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生課題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6W

學生課題報告多篇

【第1篇】《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題目: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

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必要性分析:

責任意識是一個人道德素質的核心,是人類基礎道德最本質的東西。要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就要從道德中最本質、最核心的要素點切入。而抓責任教育就是這個切入點。所以,學校決定以“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作為科研課題,以培養學生“責任心”為突破口,全面促進學校內涵的發展。

長期以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應試教育這根指揮棒的指導下走入了誤區,不少的教師和父母心目中“好學生”的衡量標準就是學習成績,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視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質的教育。許多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只注重了道德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意志、行為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內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再加上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對學生的影響,獨生子女教育畸形發展,導致在部分中國小生中存在着種種不良的表現:自我意識強,自私自利,很少考慮到他人和集體;對父母長輩沒有禮貌、對同學沒有熱情、對班集體漠不關心。沒有理想或目標,易滿足,不求上進,只求得過且過;攻擊性強,抗挫折差,一味追求享受,卻不肯付出,做事缺乏恆心和毅力……這種種狀況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當今,無論誰,要想在他將來的本職工作和學習中作出成績,他都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我們很難想象,這樣自私、沒有責任感、沒有愛心的下一代,將來如何擔負起民族振興的大業。

研究目的: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積累資料,在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揭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為開展責任教育活動,組織責任教育研究提供經驗借鑑和理性思考。

研究對象: 一至六年級在校學生

課題研究人員:沈風雲、吳麗麗、姜明芳、薑桂英

研究實施方案:

準備階段:

1、成立學校中心課題組;

2、查閲資料、收集資料、進行理論學習,進行課題論證;

3、制定《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實施方案;

4、召開開題會,做好宣傳、發動工作;

5、教師申報子課題,並制定出子課題實施方案;

6、進行“國小生責任意識與責任行為”的現狀調查研究,寫出調查報告

實施階段:

1、深入落實課題實施方案:

①確立各年級段責任教育的內容和目標,開發系列責任教育校本教材;

②建立國小生責任教育系列制度;

③完善國小生在校一日常規(重在學習行為);

④構建國小生責任教育評價體系。

2、辦好家長學校,進行學生家庭責任教育的指導,並進行經驗交流;

3、開展一系列實踐體驗活動;

4、每學年對課題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一次,及時調整課題實施方案;

5、每學年召開階段成果彙報、經驗交流會。

總結階段:

1、實踐、總結—由經驗上升為理論,推而廣之;

2、做好課題的結題工作;

3、完成預期的課題成果。

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發表論文若干篇;

2、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報告;

3、國小生(分年段)責任教育校本教材一套;

4、國小生責任教育研究案例集;

5、責任教育制度體系的建立;

6、責任教育評價體系的構建。

【第2篇】課堂中運用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案例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摘要: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正逐步走進學校,走進課堂,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況,促進教育技術的信息化,並逐步打破“一塊黑板、一枝粉筆、一張嘴巴眾人聽”的教師灌輸為主的傳統教法,構建起新型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數學學科和國小生的特點,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而教學案例研究它十分適合於一線教師的運用,而被學校譽為“真科研”,被專家認為是培養研究型教師,全面提高教師素質,促進學校發展的最為有效的形式。

關鍵詞:多媒體案例研究,興趣,多媒體手段,學生學習,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國小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這就要求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樑。

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正逐步走進學校,走進課堂,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況,促進教育技術的信息化,並逐步打破“一塊黑板、一枝粉筆、一張嘴巴眾人聽”的教師灌輸為主的傳統教法,構建起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對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信息進行處理,形成聲、像、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視、聽、觸、想等多種方式的形象化教學,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於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易於理解和掌握,能取得傳統教學方法無法取得的效果。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數學學科和國小生的特點,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國小數學課堂教學。

而教學案例研究是發達國家在學校教育、師資培訓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方法,它在我國起步較晚,基礎教育階段的案例研究是近幾年隨着新課程改革才出現的,有關教學案例研究的書籍不多,特別是學科按內容分類的教學案例研究更為鮮見。總而言之,教學案例研究在我國是起步晚、底子薄;缺乏深度、效度;可行性、權威性不大。但現在開始為我國教育界所重視,它十分適合於一線教師的運用,而被學校譽為“真科研”,被專家認為是培養研究型教師,全面提高教師素質,促進學校發展的最為有效的形式。

新課改以來,我縣對教學案例的研究也如火如荼,各學校的課題研究中都少不了教學案例這一載體。我校數學教師在市、區、校的各級教研活動中,大家從“什麼是教學案例?怎樣寫教學案例?…”逐步對“教學案例”一詞有了清晰地認識。同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記錄自己的教學經歷、撰寫教學經驗總結和反思教學得失,適時地矯正、調整自己教學行為,為同行間的交流提供了思路和載體。老師們對教學案例的結構、特性、撰寫的瞭解和認識也正逐步趨向成熟。但對案例分系列進行深層面研究,才剛剛開始。

為此,在“備好課,上好課”的大教研氛圍下,為更好地開展校本研究,推動教研組的教研工作。我們想根據數學學科的內容,圍繞一個內容,有目的針對性地進行深入研究,教師之間也有了更多相互交流研討的題材,教研活動將更為實效。現集中優勢兵力,依據教材的內容體系,以小板塊“課堂中運用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切入點,開展典型案例的研究,以提高我組教師的教研能力。特申請《課堂中運用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案例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和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發展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料,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現代教育技術成為教師教與學的工具。

且隨着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學案例分析研究為人們越來越關注,它已成為教師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中介。通過案例的分析可讓教師把新的教學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有利於實現有效課堂教學。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申請此課題的研究旨在通過對“課堂中運用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一版塊教學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完善教師對教學案例的撰寫,逐步提高教師對教學案例剖析能力;促使本組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合理運用多媒體,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積累教研經驗,提高數學教師的教學自省能力,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供借鑑。

四、課題的界定案例。

研究的中心詞是案例。教學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有效研究方法。

教學案例是以敍事的形式來描述富有深刻道理的教學事件。它具有敍事的一般特徵:背景、衝突、問題、活動方式及結果。它展示特定教學活動的發生、發展和效果,包含着具體的處置方式和特有的教學理念,反映的是教師與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和情感。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徵的:

1、案例是現實問題的縮影。

2、案例敍述的是一個相對完整的事件或例子。

3、案例的敍述要詳細。

4、案例具有時代性。

5、案例具有有效性。

6、案例具有典型性。

7、案例不是課堂實錄,對課堂信息的攝取有側重點。

本課題是在“課堂中運用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一教學版塊裏,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案例進行分析比較,對其共性的內容開展相關研討,以獲取有價值的教學經驗。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

1、學生髮展目標:通過組織、實施本課題的研究,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自信心,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教師發展目標:通過組織、實施本課題的研究, 完善教師對教學案例的撰寫,逐步提高教師對教學案例剖析的能力,探索總結教學中所出現的問題和成效,為在教學實踐中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提供有效借鑑。(本課題研究的重難點)從而提高國小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並最終提高國小數學教學質量。

六、課題研究預計有哪些突破。

1、教師能加強學習、緊緊跟上時代步伐、更新思想、改變觀念、提高水平、製作質量更高的教學課件,將課題研究貫穿於教學實踐。

2、通過對教學案例的分析研究,完善教師對教學案例的撰寫,整理出相關教學內容的教案集或案例分析集。

3、開展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讓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幫助教師進行教學案例教與學的得失分析,逐步提高教師對教學案例剖析能力,積累教研經驗,提高數學教師的教學自省能力。

4、利用現代的多媒體手段,如:幻燈、投影、電視、錄音、電腦等,從形式上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在興趣中接受知識,即利用多媒體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完美結合。

5、將教師的所有教學行為,無論是自身的“知、情、意、行”,還是其“傳知、授法、助學、育能”等活動很好的同運用多媒體教學結合起來。

七、研究對象。

建始縣實驗國小教師1——6年級學生八、研究的方法及步驟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和文獻分析法這兩種方法主要運用於課題的準備階段,是完成階段成果的必要手段。

在完成該階段對於目前多種教學媒體的使用現狀和前景的調查研究過程中,主要採取調查法。通過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瞭解當前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掌握情況,瞭解目前課堂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的結合情況,現代化教學媒體的使用情況,瞭解參與實驗班集體學生的現代信息技術和課程教學相關的知識儲備情況等,為課題的順利開展作好充分的準備。

(2)課堂觀察法此法主要適用於課題研究實施階段。

以課堂觀察法為主,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聽課”。同樣,聽課也是教學研究工作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我們課題的研究工作是基於課堂教學,從日常教學事件發生、發展和變化的點滴行為來探究被觀察者的教學行為,及其針對教材內容所展開的教學情況,從而更直接、客觀地觀察、描述課堂教學現象,以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3)教學案例研究法此法主要適用於課題研究實施階段。

教學研究中的案例就是對一個有趣論題的生動再現,它具有時間、人物、地點等,並按一定的結構展現。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研究自己的教學,並從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二是在別人教學的課堂觀察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時的學習和閲讀中注意蒐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同時,蒐集的案例又要是高於教學生活的,這樣的案例才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研究才能得以順利展開。

(4)經驗總結法此法主要適用於課題實施、結題階段。

(5)統計與分析法這是課題結題階段的主要研究方法。首先對各方面的信息加以統計並分析;再分階段、分項目對各組之間的情況進行數據統計;最後總結統計研究成果,分析與目標之間的差異,完成課題報告。

課題實驗步驟:

(一)實驗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1、制定實施方案。

2、落實管理體制,成立課題實驗小組,明確分工。

3、培訓教師,召開座談會。

4、建立課題實驗檔案,完成課題論證。

【第3篇】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課題開題報告

問題的提出

“播種行為,就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穫命運”一位哲學家如是説。習慣作為行為和性格的中介物,其意義何其重大。“學習習慣”是習慣的一個方面,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好的學習方法或策略,通過不斷的重複與練習,從而形成並發展為個體一種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的傾向。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對學習產生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對於中學生來説,由於其行為習慣存在很大的可塑性,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課堂學習習慣尤其重要。然而,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只追求學生表面上學習的熱鬧,而忽視了學生的課堂學習習慣的培養;許多老師缺乏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的經驗,不知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主要觀點與創新之處

數學學科教育以它獨有的優勢,成為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得天獨厚的重要途徑。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的學習習慣直接決定着他們的學習成果。本課題將從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入手。

1、環境方面:人的思維的發展,要靠內在的動力,也要靠外在的條件。一個開放的、民主的、充分尊重個性的環境和心理氛圍,有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2、針對數學教材的通用性、共同性、簡約性而提出來的。

3、學生學習數學不應該是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而應讓他們“做數學”。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學生的實踐、探索與思考是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條件。

4、引導和幫助學生將“已知”的數學知識“還原”成“未完成”的數學,逐漸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

研究的目標、內容與重點

培養學生良好數學課堂學習習慣必須按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和數學《課程標準》思想,在 “十二五”課題研究的帶動下,結合班級及數學學科特點,在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這一目標的前提下,構建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實施創造性思維教學的有效途徑,探索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有效策略,使之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積極體驗成功的喜悦,產生一定的創新動力。據此,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

1、通過研究,建立民主、寬鬆和愉悦的學習環境,培養敢於嘗試、敢於實踐、敢於想象的精神。

2、通過研究,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發生發展過程,養成良好的數學課堂學習習慣。

3、通過研究,實現學習方法的轉變。

4、通過研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養成認真鑽研、敢疑敢問、敢冒風險的習慣乃至精神。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

1、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養成學生良好課堂學習的習慣。

2、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歸納與演繹。

3、弄清數學課堂教學結構安排與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關係機理,探究數學課堂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4、如何設計問題、設計作業、設計活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作用。

本課題研究的重點是:中學生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問題設計、作業設計、活動設計。

