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老師教育隨筆(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6W

國小老師教育隨筆(精品多篇)

班主任國小教育隨筆 篇一

第一次當實習班主任,相對於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對我而言顯得有些陌生,我想主要是自我本身性格的原因吧。漸漸與學生熟識了以後,便覺得班主任工作是多麼的重要,甚至不僅僅作為班主任,作為一名教師更是肩負着職責。每説一句話都要斟酌,怎樣説才是最好。你的命令學生會認真執行,你的表揚會讓學生備感興奮,你的鼓勵會讓學生進取性高漲,……,教師的話語關係着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和未來。昨日為四(1)班同學上完我人生的第一堂數學課,總體還不錯,可是還是有好多地方需要改善和加強。還有好多需要向舒教師好好學習。這幾天為了上一堂課,每一天晚上回寢室準備教案,一寫就是12點,寫了又改寫了又改。覺得好累好累,真的能夠體會到教師的辛苦。這幾天的實習,都沒有好好休息過,每一天午時在回學校的車上總是會睡着,有時候到學校了還不明白,都是別人叫醒的。可是,沒有此刻的辛苦,以後會更辛苦,也值得。

今早讀的時候,好多同學還是在收作業,教室裏聲音雜亂,大家都靜不下心來讀書。突然發現自我還是沒有那麼好的本事去管理他們,還好有其他3位實習教師一齊管理。LOcaLHoST接下來就是為他們批改數學作業,發現自我改的。好慢,也許是沒適應舒教師批改作業的方法吧,總是怕自我會改錯,看了一遍又一遍。因為今日沒有數學課,所以我和班裏的另外一位數學實習教師跑了好多教室聽課,沒有實行好自我當實習班主任的職責。

今日中午吃午飯的時候,我犯了一個錯誤。張教師説的對,學生是以教師為榜樣,不管什麼原因也不能做錯誤的示範。多謝張教師對我説的一番話,會謹記在心。午時第一節課,因為四(3)班教室沒有學生上課,我們有些實習教師就在那裏休息,我看着看着教案就很想睡覺,就在桌子上趴了一會兒,好像從來都沒有這麼累過。第二節四(1)班是科學課,我和另外一位實習教師坐在後面聽,學着怎樣去上一節科學課,下星期就要我們去上科學課了。國中的時候科學就不怎樣好,到高中就更不用説了物理、化學都是我的弱項,有點害怕上課的時候他們會突然問一個我不懂的問題。第三節課是看視頻,看了張教師放的視頻,真的有很大的體會,要做個善良的人。

放學後,值日的學生很認真的去完成自我的任務,可是期間難免會有點小爭吵,一向到他們掃完教室和走廊,我才離開教室。

班主任的工作需要經驗的積累,也許我們初出茅廬短時間內不能夠做的優秀,但我想只要堅認真負責並真誠地對待學生、多學習教師的經驗、進取探索班級管理的方法,並且一向堅持下去,相信會有提高的。

教育隨筆國小 篇二

做事要注意細節,在跟學生相處過程中,更應該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小凌是班上成績數一數二的好學生,她思維敏捷,課堂發言積極,課下聽老師的話。複習課上,我用她的《學練測》來講評。講評過程中,發現小凌的近義詞、反義詞題目錯得特別多,對於平時聰慧機靈的小凌,這些題目根本不在話下,但今天的作業明顯是有些心不在焉。課堂上做了提醒,課下又找她談了談。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週末的晚上,和妻子一起逛商店,正好遇上小凌和媽媽,相互寒暄之後,考慮到小凌的家長一直比較關注她的表現,再加上期末複習,也需要家長的配合,就和小凌開玩笑地説:“小凌一直表現不錯,就是以後要多點細心。”小凌有點想回避這件事,依偎在媽媽懷裏低着頭。家長疑惑地看着我,我接着簡述了前天課堂上的那件事。小凌媽媽也提醒小凌要細心。但此時,我已經明顯感覺到小凌的情緒變得非常低落。此刻,我猛然醒悟我好心卻辦了一件壞事。往往好學生的自尊心都特別強,雖然在家長面前,我並沒有講什麼過激的話,家長也沒有什麼責備,但學生的心思畢竟是非常細膩的。我很後悔,我完全可以單獨跟家長電話溝通,而不是當着學生的面來説。

