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科版二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2W

教科版二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精品多篇)

國小二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篇一

一、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國小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併為他們繼續學習、成為合格公民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保持和發展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瞭解與認知水平相適應的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發展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用科學語言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樂於探究、與他人合作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的關係,具有創新意識、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探究與興趣目標

科學探究的8個要素: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蒐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

科學態度目標:

探究興趣、實事求是、追求創新、合作分享

(三)科學思考能力

在教學中引導並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及其對社會與個人的影響,知道基本的科學方法,認識科學本質,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備一定的運用他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具體如下:

①發覺與描述自然現象因果問題的能力覺察、產生和敍述另有假説和理論的能力。

②產生邏輯預測的能力。

③計劃和實施控制實驗測試假説的能力。

④收集、組織和分析實驗數據與相關資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運用合理結論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冊科學包含四個單元,共12課,但是卻包含了18個主要概念的分佈:

物質科學領域

1、物體具有一定的特徵,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單一物質。

3、空氣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混合物質。

4、物體的運動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來描述。

5、力作用於物體,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

6、機械能、聲、光、熱、電、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

生命科學領域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種類的生物。

8、植物能適應環境&可製造和獲取養分來維持自身的生存。

9、動物能適應環境,通過獲取植物和其他動物的養分來維持生存。

10、人體由多個系統組成,分工配合,共同維持生命活動。

11、植物和動物都能繁殖後代,使它們得以世代相傳。

12、動植物之間動植物與環境之間存在着相互依存的關係。

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

13、在太陽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規律地運動着。

14、地球上有大氣、水、生物、土壤和巖石,地球內部有地殼、地幔和地核。

15、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

技術與工程領域

16、人們為了使生產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適、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技術的'核心是發明,是人們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術的關鍵是設計,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製造產品的活動。

在以上18個涉及的概念中,1、4、5、6、13、16、17、18是本學期的重點知識,但是在教學中如何把握學生掌握的度,既不過於淺顯,讓二年級學生感覺沒有在科學通過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學難點,讓學生望而卻步,所以在教學中引導並激發學生通過多種感官觀察及生活經驗來系統、科學的學習本冊科學知識,並引導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自主觀察並思考生活中事物間的聯繫,學習、認識事物的方法,也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既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與科學思維,同時也認識到我們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學生自己去愛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三、教學策略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給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環境。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從擺放科學書及實驗用具開始,引導學生如何聽講、如何記錄實驗報告單、如何創新科學作業並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節課中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引導、培養學生的過程。在課堂上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後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將此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2、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並結合課程知識和能力目標設計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在實際生活中引導與科學間的聯繫,引導並讓學生認識到學科學是真正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中。並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3、兒童的科學探究習慣及科學素養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通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探究實驗的方式,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科學探究認識轉化為學生自覺的將科學知識應用於生活的思維,並對現有的事物敢於質疑,敢於打破常規,敢於創新的能力。

4、建構合理、科學的獎勵制度,讓學生學正確認識到自己教好的學習習慣及科學探究能力對自己科學學習的幫助。在獎勵機制上採取多元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在這種機制中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悦,從而培養起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5、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科學研發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科學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四、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鋭,與一年級相比,經過一年的科學教育,有了一定的課堂常規;但與中年級學生相比,又有較強的創新思維,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導學生繼續保持較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又要保護並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導並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欲、讓學生在學生科學常識的基礎上,學習科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真正做到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教育真諦。

具體教學措施 篇二

1、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與同伴合作交流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培養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瞭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5、創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台,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學情分析 篇三

1、思維層次和行為習慣經過一個半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但依然處於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彙”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範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範例。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衝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另外,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遊戲、積分、獎勵)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2、知識銜接和學習基礎“磁鐵”單元的學習學生是有良好的學習基礎的。因為磁鐵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大多數學生都見過、玩過磁鐵,對許多磁現象有一定的瞭解,也產生了一些疑惑,這就成為教學的起點。“我們自己”單元是繼“植物”和“動物”之後的第三個有關生命科學的單元。從一年級開始,不同的觀察活動都將感覺器官的觀察活動作為一個活動重點來處理,學生對於感覺器官的功能已經很熟悉,所以在感覺器官的認識活動中,重點呈現了感覺器官對於人認識世界所具有的學習功能的表現,教學中的活動表現出從感覺入手到知覺判斷的過程。

