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一年級《靜夜思》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6W

一年級《靜夜思》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國小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一

《靜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反映了外出遊子的思鄉之情。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結合掛圖以及詩歌進行大膽想象,自己進行換位想象,憶起家鄉的好,激發對家鄉的熱愛。通過情感的融入,讓學生讀起來韻味十足,朗朗上口。通過情感的融入,學生也許不能説出一些字義,但能理解詩意。對於培智學生“以讀為主,讀中感悟”,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很有利於促進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

一、讀一讀,説一説,整體感知詩意。

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靜夜思》的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的美。然後抓住重點的詩句理解詩的意思,並通過課件,幫助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講解從讀中感知詩意。

二、讀一讀,聽一聽,感知古詩韻律。

優美的古詩是我國遺傳下來的`文化瑰寶。每一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拍。只有按其韻律節拍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意境,體驗情趣。但對於剛學習古詩的培智學生並不懂這些。因而在教學中可藉助錄音範讀,讓學生從聽中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

三、讀一讀,演一演,領悟古詩情趣。

在《靜夜思》這首古詩的朗讀教學上,我注重聯繫學生對生活的切實體驗:“你們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具體説説當時的感受。那麼大詩人李白和你們一樣也是在這種心情下寫了這首古詩。”可以説,情感的共鳴,獨特的感受,會使語言文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圖像更為鮮明、豐滿,從而內心掀起情感的波瀾,入情入境,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這節課,我主要體現了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中“以讀為主,讀中感悟”這一教學理念。在新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學生自主快樂的學習。

當然,這節課也有很多問題,我的教學語言還不夠沉穩,教學速度有點快,個別化教育不夠深刻,這幾個方面還需繼續培養,也是我今後教學特別注意的環節。

國小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二

今天我教學了第六課《靜夜思》這首詩,教學之後感觸不少。

《靜夜思》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之一,其語言凝練,感情真摯,反映了外出遊子深夜思鄉之情。為了讓的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在教學時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結合預習,讓學生看拼音自讀《靜夜思》要求讀準字音,初步識字。因為學生有以前的基礎,再加上預習,所以對於古詩的背誦是很輕鬆的事。然後我就採用多種形式檢查、鞏固識字。的識字教學是教學的重點,在學生讀通了生字後重點就是朗讀感悟古詩的意境了。對此我先讓學生讀,然後我範讀,通過對比讓他們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想去學,讀好古詩。再通過老師領讀、小組比賽讀、男女比賽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培養他們熱愛讀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朗誦、背誦古詩的樂趣。

在學生熟讀後,我又引導他們提出不懂的問題,隨機予以解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問題很豐富,有字詞類的、有詩句內容的,還有的問他為什麼想家鄉呀等,這些問題都説明孩子們在動腦思考了。我們就應該從小就培養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能力。

國小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三

《靜夜思》是我們第一冊語文中學到的第二首古詩,整首詩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堪稱李白詩中的經典,所以大部分學生都會背誦了,故教學重點放在了讀準字音和理解古詩上。

家長教孩子背古詩,一般不會注重字音有沒有念準了,所以聽孩子們背誦這首詩,要麼全都是前鼻音,要麼全都是平舌音,所以糾正字音,要花一定的功夫。首先課題中的“靜”,很多孩子都沒讀準,它是後鼻音,比較難度,“思”是平舌音,個別孩子常讀成翹舌音了,把古詩的題目讀正確,也花費了不少時間

其次在理解詩意時,大部分孩子都對第二行有疑問——疑是地上霜。抓住了這個難點,我首先讓孩子們瞭解什麼是霜,恰好今天早上發現塑膠跑道上有一層白白的霜,就帶孩子們去看了看,並加以解釋,當氣温下降到0℃以下時,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附在地面的土塊、石塊、樹葉、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體上,就凝結成了冰晶的白霜。接着讓孩子們讀讀第一行和第二行,説説李白覺得什麼像地上的霜,到底是一年級的孩子,很多孩子沒認真讀就開始亂猜“月亮”、“牀”,甚至猜到了“李白”,於是我讓孩子們別急,再仔細讀讀一、二兩行,第二次讀,很多孩子都有了新的體會,“月光像地上霜。”是啊,李白覺得月光灑在牀前就像地上的霜一樣。

此時如何讓孩子們體會到,當時李白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着作者的心絃,此時的淒涼孤寂讓孩子們去體會可能困難了點。於是我試着讓孩子們想一想,你們覺得月光灑在地上像什麼,孩子們對這種充滿想象力的問題最有興趣了,有的説像一層白白的紗,有的説像白糖,有的説像條白裙子……

是啊,為什麼作者不把月光比作白紗、白裙,而是比作寒冷的霜呢?説明當時李白的心情如何?孩子們慢慢地體會到,李白當時孤單、寂寞的感覺,這樣對讀好這一句和理解第二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有很大的幫助。正因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無法立刻回去和他們團聚,所以才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覺。

像這樣突破難點,以點帶面的教學方法,在本課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四

經過一階段的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我深刻地感受到:作為學生要把那些枯燥無味的課文學好是多麼的難呀!教完《靜夜思》這一課後,我覺得低年級語文教學應牢牢地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調動其學習的用心性,讓兒童自主快樂學習。

