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如何正確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42K

如何正確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多篇】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 篇一

第一、習慣訓練持之以恆。

“習慣彷彿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這個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它把習慣比喻為一根繩索,每次行為的重複,就相當於又為它纏上了一股繩索。很顯然,每天纏,不斷纏,纜繩會越來越粗,終於有一天,會粗到牢不可破。美國科學家的研究,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我想這只是一個平均數,養成的習慣不一樣,每個人的認真程度不一樣、刻苦程度不一樣,所用時間肯定不一樣。在訓練的過程中,我們老師們要反覆抓、抓反覆,對不斷出現的壞習慣,不要氣餒,而要耐心訓導,直至徹底改掉。

第二、杜絕“5+2=0”現象。

5天學校的教育成果和養成的習慣還來不及鞏固,就可能在週末的兩天中因受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而消失殆盡。調查發現,存在“5+2=0”現象的孩子佔相當比例,尤其在農村,這種現象更為普遍,這當中既有成績差的學生,也有成績好的學生,因此,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要杜絕這種現象,一要不斷的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二要尋求家長和社會的幫助。對於這一點,我想作為家長來談,因為我的孩子上二年級,平時在學校表現的都不錯,可是到了週末,一切規律都打亂了,他完全放鬆了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也降低了,在這點上,我做的還是不夠,我一般是讓她到了週五晚上就將進入狀態,重新收拾自己的思路,把該記得、改寫的都整理一遍,防止週一時什麼也不會了。所以,家長一定要配合老師,在學校好不容易改掉的壞毛病,不要讓他輕易的丟掉。

第三、整體發展,互相促進。

除了學習習慣外,還要養成的良好習慣有很多,如生活習慣、衞生習慣、勞動習慣等。它們都源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它們之間具有很大的關聯性,如一個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那就為他形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勞動習慣、學習習慣等創造了條件,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要在學習中養成認真細心的習慣是很難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單槍匹馬,孤軍作戰,不僅要與良好的生活習慣、衞生習慣等結合起來,還要與學校、家庭結合起來,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

1.主動學習的習慣

別人不督促能主動學習,一學習就要求自己立刻進入狀態,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鐘學習時間。要有意識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於學習,並能堅持始終。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及時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習慣

要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把每個規定的學習時間分成若干時間段,根據學習內容,為每個時間段規定具體的學習任務,並要求自己必須在一個時間段內完成一個具體的學習任務。這樣做,可以減少乃至避免學習時走神或注意力渙散的情況,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在完成每個具體學習任務後,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時間段的學習中去。

3.各學科全面發展,不偏科的習慣

現代社會迫切需要的是發展全面的複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學生要全面發展,不能偏科。這就要求中學生對自己不喜歡的學科更要努力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興趣。對不喜歡的學科或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科,可以適當降低標準,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經過努力完全可以實現的初期目標、中期目標、遠期目標,然後要求自己去完成。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克服偏科現象的有效方法。

4.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上學習效率,有助於培養自學能力。預習時應對要學的內容,認真研讀,理解並應用預習提示、查閲工具書或有關資料進行學習,對有關問題加以認真思考,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

5.認真聽課的習慣

上課時,老師不僅用語言傳遞信息,還會用動作、表情傳遞信息,用眼神與學生交流。因此,中學生上課必須盯着老師聽,跟着老師想,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參與學習。能否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學習,是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性因素。上課要做到情緒飽滿,精力集中;抓住重點,弄清關鍵;主動參與,思考分析;大膽發言,展示思維。

6.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

中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上要認真思考每一個問題,積極回答問題可以促進思考,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創新意識的勃發。回答問題要主動,起立迅速,聲音宏亮,表述清楚。

7.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

中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上要認真思考每一個問題,積極回答問題可以促進思考,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提高心裏素質,促進創新意識的勃發。回答問題要主動,起立迅速,聲音宏亮,表述清楚。

