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古代勤奮好學的小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4W

古代勤奮好學的小故事【精品多篇】

賈逵隔籬偷學 篇一

賈逵。字景伯。出生於公元30年。東漢人。是有名的經學家。天文學家。他是西漢名家賈誼的九世孫。父親賈徽也是一個大學問家。賈逵深受家庭的影響。從小聰慧過人。為了能夠讀書。賈逵小時候隔着竹籬笆。偷聽老師講課的故事。

常林帶經耕鋤 篇二

漢末常林。[性好學。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萬斯同閉門苦讀 篇三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裏。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羣書的著名學者。

玄奘苦學佛法 篇四

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手不釋卷 篇五

光武(劉秀》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釋義 “卷”指書。手中的書不肯放下來,比喻抓緊時間勤學,或看 書入了迷。故事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年青時,家 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 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説:“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 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幹。”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託説:”軍隊裏的事情又多 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 孫權説:“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閲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 孫權聽了,微笑着説:“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再讀些《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 處。” 停了停,孫權又説:“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裏還總是拿着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 年輕人更應該勉勵自己多讀點書。”

蘇廷吹火讀書 篇六

[少不得父意。常與僕伕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

韋編三絕 篇七

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籤,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閲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着,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閲了多少遍。這樣讀夾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他説:“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沈括上山看桃花 篇八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裏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藉着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温舒編蒲 篇九

形容勤學的典故。事出《漢書賈枚鄒路傳》:“路温舒字長君,鉅鹿東里人也。父為裏監門。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晉時的王育也在牧羊時折蒲學書,最後博通經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編蒲”、“截蒲”、“削蒲”、“題蒲”、“編簡”等。

負薪掛角 篇十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裏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揹着柴一邊走,一邊看書。(朱買臣負薪讀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李密牛角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