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習習慣培養方法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1W

學習習慣培養方法精品多篇

造成學習方法不當和學習習慣不好的原因 篇一

1、對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不少同學在方法上順其自然,看不到科學學習方法的作用和意義,沒有嚐到正確方法所帶來的甜頭,因而不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認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2、對各科學習特點認識不足

學習方法具有適應性,這個適應性是指對各階段、各學科的學習特點的適應。這需要同學們對目前的學習有明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有的同學家長説:“我的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很好,可到了四五年級成績就上不去了,我們心裏很着急,不知道怎麼辦?”這個很大的原因在於同學們的學習方法沒有及時調整,從國小低年級到高年級,學習特點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還有的同學經常問:“我語文成績不錯,可為什麼就學不好數學呢?”原因就在於他沒有認識到不同學科學習的特點。

3、對自身的狀況和條件認識不足

對自身認識不足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沒有客觀、清醒的認識。二是對自己的個性特徵認識不清。每個人的能力、氣質、性格、身體狀況、生物週期等都有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如有的喜歡呆在書桌前看書、有的喜歡坐在大樹下看書,有的人喜歡利用白天學習、有的人喜歡利用晚上學習。其實只要學習效果好,這些方法都無可厚非。

4、缺乏學習的動力

動機缺乏的同學沒有學習動力,缺乏學習熱情,把學習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學習中沒有目標、得過且過,其學習行為完全是一種被動的應付。一個喪失了學習動機的同學,必然不會注意學習方法,不會養成良好習慣。

5、沒有堅強毅力和恆心

掌握和運用良好的學習方法,需要有一定的自制力。特別是糾正一些不良的已經形成習慣的學習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恆心。有的同學有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願望,但在實施的過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廢,造成有目標而無結果,有計劃而無行動。

猜你喜歡:

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的培養 篇二

進入新高一的學生和家長萬不可有此想法:終於擠進了理想的高中且距大學聯考尚有一段時間,可先放鬆一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短短三年彈指一揮間,自今日起學生就應為兩年八個月後的大學聯考注意以下幾點:

一、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這是每位閲卷人給考生的忠告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實行無紙閲卷後,顯示在電腦屏幕上的答案更容易顯得潦草。因學生成績耀眼而備受矚目的人大附中老師湯步斌為了讓學生答題時規範格式,居然把發給學生的試卷都一份份摺好,讓他們按照摺痕來書寫。一些習慣不好的學生總想我在大學聯考時注意就行了,且不説到時候根本做不到,即使勉強做到了也會浪費大量的時間。這在一分定輸贏的大學聯考中是不應該出現的。至少,應該養成用作文紙練習作文的習慣。

二、不帶着尚未解決的問題睡覺。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道理誰都懂,但在遇到問題時仍然容易放縱自己。以英語為例,一道選擇題中的四個選項有三個掌握的都十分透徹,只有一個記不清楚它的具體用法及與其它三個詞的差異,算了,反正也知道這道題改選哪個,這個以後看見再説。很不幸,你以後沒有碰見它,或者説碰見了你仍然使用了這個藉口。等到大學聯考的時候你要是撞上它了你就該捶胸頓足了。平時不留下漏洞,大學聯考就不會留下遺憾。

三、為每一個新知識點尋找合適的位置。完整的高中知識是一個立體的結構,每接觸到一個新的知識點或方法和思路都應該在這個結構中為他們尋找到最合適的位置。分析與舊知識的區別與聯繫,分析與其它科目的區別與聯繫,在此基礎上將它安放在合適位置,它將和原有知識融為一體,原有知識要在它加入後獲得提升從而使整個結構更加堅固和完整。立體結構會發揮比平面大得多的作用。

四、儘量將思考落實在筆頭上。不少人會驕傲的説:這點東西,早在我腦子裏,還用記呀?高中知識量還是比較大的,而人腦中的意識會一閃而過的。而一閃而過的往往就是你提高自己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最佳指引者,你放過了她就等於放過了提升的機會。提筆把它記下來,當時一個並不起眼的念頭可能會演變成絕佳的思路。這種記不是記知識本身,而是你的思考。

過程有了,結果是必然的。即使你的智商超過140,建議還是相信天道酬勤吧,她可以讓你在原有基礎上飛的更高。

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的培養 篇三

學生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更應該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月份我主要在課前預習、閲讀積累、規範書寫、及時複習四方面使學生養成良好習慣。俗話説,十根手指頭伸出來還不一般齊,學習上大多數學生已經步入正軌,還有極個別學生偏離軌道,還需要加強教育,拉他們一把。

一、課前預習的習慣

預習可以使學生具備“自知之明”,事先知道課文哪些地方學會了、哪些地方還不會,老師講的時候,自覺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不懂的問題上,讓學生自覺地摸索出一條學習之路,積累一些學習的方法。現在,學生已經把預習當成一種必不可少的事情,每學完一課,就利用課外時間把下一課讀通、讀會。劉之源、商慧琳、王蒙源、朱照坤、李卓嶽等學生做得很好,只要老師準備講下一課,這幾位學生就抽時間把課文讀會,難懂的地方做上記號。相信在他們的影響下,會有更多的學生會自覺地參與預習。

