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曹劌論戰原文以及翻譯(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3W

曹劌論戰原文以及翻譯(新版多篇)

曹劌論戰 篇一

先秦:左丘明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徧 同:遍)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譯文 篇二

1、請用“/”標出下列語句中的語意停頓。(每句標一處)

(1)肉 食 者 謀 之 (2)弗 敢 加也

2、解釋下列加粗詞語。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

(3)公將鼓之( ) (4)再而衰( )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選文詳略得當,詳寫_________,略寫_________,這樣安排,突出了曹劌的“遠謀”。

5、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但從選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請找出一處作簡要分析。

譯文 Translated Text 篇三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的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拜見莊公。他的同鄉説:“掌權的人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如何參與呢?”曹劌説:“掌權的人眼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去覲見魯莊公。(曹劌)問魯莊公:“您憑什麼跟齊國打仗?”魯莊公説:“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佔有,一定拿來分給別人。”(曹劌)答:“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莊公説:“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要對神説實話。”(曹劌)答:“小小的信用,不能得到神靈信任,神是不會保佑您的。”莊公説:“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全部明察,但一定根據實情處理。”曹劌説:“盡力(為人民)做好本職的事,可以憑(這一點)去打一仗。作戰時請允許我跟從你去。”

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莊公(一上陣)就要擊鼓進軍,曹劌説:“(現在)不行。”齊軍擂過三通戰鼓後,曹劌説:“可以擊鼓進軍啦。”齊軍被打得大敗。莊公正要下令追擊,曹劌説:“還不行。”下車去察看齊軍的車印,又登上車手扶橫木望瞭望齊軍,(然後)説:“可以追擊了。”於是追擊齊軍。

打了勝仗以後,魯莊公詢問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説:“作戰,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衰減了;等到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枯竭了。敵方的勇氣已經殆盡而我方的士氣高漲,所以打敗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難以摸清(它的情況),怕有埋伏,我看見他們的車輪印混亂,望見戰旗倒下了,所以才追擊(他們)。”

希望這篇,能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希望通過這篇翻譯,同學們對文章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曹劌論戰文學常識 篇四

一。文學常識。

1、作者:左丘明。

2、選自:《左傳》。

《左傳》,我國一部有名的編年體史書,敍述春秋時期各國的重要史實,相傳是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春秋》編的。又叫《左氏春秋》。

二。文章內容。

1、分段第一部分(第一、二段):寫曹劌幫助魯國做戰前的準備工作。

第二部分(第三段):寫戰爭的經過。

第三部分(第三段):寫戰後論述取勝的原因。

2、中心思想:本文記敍了曹劌向魯莊公獻策,並在長勺之戰中幫助魯莊公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終於使弱魯戰勝強齊的史實,闡明要取信於民、詳察敵情及善於掌握戰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表現了曹劌的政治遠見、軍事才能及強烈的愛國精神。

3、寫作特色:

1)對比、對話突出人物。

2)內容詳略得當。

三。要點。

1、人物形象:

1)曹劌-遠謀。有卓越的政治遠見、軍事才能及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魯莊公-鄙。急躁冒進、魯莽行事,但虛心求教、知人善任。

本文從三方面突出魯莊公的“鄙”:戰前,將取勝的希望寄託在同樣鄙陋的“肉食者”和子虛烏有的神靈身上;戰中,不察敵情、急躁冒進;戰後勝而不知何以勝。其目的在於和曹劌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曹劌的遠謀。

2、本文對戰爭略寫,“齊人三鼓”“齊師敗績”“遂逐齊師”便帶過。但對曹劌和魯莊公的對話卻寫得很詳盡,是因為:

1)本文重點在“論”戰,對話可表現曹劌的政治遠見,軍事才能。

2)能夠以次將魯莊公的鄙與曹劌的遠見形成對比,突出中心。

四、重點語句翻譯:

1、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大國是很難估測(它的行動)的,擔心他們會設下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這只是小信用,不能為神所信服(信任),神靈是不會賜福(保佑)你的。

3、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可憑藉(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着去。

4、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據實情慎重處理。

5、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發現他們的車印混亂,軍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擊他們。

6、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掌權的人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參與呢?