單元科學詞彙 篇四

1、“磁鐵”單元力:力是物體和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推力:向前推動物體的力。拉力:拉動物體的力。磁力:磁場對電流、運動電荷和磁體的作用力。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一個磁體有且只有兩個磁極,即南極(S極)和北極(N極)。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2、“我們自己”單元身體:人或動物各生理組織構成的整體。感覺器官:人體能夠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膚等。感覺:人對某一感覺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應,如眼睛看到顏色是視覺,耳朵聽到聲音是聽覺等。感知:人通過一個或多個感覺器官接收信息後做出的分析,如一塊白色的石頭摸着又硬又涼。比較:對比幾種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應:人體接收信息後引起的活動。生長:人體的體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推測: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二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五

一、教材解讀

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由“磁鐵“和“我們自己”兩個單元組成,其中“磁鐵”單元7課,“我們自己”單元6課,還有一個“科學閲讀”內容,兩個單元合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

1、“磁鐵”單元

本單元的7課課題分別是:《1.磁鐵能吸引什麼》,《2.磁鐵怎樣吸引物體》,《3.磁鐵的兩極》,《4.磁極與方向》,《5.做一個指南針》,《6.磁極間的相互作用》,《7.磁鐵和我們的生活》。其中,1-2課研究的是磁鐵能吸引怎樣的物體以及怎樣吸引,3-6課研究的是磁鐵兩極的特點以及指南針的製作,第7課是本單元的總結課。

本單元的學習線索有兩條,分別是“磁鐵與周圍物體之間的作用”和“磁鐵兩極的特性”,這兩條學習線索貫穿整個單元。學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觀察與交流磁鐵的特性,瞭解磁力能使兩個不接觸的物體產生相互作用,認識指南針的結構、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鐵的性質創造性地製作指南針以及磁鐵玩具,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三點:

(1)讓學生多“體驗”,體驗磁鐵實驗帶來的意外和驚奇;

(2)讓學生多“觀察”,仔細觀察磁鐵實驗中的各種現象;

(3)讓學生多“論證”,利用磁鐵實驗中收集到的證據展開討論。

特別説明的是,“磁鐵”單元的學習不是國小生認識磁現象的終點,教科書依照課程標準,在高學段設置“能量”單元,從能量角度來探究磁和電的相互轉化,從而體現“學習進階”思想。

2、“我們自己”單元

本單元的6課課題分別是:《1.觀察我們的身體》,《2.通過感官來發現》,《3.觀察與比較》,《4.測試反應快慢》,《5.發現生長》,《6.身體的“時間膠囊”》。其中,1-4課從身體的結構人手,逐步發展到對感覺器官的認識,5-6課為學生提供了一次關注自身健康成長的機會。

本單元從認識人體的外部結構引入,設計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膚)感知各種環境刺激的活動,並引導學生感受自己的成長髮育過程,以此促進他們理解人的生命特徵,併為他們在國小中、高學段學習人體系統打下基礎。在這個單元中,學生將有機會觀察討論人體的基本結構,將眼、耳、鼻、舌和皮膚作為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感覺器官來認識,嘗試回顧自己的生長以及期盼自己身體的生長變化。

學生主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通過用感覺器官進行觀察,瞭解自已感覺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觀察中,發現感覺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經驗,能夠幫助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在識別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二是要發展自己的健康意識,通過回顧之前的生長變化,學生將對自己身體健康生長的意識與對未來幾年身體生長變化的期盼相結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識。

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如實記錄,並能在觀察和記錄的基礎上進行猜想和推理;當發現事實與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養成用事實説話的意識;能圍繞一個主題做出猜測,嘗試從多個角度、用多種方式認識事物。

