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名家美文摘抄及賞析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7W

名家美文摘抄及賞析新版多篇

名家美文摘抄及賞析 篇一

張曉風

《光陰的故事》

一鍋米飯,放到第二天,水汽就會幹了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問題;第四天,我們幾乎可以發現,它已經變壞了;再放下去,眼看就要發黴了。

什麼使那鍋米飯變餿變壞——是時間

可是,在浙江紹興,年輕的父母如果生下女兒,就在地窖裏,埋下一罈罈米釀的酒。十七八年後,女兒長大了,這酒就成為女兒婚禮上的佳釀。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女紅。

是什麼使那些平凡的米,變成芬芳甘醇的酒——也是時間。

時間到底是善良的,還是邪惡的魔術師呢?都不是,時間只是一種簡單的乘法,使原來的數值增倍而已。開始變壞的米飯,每一天都不斷變得更腐臭;而開始變醇的美酒,每一分鐘,都在繼續增加它的芬芳。

我們也曾經看到天真的少年一旦開始墮落,時間會把他變得滿面風塵,面目可憎;但相反的是,時間也能把温和的笑痕,體諒的眼神,成熟的風采,智慧的神韻添加在那些追尋善良的人身上。時間將怎樣對待你我呢?這就要看我們自己是以什麼態度來期許我們自己的。

賞析:

我想起羅大佑的一首歌"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歌詞裏淡淡的憂傷和感懷總讓我唏噓不已。而張曉風的這段文字則更加理性而沉穩。光陰真正改變的是什麼呢,不是本質,不是好的變成壞的,也不是壞的變成好的,只是一種積累,一種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已。

所以,不要再埋怨時間,不要總是説時間改變了一切。時間沒有改變什麼,只是讓一些東西隨着時間增加或者減少而已。所以,為了讓時間最後釀造的是一罈成熟而芬芳的'美酒,我們必須給它添上美好的、智慧的、寬容的美德。

喜歡這種哲理性的文字,讓我思索,回味無窮。

示例 篇二

抓關鍵詞語賞析句子。

很多重點句的含義,往往是通過一、二個動詞、形容詞、副詞、數量詞等關鍵詞語傳遞出來的。抓住句中關鍵詞語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種賞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1:“在我們的腳下,波浪輕輕吻着巖石,像矇矓欲睡似的。”

賞析:一個動詞“吻”字,寫出了海浪親暱温柔的情態。

例句2:“海水瘋狂地洶湧着,吞沒了遠近大小的島嶼。”

賞析:“瘋狂”、“洶湧”、“吞沒”這些充滿力度的詞語,描繪出了大海勇猛無畏的'性格。

從修辭的角度賞析句子。

修辭手法的運用,能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形象、生動、傳神。 修辭常見的有八種(即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它們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説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現在能將表達的內容説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又如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用它説理可使論述詳盡,條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發讀者的感情,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用它敍事寫人,能使描寫細膩深刻。

例句3:“森林是雄偉壯麗的,遮天蔽日,浩瀚無垠。風來似一片綠色的海,夜靜如一堵堅固的牆。”

賞析3:以“海”、“牆”作比喻,寫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堅不可摧。透過字表,我們能夠領會到作者對森林的喜愛與讚賞之情。

例句4:“多少年過去了,風兒把山頂上巖石的表層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細密;它又不辭辛苦地從遠處茂密樹林裏捎來種子,讓雨水把它們喚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討得陽光喜歡了,陽光便慷慨地撫愛它們。”

賞析4:本句用擬人手法,賦予風、雨水、小苗、陽光以人的靈性,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獲取原來如此的詩意,與峽谷的悽清冷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句5:“那聲音彷彿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低低的,輕輕的,像微風拂過琴絃;像落花飄在水上。”

賞析: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徵,展開豐富的想象,運用多個比喻來描摹海潮的幾種情態。用“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來比喻海浪聲的輕柔;用“情人的蜜語”來比喻海浪聲的甜美;用“落花飄零在水上”來比喻海浪聲漸聞漸遠,直至杳然無聲的情態。這種多角度的設喻,將落潮時大海的輕柔、靜謐刻畫得細緻入微,使人如臨其境。

