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語文知識點(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5W

國小語文知識點(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知識點 篇一

【常見的幾種關係】

並列關係: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因果關係:因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為……

條件關係:只要……就……;只有……才……;無論……都……;不管……總……

轉折關係:雖然……但是……;儘管……還是

假設關係: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

選擇關係:不是……就是……;是……還是……;與其……不如……;寧可……也不……

遞進關係:不但……而且……;不僅……還……

以上幾種常見的關聯詞語,在實際運用時有一些是比較容易混淆的,如;儘管……還是、不管……總…與…即使……也……,教學時不要僅從理性關係上讓學生分辨,甚至記憶,而應着重通過具體的句例讓學生讀懂它們在句子中表達分句之間關係的作用。

國小語文知識點總結(三)

一、句子的構成

句子是由詞構成的。一個句子一般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前一部分説的是“誰”、“什麼”,後一部分説的是“怎麼樣”“是什麼”。例如:“春天來了。”“我們是少先隊員。”這兩個部分大多數句子都不可缺少,它們是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些句子在表示動作的詞後面還有一個連帶成分,表示動作對象。例如:“外賓們遊覽了狼山。”有些句子除了這三種成份外,還帶一些附加成份。“的、地、得”常常是這些附加成分的標誌。例如:“錢學森享受着優厚的待遇。”“老人悠然地談着。”“人們把現場圍得水泄不通。”

二、句式

有的句子可以變換句子的形式。有的是為了突出強調某種事物;有的是根據具體語言環境的需要;有的為使所表達的語句更簡潔,把兩句改寫成一句。

例1、“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是真理。”改成“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真理嗎?”(把陳述句改成反問句,為了強調突出勞動創造財富這一真理。)

例2、凡卡説,他在給爺爺寫信。改成:凡卡説:“我在給爺爺寫信”。(把第三者的轉述改成某人直接敍述的話,使人讀起更親切。

例3、我羨慕他。他聰明。改成:我羨慕他聰明。(把兩句合併成一句使語句更簡潔。)

例4、我把三百顆菊秧救活了。改成三百棵菊秧被我救活了。(“把”字句改成“被”字句,適應語言環境的需要。

另外還有幾種特殊的句式:

有的一個句子中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詞;如:王老師推開門走進教室。

有的一個句子中兩個詞説法不同但表示同一對象。如:第十一屆亞運會在我國首都北京召開。

三、修飾句子

在學過的課文中,我們要着重掌握以下幾種修飾句子的方法:

⑴ 比喻。俗話叫“打比方”。一種是明顯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詞有:象、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例如,太陽象個紅球,慢慢地升起來。另一種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詞有:是、成為、變為等。例如:老師是辛勤的園丁。

⑵ 誇張。運用豐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寫的事物故意誇大或縮小的寫法叫誇張。如:大蟲怒吼一聲,就象晴天裏起了個霹靂,震得山岡也動了。

⑶ 擬人。藉助豐富的想象,把物當作人來寫的方法。運用擬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覺得生動、形象、親切。如:田野裏,小蟲為他演奏。

⑷ 排比。用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詞組排列起來,表達意義密切相關的內容,藉以增強語氣。如: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⑸ 對偶。對偶句結構整齊勻稱,讀起來琅琅上口。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國小語文知識點 篇二

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

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最早的也是最傑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古代最傑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游;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説是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

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説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古代最早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説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説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古代最傑出的長篇諷刺小説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説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古代最傑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

現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説是茅盾的《子夜》;

現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説集是魯迅的《吶喊》.