二、學情分析

1、思維層次和行為習慣

經過一個半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但依然處於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彙”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範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範例。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衝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另外,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遊戲、積分、獎勵)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2、知識銜接和學習基礎

“磁鐵”單元的學習學生是有良好的學習基礎的。因為磁鐵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大多數學生都見過、玩過磁鐵,對許多磁現象有一定的瞭解,也產生了一些疑惑,這就成為教學的起點。

“我們自己”單元是繼“植物”和“動物”之後的第三個有關生命科學的單元。從一年級開始,不同的觀察活動都將感覺器官的觀察活動作為一個活動重點來處理,學生對於感覺器官的功能已經很熟悉,所以在感覺器官的認識活動中,重點呈現了感覺器官對於人認識世界所具有的學習功能的表現,教學中的活動表現出從感覺入手到知覺判斷的過程。

三、教學目標

1、“磁鐵”單元

(1)科學概念目標

推力和拉力是常見的力。

磁鐵能吸引鐵一類的物體。

磁鐵可以隔着一段距離、一些物體對鐵-類的物體產生吸引作用。

磁鐵不同部分的磁力強弱不同,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極,一個磁鐵有兩個磁極。

磁鐵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極叫南極,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極叫北極,用字母“N”表示。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利用磁鐵能夠指示南北方向的特點製成的。

鋼針經過磁鐵摩擦能變成小磁針,可以用來自制指南針。

相同的。磁極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極相互吸引。

(2)科學探究目標

能用簡單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鐵性質的實驗。

能通過移動小車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見的力。

能用語言、示意圖初步描述觀察到的磁鐵實驗現象,並由此開展基於證據的、初步的科學論證活動。

能在討論和交流中,表達、傾聽、評價對磁鐵性質的想法。

能仿製一個水浮式指南針,並就製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改進。

(3)科學態度目標

能對磁鐵及磁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

能採用合適的方式如實地記錄和表達有關磁鐵的信息。

能圍繞磁鐵的相關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測,並嘗試用多種實驗方法來驗證自己的想法。

願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分享自己的經驗。

能按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瞭解常見的利用磁鐵及其性質的產品,體會它們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

體會我國古代在指南針的研究與應用上所做的貢獻,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促進作用。

初步體驗包括設計、實施、改進在內的簡單的技術與工程實施過程。

2、“我們自己”單元

(1)科學概念目標

我們的身體是由共同的外部結構和許多內部結構構成的,這些可以被觀察和描述。

眼、耳、鼻、舌、皮膚是我們的感覺器官,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周圍的事物及其變化等,具有學習的功能。

從出生到現在,我們在不斷生長。

(2)科學探究目標

能夠從外部觀察頭、頸、軀幹和四肢組成的身體的基本結構。

能夠用摸、聽等方法,探知自已身體內部的情況。

能夠認識到感覺器官能讓我們觀察到具體的事物,以此區分事實與想象。

能夠認識到通過感覺器官能獲取事物的相同與不同特徵,用比較的方法識別不同事物。

能夠知道感覺器官的綜合運用,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事物和做出反應。

能夠通過比較、測量,知道身體在生長變化。

能夠關注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責任。

(3)科學態度目標

能夠如實講述觀察到的事實。

能夠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觀察認識事物。

能夠保持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學研究的興趣。

願意在小組合作中表達自己的想法,並願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目標

能夠關心自己的生長髮育過程,為自己的健康成長做必要的準備。

四、單元科學詞彙

1、“磁鐵”單元

力:力是物體和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推力:向前推動物體的力。

拉力:拉動物體的力。

磁力:磁場對電流、運動電荷和磁體的作用力。

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一個磁體有且只有兩個磁極,即南極(S極)和北極(N極)。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2、“我們自己”單元

身體:人或動物各生理組織構成的整體。

感覺器官:人體能夠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膚等。

感覺:人對某一感覺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應,如眼睛看到顏色是視覺,耳朵聽到聲音是聽覺等。

