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黃河大合唱聽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02K

黃河大合唱聽後感(精品多篇)

《黃河大合唱》聽後感 篇一

雖不曾見過黃河壯,書中常看到黃河涌。雖不曾聽過黃河兇,歌中常出現黃河滾。

今天,我聽了聞名一過的《黃河大合唱1》,雖然我並不喜歡高音唱法,但我卻被它吸引住了。那裏邊的歌詞振奮人心,“咳喲,劃喲……”管它烏雲波濤,冷風還是浪花,把住舵咱們劃吧!

那一聲聲:咳!

劃喲!

咳!

劃喲!

響徹天谷,沒錯,划船好比上火線,只有團結,才能往上衝!

劃啊!

衝啊!

當看見河岸,登上河岸,然而,風浪還沒有平息,我們還得和黃河比拼!

這不正如一個班級嗎?一個班,個顧個,誰也不顧集體,你説這樣一盤散沙,有何作用?風一吹,隨風都飄走了,留下的純屬僥倖。只有攜起手來,築成一堆沙堡,那麼哪怕風吹雨淋,電閃雷鳴,我們都是堅韌不催的。有句話叫:“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但我個人認為,在進的時候,還得靠着別人的扶持,一個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只是一個在活。説回來,假如我們班有32個人,每人一份32份,你學你的,他學他的,那麼有困難時誰也不回來推你一把!

那時就是後悔也來不及了!

因此,我認為,團結是一個班最基本的一個性質,沒有團結,也就沒有一個真正的班級,有的只是“虛象”。

黃河大合唱 篇二

《黃河大合唱》氣勢磅礴,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個樂章,並由配樂詩朗誦和樂隊演奏將各樂平連成一個整體。各個樂章從內容到音樂形象又具打相對的獨立性,樂章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品以抗日和愛國兩個主題為中心。從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藝術形象上一步步展開,直至宏偉的終曲,激盪的感情浪潮發展到了最高點。

管絃樂隊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對全曲進行了極富特點的描繪.樂隊效果色彩濃郁。音樂刻畫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徵着崇高偉大的民族精神:幾個主題經過發展後交織徵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黃河船伕曲》採用了勞動號子的體裁形式,展現了烏雲滿天.驚濤拍岸,船伕與暴風雨奮力拼搏的生動形象.表現了華夏子孫吃苦耐勞和一定能到達勝利彼岸的優秀品質。九曲黃河上船大粗礦的號子以領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來,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和藝術感染力。作為大合唱的第一樂章,《黃河船伕曲》給我們展示了這一可歌可泣的史詩的第一幕。

男高音獨唱《黃河頌》是一首以黃河象徵祖國的熱情頌歌,充滿了搏大、豪放的情懷。第一部分以平穩的節奏、寬廣的氣息歌唱了黃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熱情、奔放的旋律讚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熱情激昂地頌揚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配樂詩朗誦《黃河之水天上來》之後,是民謠風格的抒情敍事曲《黃水謠》,樸素的音調優美而又平易動人:第一部分描寫了奔流不息的黃河之水和中華兒女美好安寧的和平生活。第二部分主題深沉、痛苦,描寫了日寇侵略後妻離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慘情景。音樂在低沉的情緒中結束,使人久久難忘。

《河邊對口曲》如民間小曲般親切而富於鄉土氣息,通過敍事般的對唱形式,手法簡練,效果甚佳,描摹了國土淪喪後日寇鐵蹄下人民的悲慘遭遇。

《黃河怨》以低沉悽慘、悲痛欲絕的音調,哭訴了一個遭受日寇蹂躪、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債清算”的遺願而投入滾滾黃河懷抱的婦女的深仇大恨。齊唱、輪唱《保衞黃河》表現了遊擊健兒的英勇氣概,是一有人民戰爭壯闊場面的戰鬥進行曲。“龍格龍格龍格龍”的襯詞此起彼伏,波瀾壯闊的宏偉場面和樂觀主義的民族精神躍然眼前。