國小語文知識點 篇三

語句

1、單句:由主語和謂語組成。根據應用分為四種:陳述句(敍述説明);疑問句(詢問、提問);祈使句(要求、希望或命令別人做什麼);感歎句:表達某種強烈感情)

2、複句:

(1) 並列關係:……也……,……又……,一邊……一邊……,有時……有時……,不是……而是…

(2) 遞進關係:不但……而且……,……還……,……甚至……,……也…… (3) 選擇關係:……或者……,是……還是……,不是……就是……,要麼……要麼…,與其……不如…

(4) 轉折關係:雖然……但是,……可是……,……然而……,儘管……還是,……卻……

(5) 假設關係: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6) 條件關係: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無論……都……,任憑……

(7) 因果關係:因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為……,既然……就……

3、理解句意的方法:(1)抓住重點詞語理解 (2)聯繫上下文理解 4、擴句、縮句和合並句

擴句:加上恰當的詞語修飾和限定語。

擴句的原則:(1)不改變原句的主要成分(2)擴充的附加成分必須合理(3)如有例句按照例句擴充。

擴句的方法:(1)找句子的主幹成分 (2)在主幹詞語前面添上合適的修飾詞語 (3)檢查句子是否通順

縮句:去掉修飾或限定語,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縮句的主要方法:(1)分辨句式,提出問題‚誰‛‚幹什麼

(2)找出句子主幹 (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詞一起寫出來。 合併句:省略重複的部分,將多句合成一句。 合併句的方法

(1)用關聯詞把兩句合一句

(2)同一個主體發出兩個不同的動作,去省其中的一個主語。 (3)一個主體既是前一個動作的接受者,又是後一個動詞的發出者。 5、語序(4種排列方式)

(1)事情發展順序 (2)時間先後順序 (3)先總述後分述順序 (4)空間推移順序

國小語文知識點講解(三)

1、四大古典名著是吳承恩的《西遊記》、曹雪芹的《紅樓夢》、施耐庵的《水滸傳》、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2、匹諾曹是世界著名童話《木偶奇遇記》的主人公。

3、倒掛起來睡覺的動物是 蝙蝠 ,合不攏眼睛睡覺的是 魚 。

4、填反義詞:

A、聰明一世,(糊塗)一時。B、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

C、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D、獎賞不論冤仇,(懲罰)不論骨肉。

5、歷史人物與哪個成語有關:

孫臏—(圍魏救趙) 藺相如—(完璧歸趙) 曹操—(望梅止渴) 苻堅—(草木皆兵)

5、中國有和“四”不解之緣,你瞭解以下這些“四”嗎?

(1)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2)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

(3)四個直轄市:北京,上海,重慶,天津

(4)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

(5)四大古典名著: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

(6) “四書”: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6、“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古詩詞中詩人總喜歡題花吟月,使詩詞或香豔醉人,或清新脱俗,你知道含有下列事物的詩句嗎?

梨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杏花: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

荷花: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桂花: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菊花: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月: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國小語文知識點 篇四

修辭手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根本不同的兩種事物間的相似點作比。

基本結構:本體+比喻詞+喻體

常用的比喻詞有:

好象 彷彿 像„„似的 如同 像„„一樣 „„是 成了„„

擬人就是把事物當作人來寫,給事物以人的感情,使語言更鮮明、生動。

排比就是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相關、預期一致的詞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手法。一般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語詞組成。

誇張是一種對事物作“言過其實”的描述的修辭手法。

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

判別方法:有問不答,答在其中。

與疑問句的區別:

(1)疑問句是四種語句中的一種(其他三種是陳述句、感歎句、祈使句),是有疑而問,需要別人回答。

(2)反問是修辭方法中的一種,反問句是無疑而問,意在肯定,不需要別人回答。

設問是為了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明知顧問、自問自答的一種修辭手法。

要注意區別設問句與反問句:從句型特點上看,設問句是自問自答,答隨問後;反問句是答在其中,讓人從問中體會答案。

特點:字數相等,結構相似或相近,表達相關或相反的意思。常出現在“五言”或“七言”古詩中。

七、説説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在括號裏寫出兩種。

1、一陣春風過後,小草跳起了歡樂的舞蹈,有時舒展雙臂,有時彎腰觸地,有時左右搖擺,真像小孩子一樣。( )