第二天上課,一向發言積極的小凌“啞火”了,我知道是那件不合時宜的談話得到了應驗。我懊悔的同時積極想方補救。還用她的《學練測》來講評,不舉手也叫她起來回答問題,並不斷示意她舉手回答,直到她猶豫的手又堅決而高頻地舉起時,我才鬆了口氣。

原本一件小事,因為沒有深入考慮到學生的內心,差點就使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對老師降低了信任、對學習削弱了積極性。真是小事不可小視呀!

國小老師教育隨筆 篇三

六年級學生在校園裏顯得更為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牆上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

教育隨筆國小 篇四

經過暑期“新教育”的培訓學習以及後期的自我學習,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對學生,對課堂,對自我的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認識。下頭我就一些“新教育”提出的先進理念談一點自我的體會。

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學校、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立數碼學校、構築夢想課堂,使我眼睛一亮。最新的理念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為了學生的一切。這是我作為一名教師一向信奉的理念,做教師不為學生為誰在此理念下,我們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無聞地奉獻。然而,朱教授卻認為,教育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他説,教育是為了學生未免太狹隘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關注人的生存狀態,關注人的發展空間,教育就是為了人,為了一切人的發展,他將此理念作為新教育理念的核心

我最欣賞的一句話:只要行動,就有收穫。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大基本觀點,其中有一個基本觀點説要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他引用米盧的一句話説:態度決定一切,並將以改版為“只要行動,就有收穫。”他説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應對太多的夢想,一路走過,我們總是實現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礙着自我的超越。我們不要太多的口號,我們需要的是行動,記住朱教授的話,只要行動,就有收穫。最震撼的一個工程:營造書香樂園。朱教授認為,一所學校如果沒有必須量的書,就不能稱其為學校。一所學校能夠在很多方面很簡陋貧乏,但只要有書,這就足以稱得上是學校了。一個不讀書的教師,窮其終生,也只能一個教書匠;而有着必須文化積澱的教師,教學時間未必太久,年齡不必須多大,卻能夠脱穎而出。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千百年來社會、學校和家庭達成的共識,也是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教師的職業要求教師不斷學習。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提醒世人:“這個世代和前一世時代最大的不一樣之處是,以前工作的開始是學習的結束,當下的社會則是工作的開始就是學習的開始。”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説:“如果離開學校後不再持續學習,這個人必須會被淘汰!因

為未來的東西他全都不會。”所以,今日多讀幾本書,就是為自我的未來投資。不斷追求終身的知識成長,未來才有立足的空間。

我認為,新教育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以前,我們只明白學生成長,從來沒有人把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這樣真真切切地擺到大家面前。其實想想也是孩子在成長,我們怎樣能夠用陳舊的思想來進行教育呢?新教育,就是這樣一個注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師與學生都在成長。今日的我和昨日的我應當是不一樣的,今日的我會更加珍惜時間讀書學習的機會。給一點時間給閲讀,陶冶我們因繁雜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點時間給閲讀,矯正我們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擠一點時間給閲讀,開啟我們因機械學習而遮掩了的心扉。努力讀書,用書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力爭做一個永遠富有魅力的教師。

要很好地行走在新教育的行列裏,教師的行走方式極為重要,今後我要加強自我反思的本事,善於學習,隨時反思,反思自我的教育,反思自我的教學。新教育實驗的課程對教師的組織、協調、溝通本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改變自我行走方式的同時,也要注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學生的學習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下進行,讓學生在一種良性的、合作的、對話性的學習環境中獲得發展,這對教師來説,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溝通本事,有效組織教學,協調與溝通各方關係,隨時解決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讓師生在學校這一精神家園裏得以共同成長。