混聲合唱《怒吼吧,黃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終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前面出現過的幾個重要基本主題得到了綜合的展現,憤怒的情緒、戰鬥的號角、堅定的節奏、豐滿的合唱以宏偉的氣勢使音樂達到了最高潮,作品在樂隊全奏和八聲部合唱氣吞山河的澎湃波濤中結束。

《黃河大合唱》作為一部“大合唱”。所謂“大合唱”就是“康塔塔”(cantata),是歐洲巴羅克時期重要的聲樂體裁。“康塔塔”雖然不具有歌劇那麼完整的故事情節,但戲劇性還是存在的。《黃河大合唱》作為一部中國的“康塔塔”,也具有這種戲劇性。《黃河大合唱》一共八個樂章,每一章節,都是通過朗誦和樂隊為背景串聯起來。雖然每個樂章在從表現形式、藝術形象、思想內容都各有側重或有所不同,但是整個作品貫穿着一個主題思想,這就是“抗日救亡”,同時也歌頌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 第一樂章《黃河船伕曲》是一首混聲合唱。這裏運用了黃河船伕號子的音調素材。這一樂章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繪了船伕們與風浪搏擊的場面,音樂充滿戰鬥的力量。第二部分是根據開始的主題旋律,拉寬了節奏、放慢了速度,表現船伕們穿過了急流、靠近了河岸的那種欣慰。這表明,中國人民儘管處在艱難抗戰之中,但已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第三部分,音樂又回到了樂章開始的速度上,但又由強漸弱,由近到遠。這一樂章通過黃河船伕與急浪、險灘的搏鬥,象徵着中國人民與日本帝國主義日趨激烈的民族矛盾。

第二樂章的《黃河頌》,是一首男中音獨唱曲,表達了詩人對黃河——母親河的讚美。這一樂章由三個樂段構成。開始樂隊奏出一個音域寬廣、氣息深長的引子,這就是這一樂章的主題,顯示出了黃河的雄偉氣魄。接下,男中音唱出了內心熱情的讚美。這裏唱出了黃河的源遠流長和曲折婉轉,它象徵着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幅員遼闊。第二段從“啊、黃河”開始,進入一個熱情澎湃的音樂段落,這裏歌頌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及其光榮的革命傳統。接着又來了一個“啊、黃河”。這是一個激情的甩腔,音樂上更加熱情昂揚。似乎在説,中華民族站起來了,我們不畏強暴、不怕犧牲,誓與外敵鬥爭到底。此時音樂到達高潮。跟進來的第三個“啊、黃河”使音樂進入第三樂段,這時音樂變成4/4拍,氣息寬廣,像黃河一樣奔流而下。這個樂章表達了詩人對黃河的讚美,但又將黃河形象地比作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因此,這裏對黃河的讚美也就是對中華民族的讚美。

第三樂章《黃河之水天上來》,是一個配樂詩朗誦。原來是由三絃伴奏,後來改為由琵琶伴奏。這個樂章,冼星海吸取了《義勇軍進行曲》《滿江紅》的音調素材, 講述了民族的災難,也歌頌了民族的英雄。是詩人進一步對黃河、對中華民族的讚美。同時也暗示着黃河或者説是中華民族將面臨一場劫難。但遺憾的是,我們今天在音樂會上很難聽到這一樂章了,因為考慮到演出效果,它常常被省略! 第四樂章是《黃水謠》,是女聲二部合唱。這是一首民謠體的三段體歌曲,其曲調非常優美動人,把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祖國的無限深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第一段展現出黃河兩岸人民安寧、平靜的生活,音樂十分流暢,也顯得十分祥和。中段情緒急轉直下,“自從鬼子來,百姓遭了殃„„”。這一段表現日寇入侵中國,踐踏祖國的大好河山,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第三段是第一樂段的再現,但在情感上則變得壓抑和悲涼。這一樂章是全曲中的一個轉折點,整個作品的悲劇性和戲劇的矛盾就此展開。

