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李清照詞風格特點(精選7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1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7篇《李清照詞風格特點》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李清照詞風格特點》相關的範文。

李清照詞風格特點(精選7篇)

篇1:李清照詞的風格特點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由於封建制度對婦女的歧視,女性作家並不多見。在這十分鮮見的女性作家中,宋代詞人李清照顯得尤為耀眼。李清照出生於濟南的一個仕宦家庭,從小就受到文學的薰陶。她是一個天才的詞人,她的一生就像一首迴腸蕩氣的詞作,前半生風和日麗、無憂無慮,後半生悽風苦雨,孤獨艱辛。她一生無兒無女,但她給後人留下了60餘首膾炙人口的詞作。

李清照詞作的風格,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詞作,風格清新、自然,語言活潑、天真,表現了一個青春少女對生活的熱愛,一個妙齡女子對未來愛情的嚮往,一個成熟少婦對丈夫的思戀和眷念。後期詞作由於國破家亡,風格顯得悲憫、悽苦、愁慘和孤寂。

一、前期詞的風格特點

(一)以通俗易懂的白描手法抒寫真性情。

李清照前期生活無憂無慮,生活環境舒適優越,家庭完整幸福,所以其前期作品風格比較明快、清新、俊朗,有很多寫閒適之情、愛戀之意、山水之美。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李清照以她特有的白描手法描寫了她早期少女時代歡快的生活。情趣盎然,境界迷人,寥寥數語,給人以美的享受。透過這首詞作,我們看到了一位無拘無束、天真爛漫、率真灑脱的少女形象。

(二)以細膩纏綿的筆調書寫離別之苦。

在中外文學史上,文人描寫愛情生活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作為女性作家的李清照也不例外。18歲的李清照與21歲的趙明誠結為伉儷,開始美好的夫妻生活之後,生活中免不了短暫分離,描寫夫妻生活的離愁別緒自然進入了李清照的詞作中。如《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描寫的是在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傳説李清照將此詞寄給丈夫趙明誠後,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詞數首,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上片寥寥數語,把一個閨中少婦寂寞難熬的愁態描摹出來。下片寫賞菊飲酒的情景。最後三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是這首詞作的點眼之句,展現了一個悽清寂寥的情景,表現了她因思念丈夫而顯得格外憔悴。又如《蝶戀花離情》:“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這是一首思婦之詞,描寫了丈夫不在身邊而百無聊賴的心情。即使柳樹發芽了,梅花綻開了,春天的景色無比誘人,詞人也無心觀賞。

(三)以誇張的手法描寫情思。

李清照在詞作大量運用了誇張的手法來表達情感。如《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詞作寫於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秋天,時趙明誠被任命為萊州守,李清照從青州赴萊州途中住宿昌樂縣驛館時寄給其家鄉姊妹的。詞人通過自青州赴萊州途中的感受,表達希望姐妹寄書東萊、互相聯繫的深厚感情。詞中“唱到千千遍”以誇張手法,極力渲染離別場面之依依不捨。

又如《點絳脣》:“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這是一首借傷春寫離恨的閨怨詞。詞人將“一寸”柔腸與“千縷”愁思相提並論,運用誇張的手法,使人產生一種強烈的壓抑感,彷彿她愁腸欲斷,再也承受不住。

二、後期詞的風格特點

(一)以對比的手法抒寫故國之思和流亡之痛。

李清照經歷了北宋和南宋政權的更迭,經歷了南渡的流亡生活,反映在她的詞作上,往往把北宋昔日的繁華和南宋今日的苟安放在一起,表達深切的故國之思和流亡之痛。

如《永遇樂》:“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雲鬟雪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首詞通過南渡前後過元宵節兩種情景的對比,抒寫離亂之後,愁苦寂寞的情懷。上片從眼前景物抒寫心境。下片從今昔對比中抒發國破家亡的感慨,表達沉痛悲苦的心情。