新教育這條路還很漫長,但“行動,就有收穫”這一新教育的理念鼓舞了我,雖然我不夠優秀,雖然我起步很晚。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勤於學習,勤於反思,不斷充實提升自我,讓新教育的理念滲透在教育教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總之,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禮。我將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為我所範,努力學習,進一步學習“我的教育夢想”,使自我的思想不斷提高,工作也有更大的起色。我們要向朱永新教師學習,做一名對未來有夢想的教師,做一名對社會有個性的教師,做一名對事業有思考的教師,做一名對自我會學習的教師。

國小教育隨筆 篇五

人的一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學生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必須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更新知識結構,去吸收新東西。可見,學習方法比知識更為重要,教給學生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因此現代教師的主角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潛力,使學生獲得必須的終身學習的本領。而學生靈活運用傳授的方法又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反覆訓練的過程,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了不同的訓練方法,

一、預習是學好語文關鍵的第一步

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潛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應對一篇新鮮生疏的課文,產生一種求知的願望,在這種內動力的趨動下,主動地去研讀課文。

預習只需粗略的閲讀,瞭解知識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數地去聽講,或者説帶着問題去聽講。在課堂中,教師對新知識的傳授,是在學生準備程度和此刻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的。問題的思考也是有較嚴格的時間限制,在這種狀況下,理解者若對新的認識對象心中沒數,往往就會緊張地“奔命”於老師設計的思維軌道中。這樣一種心理不但影響對新知識的理解和理解,而且更不易用心思維,求疑思疑,觸類旁通。這樣,就一步不備,處處被動。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習語文失去興趣,甚至產生畏懼心理,嚴重影響成績的提高和潛力的培養。

二、預習的方法

1、閲讀法。閲讀是預習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應把書本上有關資料從頭到尾,仔細閲讀一遍,容易理解的能夠“走馬觀花”。對於陌生的新知識,決不能僅看一遍,而要多看幾遍,反覆研讀,可在重點和難點部位做記號,以引起自己足夠的注意。

2、聯想法。聯想是預習不可缺少的貫穿於全過程的重要方式。由於語文知識之間有着緊密的聯繫。因此,在預習時總會引起一些聯想。聯想的過程,實際也是將知識融匯貫通、初步掌握的過程。有了聯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發展。想象力是人的潛力之一,對學好語文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正如列寧所説:“想象是極其可貴的品質。”

3、設問法。從某種角度講,能對某物提出問題,説明對該事物是瞭解的,同樣,若對預習的資料能提出幾個為什麼,則説明預習是成功的,不怕不會學,就怕沒問題。在預習時,除了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外,還應逐步鍛鍊自己變換思維的角度,要一題多問,故設難關,以求甚解的自學潛力。可見預習時應個性避免的是那種表面無所不知,其實一無所知,頭腦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設問,無疑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

4、整理法。整理是預習全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透過預習,對新知識的掌握會做到心中有數,對已學會的知識自己會感到喜

三、預習的步驟

1、總覽單元。現行中學語文課本都是以單元做為基本單位的,同一單元的幾篇課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識和規律。因此,對整個單元瀏覽一遍,預先構成一個知識系統,明確單元要點,高屋建瓴,可少走彎路,便於比較和總結。

2、分析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觀察”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這個窗口,也就佔據了“攻擊”課文的有利地勢。有的題目啟人深思,

3、熟悉作者。作者的生活經歷、文化素養和思想觀念往往影響他作品的風格。

4、瞭解背景。文章都是為時而作,有針對而寫,有感而發的。對背景的瞭解有利於把握文章的寫作目的和中心資料,課文中選入的偉大作家魯迅的文章,有些資料與背景有直接的聯繫。

