮手説:“讓他在偏廳裏等吧。”

不想片刻後,郭秀才卻氣匆匆地闖進大廳來,朝沈心文嚷道:“豈有此理,往年你父親都是去拜會我,今日我親自登門,你竟讓我去偏廳等候!”

沈心文很生氣,一個上門乞討的窮酸秀才而已,竟然敢衝他這般嚷嚷,他沒好氣地道:“郭秀才,你上門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求我施捨!乞討者竟然如此沒有禮貌,你平日讀的那些書去哪裏了?若不是看在父親的面上,我這就叫人打你出去!”

郭秀才一聽,老臉羞得通紅,他哆嗦了半天,這才扭頭而去。

“七節紙”的選料極為嚴格,其中有一種叫“百葉草”的,只生長在附近的象鼻山上。百葉草無法人工栽培,所幸山上雖然生長不多,但年年都有。每年百葉草枯黃的季節,便是製作“七節紙”的時節。事關重大,沈心文不敢馬虎,從蒐集草料,一直到紙成型,他都事事親為。

“七節紙”出品時,按照往年的習慣,沈家會請聚紙齋的老友匯聚一堂,共慶盛事。今年,沈心文卻想改變一下。原來,貢紙還沒出品前,他便已經接到不少關係户的請求,要他務必為他們留一些下來,至於錢,隨他開口。沈心文覺得,與其將紙送給像郭秀才這樣的人,還不如拿來賺取更大的利益。

於是,沈心文沒有請一個父親的老友來參加,而是請了當地官員以及各大客户。宴會上,眾人把酒言歡,同慶大喜。待到眾人醉醺醺地散宴時,沈心文站在門口,將貢紙奉上。

客人走後,沈心文正要躺下休息,突然聽到門口傳來一陣喧譁聲。下人來報,説是郭秀才帶着一大羣人要來見他。沈心文極為不耐煩,揮手説不見。下人有些遲疑,説:“老太爺在世時,對他們可是以禮相待的。如今大老爺剛過去,你就不見他們,要傳出去……”沈心文無奈,只得起身。

客廳裏,郭秀才和一幫老頭老太都羣情激憤,見到沈心文,立即圍上來,衝他嚷道:“少東家,為什麼把我們的紙給了別人?”

“是啊,幾十年了,都是給我們的,怎麼突然就變了?”

“可憐我的兒啊,還等着賣紙的銀子救命呢!”

……

沈心文本來就喝多了,腦子裏亂糟糟的,這時被人一吵,更是頭痛欲裂,他大聲喝道:“吵什麼吵,一個個地説!”

大家頓時靜了下來。沈心文指着一個老婆婆説:“你先説吧。”

那老婆婆鼓起勇氣説道:“少東家,我是在四十歲那年接到老東家邀請參加每年一度的喜宴的,今年我六十二歲,二十一年裏從來不曾間斷。為什麼今年不請我了?”

一個看起來已是風燭殘年的老漢接口説:“我更早,三十多歲時便收到老東家的邀請了,五十多年了都沒變。”

“對對,我三十多年了。”

“我也十幾年了。”

……

眾人又吵鬧起來了。沈心文忍無可忍地吼道:“這就是説,你們中最少的也已經接受了我沈家十幾年的恩惠了,多的有五十多年了,我沈家待你們不薄吧?‘七節紙’你們拿去做什麼?還不是拿去賣掉補貼家用。也就是説我沈家白養了你們這麼多年了,你們還不知足?你當我沈家是你們的金山還是銀田?我這麼跟你們説,不只是今年,明年,後年,以後,我都不會白給你們了!”

一番話説得眾人面面相覷,半天開不了口。最終,郭秀才歎了一口氣,對眾人説:“少東家説得有理,大家還是走吧,以後還是自己去尋個活路吧!”