二、經常閲讀、主動積累的習慣

學生做作業時,差距較大。好學生能在1520分鐘內做完,並且正確率很高,差學生一節課、甚至把下課時間算上也做不完。那麼,做完作業的學生幹什麼?閲讀是最好的辦法。每當做作業,就有十來個學生提前完成,其餘的時間讓他們閲讀課外書,遇到好詞佳句,主動摘抄到筆記本上。班裏的盧亞強、商森超兩個學生互相攀比着閲讀和摘抄,從開學到現在,已經抄了一本半的讀書筆記。內容豐富多彩:童話、科普、好詞佳句、笑話、歇後語、廣告詞在他倆的帶動下,張玉傑、陳婉森等同學逐步形成喜歡閲讀和摘抄的好習慣。不斷的閲讀和積累提高了學生的寫話水平,盧亞強等每次寫話,篇幅長達三、四頁,而且用詞造句恰當流利,這不能不説是閲讀的功勞。

三、規範書寫的習慣

寫一手好字是一個學生應該具備的優秀品質。班裏的學生都有一套字帖,每學習一課生字,我就指導學生坐好姿態,先描紅、再臨帖,反覆練習,每一筆每一畫都規範書寫。除了陳亞千、牛澤璇、牛新建、李亞恆幾個學生寫的字還不夠規範,其餘的同學均可達標。

四、及時複習的習慣

國小生記得快,也忘得快。為了鞏固每一節課所學的知識,我督促學生養成及時複習的習慣。每學習下一課,就複習前一課;每學完一個單元,就及時小測驗。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學生易錯的生字詞在班裏經常提醒,不定時聽寫、提問,使學生把知識記牢固,做到温故而知新。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努力,多數學生已經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但是,某些學生好動、好玩的性格使他們不能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還需要老師耐心教育、啟發引導。

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的培養 篇四

學生的學習習慣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於思維能力與數學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國小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的學習習慣呢?

1、預習與複習的習慣。

當前,有的教師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新課上完後,學生才知道學習了什麼,這樣無準備的教學,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預習好比火力偵察,能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瞭解重、難點在哪裏,帶着疑問上課,從而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教學實踐表明,課堂上學生學會了的東西,課後還會忘記,這是大腦遺忘規律的表現。因此,只有及時複習,才能降低遺忘率,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把平日所學的零散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彌補學生知識的缺陷。

2、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如果不能積極動腦思考,就不能學好數學。在課堂教學與課後輔導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對於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要使學生儘量自己解決,而不依賴他人。

在課堂上,如果學生人在曹營心在漢,不可能學習好,課堂教學任務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學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全神貫注學習的習慣,課外學習時,也要幫助學生克服邊學習邊玩,邊學習邊吃東西等不良習慣。

3、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往往由教師進行小結或優等生作答,大部分學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機會。素質教育要求,應讓學生全員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率。所謂課堂學習活動是指為完成課堂學習任務而設計的,由學生自主參與的各種學習形式。要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習慣,教師就要適時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課堂活動中主動思考,主動操練,主動交流,激起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習興趣,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

4、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

國小生抽象概括能力的發展尚在起步階段,掌握概念的過程一般以認識具體實物為起點,先形成表象,然後抽象概括得到概念。針對學生這一思維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思考,遇事問個為什麼,更要把得到的結論記錄下來動手演練,進行驗證,在實踐中體驗獲取知識的規律和樂趣,這樣長持以久,勤思勤動的習慣就會在樂中逐步形成。

5、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疑難是正常現象,有的學生善於質疑問難,能請教老師或他人,有的學生則遇到疑難不吱聲,怕別人笑話,這是不良習慣。解決疑難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許多的科學發現和發明就是在這一過程中實現的。教學中,要多創設讓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敢於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習慣。

6、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習慣。

完成作業是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環,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做作業前要準備好一切學習用品,如書、本、筆、尺等,而且應先複習當天的功課或複習與作業有關的內容,然後再獨立完成作業,不抄襲別人的。做作業時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業,應先制訂做作業的計劃,每天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不能拖拉,做完作業之後,應認真檢查,發現錯誤及時更正,做作業要字跡工整,答卷時卷面要潔淨。

許多學生做完題目,讓老師和家長檢查,這有好的一方面,同時也容易養成依賴思想。在學生的學習中,應把這種積極性逐漸引導到自我評價上來,使他們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做完作業,先驗算,發現問題再看書,看例題對照檢查,做出正確與否的評價,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教師和家長長期這樣要求,就能形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7、課外閲讀的習慣。

要學好數學,光靠課內是不夠的,還必須閲讀一些課外讀物,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教學中,要有計劃地介紹一些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閲讀,要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和使用工具書的方法,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要教會學生如何從眾多的課外讀物中選擇適合自己情況的書來學習,養成課外閲讀的習慣。