(二)以凝練的家常口語刻畫內心的孤寂心情。

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後沒有生育孩子,後趙明誠病死後,再嫁張汝舟,不久離異,所以一生無子。到了晚年,李清照孤苦無依,內心充滿孤獨寂寞的心情,在很多詞作中採用通俗曉暢的家常口語來表達深深的孤寂冷落之情。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一首代表詞作。詞人通過對秋天景物和自己感受的描寫,抒發了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表現了孤獨寂寞的情懷和心緒不寧的心境。首句連用十四個疊字,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孤寂心情,感人至深。下文“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用凝練的家常口語深切地表達了孤寂難熬的心境。

(三)用豪邁灑脱的語調錶達自己對自由的渴望,對光明的追求。

李清照是一個女中豪傑,儘管她被稱為婉約派的正宗詞人,但她的詞既包含女性的温柔靈慧,又有着一般女子所不具備的豪爽和開朗。她把纏綿的情思與超脱的胸懷融合在一起,使她的詞媚而不綺,柔中帶剛,於柔媚中藴含豪邁之氣。如《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這首詞氣勢磅礴、豪邁,是李清照的另類作品,具有明顯的豪放派風格,抒寫了詞人在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詞人以浪漫主義的表現方式,藉助夢境,運用馳騁豐富的想象,創造出一個幻想中的神話世界。詞中與天帝的問答,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熱情、對自由的嚮往和對光明的追求。

總的説來,李清照是特定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環境孕育出來的絕代才女,她的詞作就是她一生的寫照。她那纏綿細膩而又豪爽俊朗的筆觸、幽怨孤寂而又天真爛漫的情懷,給後世讀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她的詞作在宋代文學史上乃至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都迸射出耀眼的火花。可以説,沒有李清照,整個中國文學都將會黯然失色。

篇2:李清照詞的風格特點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説,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她的詞不追求詞藻的華麗,不苛求字句的精湛,所用的典故也不多,但是詞中處處可見生動鮮明的事物與細緻入微的心理。李清照的語言清新樸素,詞句之間展現出的是她“眼所見而存於心”的鮮活的事物;流露出的是她豐富而細膩的情感,如瀰漫在身邊的檀香,融於生活中的每個角落,敍盡了人之常情,又如蜿蜒的溪水,清雅而悠然,令人回味其中,又欲追溯其源。

一、歸納特點

1.語言清新簡美,善用倒裝

李清照的作品中,有很多都被喻為婉約經典之作。主要在於她的語言清新簡美,善用倒裝,賦予物詩意。在這些看似輕描淡寫的語言中,往往能體會到一種高雅之韻。比如她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掙渡,掙渡,驚起一灘鷗鷺。”詞中並沒有加以精雕細琢,但在意境與心情上卻拿捏得準確而到位。只有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一幅動靜結合的場景,清秀淡然。其中“溪亭日暮”這僅有四字之言,便在讀者面前鋪開了一幅美妙的畫面:天邊的晚霞與水中的倒影交相輝映,清澈小溪環繞着古老的亭子靜靜地流淌……這樣簡約的語言留給了人們很大的空間去想象,反而比細緻刻畫的方法要好得多,再看下文的“藕花深處”也是如此,她並沒有説明藕花怎樣多,怎樣密——個“深”字便把荷塘之景展現得一目瞭然。從而也為她“驚起一灘鷗鷺”作了鋪墊。然而,這裏的“鷗鷺”不是“一羣”而是“一灘”,雖僅有一字之差,卻使語言更加雅緻。一灘白色的鷗鷺從碧綠繁茂的荷葉中起飛,似有一種雲煙升空之感,從而使得本句的語言沒有破壞前面創造出的意境,體現了自然之美。這正是“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的獨具匠心。

在李清照的詞中,也常常見到倒裝句式。比如《醉花陰》中的“瑞腦銷金獸”,瑞腦是一種香料,“金獸”是獸形的香爐,應是“金獸銷瑞腦”;“簾卷西風”,本是“西風捲簾”。然而這樣不僅壓了韻腳,而且給人一種特別的詩句韻味。又如《新荷葉》中的“繞水樓台”與“東山高蹈”都賦有倒裝色彩。

