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軍事家列寧的簡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3W

軍事家列寧的簡介【精品多篇】

軍事家列寧的簡介 篇一

列寧(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列寧是他的筆名。他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了列寧主義理論。被全世界共產主義者廣泛認同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革命導師和領袖”,也被世人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1870年4月22日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辛比爾斯克列寧是他參加革命後的筆名。

列寧的父親是一位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的教育活動家,哥哥亞歷山大因參加謀刺沙皇而被處死。在家庭的影響下,1887年秋列寧進入喀山大學法律系學習。

1888年,列寧回到喀山後,開始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和普列漢諾夫的著作。1892年,他開始籌建馬克思主義小組,並將《共產黨宣言》譯成了俄文,還寫下了第一本著作《農民生活中新的經濟變動》。這時的列寧已由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為一個共產主義者了。

1895年,列寧在彼得堡創立了“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鬥爭協會”。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獄,14個月的獄中生活後,於1897年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在西伯利亞的3年中,他開始使用“列寧”這個筆名,寫出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一書,並克魯普斯卡婭結婚。

1900年2月,列寧在西伯利亞的流放結束,回到彼得堡後不久轉赴西歐,在德國創辦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第一份機關報《火星報》。

1903年7月30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布魯塞爾召開代表大會,會上形成了以列寧為核心的布爾什維克,布爾什維克的意思是多數派。布爾什維克及其思想體系的產生,標誌着列寧主義的形成。

1905年11月,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爆發後,列寧回到祖國直接領導革命,並提出了無產階級政黨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裝起義失敗,列寧又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間,他寫了《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等一系列著作,使馬克思主義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列寧又提出了“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口號,闡明瞭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勝利的理論。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聽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後,列寧立即返回俄國,積極準備

發動武裝起義。在列寧的領導下,俄國人民終於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史稱“十月革命”)的勝利。

革命勝利後,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他領導人民粉碎了帝國主義的三次武裝進攻和國內的叛亂,使蘇俄的經濟建設逐步走上了正軌。

1918年列寧遭到暗殺,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列寧的身體從此開始惡化。列寧在晚年得了腦溢血癥,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論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1923年,列寧病情開始惡化,並停止了一切政治活動。1924年1月21日,列寧不幸與世長辭,終年54歲。

軍事家列寧的成功祕訣 篇二

沒有永遠的敵人

2007年12月出版的德國《明鏡》週刊刊登了文章《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副題則是《被收買的革命》。文章披露,俄共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列寧與德皇串聯,獲得皇家政府暗中大量資助,成功地製造了十月革命。沒有威廉二世出錢出槍,擴大革命喉舌《真理報》,列寧的武裝政變絕無成功的可能。文章説,列寧想要顛覆沙皇,而威廉二世皇帝則要取得在東線的勝利。德意志帝國接連數年以千萬計的馬克和後勤援助支持了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人。

軍事家列寧的成長經歷 篇三

1887年列寧中學畢業,就讀喀山大學法律系,流放到喀山附近的柯庫什基諾村監視居住,後因母親向政府當局申請,改到薩馬拉省列寧姐夫所居住的農村繼續被警察公開監視居住。

在此自學了大學法律系課程以及馬克思主義著作,特別是《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由此接受並一生堅信共產主義。

參加革命

1888年回到喀山,成為喀山馬克思主義小組的積極分子。1889年舉家遷居薩馬拉,組織了當地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小組。

1892年,寫下了其第一本著作《農民生活中新的經濟變動》。同年,獲得沙俄政府教育部批准,以彼得堡大學法律系校外旁聽生資格赴彼得堡參加大學畢業國家考試,獲金質畢業獎章與大學畢業證書。隨即進入彼得堡一家律師事務所從事見習律師,並參加了當地馬克思主義者組織的工人小組活動。

1893年,移居彼得堡,為在俄國建立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政黨做了大量工作。1894年寫成《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一書,對民粹派的經濟政治理論、特別是唯心主義世界觀進行全面批判。

1895年,把彼得堡各馬克思主義小組統一起來,建立“工人階級解放鬥爭協會”,標誌着科學社會主義與俄國工人運動開始結合。

流亡歲月

同年12月,被捕入獄。1897年2月被流放到東西伯利亞。1899年在流放地完成《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一書,從而徹底清算了民粹派的錯誤理論。1900年流放期滿,列寧曾被允許回到彼得堡(1924年~1991年改名為列寧格勒),隨後赴瑞士日內瓦大學留學,然後又到斯圖加特、慕尼黑、萊比錫、布拉格、維也納、曼徹斯特和倫敦,從事反政府的職業政治活動。在德國慕尼黑他與馬爾托夫合作創辦了第一份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報紙《火星報》,然後先後在萊比錫、倫敦出版。期間他使用過很多別名,最終以“列寧”作為正式名。

1901-1902年,撰寫了日後在俄國革命中極具影響力的《怎麼辦?》一書。該書明確表示反對伯恩施坦的修正主義,批評黨內的“經濟派”路線,認為落後羣體應接受先進羣體的領導,要求把黨建設成一個以“職業革命家”為先鋒核心、有着嚴密組織紀律的機構(即民主集中制)。1903年列寧出席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會議中列寧的觀點遭到馬爾托夫、托洛茨基等人的反對,其思想被批評為“雅各賓主義”。由於原則性問題的矛盾,黨內逐漸分裂為以他為首的布爾什維克(意為多數派)和以馬爾托夫為首的孟什維克(少數派)。

1905年俄國革命爆發後,領導召開了只有布爾什維克派參加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三次代表大會,制定了布爾什維克在這次革命中的策略。在此次革命的高潮11月上旬,列寧歸國回到彼得堡,直接領導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和彼得堡委員會並參加黨的機關報《新生活報》的編輯出版工作。1906年被選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主席團。

革命失敗後,列寧於1907年12月離開俄國,流亡在西歐的巴黎等地,在相對貧困的條件下堅持從事政治寫作。為迴應對社會主義革命問題的爭論,他在1909年完成了《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一書,日後成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哲學原理。他忙於參加歐洲各地的社會主義集會活動,如1912年的布拉格代表會議。列寧曾在巴黎與社會主義革命者依涅莎·阿爾曼德相識,兩人建立了祕密的情人關係。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列寧批評那些支持本國戰爭的社會民主黨,聲稱第二國際已經死亡,提出了“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口號。戰爭期間,他居住在奧地利波羅寧鎮時,曾被當局短暫扣押。隨後他於1914年搬到中立國瑞士的伯爾尼,後來又搬到了蘇黎世。並且在1915年8月第一次提出社會主義在少數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也可能取得勝利。1915年9月,他在瑞士參加了反戰的齊美爾瓦爾德會議。列寧作為齊美爾瓦爾德左派的領導人,主〔〕張應把帝國主義戰爭轉化為階級戰爭,呼籲工人階級藉機發動內戰奪取政權。而會議中的多數派否決了他的主張,認為應把會議綱領限制和平主義的範圍之內。在第二次於瑞士的召開的反戰會議中,他率領齊美爾瓦爾德左派重申主張,但最後只得到了一個妥協的宣言。

1916年春,在蘇黎世完成了另一部理論著作《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在批判論敵考茨基的同時,也普及了後者在19世紀的正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