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靜夜思》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6.69K

《靜夜思》教案【多篇】

《靜夜思》教案 篇一

語言活動:《靜夜思》

活動目標:

1.學習朗誦詩句,説出詩句的大概意思。

2.體會詩中作者思鄉的感情。

3.喜歡學習古詩。

活動準備:

1.打印的古詩一首,《靜夜思》圖片兩張

2.剛過了中秋節,幼兒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

活動過程:

一:引出古詩

師;小朋友們,誰會朗誦古詩,請你來為大家朗誦一首。

唐代的詩人李白寫了很多首詩,其中有一首詩是他在外地做客時寫的,流傳了千百年,你們想不想聽?

二.學習古詩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提問:古詩的名稱叫什麼?作者是誰?

2.理解古詩

(1)逐句欣賞

一邊看古詩,一邊聽老師逐句朗誦。

教師解釋句中“疑”、“舉”的意思。

(2)説説自己聽了詩後有什麼感覺?

(3)試着説説詩句的意思。

牀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誤以為是地球上鋪了一層銀白色的寒霜。抬起頭,遙望天邊的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思念離別的故鄉。

(4)看圖片,想象詩中的意境,並説一説使人會想到故鄉的什麼?

(5)遷移經驗,聯想中秋節的。含義。

師:中秋節有什麼意義?中秋節家家都要團圓,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學不能回家,他們都很想念自己的家鄉。

圖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詩人看見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鄉。

3。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古詩朗誦表演

請幼兒大膽地上台朗誦古詩。

注意:

牀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二

本詩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思鄉之情。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掛圖以及詩歌進行大膽想象,自己進行換位想象,憶起家鄉的好,激發對家鄉的熱愛。通過情感的融入,讓學生讀起來韻味十足,朗朗上口。通過情感的融入,學生也許不能説出一些字義,但能理解詩意。對於低年級兒童,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很有利於促進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受到知識能力和生活體驗的限制,在學習古詩時,無法將自己通過對字詞的理解來引發與作者的情感共鳴。所以教師應當在教學的一開始就給學生設定一個基調,一個氛圍。我在教學的一開始就介紹了這首詩的背景,解釋了古詩的題目,"思"是什麼意思?然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聽了錄音的範讀,引導學生體會整首詩的基調是低沉惆悵的。當然古詩最重要的是反覆吟誦,所以在此基礎上,我通過小老師帶讀,小組比賽讀,男女比賽讀,表演等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培養他們熱愛讀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朗誦,古詩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

一、突破識字的難點。

一年級的識字教學是教學的重點。在教學這一環節中,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根據拼音自己練習讀,發現自己讀得不正確的可以請同桌幫助。然後通過與字交朋友的遊戲來調動認字的積極性。將生字與音節打亂,“找朋友”,“認朋友”等遊戲性的教學環節中,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學生願意在玩中學,這樣既補充了豐富的拼讀練習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激發了學生拼音的興趣。在認讀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字音的糾正,如:“牀”“光”“望”“鄉”都是後鼻音,學生讀起來不容易讀標準,我採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再讀不準的就看老師的口行讀,直到學生讀準為止。

會讀不是最終目的,關鍵是能夠牢固掌握,我還通過複習鞏固加深學生對字型的認識。首先,在教學中,可以用組詞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字義,加深對生字的記憶。

這節課,我主要體現了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讀書,學習這一教學理念。在新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特別是: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問問你當時在思念故鄉的什麼人?你想對他説些什麼呢?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想象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思念家鄉的情感態度得到昇華。

二、引導孩子們感受古詩所描寫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是古詩教學的必要目標。

我採用了邊畫圖邊講詩意的方法,教學很吸引學生的眼球。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三

趣味的謎語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環節識字教學中,因為對孩子們的充分信任,放手讓孩子們自我識字,互幫互學,可是,大部分學生憑藉對詩歌早已耳熟能詳的自信,沒有認真學習生字,以至於第三環節復現生字時佔用了很多的時間。這個失誤讓我明白了,備課不僅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應當充分了解學情,才能更好的為課堂教學服務。

這節課,我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讀書、學習這一教學理念。在新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的進取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教學第四環節設計比較適宜。這首詩很短,含義又及深,很難讓一年級的學生全面理解,怎樣深入感知課文中的情感?我沒有用分析的辦法逐字逐句地講解,而是利用詩意的畫面和故事,用播放音樂和觀看朗讀視頻來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整體感知,這樣貼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異常是農村裏百分之九十多的留守兒童感受得會更深。當問及“小朋友,此時的你們看到這一輪明月想到了什麼呢?”孩子們都紛紛回答,在創造性想像中,學生們更真切地領會了詩的靈魂,並與詩人在富有創造性的詩意情境中相會、相融了,他們的心靈也和詩人的心靈變得一樣詩意。他們在這在濃濃的詩意中感悟、體驗着、想像着、創造着、發展着。最終一個環節欣賞學唱《靜夜思》這首兒歌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孩子們都大聲地深情地歌唱着,我相信每一個學生今後都會用一生的時間去品讀這首詩。

儘管教學是個不完美的藝術,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深入研讀教材,就能夠把缺陷減少一點,再減少一點。把文本與孩子的生活拉近,孩子就會喜歡,就會愛上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