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4節氣中立春時節吃什麼食物【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W

24節氣中立春時節吃什麼食物【精品多篇】

立春吃什麼食物 篇一

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過幾天就是小年了,你知道過小年要吃什麼嗎?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年糕、米餅、粽子等。具體過小年要吃什麼?小編為您盤點12種小年的美食。

過小年要吃什麼?

1、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台。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2、粘糕

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説人間壞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趕製椰糕用來食用並祈福,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3、麻糖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説,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4、米餅

農曆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製成圓形,再經高温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5、殺年豬

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的蘭洞、西嶺的新河、觀音的水濱山寨等地,都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過了小年夜(農曆十二月二十三),那殺年豬的熱鬧戲就算開台了。挑選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燉,精心烹飪,再滿滿斟上一杯酒,邀請親朋好友共享年豬宰殺後的第一頓鮮肉——庖湯。

6、火燒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立春:送春

鞭春之後要送春,即地方政府給鄉紳送小芒神和小春牛,有的地方還送給政府各部門。這種作為禮品的春牛芒神有的是泥塑,有的是畫像,小巧玲瓏,精緻可愛,以盤或以亭裝飾託送j送春由鞭春時的胥役和樂隊以官府的名義執行,例如在河北永平“隨從鼓樂,將別塑小芒神、土牛分獻各官府及鄉宦,謂之送春”。在湖南長沙,“胥役別以小牛、絲鞭鼓樂送鄉達,謂之送春牛”。這些小芒神和小土牛要由官府事先預訂,由工匠製作,並事先送到官署保存,例如在河北宣化“縣令偕屬詣府堂,打春畢,另將小牛芒神送各衙門及本城縉紳,皆預令工先期備辦,送縣待用者。”在江西德化,“是日多為小土牛,置紙亭中,佐鼓吹送諸薦紳”。在湖南零陵“禮胥以盤貯小土牛送鄉紳家”。在有的地區,地方政府要送小春牛給鄉里,例如廣東潮州“胥吏以小土牛貽里社,謂之發春”。有些地區由春官送春,例如湖北鄖縣“春官於紳士人家送土牛,乘陽氣也”。春牛送到之後,鄉紳一般要給賞錢,例如在福建漳平“鼓吹導送泥塑芒神土牛於紳衿家,以邀賞賚”。有的地區不是送泥塑芒神土牛,而是送芒神土牛的畫像,例如河南林縣“頒送芒神、土牛畫像”,河北延慶“以紙畫芒牛之形,令鼓樂春官遍送鄉達,謂之送春”。

送春活動同樣也體現了社會等級差別,送春的對象是鄉紳,而不是平民百姓。例如在山東濟南“為小土牛,遍送縉紳家,及門,鳴鼓樂以獻,謂之‘送春’。”對“縉紳家”不僅要“遍送”,而且要“鳴鼓樂以獻”,正如山西翼城春官和春吏的報春,“凡官長、薦紳之家,皆叩謁之”,而對於平民百姓則不予顧及,甚至欺壓,“民間有市貨者鹹避焉,不則挈以去,無給直者。”但是“人盼幸福樹望春”是民族的心理定勢,春牛在整個漢民族文化中被公認為是春天的象徵,而象徵符號在民族文化中是共同的,沒有階級和階層的區分,那麼平民百姓也想得到小春牛這個春天的象徵,則必須自己買。在一些地區,小春牛在集市上可以買到,例如在河南洛陽“百姓買小春牛,依官式五色裝,或相獻遺”。據乾隆<洛陽縣誌》載,這些縮小了的芒神、土牛和春仗由塑匠製作,“勾芒神像及土牛各長三寸許。又以細竹葦作胎,黃紙裹之,彩絲交纏,日春仗。紳宦官送,士民自賣買。”送春並不是清代的發明,而是早已有之,正如同治《德化縣誌》所説,送春“蓋仿古太守頒春遺意”。早在北宋時期,在開封、祥符兩縣“府前左右百姓賣小春牛,往往花裝欄坐,上列百戲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獻遺”。南宋時,朝廷“掌管預造小春牛數十,飾彩幡雪柳,分送殿閣,巨趟各隨,以金銀錢彩段為酬”。但是清代的送春主要是地方政府送給鄉紳,已經不是一般的節日應景活動,而是具有深刻的政治含義。地方上的迎春活動可以增強官紳關係,送春也體現了這個功能。由地方政府購置春牛和芒神作為祝賀立春的禮物,並在鞭春儀式過後,委派樂隊分送給地方鄉紳,這是對鄉紳的尊崇和對其社會地位的肯定。在當時的社會,官紳關係對於地方長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許多地方豪紳不僅有重大的政治影響,而且常常掌握着地方上的經濟命脈。由於採取迴避制度,地方政府主要長官均為外地人,如果沒有本地鄉紳的支持,他們就不能有效地對這個地區進行統治,甚至連自己的烏紗帽也保不住。因此,官府便利用這個官方可以操縱的機會,以報春、送春的手段來提高士紳的社會地位和表示官府對他們的敬重,以此增強官紳之間的關係,爭取他們的支持和合作。

