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一年級數學習慣培養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3W

國小階段就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面對剛入學的孩子,怎樣引導孩子們漸漸步入正軌,逐步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獲得成功。本學期一年級級部以培養學生數學習慣為主題,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精進,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着重注重以下幾點嘗試:

一年級數學習慣培養

一、課前準備

1、正面誘導,引領方向

低年級學生可塑性大,但是辨別是非能力差。所以我們一年級組堅持從正面啟發誘導,教學生應該怎樣做,從而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學第一天就跟學生講清楚應做好課前準備,如課前“擺好書本在桌子的左上角、削好鉛筆,放好尺子,橡皮”這樣可以幫我們充分利用上課時間,而且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準備習慣。

2、認真對待,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於好模仿的低年級學生而言,更是如此。在班裏樹立“課前準備模範”,並在家長羣中大力表揚,鼓勵更多學生向榜樣學習。

二、傾聽習慣

1、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

一年級的學生學數學的熱情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素材的感受與興趣。教學中選取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素材,例如,教學“數一數”時,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歡快、富有童趣的畫面帶給學生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更是對多彩的國小生活的熱切向往。

2、讓學生專注傾聽其他人的發言。

一年級小朋友剛入學時最大的一個弱點就是當別人發表意見時,不懂得如何認真傾聽。有的一心想表現自己,他高高地站起來,有的隨心所欲地看書,有的已經出神不知道在想什麼。當這種情況出現時,就示意發言的同學停一下,並説:“比比誰最會舉手!誰聽得最認真!”這樣多次及時的提醒與交流評價,學生能逐漸養成認真傾聽教師和同學發言的好習慣。

三、語言習慣

在教學中加強説的訓練,培養説的習慣,有利於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便於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思維發展。

1、讓學生有敢説的勇氣

班級裏,總有那麼一些膽大敢説的孩子,也有膽小怕言的學生,所以教學中,對帶頭學生及時的表揚,對於那些怕發言的學生給予鼓勵的目光,只要他們能開口,哪怕聲音再輕説得再離譜,都會以鼓勵的口吻對待,讓他感到自己也能説,即使説錯也沒關係。以此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並且課中對於那些較簡單的問題,把説話的機會也讓給怕發言者,並及時鼓勵:“你答得非常正確,有進步。”當有的學生回答錯了:“雖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確,但你能大膽發言了,已有進步了,老師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確。”對於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來説,老師能表揚他鼓勵他,會覺得非常開心非常光榮,會增加説的勇氣和信心。

2、讓學生把話説清楚,説完整。

我們一年級組把枯燥的數學知識寄於一定的數學情境之中,讓學生邊操作邊表達,循序漸進地把話説清楚,説完整。例如,在教學看圖列算式時,分三個層次訓練學生把話説清楚,説完整。

1、第一層次:讓學生説出圖中所呈現的信息。

2、第二層次:找出需要解決的問題。

3、第三層次:列算式。

比多少時,老師標準示範,學生視頻練習。(視頻)

四、書寫習慣

1、培養正確的坐姿和執筆姿勢

寫字前一定提醒學生:頭正、肩平、背直、足安以及“一拳一尺一寸”。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榜樣。給坐姿正確的同學拍照,展示給大家看。學生的模仿性強,榜樣和教師的講解相結合,效果最佳。

2、注意作業格式的規範

利用教師示範講解,學生榜樣帶動,為學生寫一手規範好字,一年級組反覆修正練字範本,為學生提供及時可用的資源,設計好數學作業中相對固定的正確的書寫格式。在田字格本上書寫數字0—9,要求學生書寫時都要沾滿田字格的左半格,並且寫一個數字空半格,寫一行空一行。現在孩子們都能按照要求的格式規範的書寫。(學生優秀練字作品))

五、口算習慣

1、多做多練,熟能生巧

口算能力是孩子必備的基本功,在學習了加減法之後,每天堅持練習8道口算題,我們也會在教師助手發佈口算打卡任務,經常進行一些口算訓練,及時在羣內表揚認真打卡的同學,提高打卡熱情。(口算打卡圖片)

2、訓練形式多樣化

口算練習要開展活潑、生動、多樣化的活動,在練習中可以採用的補充方式有︰聽算,開火車,奪紅旗,送信,找朋友等等。(要注意講究實效、簡便易行)

