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植樹問題》的説課稿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4W

第1篇:《植樹問題》的説課稿

《植樹問題》的説課稿

《植樹問題》的説課稿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植樹問題》的説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一、説課標

新《課標》提出:“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所以,新課標實施後,數學教材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更為彰顯。最明顯的表現在於每冊教材多了“數學廣角”這一單元,通過“數學廣角”來進一步滲透數學學習的思想、方法,拓寬學生的數學學習思路,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創新意識,加強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説教材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大家都知道,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是實際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能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經驗和能力,並讓學生通過接觸這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等數學探索的過程,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説學情

從學生的思維特點看,四年級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但抽象思維能力也有了初步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類梳理得數學活動經驗。這部分內容放在這個學段,説明這個內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數學思維和很強的探究空間,既需要教師的有效引領,也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

四、説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方面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探索,發現兩端都種的植樹問題的規律,並運用這一規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嘗試探索、實驗、直觀演示、觀察、討論等方法經歷和體驗“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

3、情感與態度: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簡單問題,培養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為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植樹棵樹與間隔數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

五、説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有效降低難點,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一)説教法:現代教育論主張,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因此在本節課中我主要採用“嘗試探索”的教學法,讓學生先猜測,再動手操作,實際驗證。並通過多媒體直觀演示輔助教學,引導學生以趣激思,以思促學,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中嘗試探索,形成概念,積極參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説學法:這節課我主要採取了引導發現的學習模式:即:提出問題、討論交流、學生操作、實例驗證、總結規律、鞏固練習,這種模式對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慾有極大的幫助,同時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嘗試探索、實驗、直觀演示、觀察、討論等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識。

六、説教學設計

為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從以下四個環節設計教學:

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檢測提升,應用反饋;

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新課開始,我直接引出課題——植樹問題,然後出示教學目標,接着用課件出示生活中的的間隔問題:馬路上的燈柱和樹木、廣場上燈籠、校園裏同學排隊做操時的隊伍,讓學生説説有什麼特點。然後讓學生找找自己身體上有沒有間隔,從而認識什麼叫間隔,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這一環節我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中挖掘素材,以學生靈巧的小手為載體,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讓學生知道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具有植樹問題本質特徵的事件很多,要想了解植樹問題,必須要知道間隔的問題。

2、問:3月12日是什麼節日?

出示一幅校園圖,提出問題:學校想在這條路上種樹,你願意來思考植樹中的問題嗎?

然後出示題目:學校要在全長12米的一條路上,每隔4米種一棵樹,如果你是園林設計師,你想怎樣種?有幾種情況?

路長設為12米,我認為數據較小有利於學生的思考和動手操作,如此修改的意圖是,讓學生在一個開放的情境,突現學生的知識起點,從而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方法讓學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體的表象,提煉出植樹問題解題的方法。

3、自主探究感知

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自己通過畫一畫得出三種不同的植樹方法;通過用課件直觀地顯示三種不同情況,讓較差些的學生也能理解:植樹方法不同,需要的樹也不相同,從而進一步使學生建立解決問題的模型。

4、補充課題

在實際的植樹過程中,“兩端都種”、“只種一端”和“兩端都不種”三種情況都存在,我們必須仔細審題,弄清是哪一種情況。今天,我們主要研究的是兩端都種的植樹問題。

師板書:“植樹問題(兩端都種)”

5、介紹概念:

師問:這裏的12是什麼?(師:我們稱為“總長”)

這裏的“4”是什麼?(師:我們也可以稱為“間隔”)

每兩棵樹間的這一段叫什麼?(師指着“間隔”説:這是“間隔”)

這裏有幾個“間隔”?(師:我們説“3”是“間隔數”)

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學生答:

總長÷間隔=間隔數。

間隔數+1=兩端都種的棵數。

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驗證一下!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讓學生明確我們本節課只研究兩端都種的情況。

1、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學生在前面有了畫圖的基礎,我讓學生小組合作以畫圖的形式填表,理解總長、間隔、間隔數和棵數之間的關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使學生在理解數學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探索這些數學概念之間的數量關係。

通過彙報交流,小結髮現:

總長÷間隔=間隔數。

間隔數+1=兩端都種的棵數。

2、根據規律填一填:(兩端都種)

(1)15棵樹之間有()個間隔。

(2)從第一棵樹到最後一棵樹之間有30個間隔,一共有()棵樹。

“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係,是學生最難理解的,有了前面概念的理解,再加上這兩道簡單的練習,使學生加深了對這兩者之間關係的認識,進一步突破學習的難點。

3、出示例題: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兩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1)指名讀題

(2)自主列式計算:100÷5=20(個),20+1=21(棵)。

(3)指名板書並彙報想法。

(要求“棵數”必須先求“間隔數”。用“總長÷間隔=間隔數”用“間隔數+1=棵數”)

4、讓學生看書P117質疑: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由於有前面概念和概念之間數量關係的理解,學生已經能獨立解決實際的問題。所以在這個例題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列式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

(三)檢測提升,應用反饋

1、基礎練習:P118的做一做。

園林工人沿公路一側植樹,每隔6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6棵。從第一棵到最後一棵的距離有多遠?(讓學生知道已知什麼,求什麼?用哪些數學關係式)

