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楊振寧的故事(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94K

楊振寧的故事(多篇)

楊振寧的勵志故事:學會捨棄 篇一

楊振寧青年時期喜愛物理,而且想成為一個實驗物理學家。1943年楊振寧赴美國留學時,就立志要寫一篇實驗物理論文。1946年,楊振寧進入芝加哥大學費米主持的研究生班,希望能在費米的指導下寫篇實驗論文。當時,費米正忙於在阿貢國家實驗室從事軍事技術研究。像楊振寧這樣初到美國的中國人是不能隨便進入阿貢實驗室的,於是費米建議楊振寧先跟泰勒做些理論研究,實驗則可以到艾裏遜的實驗室去做。

艾裏遜是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的一名教授,當時正準備建造一台40萬電子伏特的加速器,這在當時是最先進的。在費米的推薦下,楊振寧成為艾裏遜的6名研究生之一。然而,在實驗室工作的近20個月中,楊振寧的物理實驗進行得非常不順利,做實驗時常常發生爆炸,以至於當時實驗室裏流傳着這樣一句笑話:哪裏有爆炸,哪裏就有楊振寧。此時,楊振寧不得不痛苦地承認,自己的動手能力比別人差!

一天,一直在關注着楊振寧、被譽為美國之父的泰勒博士關切地問楊振寧:“你做的實驗是不是不大成功?”

“是的。”面對令人尊敬的前輩,楊振寧誠懇地説。

“我認為你不必堅持一定要寫一篇實驗論文,你已經寫了一篇理論論文,我建議你把它充實一下作為博士論文,我可以做你的導師。”泰勒直率地對楊振寧説。

楊振寧聽了泰勒的話,心情十分複雜。一方面,他從心底深處感到自己做實驗確實力不從心;另一方面,他又不甘服輸,非常希望通過寫一篇實驗論文來彌補自己實驗能力的不足。他十分感謝泰勒的關懷,但要他下決心打消自己的念頭實實在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想考慮一下,兩天後再告訴您。”楊振寧懇切地説。

楊振寧認真思考了兩天。他想起在廈門上國小時的一件事:有一次上手工課,楊振寧興致勃勃地捏製了一隻雞,拿回家給爸爸媽媽看,爸媽看了笑着説:“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往事一件接一件地在他的腦海浮現,他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動手能力實在不強。

最終,楊振寧接受了泰勒的建議,放棄寫實驗論文。從此,他毅然把主攻方向轉至理論物理研究,最終於1957年10月與李政道聯手摘取了該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迄今惟一持中國護照問鼎諾貝爾獎的炎黃子孫。

放棄有時候是十分困難的,甚至是十分痛苦的。適時地放棄,不僅需要勇氣和膽識,更需要遠見和智慧。人生之樹,只有捨棄空想與浮華,才能擷取豐碩甜美的果實。

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楊振寧事蹟 篇二

35歲時,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36歲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43歲時,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59歲時,他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享年71歲;而在84歲時,他被授予世界華人節終身成就獎。

他一生獲獎無數,是對全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物理學家之一。或許僅僅從學術成就上,霍金是無法與之相比的。它不僅跟隨時代的洪流,事業也一帆風順,似乎生活中各種好運都會一直伴隨着他,讓人感到心酸。如果上帝註定要眷顧一個人,那一定是他。

但是從2004年他82歲的時候開始,他應該住在28歲的翁帆。這位擁有享譽世界的科學成就的老人無法安寧,她的後半生一直處於風口浪尖。是的,他是楊振寧。

楊振寧1922年出生於一個學術家庭。他的父親楊武之是當時著名的數學家和教育家。曾在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等頂尖大學任教,培養了一批優秀學者。南開大學校長和著名數學家華都是他的學生。楊振寧出生後不久,他的父親去芝加哥大學學習,後來成為芝加哥大學歷史上第一位中國博士。

基於父親的影響,楊振寧似乎註定要走上科學的道路。當時據説母親已經把楊振寧和他弟弟妹妹的照片發給了在美國的父親。看到楊振寧的照片後,五隻羊寫道:“這孩子好像有點,就像楊福説的。”楊振寧在很小的時候就展示了他非凡的才能。年僅16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南林業大學物理系。1945年,23歲的楊振寧獲得了庚子賠款獎學金,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三年後,他成功獲得博士學位,這也為他後來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美國的第12年,楊振寧教授終於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一個高峯。1957年,他和李政道先生因弱相互作用下的宇宙非守恆理論一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個消息震驚了全國。這個獎項不僅是楊振寧和李政道先生的榮譽,也是整個中國世界至高無上的榮譽之王。世界各地的中國人紛紛舉行慶祝活動。楊振寧教授去巴西講學時,大批中國人眼含熱淚守護着機場。他們的獎項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不亞於任何書包範文一個種族和國家!我們也可以站在世界科學的頂峯,在人類文明的道路上用現代科學裝點我們的旅程。

作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獲得這一榮譽的中國人,楊振寧和李政道創造的價值至今無人能及。正如後來也獲得諾貝爾獎的丁肇中教授所説,是楊振寧為中國人民在世界科學上取得了不朽的成就。但是在談到獲獎的感受時,楊振寧教授總是謙虛地説,我對獲獎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中國人改變了自卑的心理。的確,對於當時的世界來説,中國人民始終處於被誤解和被歧視的狀態,楊振寧先生在物理方面的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這無疑給了當時的中國人民一劑強心針。