2.表達真摯感情

李清照的詞,不論前期還是後期,都是以抒發感情為主,而她的語言在這方面起了絕對重要的作用。在眾多李清照的詞中,體現出了她的語言功底頗深,她擅長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將她纏綿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1)表達閒適之情(早期)

李易安早期的作品,幾乎全是以閨情為題材。她以女子的身份自言閨情,自然情真意切,這一時期的詞作,往往體現着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少女情懷,時而豪放灑脱,時而活潑開朗,時而乖巧可愛。先來看看她的《點絳脣》:“就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漢輕輕衣透。見客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上片寫蕩過鞦韆的小憩場面。從“蹴”字可以想象出,少女時的李清照用力踏鞦韆,全身心投入,玩得痛快淋漓的高興樣子。“纖纖手”是説自己的手柔美,説明她還在滿意地自我欣賞。“露濃”既説花上沾有露水,又比喻“薄漢輕衣透”的少女好似花嬌嫩的花瓣,沾了露水一般,格外美麗。下片“襪剗金釵溜”,客人突來引起的慌亂場景,卻又“倚門回手”以嗅青梅作掩護看看客人是誰,活潑而好奇的頑皮少女在此筆墨之間勾畫出來了。顯然,她此時的心境充滿了快樂與歡笑。

再看《浣溪沙》中的“眼波才動被人猜”,這是易安情竇初開之作,“眼波”繪出了她柔情似水的眼神,從那晶瑩的眸子裏瀉出。表達了她對情人預掩不得的喜悦、激動,又帶有一些羞澀與靦腆的神情,從而充分表現了一位純情少女複雜而細膩的內心世界。

(2)表達歎息與傷感(後期)

至於後期,李清照的詩詞語言往往是冷色調的,筆墨濃重而深沉。她在《醉花陰》中寫道:“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其中“消魂”形容了日日相思,以致於神思恍惚,彷彿魂魄要離開軀體一樣。而“簾卷西風”更加烘托了離愁與相思的淒涼之意。在這瑟瑟秋風中,菊花似乎也已失去許多,但人比這菊花還要消瘦,以花喻人,寫出了她斷腸的思緒,可使讀者同她一起黯然神傷,一起盼着故人的歸來。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是《聲聲慢》的首句,開篇便把“鏡頭”引入了一個蕭索而悽慘的畫面:一個略顯憔悴的女子孤零零地佇立在空寂的院中,尋找着愛與温暖,但迎來的只有失落、傷心與孤獨。從而形成了較大的心理落差。運用“迭詞”巧妙地將意境、心情,環境交織在了一起;寫出了國破家亡時發自內心的悲痛,定下本詞感情基調而且字與字之間融入聲韻,顫動人心,倍顯淒涼孤寂。在此時的詞賦中為罕見佳句。接下來“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天氣忽冷忽暖,自己虛弱的身體已經適應不了“曉風來急”此處曉風也比喻當時的時局繁亂多變。“雁過邊,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又借歸雁之哀鳴表達自己的淪落異地,思鄉之情。下片“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得生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其中“憔悴損”借花喻人,一寫花在秋風中的凋零,一寫人在亂世中度日如年的苦悲;雨打梧桐,淅淅瀝瀝,似心中之淚,悲涼頓顯。“怎一個愁字了得!”將所有的情感一瀉而出,傾吐了人生曲折悽慘和苦難時的痛心疾首。這首詞以高超的語言手段細緻刻畫了人物的心理,將意境、心境融為一體,乃千古佳作。