總之,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教師和家長要引導學生辯清是非。由於學生年齡小,往往分不清習慣的好壞。因此,教師和家長,要經常引導學生分清哪些是好習慣,哪些是不良習慣,懂得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引導學生丟掉學習上的依賴思想,養成自主學習和自我評價的好習慣;引導學生克服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壞習慣,養成全神貫注的好習慣;引導學生丟掉粗心大意的壞習慣,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學習習慣培養方法 篇五

朋友對孩子很着急,上課一聽就懂,可一直考不到滿意的分數。眼看暑假都過去好幾天了,還在糾結要不要去補課;情急之下,請我幫着參考一下。在教師這行也“混”了二十餘載了,對學生的各種情況也算是瞭然於心、見怪不怪了。按朋友的描述,應該是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造成的。每天二小時,我用了一週的時間對孩子學習情況進行觀察診斷。説實話,雖有預期,但得出的結果還是覺得有些心驚肉跳的。很多問題的存在,已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問題了。

1、規範書寫的習慣

從孩子期末考試試卷不難看出,最大的問題莫過於書寫的習慣太差。解答題不僅潦草,而且解題過程書寫不規範,用方言説,跳步驟現像隨處可見。隨後的練習也印證了我的發現。對此,我沒有急於和孩子談心,更沒有告訴他應該怎麼做,而是給他設計了二組完全相同的混合運算題(各10題);計算第一組時,要求寫出詳細的步驟,並強調不可以跳步驟。説實話,孩子做得很彆扭;但可喜的是,10題的過程與結果都是正確的。哈哈,看着十個紅紅的“勾”,孩子很得意。我問他:“是不是不要步驟會更舒服?”“當然!”孩子很乾脆的回答!“好,這10題和剛才完全相同,你愛怎麼做就怎麼做,愛咋跳就咋跳,怎麼樣?”OK!”,瞧,看那份得意勁,感覺有些欠揍!速度果然很快,十個題,又加上是剛做過,用了不到3分鐘,可結果卻是觸目驚心:錯了三題!“能説説錯誤的原因嗎?”。事實告訴了他規範書寫的重要性。

2、思考、總結的習慣

一週的做題、觀察,得出了孩子的另一個問題是:沒有養成思考、總結的習慣。講過的題可以很快做出,但完全是死套方法,對習題缺少歸納、總結,不能從解題中總結規律,不能做到舉一反三。換句話説,對已學的內容並沒有做到真正的消化、吸收。由於缺少相應的訓練,這樣的孩子只會做“死題”,思考能力的缺失導致數學解題能力的低下。日常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老師都是採用這樣“填鴨式”的“教死書”,不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更擅於每節課劃重點,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死記硬背。這樣的學生,在考試中或許能考出更高的平均分,但學生的能力卻是空白。

3、説的習慣

在一次輔導中,由於出現了錯題,我讓他講述一下當時的思考過程。但吃驚的是:説不出來!“説”,是煅練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數學課堂教學中應要求學生把握時機,積極參與,主動發言。通過“説”,使思維、分析等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因受教學時間的限制,在實際課堂教學時,我們大多會忽略對學生“説”的煅練。我曾在教學時有意增加了部分學生説課的機會,一段時間後,這些學生思維敏捷、表達能力強,各方面的發展明顯異於其他同學。可見,在課堂上重視“説”,會達到意外的驚喜。教育家葉聖陶説過:“教育是什麼?簡單的方面説,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習習慣的好壞。一個優秀的教師,教學時應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一點一滴地加以耐心培養。炎炎夏日,各種補習班如火如荼。“馬無夜草不肥”的觀念讓各種學科補習班無不人滿為患。可望子成龍的家長們,你們是否明白孩子亟需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是否明白:習慣培養比學科補習更重要?

學習習慣培養方法 篇六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習慣的培養是教育的重要內容,古今中外歷來如此。國小英語教學是啟蒙階段,培養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是國小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國小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是一種不自覺的過程,要靠教師的滲透和培養。國小生學習、掌握少量的語言知識,固然是學習英語的基礎,但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為重要,這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一、養成預習習慣,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通過預習,學生可以瞭解學習內容的重難點,認識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找出自己的疑問和困惑,從而為他們接下來有的放矢地聽課學習做好準備。預習習慣的養成,不僅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還能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而國小英語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由於知識的連續性,交際性和學時的缺少,決定了“預習”,尤其是“課外預習”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更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我在培養國小生英語預習習慣上的點滴做法:

1。要求學生自配一本英語小字典

2。圈定預習要求

3。落實檢查制度

細緻做法如下: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內容有不同要求,又根據開心英語每單元內容的安排設定,預習內容大致分為Cnversatin,Vcabular, Target ,Sunds and wrds , Chant五部分:要求學生把各部分中的詞彙通過查閲字典:

1)“查一查”,首先了解其大意,然後“注一注”音標;

2)緊接着“比一比”,形與意

3)再“拼一拼”其讀音

教師把Cnversatin,Vcabular, Target ,Sunds and wrds , Chant各部分圈定預習要求做信息反饋,並在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時注意落實檢查,促學生重視。如:

