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81K

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新版多篇)

濫竽充數成語故事 篇一

【漢字書寫】:濫竽充數

【漢語注音】:làn yú chōng shù

【成語出處】:戰國。韓非《韓非子。內儲説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説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成語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多用於貶義。

【濫竽充數的意思】:濫:虛假不實;竽:一種簧管樂器;充數:湊數。沒有本領的人充作有本領,以次的充作好的。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冒充內行,混在人羣裏作假騙人。有時侯也用來表示自謙,説自已水平不夠,只是湊數而已。

【濫竽充數的近義詞】:名不副實、魚目混珠、掩人耳目;

【濫竽充數的反義詞】:貨真價實、名副其實、鶴立雞羣、真才識學、才識過人、八斗之才、才高八斗、學富五車;

【濫竽充數的故事】

齊宣王愛聽吹竽,對吹竽事業樂此不疲,一定要像模像樣的搞個三百人的樂隊一齊吹奏才顯得有排場,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藉此機會也混在裏面湊數,只要做做樣子照樣也得到賞賜。後來齊宣王死了,齊湣王心裏就想,吹竽的人這麼多,到底哪個吹得最好呢,於是他便要每個人單獨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從此以後便不能再投機取巧,只好狼狽不堪地逃跑了。成語“濫竽充數”就是這樣來的,它用以比喻沒有本領的人混進來冒充有本領,或者以次貨冒充好貨,當然也可以用作自謙之詞來表示自已不如與同時一起工作的其他人。

【濫竽充數例句】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五回:“方今朝廷在整飾文風,自然要向清真雅正一路拔取真才。若只靠着才氣,摭些陳言,便不好濫竽充數了。”

蔡東藩《前漢演義》第七十回:“丞相公孫弘已經病死,御史大夫李蔡,代為丞相。蔡本庸材,濫竽充數,獨廷尉張湯,得升任御史大夫,費盡心計,定出好幾條新法,次第施行。”

蔡東藩《唐史演義》第八十六回:“恐貽天下譏議,武宗乃止。但因後宮佳麗,無過王才人,寧將正宮位置,虛懸以待,不願濫竽充數。自憲宗以降,已五代不立皇后。”

【濫竽充數造句】

你一直侃侃而談所提到的只不過是一個濫竽充數的作家,他的作品是宂長而乏味的。

我的公司是自負盈虧的,你如果不發憤圖強的努力工作,我就不能再讓你在這兒濫竽充數了。

濫竽充數成語故事 篇二

教材解讀

課文主要內容及寓意導讀:

從國小一年級到現在,你一定學會了不少成語。其實一個成語就是一個小小的故事。有的是歷史故事,有的是神話傳説,還有的是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可笑之事……但它們都藉助這些故事,向人們傳達着豐富的含義。你能説一説你所知道的成語故事嗎?

課文《成語故事三則》,又向同學們講述了三則精彩而有趣的成語故事,分別是《自相矛盾》、《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現在就讓我們讀一讀,看看這些成語故事主要講了什麼?它的寓意又是什麼?

《自相矛盾》主要寫的是古代有一個人賣矛和盾,他先誇盾好,什麼矛也戳不破;然後又誇矛好,什麼樣的盾都能戳破。當旁人問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呢?那人啞口無言,説不出話來。

什麼矛也戳不破和什麼樣的盾都能戳破是不能同時存在,是相互矛盾的。這個成語比喻語言、行動前後相牴觸。

《濫竽充數》主要講的是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一齊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也混在中間充數。後來齊泯王繼位,喜歡一個一個地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這個成語故事比喻沒有真正的才幹,卻混在行家裏面充數,或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裏面充數。

《畫龍點睛》主要講的是樑代畫家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壁上畫了四條龍,但都沒有點上眼睛,説點了就會飛掉。人們不相信,偏叫他點。張僧繇剛點了兩條,這兩條龍便乘風飛去。

這個成語故事比喻寫文章和説話時,在關鍵的地方加上精闢的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

二、益智園

創新與實踐

成語是一個王國,是一個大千世界。學習成語,不僅能讓我們懂得很多的知識、道理,而且能增加我們的語言積累,為我們的習作增添色彩。同學們如果有時間,可以利用課餘時間,讀一些成語故事,然後做一份成語小報,那會很有意思。

(提示:先收集一些有關成語的資料,可以是故事,可以是圖片,也可以是有關成語的趣味題目,當然你也可以自己依據成語想一些題目;然後想一想你打算把小報設計成什麼樣兒,給小報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可以叫《成語王國》、《成語大沖浪》、《成語碰碰車》等等;最後開始製作。)

附:課後習題4提示:

(1)總是--我特別喜歡看課外書,一到星期天,我總是拉着媽媽去書店買書。

(2)不要……而要……--老師經常對我們説:學習上不要偷懶,而要勤奮。

課後練習5提示: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説話做事前後牴觸。

濫竽充數: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裏湊數。比喻沒有真正的才幹,卻混在行家裏面充數,或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裏面充數。

畫龍點睛:比喻寫文章和説話時,在關鍵的地方加上精闢的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

三、萬花筒:

相關資料

1、古文欣賞

你讀過用文言文寫的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畫龍點睛這三個成語的故事嗎?這裏就有,對照着課文,看一看能不能讀懂?