立春:吃生菜

在中國北方立春吃蘿蔔,而在南方卻是吃生菜。關於立春飲食的文獻記載中常出現生菜,但是各地生菜的含義並不盡相同。廣東乾隆《順德縣誌>説立春“啖春餅、辣菜”,但是咸豐<順德縣誌》説立春“啖生菜、春餅”,可見此地的辣菜就是生菜。在這裏生菜是一物二名。但是《花縣誌>載:“以素粉拌生菜”,《鶴山縣誌》説:“以姜葱拌生菜”,又只稱為“生菜”。

《三水縣誌》則説“食春菜”。很明顯,辣菜、生菜和春菜都是同一種蔬菜。這裏的“春菜”不過只是以節日命名而已。但是《中國食品事典>的解釋卻與此不同,認為春菜就是芥菜,認為“芥菜”是“辣芥、辣菜、春菜和春不老的別名”。這種芥菜其味辛辣,一般需炒食或醃漬食用,這顯然不是上面所説的立春生食的春菜,更不是生菜。早在南宋時期,芥菜就與生菜和萵苣並列,其區別是顯而易見的。在北方的地方誌關於立春習俗的記述中,有時也出現“生菜”、“春菜”和“辛菜”。山東<夏津縣誌》載:“如期食生菜迎新,陰陽生送春牛。”在河北遵化“立春日啖餅食生菜迎新”。《定州志》和《陵川縣誌>也都提到立春吃“春餅”和“生菜”,但是這裏的“生菜”不可能與南方現在稱為生菜的葉菜相同,因為山東、河北和山西並不出產這種蔬菜。在這些地區地方誌中的“物產志”中也不見關於“生菜”的記載。此外,在這些地區的其他縣誌中,也沒有提到立春食用“生菜”。這裏説的生菜有兩種可能,一是指“生食的蔬菜”,例如河南稱立春吃的蔬菜為“生菜”,即蘿蔔和其他可涼拌的蔬菜。河南《輝縣誌》載:“雜切生菜,日春盤,裹以薄餅食之,日咬春。”河南《鄭縣誌>載:“舉酒則切粉皮,雜以七種生菜,供之筵間。”很顯然,這裏的“生菜”

和南方所説的生菜並非一義。“七種生菜”是指的七種可以生食的蔬菜,那麼《夏津縣誌>、《定州志》和<陵川縣誌>中所説的“生菜”也應該與此相同。二是指一種葉子可以生食的萵苣。<中國食品事典》和《簡明農業科學詞典>都認為生菜又稱為“葉用萵巨”。李時珍<本草綱目>説:“白苣、苦苣、萵苣俱不可煮烹,……通可日生菜。”高士奇《北墅抱甕錄>説:“生菜,花如苦菜,春秋可再種。略點鹽醋,生援,食之甚美,故名。”吳其溶認為生菜即白苣,“與萵苣同而色白,剝其葉生食之,故俗呼生菜”。光緒<肅州新志稿>載:“萵苣:有黑白二子,俗名生菜,可生食。”《甘肅通志稿>載:“萵苣:二種,葉圓而薄者日生菜,葉尖而生筍者日萵苣。”這裏的生菜是指萵苣的一種。

