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音樂課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78K

音樂課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一

從《音樂之都維也納》這篇課文的內容看,要理解維也納為什麼會被稱為音樂之都?如果沒有一定的背景材料加以補充,顯然難以解決這一問題。因此,在學習課文前佈置學生蒐集大量的資料,如各音樂家的生平、業績,維也納的公園、劇院,城市的裝飾,人們的生活習慣等等。老師在課前也蒐集到了本課的多媒體課件,提供大量圖片和音樂,拉近學生和課文內容之間的距離。

在教學中,一幅幅展現美麗的維也納迷人風采的圖片,在舒緩的音樂聲中,交替呈現,創設了與課文內容相似的情境,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和聽覺的衝擊。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下,學生誦讀課文的語言文字自然有了獨特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語言文字所帶來的意境。

課文的學習中,用搖籃説句話時學生的思維有些窄,説不出來,想想也確實不好説,即使出示了填空“學校是()的搖籃。少年宮是()的搖籃。”仍然開拓不了學生的思維。急!另外在多媒體教室上課,環境的變化,使得一小部分的學生注意力有了些許的分散,遊離於課堂外了,覺得遺憾。

《音樂之都維也納》公開課教學思考:

在學習《音樂之都維也納》這課時,我個人覺得比較注重營造音樂之都的氛圍,通過圖片的展示、作曲家的介紹、金色大廳的渲染讓學生走進音樂的`聖殿。同時,同時還設計了一些語言訓練點,讓學生對書中的語言進行提煉和運用。可上好後感覺節奏較快,很多該深入領悟的地方還不夠紮實。就拿第一節的教學來講。我重點講解了“首都”和“音樂之都”中“都”的意思。但對於“阿爾卑斯山”“盆地”“多瑙河”等地名卻未做介紹。講解了“麓”是山腳的意思,但未放在“北麓”這樣一個語言環境中讓學生來理解。後來想想,一張地圖就可以解決以上所有問題。其實整個小節可以穿起來講解,一氣呵成。既讓學生對國家、城市、山脈、河流的方位有所瞭解,又能烘托氣氛,把學生帶進音樂之都的場景。

《音樂之都維也納》反思

為了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維也納,瞭解維也納,課堂上我藉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欣賞精美的圖片,可以省略許多語言的渲染。比如:王宮花園草坪上的那個用玫瑰花組成的“高音譜號”、國家歌劇院的“宏偉壯觀”、金色大廳的“金碧輝煌”等,學生一看圖片就明白了;另外,文中出現了一些大音樂家,在學生朗讀課文時,我就適時地配上他們的經典作品,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舒伯特的《小夜曲》等,學生還進行了一次音樂之旅。

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二

“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情感的藝術,音樂欣賞是欣賞者對音樂作品的感情內涵的體現,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的共鳴。”音樂欣賞課是音樂教育中“美”的教育,對於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審美觀有着積極的作用。然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經常反映出“聽不懂”、“沒興趣”等情況。筆者認為,提高中國小音樂欣賞課教學效果,合理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應該首先從以下四個方面着手。

一、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前提

心理學研究:興趣是人對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熱情和肯定的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探求新事物,研究新問題,進而形成一種創新意識與能力的精神力量。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音樂欣賞課堂中,興趣是一種基本動力,它使學生與音樂之間保持聯繫,不斷了解音樂、聆聽音樂、學習音樂進而享受音樂並且用音樂美化人生。這就要求我們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擺脱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理念,時刻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在哪兒,注重如何將學生的興趣點合理地引導到課堂內容當中。

二、以培養學生的綜合鑑賞能力為方向

有了良好的學習興趣作為前提,音樂欣賞的課堂還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鑑賞能力,以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聽得懂”、在課堂下“懂得聽”。在音樂鑑賞課程當中,我們教師要完成的內容有很多。例如:欣賞內容的所屬分類、音樂的主題思想、音樂家的平生事蹟、音樂創作的背景故事以及獲得更多音樂素材的途徑。使學生理解一首作品是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能夠表達內心思想的藝術。這就要求音樂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合理地引導學生如何去鑑賞音樂。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要準備好充分的資料輔助自己的課堂教學。

三、以多媒體設備輔助課堂教學

科學技術的日漸發展使得音樂欣賞課的授課形式得以多樣化進行。傳統的板書式、掛件式的材料在現代課堂中所佔比例已越來越小。

多媒體的運用不僅使得寫板書的時間大大節省,而且能夠清晰、高效地表述課堂內容,快速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興趣。