從結構作用的角度賞析句子。

一個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有承上啟下、前後呼應、總結上文或總結全文等。我們應該抓住總領句、過渡句、總結句分析其在結構上的作用。

例句6:“遠處的鐘聲突然驚醒了海的酣夢。”

賞析:這是一個過渡句,在結構上的作用是承上啟下,是聯繫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漲的紐帶。

例句7:“我喜歡海,溺愛着海,尤其是潮來的時候。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裏,從閉着的窗户聽着外面隱約的海潮音,也覺得滿意,算是儘夠欣幸了。”

賞析:文章首尾照應,以房中聽潮開始,以房中聽潮結尾,使文章結構更嚴謹。

從寫作藝術手法的角度賞析句子。

藝術手法是作家在創作中為塑造藝術形象,表達審美情感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手段,如襯托、對比、借景抒情、託物言志、聯想、想象、象徵等。

例句8:“那兒的樹木雖然遠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卻可以自豪地宣佈:我是森林!”

賞析:小草比樹木高的原因不是因為它本身,而是借用地勢;而樹木憑的是自身的優勢,這裏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了作者對地下森林的欣賞之情。

例句9:“大小的島擁抱着,偎依着,山靜靜地恍惚入了夢鄉。星星在頭上眨着慵懶的眼瞼,也像要睡了。”

賞析:以大海周圍的景物島、山、星星為襯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靜美”推進一步,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這是一幅清麗、温柔、恬靜的“海睡圖”

例句10:“我喜歡海,溺愛着海,尤其是潮來的時候。”

賞析:作者直抒胸臆,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偉大力量的歌頌,表明了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從句式特點入手賞析句子。

常見的句式特點有:長短句結合、句子對仗工整、雙重否定句。排比句、反問句、倒裝句等。

例句11:“因為島嶼擋住了它的轉動,它狠狠地用腳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興奮,一刻比一刻用勁。”

賞析:作者運用排比句式,以表現大海驚醒後的劇烈動盪,展示了大海的粗獷、豪放的性格,讓讀者讀來琅琅上口。

例句12:陽光不喜歡峽谷,峽谷莫非不知道?陽光是公平的麼?峽谷莫非不明白?

賞析:作者用兩個反問一個設問表達了對陽光不公的抗議,“莫非”一詞更讓人感受到作者的怨恨之情。

例句l3:《假如你想做一株臘梅》文章最後寫道:“此刻,北風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幾株臘梅,依然在那裏默默地綻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結合全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賞析:“賣”是賣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極其狂妄自大,這三個詞語原是貶義,這裏貶詞褒用,表現出漢子們打鼓時的精神抖擻、氣勢非凡。

例句14:《鼓神》 敲打鑼鼓的漢子們敦實威風,這些平時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時一個個精神抖擻,紅光滿面,(A)賣着狂傲,逞着威風,顯得不可一世。 (B) 只見他急敲慢敲,重敲輕敲,時而敲打鼓沿時而肘杵鼓面,時而躍騰猛捶,時而貼鼓輕撫,柔時如絲綢無骨,堅時像槍擊鋼板,亂時如烏雲壓頂,齊時如布兵排陣;鐵馬金戈亂箭飛,細雨輕風荷塘清,劈山開路是男兒,再聞堂前紡織聲……

賞析。一連串的排比,將鼓神擊鼓的姿勢、動作描繪得栩栩如生,氣勢磅礴。又藉助比喻和對比,表現出鼓聲的變化多端,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把握內容及思想情感。

準確把握內容及思想情感 每個句子本身都可提煉出一定的內容,也有的飽含作者的某種思想情感。在賞析句子的答案中,內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句15:“狂風呼嘯,氣浪灼人,沙石飛騰,巖漿橫溢,霎時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賞析:這是描寫最初地質突變時的情景,一句話一種景象,字雖不多,形象生動,讓人如臨其境,同時也交代了峽谷的來源。

例句16:“你似乎深不見底,寬不可測,沒有人見過你的全貌。雖然你擁有珍貴的樹木,這大自然無價的財富,然而你沉默寡言、與世無爭──多麼不公平啊,你這個世上罕見的地下森林。你從哪裏飛來?你究竟遭受了什麼不幸,以致使你沉入這黑暗的深淵,熬過了那麼漫長的歲月?”

