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四年級數學《小數性質》評課稿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7W

四年級數學《小數性質》評課稿精品多篇

《小數的性質》教學反思 篇一

本節課的教學,是要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在教學時,運用《西遊記》故事引出數學問題:0.1米、0.10米、0.100米相等,為什麼?然後讓學生根據前面學習過的小數意義的知識獨立思考,然後交流出其中的道理。由於學生在闡述時説的都非常明白,所以只做了相應板書。通過引導學生從左到右觀察三個小數的變化,讓學生把小數的性質用文字概括出來。概括出小數末尾添上0小數大小不變規律,接着再從右向左觀察,概括出小數性質的後半部分:小數末尾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注重多種方法驗證結論,多角度思考問題。在教學例2中,通過不同材料的操作使學生髮現在兩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裏塗色可以比較出0.30等於0.3,學生能夠驗證出雖然份數變了,但是正方形的大小和陰影面積的大小沒變;然後通過小數數位順序表也可以發現小數的末尾添0或者去掉0,其餘的數所在的數位不變;還可以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價格的標籤,也可以得出0.30等於0.3。這樣通過不同的方法,多角度思考問題來進行驗證結論。

《小數的性質》教學反思 篇二

小數的性質是一節概念課,是在學習了“小數的意義”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小數有關知識的開始。掌握小數的性質,不但可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數四則運算的基礎。

成功之處:

1、注重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生探究慾望。數學是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在生活中處處有應用。這裏採用聯繫生活,引入新知,很自然地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慾望。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觀察兩家超市同一商品的標價籤,使學生知道2.50元表示2元5角,2.5元也表示2元5角,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學生初步知道2.50元等於2.5元,它們的單價是相同的,

2、注重多種方法驗證結論,多角度思考問題。在教學例2中,一是通過不同材料的操作使學生髮現在兩個大小一樣的正方形裏塗色可以比較出0.30=0.3,學生能夠驗證出雖然份數變了,但是正方形的大小和陰影面積的大小沒變;二是通過小數數位順序表也可以發現小數的末尾添0或者去掉0,其餘的數所在的數位不變;三是學生通過日常生活中價格的標籤也可以得出0.30=0.3。這樣通過不同的方法,多角度思考問題來進行驗證結論。

不足之處:

學生對於例1的教學採用長度單位理解上存在問題,導致個別學生對於小數的性質理解上不到位。

改進之處:

對於例1的教學還應在教學小數的意義時讓學生明晰,對於長度單位的進率和分數的意義應進行重點複習,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篇三

1、加強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聯繫。

弗賴登塔爾説:“數學來源於現實,富於現實,用於現實”。數學只有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繫,才能使學生切實理解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活學生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索的動力,基於此理念,在設計新課導入時,採用了學生熟知的讓學生説出學生尺中一段的長度的情景,一方面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另一方面激發和培養了學生關注生活中數學的意識。

2、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這一現代教學手段。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利用多媒體課件,充分展示數學的變化過程,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討論,自己獲得知識,鍛鍊自己的分析、推導和概括能力。

3、關注學生獨立思考後的合作與交流。

例6教學,採用分組學習,把如何應用小數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交給學生來處理,在學生獨立思考分組學習後,教師把講台讓給了學生,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課堂氣氛民主、和諧,讓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從而加深對小數性質的理解。

4、首尾照應,教學完整。

通過小數性質的學習,最後順利解決了開課時提出的問題,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會發生什麼變化?可以啟示學生: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學好數學知識,就能很好地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

陶行知先生曾説過:“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習的,即使是學,也是學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可見,教學要關注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識的內在規律和相互聯繫,把數學特有的嚴謹、抽象、簡潔、概括等屬性,藉助於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充分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強化了學生的感知,突出了教學的重點,突破了難點,從而達到優化教學的效果。如:在教學例5時,利用課件演示,讓學生感知0.1米=0.10米=0.100米,0.30=0.3,並經過學生思維的碰撞,概括得出小數的性質,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不足之處:

課堂中由於本人的語言組織的不夠,教學環節不夠自然,特別是由於本人的疏忽,課件中還有好幾處錯誤。真如熟語所説,當事者迷,旁觀者清。懇請各位同仁多提寶貴意見,以便今後更好地進行教學。

《小數的性質》教學反思 篇四

1.教學實錄

1.1聯繫實際,提取素材

師:同學們課前進行了調查。現在請大家説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小數?[生答略]

師:老師也調查了幾份材料。課件顯示下圖:

師:這些小數,有些末尾沒有0,有些末尾有0,如:南沙羣島海面浪高2.0米,2.0米就是幾米?[生答後,教師板書:2.0=2]

師:買橡皮和鉛筆盒應各付多少錢?還可以寫作多少元?[生答後,教師板書:0.60=0.6、10.50=10.5]

師:劉偉娜的身高和扣球高度還可以寫作多少米?[生答後,教師板書:1.90=1.9,3.00=3]

1.2引導啟發,提出猜想

師:觀察等號左右兩邊的小數,你能發現小數有什麼樣的規律嗎?請你大膽進行猜想![先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哪個小組的代表願意來談談你們的看法?

小組1:小數末尾帶0的,可以省略。

小組2:小數的末尾有沒有0都一樣。

……

師:大家討論一下,拿出一個統一意見好嗎?

生:小數的末尾有沒有0,小數的大小一樣。[板書學生的猜想]

1.3驗證猜想,形成結論

師: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是否對所有的小數都適用?還需要用更多的小數來驗證。根據你們的猜想,你能舉出一些你認為是相等的小數嗎?

生:0.8和0.80、0.4和0.400……

師:它們的大小是不是真的相等?還需要進一步驗證。請你們用這些材料[見材料A、B]來驗證一下。[小組合作驗證]

材料材料B

師:誰願意來説説你驗證的結果?

生1:我們先在這個正方形上塗一豎行(圖略),表示0.1,在右面的正方形上塗10個小格(圖略),表示0.10,它們的陰影部分都是一豎行,一樣大,所以0.1=0.10。[其餘學生的驗證略]。

揭示課題,指導學生看書,對比並修正結論。

1.4應用性質化簡、改寫

1.4.1小數的化簡

(1)教師拿出用摺疊卡片做的小數0.600,問:你能説出一個和它相等的小數嗎?[生答略]

教師隨着學生的回答用卡片拉出0.6000000…00[約有1.5米長],問:大小變了嗎?[學生非常驚奇和振奮地説:沒變!]如果它末尾的0像神舟六號那樣繞地球轉77圈,它的大小變嗎?[學生異口同聲:不變!]也就是説與0.600大小相等的小數有多少個?在這無數個小數中,最簡單的是哪一個?[生答後教師揭示:0.600寫成0.6,就叫化簡。]

(2)[屏幕出示]0.5000、13.040、10.00等數讓學生獨立化簡。

1.4.2小數的改寫

(1)學生嘗試把6.07、5.60000、5、1.023改寫成兩位小數。[最後一個數是反例,想進一步強化和突出“末尾”的0]

(2)學生獨立完成後,同位互相檢查,並交流自己的想法。

1.5學習回顧與小結

師:想一想,我們學習小數的性質經歷了哪些過程?你有了哪些收穫?[學生回答和教師總結略]

1.6綜合練習,鞏固應用

(1)你能只動三筆使7=70=700=7000相等嗎?

(2)按要求寫小數。①所有的0都能去掉。②所有的0都不能去掉。③有的0能去掉,有的0不能去掉。

2.反思和改進

(1)學生在學習小數的意義的時候,已經對生活中小數的應用情況進行了調查。環節1.1雖然密切聯繫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喚起了學生舊的知識經驗,但卻似乎是以前調查的機械重複,而且對學生而言,似乎少有挑戰和研究的必要價值。在提取素材的過程中,學生又是在一問一答中,被動地提取“小數末尾有0的數據信息”。那麼,到底組織什麼樣的活動才能既讓學生自己從生活中主動地提煉出研究材料,又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呢?