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本課題研究的思路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研究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創設能激發學生興趣、產生學習動力的良好情感環境,其次,教師在組織藝術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開展活動,鼓勵學生有創意的結論,及時做出有針對性的評價;最後,要引導學生想象和聯想,學會知識的遷移,進行應用性、擴散性實踐,自覺地進行創新實踐活動。第二,研究在數學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本課題研究擬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從3月起,至4月,為課題準備階段。主要任務:準備材料,校內論證,撰寫《課題申報評審書》,申請立項。目前,本階段工作已圓滿結束。

第二階段:從4月起,至5月,為課題起步階段。主要任務:重新審視《課題申報評審書》,進行課題開題論證,制訂研究計劃。

第三階段:從5月起,至7月,為課題具體研究階段。主要任務:按計劃進行研究,積累研究的過程資料與個案材料,進行課題中期評估,根據中期評估情況優化研究方法。

第四階段:從7月起,至12月,為課題結題鑑定階段。主要任務:對研究過程進行總結,撰寫研究文章,撰寫結題報告、整理成果材料,申請、接受結題評審。

本課題研究擬使用以下四種研究方法:

1、文獻法:以經典的創新教育和藝術教育理念為指導,廣泛吸納國內外的實踐成果,結合本地區、本校的實際,開展課題研究。

2、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實施情況的記錄,及時總結各階段的成果。

3、行動研究法:在重視理論指導的基礎上,強調實踐和探索,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

4、個案研究法:選取典型事例,深入細緻地加以分析、揭示帶有普遍性的規律。

預期研究成果

一、文本成果:

1、《中學生良好數學課堂學習習慣的養成》;

2、課題結題報告;

3、相關論文、教學敍事。

二、非文本成果:

1、在學年檢測中,班級合格率、優秀率明顯高於其他班;

2、學生參加縣以上學科競賽,獲獎率、獎勵等級明顯高於其他班;

3、通過研究,努力使教師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教學觀”和“質量觀”,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加註重學生良好數學課堂學習習慣的培養。

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是一所有數十年曆史的集鎮中心學校,又是我縣課改基地實驗學校之一,開展課題研究有相當的文化基礎與實驗基礎。

本課題主持人對數學課堂中的良好數學課堂學習習慣培養有一定的研究,曾參加過省級課題一項縣級課題的研究,有良好的個人科研習慣與素質。課題主持人具有本科學歷、十多年教齡、較強的業務能力、具有較強的思想水平、教育理論水平和研究組織能力。根據我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對本課題研究必須的物質,學校將給予保障。

因此,本課題研究必將取得預期的效果。

【第4篇】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

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

我校《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是從20xx年9月開始進行實驗的。三年來,在區教育局和學校領導及有關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紮實開展研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動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這樣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這表明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教育工作來説更為重要。特別是現在,學校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和教師往往對學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認識,導致兒童心理的不良發展。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好,繪畫、唱歌能力都較強,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團隊合作精神差等問題,更有甚者表現為厭學,情緒暴躁,懼怕挫折、自閉等心理疾病。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他們和諧健康成長。目前全國上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實現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課題組嘗試着在這方面做些探索,特確定申報了省級《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課題組研究的內容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和存在的問題,依據教育心理學,遵循國小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遵循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規律,堅持實踐育人。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重點

國小生心理健康立足於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學生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使受心理困擾或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得到科學、有意義的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重點:人際交流,學習適應及個性輔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國小生年齡特點,我校選擇年級組為切入點,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在遵循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同時,各年級段側重點有所不同。

1、低年級:減少對成年人的依賴,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新的學生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興趣,嘗試建立適宜的人際關係,樂於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中年級: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初步懂得社會法規,形成初步的學習方法,學會調整學習心態;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學生交往,學會調節處理人際關係,培養集體意識。

3、高年級:幫助學生學會情緒調節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學會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監督能力,學會確定學習目標,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參與社會實踐,初步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培養開朗、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的途徑:

1、聽取專家的心理輔導講座,以減少實驗中的盲目行為,使研究實驗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2、加強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

3、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相互啟發,以積累更好的經驗。

4、多開設體驗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研究的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行為分析法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實驗週期三年(20xx.9-20xx.8)

(一)準備階段:(20xx.9-20xx.12)

1、組織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理論知識。

2、學習學校總課題方案。

3、確定《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實踐與研究》這一研究項目,提出研究計劃。

(二)實施階段:(20xx.1—20xx.12)

1、按研究計劃定期開展各項活動,如開設心理講座、召開家長會、開展體驗教育活動等。

2、確定個體跟蹤輔導對象(個案),記錄及分析行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寫階段性課題研究小結,並收集相關資料。

(三)總結階段:(20xx.1—20xx.8)

1、收集相關資料,聽取家長與學生的意見,並做好記錄。

2、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總結性課題研究報告,彙報研究成果。

預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課題研究報告。

七、課題研究過程概述

1、確定研究對象,成立課題組

20xx年9月,我校選定了本課題,成立了課題組,確定1-5年級學生作為實驗研究對象。

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指導專家:任其平(安師院教育系教授)

課題負責人:王澤潤

課題組長:徐一文

課題組成員:潘家寶、舒萍、張麗、葉代娣、朱秀華、鍾玲、鄒慧君、

【第5篇】中學生小課題研究報告

中學生小課題研究報告

一、研究背景

《語文 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學段學生作文訓練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強調要培養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養成修改自已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可見,放手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當前作文教學中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葉聖陶老先生也曾説過:“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假如着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導地位了嗎?”他還説:“改的優先權應屬於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重在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

而現實教學中,老師們“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師最煩惱的事。耗費了大量心血,收效卻不大。學生怕寫作文,總是對作文不感興趣,更寫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貫徹教師寫作意圖的過程,學生則變成了被動接受的容器。這樣做的確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基於此,我確立了《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能力的.研究》這個課題。

二、概念界定

本課題的研究有三個概念:

學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應是批改和評講的主體,學生成了主體地位,他就會有興趣,就會樂學。

互批互評:作文寫好後,是學生間的互相批改,互相評講,不是老師包辦。

作文:是學生自己寫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選來的文章。

三、研究目標

1.通過互批互評來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閲讀賞析能力。

2.培養學生批改作文、評講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為習慣,以提高寫作的能力。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四、研究內容

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的能力

本課題系蘇州市中國小“指導學生自學”微型課題,課題編號1009059,組長:朱建榮。主要研究成員:施路平、鄭詠梅、蔡秀蘭、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閲、收集有關學生作文自改能力培養方面的科研文獻,獲取相關信息,並進行分析綜合,從中提煉出與本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

調查研究法:通過訪談、問卷等方法,對學生作文批改現狀以及學生自改作文能力進行調查研究,並加以分析綜合,為課題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實驗研究法:以課題研究計劃為目標,對各個階段的研究不斷地進行計劃、研究、總結、修正,使課題研究科學、規範、合理。

經驗總結法:通過對課題的研究,不斷地加以總結,把獲得的經驗加以提煉總結,以期從中探索出一些教學規律,來指引今後的教學工作。

六、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擬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2009年10月:1.學習理論,我們學習了黃大龍、朱治國合編的《生態課堂理論》,學習了《蔡明講語文 》和蔡明老師的一系列有關生態課堂的文章。2.醖釀製訂了方案,我們的方案獲得市方案評比二等獎。

第二階段:(2009年10月——2010年1月)按計劃實施,根據實際情況,蒐集整理第一手資料,認真分析研究並小結;及時上傳到網頁。

第三階段:(2010年2月——2011年3月)我們積極做好研究活動,成員們每人圍繞課題開公開課。有幾人多次上了課題公開課,及時資料整理、總結,及時上傳。最後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第6篇】“提高學生英語言語技能”研究課題實驗報告