眾人散去後,沈心文雖然有些愧疚,畢竟他們都是父親的老友,不過,總算解決了一件麻煩事,也是喜事一樁。

三、屋漏偏逢連夜雨

幾年後,光緒帝駕崩,宣統皇帝溥儀上台。此時整個國家已經開始**連連,內憂外患接踵而至。如此亂世,文人哪還顧得上吟詩作畫,聚紙齋的生意也開始不景氣了。沈心文明白父親寫的那八個字“天顏慼慼,常若不悦”的意思了,皇上都不開心,普通百姓哪還有好日子過啊。父親應該早就看出來國家將開始**,所以,反對他將生意做大,因為船小才好掉頭。

好在沈心文及時醒悟,將江浙、兩廣一帶的分號盤了出去,集中力量固守宣城。這一來,危機便減少了很多。只是,因為這幾年他為了提高工人的積極性,連漲工錢,雖然成本都算在了紙價上,但紙賣不出去,這一部分的開銷就大了。儘管他也曾想過辭掉一些工人,但那些工人都是各個家裏的頂樑柱,要是失業,一家人怎麼辦?此時的沈心文年歲漸長,與當初痛斥郭秀才時的心境已是大不相同,實在不忍心開除工人。

這天,有個製紙坊的工人來求見沈心文,開口便要他將西門聚紙齋分號的招牌送給他。沈心文以為他發瘋了,招牌是一個店的靈魂,怎能隨隨便便送人?正要喝令他離開,不想,那人湊上來,在他的耳邊輕輕地説了“周新平”三個字,沈心文頓時心裏一凜。

當年他給各分店換招牌時,請了很多各地的名人雅士題寫。周新平是知名的書法家,是他給城北分號題的字。這事沈心文已經差不多忘記了,眼下工人一提起,沈心文突然想到,幾天前,周新平與亂黨勾結,已被朝廷拘捕待斬。若是聚紙齋仍然掛着他的字,只怕會惹上禍事。

沈心文連忙拿出銀子要酬謝工人,那人卻擺擺手説:“眼下生意不好,東家還養着我們,已經是萬分感謝了,哪裏還能要你的銀子!”説罷,他便轉身走了。

工人走後,沈心文突然想到,這個工人是不識字的,肯定是有人託他來告訴自己的。是誰呢?

第二天一早,知縣大人突然帶領一隊人馬來到了城北分號,到了之後,卻目瞪口呆,原來,分號的招牌已經不是周新平所寫的了。這時,沈心文施施然從裏面走出來,拱手問道:“大人,不知這一大清早的帶這麼多人來做什麼?”

知縣臉色變了又變,勉強笑道:“本縣接到舉報,説你這招牌乃是亂黨所題,特意帶人過來看看。原來是個誤會,沈老闆見諒。”説罷一招手,示意眾人回去。一行人灰溜溜地走了,衙門的師爺回過頭來,遠遠地朝沈心文意味深長地笑了笑。

大清雖如強弩之末,但朝廷的體制還沒變,仍然要求各地官府進貢。這天,知縣向沈心文下了今年進貢“七節紙”的數量,竟比往年還要多出一倍。沈心文不解,知縣解釋説現在朝廷跟日本國走得比較近,日本人用了“七節紙”後,也喜歡上了,所以才要多一倍。沈心文面有難色地説:“可是大人,貢紙產量有限,實在制不出來這麼多啊!”知縣臉色一變,冷冷地説:“那你就等着殺頭吧。”

沈心文憂心忡忡地回到家,將製紙坊的管事以及各分號掌櫃叫來一起商量。眾人搖頭,都毫無辦法。老天讓百葉草生多少就是多少,紙的數量都有定數,求多一張也求不來。沈心文想了想,説:“這樣吧,第一,多派人手出去尋找,或許別的地方也有百葉草只是我們不知道。第二,以比往年高三成的價格收購百葉草,務必不使它們落入別人之手。第三,嚴格控制工藝流程,務必不浪費一根草。”

眾人領命而去。不想到當天下午,眾人又紛紛回來稟報,説產百葉草的象鼻山腳有部隊駐紮,説是演練陣法,操練兵士,不讓任何人上山去。沈心文趕緊親自去了象鼻山。駐軍千總本與沈心文有過數面之交,但此時竟然見都不見他,只是託人帶出口信,説是奉上面命令,要在山上駐紮三個月之久。