改進:讓學生在課前直接調查生活中末尾有0的小數,弄清它表示的具體數量,探討它用別的小數怎麼表示,並利用調查的數據嘗試發現、猜想小數存在的一些規律,記下自己的問題。在再次的試教中,學生踴躍地交流自己的調查成果,很快形成了大量探索小數性質的素材(如:0.60元=0.6元等)。大多數同學都發現了“小數的末尾有沒有0,大小都一樣”這一規律,並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如:“既然0.60元=0.6元,寫成0.6元不是更簡便嗎,為什麼商店還標成0.60元?”課前活動直接就把學生引入了對“小數為什麼存在這種規律”的探索活動,節約了大量的時間。而且,整個交流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一直是活動的主角,人人爭先恐後地展示自己的調查和發現,教師幾乎插不上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教學“小數的性質”的核心任務和難點是引導學生探討和理解:為什麼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而不是讓學生髮現這個規律。絕大多數學生通過課前活動自主發現了小數這個特性,恰好也説明了這一點。但是,年會上的教學卻為此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沖淡了重點,教學定位不當。因此,實錄中的環節1.2應該刪除。

“小數的性質”是基於“小數的意義和計數單位”進行學習的,“小數的意義”是學習小數其他知識的最基本的理論依據。實錄中,環節1.3雖然讓學生應用材料A、B進行合作驗證,完成和經歷了“驗證”這個步驟,但是,學生還只是停留在形象感知的階段,缺乏嚴密的理論論證和説明。這在知識探索和科學研究中是不嚴謹的。因此,如何組織學生從本質上,即根據“小數的意義”,進一步深刻認識和理解小數的性質,同時,為下一步小數知識的學習提供可以類推應用的理解角度和探究方法,才是本節課最該反思、改進和解決的核心問題!

改進:由於學生親身經歷了素材的調查和整理,並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思考,即使課前沒有發現的同學,也能很容易地領會和認同同學發現的規律:“小數的末尾有沒有0,大小都一樣。”因此,在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後,教師就可以直接拋出這樣一個研究性問題:“為什麼‘小數的末尾有沒有0,小數的大小一樣’呢?你能舉例進行解釋和説明嗎?”在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自己作圖理解和驗證。例如:0.2表示十分之二(學生藉助方格圖表示);在它的末尾添上0,就變成了0.20,表示一百分之二十,也就是20個0.01,10個0.01等於1個0.1,所以0.20等於0.2,大小不變。也可以引導學生從計數單位的角度理解:0.2裏有2個0.1;0.20裏有2個0.1和0個0.01,所以,它的大小還是0.2。然後再讓學生自主利用驗證材料B,自己從“小數的意義和計數單位”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釋0.4和0.400為什麼相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暢談自己的想法,充分交流和共享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的論證和説明。在看書、修正小數的性質後,增加下面的練習題:

0.52中的2在()位表示(),在0.52的末尾添上三個0後,2在()位,表示()。

0.300裏有()個()、()個()和()個()。0.3裏有()個()。

0.230裏有()個()、()和()個(),0.23裏有()個()和()個()。

利用這個練習讓學生感悟到: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雖然整個小數表示的意義發生了變化,但是,原來小數中每個數字表示的意義卻沒有變化,數位也沒有變化,所以它的大小也沒有變化。而且這種方法也可以遷移到根據小數點的移動探尋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上,一舉兩得。

對比:在5.700、200、0.580、580……中哪些數末尾的0去掉後,大小不變?為什麼?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認識到:整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就改變了原來數中每個數字的數位和表示的意義,它們的大小就會發生變化,所以不改變整數大小的情況下,整數的末尾不能任意添上0或去掉0,以促進對小數性質的進一步理解。