在音樂欣賞的課堂上,文字、音頻文件、圖片文件、動畫影像等多種形式的材料都可以充分結合到辦公軟件中。利用網絡資源,教師只要課前認真細緻地準備,就可以做一個精美的課件。不僅如此,由人民音樂電子音像出版社發行、北京艾繆斯軟件技術有限公司設計開發的電子音樂配套軟件更是為中國小音樂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該軟件將課本中的歌曲以樂譜(簡線兼備)、音頻、視頻的形式組合起來。而且還配套了節拍器、音頻在線移調等功能,是音樂課堂教學上的一個巨大改革,為教師在音樂欣賞課的前前後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可謂是音樂教師的福音。

四、以本土音樂素材豐富課程內容

“音樂教材是對學生進行音樂基本知識與技能培養、思想教育的基本內容。教材的編寫、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方法、學校的教學環境與設施等方面都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重要影響。”在中國小音樂欣賞課堂中不能將課程的內容限定於課本之中。應結合本地、本校的資源優勢,積極開發具有本土、本校音樂特色的課程資源,充分運用這些資源,將它們融入到音樂欣賞的課堂之中。音樂欣賞的課程中融入本土音樂的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資料易於蒐集、整理;本土音樂大多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內容更有助於學生將來的生活中得以體驗;等等。

近些年,全國各地學校都在積極配合國家的政策,認真開發校本課程。這就要求在開發中對本土音樂素材的充分運用。如若能夠搭配計算機技術,以人民音樂出版社發行的電子音樂軟件開發為啟發,建設具有本土音樂特色的電子課件,將對中國小音樂欣賞課的提高有更大的幫助。

五、結語

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前提、培養學生的綜合鑑賞能力為方向,結合多媒體設備豐富音樂欣賞的課堂,注重對本土音樂的掌握以及運用。中國小音樂欣賞課中學生所反映的“聽不懂”、“沒興趣”等情況一定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三

一、學會"聽"音樂

二三年級國小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給學生多聽的機會,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簡譜的概念。並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創造性能力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整個過程。識譜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和能力培養,都應該以即興活動的形式給學生機會,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在即興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敏鋭聽覺、迅速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二、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國小生天性好動。利用他們這一特點,把表演融入教學,增加課堂情趣,無形中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達到育人目的。在音樂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設計活動內容。如《白雪公主的小馬車》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歌詞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對童話故事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教學中,有個小朋友説:“老師我想把歌詞內容改一改,因為快到聖誕節了,我想把白雪公主改成聖誕老人,行嗎?我還能畫給大家看呢。”聽了孩子真誠而幼稚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怎麼不行,大家都可以畫一畫、改一改。”於是,課堂氣氛活躍了,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畫的畫、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學生情緒達到了極點。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敢幹對已有知識提出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三、電教滲透直觀表達,引起學生興趣

根據國小生好奇性強。對生動、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強,在感知時無意注意佔優勢的心理特點,利用電教聲、光、圖、色俱佳的優點新授,有時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課教學時,學生聽了兩遍錄音範唱便會了,但絕大多數是面無表情地唱。我便運用電教啟發他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你們騎過馬嗎?誰説説騎馬時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來勁了,騎過馬的同學紛紛舉手回答,我又説:“老師今天帶大家去大草原旅行!”於是我扮導遊,小朋友扮遊客、當小騎兵,在教室裏揚起馬鞭騎着“大馬”,邊玩邊唱剛學過的歌曲,同學們個個情緒飽滿,興奮異常。歌聲中充滿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四、打擊樂器進課堂

我感覺使用打擊樂器很簡單,其實對於孩子們來説要想運用的自如並不是很簡單的事,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使學生一步步的提高。

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四

《綱要》中提出:給予孩子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想象,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樂於與同伴一起娛樂、表演、創作。《我是棉花糖》選自《甜甜蜜蜜》這一主題。孩子們在喜愛糖果、親近各種各樣糖果的同時,對糖果中的棉花糖有着很濃厚的興趣,發現棉花糖很軟,可以像橡皮泥一樣捏來捏去,非常有趣。這首樂曲旋律歡快,歌詞淺顯易懂,很有趣味性,適合小班進行歌唱活動。孩子可以自由做變變變的動作,可以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充分地發展了孩子的思維以及對活動的興趣,本次活動我利用看一看、摸一摸、變一變的方式幫助幼兒熟悉、記憶歌詞。在創編的過程會考慮到歌曲比較簡單,所以讓幼兒自由模仿各種動物,用肢體語言來表現變的東西,讓孩子在一遍一遍的遊戲中體驗到歌唱活動的快樂。這節課的目標和難點就在於發揮幼兒的想象用肢體語言創編動作。