“提高學生英語言語技能”研究課題實驗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目標 1、問題的提出現在中學英語教學最大的弊病就是學生缺少言語技能。為了改善學生的交際能力,我們提出了“提高學生英言語技能”的研究課題。為此我們在高中各年級進行了長達四年的課題研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2、課題研究的目標和主要內容課題組根據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培養學生在口頭上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提高觀察、注意、記憶、想象、聯想等能力。主要內容是訓練學生能對所學文章進行概括、轉換、補充、評價及推斷。概括就是在學習預習課文的基礎上,要求他們認真領會文章中心思想或主要內容,經過思考,用三五句話加以概括總結。轉換就是充分發揮學生模仿性強的特點,用所學知識來改變局部課文的寫法,重新組織文字進行表達的一種訓練方式。學生由模仿到創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有利於求異思維的培養,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提高口頭交際的能力。補充就是特定語言環境擴展聯想,進而由學生對原文進行補充的訓練形式。先給學生一定的語言環境,然後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想象能力,對理解記憶中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以後,得到一種新的形象思維。評價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思維訓練、言語訓練。它要求學生必須加深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抓住文章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動,鑑賞並挖掘課文的真正思想,在此基礎上利用英語來表達自己對文章主題或主人公性格特點的評價與認識。推斷是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推斷講述,也是很必要的。通過推斷進行假設,培養他們邏輯揄和想象能力。最後能夠達到脱口而出的水平。 3、課題研究的理論根據(1)言語是人們交流思想時的話語,由引可以以為言語能力就是交際能力。言語能力能夠把語言知識和言語知識靈活又得體應用於語言交際。言語能力以語言能力為基礎。但語言能力並不能“自然”地轉化為言語能力。要具有言語能力還必須具有言語知識或交際規約和語言國情知識,必須接觸大量的語篇形式的教材,必須進行反覆言語操練。語言能力通過課文教學得到提高,言語能力通過課文教學得以發展。示意圖 (2)“説”是一個複雜的心理活動,這個過程是將自己內化的語言材料進行編碼,即藉助於詞語按一定的句式,連貫地轉換外部有聲語言。“説”得有説的動機。即有強烈自我表達的心理傾向,不羞口,不膽怯。心理學家古朗説:“被要求講一種外國語言,不僅僅是心理上受威脅,精神與身體的整個系統都直接受到牽連。”所以,培養“説”的這種素質,要循序漸進。所以本課題提出“提高學生英語言語技能”激發學生講英語的興趣,培養“説”的能力,達到提高學生交際能力。二、課題研究過程 1、自1997年5月——1997年9月書面提出“提高學生英語言語技能”課題的立項報告包括學習本課題有關的著作的論述,分析課題,檢查文獻,並開展課堂教學調研和舉行小範圍的研究課。 2、1997年9月正式開題,以本研究課題為基礎,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開設了以閲讀為重的公開課。並且在秋季校對外的大型公開課中取得成功。 3、初步總結出了“提高學生英語言語技能”在閲讀課上的應用:我們分二步開始。(1)從年級上劃分。高一:主要訓練概括能力。高二:在概括的基礎上主要進行轉換。高三在高一、高二的基礎上訓練評價及推斷。但又拘泥於年級上的差異,有時適當交差進行。(2)由於高中教材的閲讀材料體裁各異根據閲讀課文的體裁可分為以下幾種課型: A、概括型:以 Book 1 A Lesson 50 Abraham Lincoln為例,以時間順序為線索,請同學自己組織語言概括全文。有的課文請同學用一句話概括每段的主題,然後用一句話或幾句話概括全文主題。如Book 1 A Lesson 10 American English。有的課文可以以情景表演為背景,請同學概括。以Book 2 A Lesson 30 First Aid 為例,學生根據課文表演急救護理,邊表演邊講,通過這種精彩的表演,同學既掌握了急救知識,有訓練了言語技能。 B、轉換型:以Book 1 A Lesson 6 'Look carefully and learn '中第3、4節為例,請同學以一個新化學老師的身份上台表演做實驗,通過角色的改變,學生既增加了興趣,又掌握了言語技能。有的課文,把第一人稱變成第三人稱來敍述,如Book 3 B Lesson 65 My teacher變成Helen’s teacher,反之也可。有的還可以把對話轉成敍述。如Book 2A Lesson 38 At the Tailor’s shop。再如Book 2B Lesson 86 A Tale of two cities。抽出其中一段進行對話表演。 C、補充型:有的課文我們可以讓學生為它設計一個合理的開頭或結尾。如Book 2B Lesson 70 We’ve lost our Dad 。同學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有的説為過生日而旅遊,有的説那時歐洲氣候最值。再如為Book 1B Lesson 70 The necklace設計一個結尾,有的同學贊成以悲劇結尾,有的同學贊成以喜劇結尾。 D、評價及推斷型:此類課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認識對人物、事件進行評價及推斷。如: Book 1 A Lesson 50 Abraham lincoln Book 1 B Lesson 74 The Secret is Out Book 1 B lesson 82 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 Book 2 A lesson 2 Walt Disney Book 2 B lesson 50 Ablert Einstein Book 2 B lesson 74 Martin Luther King. Book 3 A lesson 2 Madame Curie Book 3A lesson 6 Captain Cook Book 1 A lesson 26 Earthquakes 30 Food around the world 38 The Olympic Games 42 American Country Music Book 1 B lesson 66 Milu Deer Return to China 78 Paper 90 Aswan Dam Book 2 A lesson 6 No smoking, please 15 China Daily 22 Coins 34 Earth Air Water 35 Animals in Danger Book 2 B lesson 54 Satellites Lesson 62 The sea Lesson 63 Life in the Oceans Lesson 66 Life in the future Lesson 78 Disabilities 91 Mobile Phones Book 3 A lesson 18 Advertising 3 A lesson 34 Gymnastics 3 B lesson 69 The office 5 4、1999年1月底對高一、高二、高三進行了數據實驗分析。圖表如下 能自由交談 能説一段或複述 幾個句或詞 不能高一 1 (0.7%) 95 (67%) 44 (31%) 2 (1.3%) 高二 5 (3%) 104 (65.4%) 49 (31%) 1 (0.6%) 高三 18 (10%) 115 (63%) 48 (26%) 3(1.6%) 2000年10月在高二、高三進行的數據分析: 能自由交談 能説一段或複述 幾個句或詞 不能高二(142)(原高一) 10(7%) 105(73.9%) 26(18.3%) 1(0.7%) 高三(159)(原高二) 15(9%) 113(71.1%) 30(18.9%) 1(0.6%) 實驗表明,通過“提高學生英語言語技能”有效的訓練,如學生言語技能有明顯提高 5、1999年9月——2000年9月,本課題組開闢了英語第二課堂。舉行了3屆“英語周”活動,打開了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的訓練渠道,達到了課中學,課外紅練,生活裏用的目的。圖表如下。 時間 內容第1屆 1999.5 在校內開設了吃、住等文化場所,開闢了“英語角” 第2屆 1999.9 英語歌詠、演講比賽第3屆 2000.5 英語精典電影回顧周及英語課本短劇表演賽 6、開課前3分鐘“free talk”請同學談談自己所感興趣的事與人。此活動成為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之一。三、課題研究實驗成果分析 1、敢説。逐步改變了學生不敢説的弊病,學生課堂學習氣氛活躍,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並且加大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由於“提高學生英語言語技能”給學生創造了更多“説”的機會,“説”的內容。使2/3的學生都有機會表演,真正的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 2、會説。以“提高學生英語言語技能”訓練為主的課文教學促進了學生特長髮展,有的同學語音,語調優美,有的同學思維敏捷,有的同學非常富有表演天賦,有的同學幽默、滑稽,也有性格比較內向的同學通過這種“説”的訓練,逐步在課堂上變得開朗起來了。增加了各個層次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3、説得更好。促進了課前3分鐘“free talk'和第二課堂的開闢。課文在教學內容已不能滿足學生的表達慾望,我們通過free talk這種活動,讓學生有機會表達自我認識,情感和興趣,促進學生的個笥發展,增加相互理解。通過開設第二課堂”英語周“這咱開放式教學,發展學生個性,發展學生興趣。每一屆活動都能湧現出一大批能説,會唱,善演的小藝術家。 4、同時促進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主要參考書目: 1、《外語教與學》 胡仲文 2、《中國小外語教學》 3、《中學英語教與學》1—3季 4、《學生情商與非智力因素培養訓練實用全書》 人民中國出版社 5、《教育學》 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第7篇】關於課題《搭建學生自主發展平台行動研究》的階段性報告材料

巨 城 示 範 小 學

一、課題研究進展情況:

(一)課題組成員進行了深入廣泛的理論學習

我們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了關於行動研究的理論知識,瞭解了行動研究的概念及行動研究的一些特點,以及它的實施步驟與基本模式等問題;並深入學習了“自主學習”的相關知識,使這些新的理念能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教育教學之中。我們將所有參與實驗的教師分為三個大組:語文組、數學組、綜合組,這樣更有利於我們的研究工作。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我們制定了“課題研究管理制度”、“課題研究工作制度”等,逐步完善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我們課題組成員一直訂閲《山西教育》《國小語文教學》《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等教學雜誌,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二)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嘗試“自主發展”課堂教學

課題組成員選擇自己任教的其中一個班級為實驗班級,進行實踐:

1、尋求與構建“自主發展”課堂教學模式

構建“自主發展”是指“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自主發展”教學模式的基本課堂教學結構是:創設情境,激勵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師生互動,反饋補充——實踐應用,拓展延伸。具體操作流程如下:

(1)創設情境,激勵思考。創設問題情境,營造和諧氛圍,大膽提出質疑,主動思考探究。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指導自主學習,體現探究過程,進行合作交流,自行解決問題。

(3)師生互動,反饋補充。師生多維互動,及時反饋激勵,複習鞏固創新,共同歸納總結。

(4)實踐應用,拓展延伸。強化思維訓練,拓展應用實踐,情感體驗感悟,延伸自主發展。

實驗教師靈活運用該模式,又創造性地總結出以下子模式:(1)情境引領——自主探究——內化延伸;(2)創設情境——實踐探究——拓展延伸;(3)激發興趣——自主探究——拓展創新

2、實施“自主發展”教學模式

在教學結構上,實驗教師恰當地設計教學環節。把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作為“自主發展”學習的基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學共進。在自主探究中,注意提供探究材料,體現探究過程,提供充分的探究時間和空間。在合作交流中,重視營造合作交流的氛圍,讓學生學會合作交流的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創造適合不同學生接受能力和有利於學生自主發展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不再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模式,而是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和彈性靈活的成分,接納史料不及的體驗,讚賞學生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

在教學組織上,把培養質疑品質作為“自主發展”的關鍵。集體討論、小組合作學習、個人自覺思考、師生共同探討,已成為我校普遍採用的教學組織形式。比如,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包括個體自學、自願結合、互幫互學、小組交流、各小組代表彙報、開展全班範圍的討論與交流。

在教學評價上,把及時反饋激勵作為“自主發展”的動力,使評價真正成為促進每個學生髮展的有效手段。着重從學生參與教學的狀態和程度以及思維活動的深度和頻度等方面,給予及時反饋和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實施學生髮展性評價,實現學生多元智能的綜合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3、改革“自主發展”教學設計

我校把改革傳統的教學設計,完善“自主發展”教學設計作為提高備課質量,優化“自主發展”課堂教學的基礎環節和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教學設計既要凸顯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這是教學設計的質量要求),又要體現採取的相應教學策略(這是教學設計的操作系統和核心環節),還要體現教學設計的構成要素(這是系統教學設計的基本框架)。完善教學設計包括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的形成和完善過程,一般經過個人備課(形成教學設計)—集體備課(研討教學設計)—個人再備課(完善教學設計)—上課(驗證教學設計)。我們通過對教學設計的研討、展示、評優活動,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提高備課質量,尤其是集體備課質量,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

4、優化“自主發展”課堂教學

為了優化“自主發展”課堂教學,每學期我校都開展以研討課、觀摩課、評優課為中心內容的教學研究活動。研討課重在對“自主發展”教學模式與策略的研討交流;觀摩課重在引領教師在課題研究總體思路的框架下,進行教學實踐與創新;評優課重在促進全體教師相互學習,普遍提高。

“研討課、觀摩課、評優課”教學研究活動的過程,是以課例為載體,以理論為支撐的教學反思和行動研究的過程。這樣的教學研究活動,為那些專注探索的教師們搭建了探索展示平台。大家共同探索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及至策略。

二、取得的階段成果

(一)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個人發展

首先,本課題研究激發了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主動性。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的過程中,豐富知識儲備,感知學習的樂趣,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主體精神和主體積極性。這説明學生的“主體參與”得到落實,“主體參與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自主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得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得到發展。

其次,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發展”教學模式的實質,是讓學生經歷自己發現問題、自主探究問題、自行解決問題的互動、自主的學習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恰當的引導和及時的幫助,以及對學生個性和情感體驗的關注,使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並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及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不斷地發展。

教學質量監測結果表明,學生的學業成績明顯增強。調查分析結果也表明,學生們預習態度與習慣、問題意識與解疑、合作意識與能力都得到很大發展,基本形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提升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

本課題研究不但構建了“自主發展”教學模式與策略,引領學生學習方式的完善,而且提高了教師創新教學能力。廣大教師從優化課堂教學入手,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設計激勵情境,營造民主氛圍,引導質疑解難,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增強學科相融性。本課題研究促進了教師對教學實踐中問題的研究,對成功的經驗的總結,實現從教學經驗到科學理論的升學。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並不斷獲得進步,提高專業技能,這是教師專業化的具體表現。

在課題研究中,我校教師得到教研、科研人員在理論與技能上的及時指導,應用理論於教學實踐之中,“教師即研究者”這一理念向現實轉化,實現着教師自身的持續發展以及專業技能水平的總體提升。

(三)促進學校辦學特色持續發展

本課題研究與課程改革緊密結合,以創新求發展,以質量創特色,在課改研究中實施課題牽動策略,牽動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帶來了師生共同成長。

此外,我們課題組成員還圍繞課題研究創辦了自己的五期雜誌《教研之窗》,其中收集了十幾位教師的優秀論文、教學案例、教學反思及部分學生的優秀日記、作文等作品。王仙蘭老師的《鳥的天堂》、王玉霞老師的《大瀑布的葬禮》、王召武老師的《圓的認識》、任瑞芳老師的《生命生命》等十多節研討課、觀摩課,受到了領導的好評。課題組成員還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如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案例分析等豐富詳實的資料。

三、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1、“自主發展”教學理論與“自主發展”教學實踐之間存在着脱節現象。

2、學生長期以來形成的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原有的不良的學習習慣、學習心理在短時間內難以轉變。

3、對課堂的預設與生成、時間與效率之間的矛盾問題一時還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

4、課題組成員時間、精力、學識的有限和實踐中不可控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研究的淺陋、缺陷。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提出了以下改進措施:

1、課題組成員不斷更新觀念,認真學習理論知識,提升個人素質。

2、多向同行請教,向專家請教,虛心學習。

3、努力克服工作中的障礙,合理安排時間,勤於實踐,必須用勤奮的態度和良好的教學效果來取得學校的支持和幫助。

4、希望上級有關部門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

四、下階段研究計劃

本課題研究構建了“自主發展”教學模式基本框架,帶動了各學科教學改革,帶來了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以及學校辦學特色發展,同時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積累了一些有價值的專題經驗、論文和案例,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和明顯的效果。

本項研究是一項規範性研究,研究過程實現了理論提升和教學質量提高相互促進,研究成果顯著,達到了研究目標。我們將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引導、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習慣,對學生的進步予以肯定和鼓勵。定期反思總結,梳理材料,撰寫教學感悟、教學論文。