3.採用口語

在李清照的詞中,常有口語熔鍊其中,這也是她比較突出的特點之一。這種語言對於當時華貴典雅的詞風無疑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但這種語言的通俗使詞的情感表現得更親切而直白。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紅肥瘦”(《如夢令》)這幾句語言簡單樸素,卻十分寫實,表現了女主人與侍女的一段間斷應答,“卻”字生動地表現了李清照對侍女漫不經心的回答的失望與質疑。海棠花怎麼會依舊呢?於是,“知否,知否”,“綠肥紅瘦!”,這一句對侍女的反語,乃十分平實的家常之言,卻生動地使得情景再現,兩個人似乎已浮現了眼前,讀詞的人就像看着她們在説話一樣。這就是運用口語的妙處——把生活中的場景表現的惟妙惟肖。這樣的作詞手法也可以使思想感情一目瞭然,正如《臨江仙》中的“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這十分直白的俗語,了無雕飾,卻一筆繪出了她的心情。坦然地,李清照將她所有的思緒都縛在這簡單到了極點的兩句上,是那麼豪爽,那麼毫無顧忌,她只想表現自己的心情,然而正是這種表達方式,毫無折扣地敍出了她面對人生曲折、世態炎涼的心境。又如“金尊倒,弁了盡燭,不管黃昏。”這是《慶清朝慢》中的敍情之筆。在整首詞贊喻花之後,用如此帥真而不加修飾的言語,表現了她盡情賞花之後的暢快。其中“弁了”與“不管”又體現了她已陶醉於繁花之中,希望自己能同這榮華淡雅、自然純真的牡丹在一起。這也正是李清照南渡前的少女情懷的流露,然而只用此句一筆勾出。所以用這樣的語句,雖無多少雅趣,但十分傳神。除李清照這樣“以尋常語度入音律”的詞人的確少有,因此突出了別具一格的詞風。

二、探究:李清照語言特點形成原因

李清照出生在一個學者仕宦家庭,是位標準的大家閨秀,她與生俱來的少女情懷,造就了她秀美典雅的語言風格。在李清照的詞中,不論寫人,寫事,寫情,寫景,都不難體會到她貴府千金的氣質。女子,生來就是性情温潤,多愁善感的,這就是“易安之詞”集聚婉約氣息的原因。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官至禮部員外郎,精通經史,聲聞齊魯,為“後四學士”之一,為人崇尚自然,強調詩文應以“誠”為主,曾受蘇軾賞識。母親王氏,出生名門,也善詩文。李清照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從小受到文學薰陶,因而培養了她極強的情感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使得她在創作過程中,能夠靈活自如地描繪出她的所見、所聞、所聽、所感;而且能將事物的特點表現得細緻到位。李清照在十八歲時,嫁與宰相越庭之子、太學士趙明誠為妻。因此在她的生活中,文學氣氛愈加濃重,從而使她的詞賦語言“更上一層樓”。

縱觀李清照的詩詞,大多是由生活中選取題材。她的愛恨情仇,多由生活瑣事引發而生。所以,在她的筆墨之間,一些生活化的口語時常出現。如:“香冷金,被翻江浪,起來慵自梳頭。”這一典型生動場景的出現,就會自然而然地帶出平常的俗語。更加貼近生活,這樣使得她的詞在句與句之間相互照應,語言風格融為一體,避免了內容和語言形成的鮮明對比。

李清照的語言帶有着文學美與藝術美,通過對身邊事物的細膩描寫體現或烘托意境,藉助對心理活動的表現抒發真摯感情。她以高超的語言運用技能,贏得了當時的文人與之後人的讚不絕口,在我國詩詞史上留下了驚豔的一筆。

篇3:李清照詞的風格特點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由於封建制度對婦女的歧視,女性作家並不多見。