這個活動我在三年前也上過,在一親的基礎及不足上,在方法和過程中都做了修改,使活動能夠更加順利、有序、有效。第一環節:奇妙的棉花糖(出示實物棉花糖),讓孩子看一看、摸一摸更加直觀地瞭解棉花糖的特徵,以棉花糖的口吻來介紹給小朋友,這樣很快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接着我讓讓幼兒把自己想象成棉花糖,以朋友喜歡的方式來幫助幼兒記歌詞,這一環節孩子都較感興趣,基本上在三遍之後都能記住歌詞。這樣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顯得比較順利,幼兒很容易記住歌詞和旋律。這個環節讓幼兒適當的學做各種小動物的動作,為下面歌曲內容做了很好的鋪墊。在學唱環節中,以多種形式演唱歌曲,讓小朋友們先一起唱,在分男女唱,由於小班幼兒上學還不到一個月,對於男女還不是很清楚,雖然我一直提醒妹妹小朋友和弟弟小朋友來區分,

可還是有個別幼兒搞不清自己是男是女,在這個環節浪費了不必要的時間,再者這一環節也是整個活動的主要環節,在孩子完全學會歌曲的情況下開始下面的創編環節,並把自己編出的小動物唱到歌曲裏,使孩子對整首歌的完整性把握的很好。在做變小動物的過程中,我引導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變,轉動手腕、轉體、搖動身體、甩手變等等,整個過程孩子們顯得興趣濃厚。為了防止以前出現過的過度興奮,我就引導幼兒先想好某種動物,然後再歌曲結束時,要在最後一個字“XX來”全部變好,靜止不動,讓我看一看都變出什麼來了,避免了以往教學中碰到的個別小朋友總是要變很久,才變出來,讓其他小朋友等很久;還有調皮出來瞎胡鬧的現象。通過我的不斷啟發和幼兒的表演以及生生互動環節中,孩子們能把自己當成棉花糖變出了許許多多不同的東西,每位幼兒都發揮了自己的想象空間,有的孩子變出了小魚、有的變出了小鳥、有的還變出了奧特曼、灰太狼、美羊羊等各種不同的物體。

總之,整個活動在唱唱變變棉花糖的過程中比較順利地結束了,在音樂的伴奏下體現了那種愉快、活躍的氣氛,深深地感染了這羣天真可愛的孩子們。

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五

“爸爸媽媽去上班”是幼兒在幼兒園學習的第一首歌曲,活動主要有兩個目標

1 、培養幼兒對老師和同伴的情感,知道要離開家上幼兒園了。

2 、能講出歌曲的名稱、瞭解歌曲的內容,初步跟着老師學唱。

活動開始時我先讓幼兒聽音樂,老師帶着幼兒一起拍手拍腿,讓他們對音樂進行初步的瞭解。待他們熟悉了後,我進行彈琴教授,大概是出於新鮮,我一彈琴,幼兒便被琴聲吸引了,目光也轉向了我,一些哭鬧的幼兒情緒也稍微轉好了一點。

這個音樂活動,我主要是通過教師示範演唱和利用布偶演示,讓幼兒理解歌曲內容,記住歌詞內容,再跟着教師一起學習演唱。從孩子的表現中看,他們在活動中的注意力很分散,需要老師不斷地提醒才認真學習。

這是一首非常簡單的歌曲,幼兒很容易掌握,但在教授的過程中,幼兒對於我提的問題是一問三不知,都閉口不回答,只用眼睛望着我,也許是他們還沒適應過來吧。

在課後,我把歌曲融入到遊戲中,特別是老師帶領幼兒做遊戲的時候,我們邊玩遊戲邊唱歌,一來讓幼兒對歌曲有一個鞏固的階段,二來讓幼兒感受爸爸媽媽要上班,作為小朋友就要上幼兒園,學本領。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班的幼兒都學會了歌曲,只要老師一彈琴,他們就會跟着唱起來,而且在唱的時候別提多開心了。