一)認真貫徹課內檢查。葉聖陶老師指出,“預習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實效,方法必須切實。”可見,課外預習,應注重課內檢查,檢查後要給予正確評價,要多鼓勵,多表揚,使學生充分感到預習是和書面作業同等重要的學習活動,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預習習慣的培養應循序漸進。

“授之一魚,只供一餐,授之以漁,可享一生。”只要教師們堅持運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學生們定頂學會預習,運用預習,學會學習,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下良好的基礎.如:以下是筆者佈置的《開心英語》四年級第三冊Vcabular的預習與檢查:

“Vcabular預習提綱”

預習方式(怎樣複習)預習內容(預習什麼)

ReadB3P56

查一查B3P56

Write1。詞義 2。發音

Spell根據發音嘗試拼讀

Thin and read想一想所查的詞彙與本課內容的聯繫,再讀給同學、老師聽

“Vcabular預習檢查”

組織形式檢查方式檢查內容

同桌檢查看一看B3P56有沒有完成查字典

讀一讀相互檢讀,疑難彙報

組長檢查查一查B3P56完成查字典的情況

記一記把組內完成查字典和疑難的情況寫下彙報老師

教師檢查聽一聽各小組組長彙報本組預習情況

抽一抽抽查各學習層次的學生的理解與朗讀,以及解疑等

二、養成複習與自我學習習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自學能力對國小生來講是可擁有的能力,但實際上多數學生存在依賴的心理。因此,我在英語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樹立其自信心。因為有了自信心,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其次,在教學中,我還為學生提供一些較好的學習英語的自學方法。自學能力的獨立性是相對的,它並不排斥教師的點播。因此,教學中,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自學方法進行嘗試性自學,用適合學生自己特點的自學方法去掌握學習的方法,學生自學能力也會有相應進步的。

如:我為了幫助學生能夠自學英語單詞、直接拼讀詞彙,在教學前:(1)先提前灌輸音標的教學;(2)然後讓學生自己預習直接拼讀單詞;(3)再要求學生利用查字典注音標進行自我糾正;(4)結對分好學習小組進行交流;(5)每天利用“自學本”記下當天自學和複習的內容提要,遇到質疑地方時做個記號,在課上或課餘時可以與小組或老師進行討論解疑,在這樣的指導下,學生受益匪淺,由開始教師助學發展到後來自己能學活學。

三、多指導學法,養成學生積累與尋找學法的習慣,以達到活學活用

愛因斯坦説過:“教育所提供的東西,應當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鉅的任務去負擔”。

要讓學生得到主動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葉聖陶先生也説過:“教是為了達到不需教”。學好外語不僅要“肯學”,而且要“善學”,要講究學習方法。科學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橋樑,它可以使學習更具科學性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減少學習的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習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發展性學力” 和“創造性學力”,為日後的終身學習創造條件。

施教之法,貴在啟導。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設計者,應成為協助“主體”加強記憶的“助學者”、幫助“主體”掌握新的語言材料的“示範者”,安排“主體”進行語言操練的“組織者”,判斷“主體”運用所學材料表情達意準確與否的“評判者”。一言以蔽之,教師要致力於“導”、服務於“學”,要善於誘導、疏導、指導,使學生變厭學、死學、難學、苦學為愛學、活學、易學、樂學,變“學會”為“會學”。

如:在初學字母時,我根據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不發達,對於形態各異的大小寫字母,很容易遺忘的。特點,藉助一些生動、形象的謎語來幫助他們快速、準確地識別與記憶,這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完字母“A”、“B”、“C”、“D”後,再給學生出示四條謎語:“尖尖的寶塔”、“1加3不等於4”、“日偏食”、“彎彎的月兒”。讓學生猜一猜這些謎語分別是指哪些字母,學生們經過一番思考後,都能給出每個謎語相應的字母。實踐證明用謎語來記憶字母的方法比直接學習字母的效果好得多。因此,在以後的字母教學中,我都會適當穿插謎語來優化英語的課堂教學。如:“1減1不等於0”——“H”;“釣魚鈎”——“”;“山”——“M”;“不倒翁”——“O”;“獨腳台”——“T”;“雙峯倒影”——“W—等等。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鞏固對字母學習的印象,同時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聯想能力。我還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際動手操作的活動。譬如:在課前發給每位學生三根火柴,在課上讓他們用火柴拼出筆順為3筆的字母,學生都積極地思考和動手,既學得快又記得牢,一舉兩得。這樣不僅為以後學生的學習減輕了難度,而且對學習方法的養成與活用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四、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自我提升

合作學習非常強調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小組成員互相信任、共同探討、資源共享,一起實現小組目標。師生之間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教師在課堂上充當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協助者等角色。

根據以上特徵,我們可以看出“合作學習”方式是一種以學習為主體,以活動形式來組織學生通過互動、合作來完成某一任務的學習活動。它需要小組成員相互依賴、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來提高個人的學習成效和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以下是“合作學習”的具體做法:

1。教師要將學生合理分組,在分組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性別、性格、能力、英語基礎等方面的差異。可以是學生就近組合,可以是學生按興趣、愛好自由組合,也可以是根據任務的特點、難度指定不同性格的學生組成小組。總之,分組既要有相對的穩定性,又要有一定的靈活性,要有利於目標、任務的完成。