另外,由於信息技術將成為教學過程中整合各種信息資源、課程資源的平台,一些新的方法、手段,及至策略引入改革之中,正在成為增強教學內涵底藴的主要方式,因此,完善“自主發展”教學模式的研究,涉及到許多有待進一步探究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我們有信心在深入研究與實踐中取得新的進展。

教改的路是艱辛的,但也唯有這種艱辛才能帶給我們快樂和欣喜。課題順利進行了一段時間,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這隻能作為我們今後繼續課題實驗的基礎,我們將以此為動力,與時俱進,開拓進取。

【第8篇】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格式

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格式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動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這樣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這表明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教育工作來説更為重要。特別是現在,學校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和教師往往對學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認識,導致兒童心理的不良發展。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好,繪畫、唱歌能力都較強,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團隊合作精神差等問題,更有甚者表現為厭學,情緒暴躁,懼怕挫折、自閉等心理疾病。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他們和諧健康成長。目前全國上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實現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課題組嘗試着在這方面做些探索,特確定申報了省級《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課題組研究的內容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和存在的問題,依據教育心理學,遵循國小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遵循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規律,堅持實踐育人。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重點

國小生心理健康立足於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學生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使受心理困擾或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得到科學、有意義的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重點:人際交流,學習適應及個性輔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國小生年齡特點,我校選擇年級組為切入點,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在遵循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同時,各年級段側重點有所不同。

1、低年級:減少對成年人的依賴,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新的學生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興趣,嘗試建立適宜的人際關係,樂於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中年級: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初步懂得社會法規,形成初步的學習方法,學會調整學習心態;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學生交往,學會調節處理人際關係,培養集體意識。

3、高年級:幫助學生學會情緒調節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學會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監督能力,學會確定學習目標,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參與社會實踐,初步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培養開朗、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的途徑:

1、聽取專家的心理輔導講座,以減少實驗中的盲目行為,使研究實驗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2、加強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

3、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相互啟發,以積累更好的經驗。

4、多開設體驗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研究的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行為分析法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實驗週期三年(20xx.9-20xx.8)

(一)準備階段:(20xx.9-20xx.12)

1、組織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理論知識。

2、學習學校總課題方案。

3、確定《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實踐與研究》這一研究項目,提出研究計劃。

(二)實施階段:(20xx.1—20xx.12)

1、按研究計劃定期開展各項活動,如開設心理講座、召開家長會、開展體驗教育活動等。

2、確定個體跟蹤輔導對象(個案),記錄及分析行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寫階段性課題研究小結,並收集相關資料。

(三)總結階段:(20xx.1—20xx.8)

1、收集相關資料,聽取家長與學生的意見,並做好記錄。

2、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總結性課題研究報告,彙報研究成果。

預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課題研究報告。

七、課題研究過程概述

1、確定研究對象,成立課題組

20xx年9月,我校選定了本課題,成立了課題組,確定1-5年級學生作為實驗研究對象。

【第9篇】研究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藝術表現能力課題結題報告

研究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藝術表現能力課題結題報告

19xx年以來,我校承擔常熟市總課題《聚集素質教育,優化音樂過程的研究》的子課題《研究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藝術表現能力》的實驗研究,我們課題組積極進行探索和實驗,引導學生在藝術教育天地裏主動參與,自我教育,自我創造,自由發展,經過三年的實踐,大大提高了全體學生的藝術興趣和素養,激發了他們的創造潛能,促進了他們人格的健全發展,本課題的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一、課題實驗的過程:

(一)課題研究的原則與方法:

課題研究首先將重點放在唱遊教學上。唱遊教學是學與玩的教學,國小低年級學生剛從學前階段過渡到國小學習,還具有許多學前兒童的特點,他們的直觀形象記憶比邏輯記憶發達,雖好奇但注意力不持久,雖好勝性強但又顯得比較脆弱,同時他們又表現出愛唱、愛跳的天性,他們自覺不自覺地會在音樂的伴奏下做出一些動作,喜歡把自己當成音樂中的一個角色,他們還會用自己的思維和動作,表現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及音樂的知識範圍,來創設一定的情景,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唱、玩、跳,使之從小喜歡音樂,樂於學習音樂,激發情趣,培養樂感,提高藝術表現能力,因此在實驗中我們遵循以下原則:

1、學生主體原則:學生是自己的心理髮展的主體,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和主動性,創造性,使其通過學會聽不同的音樂,並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

2、平等對待原則:心理教育只有在愉快活潑、樂觀向上的心理氣氛中才能有效地進行,只有從尊重學生出發,平等對待每位學生,學生才會打開自己的心扉,我們所進行的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3、點面結合原則: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才能使每位學生的個性健全的發展。

在研究中,我們採用了實驗法,從情感領域方面加以探索,不斷開發學生的藝術潛能,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有感情地進行唱遊活動。

(二)課題實驗的步驟和措施

1、第一階段(1999.3~1999.8)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制定實驗方案。

2、第二階段(1999.8~2000.6)是具體實施階段,主要採用了以下幾條措施:

⑴立足課堂重開發

課堂是進行教學的重要陣地,因此我們課題組成員着重對學生的課堂開發,先讓學生認真聆聽唱遊音樂,感受完整的音樂藝術形象,引起情感的共鳴,熟悉音樂的節拍、節奏、速度等,體會音樂的基本情緒,只有充分的熟悉了音樂,才能進行編排唱遊動作,以進一步理解與表現音樂的形象。唱遊活動可由老師設計編排,然後給學生示範講解,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即興創編等。

a、教師示範講解

根據少兒善於模仿的特點,教師採用邊示範邊講解的方法,使學生對音樂和動作有一個完整的印象,然後根據樂曲指導學生進行舞蹈的表演,或根據歌詞設計動作,讓學生從模仿到創作,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知表現能力,如律動、歌表演、集體舞等。

b、學生即興創編

唱遊動作大多來源於現實生活,因此,凡是在唱遊中反映的是國小生所熟悉的內容,就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啟發他們積極的思考,鼓勵他們大膽地創編,讓學生有機會即興唱、即興跳等,激發他們的表現力。

⑵參與活動重實踐

掌握知識技能的.最好途徑是實踐,因此組織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活動對於激發他們的表現力是相當重要的,教師可根據教材精心設計各種音樂遊戲、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如《聽音接力》《小貓釣魚》等遊戲都可以選用,另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集體的,個別的師生共同參與的表演,使音樂教學的內容更豐富,更深刻。

3、第三階段(2000.7~2001.3)為實驗總結階段,主要是繼續實驗,提高總結。

二、研究的成果

實驗班中的學生能做到邊聽音樂邊表演,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力,王佳妍等同學在課餘時間排練的舞蹈《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在校觀摩活動上表演,受到全校老師的一致好評。學生能感受音樂的旋律美和塑造形體美,老師學生合作排練的舞蹈《偉人曲》在xx年市國小生文藝會演中獲三等獎;在20xx年的元旦文藝會演中,排練的舞蹈《摘葡萄》、《茉莉花》,獨唱《冰糖葫蘆》分別獲等級獎,一堂歌表演公開課《小雨沙沙》在梅李片音樂評優課中獲二等獎;本課題的實驗,提高了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充分認識並開拓了學生表現音樂的藝術美,最終達到創造性的自我表現,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提高培養了學生的藝術表現力。

三、對本課題的評價

本課題經過全體課題成員的努力,已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果,在實驗班中學生做到邊聽音樂邊表演,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感受音樂的旋律美和形體美,提高了學生的藝術表現力,把學生的潛意識審美引導到了有意識的審美中,突破了思維侷限性,從感受到理解音樂,充分認識並開拓性表現出音樂的藝術美,最終達到創造性的自我表現,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提高了學生的藝術表現力。

【第10篇】大學生消費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一、問題提出

時代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水平也隨之提高。那麼我們中學生消費水平又是怎樣的呢?其實,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説,“消費”這一概念還不是非常明確,從而導致不能合理消費、正確消費。

二、研究目的

通過調查瞭解同學們的消費狀況,併為同學們提出一些合理消費的建議。

三、研究意義

有利於增強同學們的消費認知能力。

四、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上網查閲相關資料,瞭解相關信息。

(二)問卷調查法:制定調查問卷並進行問卷調查。

(三)採訪法:對同學們進行採訪。

五、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

邀請指導老師參加,首先對研究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根據成員的自身情況進行分工並制定一套良好的實施方案。同時小組成員自籌經費由組長保管。

(二)實施階段

每個成員根據自己的任務和方案進行實際操作。

1.圖書館、網絡查閲相關資料,瞭解相關信息。制定調查問卷,設置採訪問題,對問卷調查和記錄採訪做好準備;

2.到學校發放調查問卷;

3.負責採訪的同學深入學生進行採訪,根據設置的採訪問題對一部分同學進行實際採訪。捕捉真實信息並隨時記錄採訪的信息;

4.從小組成員處將填好的問卷和採訪途中記錄的信息資料進行初步整理;

5.把數據交由組長進行進一步的整理和總結。

(三)總結階段

邀請指導老師參加,全組成員討論收集到的數據信息並得出結論,由組長負責將討論的結果撰寫成研究報告。

六、預期成果

完成調查報告和研究報告

七、條件分析

(一)主觀條件:全組成員對課題十分感興趣、十分積極,團結協作;

(二)客觀條件:成員家中有電腦方便查閲資料,實驗器材容易找到,實驗方案可行,老師十分配合我們。

(三)經費來源:本課題經費由小組成員自籌

【第11篇】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怎麼寫

我校《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是從9月開始進行實驗的。三年來,在區教育局和學校領導及有關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紮實開展研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動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這樣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這表明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教育工作來説更為重要。特別是現在,學校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和教師往往對學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認識,導致兒童心理的不良發展。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好,繪畫、唱歌能力都較強,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團隊合作精神差等問題,更有甚者表現為厭學,情緒暴躁,懼怕挫折、自閉等心理疾病。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他們和諧健康成長。目前全國上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實現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課題組嘗試着在這方面做些探索,特確定申報了省級《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課題組研究的內容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和存在的問題,依據教育心理學,遵循國小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遵循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規律,堅持實踐育人。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重點

國小生心理健康立足於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學生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使受心理困擾或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得到科學、有意義的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重點:人際交流,學習適應及個性輔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國小生年齡特點,我校選擇年級組為切入點,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在遵循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同時,各年級段側重點有所不同。

1、低年級:減少對成年人的依賴,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新的學生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興趣,嘗試建立適宜的人際關係,樂於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中年級: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初步懂得社會法規,形成初步的學習方法,學會調整學習心態;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學生交往,學會調節處理人際關係,培養集體意識。

3、高年級:幫助學生學會情緒調節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學會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監督能力,學會確定學習目標,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參與社會實踐,初步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培養開朗、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的途徑:

1、聽取專家的心理輔導講座,以減少實驗中的盲目行為,使研究實驗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2、加強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

3、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相互啟發,以積累更好的經驗。

4、多開設體驗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研究的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行為分析法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實驗週期三年(.9-.8)

(一)準備階段:(.9-.12)

1、組織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理論知識。

2、學習學校總課題方案。

3、確定《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實踐與研究》這一研究項目,提出研究計劃。

(二)實施階段:(.1—.12)

1、按研究計劃定期開展各項活動,如開設心理講座、召開家長會、開展體驗教育活動等。

2、確定個體跟蹤輔導對象(個案),記錄及分析行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寫階段性課題研究小結,並收集相關資料。

(三)總結階段:(.1—.8)

1、收集相關資料,聽取家長與學生的意見,並做好記錄。

2、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總結性課題研究報告,彙報研究成果。

預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課題研究報告。

七、課題研究過程概述

1、確定研究對象,成立課題組

9月,我校選定了本課題,成立了課題組,確定1-5年級學生作為實驗研究對象。

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指導專家:任其平(安師院教育系教授)