在改寫時討論:為什麼把5改寫成兩位小數,要在5的後面先點上小數點。

讓學生理解在5後點上小數點,再添0,5的數位和表示的意義沒有發生變化;5.00是由5個1、0個0.1和0個0.01組成,還是5。同時也能進一步溝通小數和整數的聯繫。竊以為可以作如下引導:百分之幾可以寫成兩位小數,如99/100寫為0.99,那麼100/100則可寫為1.00,即1;再結合百分圖形理解5即500/100,可以寫作5.00。

通過以上的教學活動,學生能更為深刻地理解“小數的性質”,並進一步鞏固了對“小數的意義和計數單位”的認識,較好地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3)環節1.4.1在學生理解化簡後,我是用課件出示了幾個小數,讓學生化簡,學生是被動地去做。怎樣安排才能使學生做得更為積極,更為主動,效果更好呢?

改進:讓學生自己隨意寫幾個小數由同位化簡,然後互相批改。學生在後來的試教中表現出了很高的練習熱情,併產生了新的學習資源:每次都有學生出了像0.03這樣的數讓同位化簡,我便引導學生進行集體研究和辨析,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只有小數末尾的0才能去掉,同樣實現了我設計的反例——改寫1.023的教學目的。

3.幾點感悟

(1)國小數學教學要基於學生生活,密切聯繫實際,讓學生體驗“數學從生活中來”的過程。例如這節課,我讓學生自己調查和收集現實生活中末尾有0的小數實例,並在自己蒐集的大量材料中嘗試發現小數的性質,使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知識的確是從自己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充分地體會到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價值和意義。

(2)國小數學教學要突出學習過程的體驗和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滲透,注重啟發學生的大智慧。這節課,我把“引導學生經歷‘數學猜想、驗證和應用的過程’,體驗探索、發現數學規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作為課前預定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也努力地突出這一點,教學中更多地關注學習過程的經歷和體驗,引導學生沿着“實例——猜想——驗證——總結——應用”的軌跡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在課堂小結時,也重點突出過程和步驟的回顧,力圖讓學生掌握探索數學規律的基本過程,領悟到探索數學規律的基本方法,長大智、增大慧,提高了學生獨立學習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3)教師在教學中要反覆斟酌教學活動和問題的設計,努力使活動的安排和問題的設計既有利於理解重點、突破難點,又能最大限度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力爭實現教與學方式的徹底轉變。我這節課對幾個環節的改進無不是基於這個思想來做的,就是儘量向學生提供更為充分的自主探究、交流、創造、實驗、論證等活動的機會,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自主地構建知識,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以學定教的理念。

(4)每一節課都要用一輩子去經營和反思。我在省年會上執教的教學思路是經過省、市兩地教研室多次指導、反覆修改的結晶。但是,我並沒陶醉於年會上的成功,而是又查詢了更多的資料,徵求和綜合了更多專家、同行、編輯老師的意見,進行了冷靜、深刻的反思和實驗,才真正理解了教學內容,真正明確了教學的重、難點,才有了後來更為理想的設計。我想,教學就應該是這樣:要堅持不厭其煩地琢磨和反覆地實踐,堅持每一節課都用一輩子去經營和反思,以使我們的教學過程更為合理,更為接近國小數學教學的真諦,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小數的性質》教學反思 篇五

本節課的教學,是要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上運用所學知識來進行小數的化簡和改寫。在本節課教學教程中,我力爭做到“學生會的不教,學生能探討的不引,學生能發現的不導”。認真作好自己角色的定位,始終確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立足於學生的主體發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能根據教師的引導,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真正還課堂於學生。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同步發展,智育與德育容於一體,較好的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尊重主體,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

國小數學教學要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並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本節課教學中,我更多地關注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生沿着“猜想、驗證、總結、應用”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

首先,引領學生從生活中提取數學素材,提出0.3=0.30的猜想,然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從不同角度去驗證猜想。學生從表示的具體錢數;藉助方格圖,從他們所表示的意義和陰影部分大小;利用數位順序表等多個角度去驗證猜想,總結出小數的性質,然後再把性質運用到生活之中。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總結,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融洽,真正做到了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交流。