2。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不同類型的合作性學習活動。

(1)拼讀活動(igsaw activit)

拼讀活動是一種信息溝(infratin gap)活動,教師首先將閲讀分成若干部分,讓小組成員每人閲讀其中一部分,然後,組內成員相互問答,瞭解自己沒有讀過的那部分的信息。直至全組成員瞭解整篇的內容。最後,全組成員共同完成小組的共同學習任務,如完成表格、填寫地圖等。最後,小組選一個代表向全班彙報。

(2)角色扮演(rle pla)

角色扮演是一種在真實情景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小組活動形式。它可以使學生在模擬的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並在真實交際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課文中的許多交際項目,如打電話、問路、看病、談論天氣等都可以用作角色扮演的素材。

(3)話題討論(tpic discussin)

小組成員圍繞某一話題或就找到某一問題的解決方法展開討論,小組成員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最後,經過綜合,加工成為小組意見。

另外,平時在課上課下,教者充分利用好“合作學習組”的力量,進行有關糾正讀音,相互監督背誦單詞、課文。還有對話,練習等訓練。

總之,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值得研究的課題,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陋見解,有待進一步的探索和交流。

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 篇七

1提問的習慣

教師在給孩子輔導時,會給孩子提問的機會,首先讓孩子來提出自己學習中的問題,能提出問題就能發現問題,發現了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這樣避免了老師提出問題不能真正發現孩子的問題。學校教育中孩子基本是沒有這樣的機會,原因是班級孩子很多,老師沒有精力去解決每個孩子的問題,所以孩子沒有提問的機會。而一直我們在強調個性化,就是個性化到您的孩子。分析個性,而不像學校的老師他的時間和精力只能去發現孩子的共性。

我們培養孩子提問的習慣是對學校漏洞的補充。孩子養成提問的習慣一定是終身受益的,是個人能力的一個體現

2解釋自己思路的習慣

孩子在學校的學習中,無論是做作業還是考試,對於做對的題老師給的是對號,做錯的題老師給的是錯號。無論是對或者錯孩子都沒有去解釋自己做題思路的機會。而我們的老師會給孩子解釋自己做題思路的機會,無論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都需要解釋。做對的題解釋之後,如果思路是正確的,老師會給予認可鞏固,做錯的題如果讓孩子去解釋,很容易發現問題,發現孩子的誤區在哪,幫助分析錯誤的思路。

在培養孩子解釋自己思路的習慣的同時,培養了孩子學習知識的能力。

3肯定自己方法的習慣

在學校里老師通常要求孩子要按老師的方法學習,但是我們的老師會培養孩子應肯定自己的方法,因為實際上孩子自己的一些方法可能比老師的方法更簡單或更易於理解。

在培養孩子肯定自己方法的習慣的同時,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

4當下解決的習慣

很多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通常的做法是擱置或者死啃,這兩種方法都是有問題的。而我們的老師,孩子一有問題,就會立刻幫助解決,出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逐漸培養孩子有當下解決問題的習慣。因為孩子學習中問題一旦積累,就一定會造成成績下滑,孩子天生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一定有積累問題的習慣。

培養了孩子當下解決問題的能力,會使孩子的學習沒有了壓力,同時為孩子節約了時間。

5改錯的習慣

學習的本質就是克服困難,改錯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習慣。孩子學習的錯誤並不代表人生的錯誤,改錯並不代表不好。老師會幫助孩子不要自責或者羞愧,改錯是為了讓孩子明白為什麼錯了,老師會幫助改錯,使孩子變的樂觀,愉快的接受不足。

6實證的習慣

孩子學習以外的事不能擴大膨脹為學習失敗的問題。要有實事求是客觀的科學的態度。這樣才能使孩子以正確的態度學習,而不是因為父母等其他因素而學習,把隨隨便便的學習習慣改掉。

學習習慣培養方法 篇八

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專心聽講,是有效學習的重要內容,對兒童以後學習的效率、學習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一年級學生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顯得尤為重要。

讓學生聽清聽懂老師的要求。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與興趣。教學中要讓他們聽懂老師的要求,就要選取與學習生活密切聯繫的素材。例如,教學“幾個與第幾個”時我發現書上的情境圖不能足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邀請小朋友們做隊列訓練的遊戲。隨着“第4位小朋友向後轉”“前4位小朋友向左轉”等口令,參與遊戲的學生個個側耳傾聽,就怕被淘汰出局,而座位上的小朋友也都認真地當起了小裁判。接着,我又利用語文書上學到的“日、月、水、火、明”等漢字做找字遊戲。這樣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數學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聽清聽懂老師的要求。

讓學生專注傾聽同學的發言。剛入學的學生,自控能力較差,課堂上自由發言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學生不能靜靜地同伴説什麼,總是搶着説出自己的想法。因此課堂上“傾聽”的習慣是需要有意識培養的。如,讓學生説説:“剛才他説什麼?”“你聽到了什麼?”“聽懂了什麼?”“你認為他説得怎麼樣?”“你有不同意見嗎?”等等,這樣逐步讓學生知道該怎樣聽講,使注意力慢慢集中起來。當然,這並不能立竿見影,必須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才能使學生學會傾聽,形成習慣。

