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靜夜思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3W

靜夜思教案【精品多篇】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詼諧“目、耳、頭、米”4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並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的意思。

【教學重點】

朗誦、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識記本課生字。

【用具準備】

1、佈置作業:晚上觀察夜空。

2、一幅描繪寧靜月夜的課件圖畫。

【教學設想】

在古詩的誦讀之前,可通過課件演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圖中入境並伴有相應的音樂,還可讓學生在音樂聲中邊做動作邊朗讀。這樣學生會更容易理解古詩。在理解詞意方面可聯繫生活實際和動作來理解。如:在理解低頭和舉頭時可用動作來示意。學完古詩時,可把説説看到的夜空景象來發展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靜夜思》。“思”是思念的意思,詩人在什麼時候,思念什麼呢?

二、初讀古詩

1、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

3、師範讀。

4、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⑴ 課件出示本課生字:

① 自己藉助拼音讀生字。

② 同桌互讀,互相糾正。

⑵ 檢查自學情況:

① 指名帶拼音讀生字。

② 齊讀生字、正音。

③ 去掉拼音讀生字。

④ 小老師領讀。

⑤ 開火車檢查。

⑶ 隨生字認識偏旁。

三、朗讀古詩

1、領讀古詩。

2、通過課件出示古詩,並出示相應的需停頓、讀重音的地方:

牀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3、學生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生生解疑,師輔助引導。

4、出示課件在課件和音樂聲中指導朗讀:

⑴ 同桌互讀。

⑵ 男女生分讀。

5、指導背誦:

⑴ 自己試背。

⑵ 指名背誦。

⑶ 齊背。

⑷ 同桌互背。

四、細背古詩

這首古詩中有一組反義詞,你能找出來嗎?

舉頭──低頭

五、檢查背誦

〖板書設計〗 靜夜思 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教學後記〗

對於古詩部分,學生背得很快,但總是把個別字音背錯,以後應注意糾正,加強個別指導。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背誦古詩。

2、認讀生字。

二、學習生字

1、課件出示需認讀的生字:

目 耳 頭 米

2、學習書寫:

⑴ 通過課件觀摩這四個字在田字格中佔位。

自己説説,和同桌説説,書空練習。

⑵ 集體學習“目、耳、頭、米”的寫法。

⑶ 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3、擴詞練習:

用“目、耳、頭、米”組詞,看誰説得多。

三、我會説

把你觀察到的夜晚的天空景色,説給大家聽。

教師及時糾正生説的不當之處。

〖板書設計〗 靜夜思

目 耳 頭 米

〖教學後記〗

學生觀察字的佔格位置比較仔細,我在黑板上範寫時,有筆畫沒佔準都給指出。在説夜色時,多數能説出夜晚的美。

靜夜思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4個字。認識新偏旁點橫頭、反文旁。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3、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引導學生觀察夜空,閲讀有關課外書籍。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在誦讀古詩過程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落實觀察夜空、閲讀有關課外讀物的實踐活動。

教學時間:

1課時

課前準備:

1、每位學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麼。

2、收集並閲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蹟、其它詩作等。

教學過程:

一、觀圖導入。

説説自己看到的。

二、揭題、釋題。

1、“思”:思念,想念。

2、誰在什麼地方,思念什麼?

3、課前準備情況(有關李白的)交流。

三、初讀古詩。

1、藉助拼音自由讀,要求把每個字音都讀準。

2、把詩中的生字單獨拿出讀兩遍,認一認。

3、檢查讀的情況。(主要是字音)

4、讀後交流:你知道了什麼,想知道什麼。

三、細讀古詩。

1、朗讀古詩。你喜歡怎樣讀?(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讀,多肯定,多鼓勵)

2、配樂朗誦。

3、當堂背誦。

四、認記生字。

1、説説你認記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認讀。

3、“摘蘋果”遊戲:把認到的生字摘下,組成詞大聲説出來。

五、練習寫字。

六、課外作業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發現説給同學聽。

2、課外繼續收集和閲讀:有關李白及他寫的其他詩,還有描寫夜空或介紹有關星體的科學知識的一些課外讀物。把收集到的和讀過的帶到班裏,向同學介紹或互相借閲。

詩文

靜夜思

(唐)李白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詩文解釋:

那透過窗户映照在牀前的月光,起初以為是一層層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鄉。

詩文賞析:

《靜夜思》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敍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深深地吸引着讀者。