在這十分鮮見的女性作家中,宋代詞人李清照顯得尤為耀眼。

李清照出生於濟南的一個仕宦家庭,從小就受到文學的薰陶。

她是一個天才的詞人,她的一生就像一首迴腸蕩氣的詞作,前半生風和日麗、無憂無慮,後半生悽風苦雨,孤獨艱辛。

她一生無兒無女,但她給後人留下了60餘首膾炙人口的詞作。

李清照詞作的風格,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

前期詞作,風格清新、自然,語言活潑、天真,表現了一個青春少女對生活的熱愛,一個妙齡女子對未來愛情的嚮往,一個成熟少婦對丈夫的思戀和眷念。

後期詞作由於國破家亡,風格顯得悲憫、悽苦、愁慘和孤寂。

一、前期詞的風格特點

(一)以通俗易懂的白描手法抒寫真性情。

李清照前期生活無憂無慮,生活環境舒適優越,家庭完整幸福,所以其前期作品風格比較明快、清新、俊朗,有很多寫閒適之情、愛戀之意、山水之美。

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李清照以她特有的白描手法描寫了她早期少女時代歡快的生活。

情趣盎然,境界迷人,寥寥數語,給人以美的享受。

透過這首詞作,我們看到了一位無拘無束、天真爛漫、率真灑脱的少女形象。

(二)以細膩纏綿的筆調書寫離別之苦。

在中外文學史上,文人描寫愛情生活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作為女性作家的李清照也不例外。

18歲的李清照與21歲的趙明誠結為伉儷,開始美好的夫妻生活之後,生活中免不了短暫分離,描寫夫妻生活的離愁別緒自然進入了李清照的詞作中。

如《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描寫的是在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

傳説李清照將此詞寄給丈夫趙明誠後,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詞數首,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

上片寥寥數語,把一個閨中少婦寂寞難熬的愁態描摹出來。

下片寫賞菊飲酒的情景。

最後三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是這首詞作的點眼之句,展現了一個悽清寂寥的情景,表現了她因思念丈夫而顯得格外憔悴。

又如《蝶戀花・離情》:“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

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

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這是一首思婦之詞,描寫了丈夫不在身邊而百無聊賴的心情。

即使柳樹發芽了,梅花綻開了,春天的景色無比誘人,詞人也無心觀賞。

(三)以誇張的手法描寫情思。

李清照在詞作大量運用了誇張的手法來表達情感。

如《蝶戀花》:“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長水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詞作寫於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秋天,時趙明誠被任命為萊州守,李清照從青州赴萊州途中住宿昌樂縣驛館時寄給其家鄉姊妹的。

詞人通過自青州赴萊州途中的感受,表達希望姐妹寄書東萊、互相聯繫的深厚感情。

詞中“唱到千千遍”以誇張手法,極力渲染離別場面之依依不捨。

又如《點絳脣》:“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

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這是一首借傷春寫離恨的閨怨詞。

詞人將“一寸”柔腸與“千縷”愁思相提並論,運用誇張的手法,使人產生一種強烈的壓抑感,彷彿她愁腸欲斷,再也承受不住。

二、後期詞的風格特點

(一)以對比的手法抒寫故國之思和流亡之痛。

李清照經歷了北宋和南宋政權的更迭,經歷了南渡的流亡生活,反映在她的詞作上,往往把北宋昔日的繁華和南宋今日的苟安放在一起,表達深切的故國之思和流亡之痛。

如《永遇樂》:“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雲鬟雪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首詞通過南渡前後過元宵節兩種情景的對比,抒寫離亂之後,愁苦寂寞的情懷。

上片從眼前景物抒寫心境。

下片從今昔對比中抒發國破家亡的感慨,表達沉痛悲苦的心情。

(二)以凝練的家常口語刻畫內心的孤寂心情。

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後沒有生育孩子,後趙明誠病死後,再嫁張汝舟,不久離異,所以一生無子。

到了晚年,李清照孤苦無依,內心充滿孤獨寂寞的心情,在很多詞作中採用通俗曉暢的家常口語來表達深深的孤寂冷落之情。

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一首代表詞作。

詞人通過對秋天景物和自己感受的描寫,抒發了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表現了孤獨寂寞的情懷和心緒不寧的心境。