8.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習慣

學習要嚴肅認真、多思善問。[多思“就是把知識要點、思路、方法、知識間的聯繫、與生活實際的聯繫等認真思考,形成體系。[善問”不僅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還要虛心向老師、同學及他人詢問,這樣才能提高自己。而且,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有所創造,敢於合理質疑已有的結論、説法,在尊重科學的前提下,丁輔糙盒孬谷茬貪長楷敢於挑戰權威,要做到決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問題。要知道[最愚蠢的問題是不問問題",應該養成向別人請教的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二

一、指導思想

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在新的學年裏,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從小事抓起,從細節抓起,從現在做起。紮實有效地進行學生文明習慣養成教育。根據本班情況,制定養成教育計劃。

二、工作目標

在以往抓養成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從環境衞生、文明禮儀,學習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以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樹立良好校風。使班級在衞生習慣、文明禮儀、學習習慣的養成等方面有更大的進展。

三、實施計劃

(一)、衞生習慣養成教育。

1、勤洗澡洗頭,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睡前刷牙、洗臉,指甲內無污垢,身體無異味。飯前便後洗手。

2、清潔區和教室每天要清掃乾淨。

3、保持桌椅的乾淨整潔,定期整理課桌和清理書包。

4、不在牆壁上亂貼、亂寫、亂畫。

5、愛護環境,不在校園及公共場所亂扔亂拋果皮、紙屑、垃圾。

(二)、文明禮儀養成教育

1、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自覺使用“請、謝謝、您好、再見、對不起” 等禮貌用語。

2、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着向別人致謝。

3、向別人請教,態度要誠懇。

4、不打架、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得喧譁。不追逐、打鬥、玩有危險的遊戲。

5、不給同學起綽號,不歧視身體殘疾的同學。當同學答錯問題時不起鬨、不嘲笑。

6、集合出入按指定路線和順序?不插隊、不推搡?不爭先恐後,上下樓梯腳步要輕,右行禮讓。

7、認真做好課間操、眼保健操,姿勢正確。

8、積極參加課外活動,能自覺鍛鍊身體

(三)、學習習慣養成教育

1、課前要預習,預習有記錄,學會帶着問題聽課,提倡記課堂筆記。

2、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靜待老師上課。

3、上課坐姿端正,書寫時握筆姿勢正確。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書本一尺、身體離桌一拳?。

4、上課專心聽講,不亂説亂動,勇於提問,積極回答,抓重點,積極思考。

5、作業要字體端正,紙面清潔,格式正確,認真完成。

6、按時完成作業,做到獨立、耐心、細緻。

7、考試答題要細心、準確、書寫規範

四、工作措施

1、學生成立文明“稽查小組”,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

2、將“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納入班級月考核。

3、積極開展相關活動,促進“學生行為規範養成教育”活動的有效實施。

4、家校聯手。。指導和督促家長從自身做起,配合學校共同抓好對孩子的教育,行成家校合力,齊抓共管的局面。

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因此要重視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工作,把養成教育擺在首要位置,長期進行下去。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三

眾所周知,良好學習成績的保持,離不開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接班開始,我就注重同學們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課前習慣

1、認真完成前置性作業的習慣。前置性作業是生本學習的的重要環節。要讓學生掌握完成前置性作業的方法,能夠主動積極完成前置性作業。

2、課前準備的習慣。上節課下課後,要求學生把課堂上用的東西,如課本、練習本、筆等放在桌上必須的地方,安靜坐好,小憩收心,準備上課。

(二)課中習慣

1、良好的聽課習慣

(1)聽課姿勢:要持續正確的坐姿。聽講時就應挺胸直腰坐好,兩眼平視前方。

(2)讀寫姿勢:做到“一尺一寸一拳頭”:讀書眼睛離書本一尺左右;寫字時上身坐正,左右兩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紙,右手執筆,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別從三個方向捏住離筆尖1寸左右處,胸口離桌沿一拳左右。

2、課堂常規學習習慣

(1)遵守課堂紀律、專心聽講的習慣。根據學生注意力不持續,易轉移等特點,教師要把握好上課的節奏,有張有弛,使學生的思維處於活躍的狀態之中,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