立春食生菜的習俗在漢代就已經形成,東漢崔塞<四民月令>載:“凡立春日,食生菜,不過多取迎新之意而已,及進漿粥,以導和氣。”<遵生八箋>説:“晉於立春日以蘿菔、芹菜為菜盤相饋。唐立春日春餅、生菜號春盤,故蘇詩‘青蒿黃韭試春盤’。”東漢和唐代的生菜究竟是何種蔬菜,此處並不明確,但是《遵生八箋》以蘇軾詩‘青蒿黃韭試春盤’解釋唐代的春盤,可見唐宋時期的生菜並不是今天南方的“葉用萵巨”,而是指青蒿黃韭等可以生食的蔬菜。《清波雜誌>載:“紹興丁巳歲,車駕巡幸建康。回蹕時,先人主丹徒簿,排辦新豐鎮,物皆備。御舟過,止宣索生菜兩籃,非所辦者。官吏倉卒供進,倖免闕事。前頓傳報,生菜遂為珍品。”如上所云,立春的春盤在宋代可以用青蒿黃韭製作,但是這裏的生菜並非韭菜。《東京夢華錄》以韭黃與生菜共列,《夢粱錄>以生菜、葱、薤、韭、大蒜並提,可見生菜並不是韭菜。唐代楊華《膳夫經手錄>載:“苜蓿、勃公英皆可為生菜”,是説可以生食。但是宋代和明代的生菜已經確有所指,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將芥菜、生菜和萵苣列舉,《大明會典》:“薦新物品”中“正月”有“韭菜四斤,生菜四斤。”這裏生菜也與韭菜並列,是一種具體的,可以與韭菜同樣生食的青菜種類,而不再是泛指。看來古時所説的生菜如果泛指的話,均與清代南方及現在所食的生菜並非一物。只有在南方出產這種生菜的地區才盛行立春食生菜的習俗,南方有的地方也吃類似於蘿蔔咬春的代用品,例如福建《永安縣誌>:“家各立春樹,取接春之意,或取甘蔗、胡蘿蔔啖之,名H咬春。”則可能由於這些地區不出產生菜。在地處上海附近的華亭縣,立春在清末由吃生菜轉變為吃蘿蔔,光緒《華亭縣誌>載:“春日茹春餅,以生菜作春盤。”但是又加按語説:“今立春日食蘆菔,雲杜喉患。”説明吃蘿蔔的習俗在這個地區逐漸擴展。

立春:吃春盤

春盤是立春宴飲所調製的菜盤,在清代已經是一個全國性的習俗,但是春盤在不同的地區有着不同的內容。春盤在南方尤其普遍,因為北方咬春,生蘿蔔可以拿來就啃,而南方的生菜卻必須進行加工和調製,盛於盤中,那麼這種盤則稱為“春盤”。舊時,立春日設“春盤”食之,並互贈親友,表示迎春祝福。杜甫《立春》詩云“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全盛時。”春日即立春。兩京即指長安和洛陽。他吃了春盤,感想到了國家的盛衰。

蘇東坡的《洗溪沙》詞中有“青篙黃韭試春盤”之句。青篙是嫩葛芭,黃韭即韭黃。從詩詞佳句中可以窺見春盤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

春盤,據説始於晉代,有一本名叫《扼言》的書説,春盤中放的是蘿蔔、芹蒸《四時寶鏡》裏説:唐代“立春日,食蘆m、春餅、生菜,號春盤”。蘆旅即蘿蔔,生菜即韭菜,此外還有春餅。大概是用春餅捲了炒熟的生菜去吃吧!南宋宮廷裏的春盤就不同於民間了。“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價萬錢。”

春盤,因於立春日食春餅,其名後來被“春餅”所代替。《關中記》載‘唐人於立春日作春餅,以春篙、黃韭、寥芽包乞”《北平風俗類徵》也説“是月如遇立春……富家食春餅。備醬薰及爐燒鹽醃各肉,並各色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乾菜、乾粉、雞蛋等,而以麪粉烙薄餅卷而食之。故又名薄餅。”

説實在話,所謂春餅也就是現在流傳於民間的煎餅,其薄攤者即稱薄餅。立春日,制餅捲起菜餚而食之者的餅,即謂之“春餅”。

上海等地有一種名叫“春捲”的食品,可與春餅相提並論。它以面做成薄如紙的皮子,然後將事前做好的餡子包裹起來,兩端用麪糊糊嚴,放入油鍋炸熟,金黃酥脆,蘸醋或辣醬油食之。應該説春捲是春餅的發展。

北方的春盤則多用五辛和蘿蔔調製。

“春盤”有時又稱為“五辛盤”,在地方誌中,“春盤”和“五辛盤”常常交替出現。所謂“五辛盤”,是以五種辛辣菜蔬調製的春盤,例如河北《新河縣誌>載:“立春日,以紅、白蘿蔔切作細絲,和以五辛,謂之春盤。”<南宮縣誌)載:“立春日,以蘿蔔為細菜,五辛為春盤,面為春餅,謂之賞春。”(曲周縣志>載:“萊菔、五辛為春盤,佐麥餅啖之,日咬春。”我們可以明白,春盤是立春的一種配菜,其中所説的五辛古今不盡相同,各地也有差異。有的學者認為五辛是:葱、薤、韭、蒜和興蕖。但是在黑龍江賓縣和山東寧津縣則是葱、蒜、椒、姜、芥。由於使用五種辛辣菜蔬調製成盤,所以稱為“五辛盤”。“春盤”不過是個美稱。在立春日,所有與“春”相關的事物都冠以“春”字,例如“春牛”、“春花”、“春雞”等。春盤是以節日命名,而五辛盤則是以內容命名。但是春盤比五辛盤的定義要寬,因為春盤不一定必須用五辛。在北方一些地區,春盤只是由蘿蔔調製,例如山東《金鄉縣誌》載:

“以白蘿蔔為春盤宴。”在南方則主要是用生菜,或者由芹、韭、筍拌成,表示勤勞、長久和蓬勃之意。立春食生菜的習俗在漢代就已經形成,在晉代已經出現了春盤的雛形——菜盤。據唐人《四時寶鏡》載:“東晉李鄂立春日命以蘆菔、芹芽為菜盤相饋貺。立春日春餅生菜號春盤。”《遵生八箋》載:“晉於立春日以蘿菔、芹菜為菜盤相饋。唐立春日春餅、生菜號春盤,故蘇詩‘青蒿黃韭試春盤’。”又説:“立春日作五辛盤,以黃柑釀酒為洞庭春色,故蘇詩云:‘辛盤的青韭,臘酒是黃柑’。”可見唐宋時期的春盤即五辛盤。儘管立春食蘿蔔的習俗至遲在晉代已經出現,但是看來並不十分普遍,當時以蘿蔔和芹菜調製的菜盤也不叫春盤。到了唐代,五辛盤已普遍稱為春盤,然而其成分仍然是青蒿和黃韭等其他辛辣味道的生菜,而不是蘿蔔,當然也不是近代南方立春食用的“葉用萵苣”。

《四時寶鏡》和《遵生八箋》以當時的“春餅生菜號春盤”來解釋晉代的“蘿菔芹菜為菜盤”,這表明二者既有共同之處,又有所區別。唐宋時春盤已相當普遍,例如杜甫有立春詩:“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盤出高門行白王,菜傳纖手送青絲。”岑參詩:“汝南遙倚望,早去及春盤。”杜甫描述的生菜細如青絲,看來仍是青蒿黃韭之類,而他詩句中的蘿蔔是白色的:“長安冬菹酸且綠,金城土酥淨如練。”這裏的“土酥”就是蘿蔔,而“淨如練”意為潔淨如白色的絲絹。可見所描述的春盤中的細生菜不是蘿蔔。

春盤在宋代已經出現在朝廷的節日禮俗之中,皇帝在立春日賞賜羣臣春盤。《乾淳歲時記>載南宋臨安後苑所做春盤,“每盤值萬錢”。但是春盤的內容是什麼,卻並不清楚。在金元時期,春盤在民間已經十分普遍,鄰里間以春盤互相饋贈,而且此時的春盤成分可能已經有紅白蘿蔔,元好問“春Et”詩中説:“里社春盤巧欲爭,裁紅暈碧助春情。”這裏的“裁紅暈碧”所指應是切紅、綠蘿蔔。“裁”和“暈”是切的動作,而“紅”和“碧”是蘿蔔外皮和內瓤的顏色。唐宋時期調製春盤的青蒿黃韭不會是紅色,其他五辛以及近代的葉用萵苣也不能以紅來描繪,只有水紅蘿蔔皮色鮮紅。那麼與“紅”相對偶的“碧”當然也是蘿蔔,即皮色為綠的蘿蔔。可見北方的春盤至遲在遼金時期就用蘿蔔調製了。

從晉代到元代,從“菜盤”到“春盤”,風俗有所改變,但並不是“蘿蔔一生菜一蘿蔔”的模式,儘管文獻資料顯示這樣一個蹤跡。因為唐宋時期的生菜並不是當代生菜的概念,僅僅限制於一種蔬菜。那時可以生食的蔬菜就稱為“生菜”。在清代有兩種類型的春盤:在南方以生菜為春盤,在北方以蘿蔔為春盤。立春食用的紅蘿蔔在廣西也稱為“春菜”。河南的蘿蔔,“圓而紅者,名春蘿蔔,生食,謂之咬春。”

立春:春餅

春盤是立春飲食的菜盤,是副食,那麼這個節日當然還需要主食,這就是春餅。春餅一般與春盤一起準備。在地方誌中這兩種節物也常常相提並論,並一起稱為“咬春”。例如河南<汜水縣誌》載:“家治春餅、生菜,謂之咬春。”

春餅在唐代就已經出現,從那時起,春餅就與春盤共提。《四時寶鏡>載:“立春日春餅、生菜號春盤。”在明代,春餅已經成為朝廷的賜品,《燕都遊覽志>載:“凡立春日,於午門賜百官春餅。”(礱清代的春餅在南方和北方都是立春的重要節日食品,但是各地的春餅也不盡相同。在北方,春餅是以麥面製作的,以小麪糰擀成薄餅,烙制而成。春餅一般與春盤一起上桌,蘿蔔細絲和其他的辛辣菜蔬用春餅裹卷共食。河南《汝州全志》載:“立春日,雜切生菜日春盤,裹以薄餅食之日咬春。”

