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黃河大合唱》聽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5W

《黃河大合唱》聽後感【精品多篇】

黃河大合唱(本站推薦 篇一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部交響樂代表作。作於1939年3月,並於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鬥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黃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1939年首次映,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國抗日戰爭時起到鼓舞作用。1960年代後期因江青的建議,被殷承宗等音樂家改編為《黃河協奏曲》,後來又出現了有石叔誠版的《黃河協奏曲》。由於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黃河大合唱》在台灣“戒嚴時期”被禁止演奏。

2015年8月2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佈了“我最喜愛的十大抗戰歌曲”網絡投票結果,《黃河大合唱》是入選的10首歌曲之一。[1] 中文名稱 黃河大合唱 外文名稱 The Yellow River Cantata 專輯語言 中文,山西方言 曲目數量 8首 發行時間 1938年 音樂風格 激昂 製作人光未然(作詞),冼星海(譜曲) 歌曲題材 抗日合唱作品 目錄 創作背景 2 合唱曲目

▪ 《黃河船伕曲》 ▪ 《黃河頌》

▪ 《黃河之水天上來》 ▪ 《黃水謠》 ▪ 《河邊對口曲》 ▪ 《黃河怨》 ▪ 《保衞黃河》 ▪ 《怒吼吧,黃河》 3 藝術結構 4 歌曲鑑賞 ▪ 綜合角度 ▪ 樂章簡介 ▪ 結構分析 5 社會評價 6 社會影響 7 相關事記 ▪ 中國大陸 ▪ 港台地區 ▪ 海外演出 8 版本信息 創作背景編輯

1938年9月,武漢淪陷後,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隊第三隊,從陝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目睹了黃河船伕們與狂風惡浪搏鬥的情景,聆聽了高亢、悠揚的船工號子。[2] 1939年1月,光未然抵達延安後,創作了朗誦詩《黃河吟》,並在這年的

光未然 除夕聯歡會上朗誦此作,冼星海聽後非常興奮,表示要為演劇隊創作《黃河大合唱》;年3月,在延安一座簡陋的土窯裏,冼星海抱病連續寫作六天,於3月31日完成了《黃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為背景,熱情地謳歌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保衞祖國的必勝信念。[2] 冼星海回國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眾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他站在民族鬥爭的前面。他確信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解放,“為抗戰發出怒吼”,他縱筆譜寫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牀上的青年詩人光未然,聽其朗誦《黃河吟》聽其講述黃河呼嘯奔騰的壯麗景象遂蕩其共鳴,樂思如潮。創作一星期,半月之內又完成了該作品八個樂章及伴奏音樂的全部樂譜。寫就了這一時代的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3] 《黃河大合唱》這部作品以黃河為背景,由七種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構成,熱情歌頌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控訴侵略者的殘暴,並展現了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奮勇鬥爭的英勇場面,勾畫出了中國人民保衞祖國、頑強抗擊侵略者的壯麗畫卷。[4] 《黃河大合唱》寫成於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秋冬,作者隨抗日部隊行軍

冼星海

至大西北的黃河岸邊。中國雄奇的山川,戰士們英勇的身姿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時代的呼喚促使他懷着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後來被改寫成《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5] 《黃河大合唱》創作於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於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由鄔祈零指導)立即引起巨大,反響,隨即很快唱響全國,成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時代的最強音。其在藝術上有着很高的音樂成就與獨創性。這首作品的創作是以抗日戰爭為背景,以黃河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莊嚴地謳歌了中華民族的堅貞不屈、頑強抗爭的英雄氣概。這部作品的

《黃河大合唱》聽後感 篇二

雖不曾見過黃河壯,書中常看到黃河涌。雖不曾聽過黃河兇,歌中常出現黃河滾。

今天,我聽了聞名一過的《黃河大合唱1》,雖然我並不喜歡高音唱法,但我卻被它吸引住了。那裏邊的歌詞振奮人心,“咳喲,劃喲……”管它烏雲波濤,冷風還是浪花,把住舵咱們劃吧!

那一聲聲:咳!

劃喲!

咳!

劃喲!

響徹天谷,沒錯,划船好比上火線,只有團結,才能往上衝!

劃啊!

衝啊!

當看見河岸,登上河岸,然而,風浪還沒有平息,我們還得和黃河比拼!