感知:人通過一個或多個感覺器官接收信息後做出的分析,如一塊白色的石頭摸着又硬又涼。

比較:對比幾種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應:人體接收信息後引起的活動。

生長:人體的體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

推測: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具體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與同伴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培養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瞭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5、創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

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台,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二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六

一、學生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年齡比較小,基礎比較薄弱,對動作事物結構的思考較為膚淺,身體素質較差,意志力比較薄弱,但是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十分活躍,語言和行為歡快活躍。個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維方式發生了變化,二年級學生心理趨向穩定,顯示出一定的個性特徵,個人能處理的問題越來越多,自信心不斷增強,一年級的恐慌心情已經很少見到,即使遇到了什麼困難,自己也能從容面對。出現了競爭意識。針對這些特點,着重對學生進行入門教育和紀律性教育,在此基礎上進行啟發誘導,提高其積極性和競爭意識。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掌握基本的體育基礎知識,明確體育鍛煉的作用,在鍛鍊中運用學到的知識。並不斷鞏固和提高。

2、每節課進行一定時間的隊列練習,對其進行組織紀律性的教育。

3、進一步增強體質,特別是柔韌素質和力量素質。

4、通過體育鍛煉,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自信心,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重點:

1、由於運動會有隊列比賽,所以每節課要進行一定時間的隊列練習。

2、二年級的體育教學的重點主要側重於投擲和跳躍,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的進行投擲方面和跳躍項目的練習,譬如投準投遠練習和跳上跳下練習。

教學難點:

二年級的學生理解動作比較慢,在進行一些協調性的練習時,可能接受比較慢,所以韻律舞蹈和兒童的一些基本舞步學生接受起來會比較困難。

三、教材分析

二年級的體育教學內容,改變了從開始就以運動技術體系為目標,每個教材內容都為運動技術的發展打基礎的寫法,而是以學生為本,選擇以發展基本活動能力為主的鍛鍊活動和遊戲。教材內容強調學生的興趣,並能有效地落實國小體育的目標。具體的教學內容,以遊戲為主,分為基本活動和遊戲。在基本活動中有一些簡單的技術動作,也大都以遊戲作為手段和方法進行教學。其中包括:基本活動:排隊活動、基本體操(徒手的和使用輕器械的)、走、跑、跳躍、投擲、攀爬、跳繩、踢毽子、滾翻、韻律活動(包括簡易舞蹈)、自我表現活動等。遊戲:奔跑遊戲(多種移動、躲閃、急停)、跳躍遊戲(各種跳躍等)、投擲遊戲(各種揮動、拋擲等)和小球類遊戲等。這些內容強調活動,所有教材內容均以示例性為主,教師都可以自行選擇和組合,創造性地進行教學。

四、課時安排

每課2課時,共30節課

五、教學措施及應該注意的事項

教材解讀 篇七

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由“磁鐵"和“我們自己”兩個單元組成,其中“磁鐵”單元7課,“我們自己”單元6課,還有一個“科學閲讀”內容,兩個單元合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

1、“磁鐵”單元本單元的7課課題分別是:《1、磁鐵能吸引什麼》,《2、磁鐵怎樣吸引物體》,《3、磁鐵的兩極》,《4、磁極與方向》,《5、做一個指南針》,《6、磁極間的相互作用》,《7、磁鐵和我們的生活》。其中,1-2課研究的是磁鐵能吸引怎樣的物體以及怎樣吸引,3-6課研究的是磁鐵兩極的特點以及指南針的製作,第7課是本單元的總結課。本單元的學習線索有兩條,分別是“磁鐵與周圍物體之間的作用”和“磁鐵兩極的特性”,這兩條學習線索貫穿整個單元。學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觀察與交流磁鐵的特性,瞭解磁力能使兩個不接觸的物體產生相互作用,認識指南針的結構、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鐵的性質創造性地製作指南針以及磁鐵玩具,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

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三點:

(1)讓學生多“體驗”,體驗磁鐵實驗帶來的意外和驚奇;