課題負責人:王澤潤

課題組長:徐一文

課題組成員:潘家寶、舒萍、張麗、葉代娣、朱秀華、鍾玲、鄒慧君、潘功蘭、吳曉潮、薛葦、鮑濤、餘麗娟、汪翠霞、劉娟娟、朱啟宏、樑蘭萍

2、根據實際,實驗研究

(一)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為使心理健康教育達到全面普及,提高廣大教師和學生及家長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水平。學校充分利用廣播、板報、心理講座,家長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工作與學校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使全校廣大教師、學生、家長了解了什麼是心理學,什麼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對個人學習、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極大地認識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

(二)從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出發,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活動。

學校辦學的宗旨是“一切為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為了能讓學生健康和諧發展,我們開展以下活動。

①建立個案庫。學校經過班主任的詳細瞭解與觀察確定了少數有較重心理困擾及障礙的學生作為個案跟蹤輔導對象,由年級組輔導教師一月一次開展交流談心活動並做好記錄,認真分析行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後期教育的針對性。目前,全校的心理輔導個案庫成員有20餘人。經過一年多的觀察和教育,大多數學生能正常地學習,正常與同學交往,處事能力大有增強。

個案一: 五(3)班吳某,大腦有疾患,精神經常興奮,失控。一年來在年級組教師跟蹤教育輔導下,現在能正常隨班就讀。學生評價:他上課能靜心下來聽課,下課也能與同伴友好相處,不隨便攻擊別人。

個案二:三(1)班胡某,性情暴躁,多動,學習不能專心,課堂上行為隨意經常無故攻擊人。如今學生評價:上課能安靜上課,作業能及時完成,魯莽行為有所改善。

個案三:四(2)班徐某,表現為不與同學交往,平時不參加學校的集體活動,封閉自我。現在學生評價:如下課與同學玩耍,上課也能發言,集體活動表現也較積極。

個案四:四(1)班韋某,表現為個性偏激主觀,遇事衝動,以自我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與爺爺發生衝突,因而舉起斧頭砍爺爺被及時制止。現在家長評價:與人相處時較友善,學會怎樣文明理智去解決問題,能夠尊敬家長,遇事願意與家長溝通。

……

②舉辦專題講座。為提高廣大學生調控自我行為的能力和素質,學校聘請專家舉辦講座,每學期不少於一次,指導學生調控自己的心理。安師院教育技術系任其平教授,致力於教育研究,他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藉助講座形式與廣大學生交流,讓學生受益匪淺。底我校邀請了《知心姐姐》雜誌社的編輯來校為學生做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她深入淺出的講解,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大大提高了學生自我心理調適能力。

③舉辦心理健康板報。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心理健康專題板報展,讓學生們認識心理學,瞭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讓更多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及自我調控的方法。

④開設心理諮詢與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學校開設了“知心姐姐信箱”,學生可以將自己成長的煩惱通過書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輔導教師能很快給學生諮詢回覆,引導學生學習,疏導學生思想。高年級組的心理輔導教師還組織五年級優秀學生成立了諮詢小組,共同商討成長中的煩惱,通過師生之間的朋友式交流,既解決了學生因學習方法不當,導致成績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強了學生的交往能力。

(2)加強學校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與延伸,並且影響着學校教育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我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視家長的參與。

一是積極創設條件為家長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讓更多的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懂得如何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聘請了三院保健主任給家長做《兒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報告;9月請安師院的嚴雲堂教授為六年學生做《關注學生春期生理、心理教育》講座,對於高年級學生如何克服心理上厭學、説謊、早戀等現象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讓廣大家長深受啟發。9月請任其平教授給一年級家長做《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國小生生活》報告。各類專家指導講座,讓廣大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減少盲目性,從而科學地引導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養成樂觀向上的心態。

二是利用《家教週報》報紙,心理板報、廣播站及家長會等途徑,向家長介紹現代教育觀,讓他們知道減負減什麼,家庭的民主氣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等有關知識,幫助家長建立現代育人觀,人才觀,讓學生有實踐的機會,參與的機會,體驗的機會,還給孩子一個平等的、寬鬆的、自由的成長環境。

三是對個別有心理困擾的家長進行案例教育,進行對話,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對孩子們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家長聯繫,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如今年剛畢業的學生王某父母離異,他跟隨父親與祖父母住。孩子缺少母愛,祖父母望孫成龍要求嚴格,父親不關心他還經常打罵,不准他與母親見面,孩子一度處在崩潰邊緣,在校表現自我保護意識強烈,不能與同學正常相處,攻擊性強,對不利於自己的任何言論存在強烈的敵意,並且有自傷發泄行為,學習成績也一路下滑。教師發現後馬上與家長聯繫,結合家教理論向家長陳述利害。提出合理的建議,建議家長正確處理親情關係。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並對孩子進行不良心理的疏導,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通過家校合力,該生的不良心理和行為習慣得到有效矯治,學習成績也重拾升勢。

(3)調節班主任工作心態,促進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是學校的基層組織,學校對學生的教育主要通過班級來實施,而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學校教育管理及學生成長過程中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課題將班主任列為課題組成員,對班主任進行培訓,聽心理輔導專題講座。學校課題組與教導處一起利用週三的教研會邀請安師院的任其平教授給本校教師進行了《關注心理,關愛生命》、《國小生心理教育》2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任教授就新時期教師面對的壓力及如何調試自我心態給教師做了具體詳細的心理上的指導,同時就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特點及對策做了科學的指導,讓廣大教師深受啟發,懂得運用心理學的方法解決學生中存在的這樣與那樣的問題,從而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成效。不斷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級水平,學校每學期開一次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和教育案例分析會,讓班級管理工作比較突出、學困生轉化比較成功的班主任給全體教師介紹經驗,讓廣大教師在交流中啟迪,在討論中感悟,從而不斷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我校班主任教師的整體育人水平。

(4)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與學科教育活動相結合,向學生的日常生活滲透,向學生的教育的全過程滲透,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①通過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知識。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從教材內容看,各科內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語文、思品、自然等學科可以陶冶學生心靈,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熱情;數學、科學課可以進行科學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情感;美術、音樂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線條、色彩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塑造高貴優雅的品質;體育課鍛鍊學生堅強意志,培養學生競爭,拼搏,進取的精神。

②積極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讓學生在不自覺中接受教育。因此,優雅、潔淨、文明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今年學校積極創建“和諧校園”活動,體育大課間活動,開展創編新童謠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學生常常沉靜於寬鬆和諧氛圍中。校園裏宣傳櫥窗每月更換一次,名人畫像,名人名言懸掛在走廊間,校風校訓赫然省目,牆壁上的學生書畫作品一學期更換一次等,這些使整個校園給人一種書香悠淳,潔靜典雅的心靈感染,時時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園中央雕塑噴泉,假山浮石,名人雕刻,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顯得格外和諧優美,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無時無刻不在觸動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美麗薰陶和道德的感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和諧相容的心態。

③在少先隊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隊是少年兒童的自己組織,少先隊活動孩子們歡迎。我校充分利用少先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開展豐富多彩且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讓廣大學生在參與活動中不僅提高能力,同時也進入特定的心理氛圍,受到教育。如針對學生參與意識強,表現欲強的特點,開展衞生評比、三好生評比、文藝表演等競賽活動;又如針對學生從眾心理強,熱情大方的特點,組織開展獻愛心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提高修養,促其養成良好習慣和健康心理。

八、研究成果

1、構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基本模式。

第一,心理教育以學生為主體。

心理健康教育應為學生服務。心理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滿足各類學生主體不斷髮展的心理需要。

第二,心理教育落實到外顯的行為上。

學生的意識、情感、意志必然反映到學習、活動、生活的行為上。把對學生的教育要求及時轉化為行為訓練的要求,並注意從行為角度評價學生心理素質的變化,促進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發展。一方面對學生的動機、興趣、意志、情感、性格等進行教育,一方面以影響學生學習生活、班級生活的主要障礙為切入點,確定每個階段的教育重點。為了使教師的行為符合心理教育的要求,學校對教師進行正確教育行為的訓練。

第三,課堂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

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發展的特點和不同學科教學的過程,有意識地在各科課堂教學中體現心理教育,加強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在教學中出現問題時,教師不流露失敗、無奈的情緒,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質影響學生。

第四,寓心理教育於活動中。

學校開展多種專門性的心理教育活動,挖掘各類活動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尤其是要有意識地增加各類活動中的心理教育含量,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生動、活潑、交互,師生平等融合,重在心靈溝通和心理感悟。

2、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通過心理教育講座和宣傳教育,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識,自我調節控制情緒,學會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學會當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問題時,能坦然尋求心理幫助。學生的心理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表現在下面四點:(1)、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2)、能與周圍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樂於幫助別人,尊重別人;(3)、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面對生活中的問題,適應環境;(4)、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三年多來,學生參加各級各項競賽一百多人次獲獎。

3、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

研究中出人才,出經驗。經過三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學校湧現出一大批心理素質好、教學科研能力強的優秀教師,成為學校辦學育人的骨幹力量。他們在構建學生心理世界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優化自身的心理素質,促進專業發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創造力。,我校成功舉辦了班主任經驗論文研討會,10月學校召開全體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會。這些活動為老師們提供了學習交流機會,對工作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其中多篇班主任論文在市、區交流,鍾玲老師案例獲市“走進學生心靈”案例二等獎,鄒慧君工作案例《點燃學生心的燈》獲區一等獎等。

4、編輯了家長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冊。廣大家長通過講座,參與學校活動,極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並嘗試積極動筆撰寫了教育論文。其中夏建利同志撰寫的《抓好思想教育,幫助孩子立志》一文獲省一等獎,儲流傑的《父母應該成為孩子心靈的導師》獲省優秀論文。

5、近幾年師生心理無嚴重扭曲現象。個案庫的成立使學校個別心理狀態較差的學生及時得到有效的心理輔導,他們進步很大,也是我校取得可喜成績。

6、建立家訪登記卡,規範了家訪工作。

7、促進了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提高。

幾年來,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師生們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和學習中,推動學校各項工作再上一個台階。學校先後被評為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子課題學校,安慶市“震憾心靈”教育故事優秀組織獎,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子課題學校,市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安慶市示範家長學校大觀區科普特色學校及平安校園等多項榮譽稱號。

九、反思與啟示

1、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理解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學生能主動、健康地發揮。因此,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不能居高臨下的説教,應多和學生談心,和他們交朋友,讓學生敢於接受教師,願意和教師説心理話。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就是“知心姐姐”或“良師益友”。

2、心理諮詢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

心理諮詢工作日益發揮其獨特的作用,日益受到師生的歡迎。心理諮詢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將直接影響學校心理諮詢工作向縱深方面發展。

3、加強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

學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好壞直接制約着學校可持續發展,因此讓更多的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再培訓,讓他們有意識的參加此項工作,將會有效地促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

【第12篇】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怎麼寫

我校《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是從9月開始進行實驗的。三年來,在區教育局和學校領導及有關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紮實開展研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動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這樣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這表明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教育工作來説更為重要。特別是現在,學校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和教師往往對學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認識,導致兒童心理的不良發展。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好,繪畫、唱歌能力都較強,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團隊合作精神差等問題,更有甚者表現為厭學,情緒暴躁,懼怕挫折、自閉等心理疾病。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他們和諧健康成長。目前全國上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實現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課題組嘗試着在這方面做些探索,特確定申報了省級《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課題組研究的內容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和存在的問題,依據教育心理學,遵循國小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遵循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規律,堅持實踐育人。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重點

國小生心理健康立足於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學生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使受心理困擾或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得到科學、有意義的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重點:人際交流,學習適應及個性輔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國小生年齡特點,我校選擇年級組為切入點,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在遵循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同時,各年級段側重點有所不同。