賞析:作者用第二人稱手法,面對面地直接抒發感情,強烈表達了自己對峽谷的關切、同情、抱不平以及無限的敬意。

名家美文摘抄及賞析 篇三

席慕容《窗前的青春》

青春有時候極為短暫,有時候卻極為宂長。我很知道,因為,我也曾如你一般的年輕過。在教室的窗前,我也曾和你一樣,凝視着四季都沒有什麼變化的校園,心裏猜測着自己將來的多變化的命運。我也曾和你一樣,以為,無論任何一種,都會比枯坐在教室裏的命運要美麗多了。

那時候的我,很奇怪老師為什麼從來不來干涉,就任我一堂課一堂課地做着夢。

今天,我才知道,原來,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樣,微笑着,從我們年輕飽滿的臉上,在一次次地重讀着那我們曾經經歷過的青春呢。

賞析:

喜歡席慕容的文字,我總是喜歡在黃昏時分一遍遍地讀她,沉醉於文字間的浪漫,詩行間的唯美。我感動於她對生活的態度,感動於她那顆隨處發現美的雙眼,感動於她手中那寫得出涓涓文字畫得出潺潺流水的筆。

而這篇《窗前的青春》,讓我對教師的職業心馳神往。我想能與孩子們在一起的人才會永葆年輕吧。接手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看一張張稚氣的臉走向成熟,然後又開始下一輪航渡。

年少的時光太瘦,青春的指縫太寬,不經意之間就會流走太多的春秋。讓曾經是走出教室的人,走出過這些枯坐教室的時光,重新走進了教室,走進了不一樣的教師生活。然後和孩子們一起,坐在教室的窗前遐想外面的世界,這些遐想給了我們夢,給了我們青春的美。

賞析是什麼意思 篇四

賞析是鑑賞的一個過程,是通過鑑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

1、欣賞並分析(詩文等)

2、欣賞分析。 枕書 《博物記趣·尼克松總統與冰糖蓮》:“這是比較文學中的佳話,且讓文學家去賞析,這裏不説下去了。”如:古代文學名篇賞析。

名家美文摘抄及賞析 篇五

與執著同行

郭蕊

居里夫人與執著同行,終於發現了一種美妙的放射元素――鐳;愛迪生與執著同行,終於在上千次試驗後發明電燈,給黑夜裏的人們送來一片光明;貝多芬與執著同行,雖然兩耳失聰,但仍然創作出命運的交響;司馬遷與執著同行,奉獻給人們一段精彩的史家絕唱……

與執著同行,可以讓我們堅定步伐,可以讓我們永不言棄,可以讓我們抵達成功的彼岸……

崎嶇的山路上,一位步履匆匆的盲僧向一位老人問路:"羅撒寶寺在哪裏?"老人答道:"翻過兩座山就是。"見盲僧毅然前行,老人不禁擔心的問道:"長老雙目失明,怎麼翻山越嶺?"盲僧頭也不回,從容的拋下四字:"心中有道……"

相信盲僧定能到達心之所向的羅撒寶寺。他那"心中有道"簡單四字,道出了一種精神,一種與執著同行的信念。

書法家王羲之的字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這精妙絕倫的字,源於他與執著同行,堅持不懈,以致每日洗毛筆的水池成了墨池。而其子王獻之,少年時練了幾天字已不錯,但拿了父親批閲過的字帖讓母親看,母親卻一語中的説出只有那"一點"像他父親的字,事實上那"一點"正是其父所寫。 此後獻之謹遵父訓,習字用盡家中幾大缸水,終於也成為一代書法名家。可以看出,王氏父子與執著同行,終於書法蓋世。