2、井岡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長挺拔,好似當年山頭的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了的奇兵;有的看來出世不久,卻也亭亭玉立,別有一番神采。( )

3、窗户裏燈光閃耀,揚科覺得旅店裏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顫動,都在唱歌,都在演奏。( )

4、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

5、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

6、桃花、梨花、海棠花„„都開得笑盈盈的。( )

7、我的爺爺走起路來,地皮都踏得忽閃忽閃的。( )

國小語文知識點(三)

(1)解釋説明;(2)意思的遞進或轉折;(3)聲音的中斷或延續。

(1)表示引用別人或者直接説出來的話;(2)表示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3)表示成語、諺語、俗語或表示聲響的詞語,專用詞語。

“的、地、得”的用法和練習

這裏有一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藍色的海洋,無邊無際。

2. 向日葵在向我們輕輕地點頭微笑。

3. 小明在兒童公園玩得很開心。

理解方法一:

【1】“的”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修飾、限制“的”後面的事物,説明“的”後面的事物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形容詞(代詞)+的+名詞;

【2】“地”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地”後面的動作,説明“地”後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方式一般為:副詞+地+動詞;

【3】“得”後面的詞語一般用來補充説明“得”前面的動作怎麼樣,

結構形式一般為:動詞+得+副詞。

但是國小生未必懂得什麼事副詞,所以我在教學時採用模糊説法。

【1】“的”——用在名詞前,就是用在一個“事物的名稱”前面(的+名詞)

【2】“地”——用在動詞前,動作、表情、狀態的詞前 (地+動詞)

【3】“得”——用在動詞後面,其後往往還有個形容詞(動詞+得)

理解方法三:

如果孩子連動詞、名詞也不能理解,我想或許編個口訣一樣的句式來幫助記憶區分也能起到一些作用。

【1】“的”字口訣——“什麼樣的東西”

【2】“地”字口訣——“怎樣地動”

【3】“得”字口訣——“動得怎麼樣”

理解方法四:

真的沒有辦法,也可以按照典型句子去套詞的方法。如:

編個典型句子:我的鬧鐘叮叮呤呤地叫,叫得我睡不着。

可以讓孩子按這樣的格式不斷模仿造句:我的小狗飛快地跑,我追它追得累壞了。

如:我看着他慢慢( )向前方走去。

縮成關鍵部分:慢慢( )走;從而判斷用“地”

反之,可以用擴句的方式,理解一些句子,

如:我要( )菜來了,你要( )呢?

擴成:我要的菜來了,你要的菜呢?【把省略的部分補充進去】

如:“不由得”、“顧不得”、“怪不得”等。

國小語文知識點 篇五

一、辨析詞義

辨析詞義的方法:

1、要搞清詞語的感情色彩。例:“團結”和“勾結”,都有一個“為了一個目的聯合和結合“的意思。“團結”用於好的方面,而“勾結”用於壞的方面,指“進行不正當的活動而暗中結合”。

2、注意運用的對象。如:“愛戴”和“愛撫”,前者用於黨、領袖、英雄,後者用於老一輩對後代。

3、注意範圍的大小。如:“遼闊”和“廣闊”,都是指面積廣大,但遼闊比廣闊所指的範圍更大。

4、注意程度的輕重。如:“喜愛”和“酷愛”,都有愛好某事某物之意,但“酷愛”比“喜愛”的程度重。

5、考慮詞語搭配的習慣。如“提高水平”,“改進方法”,“改善生活”等。

二、用詞造句

用詞造句要做到:

1、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注意它的使用習慣,特別要留心這個詞語用在什麼場合,常跟哪些詞語搭配。

2、把意思表達完整。

三、詞語的歸類或排列

常見的可以從詞語所代表事物的性質、特點、用途、概念大小,相關相對關係等方面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