培養學生善言的習慣

在教學中加強説的訓練,培養説的習慣,有利於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 ,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便於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的思維。

讓學生有敢説的勇氣。班級裏,總有那麼一些大膽敢説的孩子,也不乏膽小怕言的學生,針對實際,我時時以敢説者帶動、激勵怕言者。教學中,對於那些愛動腦、肯帶頭的學生,我都給予及時的表揚。對於那些不善於發言的學生,我總是給予期待的眼神,鼓勵的目光,並加以適當的點撥、適時的引導,增強他們説的勇氣和信心,只要他們能開口,哪怕聲音再輕,我也會以鼓勵的口吻對待,讓他感到自己也能説,即使説錯也沒關係。比如,當敢説者回答完後,我把複述、模仿的機會讓給怕發言者,並給予鼓勵:“你也説得很好,如果聲音再大點就更棒了。”然後再請他大聲説一遍,以此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再如,對於較簡單的問題,我把説話的機會也給怕發言者,並及時鼓勵他:“你回答得非常正確,你真棒!”如果學生回答錯了,我就隨機應變:“你能大膽發言了,也是一種進步,老師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回答正確。”對於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來説,老師能表揚他鼓勵他,他會覺得非常開心非常光榮,由此會增加説的勇氣和信心。

使學生體會到説的好處。在教學小於、大於、等於時,首先要讓學生理解這些符號的意思,因為只有理解了符號的含義才能正確使用它們。但是要記住大於、小於號對孩子來説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學過程中,並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引導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好辦法來記憶。學生們手腦並用,編出順口溜:“左手剪刀小於號,右手剪刀大於號。”“開口對大數,尖頭對小數,兩邊相同等於號。”“左邊大,大於號,左邊小,小於號。”通過這樣邊做手勢邊説,學生會覺得學習知識變得快樂簡單了,也就愛説了。

讓學生説清楚説完整。一年級學生,知識面窄,語言貧乏,尤其是數學語言更難以正確表達,他們往往能夠想到、做到,但並不一定能正確表達出來。在數學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讓學生把話説規範的習慣,用詞準確,表達完整,思維清晰。因此我在教學中重視學生敍述的條理性。如比大小時,填完符號要求學生用“___比___大,所以用大於號”的句式是説説理由;比多少時,要求學生用“____和____比,____多,多____”的句式説一説,這樣的條理化敍述,強化了語言訓練。

培養良好的做的習慣。

1、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首先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學生寫字時我常常用兒歌“頭正肩平身子直,一尺一拳一寸記心間。”提醒學生。其次,寫數時不求多不求快,要求姿勢正確,寫得規範美觀。寫完後,我要求學生找出自己不滿意的改正,初步培養他們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為了培養學生專心致志、抓緊時間的作業習慣,我在家長會上與家長溝通,傳授一些專家推薦的好方法,交流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與家長交朋友,形成教育合力。

2、培養動手操作的好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我結合學生“愛動、好奇”的心理特徵,儘量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親自摸一摸、數一數、擺一擺、分一分,增強數學教學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促進知識技能的內化。這樣,學生在獲取知識、技能的同時,增進了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分與合》中,我以學生的操作為主線,通過學生的多次操作自主探究新知。第一次操作是要求學生擺雙色片,找出5的分與合的一切可能性;第二次操作是要求學生有序地翻雙色片,盡最大可能做到一個不漏,一個不重複,通過動手操作及小組討論,探尋規律;第三次要求學生根據已知的規律填寫8和9的分與合,有困難的學生可藉助學具擺一擺,這樣學生的思維由形象過渡到抽象思維,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正所謂“學生學得快樂,老師教得輕鬆。”

要真正使學生養成這些好習慣,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課堂教學要重視評價與激勵。我在課堂上針對孩子的表現會採用不同的評價:有時用簡單的評價,如“好”“不錯”“棒”等;有時用肢體語言,一個微笑,一下點頭,一個大拇指,用手撫摸孩子的小腦袋等,我還教會學生用手勢對他人或自己進行表揚。這些都令孩子們對自己學數學充滿信心。我每節課還評出幾位“課堂之星”,為了爭當課堂之星,小朋友們上課聽得更專注了,發言更積極了。

良好的聽、説、做等學習習慣的養成,直接為課堂中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交流能力、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等。只有從小抓起,學生的數學素養才能得到根本的提高。