同時通過一些數學實踐活動讓孩子體會口算能力的培養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如買菜,逛超市等)。

3、養成“一看、二想、三計算”的計算習慣

“一看、二想、三計算”就是要看清數字,弄清加減號,想辦法(分與合;數的組成),再算結果,進行解答。

六、審題習慣

1、指點讀題,抓關鍵詞

讀題時手指着題目一字一字地讀,避免漏字、添字。讀後讓孩子用自己的話説説題目的意思,如果意思理解不到位,就需要引導孩子再把題目讀一遍。

學會抓題目當中的關鍵詞,在讀好題目後,問:“你覺得題目中哪個詞很關鍵、很重要?在下面畫上○”

2、學科整合,科學評價

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説,識字量較少,是造成審題障礙的最大的原因。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統計好這些學生在數學課上必須掌握的漢字,在綜合課上提前把這些字進行認讀和書寫。例如:《比一比》中的“最、高、長”等漢字;“前後、左”;《認識鐘錶》中的“時、分”。利用比一比、賽一賽誰是數學識字冠軍的活動,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七、畫圖習慣

1、利用尺子作圖

對於連線題,訓練學生用尺子進行連線

2、豐富體驗,説明圖意

學生有了一些看圖基礎後﹐繼續讓他們用圖説話﹐用圖表達,這樣能幫助學生進―步理解題意﹐純文字的解決問題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較為抽象﹐怎麼把問題和數量關係聯繫到一起,畫圖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用畫圖表達的好處是題目中的問題和條件變得清晰了。

八、操作習慣

1、明確操作要求,使活動更加有序

很多學生在操作時由於不清楚操作的意向,往往無從下手。因此,在動手操作之前,必須先讓學生明確操作的要求,再發布開始操作的口令,有了明確的操作思維指向的引領,操作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例如在講圖形的認識這節課時,為了讓學生在玩中學,首先讓學生聽要求:4人一組合作用筐裏的小物品拼一拼,搭一搭,看哪組懂得謙讓,不爭不搶,搭出的圖形最漂亮。看似簡單的要求,其實已經明確的告訴學生玩的時候要四人一起合作,搭圖形,要謙讓,不爭吵。這樣活動更加有序性。

2、隨時整理,使學具不成玩具

操作完成後,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養成快、靜、齊地整理學具的習慣。因此,操作完後,及時組織學生整理學具,可以讓他們將手中的學具推至課桌上方,可以採用比賽與相互監督的形式,讓學生把學具快速整理好。

九、檢查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中,特別注重教給學生一些簡單有效的檢查方法,如:一步一查、遮蓋重算、驗算檢查等等,特別簡單而又實用的是回頭看,提醒孩子在每次做完作業後,要回頭認真看一下,看看有沒有丟題落題,豎式計算的得數有沒有抄寫在橫式上等等。在課堂上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每講完一道題的做法後,將這道題的檢查過程詳細地説完整,重複及鞏固。

下面,就我在具體題型複習中如何培養學生認真檢查的習慣談幾點做法:

1、圖畫應用題:在看到這類題時,要求是3個步驟:a、看圖説圖意;b、列算式;c、用你的巧辦法檢查。強調檢查的方法。例如説出圖意:樹上有7只小鳥,又飛來了8只,一共是幾隻呢?列出算式:7+8=15。在觀察許多算式後教給孩子這樣檢查:等號前面用的數是已經知道的數(7只小鳥的“7”和8只小鳥的“8”),即條件裏的數,等於的數就是要求的數(一共是幾隻呢),即問題裏的數。這樣和題聯繫起來,檢查的效果就很好了。

2、計算填空。例如:6+7=()+9。先算6+7=13,再算()+9=13。算完後教給學生檢查的方法:把()裏填的4當作告訴你的數,算一算等號的左邊等於幾,右邊等於幾,再看左右是不是相等的。教給這類題檢查的具體方法,學生就不會只是盲目的“看”題檢查,而是真正去檢查了。

總之,國小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於一年級國小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 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並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紮根、結果。但光靠老師的工作是不夠的,家長的力量不可忽視“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要使學生養成 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必須從點滴做起,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才能讓學生終身受益。一年級學生由於特殊的年齡特徵,只有多渠道、堅持不懈地抓學生良好數學學 習習慣的培養工作,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良好數學素質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