1、低年級:減少對成年人的依賴,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新的學生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興趣,嘗試建立適宜的人際關係,樂於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中年級: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初步懂得社會法規,形成初步的學習方法,學會調整學習心態;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學生交往,學會調節處理人際關係,培養集體意識。

3、高年級:幫助學生學會情緒調節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學會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監督能力,學會確定學習目標,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參與社會實踐,初步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培養開朗、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的途徑:

1、聽取專家的心理輔導講座,以減少實驗中的盲目行為,使研究實驗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2、加強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

3、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相互啟發,以積累更好的經驗。

4、多開設體驗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研究的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行為分析法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實驗週期三年(.9-.8)

(一)準備階段:(.9-.12)

1、組織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理論知識。

2、學習學校總課題方案。

3、確定《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實踐與研究》這一研究項目,提出研究計劃。

(二)實施階段:(.1—.12)

1、按研究計劃定期開展各項活動,如開設心理講座、召開家長會、開展體驗教育活動等。

2、確定個體跟蹤輔導對象(個案),記錄及分析行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寫階段性課題研究小結,並收集相關資料。

(三)總結階段:(.1—.8)

1、收集相關資料,聽取家長與學生的意見,並做好記錄。

2、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總結性課題研究報告,彙報研究成果。

預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課題研究報告。

七、課題研究過程概述

1、確定研究對象,成立課題組

9月,我校選定了本課題,成立了課題組,確定1-5年級學生作為實驗研究對象。

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指導專家:任其平(安師院教育系教授)

課題負責人:王澤潤

課題組長:徐一文

課題組成員:潘家寶、舒萍、張麗、葉代娣、朱秀華、鍾玲、鄒慧君、潘功蘭、吳曉潮、薛葦、鮑濤、餘麗娟、汪翠霞、劉娟娟、朱啟宏、樑蘭萍

2、根據實際,實驗研究

(一)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為使心理健康教育達到全面普及,提高廣大教師和學生及家長對心理健康的認識水平。學校充分利用廣播、板報、心理講座,家長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工作與學校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使全校廣大教師、學生、家長了解了什麼是心理學,什麼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對個人學習、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極大地認識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

(二)從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出發,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活動。

學校辦學的宗旨是“一切為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為了能讓學生健康和諧發展,我們開展以下活動。

①建立個案庫。學校經過班主任的詳細瞭解與觀察確定了少數有較重心理困擾及障礙的學生作為個案跟蹤輔導對象,由年級組輔導教師一月一次開展交流談心活動並做好記錄,認真分析行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後期教育的針對性。目前,全校的心理輔導個案庫成員有20餘人。經過一年多的觀察和教育,大多數學生能正常地學習,正常與同學交往,處事能力大有增強。

個案一: 五(3)班吳某,大腦有疾患,精神經常興奮,失控。一年來在年級組教師跟蹤教育輔導下,現在能正常隨班就讀。學生評價:他上課能靜心下來聽課,下課也能與同伴友好相處,不隨便攻擊別人。

個案二:三(1)班胡某,性情暴躁,多動,學習不能專心,課堂上行為隨意經常無故攻擊人。如今學生評價:上課能安靜上課,作業能及時完成,魯莽行為有所改善。

個案三:四(2)班徐某,表現為不與同學交往,平時不參加學校的集體活動,封閉自我。現在學生評價:如下課與同學玩耍,上課也能發言,集體活動表現也較積極。

個案四:四(1)班韋某,表現為個性偏激主觀,遇事衝動,以自我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與爺爺發生衝突,因而舉起斧頭砍爺爺被及時制止。現在家長評價:與人相處時較友善,學會怎樣文明理智去解決問題,能夠尊敬家長,遇事願意與家長溝通。

……

②舉辦專題講座。為提高廣大學生調控自我行為的能力和素質,學校聘請專家舉辦講座,每學期不少於一次,指導學生調控自己的心理。安師院教育技術系任其平教授,致力於教育研究,他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藉助講座形式與廣大學生交流,讓學生受益匪淺。底我校邀請了《知心姐姐》雜誌社的編輯來校為學生做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她深入淺出的講解,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大大提高了學生自我心理調適能力。

③舉辦心理健康板報。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心理健康專題板報展,讓學生們認識心理學,瞭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讓更多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及自我調控的方法。

④開設心理諮詢與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學校開設了“知心姐姐信箱”,學生可以將自己成長的煩惱通過書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輔導教師能很快給學生諮詢回覆,引導學生學習,疏導學生思想。高年級組的心理輔導教師還組織五年級優秀學生成立了諮詢小組,共同商討成長中的煩惱,通過師生之間的朋友式交流,既解決了學生因學習方法不當,導致成績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強了學生的交往能力。

(2)加強學校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與延伸,並且影響着學校教育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我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視家長的參與。

一是積極創設條件為家長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讓更多的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懂得如何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聘請了三院保健主任給家長做《兒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報告;9月請安師院的嚴雲堂教授為六年學生做《關注學生春期生理、心理教育》講座,對於高年級學生如何克服心理上厭學、説謊、早戀等現象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讓廣大家長深受啟發。9月請任其平教授給一年級家長做《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國小生生活》報告。各類專家指導講座,讓廣大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減少盲目性,從而科學地引導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養成樂觀向上的心態。

二是利用《家教週報》報紙,心理板報、廣播站及家長會等途徑,向家長介紹現代教育觀,讓他們知道減負減什麼,家庭的民主氣氛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等有關知識,幫助家長建立現代育人觀,人才觀,讓學生有實踐的機會,參與的機會,體驗的機會,還給孩子一個平等的、寬鬆的、自由的成長環境。

三是對個別有心理困擾的家長進行案例教育,進行對話,進行心與心的溝通與交流。對孩子們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家長聯繫,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如今年剛畢業的學生王某父母離異,他跟隨父親與祖父母住。孩子缺少母愛,祖父母望孫成龍要求嚴格,父親不關心他還經常打罵,不准他與母親見面,孩子一度處在崩潰邊緣,在校表現自我保護意識強烈,不能與同學正常相處,攻擊性強,對不利於自己的任何言論存在強烈的敵意,並且有自傷發泄行為,學習成績也一路下滑。教師發現後馬上與家長聯繫,結合家教理論向家長陳述利害。提出合理的建議,建議家長正確處理親情關係。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並對孩子進行不良心理的疏導,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通過家校合力,該生的不良心理和行為習慣得到有效矯治,學習成績也重拾升勢。

(3)調節班主任工作心態,促進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位,是學校的基層組織,學校對學生的教育主要通過班級來實施,而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學校教育管理及學生成長過程中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課題將班主任列為課題組成員,對班主任進行培訓,聽心理輔導專題講座。學校課題組與教導處一起利用週三的教研會邀請安師院的任其平教授給本校教師進行了《關注心理,關愛生命》、《國小生心理教育》2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任教授就新時期教師面對的壓力及如何調試自我心態給教師做了具體詳細的心理上的指導,同時就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特點及對策做了科學的指導,讓廣大教師深受啟發,懂得運用心理學的方法解決學生中存在的這樣與那樣的問題,從而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成效。不斷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級水平,學校每學期開一次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和教育案例分析會,讓班級管理工作比較突出、學困生轉化比較成功的班主任給全體教師介紹經驗,讓廣大教師在交流中啟迪,在討論中感悟,從而不斷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我校班主任教師的整體育人水平。

(4)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與學科教育活動相結合,向學生的日常生活滲透,向學生的教育的全過程滲透,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①通過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知識。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從教材內容看,各科內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語文、思品、自然等學科可以陶冶學生心靈,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熱情;數學、科學課可以進行科學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情感;美術、音樂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線條、色彩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塑造高貴優雅的品質;體育課鍛鍊學生堅強意志,培養學生競爭,拼搏,進取的精神。

②積極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讓學生在不自覺中接受教育。因此,優雅、潔淨、文明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今年學校積極創建“和諧校園”活動,體育大課間活動,開展創編新童謠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學生常常沉靜於寬鬆和諧氛圍中。校園裏宣傳櫥窗每月更換一次,名人畫像,名人名言懸掛在走廊間,校風校訓赫然省目,牆壁上的學生書畫作品一學期更換一次等,這些使整個校園給人一種書香悠淳,潔靜典雅的心靈感染,時時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園中央雕塑噴泉,假山浮石,名人雕刻,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顯得格外和諧優美,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相得益彰,無時無刻不在觸動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美麗薰陶和道德的感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和諧相容的心態。

③在少先隊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隊是少年兒童的自己組織,少先隊活動孩子們歡迎。我校充分利用少先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開展豐富多彩且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讓廣大學生在參與活動中不僅提高能力,同時也進入特定的心理氛圍,受到教育。如針對學生參與意識強,表現欲強的特點,開展衞生評比、三好生評比、文藝表演等競賽活動;又如針對學生從眾心理強,熱情大方的特點,組織開展獻愛心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提高修養,促其養成良好習慣和健康心理。

八、研究成果

1、構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基本模式。

第一,心理教育以學生為主體。

心理健康教育應為學生服務。心理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滿足各類學生主體不斷髮展的心理需要。

第二,心理教育落實到外顯的行為上。

學生的意識、情感、意志必然反映到學習、活動、生活的行為上。把對學生的教育要求及時轉化為行為訓練的要求,並注意從行為角度評價學生心理素質的變化,促進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發展。一方面對學生的動機、興趣、意志、情感、性格等進行教育,一方面以影響學生學習生活、班級生活的主要障礙為切入點,確定每個階段的教育重點。為了使教師的行為符合心理教育的要求,學校對教師進行正確教育行為的訓練。

第三,課堂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

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發展的特點和不同學科教學的過程,有意識地在各科課堂教學中體現心理教育,加強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在教學中出現問題時,教師不流露失敗、無奈的情緒,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質影響學生。

第四,寓心理教育於活動中。

學校開展多種專門性的心理教育活動,挖掘各類活動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尤其是要有意識地增加各類活動中的心理教育含量,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生動、活潑、交互,師生平等融合,重在心靈溝通和心理感悟。

2、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

通過心理教育講座和宣傳教育,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識,自我調節控制情緒,學會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學會當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問題時,能坦然尋求心理幫助。學生的心理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表現在下面四點:(1)、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2)、能與周圍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樂於幫助別人,尊重別人;(3)、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面對生活中的問題,適應環境;(4)、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三年多來,學生參加各級各項競賽一百多人次獲獎。

3、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

研究中出人才,出經驗。經過三年多的探索與實踐,學校湧現出一大批心理素質好、教學科研能力強的優秀教師,成為學校辦學育人的骨幹力量。他們在構建學生心理世界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優化自身的心理素質,促進專業發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創造力。,我校成功舉辦了班主任經驗論文研討會,10月學校召開全體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會。這些活動為老師們提供了學習交流機會,對工作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其中多篇班主任論文在市、區交流,鍾玲老師案例獲市“走進學生心靈”案例二等獎,鄒慧君工作案例《點燃學生心的燈》獲區一等獎等。

4、編輯了家長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冊。廣大家長通過講座,參與學校活動,極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並嘗試積極動筆撰寫了教育論文。其中夏建利同志撰寫的《抓好思想教育,幫助孩子立志》一文獲省一等獎,儲流傑的《父母應該成為孩子心靈的導師》獲省優秀論文。

5、近幾年師生心理無嚴重扭曲現象。個案庫的成立使學校個別心理狀態較差的學生及時得到有效的心理輔導,他們進步很大,也是我校取得可喜成績。

6、建立家訪登記卡,規範了家訪工作。

7、促進了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提高。

幾年來,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師生們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和學習中,推動學校各項工作再上一個台階。學校先後被評為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子課題學校,安慶市“震憾心靈”教育故事優秀組織獎,國家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子課題學校,市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安慶市示範家長學校大觀區科普特色學校及平安校園等多項榮譽稱號。