這不正如一個班級嗎?一個班,個顧個,誰也不顧集體,你説這樣一盤散沙,有何作用?風一吹,隨風都飄走了,留下的純屬僥倖。只有攜起手來,築成一堆沙堡,那麼哪怕風吹雨淋,電閃雷鳴,我們都是堅韌不催的。有句話叫:“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但我個人認為,在進的時候,還得靠着別人的扶持,一個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只是一個在活。説回來,假如我們班有32個人,每人一份32份,你學你的,他學他的,那麼有困難時誰也不回來推你一把!

那時就是後悔也來不及了!

因此,我認為,團結是一個班最基本的一個性質,沒有團結,也就沒有一個真正的班級,有的只是“虛象”。

《黃河大合唱》聽後感 篇三

今天開課了,本以為已經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來預習,學生已經能夠對《黃河大合唱》這部大型的音樂有個具體的瞭解,但是,情況並不想象中的那樣,也許是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足,或是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吧,一上課就沒有進入正常的教學狀態。有些遺憾。只好將自己對這部音樂的相關內容給學生做以簡單地介紹。看來,還需要對學生的自我學習習慣加以引導與培養,對學生水平的高估,是上課失敗的主要原因。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學生討論對課文的瞭解時,有個學生提出了這篇課文的主題思想:課文要表達的是黃河大合唱的磅礴氣勢、。於是,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理清了文章的層次,文中哪些內容表現得是黃河大合唱的磅礴氣勢、哪些內容表現抗日軍民的昂揚鬥志?由此引入教學。通過好大的合唱隊、奇特的樂隊、演出場景來體會黃河大合唱的氣勢磅礴,同時指導朗讀背誦,效果很好。(抓住關鍵性的詞語體會)

體會抗日軍民的昂揚鬥志,運用的是同樣的教學方法,效果也挺不錯。

在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突然想到,這是在描寫《黃河大合唱》的磅礴氣勢的,為什麼還要來描寫抗日軍民的昂揚鬥志呢?由此引出這首樂曲對士氣的鼓舞,這首樂曲的歷史作用。進一步體會《黃河大合唱》的價值。這一點在文中的是通過作者的想象表現出來的,同時引導想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至此,本課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總結本課教學的得失,令人滿意的是課程的教學效果已經得以達成,不足的是學生的表現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是對學生的情況把握不足?還是因為已經臨近週末,學生的疲乏週期已經來臨?還是自己的期望值太高?這都是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還是做好上課的一切準備,以一顆平常心來上平常課,享受課堂的自然生成吧。

黃河大合唱 篇四

《黃河大合唱》氣勢磅礴,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個樂章,並由配樂詩朗誦和樂隊演奏將各樂平連成一個整體。各個樂章從內容到音樂形象又具打相對的獨立性,樂章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品以抗日和愛國兩個主題為中心。從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藝術形象上一步步展開,直至宏偉的終曲,激盪的感情浪潮發展到了最高點。

管絃樂隊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對全曲進行了極富特點的描繪.樂隊效果色彩濃郁。音樂刻畫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徵着崇高偉大的民族精神:幾個主題經過發展後交織徵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黃河船伕曲》採用了勞動號子的體裁形式,展現了烏雲滿天.驚濤拍岸,船伕與暴風雨奮力拼搏的生動形象.表現了華夏子孫吃苦耐勞和一定能到達勝利彼岸的優秀品質。九曲黃河上船大粗礦的號子以領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來,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和藝術感染力。作為大合唱的第一樂章,《黃河船伕曲》給我們展示了這一可歌可泣的史詩的第一幕。

男高音獨唱《黃河頌》是一首以黃河象徵祖國的熱情頌歌,充滿了搏大、豪放的情懷。第一部分以平穩的節奏、寬廣的氣息歌唱了黃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熱情、奔放的旋律讚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熱情激昂地頌揚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配樂詩朗誦《黃河之水天上來》之後,是民謠風格的抒情敍事曲《黃水謠》,樸素的音調優美而又平易動人:第一部分描寫了奔流不息的黃河之水和中華兒女美好安寧的和平生活。第二部分主題深沉、痛苦,描寫了日寇侵略後妻離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慘情景。音樂在低沉的情緒中結束,使人久久難忘。

《河邊對口曲》如民間小曲般親切而富於鄉土氣息,通過敍事般的對唱形式,手法簡練,效果甚佳,描摹了國土淪喪後日寇鐵蹄下人民的悲慘遭遇。

《黃河怨》以低沉悽慘、悲痛欲絕的音調,哭訴了一個遭受日寇蹂躪、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債清算”的遺願而投入滾滾黃河懷抱的婦女的深仇大恨。齊唱、輪唱《保衞黃河》表現了遊擊健兒的英勇氣概,是一有人民戰爭壯闊場面的戰鬥進行曲。“龍格龍格龍格龍”的襯詞此起彼伏,波瀾壯闊的宏偉場面和樂觀主義的民族精神躍然眼前。