……

與執著同行,也就註定要風雨兼程,但執著告訴我們:"陽光總在風雨後。"與執著同行,也就註定要面對孤寂抑或辛酸。但執著告訴我們:"為了得到荊棘盡頭那芳香的玫瑰,即使被扎的滿身刺痛,又有何妨?"執著總是用堅定的目光注視我們:"與我同行,你會收穫一簍簍驚喜。"

與執著同行的居里夫人告訴我們:"我樂意執著於對未知元素的探索,它帶給我無限樂趣與驚喜。"與執著同行的愛迪生説:"我認定的事情,我就一定要去實現,即使失敗了上千次,誰又能説那一千零一次不會看到成功的身影?"與執著同行的貝多芬説:"音樂是我生命,我執著於音樂的創作就像我執著於自己的生命。"與執著同行的司馬遷告訴我們:"因為我看到父親臨終時寄予我的那執著的眼神,所以我記載歷史的筆不能停下……"

執著是水滴穿石的不懈,執著是夸父追日那不輟的腳步,執著是精衞填海那堅定的信念……

人生道路上,如果讓我們選擇一位同行者,那麼就選擇執著吧,與執著同行,就如在沙漠中與駱駝為伴,定能在茫茫沙海盡頭尋找美麗的綠洲。

賞析:

乾淨、利落之作。可以看出作者有較深的文字功底,從作者的筆端流露出了這篇精美的文章。也許越是經歷苦難,才能感受到甘甜。在這苦與甜中需要那份執着去連接,為了希望而執着的拼搏,為了希望而感受磨難。等待我們的也許是失敗,也許是困苦,然而我們擁有青春,我們可以捲土重來,生命的火焰,把我們的天空照的通紅。

名家美文摘抄及賞析 篇六

秋雨

張愛玲

雨,像銀灰色黏濕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裏纏滿着蛛絲網的屋頂。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雲片,就像屋頂上剝落的白粉。

在這古舊的屋頂的籠罩下,一切都是異常的沉悶。園子裏綠翳翳的石榴、桑樹、葡萄藤,都不過代表着過去盛夏的繁榮,現在已成了古羅馬建築的遺蹟一樣,在蕭蕭的雨聲中瑟縮不寧,回憶着光榮的過去。草色已經轉入了憂鬱的蒼黃,地下找不出一點新鮮的花朵;宿舍牆外一帶種的嬌嫩的洋水仙,垂了頭,含着滿眼的淚珠,在那裏歎息它們的薄命,才過了兩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這樣黴氣薰蒸的雨天。只有牆角的桂花,枝頭已經綴着幾個黃金一樣寶貴的嫩蕊,小心地隱藏在綠油油橢圓形的葉瓣下,透露出一點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靜悄悄地下着,只有一點細細的淅瀝瀝的聲音。桔紅色的房屋,像披着鮮豔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着雨底洗禮。那潮濕的紅磚,發出有刺激性的豬血的顏色和牆下綠油油的桂葉成為強烈的對照。灰色的癩蛤蟆,在濕料發黴的泥地裏跳躍着;在秋雨的沉悶的網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滿愉快的生氣的東西。它背上灰黃斑的花紋,跟沉悶的天空遙遙相應,造成和諧的色調。

雨,像銀灰色黏濡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

賞析:

有的時候不是那麼喜歡張愛玲的文字,就像這篇秋雨,別人都會寫温暖潮潤的氣息,而她則寫得幽暗而陰森,光是筆觸就讓人感到寒冷而戰慄了。

但也許這正是張愛玲文字的魅力,張揚的,陰暗的,卻又是如此真實,探測到人內心的最深處。這篇文章用筆細緻,只用了比喻和擬人,就把秋雨寫得栩栩如生,又帶入了一層沉悶而寂寥的色彩。  於這文來説,充滿了灰色、憂鬱,黯然,寥落,一種生活無厘頭的滑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僅是那株低矮的無人問津的桂花樹。

寫這文時,據説她僅有15歲,我不知道她為什麼體會得那麼深刻,更不明白她走不出內心的陰霾,是一種什麼樣的道理。然而,她的文字卻是那樣的爛漫,繁花似錦,靈動鮮活,精緻得大概只有中國文字才能夠完整表達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