自相矛盾

客有鬻矛與盾者,譽其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他兩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人應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註釋]

鬻(y):賣。

矛:古代一種長柄的裝有金屬槍頭的武器,用以刺殺敵人。

盾:古代用來保護自己、抵檔敵人刺殺的武器。

濫竽充數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悦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註釋]

竽:一種樂器的名稱,很像現在的笙。

處士:沒有官職的普通知識分子。、

廩(lǐn):糧食倉庫。

畫龍點睛

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荒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兩龍未點眼這見在。

[註釋]

武帝:梁武帝蕭衍(yǎn)

僧繇:即張僧繇,精肖像,善畫龍。

2、成語故事欣賞

讀了三則成語故事,是不是覺得成語故事特別有意思,肯定還想讀是吧。這裏選了幾則,趕快讀一讀吧!

杯弓蛇影

晉朝淯(y)陽有個當官的名叫樂廣,性情恬淡,非常好客。他有個朋友常到他家來喝酒、聊天。可是有很長時間,不見那個朋友來家作客了。樂廣很思念他,便前去看望。登門後,只見朋友卧在病牀上,樣子很憔悴,便關心地問道:你怎麼病得這樣啦?好些了麼?那朋友有氣無力地回答説:前次去你家作客,剛端着酒杯喝酒時,見杯中有條蛇,心中十分厭惡。可是當時有好幾個朋友在座,不便説出,也不好不喝,只得硬着頭皮把酒喝了下去。回家之後,總覺得噁心,不知怎的就病倒了。

樂廣覺得奇怪,想來想去,終於記起他家牆上掛有一張弓。他料想這位朋友所説的射一定是弓的影子倒映在酒杯中了。

看罷朋友,樂廣歸家。為了醫治朋友的病,又在原地置酒招待那位朋友。當他把那位朋友請來時,樂廣便扶他坐在那天喝酒的位置上,斟上滿滿的一杯酒,恭敬地請客人喝。那朋友連連擺手説:杯裏有蛇,我不喝,我不喝!這時樂廣哈哈大笑,指着牆上的弓説明原委,那朋友豁然明白,眉頭舒展,疾病頓時痊癒。

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杯弓蛇影,用來比喻疑神疑鬼,神經過敏,自相驚擾。

茅塞頓開

戰國時候,有個人名叫高子,開初他在孟子那裏學習,可是過了不久便半途而廢到別處學技藝去了。

孟子知道這事後,認定高子是做事缺乏恆心,於是他就對高子説:山間小路經常有人走就成了大道;如果沒有人走,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意思是:你的心已被茅草塞住了)?"高子聽了有所領悟地説:老師,今後我一定專心致志地學習,決不三心二意的了。孟子笑了一笑説:那好吧,今後就看你的行動了。

後來人們就用茅塞子之心比喻心竅不開。如果心竅突然開了,就叫茅塞頓開,並用茅塞頓開形容一下子打開了思路,懂得了某種道理,有了某種知識。(茅塞:像茅草堵塞道路。頓:立刻)

胸有成竹

宋代有個畫家名叫文同,子與可,自號笑笑先生,人稱石寶先生,梓(zǐ)州永泰人。他在宋仁宗時考上進士,後來做司封員外郎。他不但能詩能文,而且長於繪畫。在他的繪畫中尤長於竹。他畫的竹子栩栩如生,人們極為讚賞。他為什麼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熟悉生活。據説為了畫竹,他在自己住房的周圍栽了許多竹子,仔細觀察竹子一年四季的變化及晴天、雨後、茂盛、蕭條時的各種姿態,因而對竹子的形象十分熟識。當他提筆畫竹時,心中早有一個具體的形象。正因為他先得成竹於胸中,所以能畫出生動逼真的竹子來。

他的朋友晁補之十分佩服他這種作畫精神,便在文中讚揚文與可説: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

後來人們把胸中有成竹簡縮為胸有成竹,用來比喻做事之先,已作好了準備,心中有譜,臨事不慌,十分沉着。胸有成竹也作成竹在胸。

夜郎自大

夜郎在漢代雖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國土很小,只有一個縣那麼大,而且出產不多。可是夜郎的國王卻很驕傲,自以為他統治的國家是很大、很富裕的。當漢朝派使臣去訪問他時,他竟不知天高地厚地問:漢孰與我大?