混聲合唱《怒吼吧,黃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終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前面出現過的幾個重要基本主題得到了綜合的展現,憤怒的情緒、戰鬥的號角、堅定的節奏、豐滿的合唱以宏偉的氣勢使音樂達到了最高潮,作品在樂隊全奏和八聲部合唱氣吞山河的澎湃波濤中結束。

《黃河大合唱》作為一部“大合唱”。所謂“大合唱”就是“康塔塔”(cantata),是歐洲巴羅克時期重要的聲樂體裁。“康塔塔”雖然不具有歌劇那麼完整的故事情節,但戲劇性還是存在的。《黃河大合唱》作為一部中國的“康塔塔”,也具有這種戲劇性。《黃河大合唱》一共八個樂章,每一章節,都是通過朗誦和樂隊為背景串聯起來。雖然每個樂章在從表現形式、藝術形象、思想內容都各有側重或有所不同,但是整個作品貫穿着一個主題思想,這就是“抗日救亡”,同時也歌頌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 第一樂章《黃河船伕曲》是一首混聲合唱。這裏運用了黃河船伕號子的音調素材。這一樂章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繪了船伕們與風浪搏擊的場面,音樂充滿戰鬥的力量。第二部分是根據開始的主題旋律,拉寬了節奏、放慢了速度,表現船伕們穿過了急流、靠近了河岸的那種欣慰。這表明,中國人民儘管處在艱難抗戰之中,但已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第三部分,音樂又回到了樂章開始的速度上,但又由強漸弱,由近到遠。這一樂章通過黃河船伕與急浪、險灘的搏鬥,象徵着中國人民與日本帝國主義日趨激烈的民族矛盾。

第二樂章的《黃河頌》,是一首男中音獨唱曲,表達了詩人對黃河——母親河的讚美。這一樂章由三個樂段構成。開始樂隊奏出一個音域寬廣、氣息深長的引子,這就是這一樂章的主題,顯示出了黃河的雄偉氣魄。接下,男中音唱出了內心熱情的讚美。這裏唱出了黃河的源遠流長和曲折婉轉,它象徵着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幅員遼闊。第二段從“啊、黃河”開始,進入一個熱情澎湃的音樂段落,這裏歌頌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及其光榮的革命傳統。接着又來了一個“啊、黃河”。這是一個激情的甩腔,音樂上更加熱情昂揚。似乎在説,中華民族站起來了,我們不畏強暴、不怕犧牲,誓與外敵鬥爭到底。此時音樂到達高潮。跟進來的第三個“啊、黃河”使音樂進入第三樂段,這時音樂變成4/4拍,氣息寬廣,像黃河一樣奔流而下。這個樂章表達了詩人對黃河的讚美,但又將黃河形象地比作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因此,這裏對黃河的讚美也就是對中華民族的讚美。

第三樂章《黃河之水天上來》,是一個配樂詩朗誦。原來是由三絃伴奏,後來改為由琵琶伴奏。這個樂章,冼星海吸取了《義勇軍進行曲》《滿江紅》的音調素材, 講述了民族的災難,也歌頌了民族的英雄。是詩人進一步對黃河、對中華民族的讚美。同時也暗示着黃河或者説是中華民族將面臨一場劫難。但遺憾的是,我們今天在音樂會上很難聽到這一樂章了,因為考慮到演出效果,它常常被省略! 第四樂章是《黃水謠》,是女聲二部合唱。這是一首民謠體的三段體歌曲,其曲調非常優美動人,把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祖國的無限深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第一段展現出黃河兩岸人民安寧、平靜的生活,音樂十分流暢,也顯得十分祥和。中段情緒急轉直下,“自從鬼子來,百姓遭了殃„„”。這一段表現日寇入侵中國,踐踏祖國的大好河山,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第三段是第一樂段的再現,但在情感上則變得壓抑和悲涼。這一樂章是全曲中的一個轉折點,整個作品的悲劇性和戲劇的矛盾就此展開。

第五樂章是《河邊對口曲》,是一個男聲二重唱及混聲合唱。採用了樂段反覆的民間音樂結構形式,音樂吸取了山西民歌的音調,採用鑼鼓伴奏的方法。整個樂章是兩個流亡者的對話。這裏作者借兩個流亡者的對話,講述了全國廣大流民、顛沛流離、背井離鄉的悲慘遭遇。引出合唱發出“打回老家去”的吶喊。