2.關注生成,讓教學真實有效。

課堂教學中的生成,往往能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當下的思維狀態,學生認知的起點,學生的困惑等等。教師要充分關注生成,併合理引導學生的生成,課堂教學才能更加真實有效。在本節課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動手塗一塗,畫一畫,量一量等教學活動來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碰撞,這樣,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真正體會到了小數性質

3.基於生活,尊重學生生活經驗。

數學教學要基於學生生活,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驗“數學從生活中來”的過程。本節課,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取素材,讓學生嘗試從生活素材中發現小數的性質,並根據生活實際理解和應用小數的性質,實現把學生的生活經驗數學化。

例如,選取超市情境,讓學生在自己經常看到的標價牌上發現小數的一些特徵,在驗證小數的性質是時,學生首先想到的也是根據0.3和0.30所表示的具體錢數來驗證。

這樣設計,讓學生用數學的視角去觀察生活,思考問題,使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知識是從自己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充分地體會到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價值和意義。

吸取上節課的教訓,我調整了一下教學方式,在教學小數的意義時,我放慢了教學腳步,讓每個學生都能較好的理解小數的意義,為下面的教學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我努力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讓他們會説小數的意義。因此在教學本節課時,學生的表述基本上達到了我預想的效果。同時,通過對這節課的一些環節的修改也使我的課有了較為清晰的條理,我自己也有明顯的感覺,這節課比上次的課有了明顯的進步。但還存在很多不足:

(1)個別環節處理不當,如在學生學習完小數的性質後可以先講授小數的改寫,因為小數的化簡其實也是小數改寫的一部分。

(2)練習設計不合理,沒有體現出層次性

(3)板書不夠直觀明瞭。比如讓學生觀察2.5=2.503.00=30.1=0.100.5=0.50這四個等式的時候,應在等式上畫幾個弧線,讓學生更清晰的看出變化的規律。板書應能體現出學生的思維過程。

《小數的性質》教學反思 篇六

本節課的教學,重在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力爭做到“學生會的不教,學生能探討的不引,學生能發現的不導”。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學生能根據教師的引導,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真正還課堂於學生。基本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時,我藉助長度單位提出數學問題:0.1米、0.10米、0.100米相等,為什麼?然後讓學生根據前面學習過的小數意義的知識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合作交流探索出其中的道理。由於學生在彙報時説的都非常明白,所以我認為老師沒必要再去做重複的工作,所以就只做了相應板書。為了讓學生把小數的性質用文字概括出來,我引導學生從左到右觀察三個小數的變化,概括出小數末尾添上0小數大小不變規律,接着再從右向左觀察,概括出小數性質的後半部分:小數末尾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老師並做相應板書。

為了讓學生能把自己根據出來的規律記住,我讓學生讀一遍,然後不看黑板試着説一遍,加強孩子的記憶。為了讓他們更好的理解小數的性質,我又設計了一個問題:你覺得小數的這條性質中哪個詞最關鍵?為什麼?通過這個問題,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小數末尾的含義,為一會學習例2小數的應用打下了基礎。同時我又讓學生根據小數的性質舉一個例子,目的也是讓學生徹底理解小數性質的含義。我在小數性質的含義理解上費了很多時間,學生理解的比較透徹,在例2與例3的教學中,我用課件出示習題,只讓學生做以簡單解釋“化簡”的含義,便讓學生獨立解答,從解答過程來看學生學的效果非常好。

課後鞏固練習和拓展練習是我精心設計的,從簡到難鞏固知識,發展學生思維。尤其是最後一道題“只動兩筆,在5、50、500之間添上等於號”有個同學經認真思考後是這樣做的:在5的後面添一個0,在500後面去掉一個0,這是我課前沒有想到的,但我覺得學生這樣做也符合題目要求,也是經過了一番動腦,所以表揚了這位同學,這是考查老師課堂隨機應變能力,我自認為處理的還算可以。

