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國小故事有哪些【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7W

三國小故事有哪些【精品多篇】

國演義經典故事 篇一

《失街亭》 司馬懿軍逼祁山,諸葛亮不知派誰去守,馬謖欣然願往,可諸葛亮怕他沒有作戰經驗,不讓他去,馬謖苦苦相求,諸葛亮撥給他2萬軍馬,任他調度,派王平為副將,馬謖想在高山上扎地,可王平卻認為在平地上,馬謖不聽,給了王平五千人馬,自領大軍往山上駐紮,司馬懿原以為街亭難攻,一聽馬謖在山上駐紮,大喜,便派人圍住此山,截斷水糧,山上士兵一衝下來,就用弓箭擋回,士兵們不耐飢渴,打了一陣 子都下山投降,馬謖慘敗,只有王平還堅持了一陣子。

國演義經典故事 篇二

《桃園結義》 東漢末年,黃巾賊出,天下大亂。中山靖王后劉備某日看到一招兵告示,忍不住三聲歎息。被身後的本地屠户張飛見到,就厲聲問其故。劉備見這個人相貌不俗,就相互介紹並且説出了歎息的原由。張飛一聽此人出生不俗,談吐間也相當投契,就拉着去酒館準備邊吃邊説。正到門口,又遇一人嚷着急切投軍。被劉、張聽到,於是劉備邀請他一起來喝酒,三人越談越投契,結果就一起去張飛家後面桃園結為異性兄弟,按長幼,劉備成了大哥,關羽做了老二,張飛為老三。

國演義經典故事 篇三

公元前一世紀左右,中國正處在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時期,其中魏國佔據北方,蜀國佔據西南方,吳國佔據南方。有一次,魏國派出大軍,從水路攻打地處長江邊上的吳國。不多久,魏軍就進發到離吳國不遠的地方,在水邊紮下營地,伺機攻打。

吳國的元帥周瑜,在研究了魏軍的情形後,決定用弓箭來防守來犯之敵。可是怎麼在較短時間內造出作戰所必需的十萬枝箭呢?回為根據當時吳國的工匠情況,要造出這麼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時間,而這對於吳國的防守來説,顯然是時間太長了。

當時蜀國的軍師諸葛亮正好出訪吳國。諸葛亮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周瑜於是向他請教怎樣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諸葛亮對周瑜説,三天時間就可以了。大家都認為諸葛亮是在説大話,但是諸葛亮卻寫下了軍令狀,如果到時完不成任務,就會被斬首。諸葛亮接受任務後,並不着急。他向吳國的大臣魯肅説,要造這麼多箭,用普通的辦法自然是不可能的。接着,諸葛亮讓魯肅為他準備二十隻小船,每隻船上要軍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為幔,並插滿草,諸葛亮並一再要求魯肅為他的計謀保密。魯肅為諸葛亮準備好船和其它必需的東西,可是並不知道其中的奧祕。

諸葛亮説三天時間就能備好十萬支箭,可是第一天並不見到他有什麼動靜,而第二天還是這樣,第三天馬上就要到了,一支箭也沒有見到,這時大家都為諸葛亮捏一把汗,如果到時候沒有完成任務,諸葛亮就沒命了。第三天半夜時分,諸葛亮悄悄地把魯肅請到一隻小船中,魯肅問:“你請我來幹什麼?”諸葛亮説:“請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魯肅大惑不解地問:“到哪裏去取?”諸葛亮笑笑説:“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於是諸葛亮命令二十隻小船用長繩子連接在一起,向魏軍的宿營地進發。

當天夜裏,大霧漫天,水上的霧氣更是伸手不見五指。霧越大,諸葛亮越是命令船隊快速前進。到船隊接近魏軍營地時,諸葛亮命令把船隊一字排開,然後命令軍士在船上擂鼓吶喊。魯肅嚇壞了,然後對諸葛亮説:“我們只有二十條小船,三百餘士兵,萬一魏兵打來,我們必死無疑了”。諸葛亮卻笑着説:“我敢肯定魏兵不會在大霧中出兵的,我們只管在船裏喝酒好了。”

再説魏軍營中,聽到擂鼓吶喊聲,主帥曹操連忙召集大將商議對策。最後決定,因為長江上濃霧重重,不知道敵人的具體情況,所以派水軍弓箭手亂箭射擊,以防敵軍登陸。於是魏軍派出約一萬名弓箭手趕到江邊,朝着有吶喊聲的地方猛烈射箭。一時間,箭象雨點一樣飛向諸葛亮的船隊,不一會兒,船身的草把上都扎滿了箭。這時候,諸葛亮命令船隊掉轉身,把沒有受箭的一側面向魏軍,很快上面也扎滿了箭。諸葛亮估計船上的箭扎得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隊迅速返回,這時大霧也漸漸開始散去,等魏軍弄清楚發生的事情時,懊悔極了。

