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談如何正確理解中國式現代化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8W

一、什麼是現代化

淺談如何正確理解中國式現代化

現代化指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社會所發生的深刻變化,這種變化包括從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傳統政治向現代政治、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等各個方面的轉變。現代化一般以國家為基本地理單元,有時以某個跨國地區為基本地理單元。

第一次現代化,一般指西方世界從18世紀中葉開始的工業革命開始。指從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它的最主要特徵就是工業化。

第二次現代化,中科院研究員何傳啟(湖北人,畢業於武漢大學,知識經濟、創新理論的提出者)在1999年提出可以將18世紀到21世紀末的世界現代化進程分為第一次和第二次現代化兩大階段。第二次現代化是指從工業時代向知識時代、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工業文明向知識文明的轉變。它是一種新現代化。

二、什麼是中國式現代化

1.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

1964年三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了要在20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其時尚有36年奮鬥時間。1976年重提這個目標,則距離2000年僅剩下24年的時間。從1964年到1976年的12年間,中國現代化水平提升並不大,與世界各主要國家相比差距反而拉大了。1978年至1979年,鄧小平頻繁出訪,在考察日本、新加坡、美國時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發達國家的現代化程度,對現代化概念有了全新的認識。1978年10月在日本,鄧小平感歎:我懂得什麼是現代化了。1979年初在美國,鄧小平再次受到震撼,感慨道:我看到現代化了。懂得了現代化又看到了現代化的鄧小平,更加清醒地正視差距。(小平同志訪美時中央台隨行拍攝了紀錄片)

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大平正芳問小平同志,你們要在本世紀末實現現代化,能完成嗎,小平同志説:我們説的現代化和你們的現代化不是一回事,我們説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

小平同志説過:“一個人本來長得不漂亮,要打扮成一個美人,那是不行的。老實的態度,倒是可以改善我們的工作,發展我們的國家。不認識自己,沒有希望。”

正如鄧小平所指出:“中國六十年代初期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這十一二年,我們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

1979年3月23日,在中央政治局討論國家計委1979年計劃和國民經濟調整時,鄧小平在黨內正式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並對為什麼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作了一番闡述。在調整經濟的大背景下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並闡釋“中國式的現代化”,鄧小平的意圖很明顯,那就是現代化的目標要更加務實有效,不要空喊口號,尤其是考慮到龐大的人口數量,在人均收入和個人生活水平上不能盲目攀比,對發展的艱鉅性要有清醒認識。(摘自《北京黨史》)經過中央政治局反覆討論決策,1979年3月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正是在總結和反思的過程中,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中國式的現代化”。

2.中國式現代化的標準

那麼是不是我們中國式現代化的標準比西方國家的現代化標準低呢,過去是,現在不是。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3.中國式現代化與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

第一次現代化的特點是工業化、城市化、福利化、民主化、世俗化等。其評價指標共10個,包括人均GNP、農業增加值比重、服務業增加值比重、農業勞動力比重、城市人口比例、醫療服務、嬰兒存活率、預期壽命、成人識字率、大學普及率。

中國:基本現代化的第一個目標是完成第一次現代化。全國平均大約在2020年前後完成第一次現代化。就地區而言,中國34個地區將在2040年前後全部完成第一次現代化,全部進入第二次現代化。如果不包括地區政治和文化現代化,只考慮地區經濟、社會和知識領域現代化,那麼,地區第一次現代化實現程度達到100%的地區,2010年約有8個,2020年約有18個,2030年約有28個,2040年約有34個。2040年全國全部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等。

第二次現代化,是指從工業時代向知識時代、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工業文明向知識文明的轉變過程及其深刻變化,其特點是知識化、網絡化、全球化、創新化、個性化、生態化、信息化等。

第二次現代化的典型特徵是知識化和信息化,其評價包括知識創新、知識傳播、生活質量、經濟質量4大類指標、16個具體指標,還有工業增加值比重、物質產業增加值比重、工業勞動力比重、物質產業勞動力比重等4個信號指標。16個具體指標包括知識創新經費投入、知識創新人員投入、知識創新專利產出、中學普及率、大學普及率、電視普及率、因特網普及率、城鎮人口比例、人均能源消費等。

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的侷限性:由於第二次現代化剛剛走過三、四十年曆程,其規律與特點尚處於發育當中,21世紀的不確定性還很大,因此對第二次現代化的認識還十分有限,第二次現代化理論也無法闡述第二次現代化以後的發展,這為22世紀的世界發展留下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