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及內容講解【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2W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賞析及內容講解【精品多篇】

註釋 篇一

⑴ 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説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⑵ 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⑶ 之:往。

⑷ 廣陵:即揚州。

⑸ 故人:老朋友,這裏指孟浩然。

⑹ 煙花:指豔麗的春景。

⑺ 盡:消失。

⑻ 唯見:只見。

⑼ 天際:天邊。

賞析 篇二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年輕的李白從四川出峽,在安陸(今湖北安陸)住了十年。在這段時間內結識了隱居在襄陽鹿門山的孟浩然。孟浩然也是著名詩人,年齡比李白大,這時在詩壇上已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仰。詩中稱孟浩然為“故人”,足見結交已久,是老朋友了,彼此感情深厚。

黃鶴樓的原址在現今武漢市武昌區的江邊,歷來是遊覽勝地,許多詩人在樓上留下了詩句。廣陵就是揚州,是唐代最繁華的都市,一直被稱為“揚一益二”(當時的都市繁華,是揚州第一,成都第二)。江南地區的財富,通過運河,由揚州轉運洛陽,再送到長安。這裏工商業都很發達。題目中的“之”字,做動詞用,是“去”的意思。

這時歷史上稱作“開元盛世”的年代,國力強盛,人情慷慨,所以在離別之時,雖然悵惘,卻不悲傷。

詩的開頭,説出了這個離別的事實。武漢在西,揚州在東,從武漢去揚州,順江東下,自然是向西北告別了黃鶴樓。這樣的句子,真是信手拈來,毫不雕琢。第二句接得很好。他向哪裏去呢?去揚州。妙在“煙花三月”,這不僅是指出了離別的季節,重要的是表達了當時的心情。煙花,指春天籠罩在濛濛霧氣中的綺麗景物。江南的春天,風光明媚,一直為文人們所歌頌,樑代的丘遲在《與陳伯之書》裏有這樣動人的描寫:“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樹生花,羣鶯亂飛”。孟浩然一路上所遇到的,也將是這樣的景象。而揚州呢?又是花團錦簇,繡户珠簾的名都,這是他所要去的地方。試想,以江南三月煙花的時候,去揚州十里煙花的地方,一路上能不心曠神怡嗎?別認為這兩句詩在表面上只寫了送別的人物、地點、時間和去向,而透過字面,卻深刻表達了內心的情緒。

樓頭話別之後,孟浩然就登舟啟程了。只見孤舟揚帆,破浪前進。行人漸遠,而送行的人依然佇立江邊。孤帆漸漸地消失於白雲碧水之間了,這時只有一江洶湧的波浪,奔向碧空盡處,彷彿是去追趕行人。李白很巧妙地表達了這種送別後的感情,像用電影的特寫鏡頭照住帆影,逐漸前移。到水天交接處,帆影沒有了,於是長江浩浩蕩蕩流向天外。這時候,觀眾和送行者會一樣把感情寄託在流水之中,而整個畫幅的蒼茫空闊的感覺,自然又要襲上心頭。這樣寫景見情,寓情於景,做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使人讀了以後,產生無窮的餘韻。

古典詩歌,絕大多數的篇章不外乎寫景抒情。這二者在寫作時雖很難截然分開,但只有高手才能融合得很巧妙。景色是自然界的客觀存在,如果要想在詩歌中給以生命,使它具有長遠的效果,那麼在吸取這一景色時,不僅必須準確地表達,而且還要溶進強烈的感情,從而在鮮明的形象中,看出描寫的深度。李白在這首詩裏,把送別的依依之情,以描寫自然景色來表達,就是這種方法的很好範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意及賞析 篇三

原文

故人西辭黃鶴樓⑵,煙花三月下揚州⑶。

孤帆遠影碧空盡⑷,唯見長江天際流⑸。

拓展閲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讀後感 篇四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幾句詩相信大家一定還記得。沒錯,這首詩正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我第一次讀這首詩的時候,還不到11歲。每當我讀到這首詩,眼前總會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在如花似錦、春光燦爛的三月,詩人和他的老朋友辭別在黃鶴樓,老朋友坐在木頭做的小船順流直往揚州駛去。船越走越遠,漸漸地消失在遠方澄淨的天空中,只看見浩浩蕩蕩的長江水向天邊奔流。

這一首詩抒寫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無限依戀之情,同時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最後兩句表面是寫景,卻寫出了惜別之情。世人目送老朋友的那條孤船遠去時的專注眼神,這是藴含着多麼深摯的友誼啊!

當我的老朋友要離去的時候,我總會把她送到車站,當她上車之後,我還會時不時地向她揮揮手,祝她一路平安,這時候,心裏總是還有許多話想要對她説,但是卻已經來不及了,只能揮手祝福。只有這樣,心裏才會好受一些。看,這是我們倆多麼深厚的友誼啊!

讀書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讀的東西越多,知識就越多,當你不能用某種事物來表述自己的情感時,書就是我們最佳的表達方式,可以用它來表達自己的喜悦、悲傷、憤怒、憂愁等,讓人可以更加了解自己。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