一個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常看到的。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於李白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裏,用“空裏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思之妙。可是這些都是作為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的。這詩的“疑是地上霜”,是敍述,而非狀物之辭,是詩人在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覺呢?不難想象,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户的皎潔月光射到牀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覺得好像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頭一看,一輪皎月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天空是如此的明淨。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這對於孤身遠客來説,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裏的親人。想着,想着,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於沉思之中。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説的比他已經説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思細緻而深曲,但卻是脱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裏,我們不難領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平淡的語言娓娓道來,如清水芙蓉,不帶半點修飾。完全是信手拈來,沒有任何矯揉造作之痕,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客居他鄉的遊子,面對如霜的秋月怎能不想念故鄉、不想念親人呢?如此一個千人吟、萬人唱的主題卻在這首小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以致千年以來膾炙人口,流傳不衰!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

靜夜思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理解首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故鄉的情感。

2、學會生字2個,詞語2個。

3、能解釋詩句中字、詞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讀、瞭解李白、學習、背誦和默寫《靜夜思》。

5、會用自己的話説説《靜夜思》的意思。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讀懂詩句,理解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帶點字的意思。

【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伴奏音樂、投影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介紹李白,背幾首他的詩。

2、簡短談話,揭示第一首詩的題目

3、釋題。

二、學習這首詩的生字

1、誰會背這首詩?小黑板上補充詩句。

2、校對有哪些字不會寫?

3、學習牀、疑、霜,和易寫錯的低。

三、指導朗讀

1、學生齊讀。

2、聽課文錄音,體會古詩的朗讀特點。

3、跟着錄音讀課文。

四、講解詩句

1、讀古詩,圈出不懂的字。(明、疑、舉、思)

2、學生試解。

3、教師補充校正。

第一句:明,明亮。牀前明亮的月光。

第二句:疑,好像。好像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

第三句:舉,抬。

第四句:思,思念,想念。低下頭來思念自己的故鄉的親人。

4、連起來説説《靜夜思》的意思。

五、背誦全詩,體會感情

1、看插圖,討論:

⑴ 詩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為什麼覺得像是撒在地上的霜?(用霜 的寒冷來説明他鄉沒有故鄉親人的關懷的温暖。)

⑵ 靜夜指深夜,詩人為什麼在深夜站在窗前不睡覺呢?(看到月光,想起故鄉。)

2、詩人這樣思念、熱愛自己的家鄉,我們應該怎樣讀出這種思鄉之情呢?

牀前 明月 光,↗ 疑是 地上霜 。↘

舉頭 望明月,↗ 低頭 思故鄉。↘

⑴ 在領會全詩所表達的遊子在外,思念家鄉而夜不能寐的思鄉之苦的感情基礎上,確定朗讀的基調帶有傷感,帶有情思。

⑵ 按五言律詩的節律恰當地運用語言技巧來表達詩人的思想和情懷節奏緩慢,語氣傷感。

⑶ 一、三句末的延音給人以沉思;二、四句末的停頓則表達了詩人思念之極又無法言傳的感情。全詩結尾則聲斷而氣不斷,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從語流中得到充分表達。

配樂吟詩。

3、學生獨立有感情地朗讀。配樂

六、總結

學習李白的熱愛家鄉的思想。

靜夜思教案 篇四

一、釋題,瞭解學情。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根據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所以,在導入詩題後,我首先了解學情:小朋友們,聽過這首古詩嗎?(大部分學生聽過)對這首古詩你有哪些瞭解呢?(學生有的知道作者、有的會讀、有的已經會背)

正是在這種瞭解學生所知的基礎上,我嘗試了分層教學法。

二、循情,因材施教。

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

(1)已經會讀會背的學生找學習夥伴開展競賽,看誰讀得準,背得好。

(2)不會的同學找值得信賴的學習夥伴(包括老師)一起藉助拼音合作學習。

其次,教師巡視,瞭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

最後,學生交流時也分層次進行,先讓低層次的學生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再讓高層次的學生與夥伴開展競賽,學生自己評議。這期間,教師一定要兼顧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並能持之以恆,使其成為學生頭腦中的一種精神積澱。

另外,對於詩意的理解和朗讀指導也不要牽強,不能用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實踐感悟,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在《靜夜思》這首古詩的朗讀教學上,我注重聯繫學生對生活的切實體驗:你們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具體説説當時的感受。那麼大詩人李白和你們一樣也是在這種心情下寫了這首古詩。可以説,情感的共鳴,獨特的感受,會使學生在濃濃的思鄉情中再次誦讀這首古詩。