(2)規範答題的習慣。口頭回答問題時聲音洪亮,表達清楚;在學生課堂板演以及平時的作業和練習中,教師要規範要求,不放鬆任何細節,加強講評,及時糾正。

(3)認真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從小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堅持正確的寫字姿勢,書寫要認真仔細,規範整潔,字跡要清楚、工整,文字和符號要規範,格式要美觀。

(4)有條理、快節奏的習慣。國小生普遍存在着做事無緊迫感、拖拖拉拉、動作緩慢的現象。課堂上要求學生做到提高效率,加強學習的計劃性,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

3、課堂思維習慣

在學生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常規習慣之後,教師應將培養重心調整到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用心發問、多向思維、獨立思考、大膽發言、勇於批判、相互合作等品質習慣上來。

(1)用心動腦、大膽發言的習慣。要從學科特點和國小生心理特點出發,根據新授知識的要求,精心設計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和信心,提高他們進一步探索問題的潛力。要加強學生實驗操作和動手潛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動手潛力和探索精神。

(2)與人合作的習慣。課堂上,務必喚起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使其能正確處理個人與羣眾的關係,將個人活動與羣眾活動融為一體,互相配合,協調一致。

(3)敢於提出問題的習慣。能提出問題是主動學習的表現,是創新的開始。新課程的教學尤其重視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習慣。教學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

(三)課後習慣

1、認真“做作業”的習慣。

(1)按時認真完成作業。要求學生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書寫工整規範。

(2)作業獨立完成。做作業時不能抄襲他人作業,或一邊做作業,一邊做其他事情,要求作業認真,獨立完成後再做其他事情。

2、及時複習的習慣。要讓學生學會每一天晚上把當天的功課進行回顧,週六、週日把本週學習資料進行小結,一段時間集中搞一下複習等。要善於將學過的知識進行前後聯繫,構建知識框架,構成知識網絡。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建議 篇四

一、嚴格約束,規範訓練。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生的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於健全規章制度和嚴格嚴肅的規範訓練。只有形成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嚴格管理的約束氛圍,才會在學生幼小稚樸的心靈中,烙下良好習慣的印痕。如何進行規範訓練呢?下面我分7個小點進行闡述。

1、要加強課堂常規的訓練:課前認真做好上課準備,學習用品要整齊安放在課桌指定的位置。發言、提問,按規定的姿勢舉手,發言時要姿勢端正,聲音響亮。該動的時候可以自由行動,該説的時候可以暢所欲言,該靜的時候就必須安靜。如:請小朋友們打開數學書,翻到第10頁,再拿出鉛筆。一定要學生在聽清、聽完要求之後再行動。否則學生將一盤散灑,無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又如()<5,括號可以填哪些數?請小朋友們討論一下。討論結束後,教師組織教學時説:“一二停”學生就必須停下,並馬上坐好,準備交流。

課堂常規的培養要在課堂上落實,課前要求學生帶齊學習用具,教師上課時就要檢查學生帶學具的情況,對於存在的問題要及時提醒,並轉告家長督促孩子按照課表整理書包,每天帶齊學具。

2、加強讀書習慣的訓練。語文課要求學生會讀課文,數學課我們也要教會學生讀懂數學語言。由於國小生剛開始識字,識字量不多,往往是指認較多,或是一字一頓地讀,或是唱讀。對此,如果要讓學生提高閲讀能力,加快閲讀速度,以儘早進入能快速瀏覽、閲讀的軌道,必須要讓學生在審題時做到手不離書,眼不離書,並與書本保持一尺距離。有的捧書讀時眼離書本不是過遠,就是太近。對此,我們應該及時提醒學生:“我們應怎樣讀書?”學生齊答:“雙手捧書,眼離一尺。”這樣做,學生易於記憶,心領神會,利於養成好習慣。