第五樂章是《河邊對口曲》,是一個男聲二重唱及混聲合唱。採用了樂段反覆的民間音樂結構形式,音樂吸取了山西民歌的音調,採用鑼鼓伴奏的方法。整個樂章是兩個流亡者的對話。這裏作者借兩個流亡者的對話,講述了全國廣大流民、顛沛流離、背井離鄉的悲慘遭遇。引出合唱發出“打回老家去”的吶喊。

第六樂章《黃河怨》,是一首女聲獨唱。用悲慘纏綿的音調唱出被壓迫、被侮辱的淪陷區婦女的痛苦的哀怨。這一段是一個絕望的婦女的內心獨白。這個婦女的丈夫流離失所,不只去向,她的兒子也被日本鬼子殺死了,自己又被鬼子給糟蹋了,最後不得不跳入黃河母親懷抱自殺而死。作者之所以有這樣一個構思,就是想通過一個婦女的死來激發全國人民的鬥志。在整個《黃河大合唱》中,這是戲劇性最強的一段,作為一首獨唱歌曲,技巧性非常強,是檢驗女高音的“試金石”。

第七樂章《保衞黃河》,是一首輪唱、合唱歌曲,是人們最熟悉的一首。這裏採用了“卡農”的復調手法,給人一種此起彼伏、羣情激奮、萬馬奔騰的藝術效果。首先是二部輪唱、然後是三部輪唱,並穿插了“龍格龍”的襯詞,增強了音樂的氣氛,使人感覺到抗日的力量不斷髮展壯大和勢不可擋。

第八樂章《怒吼吧黃河》是一個混聲合唱歌曲,它是整個作品的主題思想的概括和昇華,也像是一個回顧,用富於詩意和浪漫色彩的筆調,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民終將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必勝信心。“黃河在怒吼”、“揚子江在怒吼”、“珠江在怒吼”描述了全民抗戰的戰爭態勢。最後發出了“戰鬥的警號”,這一句被多次重複,整個音樂給人以巨大的號召力,無疑是向法西斯、侵略者的宣戰! 整個作品雖然沒有像歌劇那樣,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但它卻有一個嚴密的戲劇性構思,給人一種強烈的矛盾衝突。這個矛盾衝突就在於開始時的人與自然的衝突,是船伕與險灘、急浪的搏鬥,後半部分是中華民族與日本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衝突。但二者是相呼應的,即通過人與大自然的搏鬥,表現出中國人民的英勇頑強,進而為中國人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民族矛盾得以解決作了鋪墊。整個作品就在於展示這個矛盾(《黃水謠》)、激化這個矛盾(《黃河怨》)、解決這個矛盾(《保衞黃河》)。這種矛盾的展示、激化、解決正是其戲劇性所在。

第一樂章 《黃河船伕曲》 (齊唱,合唱)

本樂章運用領唱及合唱相呼應的演唱形式,描繪了船伕們與風浪搏鬥的動人場面以及登上河岸時的樂觀情緒。 情緒變化很大,有兩種對比鮮明的情緒。開首的緊張情形,是船伕們渡黃河時和波濤掙扎的情形,即歌詞“劃喲,衝上前!”音樂吸取了民歌中船伕號子的音調素材,運用主導動機貫穿發展的手法與領,合呼應的演唱形式,生動地描繪了黃河船伕在暴風雨與驚濤駭浪博戰的情景,表現出中國人民在艱苦中的鬥爭精神和誓達彼岸 的必勝信念。 第二樂章 《黃河頌》 (男高音或男中音獨唱)

是用“頌”的方法寫的,帶着奔放的熱情,高歌讚頌黃河之偉大,堅強。這裏是由男高音獨唱,歌聲悲壯,在伴奏中可以聽出黃河奔流的力量。 第三樂章《黃河之水天上來》 (配樂詩朗誦) 歌詞: 黃河之水天上來,排山倒海,洶湧澎湃,奔騰叫嘯,使人肝膽破裂!這是中國的大動脈,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熱血。紅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月出東山,河面銀光似雪。它震動着,跳躍着,像一條飛龍,日行萬里,注入浩浩的東海。虎口——龍門,擺成天上的奇陣;人,不敢在它的身邊挨近;就是毒龍也不敢在水底存身。從十里路外,仰望着它的濃煙上升,像燒着漫天大火,使你熱血沸騰