三、指導書寫,鞏固識字。

課程標準要求寫簡單的單詞,不要求更多,昂貴的本質。教師應指導學生寫好基本的筆畫和順序規則。這門課有四個單詞,都是以前學過的。老師讓學生閲讀,然後選擇他們最喜歡的單詞來説你是如何記住的?但不要做太多的形狀分析。然後在老師的指導下寫作。模型寫作在一年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順序規則,但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最後,讓學生練習寫作,練習寫作可以反映靈活性,給學生獨立選擇的空間,沒有必要提出相同的要求(至少寫兩個)。寫作後,學生也可以向學習夥伴和老師展示他們認為最滿意的單詞,以便學生能夠進一步體驗識字和寫作的樂趣。

[完]

四、鞏固練習,強化積累。

為了鞏固這節課的內容,我又設計了以下練習:

1、學生領讀生字,擴詞。

2、遊戲:小刺蝟摘蘋果。(開展背誦競賽)

3、拓展積累: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不知道也沒關係,不做過高要求,只要有積累的意識即可。)

4、教師拓展資料,把蒐集到的描寫思念家鄉的詩句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會讀,有能力的可以嘗試背誦。

五、總結全文,佈置實踐作業。

在作業在安排方面,我安排學生觀察夜晚的天空,告訴學生他們看到的,讓學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代詩歌,並記錄描述他們錯過家鄉的詩歌。(你可以問你的父母或其他長輩,你也可以自己找到。)這不僅關注學生的個人發展,而且培養了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了閲讀表面,真正教學生!

[完]

靜夜思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 學習朗誦詩句,説出詩句的大概意思。

2. 體會詩中作者思鄉的感情。

3. 喜歡學習古詩。

4.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 激發幼兒參與表演的慾望,體驗人物的個性特徵。

活動 :

1. 打印的古詩一首,《靜夜思》圖片兩張

2. 剛過了中秋節,幼兒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

活動過程:

一、引出古詩

師;小朋友們,誰會朗誦古詩,請你來為大家朗誦一首。

唐代的詩人李白寫了 首詩, 有一首詩是他在外地做客時寫的,流傳了千百年,你們想不想聽?

二、學習古詩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提問:古詩的名稱叫 ?作者是誰?

2、理解古詩

(1)逐句欣賞

一邊看古詩,一邊聽老師逐句朗誦。

教師解釋句中“疑”、“舉”的意思。

(2)説説 聽了詩後有 感覺?

(3)試着説説詩句的意思。

牀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誤以為是地球上鋪了一層銀白色的寒霜。抬起頭,遙望天邊的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思念離別的故鄉。

(4)看圖片,想象詩中的意境,並説一説使人會想到故鄉的 ?

(5)遷移經驗,聯想中秋節的含義。

師:中秋節有 意義?中秋節家家都要團圓,可有 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學 回家, 都很想念 的家鄉。

圖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詩人看見月亮想起了 的家鄉。

3、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古詩朗誦表演

請幼兒大膽地上台朗誦古詩。

注意:

牀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反思:

《靜夜思》的歌詞是一首深受孩子們熟悉和喜愛的唐詩,語言流暢,琅琅上口,淺顯易懂又意藴深遠。詩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給學生 了把握、體會、想象與 的 空間。它的旋律古樸、典雅,那低沉的、似吟似唱的旋律風格與詩歌 得天衣無縫。但它採用的崑曲的音調,演唱時要求的戲曲的行腔韻味等,又 現代的孩子能輕易把握好的。

整堂課 划船律動──熄燈欣賞──演唱歌曲──繪畫 《靜夜思》,都一直在 學生尋找思念的感覺。音樂在渲染着氣氛,我的語言柔和,表情 親切但不帶微笑,學生們很安靜, 在想象身邊的親人和朋友都離開很遠時,到底會是 樣的心情。 生活中的體驗 了她們演唱時的情感,也 地拓展了課的內涵。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4個字。認識新偏旁點橫頭、反文旁。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在誦讀過程當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3、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引導學生觀察夜空,閲讀有關課外書籍。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在誦讀古詩過程當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落實觀察夜空、閲讀有關課外讀物的實踐活動。

教學時間:1課時

課前準備:1、每位學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麼。

2、收集並閲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蹟、其它詩作等。

教學過程:

一、觀圖導入。

説説自己看到的。

二、揭題、釋題。

1、“思”:思念,想念。

2、誰在什麼地方,思念什麼?