國演義經典故事 篇四

《空城計》 司馬懿親率十五萬大軍,已向西城撲來,而且馬上就要到了。 這時,諸葛亮身邊只剩下一些文官,連一員武將也沒有。根本無法作戰。 諸葛亮稍一沉吟,計上心頭,他披上一件寬大長衫,戴一頂便帽,登上城樓,賃着樓上欄杆端端正正地坐下,點燃香。然後,虛望前方,安然自得彈起琴來。 司馬懿來到城下看了許久,聽了很長時間,無論從對方人物的表情動作還是諸葛亮所彈出的琴聲中,都看不出絲毫破綻。 其子和其他將士紛紛要求進兵攻城。可司馬懿凝然不動,仍靜靜諦聽。忽然他神色一變,露出緊張模樣,忙下令:“後隊改作前鋒,先鋒變為後隊,馬上撤退!” 西城中的諸葛亮,見司馬懿帶兵疾忙退去,輕輕長吁一口氣,用手拭了額上的冷汗,笑了起來。 司馬懿得知中計後不覺由衷歎贊:“諸葛孔明之才,我不如也!”

三國小故事有哪些 篇五

在《演義》第四回,有“孟德獻刀”的故事。説的是:渤海太守袁紹,差人給司徒王允送來一封密信,希望他找機會除掉董卓,王允把眾官請到家中宴飲,共商誅除董卓之計。驍騎校尉曹操想出一計,向王允借七寶刀一口,要入相府乘間刺死董卓。次日,曹操佩着寶刀,來到相府,在小閣中會見董卓,適有呂布在側。董卓問他為什麼來得這樣遲,他説因為自己的馬太瘦弱,故而來遲了。董卓便命呂布去選一匹西涼進來的好馬,賜予曹操。呂布離去後,曹操見董卓面向內側身而卧,便拔刀要刺。董卓在衣鏡中看到曹操在背後拔刀,急忙回 身問道:“孟德何為?”這時呂布已經牽馬在閣外,曹操急中生智,急忙持刀跪下説:“操有寶刀一口,獻上恩相。”董卓接過來一看,果然是口寶刀,便遞與呂布收了。曹操又解下刀鞘付與呂布,出閣牽着董卓的好馬出相府,然後加鞭向東南馳去。曹操走後,呂布和董卓才醒悟過來,懷疑方才曹操有行刺的跡象。李儒來了,董卓把這事告訴了他。李儒説:“可差人去召曹操,如果他無疑而來,便是獻刀;如果推託不來,則必是行刺,便可擒而問也。”但董卓差人去召曹操,曹操早已騎馬出東門跑遠。李儒説:“操賊心虛逃竄,行刺無疑矣。”董卓大怒,令遍行文書,畫影圖形,捉拿曹操。擒獲者,賞千金,封萬户侯,窩藏者同罪。

這個故事很生動,但不見史書記載,而且情節也沒有可信性。試想:董卓權勢炙手,戒備森嚴,曹操帶刀進來,豈能毫無戒備?又豈能把貼身的衞士呂布支出去牽馬?既或是這樣,董卓眼見曹操拔刀,豈能輕易相信獻刀之詞而任其走脱?

◎曹操逃走,並非由於“獻刀”

根據史書記載:董卓入京後,任命曹操為驍騎校尉,對他甚為倚重;但曹操認為董卓終必覆敗,便沒有就任驍騎校尉之職,變易姓名,東行逃歸故里了。曹操背董卓而逃確有其事,但逃走是因為不願意在董卓手下做事,並不是因為謀刺董卓。在距此一個月前,袁紹已經離開董卓,逃奔冀州①;曹操是繼袁紹之後逃開的;三個月之後,袁術也逃奔南陽②去了。當時稍有眼光的人都不願意與董卓共事,逃離京師的人不少,一場討伐董卓的戰爭正在醖釀之中。

晉人孫盛的《異同雜語》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曹操曾經私入中常侍張讓的住宅,被張讓發覺,喚來眾家丁捉拿曹操,曹操在庭院中舞起手戟力戰,由於他武功卓越,眾家丁不能取勝,曹操逾牆而出。

中常侍張讓禍國殃民,當時人們對之甚為痛恨。曹操帶着手戟私入其宅,大約也是想去行刺。“孟德獻刀”的故事,可能就是從這裏脱胎而來的。這件事不知發生在什麼年代,應該是曹操年輕時的事,從中可以看出他年輕時疾惡如仇的精神,但幹得太冒失了。而曹操逃離京城這一年已經三十五歲,有了一定的政治經驗,不會再搞那種冒險的恐怖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