第四樂章 《黃水謠》 (齊唱) 整體欣賞: 《黃水謠》是一首歌謠式的三段體歌曲。 第一樂段是女聲二部合唱,它描繪了黃河兩岸的美麗風光,敍述了這裏的人民世世代代開渠築堤過着和平寧靜的日子,旋律抒情婉轉; 第二樂段是混聲四部合唱,它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者侵略中國的罪行,敍述了黃河兩岸人民背井離鄉,四處逃亡的悲慘生活。其情緒悲痛而壓抑。尤其是樂段的收束處,連續兩個下行的四度跳進更增強了這種情緒的感染力; 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變化再現,它發出了令人悲傷的感歎:黃河依然如故,黃水奔流不止,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情緒十分淒涼。 儘管這首歌悲痛而淒涼,但它絕無頹廢失望的絲毫痕跡,相反,它在悲痛淒涼中藴涵着希望與奮鬥之情。 第五樂章 《河邊對口曲》 (男聲二重唱及混聲合唱) 此曲是用民歌方式寫的,用山西音調。是一首敍事性的對唱歌曲,以民間常用的對答形式,採用不同的調式對比,表現了兩個流離失所的老鄉,在黃河邊上不期而遇,他們各自訴説着自己的命運,終於一同踏上了“打回老家去”的戰鬥道路。

全曲上,下兩個樂句,一問一答,構成了完整的音樂形象。 第六樂章《黃河怨》 (女高音獨唱)

這首悲歌以開頭的旋律(衰婉感人,如泣如訴)為基礎,其後不斷引伸發展,形成一首多樂段的龐大獨白。 深刻地表現了一位受迫害受污辱的婦女,對敵人殘暴獸行發出的強烈控訴。

第七樂章 《保衞黃河》 (輪唱) 整體欣賞: 這是一首進行曲體裁的輪唱歌曲。快速大跳的動機與逐級擴張的音型, 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奮起鬥爭的英雄形象。他們在萬山叢中,在青紗帳裏,從四面八方掀起復仇的巨浪,把侵略者淹沒在人民戰爭的大海汪洋之中。 歌曲採用了齊唱及二部,三部輪唱的演唱形式,情緒堅決而振奮。在三部輪唱之後,有一大段器樂曲,它把情緒進一步昇華,從而形成歌曲中新的高潮。這段音樂,不僅有自己鮮明的形象及個性,而且為最後的齊唱部分做好了轉調準備,使歌曲在高亢而激越的情緒中結束。 第八樂章 《怒吼吧,黃河》 (合唱)

《黃河大合唱》感悟 篇三

《黃河大合唱》感悟

《黃河大合唱》為抗戰發出怒吼,喚醒了中華民族的靈魂,表達了我國人民抗戰的心聲,激起了人民的鬥志!其中聽《保衞黃河》這一章的音樂,好象聽到黃河水流奔騰湍急的聲音,歌聲此起彼伏,一個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場面躍然眼前。“保衞黃河、保衞華北、保衞全中國”的歌聲,唱出了中國的危急、唱出了全國人民緊急抗戰的形勢。激揚的歌詞與鏗鏘的旋律交融在一起,鼓勵着中華民族團結起來,保家衞國,並肩作戰,消滅日本侵略者,重建美好家園。