(2)讓學生多“觀察”,仔細觀察磁鐵實驗中的各種現象;

(3)讓學生多“論證”,利用磁鐵實驗中收集到的證據展開討論。特別説明的是,“磁鐵”單元的學習不是國小生認識磁現象的終點,教科書依照課程標準,在高學段設置“能量”單元,從能量角度來探究磁和電的相互轉化,從而體現“學習進階”思想。

2、“我們自己”單元本單元的6課課題分別是:《1、觀察我們的身體》,《2、通過感官來發現》,《3、觀察與比較》,《4、測試反應快慢》,《5、發現生長》,《6、身體的“時間膠囊”》。其中,1-4課從身體的結構人手,逐步發展到對感覺器官的認識,5-6課為學生提供了一次關注自身健康成長的機會。本單元從認識人體的外部結構引入,設計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膚)感知各種環境刺激的活動,並引導學生感受自己的成長髮育過程,以此促進他們理解人的生命特徵,併為他們在國小中、高學段學習人體系統打下基礎。在這個單元中,學生將有機會觀察討論人體的基本結構,將眼、耳、鼻、舌和皮膚作為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感覺器官來認識,嘗試回顧自己的生長以及期盼自己身體的生長變化。學生主要完成兩個任務:

一是通過用感覺器官進行觀察,瞭解自已感覺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觀察中,發現感覺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經驗,能夠幫助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在識別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

二是要發展自己的健康意識,通過回顧之前的生長變化,學生將對自己身體健康生長的意識與對未來幾年身體生長變化的期盼相結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識。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如實記錄,並能在觀察和記錄的基礎上進行猜想和推理;當發現事實與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養成用事實説話的意識;能圍繞一個主題做出猜測,嘗試從多個角度、用多種方式認識事物。

二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八

一、教學目的:

在《大綱》中,明確地規定了國小體育的目的:“通過體育教學,向學生進行體育衞生保健教育,增進學生健康,增進體質,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質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瞭解上體育課和鍛鍊身體的好處,知道一些保護身體健康的簡單常識和方法。

(2)進一步學會一些基本運動、遊戲、韻律活動和舞蹈的方法,發展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

(3)體驗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遵守紀律,與同學團結合作。

三、學情分析

國小二年級的學生處於生長髮育的初期,運動系統發育還不成熟,處於發展期,運動能力較低,身體各部分肌肉發展不平衡,上下肢協調性差;好動喜玩,想象創造力豐富;學習興趣易激發。六個班級各有千秋,因此在教學中根據班級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

四、後進生措施

後進生在六個班級中都有存在,個別是由於智力和生理有缺陷,。還有些是由於體質較弱、膽子較小等因素造成的,因此這些後進生是完全可以轉化的。在體育教學中,我做到以下幾點:

(1)尊重人格,保護後進生的自尊心。

(2)熱情鼓勵,激發後進生的上進心。

(3)逐步要求,培養後進生的責任心。

(4)集體幫助,樹立後進生的自信心。

轉化後進生的經驗千條萬條,核心就是多給後進生奉獻愛心,讓愛的陽光温暖後進生的心靈,讓愛的雨露滋潤後進生的成長。我堅信我所教的班級裏沒有後進生。

五、德育滲透

德育是教育的靈魂,育人是教育的本質。把德育改革與課程改革緊密結合起來,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激活教學,優化課堂,使每一堂課都成為德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使每一個老師都成為德育工作者。這是本學期德育工作的重點,因此,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課堂中滲透德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體育課教學應從增強體質出發,加強課堂的“三基”教學,經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及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誠實守信等各種優良品質。

教科版二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 篇九

一、教材解讀

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由“磁鐵“和“我們自己”兩個單元組成,其中“磁鐵”單元7課,“我們自己”單元6課,還有一個“科學閲讀”內容,兩個單元合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