《新鄉縣誌》載:“以蘿蔔和麪餅食之,名日咬春。”河北《正定縣誌》載:“立春設春盤春餅,日嘗春。”山西《臨汾縣誌>:“春盤春餅,間亦有之。”《陽城縣誌》載“民間茹蘿蔔麪餅,即薦辛,取春生之意也。”山東《城武縣誌》載:立春“吃蘿蔔葱餅等,謂之咬春。”在福建蒲城“卷春餅以佐春盤”,而崇明縣的春餅是以“溲薄面裹熟肉而炙之”。清代的《調鼎集>記載了三種當時作為糕點的春餅,其一:“乾麪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時菜心,油炸供客”,其二:“鹹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共斬碎,卷春餅,切斷”;其三:“柿餅搗爛,加熟鹹肉、肥條,攤春餅作小卷,切斷”。南方的春餅是今日春捲的前身,其做法是:將麪粉和水攪成麪糊,攤在平底鍋中以小火烘出薄餅,即是皮子,包餡即是春餅,油炸至金黃色撈出。江南一帶餡料常用豆沙,即是甜餡春餅。這實際上就是春捲。馮應京<月令廣義>所描述的'春餅是摶菜肉裹食,應該也屬於春捲一類。有的學者認為,這種春餅在江南通稱為春捲,以油炸加工,而北方則用麪粉烙成薄餅,卷而食之。指出了南北春餅之異。但是在北方不只是在立春才吃春餅,在二月二的中和節也吃春餅。在山西立春吃“果餅”,並且與蘿蔔菜共食,《遼州志>説:“民家啖蘿蔔果餅,名目咬春。”這説明,清代的春餅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盡相同的內容,儘管有着相同的意義和共同的起源。

立春:喝春酒

清代地方誌關於立春的記載中常常提到“飲春酒”。這裏的春酒有着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春酒指的是酒,在北方一般是燒酒,在南方是米酒,只是立春飲食的成分之一;廣義的春酒指的是立春的春宴,例如<儀封縣誌>和<考城縣誌>載:“立春:迎春,觀土牛,飲春酒。”另外,新年的宴席也稱為春宴。這種新年春宴的日期要持續數日之久,甚至要到元宵節。在此期間,親戚朋友和鄰里之間互相宴請和拜訪,這種新年之後的宴請在東北地區又稱為“會年茶”。<蓋平縣誌>載:元旦後“十數日,此往彼來,有攜物品為敬儀者。張筵招宗族親友飲春酒,名日會年茶。”

在華北地區稱為“請春酒”,《天津縣誌>載:“親友詣門互拜,數日交相宴會,名日請春酒。”這表明,當“春酒”單獨出現時,是指立春宴席,如果春酒和其他的食品共提時,例如春餅,春盤等,那麼這裏的春酒就僅僅指燒酒或者米酒。但是“春酒”的這兩種意義可以表明,不論是立春的家庭春宴,還是官方的春宴,都以酒作為宴席上的主要飲料。

在立春宴席上,春餅和春盤是不可缺少的。那麼只要有春盤,人們一般就要飲春酒。在宋代就有飲春酒的習俗,蘇軾的詩句對此作了描述:“辛盤得青韭,蠟酒是黃柑。”如果沒有春盤,那麼一般也沒有春酒。在中國飲食習俗中,酒和菜一般是不能分開的,有酒就要有菜,菜是豐盛還是簡單這並不十分重要。例如河北《吳橋縣誌>載:“立春,飲春酒,茹春餅,切鮮紅萊菔食之,日咬春。”陝西《雒南縣誌>載:“立春之日,人飲春酒,食白蘿蔔,謂之咬春。”廣東<歸善縣誌>載:“是日,啖春餅,生菜,飲酒慶新春。”這些例子説明,飲春酒在清代是相當普遍的習俗。

立春吃什麼 篇二

立春傳統吃食:

立春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立”是“開始”的意思,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立春位居二十四節氣之首,人們十分重視這個節氣。3000年前我國就有迎春儀式,至今已形成了許多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有打春的“打牛”,咬春的吃春盤、春餅、春捲、咬蘿蔔習俗等。

適宜:菠菜、薺菜、萵筍、韭菜、蒜苗、洋葱。

立春天氣往往乍暖還寒,這和人體正在生髮的陽氣相悖,易形成肝火內鬱,加之今年以《內經》五運六氣推算,水運不及,天氣比較乾燥,很容易發生上火、便祕、口乾、感冒發燒一類的事情。飲食應以發散食物為主,如:韭菜、蒜苗、洋葱、蘿蔔、芥菜、薺菜、豆芽、小蒜、韭黃、菜薹、香菜,意在祛散陰寒、散發五臟之氣,孫思邈在《食忌》中有“正月之節,食五辛以避癧氣。”魚、肉之類,春節期間也無需刻意限制,隨遇就好,也是口福,但要多配些應季的蔬菜,以防上火,只是務必不要吃到撐。