7、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會聽從您的。

8、彼竭我盈,故克之。

敵方的士氣已經消失了,我方的士氣正旺盛,所以能夠戰勝他們。

9、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土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時勇氣減弱,到第三次擊鼓時勇氣已經消失了。

10、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居高位享厚祿的人目光短淺,不能夠深謀遠慮。

11、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

已經戰勝了,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説:“作戰,是靠勇氣的。”

12、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豬牛羊、玉帛一類的東西,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必定做到誠實可信。

13、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這是)盡了本職一類(事情),可憑藉(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着去。

五、課文內容理解:

1、曹劌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在戰前曹劌與魯莊公的論戰中,魯莊公的“鄙”表現在哪裏?曹劌的“遠謀”又表現在哪裏?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魯莊公把戰爭取勝的希望寄託在少數人的支持和神靈的保佑上。曹劌認為取信於民是獲勝的保證。

2、本文多處將魯莊公與曹劌進行對比描寫,請找出其中一例,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戰前:魯淺陋;曹有遠謀。

戰時:魯不作調查,急躁冒進;曹實地調查,抓準時機。

戰後:魯茫然不知,曹細説原委。

通過對比,突出曹劌指揮作戰的軍事才能。

3、曹劌的“遠謀”體現在哪裏?用自己的話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簡要説説。

(1)政治方面:認為取信於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

(2)軍事方面:善於把握進攻和追擊的時機。(或:適時出擊,適時追擊)

4、談談“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為下文寫莊公作鋪墊。

②襯托曹劌的遠見卓識。

5、文章第2節主要內容是齊魯兩國長勺之戰的概況。

6、文章第3節主要內容是戰後曹劌論述戰鬥取勝的原因。

7、文章第2節通過曹劌的言行表現了他的品質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揮從容、善於把握戰機。

8、文章結尾一段表現了曹劌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戰中善於把握戰機,注意觀察敵情,做到知己知彼。

9、就曹劌和魯莊公的對話,聯繫全文,説説曹劌在對話中表現出來的主要思想。

只有盡心盡職才能取信於民,只有取信於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戰爭取勝的基本條件。

10、曹劌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點是什麼?請結合文章內容略作分析。

(1)有愛國心與責任感。

祖國被侵伐時,立即“請見”,去參與“肉食者謀之”的事,並主動要求作戰。

(2)對作戰的條件有深刻的見解。

把國君“忠”其事,取信於民作為取勝的先決條件,有“遠謀”,其見解顯然高於“肉食者”

(3)有很高的説服他人的説話技巧。

與地位相當的鄉人説話,直接解答疑慮,簡潔明快。與國君商討問題,循循善誘,啟發、分析,促其領悟。

賞析 篇五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於前502年,死於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後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於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於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並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曹劌論戰 篇六

作者:左丘明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閲讀練習篇七

1、(1)肉食者/謀之(2)弗敢/加也

2、(1)通“遍”,遍及,普遍(2)為人所信服(3)擊鼓進軍(4)第二次

3、我看到他們的車印凌亂,軍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擊他們。

4、曹劌關於戰爭的論述(或:曹劌在戰前、戰中、戰後的表現)雙方交戰的過程。

5、①“公將戰”表現魯莊公面對強敵毫不畏懼。

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表現魯莊公取信於民(或:勤政愛民)。

③“公與之乘”表現魯莊公禮賢下士。

④“公問其故”表現魯莊公不恥下問。

⑤魯莊公發現曹劌才華出眾,加以重用,表現魯莊公知人善任。

⑥在作戰時機的選擇上,兩次遭到曹劌否定,魯莊公毫不介意,表現魯莊公胸懷寬廣,從善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