1、“磁鐵”單元

本單元的7課課題分別是:《1.磁鐵能吸引什麼》,《2.磁鐵怎樣吸引物體》,《3.磁鐵的兩極》,《4.磁極與方向》,《5.做一個指南針》,《6.磁極間的相互作用》,《7.磁鐵和我們的生活》。其中,1-2課研究的是磁鐵能吸引怎樣的物體以及怎樣吸引,3-6課研究的是磁鐵兩極的特點以及指南針的製作,第7課是本單元的總結課。

本單元的學習線索有兩條,分別是“磁鐵與周圍物體之間的作用”和“磁鐵兩極的特性”,這兩條學習線索貫穿整個單元。學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觀察與交流磁鐵的特性,瞭解磁力能使兩個不接觸的物體產生相互作用,認識指南針的結構、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鐵的性質創造性地製作指南針以及磁鐵玩具,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三點:(1)讓學生多“體驗”,體驗磁鐵實驗帶來的意外和驚奇;(2)讓學生多“觀察”,仔細觀察磁鐵實驗中的各種現象;(3)讓學生多“論證”,利用磁鐵實驗中收集到的證據展開討論。

特別説明的是,“磁鐵”單元的學習不是國小生認識磁現象的終點,教科書依照課程標準,在高學段設置“能量”單元,從能量角度來探究磁和電的相互轉化,從而體現“學習進階”思想。

2、“我們自己”單元

本單元的6課課題分別是:《1.觀察我們的身體》,《2.通過感官來發現》,《3.觀察與比較》,《4.測試反應快慢》,《5.發現生長》,《6.身體的“時間膠囊”》。其中,1-4課從身體的結構人手,逐步發展到對感覺器官的認識,5-6課為學生提供了一次關注自身健康成長的機會。

本單元從認識人體的外部結構引入,設計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膚)感知各種環境刺激的活動,並引導學生感受自己的成長髮育過程,以此促進他們理解人的生命特徵,併為他們在國小中、高學段學習人體系統打下基礎。在這個單元中,學生將有機會觀察討論人體的基本結構,將眼、耳、鼻、舌和皮膚作為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感覺器官來認識,嘗試回顧自己的生長以及期盼自己身體的生長變化。

學生主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通過用感覺器官進行觀察,瞭解自已感覺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觀察中,發現感覺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經驗,能夠幫助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在識別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二是要發展自己的健康意識,通過回顧之前的生長變化,學生將對自己身體健康生長的'意識與對未來幾年身體生長變化的期盼相結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識。

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如實記錄,並能在觀察和記錄的基礎上進行猜想和推理;當發現事實與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養成用事實説話的意識;能圍繞一個主題做出猜測,嘗試從多個角度、用多種方式認識事物。

二、學情分析

1、思維層次和行為習慣

經過一個半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但依然處於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彙”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範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範例。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衝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另外,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遊戲、積分、獎勵)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2、知識銜接和學習基礎

“磁鐵”單元的學習學生是有良好的學習基礎的。因為磁鐵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大多數學生都見過、玩過磁鐵,對許多磁現象有一定的瞭解,也產生了一些疑惑,這就成為教學的起點。

“我們自己”單元是繼“植物”和“動物”之後的第三個有關生命科學的單元。從一年級開始,不同的觀察活動都將感覺器官的觀察活動作為一個活動重點來處理,學生對於感覺器官的功能已經很熟悉,所以在感覺器官的認識活動中,重點呈現了感覺器官對於人認識世界所具有的學習功能的表現,教學中的活動表現出從感覺入手到知覺判斷的過程。

三、教學目標

1、“磁鐵”單元

(1)科學概念目標

推力和拉力是常見的力。

磁鐵能吸引鐵一類的物體。

磁鐵可以隔着一段距離、一些物體對鐵-類的物體產生吸引作用。

磁鐵不同部分的磁力強弱不同,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極,一個磁鐵有兩個磁極。

磁鐵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極叫南極,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極叫北極,用字母“N”表示。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利用磁鐵能夠指示南北方向的特點製成的。

