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黃河頌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93K

黃河頌讀後感(精品多篇)

黃河頌讀後感 篇一

這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最成功、最經典的一部小説——《基督山伯爵》。

故事的主人公——青年水手愛德蒙·鄧蒂斯——一個正直誠實的年輕人。本來應該是一個前程似錦的人——19歲就要被提升為船長了,並與未婚妻梅瑟德斯結婚。但是幸福的背後也正在醖釀着一種陰謀。梅瑟德斯的表哥費南迪聯合鄧格拉斯設計了一個陷阱。當鄧蒂斯在被維爾福宣判時,由於涉及到維爾福自身的利益以及一個不可告人的祕密,鄧蒂斯就成了他的犧牲品,被關在臭名昭著的伊夫堡監獄裏,一關就是20xx年。

他被奪走了一切,如果不是結識了法利亞長老,他可能就帶着絕望走向地獄了。法利亞長老教授他知識,為他找回為何關在這裏的線索,並告訴他一個並沒有人相信的寶藏的祕密。然而,這位長老卻因突發病死在了獄中。

他從囚徒變為自由人,從愚笨變為智者,從一無所有變為擁有一切,從鄧蒂斯變為基督山伯爵。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下,他除了復仇還能幹什麼呢?

當他知道父親被活活餓死,未婚妻被別人取而代之,心中該有多麼痛苦啊!他想用各種方法報答父親生前幫助他的人們。同時,也報復了仇人,讓他們得到了懲罰,這些都是基督山上的寶藏幫助了他。三個仇人:一個,妻離子散,身敗名裂,自殺身亡;一個,全家老小相繼死去,最後成了孤家寡人,瘋了;最後一個傾家蕩產,從富翁變成了一文不值的糟老頭。

有時候,復仇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俗話説:”冤冤相報何時了“。當復仇是我們不幸時,寬恕使我們落淚。痛苦消融在人性中,便生出完美。

想直麪人生,必須學會寬恕;想勇往直前,必須忍受痛苦。我們沒有理由不善待這個世界,畢竟,如基督山伯爵所説的:”人類的智慧全在這兩個詞語中,那就是‘等待’和‘希望’“。

黃河頌讀後感 篇二

舒慶春,是我國著名的作家,他的筆名叫老舍。我讀過老舍寫的《駱駝祥子》、《老張的哲學》、《茶館》、《貓》和《養花》。其中《養花》這篇文章我最喜歡了,因為它讓我受益非淺。

”不勞動,連株花也養不活,難道這不是真理嗎?“對於這句話,我體會很深。做什麼事都要付出勞動,不勞動就能得到勞動果實,那只是空想,只會一事無成。就拿我學習來説吧,以前,我很懶,連課堂筆記也不記。到了考試關頭,便來了個”臨時抱拂腳“,東抄西借,矇混過關。結果呢,正好應了那句話:”宜未雨而綢謬,勿臨渴而掘井。“所以,我的成績一直不太穩定,晃來晃去的,這就是我沒有付出勞動與辛苦的結果。今後,我要改掉這個壞習慣,在學習上多付出一些勞動與辛苦,穩紮穩打,只有這樣,才能鞏固學到的知識,也只有這樣,才會使學習成績得到明顯的提高。

”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有益身心,勝於吃藥。“對於這點,我的體會就更深了。現在我已上五年級了,學習成績好壞關係到今後的考國中的成績,所以學習比較緊張。天天有着許多學習班的作業。一回家二話沒説,就開始寫作業,如此爭分奪秒,卻事與願違,常常做不了一會兒,就會頭痛,書啊,本子啊,在飛舞打仗,一行行熟悉、整齊、美觀、清楚的文字就變成了潦草、參差不齊、歪歪扭扭的蝌蚪文了。後來,我做一會兒作業,就到屋外跳幾下,活動活動養花讀後感500字筋骨,藉此換換腦力,然後再回去寫一會兒,如此反覆,我覺得好多了,而且作業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

看了《養花》這文章,讓我知道了我們”業精於勤“,而不能”荒於嬉“。

黃河頌讀後感 篇三

《莫泊桑短篇小説精選》是我在國中時期讀過的一本書,而今步入高一,重又品讀,又是另一番滋味,那種辛辣犀利的諷刺手法,讓我為之震撼。

在這本書中,印象最為深刻者實屬《羊脂球》。那種對於羊脂球等人的各種描寫,栩栩如生,又不少些嘲諷的意味。莫泊桑對於人物的描寫,犀利地表現出當時貴族階級及資產階級的自私自利,十分“圓滑”。烏先生在路途中,在賓館中,仍不忘推銷自己的好酒,而大撈一筆,佈雷維爾伯爵為了讓自己顯得更高人一等,便努力地刻意裝飾裝扮。如此層層描寫,都寫出了當時資產階級的貪婪與虛榮,為了金錢,為了利益,為了自己,不惜犧牲別人的自尊,也不惜損失國格,這些卑鄙的小人形象,與羊脂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襯托出了羊脂球的正直善良、真實愛國等高尚品質。

