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陶淵明的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04K

陶淵明的故事精品多篇

陶淵明的故事 篇一

彭澤掛印

彭澤是個在藉人口僅有2萬多人的小縣,那裏水網稠密,沼澤湖泊星羅棋佈,氣温冷熱適中,土地肥沃,十分適宜農作物的生長。所以物產豐富,各種資源繁多,人民的生活也較為安定。陶淵明來到彭澤任職,開始心裏是很滿意的,因為那裏離家不遠,只要從彭澤乘船,僅二天時間就可抵達上京裏附近的內河渡口;按照當時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每個縣令能夠擁有三百畝公田收支的支配權,收入也歸縣令所有,足以維持家裏生活。同時,憑他的才能,治理一個小小彭澤縣,他也是躊躇滿志,信心十足的。他憧憬自我到了彭澤縣,必須要體恤民情,愛護人民,儘自我的所能,使百姓能夠安居樂業,生活幸福。

當時彭澤縣,自從孝武帝太元年間起,由於實行了每個成年男丁收租米五石的口税制以後,出現了兩種現象:一是一般農民的負擔大大增加,農民們不願意更多的擁有土地。一些荒蕪的山林沼澤地也無人願意開墾,甚至有的農户還將一些貧瘠的土地丟棄,拋荒不種。二是隱匿人口情景嚴重,出現了在藉人口遠遠少於實際人口的怪現象,導致了政府税收減少,官府負擔轉嫁到了普通農民身上。面臨這種情景,陶淵明上任後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查户口。

清查户口在彭澤縣已有十幾年沒有開展過了,原因是前幾任的地方官員,有的不深入民間探訪民情,對其中內情不甚瞭解,故而熟視無睹,聽之任之。有的是看出了問題,也抓了,但由於種種干擾而中途夭折。其主要干擾者有兩種人,一是財大氣粗的大地主,因為有錢,就用錢賄賂清查的衙役,幫他們隱瞞人口;二是當地的土豪劣紳,或與執法人員胡攪蠻纏,使其無法清查,或利用家族中有人在洲衙做官,以勢壓人,使清查人員不敢進行正常工作,只是象徵性的登記完事。例如城北的何泰,有良田數百頃,家中成年奴僕有幾百人。因為何泰的弟弟何隆長期擔任尋陽郡的郡丞,是太守的副職,所以歷任縣令都對何家格外優待,只登記在藉男丁20名,與實際數字懸殊很大。所以其它大地主也效而仿之,清查人口工作只能半途而廢。而陶淵明在這次清查人口工作中,卻是“擒賊先擒王”,敢啃硬骨頭,第一下子就從何家開刀,他經過突然拜會何泰,帶領衙役進何府,當場責成何泰管家拿出花名冊,逐一核對,共查出何泰家隱瞞成年男丁200餘名,一舉震動了全縣,僅半個月的時間就清查出被財主豪紳隱瞞的`成年男丁3000多名。初戰告捷之後,他又佈告周知各地,宣佈從次年開始,每個成年男丁所繳納的税米由原先的五石減少為三石,縣民齊聲歡呼,紛紛讚揚新縣令的英明和愛民如子的美德。

而陶淵明就因為這次清查户口,得罪了尋陽郡丞何隆。何隆為出胸中一口惡氣,便設計利用督郵劉雲的手去懲戒一下陶淵明,督郵是郡中的屬官,負責具體監察和考核郡中所屬各縣官員的政績,對各縣官員的升降任免有着直接的影響。尋陽郡的督郵劉雲,以兇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冬夏二季,他都要巡視各縣,稱作行部,而每次行部,都是滿載而歸。劉雲受何隆之命,依計來到彭澤,他事先沒有行文通知,而是突然闖進縣衙,以便給陶淵明一個措手不及。恰在這時,陶淵明正和幾個幕僚喝酒閒聊,聽説何雲駕到,立即撤席出迎,不料劉雲卻怒氣衝衝,不僅僅不還禮,還喝斥道:“本官行部來到貴縣,你等衣冠不整,形態懶散,是何道理目前國家正是多事之秋,你等不思國恩,勵精圖治,為民造福,反而白日聚眾豪飲,不理政事,朝庭要你等濫官污吏何用”説罷揚長而去,給了陶淵明一個下馬威。劉雲走後,淵明問眾“督郵今日發怒,不知究竟為了何事”一幕僚答:“督郵一向貪婪,照卑職看來,他可是是借題發揮,索要賄賂罷了”。淵明聽後憤然道:“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索要賄賂,他是找錯人了”。