《黃河大合唱》以高昂的節奏歌唱了黃河的博大雄姿,以熱情奔放的旋律讚美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以熱情激昂的歌詞頌揚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它始終激勵着中華兒女的愛國熱情!聽了《黃河大合唱》後,我周身充滿力量,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抗戰年代的《黃河大合唱》至今仍然感染着我們。要知道,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的革命先輩憂國憂民,前赴後繼,不惜流血犧牲,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悲壯的戰歌。今天,建設祖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大國崛起,是每個中國人的共同心願,也是我們青少年一代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國中生,要牢記祖國慘痛的抗戰歷史,不忘國恥,熱愛祖國,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從我做起,努力學習,不斷進取,長大了報效祖國,為國爭光! 黃河大合唱,堪稱我們偉大中華民族的千古絕唱。她的深沉、悲壯、激昂、宏偉、雄渾,達到了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的完美結合,是中華民族的最強音,是從我們民族的靈魂中迸發出的心聲,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音樂高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們永遠感謝冼星海,他是我們民族的戲驕傲。黃河大合唱是我們民族的音樂豐碑,毛主席為冼星海所作的評價恰如其份,作為民族英雄,毛主席最能理解黃河大合唱的真正意義和內涵。每次聽到黃河大合唱,我的心靈就受到一次洗禮,心靈感受到強烈的震撼。這樣的作品數十年來再未出現,現在的袞袞諸公,尸位素餐者有之,醉生夢死者有之,你們何時再有佳作奉獻人民,有否感到愧對先賢?難道我們民族真永遠逃脱不了在苦難中奮起重生,在安逸中墮落沉淪的輪迴宿命嗎?同胞兄弟們,真到了必須常常用黃河大合唱來盪滌靈魂、摧醒良知,為民族而奮爭,為民族而犧牲的時候了!

黃河大合唱創作前,冼星海回國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眾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他站在民族鬥爭的前例。他確信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解放,“為抗戰發出怒吼”,他縱筆譜寫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牀上的青年詩人光未然,聽其朗誦《黃河吟》聽其講述黃河呼嘯奔騰的壯麗景象遂蕩其共鳴,樂思如潮。創作一星期,半月之內又完成了該作品八個樂章及伴奏音樂的全部樂譜。寫就了這一時代的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

黃河大合唱頗具篇章特色:管絃樂隊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對全曲進行了極富特點的描繪.樂隊效果色彩濃郁。音樂刻畫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徵着崇高偉大的民族精神:幾個主題經過發展後交織徵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黃河船伕曲》採用了勞動號子的體裁形式,展現了烏雲滿天.驚濤拍岸,船伕與暴風雨奮力拼搏的生動形象.表現了華夏子孫吃苦耐勞和一定能到達勝利彼岸的優秀品質。九曲黃河上船大粗礦的號子以領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來,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和藝術感染力。作為大合唱的第一樂章,《黃河船伕曲》給我們展示了這一可歌可泣的史詩的第一幕。

男高音獨唱《黃河頌》是一首以黃河象徵祖國的熱情頌歌,充滿了搏大、豪放的情懷。第一部分以平穩的節奏、寬廣的氣息歌唱了黃河的雄姿。第二部分以熱情、奔放的旋律讚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熱情激昂地頌揚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配樂詩朗誦《黃河之水天上來》之後,是民謠風格的抒情敍事曲《黃水謠》,樸素的音調優美而又平易動人:第一部分描寫了奔流不息的黃河之水和中華兒女美好安寧的和平生活。第二部分主題深沉、痛苦,描寫了日寇侵略後妻離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慘情景。音樂在低沉的情緒中結束,使人久久難忘。

《河邊對口曲》如民間小曲般親切而富於鄉土氣息,通過敍事般的對唱形式,手法 簡練,效果甚佳,描摹了國土淪喪後日寇鐵 蹄下人民的悲慘遭遇。 《黃河怨》以低沉悽慘、悲痛欲絕的音調,哭訴了一個遭受日寇蹂躪、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債清算”的遺願而投入滾滾黃河懷抱的婦女的深仇大恨。齊唱、輪唱《保衞黃河》表現了遊擊健兒的英勇氣概,是一有人民戰爭壯闊場面的戰鬥進行曲。“龍格龍格龍格龍”的襯詞此起彼伏,波瀾壯闊的宏偉場面和樂觀主義的民族精神躍然眼前。