在當時那個以戰爭作為家常便飯的年代,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最多的是黑暗,是那種類似於“苟且偷生”的生存手段,只顧眼前是否獲利,是否有利生存,而失掉一些本應有的人性,這令人心痛。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羊脂球就是一個代表。

以羊脂球為代表的這類人,在當時如此慘淡消極,自私的社會中,成功的守住了自己內心的一方淨土,保護了自己的人性,不被當時殘酷的黑暗現實所吞噬。人的虛偽貪婪,在現實的頻頻誘惑下,終於大搖大擺地走了出來,他們力量之強大,足以摧毀人心最堅固的城牆——我們的精神追求。此城牆一旦被攻破,“人性”便被殘忍地趕盡殺絕,冷漠、自私、貪婪,這些很多人特有的、資產階級表現的最突出的形象,在莫泊桑乾練簡潔而又細緻的筆下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

社會是有兩面性的,有它陰暗的一面,也會有它美好的一面。愛情和幸福帶給這個社會所必須的温暖,私奔到科西嘉島上的蘇珊,即使私奔讓她丟棄曾經全部的富裕與美麗,他也願意為了心愛之人,與他在這蠻荒不化的孤島上同甘共苦,共度餘生。是愛情和幸福給她勇氣,給了她快樂。當人們提到,“---殉情了”,我們或許説:“那人真傻”。但是,我們錯了,這是至死不渝的愛情,是愛情的力量。

重讀經典,品味人生。任何事物都是有雙面性的,我們不能因為其陰暗的一面便放棄希望。我們應該站在客觀的角度,正確的面對,守住自己的內心,多去認識社會中美好的事物,這才是我們當下應做的事情。

黃河頌讀後感 篇四

思緒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已然收拉不住。

《偷影子的人》,偷走了我的影子我的心,請帶我走。

第一次看完這本書,正如吳佩慈的書評一樣,“看完想靜靜淌着淚回味一下,同時感到温馨,詼諧,愛,喜悦和哀傷”。那種淡淡的卻彌久的情感,是温馨還是傷感抑或喜悦,還是……都有吧。

第一次時,體會的是我和母親,我和兄弟呂克,我和伊凡,我和似友似戀人蘇菲,我和我的靈魂伴侶克蕾兒之間的感情羈絆。

父親因為愛上了別的女人而離開了我和媽媽,我堅持認為是因為我不夠優秀,留下心結。待母親去天國後,發現了被母親藏着的爸爸的信,那份沉甸甸的愛啊,正是父親不善言表的愛。“青少年時期,我們總夢想着父母的離開,而改天,卻換成父母離開我們了。”我忙於學業,忘記了關心母親,母親卻連自己的喪事都為我考慮周全了,天下父母呵,那無時無刻不在的愛。

我和呂克,打小是兄弟。兄弟之間那份純真與關懷,讓我想起了我和胡隆呵呵。我因為能“偷”別人的影子,因而能知道別人的祕密。為了呂克“好”我干涉了他的人生。當然,他經歷了學醫與放棄學醫回去做麪包師傅,知道了自己的位置,是可喜的。同時,最後看到呂克和蘇菲手拉手,感到的是欣慰。自己的最好的朋友能夠幸福,也是我的莫大幸福,不是麼?

我和蘇菲,同是學醫,是朋友,是戀人。蘇菲的一句“最難過的是看到你和我在一起,你卻顯得如此孤單”讓我思考,讓我傷感。我們和周圍的人相處,不就經常有這樣的體會麼,正如世界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我只是你生活裏的一個影子,你卻在我的生命裏佔有重要地位,這讓我很受傷。”愛的奉獻不是無止盡的,愛的奉獻也是要有度的,不然會很受傷。正如你認為好的,別人不一定喜歡,被拒絕了也不要太傷心啦。

我和克蕾兒,是在夏天的海濱邂逅的,是靈魂伴侶。十多年不見,卻彼此牽掛着,因為愛的維繫物風箏的再次飛舞,最終走到了一起。真是羨慕呵。

第一次看時,真的是以主人公的視角看,以吳佩慈先生的評語合上書的。

然而,第二次看完,卻有着截然不同的感觸明明沉寂已久的情感如海浪般奔騰。這次,不再是主人公的故事,而是“我”和我的“克蕾兒”的種。種的回憶。有種這本書就是寫給我的,曾讓我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把書裏附贈的“愛的明信片”寄出去!“愛情,彷彿影子一樣,如果你踩中了,就請帶走我的心。”可是,我並不是主人公,也沒有明確的維繫物,也不會偷影子。

明明已經沉寂,可是記憶深處那燦爛的笑容,那悦耳的音,那歷歷在目的一切的一切,斷了線……壓抑住那脱韁的衝動,是的,我們已經是過客,雖然曾經彼此進入對方的世界,彼此深深影響着。呵,是我懦弱了吧……“如果你感受到的不是愛情,就別讓人家有期待。”已隱隱的暗示,自相情願。那過去的羈絆,已然了斷,就應該任其沉底,不起波瀾……

過度陷入情緒的人,會無法自拔。可幸的是,我很理智。雖然從情緒中走出來了,卻不想如風般散去,因此,留下此篇日誌,寫給你們,寫給我自己的心。緣已至此。

人們常常把一些小事拋在腦後,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時光塵埃裏,我們可以試着忽略,但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卻一點一滴形成一條鏈子,將你牢牢與過去連在一起。

愛情,莫非像影子一樣,有人踩中了,就帶着離去?還是因為愛情跟影子一樣怕光,又或者,情況正好相反,沒有了光,愛情的影子就被拭去,最終黯然離去?