恰在這天的晚上,武昌來人報喪。陶淵明的妹妹不幸突發疾病去世,淵明心中頓時升起了一種莫名的悲哀。他回想白天所發生的一切,以及官場爾虞我詐的黑暗現狀,又進而聯想多年以來自我所追求的歸隱田園的願望始終未能真正實現,不由得使他最終下定了退出官場、歸隱田園的決心,遂即吩咐陶興到城外找來船隻,自我收拾了一下行李,又獨自一人踏進了縣衙大門,望着“明鏡高懸”的金匾,冷笑了幾聲,之後將大印放在案桌上,大步走出了縣衙,向着江邊碼頭走去,乘着溶溶月色,與陶興乘船回到了上京裏。

陶淵明的簡介 篇二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東晉詩人、辭賦家。名潛,説晉世名淵明,字元亮,入劉宋後改名潛。唐人避唐高祖諱,稱陶深明或陶泉明。因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先生(陶徵士誄)。潯陽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人。晉代文學家。以清新自然的詩文著稱於世。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語言質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練。陶淵明的詩和辭賦散文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風格和極高的造詣,開田園詩一體,為古典詩歌開闢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於真實感受,。

人物評價/陶淵明[東晉詩人 篇三

南北朝至唐代

顏延之《陶徵士誄》:居備勤儉,躬兼貧病。人否其憂,孑然其命。隱約就閒,遷延辭聘。非直也明,是惟道性。糾纏斡流,冥漠報施。孰雲與仁?實疑明智。謂天蓋高,胡愆斯義?履信曷憑?思順何置?年在中身,疢維痁疾。視死如歸,臨兇若吉。藥劑弗嘗,禱祀非恤。傃幽告終,懷和長畢。

沈約《宋書·隱逸傳》:潛弱年薄官,不潔去就之跡。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自高祖王業漸隆,不復肯仕。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則書晉氏年號;自永初以來,唯雲甲子而已。

蕭統《陶淵明傳》: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脱不羣,任真自得。

《陶淵明集序》: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其文章不羣,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幹青雲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鍾嶸《詩品》:文體省淨,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每觀其文,想其人德。世歎其質直。至如“歡顏酌春酒”,“日暮天無雲”,風華清靡,豈直為田家語邪!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

楊休之《陶集序錄》:餘覽陶潛之文,辭采雖未優,而往往有奇絕異語,放逸之致,棲託仍高。

王通《文中子中説·立命篇》:或問陶元亮,子曰:“放人也。《歸去來》有避地之心焉,《五柳先生傳》則幾於閉關也。”

《晉書·隱逸傳》:厚秩招累,脩名順欲。確乎羣士,超然絕俗。養粹巖阿,銷聲林曲。激貪止競,永垂高躅。

孟浩然《仲夏歸漢南寄京邑舊遊》:賞讀《高士傳》,最嘉陶徵君,目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

王維《偶然作》: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自從棄官來,家貧不能有。九月九日時,菊花空滿手。中心竊自思,儻有人送否。白衣攜壺觴,果來遺老叟。且喜得斟酌,安問升與鬥。奮衣野田中,今日嗟無負。兀傲迷東西,蓑笠不能守。傾倒強行行,酣歌歸五柳。生事不曾問,肯愧家中婦。

《與魏居士書》:近有陶潛,不肯把板屈腰見督郵,解印綬棄官去。後貧,《乞食》詩曰“叩門拙言辭”,是屢乞而慚也……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受其後之累也。

李白《九日登山》: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

韓愈《送王秀才序》:吾少時讀《醉鄉記》,私怪隱居者,無所累於世,而猶有是言,豈誠旨於味邪?及讀阮籍、陶潛詩,乃知彼雖偃蹇不欲與世接,然猶未能平其心,或為事物是非相感發,於是有託而逃焉者也。