少吃:海帶、海蜇、螃蟹、山楂、芡實。

正月腎氣受病,肺臟氣微,宜減鹹酸(澀),如海帶、海蜇、螃蟹、烏梅(話梅類)、山楂、芡實等。性熱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火鍋燒烤之類的油膩性食物會加重腸道內熱堆積,要少吃或不吃。安養胃氣、勿冒冰凍。

忌吃:各種肝、生葱、蓼子、蛙、蛇、甲魚、龜。

《金匱要略》雲:“春不可食肝。”為肝旺時,以死氣入肝傷魂也。《千金方》(立春、雨水)不得食生葱、蓼子,令人面上起遊風。勿食蟄藏不時之物(冬眠動物如蛙、蛇、龜、甲魚等)。《雲笈七籤》曰:“春氣温,宜食麥以涼之,不可一於温也。“禁吃熱物(如羊肉、辣椒、胡椒、白酒等)。”

蕎麥茶

蕎麥茶2—3克,用200毫升開水沖泡5分鐘後即可飲用,可沖服2—3次。蕎麥又名淨腸草,由蕎麥烘煎而成。眾多糧食作物中,唯有蕎麥含有大量的蘆丁、硒及維他命等營養物質,其中黑苦蕎為上品。據《本草綱目》記載,蕎麥茶具有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消熱腫風痛……在吃了肥甘厚味之品後飲用甚好,清腸去油膩,還能減肥。

早春時節,氣温仍較寒冷,而且近期氣温變化較大,開始了由寒到暖的轉換。在這一時期,科學的飲食調養對保持身體健康、預防疾病很有幫助。

春季人易上火,出現舌苔發黃、口苦咽乾等,因此飲食宜清淡,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顯上火症狀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如綠豆湯、金銀花茶、菊花茶、蓮子心泡水等。

中醫認為,春季為人體五臟之一的肝臟當令之時,宜適當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而生冷粘雜之物則應少食,以免傷害脾胃,所以春季應該適當多吃些甜味食物,少吃酸味食物。

立春吃什麼食物 篇三

南方立春吃什麼

春捲

立春,寓意着春季的開始,在民間立春有“咬春”的説法,北方要吃春餅,南方流行吃春捲。春捲,最初就包裹成春繭的樣式,後因蘇東坡有“春到人間一卷之”的詩句,所以就叫其春捲。

春捲歷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餅演化而來。據古書陳元靚的《歲時廣記》中記載:“在春日,食春餅,生菜,號春盤。”清代的《燕京歲時記》也有:“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可見春日做春餅,食春餅的民俗風情由來已久。現在有關春捲的諺語很多,如“一卷不成春”,“隆盛堂的春捲---裏外不是人”等等,春的意思在這裏就是春天,有迎春喜慶之吉兆。

立春的早上不論男女老少都要吃一根春捲。吃春捲又叫“咬春”,據説可以咬住“春天”,後又引伸出咬住“青春”使青春永駐的含義。所以市民不妨在“立春”這一天多吃些春捲。

生菜

立春日吃生菜是我國古代就有的一種風習。晉唐人的許多筆記都説:“立春日食蘆菔、春餅、生菜,號春盤。”蘆菔即蘿蔔,春餅就是薄餅,生菜是春天初生的野菜。現在一般是北方生吃水紅蘿蔔、南方生吃生菜。據説“咬春”可以令人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

生菜算是中西方人通吃的一種蔬菜了,它一年四季都可以成熟,但是春天吃是最好的,既應季蔬菜,口感上也是最嫩的。生菜屬於萵苣類的蔬菜,含有萵苣素,萵苣素具有鎮定、降火的功效。

蘿蔔湯

民間素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習慣,立春屬乍暖還寒之際,在南方,立春這天都會燉點蘿蔔湯,美其名曰“立春蘿蔔湯”。在南方,蘿蔔湯是一款家常食補湯品,主要食材是白蘿蔔。常見的蘿蔔湯有白玉瑤柱湯、羊肉蘿蔔湯、排骨海帶蘿蔔湯、蝦皮粉絲蘿蔔湯等。