一、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1、讀一讀,説一説,整體感知詩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研讀古詩,讓他們在自讀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讀準字音,讀通古詩,初步感知大意。在檢查初讀狀況時,可讓學生爭當小老師給大家正音,既可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切忌逐行分析詩意。此時可適時地張貼文中插圖,並問學生圖中的資料,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暢所欲言。其實詩意就藴含在這一聲聲的話語中。

3、讀一讀,聽一聽,感知古詩韻律。

優美的古詩是我國遺傳下來的文化瑰寶。每一首古詩都有必須的韻律節拍。只有按其韻律節拍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意境,體驗情趣。但對於剛學習古詩的一年級國小生並不懂這些。因而在教學中可藉助錄音範讀,讓學生從聽中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以學生自己的看法來朗讀,富有具性地朗讀,比如:你喜歡這首詩的哪一行呢?把它讀給大家聽聽,也分享一下你的快樂,好嗎?這時學生興趣盎然,十分活躍。

4、讀一讀,演一演,領悟古詩情趣。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富有個性的學習務必強調個體的親身實踐和真實體驗。“假如小朋友們就是詩中的勞動人民,看着自己種的糧食被人奪走,而自己卻要捱餓,你的情緒會是怎樣?”“我們一塊跟詩人的情緒把這首古詩讀一讀,好嗎?”教師在學生的自讀自悟中稍作點拔,旨在再現情境,讓學生受到感染。還可加以音樂渲染,讓學生戴着頭飾,自由想象表演,一邊演一邊吟詠古詩,會使語言文字在學生頭腦中構成的圖像更為鮮明、豐滿,從而內心掀起情感的波瀾,入情入境,與作者的情感到達共鳴。

在教學生字時,我以和新字交朋友的遊戲激發學生的識字寫字的願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以四人小組的形式,互相交流學會的生字,並讓人人爭當小老師把你認識的新朋友介紹給大家。在學生觀察探究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寫好生字。切實地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教學新理念。

二、語文教學應注重溝通課堂內外,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其他課程的融合

1、在學完這首古詩後,我設計讓學生回家查找有關描述動物的兒歌或古詩,也可自創兒歌,再配上自畫的圖畫。目的在於讓學生在饒有興趣中完成並鍛鍊多方面的潛力,從而體現語文學科的綜合性。

2、趁學生初學古詩、愛上古詩,可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多學習古詩,並定期開展“小小古詩會”、評選“優秀小詩人”。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五

在教《靜夜思》之前,已經預料到大部分孩子已經會背誦。因此,把學生齊背課文和單獨背課文的這一環節由課的末尾提到了課的最初。實際上,讓他們背誦古詩是對自己在課前考察學情的進一步確認。果然,他們會背誦古詩,但仍存在字音咬不準,不知道怎樣停頓等問題。於是我肯定了他們很棒,能背誦詩歌之後,話鋒一轉,説:“你們雖然會背了,可是裏面的有些字音還沒有讀準呢”稍微的打擊,讓學生更專注地傾聽老師講課。

其次,孩子背《靜夜思》大致是不知其意的。大部分孩子都對第二行有疑問——疑是地上霜。抓住了這個難點,我首先用圖片的直觀呈現方式讓孩子們瞭解什麼是霜。接着讓孩子們讀讀第一行和第二行,説説李白覺得什麼像地上的霜,到底是一年級的孩子,很多孩子沒認真讀就開始亂猜“月亮”、“牀”,甚至猜到了“李白”,於是我讓孩子們別急,再仔細讀讀一、二兩行,第二次讀,很多孩子都有了新的體會,“月光像地上霜。”是啊,李白覺得月光灑在牀前就像地上的霜一樣。

此時如何讓孩子們體會到,當時李白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着作者的心絃,此時的淒涼孤寂讓孩子們去體會可能困難了點。於是我試着讓孩子們想一想,你們覺得月光灑在地上像什麼,孩子們對這種充滿想象力的問題最有興趣了,有的説像一層白白的紗,有的説像白糖,有的説像條白裙子……是啊,為什麼作者不把月光比作白紗、白裙,而是比作寒冷的霜呢?説明當時李白的心情如何?孩子們慢慢地體會到,李白當時孤單、寂寞的感覺,這樣對讀好這一句和理解第二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有很大的幫助。正因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無法立刻回去和他們團聚,所以才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覺。

像這樣突破難點,以點帶面的教學方法,在本課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但靜下來仔細思考這堂課卻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在引導孩子朗讀古詩方面,如何讓孩子讀出這種古詩的韻味呢?要怎樣讀才能平仄分明又富有詩意呢?這些問題,在之後聽薛瑞萍老師的講座時,得到了一些啟發。古詩仍舊要讀出韻律美。最基本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是很好的方法。總結一堂課,總希望自己在邊教邊悟中得到提升。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六