白居易《訪陶公舊宅》:垢塵不污玉,靈鳳不啄羶……連徵竟不起,斯可謂真賢……不慕樽有酒,不慕琴無弦。慕君遺容利,老死此丘園。

宋代

林逋《省心錄》:陶淵明無功德以及人,而名節與功臣、義士等,何耶?蓋顏子以退為進,甯武子愚不可及之徒歟。

歐陽修: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的故事 篇四

陶淵明的家世

陶淵明的曾祖陶侃在東晉初年,以卓越的軍事才能,忠心為國,曾在平定杜韜和蘇峻的叛亂中,立下了蓋世功勛,被朝廷任為太尉之職,封為長沙郡公。淵明的祖父陶茂字梅九,是陶侃的第七子,由於不滿兄弟相爭,早年就憤而辭去了武昌太守之職,回到尋陽柴桑舊宅隱居,陶淵明之父陶敏是陶茂的第二個兒子,從小聰明伶俐,好學上進,為陶茂所鍾愛,陶淵明的母親孟氏是當時的大名士孟嘉之女,婚後一年,即在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365年)六月,產下一子,取名淵明,字元亮。淵明從小聰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並且性格沉穩,遇事不慌,雙親視為掌上明珠,親自對他加以指導,在八、九歲時,就已能誦讀詩書,通曉《論語》。晉廢帝太和五年(公元370年),淵明6歲時,父親陶敏被徵西大將軍桓温闢為掾屬,他和妹妹就跟隨父母來到桓温徵西府駐地姑孰(今安徽省當塗),之後又遷往父親所任的安成(今江西安福)太守任上,讀書習武,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然而好景不長,孝武帝太元六年(公元367年),淵明十二歲時,父親因操勞過度,一病不起。父親過世後,母親孟氏即帶着淵明兄妹二人,扶喪回到了尋陽柴桑,靠僅有的一二百畝田租維持家庭生計。陶淵明在少年時代就“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他常以曾祖陶侃自強不息,最終

建立功勛,成為國家棟梁的事例來勉勵自我,暗自發奮,努力學習。每日清晨,雞鳴即起,習武練劍,晚上則常常秉燭夜讀,直到夜半之時。到了十七八歲,已是文韜武略,多所通曉。

陶淵明性格特點 篇五

從小陶淵明就受到儒家的教育與道家思想的薰陶,因此年輕時期陶淵明頗有一番濟世之志,渴望建功立業,然而在黑暗的官場中沉浮十餘年,本性真淳的陶淵明並不喜歡那般充滿利益黑暗的生活,甚至在最後一次出仕中發生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美談,最後作出了辭官隱退,迴歸自然田園的決定。從中就能看出陶淵明不隨波逐流、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追求身心純真樸實的本性。

陶淵明歸隱田園後,從他的那些詩作中可以看出他的農村田園生活過得相當愜意滿足,雖然仍有着不能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不滿與苦悶,但總體來説還是對田園生活非常稱心滿意的。從那段時間中陶淵明所創作的《雜詩》、《飲酒詩》等都可以看出陶淵明聽任自然,開朗豁達的樂觀性格。陶淵明為人非常真摯友善,相當重感情,從他的《歸去來兮辭序》、《命子》、《移居》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家人、好友、鄰人深厚真摯的感情。

人們常説一個人的興趣愛好能夠直觀地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在性格。陶淵明嗜酒的事情世人皆知,他也曾作過不少關於飲酒的詩歌,更何況還有這酒醉後詩興大發而作的十二首《飲酒詩》聞名於世。與常人不同,陶淵明飲酒只是一種閒情,並且深知從飲酒中能夠得到的樂趣。此外,陶淵明還是一個愛菊之人,從他對菊的摯愛中可以看出他恬靜,與世無爭,淡泊名利的性格。

陶淵明的思想理念 篇六

陶淵明的思想以玄學為主,其核心是崇尚自然。以老莊思想為主體的玄學在陶淵明生活的東晉年代盛行,除此之外,還有道家和佛教的思想也在迅速崛起。傳統的儒家思想雖然受到不同文化的衝擊,但仍然存在。陶淵明受到不同思想文化的影響,對它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糅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特有的玄學思想。

陶淵明的玄學思想中,對他影響至深的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這些思想確定了陶淵明前進的方向和對未來的追求。在他的一生中發揮着非常重要的影響。

陶淵明受到儒家仁學思想,有着救世濟民的入世精神、對自身人格品質道德的修養要求和追求安逸知足生活的心態。這些在他的詩歌中均有體現。如《榮木》:“匪道……奚敦”,體現了陶淵明對個人準則的要求,注重品德節操;《詠貧士》:“好爵吾不縈……夕死復何求”,體現陶淵明對自身品德的保持,不與官場黑暗同流合污,既要建功立業又要功成身退。

道家思想崇尚自然,嚮往歸園田居的質樸生活、追求自由和超塵脱俗的精神,這些都深深的嵌入陶淵明的思想之中。陶淵明歸隱田居生活期間,就創作了很多表達此類心境的詩歌。如《採菊》:“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表明了陶淵明嚮往的恬靜淳樸的田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