混聲合唱《怒吼吧,黃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終曲,也是全曲的高潮。前面出現過的幾個重要基本主題得到了綜合的展現,憤怒的情緒、戰鬥的號角、堅定的節奏、豐滿的合唱以宏偉的氣勢使音樂達到了最高潮,作品在樂隊全奏和八聲部合唱氣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濤中結束。

聽了《黃河大合唱》,我覺得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會心潮澎湃,熱血沸騰!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永遠壓不跨打不倒的象徵。重聽《黃河大合唱》,更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在困境中怒吼的力量。我不由得聯想到中華民族精神。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多年燦爛文明的國家,我們偉大的民族是一個不屈不撓、歷經磨難而自強不息的民族。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不甘忍受恥辱,前赴後繼,用血肉長城驅逐了侵略者,譜寫了一曲曲悲壯的戰歌。今天,熱愛祖國、報效祖國,把祖國建設得繁榮富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每個中國人的崇高理想,是愛國主義的本質所在。中華民族精神是一個歷史範疇,在不同社會發展時期、不同階段,有着不同的具體內容。在我國曆史上,中華民族精神從來就是動員和激勵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是每一個真正的炎黃子孫所應有的骨氣和膽識,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那個時代的人們啊,你們是黃河,是不朽的黃河曲。 鋼琴協奏曲>,用雄壯,用吶喊,用號召,來震撼每個有血有肉的中國人,來歌頌每個剛強不屈的華夏兒女。。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因為她有着偉大的人民。

聽了《黃河大合唱》之後的心情,是氣勢磅礴,是陣陣蕩耳,令人心境複雜。很多人知道冼星海,卻忽略了《黃河大合唱》的詞作者——光未然。他生時如黃河奔流,波濤洶湧,九曲連環;死時如雪山崩頹,煙飄雲散,一了百了。他用自己的整個生命與激情譜寫了這曲感人肺腑的樂章,詩一般的語言,與激昂的旋律完美地交融在一起,那種和諧與堅定,就像是緊緊團結在一起的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是樂觀無畏,是堅強偉大,是不可戰勝的!

黃河大合唱定稿 篇四

《黃河大合唱》案例

——引入新的切入點和講授內容的嘗試

江蘇省徐州市高級中學

謝丹

【案例背景】

當今的中學生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喜歡通俗音樂,説起通俗的歌手與樂隊是津津樂道、如數家珍,但一提起主旋律的歌曲就搖頭,甚至個別學生有牴觸情緒。這種現象讓我一直在思考,在音樂課上講主旋律歌曲時,通過尋找新的切入點和講授內容,提起學生對具有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思想的音樂作品的興趣,進而真正用心去聆聽和感受這些優秀的音樂作品,使愛國主義教育在音樂課堂上的實踐不流於形式。

【主題】

《黃河大合唱》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我在這一節課中利用學生已知的對歷史、地理及時事政治的瞭解結合音樂,深入淺出的講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鑑賞的討論中來,慢慢讓學生自己走進民族音樂,用心靈來感受這部大合唱的魅力,我想這或許就是潤物細無聲吧。

【教學回放】

一、用視頻音樂導入:

1、播放黃河協奏曲第四樂章

2、提問:演奏形式?曲名?詞曲作者?(引出課題)

二、聲樂體裁中的大型作品

1、大合唱定義:是一種多樂章的大型聲樂套曲,包括獨唱、重唱、對唱、齊唱與合唱。通常用管絃樂隊伴奏。

2、創作背景:請同學們説出他們所瞭解的歷史背景。 師:“七·七”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侵略中國,八年抗戰期間,民族遭受屈辱,國家遭受侵略,生靈遭受塗炭。這一段歷史是每個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的!我們不能忘,但有人卻想忘,誰?——歷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純一郎等日本政府官員都在不同場合利用一切機會否認侵華,歷史教科書從記錄這一段歷史到減少篇幅,然後淡化最後甚至要從書中刪除,想抹去這一段歷史!更激起民憤的是小泉多次參拜靖國神社,這也是曾轟動一時的聯名抵制日貨的起因!同學們,你們都將走向高等學府,是國家和社會未來的棟樑,應該瞭解記住與這一段歷史相關的重要內容,今天我們就要從尊重歷史、莫忘國難和弘揚民族精神的審美角度去鑑賞這部音樂作品。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通過學生本身經歷和了解的時事政治,引起學生的共鳴,用設問的方式激起學生主動思考並積極地參與到課題內容中,不知不覺地從被動變為主動。