第六樂章《黃河怨》,是一首女聲獨唱。用悲慘纏綿的音調唱出被壓迫、被侮辱的淪陷區婦女的痛苦的哀怨。這一段是一個絕望的婦女的內心獨白。這個婦女的丈夫流離失所,不只去向,她的兒子也被日本鬼子殺死了,自己又被鬼子給糟蹋了,最後不得不跳入黃河母親懷抱自殺而死。作者之所以有這樣一個構思,就是想通過一個婦女的死來激發全國人民的鬥志。在整個《黃河大合唱》中,這是戲劇性最強的一段,作為一首獨唱歌曲,技巧性非常強,是檢驗女高音的“試金石”。

第七樂章《保衞黃河》,是一首輪唱、合唱歌曲,是人們最熟悉的一首。這裏採用了“卡農”的復調手法,給人一種此起彼伏、羣情激奮、萬馬奔騰的藝術效果。首先是二部輪唱、然後是三部輪唱,並穿插了“龍格龍”的襯詞,增強了音樂的氣氛,使人感覺到抗日的力量不斷髮展壯大和勢不可擋。

第八樂章《怒吼吧黃河》是一個混聲合唱歌曲,它是整個作品的主題思想的概括和昇華,也像是一個回顧,用富於詩意和浪漫色彩的筆調,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民終將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必勝信心。“黃河在怒吼”、“揚子江在怒吼”、“珠江在怒吼”描述了全民抗戰的戰爭態勢。最後發出了“戰鬥的警號”,這一句被多次重複,整個音樂給人以巨大的號召力,無疑是向法西斯、侵略者的宣戰! 整個作品雖然沒有像歌劇那樣,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但它卻有一個嚴密的戲劇性構思,給人一種強烈的矛盾衝突。這個矛盾衝突就在於開始時的人與自然的衝突,是船伕與險灘、急浪的搏鬥,後半部分是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衝突。但二者是相呼應的,即通過人與大自然的搏鬥,表現出中國人民的英勇頑強,進而為中國人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民族矛盾得以解決作了鋪墊。整個作品就在於展示這個矛盾(《黃水謠》)、激化這個矛盾(《黃河怨》)、解決這個矛盾(《保衞黃河》)。這種矛盾的展示、激化、解決正是其戲劇性所在。

第一樂章 《黃河船伕曲》 (齊唱,合唱)

本樂章運用領唱及合唱相呼應的演唱形式,描繪了船伕們與風浪搏鬥的動人場面以及登上河岸時的樂觀情緒。 情緒變化很大,有兩種對比鮮明的情緒。開首的緊張情形,是船伕們渡黃河時和波濤掙扎的情形,即歌詞“劃喲,衝上前!”音樂吸取了民歌中船伕號子的音調素材,運用主導動機貫穿發展的手法與領,合呼應的演唱形式,生動地描繪了黃河船伕在暴風雨與驚濤駭浪博戰的情景,表現出中國人民在艱苦中的鬥爭精神和誓達彼岸 的必勝信念。 第二樂章 《黃河頌》 (男高音或男中音獨唱)

是用“頌”的方法寫的,帶着奔放的熱情,高歌讚頌黃河之偉大,堅強。這裏是由男高音獨唱,歌聲悲壯,在伴奏中可以聽出黃河奔流的力量。 第三樂章《黃河之水天上來》 (配樂詩朗誦) 歌詞: 黃河之水天上來,排山倒海,洶湧澎湃,奔騰叫嘯,使人肝膽破裂!這是中國的大動脈,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熱血。紅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月出東山,河面銀光似雪。它震動着,跳躍着,像一條飛龍,日行萬里,注入浩浩的東海。虎口——龍門,擺成天上的奇陣;人,不敢在它的身邊挨近;就是毒龍也不敢在水底存身。從十里路外,仰望着它的濃煙上升,像燒着漫天大火,使你熱血沸騰