後來人們稱夜郎王這種行為叫夜郎自大,用來比喻眼光短淺、見識貧乏卻又自高自大。

濫竽充數成語故事 篇三

殿堂上,竽聲裊裊,上百位樂師端坐在席上。清一色的灰色長袍,遠望,好像地面騰起的青煙,伴着竽聲繚繞,顯得更加迷離了。髮髻上的灰色頭巾在風中飄動,左顧,右盼,每一位樂師都彷彿出自一人。

樂師們手捧棕色的竽,按着竽眼兒的手指靈活地跳躍。他們鼓着腮幫兒使勁吹着,一個個陶醉地眯起眼,隨着音樂節奏輕輕搖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樂聲裏了。

竽聲,悠揚,綿遠,徘徊於雕龍畫鳳的樑柱之間。及至停奏,仍有餘音未散,好像雨後清晨的薄霧,隱隱綽綽,不一會兒,又悄然散去。竽音,傳得很遠,很遠……

“好!今日樂隊吹奏甚好,寡人有賞!”龍椅上的齊宣王得意地一捋鬍鬚,揮手示意侍從打賞。“謝大王恩典!”樂師們齊刷刷低頭謝恩,那架勢絲毫不遜於剛才吹竽的排場。

如長龍緩緩遊過,樂師們恭恭敬敬走出殿堂,跟在最後面的南郭先生鬆了一口氣——終於又混過一天了!從樂隊長處領得賞賜,他喜滋滋地在房間裏盤點着收穫——五十刀形幣,一匹上好的緞子,不由得飄飄然了:我真是聰明絕頂啊!明明不會吹竽,卻照樣拿賞錢,多虧我裝得像!唉,真沒辦法,從小貪圖享受,又沒學什麼真本事,要不是為了養活老婆孩子,如何會出此下策?不過,要想保住這個飯碗,老這麼裝下去是長久之計嗎?

忽然,窗外傳來一陣細碎的腳步聲,伴隨着兩個人低沉的爭論聲。南郭先生走近窗户,側耳聆聽。“隊長,您是否知道,我邊上那個南郭處士根本不會吹竽!”“噓!”隊長壓低了聲音,“我早就看出來了!”“那您就聽之任之?他靠裝模作樣,卻拿着跟我們一樣的俸祿和賞錢,對其他樂師公平嗎?我……我要去樂官那兒告發他!”“唉,算啦!何必砸了人家飯碗?難道你不知道大王的為人嗎?想當年,要不是大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就憑南郭那幾句花言巧語如何能矇騙他?再説了,那負責選拔的樂官早已收了南郭的賄賂,你去告發又有何用?宮裏頭就這風氣,渾水摸魚者又豈止南郭一人?睜隻眼閉隻眼算啦!”兩人的腳步聲漸漸遠去了。

南郭先生心裏一驚,這老底子都給人家摸清了,看來情況不妙啊!可是要放棄這誘人的待遇,我豈能心甘?我又去何處謀生?他靈機一動,“吱嘎”一聲打開大門,一路小跑追上前去:“二位,聽説稻香村新來了一位名廚,我正想去嚐嚐鮮,今晚想邀請二位一同前往,請問意下如何?順便也想討教一下吹竽的絕技……”那滿臉堆笑的殷勤讓人沒有理由拒絕。酒足飯飽之後,吹竽的事兒像一陣風似的飄遠了……

日子像流水,從指縫間流過。

齊宣王駕崩,齊湣王繼位。一日,湣王心血來潮,要查看宮廷的收支記錄。“什麼?這吹竽樂隊每月要耗費黃金10萬兩?”他的眉頭擰緊了,“寡人慾削減樂隊,明天起,300名樂師一個個到寡人面前吹奏,吹得好的留下,只留100人,其他的遣散回家,自謀生路!”

消息傳來,樂師們議論紛紛。“大王英明啊!早在他當太子的時候,我就看出他是個懂音樂之人!”一位年長的樂師仰慕之色溢於言表,“他甚至還能指出我們哪兒吹得好,哪兒還有待改進!”“這300人的吹竽樂隊是龐大了些,不過要裁掉200人,我們當中不是有很多人要失業了嗎?”旁邊一個樂師憂心忡忡。

“你有什麼要擔心的?憑你的吹竽技術,一曲未了,保證龍顏大悦!不像某些人……”那位年長者説着,眼睛有意無意瞥了一眼旁邊的南郭先生,“宣王在位時,只講排場,這300人樂隊魚龍混雜,吹奏的效果只是形式整齊而已,演奏水平實在不敢恭維。長此以往,幹好幹壞一個樣兒,俸祿賞賜一分不少,渾水摸魚的樂師只會越來越多啊!還有誰會苦練吹竽技藝?內行看門道,現在大王讓我們表演獨奏,不正是選拔人才的機會嗎?把那些冒牌貨清理掉,只留下吹竽技藝高超者,我們樂隊的演奏水平肯定會大大提升!”“是啊,大王英明!這改革措施真是妙啊!”其他樂師連聲附和。