首句連用十四個疊字,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孤寂心情,感人至深。

下文“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用凝練的家常口語深切地表達了孤寂難熬的心境。

(三)用豪邁灑脱的語調錶達自己對自由的渴望,對光明的追求。

李清照是一個女中豪傑,儘管她被稱為婉約派的正宗詞人,但她的詞既包含女性的温柔靈慧,又有着一般女子所不具備的豪爽和開朗。

她把纏綿的`情思與超脱的胸懷融合在一起,使她的詞媚而不綺,柔中帶剛,於柔媚中藴含豪邁之氣。

如《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這首詞氣勢磅礴、豪邁,是李清照的另類作品,具有明顯的豪放派風格,抒寫了詞人在天帝面前傾訴自己空有才華而遭逢不幸、奮力掙扎的苦悶。

詞人以浪漫主義的表現方式,藉助夢境,運用馳騁豐富的想象,創造出一個幻想中的神話世界。

詞中與天帝的問答,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熱情、對自由的嚮往和對光明的追求。

總的説來,李清照是特定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環境孕育出來的絕代才女,她的詞作就是她一生的寫照。

她那纏綿細膩而又豪爽俊朗的筆觸、幽怨孤寂而又天真爛漫的情懷,給後世讀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她的詞作在宋代文學史上乃至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都迸射出耀眼的火花。

可以説,沒有李清照,整個中國文學都將會黯然失色。

參考文獻:

[1]柯寶成.李清照全集.武漢:湖北長江出版集團,2010.

[2]徐培均.李清照集箋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李清照,漱玉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朱淑真等.李清照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篇4:李清照詞的風格特點

李清照詞的語言特色是平易清新的自然美,委婉曲折的含蓄美,和諧流轉的音樂美,濃淡相宜的繪畫美,而清新的自然美是李清照詞最突出的語言藝術特色。李清照以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承“花間”之婉約去“花間”之俗媚,用清新自然的俗語,口語化甚至方言入詞,使詞語代“俗”而來的清新的,自然的清詞真語,清新淺俗,渾成大雅。

李詞人在語言方面善於用疊字,口語化。如她的詞《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泠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最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惟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詞的開始用了疊字來達到語言上的音韻美,而且用疊字,更加強了語言的口語化,讀起來琅琅上口,有鮮明的節奏感。也把環境進行了極致的渲染,極力的反映出作者內心的孤獨、悽苦與辛酸,從而加強了詞自身的抒情性。到下片“到黃昏點點滴滴”又用二組雙聲疊字,與開頭的十四個疊字相對應。環境的悽、冷、清內心的悽、慘、戚,環境與心理的種種情緒交織在一起,自始至終。雖然這詞用了淺近的文字,卻給人一種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感覺,更加增添的詞的簡單性,讓詞顯得更加的清新自然。再如下面的詞句: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説還休。《鳳凰台上憶吹簫》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行香子》

於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永遇月》

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念奴嬌》

上面這些都是淺顯易懂的常語清新自然,樸實無華,可藴含極其豐富的內容。猶如美酒,越品越覺得其綿厚芳醇,與濃豔香麗的花間詞風截然不同,使讀者耳目一新。明代楊慎《詞品》中評論説:“以故為新,以俗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如她的《聲聲慢》中,“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與上面的例子都是化淺白為清新,化俗俚為摯詞。清代彭孫鴻在《金慄詞話》裏評到“皆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詞意並工,閨情絕調。”如李清照的詞《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詞人能把淺俗的文字,組成極其清新鮮明的詞句,以尋常語創造不尋常的意境。讓人讀來,更是心馳神蕩。通篇淺白語言,產生的清新工巧,真摯感人的藝術效果卻不由得為後人稱道。詞中的譴詞造句,天然率直,創造了以尋常語為主要特色的文學語言,真所謂“以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李清照用淺顯自然、樸實無華的語言,創造了耐人尋味的優美境界,正是“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她匠心獨運,特別是善於創造這種平淡而絕妙的境界,這應該是李清照詞作語言中最突出最重要的藝術特色了。