三個月,百葉草早就枯爛了。沈心文大叫一聲,當場便暈了過去。

等到他醒來,已經是在家中了。他抬眼看去,吃了一驚,原來身邊圍着的竟是郭秀才和那些老頭老太……

四、忠孝禮義仁智信

一個月後,到了百葉草枯黃季節,正是貢紙製造的最佳時期。只是因為象鼻山有部隊駐紮,無法採集百葉草,正當眾人都為沈心文擔心的時候,沈家來了一個客人。

這客人叫王三,四十來歲,開口便道:“聽説沈老闆正在為百葉草一事憂愁,我特來指點迷津。”

沈心文猛地站了起來,幾步衝到他面前,問道:“快請先生示下。”

王三從懷裏掏出一個包裹,在桌上打開,頓時,沈心文目瞪口呆,他不敢置信地問道:“百葉草!你是從哪裏弄來的?”

王三指了指,説:“象鼻山。實不相瞞,我與那千總有交情,想什麼時候去採就什麼時候去採。雖然我拿這草來沒什麼用,不過,我覺得應該可以跟沈老闆做個交易吧。”

“什麼價?”

王三豎起一根手指,道:“一捆一百兩。”

沈心文沉默片刻,突然笑了起來,説:“往年一捆一兩,你竟開出一捆一百兩的價,實在令人啞然。”

王三冷笑説:“買賣既然做不成,那我就只有走了。”説罷,起身告辭。他走得很慢,似乎想要沈心文攔着他,但走到門口也沒聽到動靜,終於憋不住回過頭來,問道:“沈老闆,銀子難道竟比命還重要?”

沈心文不緊不慢地説:“一切自有定數。你的草,我最多開到一捆五兩銀子,再多的話,就請你另尋買家吧。”

王三氣極,扭頭就走。

轉眼到了交貢紙的日子,知縣帶着一幫人來到沈家,冷笑道:“沈老闆,今日可是交貨時期,你若交不出貨,別怪我不認舊情了。”

沈心文哈哈一笑,道:“勞煩大人操心了,貢紙已經備好,敬請大人驗貨。”説罷,便一揮手,十幾個人抬着七八個箱子魚貫而入。沈心文順手打開其中一個箱子,道:“請。”

知縣一看,瞠目結舌,箱子裏竟都是潔白如玉的“七節紙”,他不敢相信地又打開其他的箱子,裏面也都是貢紙,他失聲叫了起來:“你、你這是從哪兒弄來的百葉草?”

沈心文笑了笑,説:“抱歉了大人,聚紙齋自接受朝廷委派製作貢品時,便有保密工藝的約定,這個不可道明。”

知縣臉皮抖動,正是他與駐軍千總勾結,想要謀害沈心文奪其家產,才將部隊駐紮到象鼻山的。隨後他又派王三去跟沈心文談賣百葉草一事,因為他知道就算沈心文得到整個象鼻山的百葉草也不夠製作貢品所需的,這樣他便可多撈一筆,卻沒想到沈心文竟然不買。今天他就是來抓沈心文的,可是,誰能想到,貢紙的數量竟然絲毫不差。知縣只得一跺腳,灰溜溜地走了。

幾天後,沈心文照例辦了酒宴,今年,他將父親的那些老友全都請來了。席間,他高舉杯子,誠懇地對眾人説:“各位叔伯,我向大家道歉了。過去,因為我少不更事,沒有領會到父親傳給我的道理,得罪了各位,幸虧各位不計前嫌,使得聚紙齋化險為夷,在此,我感謝大家。”

不僅是知縣,連沈心文也沒想到,他的父親沈萬頁未雨綢繆,在幾十年前便已經發現百葉草是沈家的死穴,於是,他在山區的一個偏僻小村請那些村民也就是今天在座的人,人工培養百葉草。而郭秀才是軍師,沈萬頁給他們的報酬便是每年慶紙宴上的“七節紙”。因為百葉草的特性,一直到沈萬頁去世後才培植成功。當時郭秀才喜滋滋地去沈家報喜,卻不想遭到沈心文一頓痛罵,隨後村裏人又一起去跟沈家理論,卻引起了沈心文的極度反感而斷了給他們的報酬。不過,村民們念在老東家的仁義上,仍然將種植百葉草這事繼續了下去。也因為這,沈心文才平安地度過了這一劫。

酒席散了後,沈心文開始給大家發放剩下的貢紙。看着這些眉開眼笑的老人,沈心文突然明白了父親為什麼要給貢紙取名“七節紙”了,因為忠、孝、禮、義、仁、智、信是經商的根本,也是徽州商幫之所以能馳騁商界數百年之久的原因啊!