總體上説,本堂課教學思路比較清晰,但在教學過程中,我的語言還欠精練,課堂上也問了一些無效的數學問題,比如:“你學會了嗎?你學的快樂嗎?”等等,有些語言還是過於羅嗦,在以後的教學中在這方面要努力改正,爭取在備課時把自己的語言組織精練,讓每一句話都有用,讓每一個字都最精彩。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篇七

在教學時,我首先通過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示一瓶飲料:甲商店標價為3.00元,乙商店標價為3元,哪家商店便宜。得出3.00元=3元。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小數的性質。接着通過觀察米尺,引導學生得出0.1=0.10=0.100。讓學生從左往右看,是什麼情況?再從右往左看,是什麼情況?你有沒有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得出:小數的末尾多一個“0”、兩個“0”,或小數的末尾少一個“0”、兩個“0”,他們的大小仍舊相等。接着讓學生舉例,象這樣關係的等式還有嗎?在學生舉的例子中選其中一個加於驗證(0.2=0.20)。我先讓學生同桌商量一下用什麼方法驗證,然後動手操作。在操作中讓學生再次理解小數的性質。

在引導學生歸納小數的性質時,生1:小數中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馬上有學生不同意,並舉例如果是0.02與0.2就不相等。學生在自主評價中感悟到“小數”“末尾”等關鍵詞語的深刻含義,從中體味到數學的嚴謹和縝密。在這堂課中,設計了兩次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操作、討論、驗證、想象。讓合作探究性的學習貫穿於活動的始終。在實踐材料的上,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自主選擇適合自己動手實踐和探究的驗證材料,這樣有利於學生知識的主動構建,更有利於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學生在靜態和動態中主動經歷着“做數學”和“研究數學”的真實過程,每一次小小的發現都表達着他們對數學學習個性化的體悟與創造,每一次小小的補充,都見證着他們數學經驗的藴育和理解能力提升。

但通過深刻反思,還有很多不足:

1、第一次實踐活動的設計,教師圍繞小數的性質,提出諸多細小的問題,學生在這些問題的牽引下被動地回答,被動地教授。

2、第二次實踐活動的設計,組織驗證0.2=0.20,我先讓學生同桌商量一下用什麼方法驗證,然後動手操作。但有的同桌根本商量不出方法,也沒辦法進行驗證。這一點我在備課時,太理想化,以為通過同桌商量應該沒什麼問題。如果改為你想用什麼方法加以驗證,説給大家聽聽,然後再動手操作,效果肯定會更好。所以這一個環節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3、本節課中教師還是講得多了一點,對於學生存在的問題處理得急了一些,例在學生第二次驗證時,再多給學生一些時間,或許每個同桌,都有自己的辦法加以驗證。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儘量多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讓數學課堂活起來。

《小數的性質》教學反思 篇八

本節課立足於學生的主體發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生能根據教師的導,積極主動地學。知識與能力同步發展,智育與德育容於一體,較好的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覺得做的比較好的有這幾個方面:

一、依據認知水平能動駕馭教材。

教材總是滯後於時代發展,教材不可能適應所有地正,所國小生本節課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我進行教材重組。我這樣來設計:0.1米= 米=1分米

0.10米= 米=10釐米 0.100米= 米=100毫米

這樣設計有利於引導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出發研究新問題是小數意義的運用,而不是重複。

二、注重方法滲透,引導自主探索。

學生要獲得終身可持續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既應注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更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在學習中的滲透。本節課多次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探索精神。

1、引出4分米、0.4 米、0.40米時滲透了估算遷移和類比的思想方法;

2、教學0.4米= =4分米時,滲透了等量替換思想。並由此展開學生積極運用類比推理方法進行探究式學習。

3、在探究活動中,充分體現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主動參與了數學問題的提出和數學結論的獲得及數學知識的應用全過程,學會了一些學習策略。