5、思考練習。對課後的思考和練習,若能事先思考,就會做到心中有數,在老師講授時,就會找到這些問題的思考角度或^解答。這樣既提高了作業的質量,同時又節省了時間。

預習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它對培養我們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及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幫忙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針對學生基礎差的特點,從基礎入手到提高潛力直至學以致用,使學生在不同資料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潛力。

國小教育隨筆 篇六

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們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在我們身上也難得發生蕩氣迴腸的感人故事,但那些細微的感動也一樣讓聞者動容。

記得有一次,班裏的一個孩子因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裏馬上佈滿了難聞的氣味,孩子們一個個捂起了鼻子,露出厭煩的神情。還有的在旁邊叫起來“臭死了、臭死了”,我並沒有批評他們,更沒有露出厭煩的表情,而是耐心地幫孩子擦乾淨身上的污物,一點都沒有嫌髒,然後拿來簸箕、掃帚,打掃地上的嘔吐物,看到我默默地打掃,孩子們的小手都放了下來,一個孩子小聲地和旁邊的孩子説:“我覺得老師像媽媽。”聽了孩子的話,我由衷地高興。更令我欣慰的是,幾天後,又有一個孩子生病吐了,這時,孩子們都不再大叫着嫌髒了,他們有的拿來紙巾幫忙擦拭,有的拿來掃帚幫忙打掃,面對此情此景,我的心中充滿感動!

是鷹總會博擊長空,是愛總會讓人感動。感動你的感動,感動我的感動,愛的種子就這樣在你我心間滋生。

環保問題已是二十一世紀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環境保護倍受世人關注的現代社會裏,每個人都需要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大到電視新聞,小到課本教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與環保緊密地聯繫着,在國小三年級下冊課本中,就有這樣一篇關於環保的文章——《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故事講的是由於人們亂砍濫伐,昔日美麗的小村莊最終被洪水淹沒。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採用了情景創設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筆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鄉村圖,鬱鬱葱葱的森林,清澈見底的河水,裊裊的炊煙,精美的畫面吸引着同學們。學生一邊欣賞圖畫,一邊朗讀課文優美的文字。我們彷彿置身在這個美麗的小村莊。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時候,故事出現了轉折,人們拿着鋒利的斧頭上山砍樹,有的蓋房,有的造犁。.。.。.這時,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幾棵樹,又畫上了一個個樹樁。我看着同學們,同學們也專注地看着我,我問:“同學們,你們需要樹嗎?誰需要?”聽了我的問題,同學們起初是沉默的,後來就開始熱鬧起來。

“老師,我需要一棵樹。”於炎生説。我聽了,顯出一副很高興的樣子,問:“你要做什麼?”“我要做傢俱。”他堅定地説。“哦,做傢俱,那是應該的。好吧!你上來砍一棵樹吧!”説着,我把“斧頭”遞向他,他興奮地跑上講台,接過“斧頭”擦去了一棵樹,留下了一個孤零零的樹樁。

這時,更多的同學舉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學,“你想砍樹做什麼?”

“我想建造一座別墅!”劉昊源説完,大家都驚奇地看着他,有的還在議論,“建別墅,兩層的,要砍好幾棵樹吧?”聽了同學們的議論,我也表示肯定:“對,要砍好幾棵呢,為了能見到漂亮的別墅,你砍吧!”

“老師,我想造一座船。”喬奕寧興奮地説。

有了剛才的意外發生,我改變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覺得需要幾棵樹?”

只見他的眼珠子一轉,腦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説:“一棵大樹吧!”