古代故事 篇四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書生很愛好養花,人們便送他一個外號,叫他“花相公”這花相公的花園正靠着大馬路,南來北往的人看了,都誇他的花養得好。花相公聽了,心裏也喜滋滋地直點頭。

一天早上,花相公正在花園裏澆花,忽然,從園口走來一個白鬍老頭。花相公笑着走上前,問道:“老爺爺,您看我這花園怎麼樣?”老頭摸了摸鬍子説:“好歸好,就是少棵綠牡丹。”花相公聽後,又問道:“老爺爺,您説上哪兒能弄到綠牡丹呢?”老頭説:“有是有,就怕你受不了苦,找不着。”花相公説:“老爺爺,您説吧,只要能找到綠牡丹,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不怕!”白鬍子老頭聽後,説:“好吧,既然你一定要去找,我就告訴你。”於是白鬍子老頭便如此這般地把找綠牡丹的方法和他説了一遍。

花相公聽後,回家帶上了銀子,騎着馬上了路。他按照白鬍子老頭指的路,順着大道一直往前走。走啊走,走啊走,不知走了多少天,走了多少路,銀子花光了,糧食吃完了,後來,連馬也賣了,但,仍然沒找到綠牡丹。正在他左右為難的時候,一抬頭,發現前面果園裏,有個老頭摘杏子。他急忙走過去,雙手抱拳,作了一揖,對老頭説:“老爺爺,您行行好,告訴俺上哪兒去才能找到綠牡丹?”老人聽後,歎了口氣説:“唉,就是告訴你,你也去不了!”花相公一聽,雙膝脆在地上,再三央求老人,讓老人告訴他那綠牡丹長在哪裏。老人見花相公找綠牡丹心切,便説:“想找到綠牡丹要過三關:一是,路上要過黑水湖。那湖裏的水啊,黑得象鍋底一樣,涼得刺骨。這湖上一沒有橋,二沒有船,只有一根獨木頭橫在湖面上,走不好,人就掉進湖裏淹死了。二是,要過蒺藜山。那山上的蒺藜刺,個個都有一尺多長。山上沒路,只能從蒺藜空中過。人要過蒺藜山,弄不好,恐怕連腳也會扎個稀糊子焦爛。三是,要過落魂澗。那澗又深又陡,人站在澗底下往上望,只能看見一線天。要想越過澗去,只能抓住一根又細又長的樹根蕩過去。弄不好掉下來,不光沒有了命,連屍首也會跌成碎渣渣!”