立春適合吃什麼食物

適宜的蔬菜有:菠菜、薺菜、萵筍、韭菜、蒜苗、洋葱。

立春天氣往往乍暖還寒,這和人體正在生髮的陽氣相悖,易形成肝火內鬱,加之今年以《內經》五運六氣推算,水運不及,天氣比較乾燥,很容易發生上火、便祕、口乾、感冒發燒一類的事情。飲食應以發散食物為主,如:韭菜、蒜苗、洋葱、蘿蔔、芥菜、薺菜、豆芽、小蒜、韭黃、菜薹、香菜,意在祛散陰寒、散發五臟之氣,孫思邈在《食忌》中有“正月之節,食五辛以避癧氣。”魚、肉之類,春節期間也無需刻意限制,隨遇就好,也是口福,但要多配些應季的蔬菜,以防上火,只是務必不要吃到撐。

儘量少吃的蔬菜種類有:海帶、海蜇、螃蟹、山楂、芡實。

正月腎氣受病,肺臟氣微,宜減鹹酸(澀),如海帶、海蜇、螃蟹、烏梅(話梅類)、山楂、芡實等。性熱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火鍋燒烤之類的油膩性食物會加重腸道內熱堆積,要少吃或不吃。安養胃氣、勿冒冰凍。

立春吃什麼食物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的到來,則意味着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而風和日暖的春天就要來了,其主要的表現為氣温回升、天氣變暖。

實際上,從大寒之後開始,天氣就會逐漸暖和起來。這時候開始,就不應該再吃過於滋補的食物,很容易引起上火的症狀。

在立春這天,有吃春盤、田艾籺、春餅、春捲等食物的習俗。還有,立春這天有咬春的習俗,就是吃蘿蔔。在明朝《酌中志》中有記載,“立春之時,無貴賤嚼羅卜,曰‘咬春’。”

除了立春的食俗以外,立春及之後適合吃一些温補的食物,最好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感冒的食物,如藕、葱白、韭黃、蝦、蘑菇、魚等。

立春的來臨,預示着天氣正在逐漸回暖。這時候就要注意預防因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而帶來的流行性感冒,不宜穿太多,也不宜穿太少。

立春吃什麼食物 篇四

1、春餅

立春的飲食講究“咬春”,而春餅便是極佳的選擇,用麪條或者米皮卷着各種滷味、蔬菜、肉醬食用,咬上一口,在嘴巴中細細的咀嚼、品味,是相當的美味。

當然也有人會油炸春餅吃,也就是所謂的春捲,建議大家在立春時節少吃點油炸的春餅,才能更好的吃出健康和美味,同時春意也會更濃。因此,建議大家在立春不妨吃點春餅,討個好彩頭。

2、春筍

有句農諺説:“春吃芽”,其中春筍便是富含營養和美味的芽類食物,所含的營養素和水分都十分豐富,其中以纖維素含量最為豐富,這種物質被人體攝取後可增強腸胃快速蠕動,輔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對於預防便祕很有益處。

另外,春筍還屬於涼性的食物,吃起來也十分爽口,常吃點也是祛除體內燥火的有效方法,尤其是體內燥邪較大的人。

3、韭菜

常言有道:“春寒還料峭,春韭入菜來”,韭菜可是立春後的時令蔬菜,雖然很多人並不是很喜歡韭菜的味道,但是其強大的養生功效是不容忽視的。

在韭菜中含有豐富的硫化物,這是一種具有一定殺菌作用的成分,被人體攝取後可起到滅毒殺菌的功效,另外也可疏調淤積的肝氣。

還有一點就是立春後氣温還有點寒冷,適量吃點韭菜也是幫你驅寒滋陰的好選擇。

4、菠菜

菠菜雖然在其它季節也常會吃到,但是春天的菠菜口感卻是最好的。中醫認為,菠菜味甘、性温,並可通腸、胃經,具有滋養肝氣、健脾胃、促消化的養生功效,對於防止春燥十分有益。

但是,烹飪菠菜不宜過於熟透,待稍微焯熟後即可食用,能更完整的保存所含的營養素。

以上介紹了幾種適合立春食用的食物,希望大家不妨適量多吃些,在滿足味蕾享受的同時,還能輕鬆呵護你的身心與健康。

立春吃什麼 篇五

立春吃什麼——春餅

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麪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清《調鼎集》一書中曾記載了春餅的製法:“擀麪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應時菜心,油炸供客。又鹹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餅切段。”這是清朝的吃法。現在的春餅在製作方法上仍沿用了古代的烙制或蒸制,大小可視個人的喜好而定,在食用時,有些人喜歡抹甜麪醬、卷羊角葱食用,有的地方還講究用醬肚絲雞絲等熟肉夾在春餅裏吃。

立春吃什麼——春盤

春盤又稱“五辛盤”,是細切五種辛辣的生菜盤裝而成。《本草綱目》中説:“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這一風俗傳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驛中作窮春盤》詩,其中説到用藕、豌豆、葱、蔞蒿、韭黃和粉絲作春盤。