九、反思與啟示

1、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理解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學生能主動、健康地發揮。因此,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不能居高臨下的説教,應多和學生談心,和他們交朋友,讓學生敢於接受教師,願意和教師説心理話。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就是“知心姐姐”或“良師益友”。

2、心理諮詢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

心理諮詢工作日益發揮其獨特的作用,日益受到師生的歡迎。心理諮詢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將直接影響學校心理諮詢工作向縱深方面發展。

3、加強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

學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好壞直接制約着學校可持續發展,因此讓更多的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再培訓,讓他們有意識的參加此項工作,將會有效地促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展。

【第13篇】xxxx年測量專業大學生實習報告範文課題及範文

實習總結範文

實習課題一:水準儀i角的檢核

實習時間:11月2日

實習地點:東校區操場

實習目的:在管水準氣泡居中時,水準軸和視準軸都應是水平的。當二者不平行時,存在一個很小的夾角i,顯然,管水準器整平視,視準軸並未水平,而與水平線有一個很小的夾角i。所以由於i角的存在,所以在水準測量中會存在一定的誤差,從而影響測量的精度。需要我們對水準儀的i角進行檢核,掌握水準儀的安置、瞄準、精平、讀數、記錄和計算高差的方法。

實習任務:完成水準儀的常規檢核項目

實習過程:1.選擇場地架儀器。2.粗整平,先用雙手按相對(或相反)方向旋轉一對螺旋,觀察圓水準氣泡移動方向與左手拇指運動方向之間運行規律,再用左手旋轉第三個腳螺旋,經過反覆調整使圓水準氣泡居中。3.瞄準,先將望遠鏡對準明亮背景,旋轉目鏡調焦螺旋,使十字絲清晰;再用望遠鏡瞄準器照準豎立於測點的水準尺,旋轉對光螺旋進行對光;最後旋轉微動螺旋,使十字絲豎絲位於水準尺中線位置上或尺邊線上,完成對光。4.精平,旋轉微傾螺旋,從符合式氣泡觀察氣泡的移動,使兩端氣泡吻合。5.讀數,用十字絲中絲讀取米、分米、釐米、估讀出毫米位數字,並用鉛筆記錄。8計算,讀取立於兩個或更多測點上的水準尺讀數,並計算不同的高差。

實習課題二:閉合導線的測量

實習時間:11月3日

實習地點:東校區

實習目的:

1.根據測區情況和控制點狀況進行合理的選點與導線佈設。

2.掌握外業測量的方法資料的檢查方法及過程。

3.掌握內業的成果的計算步驟和方法。

4.熟悉測量成果的質量分析喝和處理方法。

實習任務:完成外業觀測並檢查觀測成果繪製計算草圖,抄錄控制點的已知數據,分別計算各導線邊往、返測平距、閉合導線或附合導線方位角、座標增量的閉合差的計算方法及概算。平差計算。

實習過程:找到控制點,任取一點作為起始點按同一方向進行,根據測去的範圍及測圖要求確定佈網方案,點位選好之後,應立即做好點的標記,若在水泥等較硬的地面上可用油漆“十字”標記。在點位旁邊的固定地物上用油漆標明導線點的位置並編寫點好。導線轉折角的測量,導線轉折角是由相鄰邊構成的水平角。一般測定導線推算方向的左角,閉合導線大多測內角。對中誤差應不超過3毫米,水平角上下半側回角值之差應不超過30〞,否則,應予以重新測量。導線角度閉合差應不超過±24〞 .。

實習課題三:水平角的觀測

實習時間:11月9日

實習地點:東校區

實習目的:1.掌握水平角方向觀測法的觀測、記錄和計算。

2.瞭解方向觀測法的精度要求及重測原則。

實習任務:在校園內選擇一控制點做測站點,距測站點約80米長的的場地上選擇另兩點作為照準點,在照準點上分別架覘板,用dj11經緯儀按要求測量其水平角兩測回。

實習過程:1.在o點安置經緯儀,選取一方向作為起始零方向,如a方向。2.盤左位置照準a方向上的目標,撥動水平度盤變換手輪,將a方向的水平度盤讀數設置在00 02左右,然後順時針轉動照準部2周,重新照準a方向並讀取水平度盤讀數,江都數值記入表中。 3.順時針方向旋轉照準部準確照準b方向上的目標,讀取水平度盤讀數,將讀數值記入表中,至此完成了上半側回。4.盤右位置逆時針旋轉照準部照準b方向,讀取水平度盤讀數,將讀數記入表中。5.逆時針方向旋轉照準部照準a方向,讀取水平度盤讀數,將讀數記入表中,至此完成下半測回,上下半側回稱為水平角的一個測回。

實習課題四:垂直角的觀測

實習時間:11月10日

實習地點:東校區

實習目的:

1. 掌握垂直角的觀測方法。

2. 掌握垂直角及豎盤指標差的記錄與計算方法。

實習任務:在校園內選擇一控制點做測站點,距測站點約80米長的的場地上選擇另兩個照準點,在照準點上分別架覘板,用dj11經緯儀按要求分別測量其垂直角一測回。

實習過程:1.在給定的已知點上安置好經緯儀,對中、整平,盤左位置照準覘板(用十字絲的橫絲切準覘板中心),讀取其豎盤讀數 l,記錄表格中。2.盤右位置照準覘板,讀取其豎盤讀數r。記錄表格中。3.並通過豎盤指標差和垂直角的計算公式計算出指標差和垂直角。

實習課題五:四等水準測量

實習時間:11月11日

實習地點:荊沙河沿岸

實習目的:

1.熟悉水準路線的選定、佈置。

2.掌握四等水準測量路線的觀測、記錄、計算檢核以及集體配合、協調作業的施測過程

3.掌握水準測量路線成果檢核及數據處理方法。

4.學會獨立完成一條閉合水準測量路線的實際作業過程。

實習任務:每一個獨立完成一條閉合水準路線的觀測。

實習過程:

1.根據給定的已知高程點,在測區選擇數十站(必須是偶數站),形成一條閉合水準路線。2. 四等水準測量的觀測順序是:“後-後-前-前”,“黑-黑-紅-紅”。3.後視標尺立在已知點(或待測點)上,在前面合適的位置架設水準儀(距離為40-80m),扶前視標尺的同學,從後視標尺開始量步子到儀器,然後從儀器開始向前相同的步子放上尺墊,並立尺。4.整平儀器,進行觀測,記錄觀測數據並進行測站檢核。5.第一站施測完並檢核無誤後,水準儀搬至第二站,上一站的前視立尺員不動作為本站後視,上一站的後視立尺員則從本站的後視立尺點開始量步子到儀器,然後從儀器開始向前量相同的步子放上尺墊並立尺,作為本站的前視標尺,依此類推。11.水準路線施測完畢後,應求出水準路線高差閉合差,以對水準測量路線成果進行檢核。7.在高差閉合差滿足要求時,對閉合差進行調整,求出數據處理後各待測點的高程。

實習總結範文

10月23、24日,我們進行了為期兩天的食品安全與衞生的參觀實習,先後參觀的工廠有樂天食品加工廠、北京燕京啤酒廠和北京鵬程制肉廠。

一. 樂天食品加工廠

樂天公司創建於1948年,從建立至今,始終以最高的技術、最好的原料、最先進的設備為出發點,向國小班主任年度總結第一的目標奮進。現在,樂天集團的事業已經擴展到全世界包括中國、日本在內的9個國家。

樂天(中國)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糕點、糖果、兒童食品、飲料的開發、生產和銷售。一期生產樂天'派'系列產品;二期推出了深受青少年喜愛的'小熊餅'系列;三期又推出了口香糖、泡泡糖系列產品,xx年9月健康護齒產品:木糖醇無糖口香糖正式上市。

實習的第實習報告上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位於食品報告的亦莊高科技園區,高校教師入黨申請書食品工廠就坐落於此,這裏環境幽美,交通便利。在有關負責人的引導下,我們參觀了食品實習的派、小熊餅和口香糖的生產線,在這個過程之前,我們穿戴好讀後感範文為我們準備的帽子、白外衣還有鞋套,每次進入車間之前還要進行手部以及全身的酒精消毒,這樣,食品的衞生食品報告就有了保障。

工廠報告實習以課程實習為主,課程實習是學習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項重要的高中班主任工作總結教學環節,旨在開拓我們的視野,增強專業意識,鞏固和理解專業課程。實習方式主要是參觀一系列食品加工廠,請企業技術管理和企業管理人以講座的形式介紹有關內容,下生產工廠實習參觀,向企業的現場管理、技術生產工作人員學習請教相關知識。通過本次實習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對食品生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二. 北京食品實習啤酒廠

北京燕京啤酒集團公司是以1980年建廠的原北京燕京啤酒廠為核心發展組建起來的國有大型一檔企業,食品工廠二級企業,1997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募集設立北京燕京工廠報告股份有限公司,給企業注入了活力。在發展中,燕京堅持規模擴展和效益增加並舉的方針,經過三步大跨越,從食品工廠實習報告時投資640萬元的小型啤酒企業,發展成為擁有總資產工商銀行實習報告億元,員工18000人,佔地233萬平方米、年產銷能力超過200萬噸的全國大型啤酒企業集團。目前,燕京啤酒集團是國務院重點支持的520家大型企業之一,下屬擁有控股子公司(廠)十八個,其中啤酒生產企業十二個,相關和大學生求職簡歷下載產品企業六家。產品有七大類50多個品種。工廠實習產品為啤酒,約佔公司總收入的90%以上,主業非常突出。

燕京啤酒酒液清亮透明,泡沫潔白、細膩、持久掛杯、口味純正、柔和爽口,是國家首批質量認證產品,並被指定為人民大會堂國宴特供酒,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空中配餐專用酒,三十餘次在實習報告啤酒質量評比中獲大獎,'燕京牌'啤酒註冊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

我們首先進入了華麗的燕京啤酒廠的科技大廈,我們通過啤酒廠發展的紀錄片看到食品工廠企業科技的發達和資金的雄厚。通過大廈我們來到了啤酒三國演義讀後感500的廠房車間。映入眼簾的是幾個巨大的罐子,那就是糖化罐。罐的温度非常高,有些燙手。罐中是讓發芽的大麥中的林業局工會工作總結脱出,以備將來的發酵釀酒而用。接着,糖化後的大麥芽糖汁要經過微生物的發酵。在這期間,工作人員會在其中加入啤酒花,這樣就賦予了啤酒特殊的香味。啤酒的種類之多是其它酒類無法比擬的。人們在啤酒中添加各種果汁,即可以得到果味啤酒;降低啤酒中的酒精含量,而又保有啤酒原有的香味和口感,即製成了無醇啤酒;未經過巴氏滅菌的啤酒就是生啤酒。另外,啤酒內的二氧化碳氣體都是啤酒釀造過程中產生的,而不是添加進去的。接下來就是啤酒的灌裝。這可是一條完全自動化的機械生產流程,灌裝過程無須人為的幫助,工作人員只需檢驗酒中是否有雜質以及一些簡單搬運、挪動調整和打掃的工作。機器會完成對酒瓶消毒、清洗、裝灌、封蓋、貼標籤、打碼、裝箱、封箱等一系列的全過程。之後,我們有幸品嚐到剛釀造好的啤酒,從中體會到科技的味道。

此次實習使我們瞭解了我國現代的釀造技術和現代化流水機械化生產。簡單瞭解啤酒的製作工藝和簡單流程。瞭解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道路和未來前景,以調整自身的素質,方便今後更快更好的投身到將來的現代化、高科技生產模式當中去,為做好未來的技術性人才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 北京鵬程制肉廠