鋼針經過磁鐵摩擦能變成小磁針,可以用來自制指南針。

相同的磁極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極相互吸引。

(2)科學探究目標

能用簡單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鐵性質的實驗。

能通過移動小車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見的力。

能用語言、示意圖初步描述觀察到的磁鐵實驗現象,並由此開展基於證據的、初步的科學論證活動。

能在討論和交流中,表達、傾聽、評價對磁鐵性質的想法。

能仿製一個水浮式指南針,並就製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改進。

(3)科學態度目標

能對磁鐵及磁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

能採用合適的方式如實地記錄和表達有關磁鐵的信息。

能圍繞磁鐵的相關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測,並嘗試用多種實驗方法來驗證自己的想法。

願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分享自己的經驗。

能按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瞭解常見的利用磁鐵及其性質的產品,體會它們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

體會我國古代在指南針的研究與應用上所做的貢獻,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促進作用。

初步體驗包括設計、實施、改進在內的簡單的技術與工程實施過程。

2、“我們自己”單元

(1)科學概念目標

我們的身體是由共同的外部結構和許多內部結構構成的,這些可以被觀察和描述。

眼、耳、鼻、舌、皮膚是我們的感覺器官,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周圍的事物及其變化等,具有學習的功能。

從出生到現在,我們在不斷生長。

(2)科學探究目標

能夠從外部觀察頭、頸、軀幹和四肢組成的身體的基本結構。

能夠用摸、聽等方法,探知自已身體內部的情況。

能夠認識到感覺器官能讓我們觀察到具體的事物,以此區分事實與想象。

能夠認識到通過感覺器官能獲取事物的相同與不同特徵,用比較的方法識別不同事物。

能夠知道感覺器官的綜合運用,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事物和做出反應。

能夠通過比較、測量,知道身體在生長變化。

能夠關注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責任。

(3)科學態度目標

能夠如實講述觀察到的事實。

能夠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觀察認識事物。

能夠保持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學研究的興趣。

願意在小組合作中表達自己的想法,並願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目標

能夠關心自己的生長髮育過程,為自己的健康成長做必要的準備。

四、單元科學詞彙

1、“磁鐵”單元

力:力是物體和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推力:向前推動物體的力。

拉力:拉動物體的力。

磁力:磁場對電流、運動電荷和磁體的作用力。

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一個磁體有且只有兩個磁極,即南極(S極)和北極(N極)。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2、“我們自己”單元

身體:人或動物各生理組織構成的整體。

感覺器官:人體能夠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膚等。

感覺:人對某一感覺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應,如眼睛看到顏色是視覺,耳朵聽到聲音是聽覺等。

感知:人通過一個或多個感覺器官接收信息後做出的分析,如一塊白色的石頭摸着又硬又涼。

比較:對比幾種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應:人體接收信息後引起的活動。

生長:人體的體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

推測: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具體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與同伴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培養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瞭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5、創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

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台,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學內容

備註

1

2.20-2.23

始業教育課

2

2.24-3.2

1-1.磁鐵能吸引什麼

3

3.3-3.9

1-2.磁鐵怎樣吸引物體

4

3.10-3.16

1-3.磁鐵的兩極

5

3.17-3.23

1-4.磁極與方向

6

3.24-3.30

1-5.做一個指南針

7

3.31-4.6

機動

清明節4月5日-7日

8

4.7-4.13

1-6.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9

4.14-4.20

1-7.磁鐵和我們的生活

10

4.21-4.27

第一單元學習梳理

11

4.28-5.4

2-1.觀察我們的身體

勞動節5月1日

12

5.5-5.11

2-2.通過感官來發現

13

5.12-5.18

2-3.觀察與比較

14

5.19-5.25

2-4.測試反應快慢

15

5.26-6.1

2-5.發現生長

16

6.2-6.8

機動

端午節6月7日-9日

17

6.9-6.15

2-6.身體的“時間膠囊”

18

6.16-6.22

第二單元學習梳理

19

6.23-6.29

學期總結評價

注:以上教學安排僅為參考,實施中將根據具體情況作適當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