2、變化練習:P122:2

5路公交車行駛路線全長12千米,相鄰兩站距離是1千米,一共有幾個車站?(學生獨立做,做完後讓學生説想法)

3、選擇題。

(1)課間操時,四(1)班23個男同學站成一列縱隊,如果每相鄰的兩個同學相距一米,四(1)班男同學隊伍長()米。

22米23米24米

(2)老師從一樓底層去某教室,每走一層樓有24個台階,共走了48個台階。你知道老師去了幾樓教室?()

2樓3樓4樓

這些練習題,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主。使課內的學習活動得以延伸,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時,通過求“總長”“棵數”“間隔”的變化練習,鍛鍊了學生的思維,使學有餘力的同學學得更有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擴大視野:“植樹問題”不僅僅用於“植樹”,還有很多的問題解決方法與“植樹問題”一樣。

3、總結提煉:

(1)説一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説一説:老師或同學們在這節課中的表現怎樣?

讓學生反思,在反思中不斷進步。同時,通過自評、互評,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兩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只栽一端)。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

讓學生説出與例題有什麼變化?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讓學生課下思考,下一節來交流。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更易於學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七、説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兩端都種)

總長÷間隔=間隔數

例1:間隔數:100÷5=20(個)

間隔數+1=兩端都種的棵數

棵數:20+1=21(棵)

答:一共需要21棵樹苗。

這樣的板書設計整齊、美觀、合理,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高度概括,使學生對所學知識一目瞭然,印象深刻。

總之,本節課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空間與時間,引導學生有效參與,強化操作意識,實現了知識的再創造。力求做到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

第2篇:《植樹問題》的説課稿

這個互助平台很好,範文很全,送你一篇《植樹問題》的説課稿範文。

《植樹問題》説課稿

一、説教材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內容。這個單元主要是為了向學生滲透有關植樹問題的一些思想方法,通過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然後再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發現並理解掌握間隔數與植樹棵數的規律,會解決簡單的植樹問題。

2.過程目標:使學生經歷感知、理解知識的過程,體驗“複雜問題簡單化”的解題策略和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悦。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會應用植樹問題的規律解決兩端都種的問題。

教學難點:建構數模,探尋規律。

四、説教法、學法

教法:直觀演示法、引導發現法、討論法、講解法

學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五、説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同時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教學中力求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動腦、動手、合作探究,經歷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全過程,體會植樹問題這一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鑑於本課教學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兩個手指一個隔(教師示範用手指展示出來,讓學生也跟着做),三個手指兩個隔,會説嗎?請繼續??學生説到五個手指四個隔時,引出“間隔,間隔數”的概念。(在數學上,我們把空格叫做間隔,也就是説,5個手指之間有4個間隔?間隔數為4。)隨機請一行同學站起來,不斷增減學生,讓學生邊觀察邊説,幾個同學幾個隔,老師發問,哪個間隔長,引出“間隔長”的概念。初步感知什麼是間隔數,間隔長度。為下面的發現規律打下基礎。

揭示課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像同學們排隊這樣的問題,數學家把這類問題統稱為植樹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和解決一些簡單的植樹問題。這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

2、化繁為簡,解決問題。

例題,通過創設在100米小路一邊植樹的現實情境,提出”共需要多少棵樹“的問題,先讓學生猜一猜,再讓學生去畫圖驗證時感知100米太長了,可以將100米轉化成20米等小的數據研究。然後學生獨立畫線段圖,同桌輕輕地交流,將得到的數據填在表格裏。最後從中發現規律。間隔數+1=植樹棵數,全長÷間隔長度=間隔數。通過發現的規律再來解決100米小路植樹的問題。讓學生經歷由複雜問題到簡單問題再到發現規律,最後解決問題的過程,滲透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3、利用模型解決問題

波利亞曾説:“數學教師的首要責任是盡其一切可能來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數學教師充滿靈氣的發揮,精彩的“亮點”和“創新”都是數學課堂教學必備的要素。

植樹問題的模型是現實世界中一類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所以,在現實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價值。一方面為了鞏固之前發現的規律,另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到植樹問題不僅用來解決植樹的問題,還可以解決類似的問題。本課練習安排了以下兩個層次:

①、直接應用模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②、推廣到與植樹問題相近的一些問題中。安裝路燈、排隊問題,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不同事件,都含有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係,它們都可以利用植樹問題的模型來解決它,感悟數學建模的重要意義。

四、全課總結

1、師:同學們今天的表現真不錯,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了不少問題,你們看,老師把大家的發現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小樹苗,栽一栽,

兩端都栽問題來,間隔數多1是棵數, 棵數少1是間隔數,怎樣求出間隔數? 全長除以間隔長。

2、師:植樹問題中的學問還有很多,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還會學到兩端不栽,一端栽,封閉圖形中的植樹問題,這些都需要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中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五、佈置作業: 課本109頁第

1、3題。

六、板書設計:

間隔長×間隔數=栽的米數 栽的米數÷間隔長=間隔數 棵數=間隔數+1

七、教學反思:

Tags:説課稿 植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