篇5:李清照詞的風格特點

李詞人寫的作品之所以能打動讀者而引起共鳴,除了詞人口語化的語言,還有詞人所創造的真情意切意境。李清照寫的詞都是反映她現實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詞人生活中的真實寫照其中抒寫的國恨家仇,都是發出詞人自己的內心的想法。如她寫的《一剪梅》、《醉花陰》、《聲聲慢》、《武陵春》、《永遇樂》這些膾炙人口的詞作中所創造的意境,如果詞人沒有真情實感,詞人絕對寫不出如此深刻的詞句,而且還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

李詞人詞中的事物都不只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物,而且還是活生生存在的,獨特的藝術形象。比如她筆下的海棠不是別人口中的海棠,李詞人筆下的海棠花是“綠肥紅瘦”的;而落花也不是別人那樣描寫的落花,而是“擁紅堆雪”的落花。還有“暗明滅”的青燈,有“裊殘煙”的玉爐,有“玉骨冰肌”的雙銀杏,有“初斜”的皎月,有“上窗紗”的殘月,有“滿西樓”的彎月,還有“不與羣花比”的寒梅等等這些意象,都顯出詞人的獨特的特徵,她憑着豐富的聯想,獨到的運筆,以女性特有的體味和情懷,把人物內心世界的所有抽象的感情細膩温婉地然而又十分深刻地藉助自然景物加以形象化,具體化。梅花是易安詞中經常出現的一種意象。宋代女作家用自己的靈心慧性,飽蘸濃情深意,描繪出一枝枝勁拔挺秀、搖曳生姿的眼中梅、意中花,她們披雪戴霜,花魂月魄,含笑迎日,灑淚風中—這是宋代女性作家創造的文學審美意象,也是女性個體生命生存經驗的詩意描述。而李清照筆下的梅花給人的則是另一種感覺,如“年年雪裏,常插梅花醉,挪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清平樂》),“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菩薩蠻》),“笛裏三弄,梅心驚破,多少遊春意”(《孤雁兒》),從這類意象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女詞人對於梅花一類潔美素質的珍視,表現出一種孤獨人的感傷。這種感傷雖然在詞中若隱若現,但是無處不在並且由於詞人一貫的對於人生問題的深刻思考,類似老莊的追求靜逸,超脱塵世,自我解脱的達觀信念,使得她在描寫感傷情懷時,經常使用一種自我解脱性質的開宕之筆,總是含藴有一定自我解脱的要求和魄力。所以李清照筆下的格高韻遠的梅之意象,雖然沒有以松柏自居的偉大作家的豪邁氣魄,但也總滲透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傷情調,這些美的象徵體,經常總是處在風雨飄搖,美質難久的威脅當中。

李清照詞意象審美特徵含藴有深邃的思想內涵和意,是李清照富贍的內心世界和客觀世界相融合、聚集的具體表現,是精神內容和物質形式的統一,李清照詞中的意象意境高遠,風格獨特,寄託遙深,措語忠厚,運筆空靈,別有一番天地,有着極高的審美價值。詞人的詞作很多都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包含着豐富的思想內涵,表現出詞人極為執著和較高層次的審美追求。

總之,李清照在她的一生中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詞品,在藝術特色上面的創作手法很多都值得我們去借鑑,讓今天很多的詩歌創作者借鑑。更難得可貴的是,她可以去除下層市民的粗俗,又能遠離當時詞壇的豔詞麗語,真正做到化俗為雅。品易安的詞,讓人忍不住想起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還有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樣的已化為日常用語的千古名句,感歎於他們詞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篇6:李清照詞的風格特點

李清照的一生經歷了很多個階段,從優裕輕鬆的生活到丈夫的離去,最後國破家亡,她一生坎坷,挫折不斷。她依然不屈不撓,儘管生活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是她卻以自己獨特的個性,出眾絕代的才華,敏感深悟的思想,高潔的人品,作了很多清新婉麗的詞作流芳後世。李詞人用她高潔的人品寫出了讓人覺得清新自然的詞作,也讓我們讀懂了她那莊重典雅的詞品。