學習習慣培養方法 篇九

素質教育,要求孩子在國小階段各方面能全面地發展。我們不難看出一些成績好的同學各方面的發展也不錯。他們不僅學習好,而且在美術、文娛、寫字各方面都很出色,這肯定與他們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以及和家長的關心是分不開的。當然,也有部分學生的成績看起來不是很令人滿意,而家長將這一切都怪罪於孩子本人或老師,從不找找自身的原因。你們也可以試着問問自己:你們為孩子做過什麼?難道給予孩子物質上的滿足,讓孩子吃飽穿暖就盡到自己的責任了嗎?我們每個孩子在校接受的教育是同等的,為什麼會造成如此大的差異呢?究其原因是家庭教育。孩子壞習慣的養成家長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有些家長不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聽之、任之、由之,不能很好地盡家庭教育的義務,導致了孩子學習習慣不好,存在着一定的懶惰思想。

我想先從學生個人的學習習慣談起。

我們班絕大多數女生都有着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及時保質保量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而有部分男生卻不能很好地管住自己:作業馬虎,而且在課堂上與課後的表現是判若兩人,課堂上能踴躍發言,常能給老師和同學帶來意外的驚喜。然而,他們在課外的表現卻常常不盡人意,作業字跡潦草,有的甚至乾脆不做,時常會惹周圍的同學,他們身上的矛盾時時發生。老師時常找這些同學談話,談話過後的兩三天學生的情況稍有好轉,但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又死灰復燃,如此周而復始,學生已對老師的話感到厭煩,而教師也在尋找着另一種更為有效的途徑。於是,老師尋求了家長的幫助,讓家長也參與到孩子的作業中來,讓家長平時檢查孩子的作業,有些同學的家長不僅做到了每日簽字,而且還會對子女的家庭作業進行鞏固複習過關,如每日聽寫,要背誦的檢查背誦,要默寫的檢查默寫,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能把握孩子的書寫是否整潔。但有些家長卻不是這樣,認為這是老師在向其推卸責任,故對老師要求檢查並簽名的任務置之不理,有的一邊打麻將,一邊完成任務似的籤個大名,老師一看,沒做完的也有家長的簽名,作業根本看不清或做錯的也有簽名,這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做法。有的乾脆不籤,大發牢騷,我想幾秒或是幾分鐘的簽名檢查不會影響你休息或賺錢的寶貴時間吧?不簽字讓學生在第二天的作業很難和其他同學一齊交上來,只能撒謊或者模仿父母的筆跡,又養成了學生愛撒謊的壞習慣。習慣養成之後是很難改正的,這些學生不僅沒能將自身的壞習慣改掉,而且變本加厲,變得很難讓人應付。這又是誰的過錯呢?而其他城區學校的家長根本就是孩子的家庭教師,輔導孩子作業,指導孩子作文,幫助孩子預習,一同和孩子蒐集資料。我們有不少學生家長對孩子讀書的重視程度還很不足,不少家長與孩子交流太少,與老師交流太少。我們當中有的家長還可能不知道孩子的班主任是誰,姓什麼。總是認為把孩子丟給學校就是學校的責任,就是老師的責任,自己沒有一點反思。

其次,我談談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

本學期的教學中,我追求的是讓孩子們快樂地上語文課。

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採用形式多樣的授課方式(講故事、小組合作、多媒體等)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併力求創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去。比如再講莫高窟、頤和園的課文時給同學們看圖片欣賞幫助理解課文;講習作寫一處名勝古蹟時,親自帶一部分學生去化城寺參觀,並用照相機照下照片做成課件放給同學們看。這樣,孩子們在課堂上全神貫注、興趣盎然, 在不知不覺中既學到了知識, 又得到了學習的快樂。在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我注重以讀書為突破口,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只要學生能熟背課文,我就在他的書目旁邊畫上“小蘋果”以示鼓勵,受到了明顯的效果,突出了以讀為本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同時滲透寫作知識,很多家長也發現了這個學期我還要求學生背誦了一些優秀作文,在作文的起步階段,背背作文是有好處的,同學們都收到了或多或少的進步,我也感到收穫的快樂。

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的培養 篇十

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説:“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就是説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你能不能擔重任,會不會辦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習慣有關。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和興趣一樣,都是最好的老師。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説過,國小階段,重要的不是知識的學習,而是學習習慣的培養,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新入學的孩子,更應該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利於為後繼學習打好基礎,為孩子的發展打好底色。習慣這麼重要,因此我在接一年級的時候意識到必須注重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我主要從學生的以下七種學習習慣入手:

1、提前預習的習慣。由於學前教育不均衡,剛入學的孩子學習的起點參差不齊。幫助學習“暫時落後”的孩子迅速趕上去的最佳途徑是預習。通過預習,不但可以縮短孩子在學習上的差距,使他在課堂上顯得更自信,更有勇氣,而且可以讓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條學習的路徑,積累一些自學的方法。

2、及時複習的習慣。據研究證明,人的記憶分三個階段: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上課時認真聽課就是把知識從人的大腦中由瞬時記憶變成短時記憶,及時複習可以使知識從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

3 、主動識字的習慣。對大多數一年級孩子來説,學習的最大困難是識字,而大量、機械的識字不但枯燥乏味,還會使孩子失去學習語文的信心。多采用兒童詩識字、韻語識字、詞串識字、閲讀識字等途徑,能為學生識字提供多樣的語境,有利於激發孩子主動識字的願望。心理學研究表明:復現形式越多越新,記憶的效果越好。

