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用課程的思路解決生活問題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5W

【話題一】課程來源

用課程的思路解決生活問題

今天,我們呈現了8個班級的集體教學和區角遊戲活動,這些活動的起源是什麼呢?老師們是如何從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生髮出我們的課程的?下面就請我們的老師來分享一下。

我今天開設的是大班區域活動《錫紙探祕》。那是一次偶然間,我們班的小萱點心後擦嘴時告訴我:“老師,餐巾紙長得和宣紙一樣,都是軟軟的,因為這樣吸水快。”基本孩子的發現,我們的課程《你好,紙寶寶》就誕生了,孩子們瞭解了紙在生活的運用。又一次生活區活動中,小華一邊吃着香噴噴的烤紅薯一邊若有所思的説道:“為什麼烤箱烤紅薯只能用錫紙,其他紙不行呢?”他的話引起了旁邊小朋友的注意。小丁大聲地説:“會不會是因為跟錫紙的顏色有關。”恬恬説:“會不會是因為它有什麼特殊的功能,特別適合烤東西呢?”他們熱烈的討論引來了更多小朋友的加入,於是,我們的錫紙的探祕之旅就順勢開展起來了。

我今天開設的是中班的區域活動《?》。剛才黃老師説他們的課程來源於他們班小朋友問的一個問題,我們班近期開展的活動來源於孩子的一個困擾。我們班有個有邊緣型孤獨症的特殊兒童,瞭解這類孩子的老師可能知道,這樣的孩子存在着廣泛的飲食問題,所以我們這個孩子他經常會便祕並且他有嚴重的如廁障礙問題,這些事困擾着他的父母對此比較關注。我們也常常會在教室的各個地方發現滾落的“黑球球”,孩子們開始議論這個令我們和家長都困擾的問題,於是我們就此開展了一系列關於消化道的活動。(待改)

看來,教師在一日生活中善於傾聽孩子就能發現有意義的信息,這些有意義的信息就是我們課程的重要來源。還有哪位老師想來説説?

我今天開設的是大班數學活動《小小測量師》。我的活動來源於一個生活中偶然的問題,細心的大班孩子發現操場上原先畫着供小班孩子做操的圓點點不見了,當我説這該怎麼辦的時候,有個孩子説簡單啊,貼上去。一個孩子就説,可是要貼哪裏呀,你看點子之間的距離是一樣長的,不能隨便貼。《指南》指出:“能發現生活中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所以我開展了這個活動。

看來,今天我們的活動都是源於孩子們在生活中的興趣、問題產生的。確實,幼兒生活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來源,老師們還將這些有意義的問題通過區域遊戲、集體教學等適合的方式來幫助孩子解決,並提升孩子的經驗呢。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言:“所有課程都要從人的實際生活與經驗裏選出來。”

【話題二】課程推進

在與幼兒的共同生活中幫助他們獲得新經驗、不斷創造對幼兒有意義的生活,避免幼兒園課程與幼兒生活發生分離的現象,是我們在課程推進中需要去思考的。各位老師接下里又是如何做的呢?

我來説説吧,我們班開展的主題是蛋寶寶,所以每天的美食吧都會有一些小廚師進行洗蛋、烹飪等活動。但是現在天氣漸熱,我們帶來的蛋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就會出現變質的情況。在一次洗蛋的過程中,就有孩子發現其中有一顆蛋是浮在水面上的,而其他的蛋都是沉入水底的,於是我們就此展開了猜測和驗證活動。(視頻)

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是的,為了防止蛋再變質,後續孩子們還想出了把蛋按照帶來的時間先後進行分類,孩子們還提出了鹹鴨蛋的保質時間為什麼比鮮蛋長的問題,除了鹹鴨蛋還有哪些製作方式會延長蛋的儲存時間,我們應該怎麼操作等,就這樣,課程在孩子們一次次的問題和發現中持續深入。(這個問題不適合小班幼兒,建議改為蛋浮起來的續進探索,加上圖片+幼兒表徵)