花相公聽完老漢的話,説:“老爺爺,謝謝您的指教。為了找到綠牡丹,我什麼都豁出去了!”説完,就照老漢的指點,又上了路。

他走啊走,走啊走,不知走了多少時候,果然看見前面有個黑水湖。放眼望去,那湖水確實黑得驚人,黑色的波浪翻滾着,一眼望不到邊。湖面上,只有一根又細又圓的木頭搭在上面。雙腳踩在木頭上,只打顫,花相公顧不了這些,把眼一閉,趴在木頭上,拚命地往前扒水游去。身子不時浸在湖水裏,那湖水涼得象錐子刺在骨頭裏。他咬着牙,忍耐着,又遊了好長功夫,好容易才過了黑水湖。上了湖岸,他又繼續往前走。走啊走,走啊走,不知過了多少時候,前面果然來到了蒺藜山。抬頭看,山上的蒺藜刺,真的都有一尺長。一走不好,身子摔倒在蒺藜山,就會被扎得皮開肉綻。可是,為了找到綠牡丹,他睜大雙眼,兩腳專揀蒺藜空走。走這蒺藜空,要走得穩,站得牢,踩得準才行。因此,走起來很慢很慢。他一直走了兩天兩宿,好不容易才走過了蒺藜山,找到了前行的路。花相公腳不停地順路走了一程又一程,這天來到了一條深山澗裏。抬頭一看,這大山澗又長又深又陡,只有一根又細又長的樹根從山上掛下來。為了找到綠牡丹,花相公忍着滿身的傷痛,雙手攥着樹根,兩腳蹬着山崖,使勁往上爬起來。他爬啊爬,爬啊爬,手勒破了皮,他不叫苦;腳割開了口子,他也不抱怨。不知爬了多久,突然看見眼前一閃,一條錚亮的大路橫在眼前。花相公心裏話:這下可找着路了。他急忙跳下樹根,順着大道往前走去。走了不多遠,進了一個小村子,看見村頭上有個老頭坐在小板凳上曬日頭。那老頭一見花相公走來,就站起身來説:“你這位相公,大概來找綠牡丹的吧?”花相公驚奇地説:“正是。老爺爺,您知道那綠牡丹在哪兒嗎?”老頭説:“你別急,先跟我進家歇歇腳,吃點飯。吃飽了,我就領你去找。”花相公一聽,恣得蹦了起來,跟着老頭就去了。他在老頭家,急忙竄火地吃了點飯,就跟老人家找綠牡丹去了。

老頭領着花相公,來到他家的花園裏。只見那花園裏,開着一色絨絨的牡丹花。花色迷人,香味撲鼻。花相公叫這滿園的綠牡丹給迷住了。他左求右求地告老人給他棵。老頭説:“這樣吧,我叫我七閨女把你送回家去。到家三年後,你家中的花園裏也就有綠牡丹了。”花相公聽後半信半疑。這時,只見老頭把手一招,叫出了他的七個閨女來。花相公一看,這七個的個量、面貌都一個樣兒。老頭把排在末後的七閨女叫過來,對花相公説:“你讓她揹着,要緊閉着眼,不叫你睜,不要睜開。”起先,花相公還不好意思讓大閨女背。但是,想到為了得到綠牡丹,自己千難萬險都不怕,便一硬頭皮,趴在七閨女的背上,把眼一閉,讓她揹着就走了。只聽,耳邊風聲直響,飛沙走石,不一會兒,風停了,聲住了,雙腳也試着落地。那七閨女叫他睜開眼。他睜眼一看,喲,已進了自己的家門。花相公的爹孃一見走了多日的兒子回來了,還領來個俊閨女,歡喜得不知怎麼好。他們問明瞭原由,當天就給他倆辦了喜事。

第三年頭上,那俊閨女生了個女孩子,又白又胖,俊得活象一朵牡丹花。孩子長得出奇的快,不到三個月工夫,就會走,會説、會笑、會叫人了。

這天,女孩子跟他爺爺上街耍,不小心叫石頭一絆,一下子摔倒在地,摔死了。爺爺見了,便放聲嚎啕大哭起來。他抱起死了的孫女回了家,不知跟兒媳婦説些什麼好。媳婦説:“人已經死了,哭也不會活了。”花相公一看孩子死了,也跟着放聲大哭起來。媳婦又對正在大哭的花相公説:“孩子死,哭也哭不活。你把她埋在咱花園裏的百花中間。想她時,就在清早上、日出以前,圍着她的墳子左轉三圈,右轉三圈。孩子就會出來和你見面。”説完,那媳婦一打影也不見了。

花相公一見眨眼工無,死了孩子,又失去了媳婦,更放聲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照媳婦的囑咐,抱起孩子走到花園裏,在那百花中間挖了個深深的土坑,把她埋在裏頭。然後,又哭着回了家。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起牀子,他照媳婦臨走時留下的話,日出前,就來到花園中間,圍着自己孩子的墳,左轉了三圈,右轉了三圈。剛轉完,就見那墳“呼啦”一下裂開了,從墳子底下長出一棵綠杆綠葉的牡丹花來。一眨眼,那花的葉間又冒出一個個花骨朵,接着便開出了朵朵綠絨絨、香噴噴的綠牡丹花。

從此,花相公家的花園裏,便有那名貴的綠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