3、加強寫字習慣的訓練。

學生的寫字習慣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常見的不正確寫字姿勢是偏頭、側身、匍伏等。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及時提醒:“寫字必須‘三個一’”,經過提示學生會自覺地迅速糾正不正確的姿勢,經過多次糾正,就可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

4、加強坐姿的訓練。

國小生正處在身體發育成長的年齡段。坐姿端正與否,不僅影響到學習,而且將影響到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要讓學生保持良好坐姿並不費事,只須教師在恰當的時機按照約定呼叫:“一二”學生自當回答“靜坐”。也有的老師這樣訓練:“一、二、三!”學生回答:“坐端正!”或是教師以某種動作手勢予以個別提示,既達到了目的,也不會影響教學的進行。

5、加強注意力的訓練。

國小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國小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有駕馭課堂穩定住學生注意力的能力。可以針對國小生好動的特點,從激發興趣入手,把課堂教“活”(活而不亂,放而能收);或者走到學生中間,利用“暗示法”提請學生注意,“拍一拍”、“撥一撥”、“點一點”等;如不便走下講台,可用“稍停法”(暫時停止講授),“注視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學生的注意,收攏其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鄰座同學也可以協助提醒。

6、特別加強聽、説的訓練。

學會傾聽。傾聽,是現代人在口語交際中的基本素養。只有耐心地聽別人講話,把別人的話聽清、聽準,才能做出準確的應答。沒有聽清就發表,或沒有聽完就打斷別人的話,是口話交際的大忌。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很好地引領,準確把握,圍繞這個重點來組織教學。①可以採用聽後複述的方法,先複述一個簡單的句子,複述老師的語言,因為作為學生首先必須要聽清老師的意思,領會其意義。再複述學生之間的交流語言。如一個學生剛回答説圖上有4只小猴,請其它學生馬上重複。簡單的學生會複述,再讓學生複述較難的,如大於號、小於號,開口朝大數,尖頭朝小數,這樣從簡單到稍複雜慢慢過渡,教會學生學會傾聽。②讓學生邊聽邊想(如某某小朋友發言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用聽後評議的方法來促使學生養成傾聽別人講話的習慣。

樂於表達。要有表達自信心,善於抓住一切當眾説話的機會,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不同對象、不同場合以及不同談話內容,説恰當的話、得體的話。在課堂上能經常性地發言,在小組交談中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能大膽地面對全班小朋友進行表演。如在學平面圖形一課中,當學生已經認識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等圖形後,再要求學生組合成拼圖小組,動手拼出各式圖案。在展示拼圖成果中,通過比賽説、採訪説等形式再次讓學生充分地表達。這樣使課堂變得靈活、開放,學生的思維自由伸展,個性得到張揚。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按先……再……然後……最後……這樣的句式敍述,引導學生説出完整的過程,以此來培養學生説話的條理性。

7、加強動手操作的訓練

第一冊教材安排動手實踐的課型主要有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認識鐘錶三大單元,其它課型中也穿插實踐性的內容,而一年級小朋友動手操作能力較弱,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要特別強化這方面的訓練。如①學具的擺放一定要放在指定的位置,而且不能隨意觸動。②聽教師口令行動操作,這就要求學生在聽清教師的操作問題之後,一聲令下,再動手操作,只有在這一情況下學生才是帶着問題進行有序的操作,否則很有可能成為無效勞動。

除了動手操作外,我還特別強調手勢語言的訓練。如:1、2、3、4、5、6、7、8、9、10的手勢表示法,並要求學生非常熟練表示,有利於10以內的加減法的訓練,在反饋時便於教師快速、準確地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又如在教學>、<時,我對學生説,我們每人有兩隻手,伸直食指和中指,就自然形成了“>”“<”號。兩手放胸前,左手伸出兩根手指形成“<”號,右手伸出兩根手指形成“>”,我們可以運用兩隻手作為兩個符號進行練習。教師出示兩個數,如4和5,問:4和5比一比,如何用大於號、小於號表示呢?學生默唸:大口對大數,尖頭對小數。並準備手法。當教師説一二三,學生就會伸出準備好的左手説4小於5。當手指舉出後,哪位學生不懂或者用錯了手指,教師一目瞭然,就能及時地糾正。