邵老師是通過關注生活中關於食材變質的問題來推進課程的發展,我今天的大班科學《圓片片翻滾記》是通過給幼兒提供合適的材料來實現課程的推進的。前期孩子的經驗停留在只有圓形的物體才能滾動,但我發現,其實你只要給孩子們合適的材料,他們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孩子們通過探索發現不改變正方形的形狀,只增加正方形的數量就可以使它滾動起來,並且通過探究發現數量越多,角越多,正方形滾動的越快;最後在同一個正方形的情況下,孩子們改變坡道的坡面,也可以使正方形滾動起來,大家請看視頻。

其實我也有同感,在和孩子們一起研究錫紙的過程當中,他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的方式發現它很薄,很光滑,很軟、可以變化造型,它易破,可以撕開。接着我又通過提供報紙、卡紙、白紙、彩紙、等不同種類的紙和錫紙做對比,孩子們通過實驗:和火、風、光、水在一起時不同的紙呈現出來的樣態的的對比,自主探索,發現原來錫紙相對於其他紙來説有這麼多強大的功能,防水、密封保鮮、傳熱、不怕火等獨特之處。我覺得真的是這樣,有的時候我們不需要説話,但是材料會替我們來説話,甚至有的時候比我們做的更好!加上圖片+幼兒表徵)

老師們説得都很好,根據孩子的問題、追蹤他們的困惑、提供適宜的材料,這些做法都能讓我們的班本課程走向深入。嗯還有哪位老師來説。

是的,其實孩子們舉一反三的能力真的很強。在天氣這一主題裏,根據孩子們的興趣,我們收集到了很多關於温度、氣象等方面的數據,但是怎麼把這些數據整合起來呢?孩子們想到了統計的方式。在此之前,他們掌握了餅狀圖和柱狀圖的統計方式,所以一開始,他們嘗試運用這兩種熟悉的方式記錄氣温。(有圖片)統計完後,有的孩子提到,雖然我們統計了晴天和雨天的數量,但是並不能把温度記錄下來呀。我緊接着問,測量了這麼多次,你們知道哪裏的氣温最高?哪裏最低?最高温度多少?最低温度多少?孩子們也很想知道,於是他們開始了自主嘗試,有的拿着温度計記錄下孔雀屋的氣温,在紙上把孔雀屋和當時的時間、温度計了下來(有圖片、有表徵);有的用錄音的方式記錄下來(有錄音)……這時,有孩子説到:雖然我們記錄下來了,但是還是不能一下子看到不同地點的温度比較呀。孩子們陷入困難。這個時候沈老師你是怎麼做的呢?這個時候,我向孩子們介紹了折線圖這一統計方式。孩子們通過多次嘗試,從最初不會繪製折線圖(有圖),到歪七扭八地繪製(有圖),到最後能清楚流暢的繪製、講出自己的記錄內容,並比較不同地點同一時間的温度。(有圖,再找一找有沒有視頻)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始終充滿興趣,他們帶着前期的統計經驗,在一次次的活動中鞏固、遷移,學習並運用新的統計方式,也帶着解決問題的意識,在多次嘗試中獲得能力的提升。(去年的主題就不要説了,本段去掉。)

沈老師班級的這個主題是去年對吧?我們教研活動的時候還分享過。真的很有智慧的,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太多值得幼兒去關注的點了,她就抓住了來園環節中的天氣紀錄,以兒童的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來規劃我們的活動路徑,並根據幼兒在實際情況中發生的問題進行調整,真正的做到了讓孩子成為課程的主人。(去掉)

有時候當一個課程開始的時候可能都比較順利。但在開展過程中,也會遇到了一些難題,例如我們班孩子一開始對腸胃都感興趣,於是隨着他們的興趣把消化道當成一個課程慢慢去做,但在整個的過程當中我發現我行進的很艱難,因為實際上我對消化道的科學知識掌握的並不全面,所以就顯得比較的被動,往往他們在往前走一點點的時候,我們要走在他們之前要多懂一些,但是我常常跟不上他們的腳步,他們有的時候會問的問題是我沒有辦法回答的。這時,我就會思考:孩子們還在這個問題的情境當中,我不能隨便敷衍孩子一個答案,更不能讓這個課程立馬就消亡,讓這些問題戛然而止,於是我只能真實的告訴孩子你們的問題老師也有些難以回答。