4 、經常閲讀的習慣。當孩子有閲讀的願望時,家長和老師要及時抓住這個時機,儘可能提供一些適合孩子閲讀的材料,如兒歌、童謠、童話、故事及淺顯的五言古詩,也可以是幼兒園已學歌曲的歌詞、民歌、民謠和一些外國的優秀兒童作品、中國的《三字經》等。選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讓“閲讀”成為“悦讀”。

5、口語交際的習慣。家長或老師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有“教育“的覺悟和意識,引導孩子用普通話交談,説規範的語言,培養孩子準確把握語言的能力。

6、善於提問的習慣。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輔導孩子學習時,多啟發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對孩子的提問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給以鼓勵,逐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不能着急。

7 、規範書寫的習慣。儘管電腦日益普及,但硬筆書寫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傳遞信息和知識的技能,寫一手好字或者寫一手規範的漢字仍是一個優秀人才應具備的素質之一。在幫助孩子養成認真寫字的問題上,還要有書寫意識,一方面強調寫字姿勢、握筆姿勢;另一方面滲透一些必要的書寫知識,如字的基本構成、間架結構、佔格問題等。因為兒童容易受暗示的影響,所以書桌整理得越乾淨,越能靜下心寫好字,減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錯字、別字、漏字等現象。

為了使學生樂於養成良好的習慣,平時我是這樣做的:

1、指導學生訂計劃,包括德、智、體各方面的安排,學習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學生的計劃包括每天的時間安排、考試複習安排和雙休日、寒暑假安排。計劃要簡明,什麼時間幹什麼,達到什麼要求。每天的計劃安排,星期一至星期五除了上課之外,要把放學回家以後的時間安排好。放學回家主要是複習、做作業和預習,還應該有玩的時間和勞動的時間,不能讓學生太累,應在快樂中學習。週六和週日應安排小結性複習、做作業,內容不可排得太滿,否則影響效果。寒暑假時間較長,除了完成假期作業之外,要安排較多的課外閲讀和較多的文體活動。同時督促學生嚴格執行計劃,不能訂完計劃放在一邊。計劃可以調整,但不可放棄。

2、督促學生在學習時要專時專用、講求效益。有的學生學習時“磨”得很,看書做作業心不在焉,時間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沒有形成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因此,針對這一缺點,我平時在的學生學習上,注意速度、質量並重,在一定的時間內,按要求完成一定數量的任務。這既要講清道理,更需要認真訓練。剛開始,學生往往不會掌握時間,我就注意指導他們,該學時學,該玩時玩。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的數量和質量要求,一旦坐到書桌前,就要進入適度緊張的學習狀態。並且建立起評價機制,每次學習之後,讓學生自我評價做得如何,而我及時糾偏或給以鼓勵。堅持下去,使他們逐漸形成專時專用的習慣。

3、學習,最忌諱一知半解、淺嘗輒止。要想學習好,必須獨立鑽研、務求甚解。我主要用了以下方法培養:

方法之一:激發學生刨根問底的積極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很多學生對許多事總愛刨根問底,這是好奇、求知的表現,説明學生愛動腦子。所以我並沒有嫌學生嘴貧,冷漠對待或敷衍了事。而是能跟學生一塊兒刨根問底,能解決的自己解決,不能解決的請教他人或者查閲資料,這也有助於培養學生查閲資料的習慣。

方法之二:指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隨着學習任務增多,學生往往滿足於“是什麼”就過去了,很少多問幾個“為什麼”。這時我都是主動參與,積極引導學生多動腦,讓遇事好問“為什麼”成為思維習慣。

方法之三:學生考老師,老師考學生。課後我有時會抽點時間,和同學們圍坐在一起,就某一方面的問題學生和老師互相考問。

4、工具書和資料是不會説話的老師,會使用工具書和資料好處很多,我在平時指導學生多利用工具書,同時給學生做榜樣,遇到生字、生詞,請教不會説話的老師。

5、善於請教是一種好習慣。善於請教的前提是善於思想、善於提出問題,同時要輔之一定的勇氣。我平時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隨時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向老師請教,向同學請教。向別人提出的問題,應該是自己通過努力沒有解決的。這點很重要,不能惰于思考,一味依賴別人。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

6、勤表揚,多鼓勵。表揚使學生產生自信,鼓勵使孩子戰勝膽怯。好學生是誇出來的。

7、利用閒暇多與學生交流,做學生忠實的聽眾。對於學生的一些想法和念頭不要急於批評,而是因勢利導進行正面引導。

8、和學生做朋友,遇事徵求學生的意見和看法,不管採納是否都給學生講明其中的道理,使學生願意思考且思想活躍。

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有很多孩子都能按老師的要求認真觀察、積極思維、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也逐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而且書寫規範,作業本工整潔淨,受到了老師的表揚。課上大多數學生聽講專心了,學習效果有明顯好轉。有些孩子丟三落四的習慣也得到很好的克服,都能及時的準備學習用品並擺放整齊。大多數學生能夠按時完成、按時上交、及時改正作業,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希望這些能給到所有家長及學生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