“好,上來找一棵大樹,砍了揹回家吧!”同學們聽後一陣嬉笑。

······

就這樣,黑板上茂盛的樹林沒有了,留下了一個個可憐的木樁。

此時,同學們望着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麼,而有的還沉浸在砍伐後的喜悦當中。

我的一句話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學們,就是因為我們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樹。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樹沒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來越多。接着,發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誰知道發生了什麼?”聽了我的問題,同學們都迅速瀏覽課文,並從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發。

同學們認真地讀着課文,體會着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着山洪給小村莊帶來的不幸。

“同學們,山洪暴發之後,小村莊是怎樣的?”我想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並想讓學生從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

“莊稼淹沒了!”

“傢俱沖走了。”

“別墅也沒有了。”

“老師,喬奕寧造的有船,他可以坐在船上度過這次洪水災難。”於炎生的回答引起了我和同學們的注意。他的回答顯示出了他機智的一面,也説明了人在災難面前有着強烈的求生慾望。

“對呀!喬奕寧,請你來講台上。”於炎生的回答也讓我的教學程序發生了關鍵性的轉變。當喬奕寧走上講台時,他一臉茫然,好像不明白我的意思。我連忙解釋説:“奕寧同學,你現在坐上你自己建造的船。”聽了我這句話,他才明白過來,臉上露出了喜悦。“請問你在船上看到了什麼?”

“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還有沖毀的房屋,還有一些人被洪水淹沒。”他説了很多,大家也在認真地聽着。

“還有一些被困的村民,那你應該怎麼做?”

“救他們。”他回答得乾脆利落。

“對,應該去救他們,誰被你救上來了?”只見同學們紛紛舉手,並大聲喊着:“救我!救我!”

此時,大家已經完全置身在這場洪水之中,深切地體會到當時緊急的場景。

喬奕寧“營救”了三四名同學,被救的同學很興奮。我想在他們高興的同時,還應該悟出一些道理,於是,我問他們:“你們是幸運的,因為洪水只奪去了你們的家園,你們的村莊,沒有奪去你們的生命,你們想説些什麼呢?”

“我們不應該砍樹!”陳星伊不假思索地答道。

“我們應該多種樹。”另一位同學説。

“我們應該保護環境。”下面的同學也按奈不住了,紛紛舉手回答。

“砍一棵,種十棵。”

“砍樹只能給我們帶來災害。”

······

聽了同學們的回答,我高興,高興的是這是一羣可愛的孩子,一羣充滿智慧的孩子,一羣思維活躍的孩子。

創設情景,給我帶來的是教學中的驚喜和輕鬆,給學生帶來的是學習中的快樂和收穫。我不得不説,創設情景是課堂的催化劑。

這學期以來,我擔任一年級和二年級的藝術教學工作,怎樣使藝術課發揮的更有意義?一方面使學生學到了知識。掌握了繪畫的技術,又提高了學生對藝術學習的積極性,是我長期困擾的一個問題。前幾天在一年級的一節藝術課上,通過短短的40分鐘,給了我一個不小的啟示。

在上《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這課,我讓學生走出課堂,到課外尋找內容。找到各種廢舊物,可以製作許多有趣的動物。學生看着自己的一件件作品,瞪大眼睛,或許他還不相信自己會做出這麼漂亮的東西來,一下子學生們的積極性就上來了,學習緊張的神經也放輕鬆了。現在,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而我上課也輕鬆了許多,或許這就是“寓教於樂”道理吧。

藝術源於勞動、源於交流、源於娛樂活動,而興趣的發現與培養也正是在這中勞動和活動中建立並達成的。所以只有讓學生在自己高高興興地參與實踐中,才能使得他們的思維高度集中,創新的火花迸發,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把課堂知識掌握了。

作為一名藝術教師,我常思考:素質的培養在於有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而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源於興趣,興趣是創造的動力。教師要在教學上利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興趣,把興趣作為點燃智慧火花的導火索,充分發揮學生內在的潛力,使之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恩格斯指出:“就個別人來説,他的行動的一切動力都一定要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變他的願望的動機,才能使他們行動起來。”可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帶着愉快的情緒參與到學習創作中,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而且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那單一的,枯燥的藝術教學已遠遠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