第四樂章 《黃水謠》 (齊唱) 整體欣賞: 《黃水謠》是一首歌謠式的三段體歌曲。 第一樂段是女聲二部合唱,它描繪了黃河兩岸的美麗風光,敍述了這裏的人民世世代代開渠築堤過着和平寧靜的日子,旋律抒情婉轉; 第二樂段是混聲四部合唱,它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者侵略中國的罪行,敍述了黃河兩岸人民背井離鄉,四處逃亡的悲慘生活。其情緒悲痛而壓抑。尤其是樂段的收束處,連續兩個下行的四度跳進更增強了這種情緒的感染力; 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變化再現,它發出了令人悲傷的感歎:黃河依然如故,黃水奔流不止,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情緒十分淒涼。 儘管這首歌悲痛而淒涼,但它絕無頹廢失望的絲毫痕跡,相反,它在悲痛淒涼中藴涵着希望與奮鬥之情。 第五樂章 《河邊對口曲》 (男聲二重唱及混聲合唱) 此曲是用民歌方式寫的,用山西音調。是一首敍事性的對唱歌曲,以民間常用的對答形式,採用不同的調式對比,表現了兩個流離失所的老鄉,在黃河邊上不期而遇,他們各自訴説着自己的命運,終於一同踏上了“打回老家去”的戰鬥道路。

全曲上,下兩個樂句,一問一答,構成了完整的音樂形象。 第六樂章《黃河怨》 (女高音獨唱)

這首悲歌以開頭的旋律(衰婉感人,如泣如訴)為基礎,其後不斷引伸發展,形成一首多樂段的龐大獨白。 深刻地表現了一位受迫害受污辱的婦女,對敵人殘暴獸行發出的強烈控訴。

第七樂章 《保衞黃河》 (輪唱) 整體欣賞: 這是一首進行曲體裁的輪唱歌曲。快速大跳的動機與逐級擴張的音型, 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奮起鬥爭的英雄形象。他們在萬山叢中,在青紗帳裏,從四面八方掀起復仇的巨浪,把侵略者淹沒在人民戰爭的大海汪洋之中。 歌曲採用了齊唱及二部,三部輪唱的演唱形式,情緒堅決而振奮。在三部輪唱之後,有一大段器樂曲,它把情緒進一步昇華,從而形成歌曲中新的高潮。這段音樂,不僅有自己鮮明的形象及個性,而且為最後的齊唱部分做好了轉調準備,使歌曲在高亢而激越的情緒中結束。 第八樂章 《怒吼吧,黃河》 (合唱)

黃河大合唱聽後感 篇五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這句歌詞想必老一輩革命者一定不陌生吧?沒錯,它就是著名的紅色歌曲—黃河大合唱中的一句經典話語。當我還小的時候,我並不知道什麼是革命紅色歌曲,但是當我慢慢長大了,我知道了。

我們現在的美好家園是這羣革命者拋頭顱、灑熱血打拼下的;我們的紅領巾是他們用鮮血染紅的;我們的種種幸福生活也是他們……

這首歌曲的作者是光未然與冼星海,光未然在隨軍從事革命事業過程中創作的,當他看到黃河的氣勢磅礴,中國雄奇的山川,戰士們英勇的身姿,他被震撼了,他決定以黃河為題目寫一首長詩,他懷着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後來,當他見到冼星海時,冼星海同樣被詩所感染了,決定為詩譜曲,讓更多的革命者激發起對中華民族的熱愛和誓死保衞家園的民族意識。有了這個信念,冼星海創造了奇蹟,僅僅用了六天時間,他就譜出了八篇樂章。而後又在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首演,引起巨大反響,很快傳遍整個中國。從此,這首革命歌曲傳遍了全中國,激發了全國革命人保衞中華民族的堅定意志。現在,雖然其創作年代已與我們相去甚遠,但那奔放、豪邁、鏗鏘有力的詩句和強烈的情感,至今讀起來仍然能引起我們的共鳴,喚起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自豪感。

歷史給予了我們教育,給予了我們啟示,也給予了我們思索事業發展之道的靈感。從歷史中,我們窺到了我們的發展軌跡,堅定了我們的發展方向;從先輩們如火的革命熱情中,我們的靈魂得到了洗滌,我們的追求得到昇華。

黃河大合唱聽後感 篇六

過去,在我的印象中,黃河就代表着氣勢磅礴,波濤洶湧,一瀉千里。而自從在音樂課上聽到了《黃河大合唱》之後,我發現它向我顯示了黃河的另一面:它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它象徵着我們整個民族的氣節,它是我們所有華夏炎黃子孫的一精一神支柱,它是一種真正屬於龍的聲音。

《黃河大合唱》是我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的作品。它誕生於抗戰時期,在當時起了非常大的反映,就如同一篇好的文學作品能振奮人心一樣,《黃河大合唱》以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喚醒了千千萬萬人民的靈魂,它鼓勵着人們一團一結起來,一同消滅日本鬼子,重建我們美好的家園。