三、賞析《黃河大合唱》

1、賞析第一樂章——《黃河船伕曲》

1)提問:作品體裁與演唱形式,音樂情緒和音樂所刻畫的人物形象。 2)放CD,欣賞第一樂章——黃河船伕曲 3)討論並回答問題

4)簡介合唱的創作背景及詞曲作者光未然、冼星海。

師:1938年,光未然在抗戰途中親眼目睹黃河上的船伕們與驚濤駭浪搏鬥的情景,聆聽船伕們高亢有力的號子聲,激起了他創作的激情和靈感,寫下長詩《黃河吟》1939年,除夕之夜,冼星海聽光未然朗誦此詩,僅用了6天的時間寫成《黃河大合唱》,譜曲與配器一氣呵成。 5)拓展延伸:音樂不僅與歷史有關,還與地理環境(地域文化)、風土人情有關。 提問:①黃河的發源地及流經的省?

生回答: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流入渤海。

②師範唱不同地區的民歌,生回答是哪些地區流傳的民歌並説出歌名。

【設計意圖】從與音樂相關的地理知識作為此環節的切入點,能夠讓學生集體參與互動,同時拋出音樂的主題——音樂的地域性特徵,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從而達到良好的課堂氛圍和教學效果。

2、賞析第五樂章——《河邊對口曲》 1)提問:演唱形式及風格 2)欣賞《河邊對口曲》 3)生討論並回答問題

4)總結:引申音樂所表達的情緒和信念

四、對比《保衞黃河》的兩種表現形式——大合唱與協奏曲 1)播放鋼琴協奏曲《黃河》第四樂章和合唱《保衞黃河》,請學生説出兩者的不同之處。

2)學生討論並回答問題

3)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鼓勵,重點講述兩者在表現形式上的異同。

五、小結全課

【教後反思】

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綜合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是能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的學習領域,它有助於擴大學生音樂文化視野,提高學生音樂鑑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音樂本身就是一種綜合藝術,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時代背景自然就會產生不同的音樂作品,如果音樂鑑賞用純音樂的方式去教學生,必然會使學生覺得枯燥晦澀,而將音樂本身的音樂要素自然地與其相關的知識相聯繫,特別是與講授的具體課程所涉及的內容相聯繫,加上適度的引導和啟發,教學效果自然就會提升而在課堂上緊緊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用新穎獨特的切入點和講授視角,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了讓學生介紹掌握教學內容的目的,這樣也避免了為照顧學生的興趣被學生的喜好牽着鼻子走的現象。我希望通過這樣的音樂課能真正開拓學生視野和陶冶情操,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這也是我從事中學音樂教育工作18年來,始終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結合、單學科教學融合多學科知識、重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理念。

作者:謝丹

地址:江蘇省徐州市高級中學南校區(原六中) 郵編:221000 電話:***

作者簡介:

謝丹——徐州市音樂中心組成員,江蘇省音樂教育協會會員,高級職稱,市中級職稱評委庫成員。

從事中學音樂教育工作18年來,始終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結合、單學科教學融合多學科知識、重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理念。

曾獲市評優課一等獎,江蘇省基本功大賽一等獎,所授課程被收入國家級優質課的錄像彙編製作,多篇論文在省市獲獎。2003年參加江蘇省骨幹教師培訓,2009年參加江蘇省第一屆音樂骨幹教師赴英培訓。現正進行市級個人立項課題《音樂與相關學科綜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