黃河頌讀後感 篇五

讀了《帕夫雷什中學》其中有一個故事中涉及到了記憶力的培養 記憶力是衡量學生智力水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試想:如果一個學生對一個事物都不能記得,還談什麼思考、創造?儘管如此,我還是認為影響記憶力的因素有很多,尤其要注意的是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高級動物。

興趣愛好 每個人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對於喜歡的事物總是願意去看、去想、去記,過目不忘,而對於不感興趣的東西反應相對遲鈍。比如去旅遊的路上,有的人一上車就開始呼呼大睡,而有的人卻非常興奮,睡不着,他在左顧右盼,隨着汽車的行駛很自覺地就記下了沿途有哪些風光,這條路是怎麼走的,從哪裏到哪裏大概有多少路程?下次再經過他就有印象了。

心理目標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惰性,我們的學生也不例外,有時覺得某個學生怎麼就這麼懶,其實這正是人性的真實寫照。語文老師佈置今晚要背兩首古詩,明天抽背。學生回到家幾乎都能背出來,這是為什麼呢 ?難道每個學生都喜歡背古詩?肯定不是。當然,其中一定有喜歡古詩的孩子,而更多的學生可能是在想:我要做個好學生,明天萬一老師抽到了,我要能背出來,於是,通過幾遍的朗讀,他就記得了,要在平時,沒有這樣的目標,他可能讀100遍都記不得。

獨立探究 在數學上表現特別明顯。一個問題通過獨立探究、冥思苦想才獲得解決,不僅自己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快感,不斷增強自己的信心,而且會記得特別深,幾個月甚至幾年都不會忘記。如果學生對於這樣的問題想都沒想,通過老師的講解一會兒就聽懂了,一般情況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忘記。

智力水平這類學生表現為什麼都慢,儘管主觀上很努力,但是語文、數學、英語都忘記得特別快。針對這樣的情況,我覺得只有多鼓勵學生、指導一些學習的方法,不會產生實質性的變化,但還是要期待奇蹟的出現。

帕夫雷什中學讀後感

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一書中的第一章中,談到了好老師的四條標準的首條標準是:

意味着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曾是個孩子。

而其中“時刻都不忘記自己曾是個孩子”給我們提了一個醒,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羣孩子,我們面對的是一羣正在成長的孩子,一羣可能犯任何錯誤的孩子,一羣犯任何錯誤都可能改正的孩子,一羣可能什麼都不會做的孩子,一羣可能一教就會的孩子,一羣氣的老師流眼淚,也可能感動得流眼淚的孩子……

我們都曾經是這樣的孩子,誰沒有因玩耍而忘記了做家庭作業,第二天還要和老師撒謊,説作業忘記帶了,老師逼着回家拿,卻説大人不在家,老師也沒了辦法;男孩子哪個沒有偷過桃,摘過李子,搗過鳥窩,掏過鳥蛋?沒給老師起過外號?如果那時有網吧,難免不進去過把癮。

是孩子,就該這麼淘氣,是孩子就會犯過錯,是孩子就會惹老師惹家長生氣操心甚至哭鼻子。誰叫孩子有無限的好奇?誰叫孩子有那麼旺盛的精力?誰叫孩子身體和心靈都脆弱的禁不住一片樹葉呢?

所以,當我們當我們長大了,面對孩子,我們就該常想想,我也曾是孩子。當孩子遇到悲傷的時候,我們要蹲下來,説幾句安慰的話;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拍拍孩子的肩膀説幾句鼓勵的話;當孩子取得一點進步的時候,也要伸一伸大母手指頭,説幾句表揚的話;當孩子犯了錯誤,一定要嚴厲地説幾句批評的話,但話語裏一定包含着深情,包含着期望,相信他是一個好孩子。

就像陶行知的四塊糖塊,就像於永正的優雅的蹲下,就像斯霞清澈如水的孩子般明亮的眼睛一樣,去包容孩子,平等的對待孩子,永遠地愛孩子。

常想想我們曾是個孩子,我們就會更多地欣賞每一個孩子,哪怕是他的缺點;就會更多地包容孩子,理解每一個孩子,善待每一個孩子,就會感覺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送給你的美麗的天使。

常想想自己曾是個孩子,我們的心會變得越來越温軟,越來越慈悲,天底下沒有一個不是好孩子了。眼睛會變得越來越清亮,心靈會變得越來越年輕,越來越單純,突然間會發現,自己竟也像個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