《黃河大合唱》共有八章。其中我最喜歡《保衞黃河》。《保衞黃河》首先它的詞寫得就很好,特別是後面的“保衞黃河、保衞華北、保衞全中國”,把一種要緊急抗戰的迫切狀態完全表現出來了。其次它的音樂也很有特色,讓任何一個昏昏欲睡的人聽了都會立刻一精一神提高八度。而且這種音樂還充分模擬了黃河水流湍急的特點。如果説光看歌詞能給我一副黃河奔流圖的話,那麼聽了歌曲之後,我就彷彿是站在險峻的黃河岸邊,親眼目睹黃河萬馬奔騰的景象和傾聽那震耳欲聾的水一浪一聲!當時,我心中就有一種衝動,真希望我早點出生,幫着一同打小日本,一種愛國情緒油然而生。我想當時飽受苦難的人民聽到這首曲子後感受一定更加深刻吧!!

《黃河大合唱》是成功的,因為它表達了人民的心聲,他喚醒了人民的靈魂,激起了人民的鬥志!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常常這樣認為:過去的老歌都不好聽了,都那麼土,現在是什麼年代了,流行歌曲才是主流。但我想《黃河大合唱》是始終不會落伍的。因為它所表現的那種一精一神是無論在哪個年代都應該有的!尤其是我們這些肩負着建設祖國重任的青年人更應該具備。所以,朋友,倘若你現在正在每天一浪一費時間、碌碌無為,倘若你已忘記如何做一個龍的傳人的話,那麼就去聽聽《黃河大合唱》吧!相信從中你會重新找回龍的尊嚴!

《黃河大合唱》聽後感 篇七

在近期的音樂課上,我們聽了《黃河大合唱》,觀看後使我回味無窮,深有感觸。

合唱的一開始便如同千萬民眾在怒吼,表達了中國人民對黃河崇高的敬意,也表達出了黃河的雄偉磅礴。後面也接二連三地發出了人們對黃河的歌頌,“啊,黃河”,“啊,黃河”等語句也在歌頌中時不時的出現,表達了中華民族對黃河無上的敬意。突然,歌聲從悠悠的歌頌慢慢的變得越來越深沉,最終變為了憤怒的音符,原來,日本開始了對黃河的侵佔。緊接着的是《河邊對口曲》,在樂曲中採用了民間鑼鼓伴奏的一些手法,音樂旋律由兩個樂句構成,它以一問一答的形式,反覆敍述了兩位老鄉的悲慘遭遇,讓人們感到了無比的悲痛。這首曲子雖然悠閒,但到了後來,我越聽越憤怒,曲中的兩人萍水相逢,但他們卻因為一個共同的而結識並一起努力,為的就是保衞黃河,表達了中國人民對黃河的熱一愛一。到了大合唱的末尾,《怒吼吧!黃河》,表達了我們中國人民的憤怒到達了極點,已無法再繼續忍耐下去,便如同黃河潮水憤怒起來,不再忍耐,不再躲避,勇敢的站起來,與外界抗衡。

聽完《黃河大合唱》後,我明白了:人不可以太膽小要牢記祖國慘痛的抗戰歷史,不忘國恥,熱一愛一祖國,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從我做起,努力學一習一,不斷進取,長大了報效祖國,為國爭光!要如同黃河一樣勇敢堅強!

《黃河大合唱》聽後感 篇八

《黃河大合唱》堪稱我們偉大中華民族的千古絕唱。她的深沉、悲壯、激昂、宏偉、雄渾,達到了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的完美結合,是中華民族的最強音,是從我們民族的靈魂中迸發出的心聲,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音樂高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們永遠感謝冼星海,他是我們民族的驕傲。黃河大合唱是我們民族的音樂豐碑,毛主席為冼星海所作的評價恰如其份,作為民族英雄,毛主席最能理解黃河大合唱的真正意義和內涵。聽黃河大合唱,我的心靈受到洗禮,心靈感受到強烈的震撼。

《序曲》概括地對全曲進行了極富特點的描繪.音樂刻畫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徵着崇高偉大的民族精神:幾個主題經過發展後交織徵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黃河船伕曲》採用了勞動號子的體裁形式,展現了烏雲滿天.驚濤拍岸,船伕與暴風雨奮力拼搏的生動形象.表現了華夏子孫吃苦耐勞和一定能到達勝利彼岸的優秀品質。九曲黃河上船大粗礦的號子以領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來,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和藝術感染力。作為大合唱的第一樂章,《黃河船伕曲》給我們展示了這一可歌可泣的史詩的第一幕。