課堂常規的訓練概括:坐、讀、看、聽、説、寫、動手操作、書本擺放等。

二、個別接觸,個別談話。及時瞭解學生的觀點,知道事實的真相,雙方易於接近。

規則習慣的形成過程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存在差距的。對於習慣較差的孩子,可以採用個別談話的方法,瞭解孩子的思想實際,瞭解孩子的困難,幫助孩子儘快形成好習慣。習慣的養成具有一致性的特點,要取得家長的支持配合,孩子的不良習慣的成因有哪些是屬於家庭因素造成的,教師要認真分析,並幫助家長運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

三、採用強化辦法。國小生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有“反覆”的特點,可以採用“反覆抓”、“抓反覆”的方法,學校與班級聯合強化,小組與個別結合強化,通過對他們強化訓練,必能取得良好效果。強化法可與學校的常規管理相結合,學校在不同階段根據學生的規則習慣的形成情況,確立強化訓練點,班級、學校上下一致強化訓練。

就説做課前準備這件事,要求學生把學習用品要整齊安放在課桌指定的位置。這麼簡單的一件事可對於一年級新入學的孩子就需要強化訓練。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們一聽到老師説下課這一詞,就飛一般跑出去玩了,老早忘記了課前準備這一事。可想而知下一節課,要等學生們都拿好書,起馬要浪費3到4分鐘時間,而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有40分鐘,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而一年級孩子沒有這方面的意識,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要進行反覆訓練,直到每個孩子都自動化去進行準備。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五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只有擁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才能得到很好地提高。那麼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認真預習的習慣

很多同學只重視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後完成作業,而忽視課前預習,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預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沒有時間,而是因為沒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那麼預習有什麼樣好處呢?課前預習也是學習的重要環節,預習可以掃除課堂學習的知識障礙,提高聽課效果;還能夠複習、鞏固已學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能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減少對老師的依賴,增強獨立性;預習可以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

2.專心聽課的習慣

每位同學都要有“必須當堂掌握”的決心。但有相當多的學生認為,上課聽不懂沒有關係,反正有書,課後可以看書。抱有這種想法的學生,聽課時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聽課障礙,就不想聽了,結果浪費了上課的寶貴時間,增加了課下的學習負擔,這大概正是一部分學生學習困難的重要原因。集中注意力聽課是非常重要的,上課聽講一定要理清思路。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心不在焉,必定“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3.及時複習的習慣

我們為什麼要複習呢?因為我們記憶效果沒有那麼好,不可能過目不忘,所以需要重複,增強記憶。及時複習的優點在於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後發生的急速遺忘。俗話説“温故而知新”,就是説,複習過去的知識能得到很多新的收穫。

4.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明確做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經過預習、上課、課後複習,知識究竟有沒有領會,有沒有記住,記到什麼程度,知識能否應用,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受是不準確的。真正懂沒懂,記住沒記住,會不會應用,要在做作業時通過對知識的應用才能得到及時的檢驗。做作業可以為複習積累資料;作業題一般都是經過精選的,有很強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過的習題也不應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作為複習時的參考資料。

5.練後反思的習慣

在讀書和學習過程中,尤其是複習備考過程中,每個同學都進行過強度較大的練習,但做完題目並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於將知識引申、擴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後的重要環節。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6.積極應考的習慣

從學生的角度講,考試的結果直接關係到對自己的評價,也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從學校的角度講,老師為了檢查教和學的近期效果,以便對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為什麼有的同學在考試時考不出應有的水平呢?這涉及到考前準備、考試發揮、考後分析等一系列問題。應該如何應考呢?首先,對參加考試要有一種積極的態度,不要給自己施加過分的壓力。對自己的期望要實事求是;正確對待外來的壓力。其次,考試前要休息好。臨考前要保證充分的睡眠,要適當進行體育活動,要保證身體鍵康。再次,在考試過程中,注意答卷順序,按先易後難的答卷法,審題要認真,想不起來,先放一放,做好後要仔細檢查, 更正錯誤。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六