3、課前準備情況(有關李白的)交流。

三、初讀古詩。

1、藉助拼音自由讀,要求把每個字音都讀準。

2、把詩中的生字單獨拿出讀兩遍,認一認。

3、檢查讀的情況。(主要是字音)

4、讀後交流:你知道了什麼,想知道什麼。

三、細讀古詩。

1、朗讀古詩。你喜歡怎樣讀?(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讀,多肯定,多鼓勵)

2、配樂朗誦。

3、當堂背誦。

四、認記生字。

1、説説你認記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認讀。

3、“摘蘋果”遊戲:把認到的生字摘下,組成詞大聲説出來。

五、練習寫字。

六、課外作業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發現説給同學聽。

2、課 外繼續收集和閲讀:有關李白及他寫的其他詩,還有描寫夜空或介紹有關星體的科學知識的一些課外讀物。把收集到的和讀過的帶到班裏,向同學介紹或互相借閲。

《靜夜思》教案設計 篇七

教材簡析:

《古朗月行》和《靜夜思》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兩首古詩,其中《古朗月行》寫出兒童眼中對月亮的認識,《靜夜思》則用敍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語言簡練,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設計理念:

遵循“互動、開放”的閲讀模式,力求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創造出富有詩意的'課堂意境,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對中華古詩文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誦讀古詩,瞭解古詩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審美情趣。

2、背誦兩首古詩,體會古詩的奧妙。

3、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讀懂詩意,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兩首古詩。想像詩句描繪的景象和意境,陶冶審美情趣。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寂靜的夜晚,深藍的夜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老師一抬頭,看到這可愛的月亮,真想對它説點什麼。你們猜一猜,老師想對月亮説些什麼呀?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回答,師相機引入。

2、古時候,有個著名的詩人也和我們一樣,喜歡這明亮皎潔的月亮,他寫了許多關於月亮的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兩首描寫月亮的詩。

3、板書課題:古詩兩首。

(聯繫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導入,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把學生帶入文本。)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古朗月行》和《靜夜思》教學圖片,學生依次看圖,説一説都看到了什麼?

2、藉助拼音自由讀兩首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

3、同桌互讀正音,檢查是否讀正確。

4、聽錄音範讀,學生自由跟讀。

5、説一説,通過讀古詩,你都知道了什麼?

(通過學生自由讀文,對古詩內容初步感知,為下面進行精讀體會和感情朗讀奠定基礎。)

三、細讀課文,理解大意。

1、默讀古詩,畫出不理解的詩句。

2、師生互動,提出不懂的地方;生生互動,解答疑難。

3、充分利用課文插圖,聯繫上文中“小時”“地上霜”“低頭”等詩句,理解意思,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在班上交流看法。

4、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説一説詩句的意思,師適當點撥。

(通過個性化閲讀,加深對古詩意思的理解。)

四、個性品讀,熟讀成誦。

1、自由讀古詩,和同桌説一説你最喜歡哪些地方,為什麼?你準備怎樣讀出喜愛之情。

2、師範讀,引導學生讀詩,注意詩句停頓和節奏,讀中感悟詩的語言美、意境美和韻律美。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3、先自由讀,再指名讀、領讀、齊讀,通過不同方法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加深記憶。

(通過重點詞句與重音相結合的不同讀法,感受古詩用詞的精確,使學生由不同方式的品讀上升到讀出感情,讀出滋味,讀出古詩的魅力。)

第二課時

一、朗讀、背誦古詩。

在上節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朗讀,背誦兩首古詩,強化積累。

二、激發想像,拓展延伸。

1、除了詩中描繪的景色,你認為月亮還像什麼呢?展開想像,先在小組內討論,再説給老師和同學聽。

2、給遠方的親人寫一封信吧!用上《靜夜思》的詞句,表達你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要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思考空間,彰顯學生主體地位,培養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能力。)

三、識字指導。

1、認讀生字,重點檢查“瑤”“疑”“霜”。

2、指導書寫。

靜:左右結構,左邊“爭”的第4筆橫出頭,最後一筆豎稍長,與左邊不對齊。

故:右邊是“反文旁”,不是“文”字。

四、總結全文。

1、齊讀古詩。

2、説説古詩體現作者李白的什麼思想感情。

五、實踐活動。

1、查找一至兩首關於月亮的古詩讀一讀。

2、完成填空,在小組內訂成一本小詩集在班級內展示交流。

如: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

又疑,飛在青雲端。

(這一環節是課內學習的延伸,以拓寬學習語文的渠道,引導學生在練筆,蒐集資料中感受中華詩文的博大精深,提高語文素養。)