想到大王在朝堂之上的威嚴神色,南郭先生不禁打了個寒戰,腦門上已沁出了汗珠兒。他的腿像篩子般抖起來,再混下去的話,且不説早晚要露餡,這欺君之罪……我豈能擔當?三十六計走為上……

夜深人靜之時,一個瘦小的身影翻過宮牆,抄小路朝着郊外狂奔。他的手上,還抓着那隻從沒吹響過的竽……

濫竽充數成語故事 篇四

今天,我讀了一則故事名叫《濫竽充數》,讀了之後我深有感觸。

這則故事主要講了,古代有一種很像笙的樂器叫竽。齊宣王很愛聽吹竽,而且喜歡合奏。當時,有一個不務正業的人,大家都叫他南郭先生。他雖然不會吹竽,但他聽説樂隊成員的待遇很好,非常羨慕。於是他設法見到了齊宣王,並對齊宣王説:他是一個了不起的樂師,沒有幾個人能比過他。齊宣王也沒讓他表演便把他編入了樂隊,他從此便在樂隊中裝模作樣吹奏,也沒人發現他的問題。

後來齊宣王去世了,他的兒子齊泯王繼位。他也很喜歡聽吹竽,但是必須是獨奏,從此南郭先生只好悄悄的遛走了。

我覺得我們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樣不懂裝懂矇騙別人。比如數學課上,老師講完一題後會問我們有沒有聽懂,有些人就像南郭先生一樣沒聽懂確裝聽懂了。我們不能這樣沒聽懂就是沒聽懂,老師可以再講一次,但是如果裝懂你就是在矇騙你自己。

濫竽充數成語故事 篇五

濫竽充數的故事大家並不陌生,它講述了齊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幾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要為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湣王(田地)繼承了王位。齊湣王喜歡聽一個一個地獨奏,南郭處士就逃跑了的故事。故事中的南郭先生不懂裝懂,混吃混喝,沒有真正的本領,而到了展現實力之時,就只能落荒而逃。南郭先生非常狼狽也非常狡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存在着這些類似的事情。

相信大家都有過校園生活吧,而這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背書了。今天老師讓同學們背書之前,説:“還有誰沒會背的站起來!”聽到這話,同學們立刻感到了不安,有的人臉色蒼白,有的人低頭不語,但卻沒有人站出來。因為他們害怕老師有什麼懲罰。老師望了一眼我們,然後讓大家一起來背誦,當然會背的人就很放鬆,大聲背誦起來;而有些人就只是靠嘴型,但什麼話也沒有説出來,裝作很會的樣子,連老師也滿意的點了點頭。“小華,你起來為大家背一遍。”老師瞟了一眼小華,説道。只見小華滿臉通紅,“唰”的一下站了起來,像個木頭人,動都不敢動。老師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不動聲色,又叫了小剛、小明等人。你猜怎樣?叫一箇中一個——都不會背!頓時間,班裏炸開了鍋,只有老師和他們幾個人不言語。見此情形,全班安靜了下來。老師開了口:“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不能不懂裝懂,像濫竽充數裏的主人公南郭先生一樣,但最終還是會原形畢露,希望大家下次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這一次如果你們不撒謊,我不會罵你們也不會懲罰你們,而你們不誠實,欺騙別人,欺騙自己,這和南郭先生有什麼區別!站着的同學把課文抄一遍!”

講到這裏,相信大家明白了吧,只有你真正的擁有真才實學,才能有成就,不要做南郭先生一樣的小人。當你有“隨便混混”這樣的心理之時,不如想一想濫竽充數中南郭先生的教訓!

濫竽充數成語故事 篇六

今天我讀了一篇成語故事——濫竽充數,是講在古代,一個國王特別喜歡聽吹竽,特別偏愛竽合奏,那聲音既悦耳動聽,又雄渾壯麗。樂手們也享受很高的待遇。有一天,國王感覺樂隊還不夠大,想組織一支三百人的大樂隊,加上原來的,還差一名。這時有一個叫南郭的人,根本不會吹竽,他想混有人羣裏,應該沒什麼事。所以他跑到國王面前吹噓自己吹得怎麼好,國王信以為真,讓他參加了樂隊。

國王去世後,他的兒子也喜歡聽竽,不過,他偏愛聽竽獨奏,這可嚇壞了南郭先生,他趁人不注意時,偷偷地逃跑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我們不能象南郭先生一樣,我們必須要做一個真才實學的人,不能混在人羣裏濫竽充數,就象我們學英語,全班一起讀時要會,一個人單獨讀時也要會,我們要學會每一課,知識只有學牢固了,考試時才會考一個好成績。你們説我説得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