俗話説:“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從內心出發,不走彎路而達到高境界;不良的學習習慣,會給學習的成功帶來困難。大綱也指出:“教師要按照各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要着重培養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預習和複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和檢查作業的習慣,看書報和聽廣播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

所謂“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的主體在較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為。好習慣就像是我們生命的樹枝上盛開的一朵美麗的小花,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傑出的思想家培根説:“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説:“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在這個競爭的時代,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在社會中“成龍”、“成鳳”,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的幸福,教師需高度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如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本人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樹立形象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學生在學習中接觸最多、關係最密切的莫過於老師了,學生特別是國小生,他們習慣於從模仿中學習,而且,國小生的模仿能力是驚人的。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師的行為習慣經常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家長經常會從國小生的口裏聽到一句話:“我們的老師是這樣説的。”在這裏我要提出的是,教師在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同時,自己也要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如果要求學生做作業時畫直線要用直尺,教師在講課時卻徒手在黑板上畫直線,要求學生寫正確規範的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試問,在這樣的教學下,學生什麼時候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表現出良好的習慣,以身作則,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得以更好地實現。

二、從小開始培養

有研究指出,一個人的習慣早在胎兒時期就養成了,由此可見,培養良好的習慣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主張:好習慣的培養最好是“心理還很清新”、沒有形成錯誤觀念、沒有養成壞習慣時就開始。

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刻,這一時期容易養成好習慣,因為這一時期的學生對老師充滿着信任和尊敬,願意按老師的指示去做。

《新三字經》中的第一句話講道:人之初,性本善,性與情,俱可塑。國小生就像一張白紙,任你在上面塗畫,你把他塗黑,他就變黑,你把他塗紅,他就變紅。因此,越從小培養良好的習慣,效果就越明顯;反之,當小孩染上惡習後,要改變他,那就難了。舉個例子,我的女兒五個多月大,她每天早上8點多鐘就要到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玩,每天一到時間,不帶她到幼兒園,她就又哭又鬧,無論你怎樣哄她她都不買你的賬,只要你把她帶到幼兒園,她就立即轉哭為笑。顯而易見,小孩子的習慣一旦養成,是很難改變的。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小落實。

三、要從小節開始,持之以恆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細節開始。在教學中,有許多的“細節”,諸如坐的姿勢、讀書的姿勢、回答問題的聲音要響亮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把這些細節養成好的習慣。《老子·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教師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習慣是經過重複或練習而形成的自動化了的行為動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須有一個過程。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不斷強化,需要持之以恆地滲透,久而久之,學生的習慣就自然形成了。

四、校內外相軌並行

學生除了學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除了在學校處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外,還要與家長密切聯繫,請求家長配合老師的工作。學生在家庭的學習過程中,家長也要督促學生的行為,時刻提醒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項工作中,教師要經常進行家訪,可以是面訪,也可以是電訪,及時瞭解學生在家的學習行為,及時得到反饋的信息,對學生的壞行為作出及時的糾正。教師要與家長不斷地溝通,互相配合,讓學生養成壞習慣的機會減到最少。

