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漢字小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6W

漢字小故事精品多篇

現代漢字的故事 篇一

中國字是中國漢字的一個稱號,很多國家都在學習我們的漢字,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從一個網站説起吧!

這個網站是一個外國人開發的,他很喜歡中國的漢字,於是他賣掉了自己所有的家產,開了這個網站,他在這個網站上研究漢字長達30年的時間,最終了解了中國漢字裏的許多祕密,於是我們都叫他“漢字叔叔”。

中國字有許多種字體,楷書、隸書等等,我會寫的就有3種了,分別是楷書、隸書、篆書這三種中國漢字。

中國漢字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以前人們用的漢字都是用圖畫來表示的,“水”他們就畫三支河流,“目”他們就畫一個眼睛。每一個漢字都有每一個故事,我們應該敬愛我們的中國字,去尊重它,去喜歡它。比如“安”字,家有女人就是安,安上面的“寶蓋”代表家,下面的“女”代表女人。母親、奶奶是女的,我們稱祖國為母親,有母親在,國家才會安全。

我們每個人從現在開始,應該少寫錯別字,不會的字應該仔細想一想,查一查字典。會寫的也不要一蹴而就,一筆就寫下去,最怕這一下去就錯了,難的字更加應該去想一想。

中國字不但“漢字叔叔”喜歡,我們也喜歡,每個漢字都有一個字謎,太有趣了。比如説,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八十八個哥哥是“米”,一百減一是“白”,因為一百減去上面那一橫就變成“白”了。

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更加喜歡我們的中國漢字了呢?

老師點評:從你的描述中看出你對中國字的熱愛,太棒了!對中國字的由來、構成、趣味都有足夠的説明,確實了不起。

現代漢字的故事 篇二

漢字,是我們中國使用的書面字體,早在四千多年前,漢字就誕生了,它經過漫長的演變,不斷的修改,最終演變成了我們現在的漢字——楷體。漢字的演變過程是從甲骨文到金文,又從金文到小篆,然後依次是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漢字的寫法有很多,每一種字體都着它獨特的韻味,如:古色古香、幽靜古典的小篆和隸書;流暢似水的行書;端莊典雅、方方正正的楷書;狂野奔放、龍飛鳳舞的草書……

漢字不僅花樣繁多,而且賞心悦目,不少人寫得一手好書法,這些書法都被人珍藏在家中,或展覽,漢字已是中國的一面文化旗幟,一種標誌,而有人卻用字不規範,不尊重漢字。

現如今,一些商店為了生意,為了產品的“前途”,使用一些成語來做商店的招牌,用上成語固然是好的,但這些成語是錯誤百出啊!

一次,我和媽媽外出逛街,忽然,一個商店的招牌吸引了我的注意,這家商店的招牌是“百衣百順”。喲,這招牌上的錯誤也太明顯了吧!“依”字,變成了“衣”,這老闆也太粗心了,這要是在作業本上的錯別字好還,但這可是大街上啊,況且這還是商店的招牌,讓人看到,還不笑掉大牙,不進去買東西了?想着,我們進了這家店,提醒了一下店員,誰知這店員不以為然,説:“我們知道着招牌有錯,這是我們故意的,不就是為了醒目一點,吸引顧客嘛!”聽了這話,我恍然大悟:原來是一種吸引顧客的生意手段啊!得知事情的“真相”後,我和媽媽尷尬地出去了。

經過這次事件後,我就開始注意商店的招牌,看看還有沒有類似的錯誤,沒想到還真發現了不少:“默默無聞”變成了“默默無蚊”,“其樂無窮”寫成“騎樂無窮”,“有備無患”寫錯成“有杯無患”……看着這些錯字成語,我有點兒憤怒,原本好好的成語,成了人們生意場上的“利用工具”!這不僅侮辱了漢字,不尊重漢字,而且可能誤導孩子對漢字的認知。所以,我不支持這種生意手段,我提倡杜絕這些不規範字,讓人們統一規範用字。

漢字是中國的標誌,是傳播中國文明的重要因素,我們應該珍愛漢字,保護漢字,讓我們的漢字傳承後代!

有趣的漢字小故事 篇三

《紅樓夢》裏賈寶玉吟過一首描寫竹子的詩,其中兩句是:“竿竿清欲滴,個個綠生涼”。後人修訂翻印時曾將“個個”字改掉,有人對此提出非議,意見是説“個個”多麼像清翠欲滴的竹葉啊,觸字生景,為什麼要改呢!