寧津一帶用葱、蒜、椒、姜、芥切而調食之,稱為五辛盤,它既可以下酒佐餐,又可以作為禮物相互饋送。也有饋送青韭、黃柑的。

立春吃什麼——春捲

除了春餅之外,春捲也是立春日人們經常食用的一種節慶美食。春捲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宋代有一種“卷煎餅”,是春餅與春捲的過渡類型。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已經出現將春餅卷裹餡料油炸後食用的記載。到了清代已出現春捲的名稱。

春捲做法是用烙熟的圓形薄面皮卷裹餡心,成長條形,然後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浮起而成。餡心可葷可素,可鹹可甜。

立春吃什麼——蘿蔔

據漢代崔寔《四民月令》一書記載,我國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飲食習俗,而到了明清以後,所謂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蘿蔔,如明代劉若愚《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載:“至次日立春之時,無貴賤皆嚼蘿蔔”,名曰‘咬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亦載:“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蔔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

為什麼要吃蘿蔔呢?比較普遍的説法是可以解春困。立春後,氣温逐漸升高,人之陽氣步步升發,講究食補的中國人,此時選定了具有辛甘發散之特質的食物,以讓身體順應天時。蘇東坡有詩云:“蘆菔根尚含曉露,秋來霜雪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李時珍對蘿蔔更是讚譽有加,認為它“根葉皆可生,可熟,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蘿蔔還有祛痰、通氣、止咳等藥用價值。這或許是古人提倡在立春時吃蘿蔔的本來用意吧。

現在,吃春餅、春盤之俗已很少見,一般吃餃子和麪條,謂之“迎春餃子打春面”。立春日,還有不少習俗。在魯北和魯西一帶,立春這天,母親會用彩色碎布頭縫製成“春公雞”、“春娃娃”等小玩具,送給孩子作為節日禮物。在滕州、惠民等地,凡是沒有種牛痘的兒童,春公雞的嘴上還要叼一串黃豆粒,幾歲叼幾粒,意為雞吃豆,可吃掉天花、麻疹等病。

立春習俗 篇六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迎春設春官,預告立春之時。然後祭句芒神,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古時祭祀完句芒神就由郡縣太守等象徵性耕種,並打春牛,代表民間可以進行耕種了。

2、遊春(探春、遊行)

遊春是一項流行於民間的祭祀遊行活動。隊伍先是報春人打扮成公雞樣子走在隊伍前,由一羣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其他人打扮成牧童牽牛、大頭娃娃送春桃等各種象徵春天的形象。這次遊春之後就是意味着可以開始踏青的信號,一直到端午之間都是遊春的好時候(立春那日遊春也叫探春)。

3、咬春

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餅,而南方則流行吃春捲。吃春餅和春捲,是人們對“一年之計在於春”的美好祝福。值得一提的是,立春這一日,中國民間“咬春”的另外一種食品是蘿蔔。比較普遍的説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實其意義並不限於此,除解困外,蘿蔔還可以解酒、通氣,具有營養、健身、祛病等功效。

咬春

4、打春

又叫“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較早,這種方式體現了人們對五穀豐登的美好期盼。因為,春牛在塑制時,往往要在肚子裏塞上五穀,當牛被打爛時,五穀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着拾起穀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一些農村仍有“鞭春牛”的風俗。

熱門搜索
運動會男子鉛球加油稿30字 國小開學第一課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教師節活動實施方案策劃 公文寫作技巧解讀精彩 雷鋒名言名句經典 江西2022大學聯考錄取分數線精品 清明節心得體會 一些傷感的句子説説心情 司法局實習報告 實用水泥罐車運輸合同範本 描寫動作的詞語50個 黨員個人學習計劃新版 漫畫老師500字精品作文 2023年黨費繳納標準 甜品創業計劃書 有關素質報告單家長評語新版 合理用手機的倡議書精品 船檢驗工作總結 以錯覺為話題的高中作文 小葉 小企業日常費用報銷制度 暑假生活週記精品 雁門太守行原文翻譯及賞析 八月十五過中秋的六年級話題作文 七夕情人節送什麼禮物好 平面設計廣告類畢業論文 大個子老鼠小個子貓讀後感作文300字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工作計劃 消防宣傳標語經典 交通安全的個人心得體會 普通員工入黨轉正申請書 計算機試用期工作總結 黨員個人工作思想彙報 2020抗戰勝利75週年個人心得徵文 會計工作自查報告新版 教師一年個人工作總結 稱謂 父母的愛的作文 心得體會精品 國小三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精品 校組織的工作計劃新版 2022年全國大學聯考錄取分數線一覽表 食堂服務員年終工作總結2023 名偵探柯南開場白經典語錄精品 我是誰國小生寫人作文600字 2022年社區幹部培訓心得體會 關於相思之情的古詩詞 銷售工作個人年度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