五、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

孔子曾講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自覺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它能使“要我學”變為“我要學”,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覺性,學生就會心甘情願地、積極主動地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教師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是的,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了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了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多一個好習慣,我們生命裏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為教育者,要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着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心得體會 篇七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所在,是學生輕鬆、快樂、有序、有效地學習的必要前提。從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會收益終生。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求知求識的同時,更應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這一階段教育教學工作中,我重點培養了學生的預習習慣。我認為學生的預習習慣在和其它習慣比起來,它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如果沒有良好的預習習慣,特別是對於學習語文這門學科來説麻煩更大。比如説一篇課文,學生要是沒有提前預習的話,那就對課文一點不熟悉,字音讀不準,句子讀不通,文章的主要內容更是不瞭解。老師在安排的課時內進行教學活動的話會費時費力,效果也不佳。由此,我為了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一直以來,我對我班學生的預習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視。一篇課文最低閲讀五遍,多則不限,讀第一遍時,熟悉一下課文;第二遍讀時,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和新詞,然後藉助拼音把音讀準,藉助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第三遍讀時,把讀不通的句子反覆地讀,直到讀通、讀順為止;第四遍讀文時,想想課文中有哪些句子不懂的就劃上“波浪線”或“直線”,(同時要求所畫的線條規範,讓人看了舒服)再反覆地讀,如果能讀懂的話,就在句子旁寫上簡單的體會,不懂的話就在句子旁邊打上“問號”或是“△”,等到老師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共同探討,予以解決;第五遍讀文時,要求學生深入地讀,並把課文的主要內容寫在家庭作業本上。幾年來,我對這一屆學生是這樣要求的,他們也是這樣做的。

記得人們常説的一句話:“字是門樓,書是屋”,“字是人的第二容貌”,可見寫字的認真和美觀是多麼重要,再説學生的各種作業都離不開寫字喲。

語文這門學科是培養學生寫字習慣的好去處。在語文課的教學中,每篇文章學完後最後要寫三種作業,另外學生每天的日記、單元中的作文訓練都要寫不少的字。如果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寫字、作業習慣,他們的這些作業就無法順利完成。因此,在這一階段的工作中,我很重視培養學生的寫字作業習慣。在低段教學工作中,我每上完一些字詞或是一篇課文後,我就留出不少時間讓學生練習寫字,在學生寫字前,特別強調寫字姿勢,握筆方法,人的坐姿,眼睛與作業本所保持的距離。在學生進入寫字狀態時,我在教室來回巡視,如果發現個別學生姿勢不對時,就寫上提醒其注意。以上這些,是我對學生寫字、作業的要求,也是對學生寫字、作業良好習慣的培養方法。現在已取得的成績是:班裏大多數學生寫字姿勢正確,再不用老師時刻提醒了;大多數學生能認真完成作業了;大多數學生的字跡一絲不苟了。

成績的取得是令人可喜的,但是由於某種原因,少數學生的不足還是存在的。如班裏還有極少數頑固性不做作業的學生,還有少數字跡潦草的學生,還有預習作業投機取巧的學生。存在着這些不足的原因是什麼呢?有的學生是中途插入本班的;還有個別學生中途生病,假期長達幾個月。他們一時半會兒難以適應本班學習習慣的要求。

儘管存在以上這些不足,但我還是有信心讓這些學生慢慢適應要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全體同學共同走向明天。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篇八

我始終堅定——“養成良好的習慣將受益終身”。一個好習慣需要我們平時的提示,需要孩子們能持之以恆的去培養。所以,對於孩子習慣的培養我是持之以恆。

從一年級帶這班孩子至今,可以説老師熟悉孩子,孩子瞭解老師的一舉一動所表達的意思。對於書寫習慣、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等,我都會利用課堂,教材等有利時機進行教育。而這次教材上的“讀書做筆記”和“經常使用工具書”這兩個習慣我在二、三年級就開始注意培養了。如二年級學習了查閲字典,現在孩子抽屜裏字典必備,經常看到學生課堂上隨時用,看課外書時也會不時翻翻,當然這是一部分同學。這次利用教材內容,爭取讓它成為每個孩子的習慣。

至於讀書做筆記,可以説,大部分孩子已經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除了老師規定的每週讀書摘抄,平時也經常讓學生寫感想並且提出閲讀寫批註——自己對一個詞,一句話,人物哪怕是一個字的想法,評價都可以。使學生逐漸有了這方面的意識。但是對於編寫提綱學生練習較少,今後注重在這方面加強練習,讓寫提綱幫助孩子有更明確地閲讀思路,寫作脈絡,説話有條有理,一清二楚。

把習慣培養當成重要任務,放在平時,勤説,多練,以達到幫助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