象形字為數不多,卻是漢字造字的基礎,後來的合體字有相當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構成的。由於漢字的字形變化是漸進的,十分有趣的是,至今許多漢字還留有象形的尾,仔細琢磨就可以看出它的原形來。魯迅先生説,漢字的基礎是象形。象形字就是畫物像它的形狀,以此形狀表達它的含義。“烏”與“鳥”字相比,正好切去鳥頭上表示眼睛的一短橫。畫鳥不點睛,這是為什麼?我們知道,古人在造字時,對於象形字,需要抓住形象的特徵。烏通體黑色(頸下有一些白羽毛的,古人稱鴉)。烏的黑眼睛因和羽毛的顏色相同,看上去就不分明瞭。所以“鳥”字點睛,“烏”則不見其睛。

據説在南北朝時,有一位畫家張僧繇,在牆上畫了四條龍,後來經人多番要求,給其中兩條畫了眼睛,這兩條龍便騰飛昇天了。成語“畫龍點睛”即來源於此。“烏”字耐人尋味,恰在這不點睛上。以上所述雖然是兩件事,但道理是一樣的。據説,小烏雛出生後,其母要餵養它六十天,待羽毛豐滿可以獨立覓食時,它要叼食六十天報養其母。這叫反哺。因此烏在古詩文中成為孝道的象徵。在傳説中也有許多與它有關的。浙江省有個義烏縣(現為義烏市),在漢代稱烏傷縣。相傳有個叫顏烏的孝子,當父親去世後,獨個兒一筐一筐地背來黃土,為父親壘墳。這時羣烏也趕來相助。試想烏的嘴能叼多少土呢?結果烏的嘴都受了傷。人們便將這個縣取名為烏傷。到唐武德年間,改為義烏縣,名字顯得更為典雅含蓄。

烏是一種喜歡羣居的鳥類,它們在田野中生活。有這樣的一故事:春秋時代鄭國和楚國交戰,楚國在夜裏偷偷撤了兵,故意留下軍帳沒有拆除,以便迷惑鄭軍。鄭國並不瞭解楚軍的底細。這時鄭軍中有個士兵遠遠瞭望一下,便肯定地説:楚軍撤走了。別人問他:楚國的軍帳尚在,何以見得楚軍退走了?(當時沒有望遠鏡,肉眼是無法看清楚的。)他説:楚軍帳幕上落滿了烏鴉,如軍隊尚在,是不可能有這種現象的。由此可見,古人對烏的生活習性是觀察得何等細微。

漢字裏象形字不多。《説文解字》裏象形字只有364個。漢代以後,一千多年來只造了“傘、凹、凸”等少數幾個象形字,現在已不再用這種方法造字了。象形字為數不多,卻是漢字造字的基礎,後來的合體字有相當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構成的。例如“人”是“企、伐、侄、儉、仙”等字的構字成分,“貝”是“財、購、貿、狽、敗”等字的構字成分,“馬”是“驢、馱、駕、媽、罵”等字的構字成分。因此,從字源上了解象形字的形、義、音,可以幫助我們掌握一大批現代通用漢字的字義和讀音。

經過長期變化,很多象形字都變得不象形了,可是,漢字從產生到現在還沒有發生文字體系的大變動。在同一文字體系中,字形的變化是漸進的。因此至今有些漢字還留着一條象形的尾巴,仔細琢磨一下就可以看出它的影子來,例如口、身、耳、手、山、田、井、水、火、雲、電、雨、傘、門等。

前邊談的象形字是就字的來源來説的。有些字不管它的來源,單就它現在的字形來説,也有很強的象形性。例如“笑”,不管東漢許慎説什麼“打竹板奏樂使人笑得直不起腰(夭)來”也好,也不管宋朝蘇東坡説什麼“用竹子打犬不可理解”也好,人們越端詳它越覺得它喜眉笑臉的。“哭”字,不管有人説它是“犬的叫聲像人哭”也好,人們越端詳它越覺得它像個頑童在張口大哭。新興漢字“乒乓”,不但像聲,而且像形。後起漢字“甩”不是很像一隻手用力往外扔東西嗎?簡化字“風”不是很像橫掃落葉的狂飆嗎?“喜”字不是很像人們張口喜樂的樣子嗎?

古老的象形字是一種表形的文字。“象物之形”,這種方法具有很大的侷限性。且不説抽象的意義無形可象,就是具體的東西,也不是都可以“象形”出來的。用這種方法構造漢字沒法滿足記錄語言的需要,漢字由表形向表意發展,於是指事字和會意字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