板書設計:

2、古詩兩首

古朗月行靜夜思

小…………不識(童真)舉頭…………明月

呼作思鄉

疑…………飛在(童趣)低頭…………清霜

靜夜思教學設計 篇八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攵”。

2.朗讀古詩,在讀中理解詩句意思,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3.、背誦這首古詩。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10個生字。

2、教學難點:在讀中理解詩句意思,感受詩歌描繪的美好意境。

三、教學時間:1.5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1、孩子們喜歡古詩嗎?你知道哪些古詩,背給大家聽聽。

2、聽過《靜夜思》嗎?對這首古詩你有哪些瞭解呢?

過渡:看來很多小朋友已經會讀這首詩了,甚至有的小朋友還能背誦,但是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要認識幾個詩歌中的生字寶寶,還要把詩讀得正確,有感情。有信心嗎?

(二)學習生字

1、翻開書74頁,自己讀詩句,讀完後將圈出來的生字寶寶多試拼幾遍。

2、指名讀,評議。

3、學習生字。

(1)讀字音:靜、夜、牀、光、舉、頭、望、低、故、鄉。

a、小老師帶讀

b、你想提醒大家怎樣讀好這個字?

c、他能和誰交朋友?

(2)記字形:

a、左右結構:靜(在哪裏看見過這個字?)、低(它的反義詞知道嗎?)、故(它的偏旁是什麼?區分反文和折文)。

b、上下結構:夜(分部件記憶,認識部件“夜下角”)、舉(圖畫)、望(從前,有個小王子,他的媽媽死了,他很想念媽媽,人們告訴他媽媽到月亮上去了,於是他常常抬頭望月亮想媽媽。同時教兒歌“王子望月望、望、望”。)。

c、半包圍結構: 牀(會意記憶:房子下面放了木板,做成了牀)。

d、獨體字:光(謎語記憶:小兒子是個大胖子)、頭(謎語記憶:大戴兩朵大紅花)、鄉(會意記憶:鄉下山路多彎道)。

(3)檢測。

小朋友,今晚不僅月亮姐姐來到了我們的現場,你看蘋果妹妹也來湊熱鬧了。不過,它説:“我的身上有你們剛剛認識的字寶寶,只有把你認識的字寶寶讀對讀準,我才送給你。”

4、寫字

過渡:還有一個生字寶寶,它説小朋友每天都用到它呢,想和他見面嗎?它是?

(1)“頭”可以和哪些字成為好朋友?

(2)觀察幻燈,書空。

(3)觀察:寫好“頭”要注意什麼?寫一個字

(4)抽生上黑板寫,學生評價。

(5)注意再寫一個字

(三)感悟意境,指導朗讀

1.小朋友們,課題裏的哪個字交代了這首詩的寫作時間?(夜)(師手指課題。)哪個字交代了李白當時的心情?(思)

2.詩句中哪些地方寫“夜”呢?(明月)從這個詞怎麼看出是寫“夜”?

3.詩句中哪些地方寫“思”?(思故鄉)評價:對,這是作者直接地告訴我們他在思。請大家把李白思念故鄉的感情讀出來。指導:你們沒讀出李白思念故鄉的感情,應該把“望”和“思”讀真切一點。(師同時在黑板上標上着重號,並示範。)再讀一遍試試,這次加上動作。

4.老師看到你們是抬頭和低頭,可是李白説他是舉頭和低頭。“舉” 和“抬”有什麼區別?你們做“舉”的動作給我看。(師:這不是舉,而是伸手。再舉一回,舉起千斤重擔來。對,這才叫“舉”。)

5.李白抬起他的頭像舉千斤重,舉得好費力。孩子們,你們説李白的頭怎麼就這麼重?“舉頭”這個詞怎麼讀?齊讀後兩句。

6. 李白在這樣的夜晚獨自一人身處異地,他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同桌討論一下,哪些句子是李白看到的景色,哪些句子是李白的想象。

7.老師引導:在這樣靜謐的夜晚,天上只有一輪什麼?(明月)地上只有一個誰?(李白)是啊,天地這樣廣闊,卻只有“明月與李白”相對望,難怪李白強調靜夜裏靜思,他更加地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了。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情,怎樣的語氣讀這首詩呢?學生感情朗讀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