音樂課堂教學反思 篇六

學生們一到音樂課就特別的放鬆,因為不用象上數學、語文課那樣規規矩矩,這正是音樂課帶給他們的“特殊享受”嗎?但是放鬆不等於懶散、無紀律。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堂課都需要在有序的紀律下進行。音樂課的常規訓練重點在於要對學生的站、坐、行、排隊、分組、進出教室的訓練,又要把這些訓練放在音樂中進行,讓學生在濃濃的音樂氛圍中輕鬆愉快的、有秩序地完成相關動作。如:聽音樂進教室;用上行和下行的音階表示起立和坐下;用歌聲師生問好;用一小段輕快的音樂讓學生分組進行編創或表演等等。這樣的訓練,讓學生在整個音樂課堂教學都在音樂中進行,既體現了音樂的語言性又突出音樂課的特點。

國小音樂教學是通過師生情感的投入,心靈的感悟來達成教學目標的,若不能確保學生具有好心情、好情緒、就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對於學生正在參與的音樂活動,教師不應是局外人、旁觀者、而應把自己置身於音樂活動中,把一切“教”的活動落實在“學”的活動中,有心做孩子們的帶頭人和夥伴。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感、認同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指導,使學生敢想、敢説、敢做。從而讓學生髮揮出最大的潛能。如:二年級的表演課《小烏鴉愛媽媽》,我以滿腔的熱情參與到表演中去,先是扮演了烏鴉媽媽,全班的學生都是我的孩子小烏鴉;然後我再請一學生扮演烏鴉媽媽,我和其餘的學生扮演小烏鴉。整節課都是師生同演,學生的情緒放鬆了,課堂充滿了生氣,師生感情增進了,讓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感受了教育

音樂是一種感官藝術,在音樂課中,一定要抓住和突出音樂中的“聽”的重要功能,學生聽多了、耳熟了,自然就會唱了。我上課通常採取幾種“聽”的方法:

一、拍節奏法。即讓學生和着音樂拍擊節奏,這樣有利於學生掌握歌曲的節奏。

二、口令法。即在聽歌曲時,教師根據樂曲的情緒給予各種口令,讓學生和着音樂做舉手、踏步、轉身等動作,這通常以樂段為單位。

三、閉目法。此法能消除視覺上的干擾,集中注意力,使學生全神貫注的傾聽音樂,用心去感受音樂,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於旋律優美的歌曲欣賞課。音樂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的“聽”的形式,學生在聽時就不會覺得枯燥單調,在和諧、平等、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學會新歌。

音樂課課堂教學反思 篇七

一個學期即將過去,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課教學,下面兩個方面體會較深。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並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為重要的。隨着學生學業的加重,音樂課在他們的眼中是副科,是學與不學都無關緊要的課程。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音樂知識都不能被很好地運用起來。這就對我們音樂老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更好的去設計一堂音樂課,才能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達到課堂所追求的展示音樂魅力、愉悦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為本的教標。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

1、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課堂氣氛,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針對學生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充實課堂,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一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內讓學生上台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須努力。孩子們需要美,追求美,那麼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

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八

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善於模仿,接受能力也較強,但同時也存在着缺乏自控能力,注意力分散的弱點,根據這些特性,在一開始教學中,我嘗試着運用“五動”進行歌曲難點教學。“五動”就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耳動、腦動、眼動、口動、手動”,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形象思維的發展。首先讓學生來模仿老師做動作,看誰做的最準確,並出示節奏卡片仔細觀察再來拍讀,這其中學生已經在玩中掌握了歌曲節奏難點,之後教師加以引導,用節奏編詞造句:“我們都是好兒童、學習勞動樣樣行”,這時學生也興高采烈的加入其中,大膽進行造句,更進一步的掌握了歌曲節奏,為歌曲學唱做下鋪墊。這時用好朋友呀呦羅羅巧妙導入新課,請同學們進入到欣賞歌曲中去。

在聽範唱學歌曲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讓學生帶着問題想象,從聽、視唱、討論、評價中用自然、柔美、親切的歌聲去演唱歌曲,使孩子們懂得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好孩子。