於是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產生了討論。先讓孩子從自身出發想辦法去解決,孩子們提出曾經我們使用過的辦法:有閲讀繪本的,有把疑惑製作成調查表或者問卷,帶着這個問題去問自己的爸爸媽媽的,也有回家請爸爸媽媽幫着一起去上網去查找的。這些都是平常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後續分享時我們發現這些查詢到的答案都是零散的,甚至有些查詢到答案的是不同的結果,那誰的答案才是正確的呢?(更換本主題的)

丁老師把這個問題又拋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尋求答案的路徑。

對啊,那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是單一的,早上孩子們進園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保健室老師,於是孩子們立刻想到了解決方法就是可以問我們的保健室老師,她也是醫生呀。去求助校醫後班裏就有孩子自然而然提出我的媽媽是澳洋醫院的醫生,我可以問問我的媽媽。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老師出手相助了呀,於是我就聯繫到了謝媽媽,媽媽是超聲科的醫生,回覆我們説消化科的內容她不夠專業,但是她可以幫我們聯繫到專業的消化科的醫生答疑解惑,醫生完整的幫助我們講解消化系統,孩子們可以現場提問一些存在疑惑的問題。

尋求外援的做法很值得大家借鑑。

對,然後在這個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孩子在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中獲得了成就感,萌發了更多對自己身體的各種興趣,後續我們還開展了保護消化系統、製作消化系統、制定食譜的很多活動。孩子們全身心投入到活動的開展中,當遇到了其他困難時不再是停滯不前,他們學會了解決問題,會進行思考,會和同伴或是老師商量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在最後分享的環節當中孩子們也説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的收穫也很多。(更換本主題的簡短一些的,介紹鏡子課程推進過程的網絡的)

丁老師鏈接了多方資源來構建班本課程,多方資源的融合,協同作戰,促進孩子的長遠發展。

我今天的數學活動《小小測量師》其實是主題課程《有趣的測量》中的一個內容,通過貼操場上的點子引出了這個話題,通過《小小測量師》這個數學活動,孩子們對用生活材料測量產生了很濃的興趣。在學會測量的基本方法後,他們回教室在區域中還在繼續嘗試測量。慢慢從測量橫向的物品長度發展到豎向的測量,從用積木測量桌腳高度到嘗試測量同伴身高,測量時他們有了驚喜的發現,他們發現圓柱型的相對長方形的積木更穩並且把探索後的結果記錄了下來(圖片+幼兒表徵)。在發現接觸面越大越穩之後,他們還挑戰了更高的——教室大門,測量期間她們又發現圓柱積木雖然穩,但是大門太高還是會倒,於是他們還去資源室找到了相同的測量工具——奶粉桶,身高不夠了他們會尋找材料幫忙,從小個子換到高個子,又小凳子換到小桌子,最後終於成功了(圖片+幼兒表徵),由於測量太吃力,後期他們還自我反思,改進測量方法和工具,最後選擇了一個長條測量工具運用做標記的方法,很快測量出了大門的高度(圖片+幼兒表徵)。之後幼兒對測量的興趣只增不減,但是在選擇測量工具時他們又發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如:用回形針做測量,需要用很多個,因此很麻煩,後來在大家的討論下,這個問題得到了初步解決,把它們粘在硬板紙上,做成了鈕釦尺、回形針尺、毛球尺等就可以測量啦(圖片)。孩子們在探索中不斷地試錯,還在探索的過程中思考測量方法和測量工具的適宜性,隨後在探索和學習中,逐步地解決出現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測量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同時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孩子們在測量話題中的課程也在不斷豐富……(增加課程網絡圖的介紹)

剛才我們聽了那麼多老師的分享和交流,發現在課程故事這個在課程推進的這個過程當中,有的時候孩子在前,有的時候老師主導,更多的時候彼此成長與收穫,無論是老師在前還是在後,亦或相伴而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他們需要的時候,課程在推進的過程中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在其中,不光孩子發展了,我們老師也有很大的收穫。

Tags: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