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天淨沙秋思》賞析(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1W

《天淨沙秋思》賞析(新版多篇)

《天淨沙秋思》賞析 篇一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賞析: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鍊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遊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

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

一、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

二、抒寫內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遊子剪影。

第一幅畫共18個字九個名詞,其間無一虛詞,卻自然流暢而涵藴豐富,作者以其嫻熟的藝術技巧,讓九種不同的景物沐於夕陽的清輝之下,象電影鏡頭一樣以“蒙太奇”的筆法在我們面前依次呈現,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深秋時節:幾根枯藤纏繞着幾顆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颯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悽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慼。我們可以想象,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遊子卻漂泊無着,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啊!接下來,眼前呈現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閒致。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遊子想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裏,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淒涼,烘托出淪落他鄉的遊子那內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畫裏,我們可以看到,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愁的遊子卻騎着一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遠方踽踽而行。此時,夕陽正西沉,撒下淒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牛迴圈、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遊子卻仍是“斷腸人在天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的遊子面對如此蕭瑟淒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腸寸斷!一顆漂泊羈旅的遊子心在秋風中鮮血淋淋……

一支極為簡短的小曲,表達了難以盡述的內藴,形象地描繪出天涯遊子悽楚、悲愴的內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讀此曲而不淚下者不明其意也。

《天淨沙秋思》賞析 篇二

原文

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

天色黃昏,一羣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哀鳴。

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户人家炊煙裊裊。

古道上一匹瘦馬,頂着西風艱難地前行。

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淒寒的夜色裏,只有斷腸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鑑賞】

一、主題:通過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賞析:它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於特定的氛圍中,使主觀感情和客觀環境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前三行全是寫景,十八字白描勾勒出這樣一幅生動的深秋晚景圖。“枯藤老樹昏鴉。”這“枯”“老”“昏”三個詞,描繪出當時詩人所處的悲涼氛圍。“小橋流水人家”,描繪了一幅安寧、和諧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遊子相映,使圖景帶上悲涼的氣氛。使“斷腸人”更添悲愁。“古道西風瘦馬”正是詩人當時自己的真實寫照,他長期奔波與勞累已不言而喻了。這與歸巢的昏鴉與團聚的人家真可謂構成了鮮明的對照。作者寄情於物表達天涯淪落人的悽苦之情。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賞析 篇三

這支散曲以精煉的語言、巧妙的構思,把老朽的樹、枯乾的藤、暮色中的烏鴉、簡陋的小橋、清冷的溪水、稀疏的人家、荒涼的道路、寒冷的西風、將落的太陽這些自然景物組織起來,渲(xuàn)染了深秋傍晚的荒涼氣氛,反映了古代遠離家鄉的人在秋天思鄉的感情。雖然情調低沉一些,但意境確是很美的。全篇讀來,音節和諧婉轉,詩中有畫,是元人散曲中的一片名作。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賞析 篇四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賞析: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四溢的“遊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

第一幅畫,形象的描繪出深秋時節的景象:幾根枯藤纏繞着幾顆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瑟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悽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慼。我們可以想象,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遊子卻漂泊無着,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啊!接下來,眼前呈現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閒致。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遊子想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裏,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淒涼,烘托出淪落他鄉的遊子那內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畫裏,我們可以看到,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愁的遊子卻騎着一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遠方踽踽而行。此時,夕陽正西沉,撒下淒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牛迴圈、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遊子卻仍是“斷腸人在天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的遊子面對如此蕭瑟淒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腸寸斷!

詩言志,作者運用傳統的寄情於物的寫法,把悽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枯藤、老樹、昏鴉、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悽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無形,方使人感到具體生動。正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愁”與“水”本無聯繫,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處,用江水東流之景,表達無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賞析 篇五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淨沙·秋思賞析:

我始終沒有弄明白。為什麼一個人,僅僅用28個字,就可以把秋意這樣深刻清晰地描摹出來,下筆又是那樣淺淡。

看上去,渾似——漫不經心。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離人,哪一個不是尋常季節,尋常見的景物?就是道上隨便扯個農夫,樵夫,也能認得出,説得清的東西,怎見得到了他馬致遠手裏,這麼組合排列一下,就通了靈竅,輕輕地掙壁而出,化身為龍了呢?

“枯藤老樹昏鴉”,小令伊始,由近處着筆,在一株枯藤纏繞的老樹枝頭,寒鴉數只,啞啞枯叫。

若你是離人,天涯道路無盡,日已暮,鄉關尚不知在何處,又怎禁得,老樹寒鴉的逼促,一聲聲叫得人心驚夢寒?歸途漫漫,牽動了鄉愁氾濫,腳步沉重的離人又如何能夠涉水而回?

藤、樹、鴉,本是郊野司空見慣的景物,並無特別之處,可一旦與“枯”、“老”、“昏”結合匹配,一股蕭瑟肅殺之氣立即從字裏行間瀰漫開去。像一朵漸行漸近的黑雲,漸漸籠住人心。

“小橋流水人家”,枯澀發黃的歸途中,突然看見遠處有小橋流水,繞水而居的村户;天空有炊煙飄蕩,隨風裊裊,像遊子羈客身體裏按捺不住的鄉魂。

長風幾萬裏,夢魂不到關山難。

這個人,牽着那匹瘦馬,走過橋上。溪水清透,他看見自己的臉,皺紋縱橫如山嶽,鬢髮已斑白。蒼老,這個從未在心裏停佇的詞,突然,突兀地出現在面前,凌厲得讓人無從逃避!

曾經是多麼年輕的少年,策馬揚鞭,以為功名理想全在遠方;以為匹馬單槍,憑着胸口的一股熱氣,一定可以捭闔天下,出人頭地。天下?何處不可以成為天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再曠世絕代的英雄也不是這世間唯一一朵花,成開敗謝,時候到了,自然有新花頂替。

好男兒都以為,自己與眾不同,命裏帶着的福祿壽,格外要比別人重。可是,所有的壯志雄心都在時光中消磨成灰燼,才不得不認識到,或許我,不過,是一個尋常人;然後,想起那些昏黃如豆的燈光,温熱的湯水,母親温暖的手,絮絮的叮嚀;妻子清亮的眼眸,纖瘦的身影。思念如雪紛紛落下,想知道,她們在家怎樣?

那些賴以生存的温暖存在,曾經覺得是那麼的無足輕重。從沒有像現在一樣,對悠閒恬靜的田園生活有無盡的嚮往與渴望。步履蹣跚地蹀行在古道上,遙看日影銜山。落日也知道回家,那麼人呢?

為什麼總要等失落了,才拾起尋常的好?年輕人,不出去經歷一番,又怎麼能甘心平淡終老?人心的貪婪,或者説追求,如同空闊的海,無法滿足。

古道,西風,瘦馬。曾為情重負情濃,而今才知相思重。經歷越久,想的越多。人和馬,都載不動如山如海的鄉愁。

夕陽西下。斷送得一生憔悴,只消得幾個黃昏?

斷腸人在天涯。原來,翻雲覆雨的痛苦,到最後也不過是心底輕輕一聲碎裂。腸已斷,人依舊,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