三、聯繫生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

數學是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在生活中處處有應用。本課採用聯繫生活,引入新知-聯繫生活,應用新知的教學過程。三個醫生的測量-購物單。很自然的從生活中引入、探究和應用。

四、營造民主氣氛,培育創新意識。

本課教學中經常以商量的口吻與學生交談,比如:××同學出生4分米可以嗎?猜猜看,願意嗎?對購物單滿意嗎?非常感謝陳××同學給我指出的錯誤,你是怎麼想的,還有什麼不理解?你總結髮現了什麼。等等過些話簡單、充分尊重學生成為學生的一員,由此建立起來的師生關係更加民主、平等、融洽,從而形成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情感溝通。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對學生產生了莫大的鼓勵,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非常好,有思考性,有創意,不錯,請坐等。這樣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動空間和廣泛交流思想的機會。激發學生獨立探索,合作研究,大膽發表不同見解,進而增強創新意識。 如何營造氛圍是我們教研組研究課題。

我除了這節課,平時也很注意,讓學生在寬鬆學習環境中營造民主的氛圍,學生很大膽提出一些想法,有的很幼稚,有的很有創新。

五.設計多層次的練習,提高學習興趣。

①、判斷哪些符合性質問題面比較廣,有針對性。

②、練習有彈性,數量和難度上滿足了好中差,各類學生的需要。

③、聽寫練習。

④、練習中對下節課的延伸。

本節課有幾點不足:

①、實驗操作與性質歸納有點脱節。

②、3.02=3 ww .2判斷符合性質時,要有一個明確的交代。

③、概念的解讀,不夠到位。

《小數的性質》課後教學反思 篇九

《小數的性質》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中的內容。

小數的性質這節課是在教學小數的產生和意義以及小數的讀與寫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數性質的理解和運用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本節內容時,在重點關鍵處教師改變傳統的只注重理性思考,為把感性的經驗與理性的思考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學。從而突破對於小數的性質這一難點知識的理解。同時通過同學們身邊生活實際中的看到、遇到的事情很自然的感受和運用小數的性質。從而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在為生活服務。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在教學時,我沒有直接出示例1而是先在黑板上寫了三“1”。提問:這三個1中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接,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回答。接着,我在第二個1後面添上一個“0”成10,在第三個1後面添上兩個“0”成100。再問:現在這三個數還能用等號連接嗎?(學生就説不能了。)然後教師引導提問:你能想辦法使他們相等嗎?這問題情境的創設立即引起了學生們的好奇。這個富有啟發性、趣味性、挑戰性的問題吸引着學生,引起了他們強烈的探索欲。使他們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熱情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紛紛開動腦筋、個個躍躍欲試。通過大家的回答和教師的引導不知不覺引入新課的學習,自然流暢。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以及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師創設例1這一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教學用具,讓學生充分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怎樣找出0.1米、0.10米、0.100米的長度。讓他們再進行合作分工把他們量、找出來。這一活動教師給足了學生交流、討論、動手操作的活動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索、自主的發現。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讓每一個孩子都在探索的活動空間中獲得了數學活動的經驗。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親身去經歷和感受了的,活動給他們的體驗是很深刻的,同時結合實物的演示進一步感知1分米、10釐米、100毫米實際都是同一段,進一步看出0.1米0.10米0.100米這三個數是相等的。

教師讓學生通過橫向觀察、縱向比較,圍繞“變與不變”的特點引導觀察、思考、討論。學生們不僅很快歸納出小數的性質,而且使他們明確了這一知識的形成過程。採取在直觀的基礎上進行抽象概括,遵循了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較好的實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通過做一做的再次動手操作實踐和實物的運用進一步理解和消化小數的性質。

緊密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到數學在我們的生活,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去證實,在我們熟悉的生活實際中去尋找。教學時教師基本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本塊知識,學生氣氛非常活躍、積極性很高。他們充分體驗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