一年級孩子是好動、坐不住的,因此在學會歌曲後,為了使學生更輕鬆愉快地有感情演唱歌曲,我設計了歌表演。問問學生“兩隻小象怎樣問好?怎樣表現象鼻子?大象的動作是輕鬆的還是比較遲緩的?一拍走一步還是一小節走一步好哪?”讓學生帶着問題,在想象中展開表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為了使樂曲更豐富些,在打擊樂器伴奏中,請學生在打打、敲敲、聽聽、想想中,動腦筋用強弱弱的三拍子強弱規律為歌曲伴奏。

為了獎勵同學們,檢驗歌曲學唱和節奏掌握情況,特別設計了“找朋友”遊戲,除了兩隻小象是好朋友,還有誰可以成為好朋友?這時教師拿出準備好的各種小動物的頭飾,給同學們講規則:“一會兒要聽音樂找到和你一樣的夥伴,音樂結束時兩個好朋友要戴好頭飾,坐在一起。”同學們會興高采烈地投入到遊戲中去。

最後進入到歌曲創編。同學們已經很有感情地通過各種形式對歌曲進行了演唱,並已熟練的掌握了歌曲節奏,該到他們發揮自己創造才能的時候了,由於剛才同學們每個人都戴了不同的頭飾,因此創編起來有了一定的提示不是很難。老師從頭飾中引導學生可以創編成這麼多不同的小動物來演唱,但是太多了又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給學生,於是老師給統一一下,從家庭養狗談起,讓學生説出養小狗是最多的,從而進行“兩隻小狗”的創編活動。在師生、生生的熱烈討論、評價中進行完歌曲創編。最後老師把一首自己創編的歌曲唱給同學們聽。“上課精神要集中,下課遊戲放輕鬆,愛學習呀愛勞動,我們都是好兒童。”讓學生懂得這首歌曲不僅能創編成小動物,還可以在學習、勞動、紀律等許多方面創編,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創編,最後在學生自己創編的歌聲中結束了音樂課。

這節課層次清楚、結構合理、抓住了學生的年齡特點、控制學生有度、情境創設和難點突破很巧妙、氣氛活躍和諧,反映了師生和生生間的多項交流活動。但課堂上也有突發事件,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當我讓學生用《兩隻小象》基本節奏型編詞造句時,突然王曉説:“我們都愛李老師,”我當時激動得不知説什麼好,這是孩子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話語。接着我又回了一句:“我也很愛同學們,”整節課就在非常融洽的氣氛中進行。這種突發事件,引起了我深深地反思:為什麼他會這麼説?是存在於大人世界中的那份虛偽嗎?不,不會的,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的、無暇的,孩子的話是發自肺腑的,是真誠的。是因為他們感受到老師付出的愛心,是因為他們知道老師與他們是心心相融的,更是因為老師的真誠付出,感動了孩子們,走入了孩子們的世界,你就能讓孩子自覺自願的接受你,以及你的傳授。因此教師只有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

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九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養成隨時反思的習慣。這樣才能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為了改變個別學生將音符1、2、3、4、5、6、7唱成1(yi)2(er)3(san)4(si)5(wu)6(liu)7(qi),錯誤唱法,我在課堂上多次將每個音符的讀法寫到黑版上,然後要求學生背下來,但效果並不理想。為什麼個別學生總是記不住音符?怎樣才能使學生儘快的掌握音符呢?帶着這些疑問我們進行了這樣的練習:

在看我的右手,我把食指伸出來可以説是1(yi),但上音樂課時我們也可以説是do,把食指和中指伸出不讀2{er}要讀”?學生齊回答:“讀“re”。“把大指和小指伸出其它手指握住是6(liu)的手式,我們把這種手式説是6(la)可以嗎”?“可以”。學生答道。“現在伸出你們的手指互相提問,看誰掌握的又快又準。”我的話音剛落,同學們個個面帶笑容的伸出手指,你問我答,我答你問,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每個小組又選出一名同學做手式,其他組同學來回答。經過這樣的練習,在音樂課上再也沒有學生將音符讀成1、(yi)2、(er)3、(san)4、(si)5、(wi)6、(liu)7(qi)了。

音樂課教學反思 篇十

一個學期已經過去,回顧一學期的音樂課教學,下面兩個方面體會較深。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一、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二、明確告訴學生通過國中階段有關音樂知識的學習,九年級畢業後,個別音樂基礎好些的學生可報考藝術特長班,為將來深造打基礎;為了強調這個要求,把我校學生盧蜜考上武漢音樂學院的例子向學生作介紹,學生反響強烈;

三、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四、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半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內讓學生上台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