男高音獨唱《黃河頌》是一首以黃河象徵祖國的熱情頌歌,充滿了搏大、豪放的情懷。第一部分以平穩的節奏、寬廣的氣息歌唱了黃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熱情、奔放的旋律讚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熱情激昂地頌揚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配樂詩朗誦《黃河之水天上來》之後,是民謠風格的抒情敍事曲《黃水謠》,樸素的音調優美而又平易動人:第一部分描寫了奔流不息的黃河之水和中華兒女美好安寧的和平生活。第二部分主題深沉、痛苦,描寫了日寇侵略後妻離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慘情景。音樂在低沉的情緒中結束,使人久久難忘。

《河邊對口曲》如民間小曲般親切而富於鄉土氣息,通過敍事般的對唱形式,手法簡練,效果甚佳,描摹了國土淪喪後日寇鐵蹄下人民的悲慘遭遇。

《黃河怨》以低沉悽慘、悲痛欲絕的音調,哭訴了一個遭受日寇蹂躪、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債清算”的遺願而投入滾滾黃河懷抱的婦女的深仇大恨。齊唱、輪唱《保衞黃河》表現了遊擊健兒的英勇氣概,是一有人民戰爭壯闊場面的戰鬥進行曲。“龍格龍格龍格龍”的襯詞此起彼伏,波瀾壯闊的宏偉場面和樂觀主義的民族精神躍然眼前。

混聲合唱《怒吼吧,黃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終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前面出現過的幾個重要基本主題得到了綜合的展現,憤怒的情緒、戰鬥的號角、堅定的節奏、豐滿的合唱以宏偉的氣勢使音樂達到了最高潮,作品在樂隊全奏和八聲部合唱氣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濤中結束。

《黃河大合唱》,用雄壯,用吶喊,用號召震撼了我,歌頌剛強不屈的華夏兒女。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因為她有着偉大的人民。這是高昂,這是沉厚,這是悽婉,這是悲壯。聽《黃河大合唱》的心情,是氣勢磅礴,是陣陣蕩耳,是心境複雜的。很多人知道《黃河大合唱》。它如黃河奔流,波濤洶湧,九曲連環;如雪山崩頹,煙飄雲散,一了百了。它用自己的整個生命與激情譜寫了這曲感人肺腑的樂章,詩一般的語言,與激昂的旋律完美地交融在一起,那種和諧與堅定,就像是緊緊團結在一起的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是樂觀無畏,是堅強偉大,是不可戰勝的!

《黃河大合唱》以高昂的節奏歌唱了黃河的博大雄姿,以熱情奔放的旋律讚美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以熱情激昂的歌詞頌揚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它始終激勵着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黃河大合唱》深深感染着我。要知道,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的革命先輩憂國憂民,前赴後繼,不惜流血犧牲,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悲壯的戰歌。今天,建設祖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大國崛起,是每個中國人的共同心願,也是我們青少年一代義不容辭的責任。

《黃河大合唱》是成功的,因為它表達了人民的心聲,他喚醒了人民的靈魂,激起了人民的鬥志!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常常這樣認為:過去的老歌都不好聽了,都那麼土,現在是什麼年代了,流行歌曲才是主流。但我想《黃河大合唱》是始終不會落伍的。因為它所表現的那種精神是無論在哪個年代都應該有的!尤其是我們這些肩負着建設祖國重任的青年人更應該具備。所以,朋友,倘若你現在正在每天浪費時間、碌碌無為,倘若你已忘記如何做一個龍的傳人的話,那麼就去聽聽《黃河大合唱》吧!相信從中你會重新找回龍的尊嚴。我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要牢記祖國慘痛的抗戰歷史,不忘國恥,熱愛祖國,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從我做起,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報效祖國,氣勢磅礴,引人入勝的《黃河大合唱》,清濁之音,千古絕唱!

《黃河大合唱》聽後感 篇九

《黃河大合唱》喚醒了人民的靈魂,激起了人民的鬥志!

《黃河大合唱》為抗戰發出怒吼,喚醒了中華民族的靈魂,表達了我國人民抗戰的心聲,激起了人民的鬥志!