但對楊振寧來説,這只是他傳奇的一部分。此外,他的其他成就更加驚人。比如相變理論的研究比其他同事早了十幾年,後來引起了愛因斯坦的注意。他的“楊-巴克斯特”方程、超導體通量量子化的理論解釋、“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等諸多理論在後來的物理研究中被廣泛應用,成為現代物理科學的基礎理論。它還在粒子物理、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領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貢獻。他甚至提出了許多其他的理論和模型。雖然他當時提出的許多內容無法通過實驗來驗證,但隨着近年來科學技術和物理研究的不斷髮展,他的理論越來越被證實。

他的成就足以打動世界科學史上任何一位偉大的科學大師。人們把他和愛因斯坦相比較,説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在他之後,許多人因為發現了他預言的粒子而獲得了諾貝爾獎。毫不誇張地説,他為現代科學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晚年,楊振寧回到小時候生活的清華校園,創辦了清華大學高級研究中心,致力於為中國科學界培養新一代人才。正如他最喜歡的英國詩人艾略特所説,我的起點就是我的終點,而我的終點就是我的起點。萬水千山遍遊天下,榮辱與共。在他心裏,恐怕永遠忘不了已經深入骨髓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也忘不了祖國帶給他的東西。

2017年,獲得圖靈獎的楊振寧教授、姚期智教授相繼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正式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無論他們選擇了什麼,無論是形勢好還是時代所迫,楊振寧先生最終真正回到了他一生都不能放棄的故國,投身科研十年,發表了幾十篇科研論文,成績斐然。楊振寧先生被認為是世界物理學界的領軍人物,許多國家都聘請他為院士,以他的理論為研究基礎。然而,面對這樣一位有成就的科學家,中國人卻對他頗有微詞。

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楊振寧事蹟 篇三

1922年(中華民國十一年)10月1日,楊振寧生於安徽合肥三河鎮(今屬肥西縣)。4歲時,母親開始教楊振寧認字,一年多的時間楊振寧學了3千個字。

楊振寧

1938年(中華民國二十七年)夏,楊振寧以高二學歷報名參加統一招生考試,以出色的成績被西南聯大錄取。

1942年(中華民國三十一年),20歲的楊振寧畢業於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本科論文導師為北京大學吳大猷教授,後考入該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讀研究生,與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寧、金啟華和顧震潮,黃昆和張守廉也偶爾來住幾天。

1944年(中華民國三十三年),楊振寧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研究生畢業,碩士論文導師是清華大學王竹溪教授。

留學海外

1945年(中華民國三十四年),楊振寧得到庚子賠款獎學金去了美國,就讀於芝加哥大學。

1948年(中華民國三十七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

導師是愛德華·泰勒教授。

1949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開始同李政道合作。當時的院長奧本海默説,他最喜歡看到的景象,就是楊、李走在普林斯頓草地上;同年,與恩利克·費米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第一個複合模型。

1954年,楊振寧和已故的米爾斯提出了一個稱為非阿貝爾規範場的理論結構。

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共同發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學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稱守恆基本粒子和它們的鏡像的表現是完全相同的。

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兩個人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1958年,當選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加入外籍

1964年,楊振寧加入美國國籍,成為美國公民。

楊振寧

1965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66年起,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艾伯特·愛因斯坦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

1971年夏,楊振寧回中國訪問,是美籍知名學者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

1977年,楊振寧和樑恩佐等人在波士頓創辦了“全美華人協會”,促進中美關係。

1982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榮譽講座教授。

1986年,返國參加中研院院士會議,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1993年,當選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1994年,榮獲美國費城富蘭克林學院頒發之波維爾(Bower)獎。

1994年,與首位華人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教授創立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兩人同任所長。

楊振寧

1995年,應聘擔任華僑大學名譽教授。

1996年,獲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兩所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1997年,出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榮譽主任;同年,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

1997年5月,國際小行星中心根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提名申報,將該台於1975年11月26日發現、國際編號為3421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楊振寧星”。

1999年5月,楊振寧正式退休,石溪分校同日將理論物理研究所命名為“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同年被該校授予一等榮譽博士學位;同年,楊振寧決定將其大量文章、信札、手稿及獎章慷慨捐贈予香港中文大學,當中包括著名的諾貝爾獎章,設於港中大校園的楊振寧學術資料館因而成立。

2002年,擔任邵逸夫獎評審委員會主席。

回國定居

2003年底,楊振寧回北京定居。

2004年11月,受聘海南大學特聘教授。

2009年,楊振寧居於北京清華大學,清華園照瀾院裏的一棟別墅是他的寓所“歸根居”,同時身兼廣東東莞理工學院名譽校長。

楊振寧和翁帆

2012年6月,楊振寧在清華大學慶祝90歲生日,並獲得了校方贈送的刻有其重大貢獻的黑水晶一尊;同年9月,香港中文大學舉行一系列活動恭賀楊振寧教授九秩榮慶,包括科普講座、學術研討會及祝壽晚宴,以表達大學同仁對楊教授的尊敬和愛護,楊振寧偕夫人出席活動,接受中大師生及親朋好友的祝賀。

2013年10月,楊振寧做客西南聯大講壇。

2015年3月,被授予台灣大學名譽理學博士學位;同月,澳門大學在清華大學向楊振寧頒授2014年度榮譽博士學位,楊振寧表示非常榮幸得到澳大最高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