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鵬程食品分公司是一家集畜牧養殖、生豬屠宰及肉製品深加工、物流配送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北京市最大的生豬屠宰加工企業。於1998年完成了股份改造,成為了北京順鑫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近年來,公司通過實施品牌化經營和市場最大化的經營戰略思想,堅持走綠色產業之路,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肉食加工產業,建立起了達到歐盟標準的全國唯一線的自動化生豬屠宰線和達到出口標準的肉食品加工生產線,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擴大了對終端市場的佔有率。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營銷網絡,該公司年生豬屠宰量突破300萬頭,位居全國第五,在北京市場上擁有xx多家銷售網點,生鮮肉製品擁有45%以上的北京市場份額。鵬程牌生鮮肉產品連續多年均被指定為全國'兩會'等重要會議的特供產品,併成為北京地區最大的安全肉食品生產基地,鵬程品牌具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和廣譽度。

xx年,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評選,鵬程食品分公司的'鵬程'商標被評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鵬程食品分公司在全國首家提出了'放心肉'的承諾,並率先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h accp認證,首批獲得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qs)、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國內首批出口衞生註冊企業。

為了進一步加快企業的發展,我公司將繼續加快企業的改革步伐,提升創新能力;大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改造傳統肉類工業;創新營銷模式,發展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進入零售業態,提高對終端市場的掌握力;加強企業信息化建設步伐,實現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加快安全無公害食品的建設步伐,建立綠色肉品產業鏈,提高鵬程品牌的知名度,爭取用3到5年的時間實現生鮮產業的全國性拓展,建立全國性的生產加工基地,跨入中國肉食生產及加工行業前三名,將鵬程食品打造成全國性知名的綠色肉類食品加工企業。

此次實習,使我對生、熟肉加工有了進一步瞭解,在課上看到的不如在工廠親眼見到的肉製品加工,屠宰、檢疫、再加工,每一步都在腦中留下深刻印象通過學習,對整個食品生產的過程有較深刻的瞭解,這次參觀也鞏固和深入理解了已學的理論知識,併為後續課程的學習積累感性知識,通過參觀實習食品加工廠,瞭解了食品生產的基本生產工藝過程,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獨立工作能力,為將來參加工作打下基礎,這也使我們瞭解到目前我國食品生產的實際水平,聯繫專業培養目標,樹立獻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高我國食品加工水平的遠大志向。

【第14篇】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格式範例

國小生心理課題結題報告

我校《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是從9月開始進行實驗的。三年來,在區教育局和學校領導及有關專家的指導下,我們紮實開展研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動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過這樣的口號:健康的一半是心理。這表明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教育工作來説更為重要。特別是現在,學校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和教師往往對學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認識,導致兒童心理的不良發展。如有的學生雖然學習成績好,繪畫、唱歌能力都較強,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團隊合作精神差等問題,更有甚者表現為厭學,情緒暴躁,懼怕挫折、自閉等心理疾病。這些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着他們和諧健康成長。目前全國上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實現素質教育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我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課題組嘗試着在這方面做些探索,特確定申報了省級《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與研究》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根據課題組研究的內容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和存在的問題,依據教育心理學,遵循國小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遵循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規律,堅持實踐育人。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重點

國小生心理健康立足於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學生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使受心理困擾或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得到科學、有意義的心理輔導,增強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重點:人際交流,學習適應及個性輔導。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根據國小生年齡特點,我校選擇年級組為切入點,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在遵循國小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同時,各年級段側重點有所不同。

1、低年級:減少對成年人的依賴,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新的學生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興趣,嘗試建立適宜的人際關係,樂於與老師、同學交流;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中年級: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初步懂得社會法規,形成初步的學習方法,學會調整學習心態;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學生交往,學會調節處理人際關係,培養集體意識。

3、高年級:幫助學生學會情緒調節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學會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監督能力,學會確定學習目標,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參與社會實踐,初步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培養開朗、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和方法。

研究的途徑:

1、聽取專家的心理輔導講座,以減少實驗中的盲目行為,使研究實驗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2、加強與家長和學生的溝通,及時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

3、加強教師間的交流,相互啟發,以積累更好的經驗。

4、多開設體驗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研究的方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行為分析法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實驗週期三年(.9-.8)

(一)準備階段:(.9-.12)

1、組織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理論知識。

2、學習學校總課題方案。

3、確定《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實踐與研究》這一研究項目,提出研究計劃。

(二)實施階段:(.1—.12)

1、按研究計劃定期開展各項活動,如開設心理講座、召開家長會、開展體驗教育活動等。

2、確定個體跟蹤輔導對象(個案),記錄及分析行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寫階段性課題研究小結,並收集相關資料。

(三)總結階段:(.1—.8)

1、收集相關資料,聽取家長與學生的意見,並做好記錄。

2、總結研究成果,撰寫總結性課題研究報告,彙報研究成果。

預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課題研究報告。

七、課題研究過程概述

1、確定研究對象,成立課題組

9月,我校選定了本課題,成立了課題組,確定1-5年級學生作為實驗研究對象。

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指導專家:任其平(安師院教育系教授)

課題負責人:王澤潤

課題組長:徐一文

課題組成員:潘家寶、舒萍、張麗、葉代娣、朱秀華、鍾玲、鄒慧君、

【第15篇】中學生數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我校學生數學作業現狀:

我校位於市郊,近些年來,本學區的大部分優秀學生都上了民辦學校,留下來的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習慣性都非常差,給我們的常規教學工作帶來了不少的困惑,而且隨着年級的升高,學習難度的加大,學生的作業情況變得日益糟糕,有近一半的學生作業有空題現象,近三分之一的學生作業純屬搪塞,有的甚至隨意寫上一些阿拉伯數字或無人認得的符號作為答案來應付老師,更有的是極少交作業或根本不交作業,一副無所謂的態度……種種現象表明,我們的數學作業對大部分學生來説只是過場戲而已,根本談不上鞏固提高與創新,作業的有效性很低,與新課程的要求“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相差甚遠……

我校七、八年級數學主要作業是課本習題和基礎訓練,其它是各任課教師自己選擇一小部分習題或由學生自己買資料來補充.但從學生的作業情況與教學實際中發現,這些作業形式不甚符合我校國中學生的實際水平,雖然編寫得比較好,但對我們學生來説難度有所偏高,基礎題量偏少.在實際使用中,不少後進生不能解決的問題實在太多,影響了數學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已經成為我校課改的焦點之一,而其中作為學習方式載體之一的作業也成為研究的熱點和重點之一.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隨着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課堂的教學觀念、課堂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水平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校領導及老師們越來越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越來越被廣大教師所追求,數學教育、教學的模式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仍有教師講、學生聽,平鋪直敍的複習、新授、鞏固、佈置大量課後作業,忽視學生學習興趣及數學學習的實際,嚴重阻礙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數學作業是其中一個重要指標。鑑於此,我們的課題就是研究如何精心設計、合理佈置作業,能使學生鞏固、內化學得的知識技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目的.對教師來説,是對教學過程的一種信息反饋,它可以使教師判斷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及時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調整今後教學活動的組織或者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數學作業的設計,是一件具有創造性的工作.作業過程是學生的智慧、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最理想的生成過程和體現過程.在數學教學中,作業是學生進行學習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方法與技能的獲得、學生智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都離不開作業這一基本活動.

針對我校實際,本學期教導處提出“以作業為抓手,採取低起點、小步子、勤反饋、多補救”的教學策略.因此,開發與利用適合校情、學情的數學作業,對深化我校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意義重大.

三、省內外此課題研究現狀

(1)在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優化數學作業設計,提高作業的有效性,實現“輕負擔、高效率”,這一相關課題越來越備受省內外教育者關注..如西安鐵一中學的“國中語文作業有效性研究” ,雖然學科不同,但有許多可借鑑的地方。

(2)“提高作業的有效性”也是本課題的研究點,它關注的是教師怎樣“設計”、如何“有效”,這也是當前教師繼續教育“命好題”的研究需要。

(3)通過有效作業的實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探索符合校情、學情的作業模式,已成為省內眾多學校教改的熱點.如:東廬中學的講學稿,洋思中學的堂堂清,側重的都是練得精到,練得有效. 我市部分學校均開發適合自己校情的導學案,其中就有作業設計。。 四、課題涵義的界定

1.數學作業:是教師佈置的用於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數學學習,檢查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反饋教師的教學情況的一種手段

2.有效的數學作業:是指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對知識掌握和運用的程度,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作業的效度 (質量)有效地提高。

五、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有效教學理論: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教學就其本體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潛能、促使人身心發展的一種有效的實踐活動,其理念主要體現在一是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標準;二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是有效教學的出發點和基礎;三是提供和創設適宜的教學條件,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是有效教學的實質和核心.

(2)掌握學習理論:美國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提出“掌握學習”理論,強調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學習和理解任何教學內容、達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較好的學習條件,多數學生學習能力、速度和動機方面的個別差異將會消失,大多數學生將獲得較高的學習動機.

(3)多元評價理論:學習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個學習者都有各自優勢.學生在意義建構過程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不是單一維度的數值反映,而是對多維度、綜合能力的體現,因此對學生學習評價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元評價理論體現了主體多元化,內容多維化,方法多樣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因材施教原則:所謂因材施教,是指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獲得的發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國古代教學經驗的結晶,還是現代教學必須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它具有非常豐富的現代價值.

(5)《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調查作業佈置、設計、指導、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制定相應的對策.

2.開發符合校情、學情的校本作業.

3.探索有效作業實施方案(包括作業完成形式、批改形式、評講形式等).

七、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問卷調查法.通過發放問卷,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方法、態度以及作業中存在問題的處理方式等進行調查分析.

(二)文獻資料法.廣泛收集、查閲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學習、研究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先進教改經驗,以提高思想認識,借鑑他人成果.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制定課題研究的具體策略,構建課題研究的理論框架.

(三)行動研究法.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研究制定的實施方案貫徹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去,有計劃有步驟地在教學工作中開展行動研究,邊教學邊研究,不斷調整方法,完善實施方案.

(四)經驗總結法.在實驗探索過程中不斷分析總結,通過對成功經驗的理論分析和科學總結,推動本課題不斷深化研究.

(五)個案研究法: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建立個人學習檔案,進行追蹤分析,及時發現問題,調整對策.

八、課題研究成果的呈現形式

1.各年級實驗前後成績分析.

2.《馬鞍山四中國中數學校本作業》. 3.“研究論文集”、“優秀命題集”、“教學案例集”、“教學設計集”、“研究課教案集”、“學生優秀作業彙編”等.

4.馬鞍山四中學生作業方案.

5.馬鞍山四中學生作業批改方案.

6.馬鞍山四中學生問題作業矯正方案.

7.馬鞍山四中“有效作業”背景下的教學改革綜述.

九、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準備階段(3月)

1.提交課題立項申請書.

2.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課題組內人員分工,並組織課題組教師開展有關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

3.撰寫開題報告.

4.邀請專家進行課題可行性論證,進一步修正、補充、完善.

5.舉行開題論證會.

(二)研究階段(4月——5月)

1.調查作業佈置、設計、指導、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研究相應的對策.

2.針對小班化的特點,結合本校學生實際,開發校本作業.

3.開展提高作業質量的研究,探索學生完成作業的方式和教師批改作業的形式,落實高效率、輕負擔.

4.探究學生問題作業矯正方案,總結補救策略.

5.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加強交流學習,促進課題研究向縱深化發展.

(三)總結階段(5月——10月)

1.開展“國中數學有效作業設計的研究”論文、優秀命題、個案分析徵集活動,編輯“論文集”、“優秀命題集”、“教學案例集”、“學生優秀作業彙編”.

2.完善《馬鞍山四中學生作業方案》、《馬鞍山四中學生作業批改方案》、《馬鞍山四中學生問題作業矯正方案》.

3.組織座談,邀請專家進行評價和指導.

4.對實施操作過程中積累的資料進行彙總、分類,做好資料的補充、完善工作.

5.編輯《馬鞍山四中國中數學校本作業》.

6.撰寫課題結題報告,邀請有關專家、領導對課題進行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