《黃河大合唱》以高昂的節奏歌唱了黃河的博大雄姿,以熱情奔放的旋律讚美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以熱情激昂的歌詞頌揚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聽了《黃河大合唱》,我覺得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會心潮澎湃,熱血沸騰!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永遠壓不跨打不倒的象徵。重聽《黃河大合唱》,更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我不由得聯想到中華民族一精一神。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多年燦爛文明的國家,我們偉大的民族是一個不屈不撓、歷經磨難而自強不息的民族。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不甘忍受恥辱,前赴後繼,用血肉長城驅逐了侵略者,譜寫了一曲曲悲壯的戰歌。今天,熱一愛一祖國、報效祖國,把祖國建設得繁榮富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每個中國人的崇高理想,是愛國主義的本質所在。中華民族一精一神是一個歷史範疇,在不同社會發展時期、不同階段,有着不同的具體內容。在我國曆史上,中華民族一精一神從來就是動員和激勵中國人民一團一結奮鬥的一面旗幟,是每一個真正的炎黃子孫所應有的骨氣和膽識,是各族人民共同的一精一神支柱!

《黃河大合唱》是成功的,因為它表達了人民的心聲,他喚醒了人民的靈魂,激起了人民的鬥志!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常常這樣認為:過去的老歌都不好聽了,都那麼土,現在是什麼年代了,流行歌曲才是主流。但我想《黃河大合唱》是始終不會落伍的。因為它所表現的那種一精一神是無論在哪個年代都應該有的!尤其是我們這些肩負着建設祖國重任的青年人更應該具備。所以,朋友,倘若你現在正在每天一浪一費時間、碌碌無為,倘若你已忘記如何做一個龍的傳人的話,那麼就去聽聽《黃河大合唱》吧!相信從中你會重新找回龍的尊嚴!

《黃河大合唱》聽後感 篇十

《黃河大合唱》是誕生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大型聲樂作品,是一首極其激動人心的抗日戰歌。它用象徵性的手法,塑造了一個民族“巨人”的典型形象——黃河,既有中華民族的氣魄和強烈的時代精神,又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民族風格。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它的精湛技巧,都可稱為我國音樂作品中當之無愧的楷模,是我國音樂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引為自豪的藝術明珠。

1938年秋,24歲的詩人光未然滿懷抗日的熱情,來到黃河的壺口,親眼看到了“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壯麗景象。黃河的力量給了詩人以啟示,他決心要“寫一首謳歌黃河的詩”。後來,詩人又經歷了呂梁山的戰鬥,抗日民族革命戰爭更加激發了詩人的情緒。在永和關,詩人曾從黃河船伕與惡浪搏鬥的豪邁氣概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詩的意境又一次昇華。他再也抑制不住謳歌黃河的創作慾望了,就在1939年3月初,他帶着傷病,只用了5天時間,就寫成了震撼人心的歌詞《黃河大合唱》。歌詞對黃河作了全面生動的描繪,並賦予它以巨人般的堅強性格,不僅使我們看到了黃河之長、黃河之險、黃河之雄偉,也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黃河的屈辱、黃河的覺醒、黃河的力量。

在延安窯洞裏,當時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的冼星海,聽了光未然滿懷激情的朗誦後,一把從詩人手中拿過詩稿,動情地説:“我要把《黃河大合唱》寫成具有中國氣派的大合唱!我有把握把曲子譜寫好!”冼星海就是以這樣熾熱的情感寫好了《黃河大合唱》的總譜和合唱,總共只用了6天的時間。

1939年4月13日,《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陝北大學禮堂首次演出,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周恩來曾為冼星海親筆題詞:“為抗戰發出怒吼,為人民譜出呼聲”,這也是全中國人民對《黃河大合唱》的高度評價。

《黃河大合唱》共有8個樂章,每章開始均有配樂朗誦。①《黃河船伕曲》(混聲合唱),描繪船伕們與黃河風浪搏鬥的動人場面;②《黃河頌》(男聲獨唱),唱黃河的雄姿,贊五千年的文化,頌民族精神的發揚;③《黃河之水天上來》(配樂詩朗誦)痛訴民族的災難,歌頌時代英雄;④《黃水謠》(女聲二部合唱),控訴日本侵略者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⑤《河邊對口曲》(男聲二重唱及混聲合唱),敍述流亡羣眾的悲慘遭遇,顯示人民的鬥爭決心;⑥《黃河怨》(女高音獨唱),唱出了被壓迫、被污辱婦女的痛苦哀怨;⑦《保衞黃河》(輪唱),表現了中國人民前赴後繼奮起鬥爭的英雄形象;⑧《怒吼吧,黃河》(混聲合唱),象徵東方巨人為抗戰最後勝利而發出的吶喊。

《黃河大合唱》在抗日戰爭時期是鼓舞羣眾奮起抗戰的戰鬥號角;今天,它仍然激勵着我們永遠向着勝利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