《靜夜思》是素有“詩仙”美稱的唐朝詩人——李白的經典佳作,這首詩語言凝練,意境優美。在預設教學過程時,我本打算按照“初讀古詩,感悟意境——朗讀詩句,感悟詩韻——欣賞古詩,拓展延伸。”的思路進行教學,但我考慮再三,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感悟、理解與朗讀、背誦,哪種方式更有效?非常矛盾。無意中,在閲讀《教學之道——寫給語文教師》(人民教育出版社)一書時,看到了一篇名為《素讀經典》的文章,當時“素讀”兩個字吸引了我,什麼是“素讀”,對於第一次聽説這個名詞的我來説,帶着好奇,快速瀏覽了一下,才明白“素讀”就是古代私塾授課的讀法,日本右腦開發專家七田真在《超右腦照相記憶法》的“第五章——教育的原點是背誦和記憶”裏這樣論述:“‘素讀’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讀內容的含義,只是純粹地讀。明治以前的日本教育就是這樣按字面來教孩子‘素讀’中國的四書五經的。”他還説:“這種不求理解、大量背誦的方法是培養天才的真實方法,也就是右腦教育法。猶太教育培養出了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們的教育就是以記憶學習為中心,強調反覆朗讀。”

這段話給了我一啟示:對於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孩子來説,識字確實是難點,一篇課文學完了,回頭再讓孩子們來讀,生字詞還是不認識,雖然教給他們識字方法,卻很無效。對此我也很苦惱,怎樣增加孩子的識字量呢?我一直在苦苦思索。“素讀”古詩,雖然不理解詩意,但隨着“素讀”量的增加,學生會不會在“素讀”中,慢慢積累識字,這也許是解決識字這一難題的一種方法。抱着試一試的心態,我在上課時臨時改變了預設的教學過程,帶領學生一遍遍讀詩,很快孩子們都能熟練背誦下來了,可能這首簡短的小詩,有的學生在課前就已經背誦下來了。既然還有時間,我又給學生增加了一首小詩——《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對於這首詩,跟學生素讀的時間要長一些,但也在課內完成了。學生不僅背過了充滿思鄉之情的《靜夜思》,而且還額外積累了一首小詩,我覺得“素讀”的效果還是挺明顯的。在今後,我將嘗試利用晨讀、午檢時間,帶領學生“素讀”經典古詩,擴大學生識字量。

靜夜思的教學反思 篇七

《靜夜思》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寫的,學生在幼兒園時就能背誦自如,也都知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意思,更能明白詩中所隱含的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對於李白學生也不陌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就學過寫李白的課文:鐵棒磨成針》。所以一上課當我剛揭示課題時,學生就在下面説開了,有的甚至就背誦起了《靜夜思》,看到這種情況,我停止了原先的教學安排,而是話題一轉,問學生:“你能站起來背揹你所知道的古詩嗎”這下教室裏可熱鬧了,學生紛紛舉手,都想站起來一背方休,但請了幾個同學後,我發現他們背的都是課文中學過的古詩,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又微笑着問學生:“你能背誦一些老師沒有介紹過,你也沒有從課文中學過的古詩嗎”這下舉起的小手減少了一些,但仍有很多學生搶着要背,一時間,教室裏簡直成了吟詩誦詩的地方,很多同學站起來背了一些其他同學沒讀過,背過的詩,看到聽的學生的情形,我又提高了要求,“小朋友真能幹,記住的古詩真多,那誰有本事把你背誦的古詩的意思講解給大家聽呢”這下無疑在教室裏扔下了一個重磅炸彈,一時間教室了靜了很多,但不一會,就有學生蠢蠢欲動了,先後有學生站起來了背誦,講解了《春曉》,《鋤禾》,《靜夜思》等,但仍侷限與書本中學過的詩句,其中沈思言同學站起來了背誦了一首同學們都沒有聽過的詩經上的詩篇,但解釋不出來,只能照着所有的課外書念,因為有些字不認識,再加上不理解,所以解釋的讓人一頭霧水,連我都聽着累,何況學生呢!針對這樣的情況,聯繫到平時不主動去看課外書的情況,我問學生:“這個時候,你最想的是什麼”學生紛紛表示“以後回家都看點書本以外的知識,增加自己的知識量,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那麼下次就可以在課堂上侃侃而談了。”我想此時的教育可能比平時空洞的説教,空洞的要他們看半小時課外書的魅力更足,效果更佳。

接下來,我就針對學生的情況讓學生自由地讀〈靜夜思〉,看着學生搖頭晃腦的誦讀着詩句,聽着學生琅琅地朗讀,我想詩句的意思學生都懂,要不要再按照事先備好的課講解呢最後我決定屏棄教案上的東西,讓學生在找朋友説詩句意思的基礎上,安排學生自己找朋友,準備表演《靜夜思》,事先我作了説明怎麼表演,一組三人,一人背誦古詩,一人在旁邊講解,還有一人表演詩人李白的情況。如在一生搖頭晃腦的誦讀中,負責解釋詩句意思的同學在邊上開始合着節拍一句一句的解釋,而此時李白也在台上表演開了,一會舉頭望明月,一會低頭思故鄉等等。學生準備時的熱情空前高漲,人人都積極參與,出謀劃策,真正實現了新課程的學生主動參與,把課堂的自主權還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