在李清照結婚之前就有了個性鮮明的性格。如她的一首詞《如夢令》:“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用日常生活的小事,通過簡單的對話,反映出少女作家對大自然的敏感和熱愛,流露出她是一個樂觀向上,無憂無慮的少女性格。

但是隨着年齡的長大,有了婚姻之後人的思想發生了變化,而且在婚姻之後又有了比較曲折的生活路徑,從一個少女到一個少婦,從安定的家庭到一個**的國家的環境,詞品也有了相對的變化,她自身的人品也逐漸的形成。詞品也從一個無憂無慮的清新到莊重典雅的境界。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風雨雨,李清照沒有自暴自棄,而是上升到另一個更高的境界。她能珍惜自己的存在,珍重自己的人格,她不像那些心靈軟弱的人做小服低,自輕自賤,這是她性格發展的前提。因此,她筆下的形象(例如桂花)就很自然的顯示出一種極為清高,頗為自詡的情調,如《鷓鴣天》: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作者用堅決的語氣,一種自視不凡的豪邁氣概,躍然紙上。指出:“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詞人的這種高昂的自信,在其文學創作上得到了印證:宋人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説:“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胡云翼説:“詞家之有二李,李後主與李清照,真是詞中的‘雙聖’。”這是李清照在少婦時期最完美的喻寫。她筆下的白菊,更是以清麗、瀟灑的個性而稱奇一世,如《多麗》: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恨瀟瀟,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微風起,清芬醖藉,不減酴釄。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似愁凝漢臯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這支白菊如此清高、孤傲、飽經風霜,不減清奇,它不同凡俗,截然區別於那種濃施粉黛,搔首弄姿的做作。她欣賞的不是人工美、裝飾美,而是人格美、自然美:“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微風起,清芬醖藉,不減酴釄。”在大自然無情地摧殘下,它依然情致深深,一點兒也不缺乏人情味兒,愈發楚楚動人:“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毫無疑問,李清照筆下的桂花、菊花,正是她自己高傲、自尊、樸直的性格和獨立人格的化身。

縱觀李清照的一生,她的經歷在詞中都有所表現。前期——少女時期的天真、活潑、大膽、任性、閒適風雅;中期——少婦時期,生活儉樸,在甜蜜的生活中帶有着一股多愁善感,同時,也流露出她對愛情的忠貞;後期——晚年時期,雖然愁苦深重,流落天涯,但她堅強、勇敢,有着強烈的愛國意識。這些性格的特徵和思想意識匯聚了她冰清玉潔的崇高的人品。從而奠定了她詞品德爾莊重典雅。

篇7:李清照詞的風格特點

在抒情方式方面,直接抒情是李清照詞抒情方式的最突出的特點,但是也不缺委婉含蓄。有“婉約之詞宗”之稱的李清照也有自己的婉約的抒情特點。讀李的詞,我們會明顯地感覺到其中的婉約之風,詞人善於從女性的心理出發,挑選女性在悵然迷茫時容易聯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獨有的細膩的筆法加以組織,因而別有一番風致。而體現其婉約詞風的諸多作品中,首推《聲聲慢》,詞中表現出的那種哀婉的悽苦之情,讀來更動容。結尾“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悽苦之情一波高過一波,到此高潮,戛然而止。這樣的詞,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原原本本地烙在了紙上,字裏行間無不透露着作者的血淚。它的線索是若隱若現的時間,串接客觀事物,作者行動及情感的變化,都通過事物表現得淋漓盡致,委婉而含蓄。

在委婉含蓄中,李清照的詞也不乏直率,利用白描的手法直抒胸臆,吐露內心的真實情感。如:《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是詞的下闋,直接抒寫自身的離別情緒和相思之苦,這也體現了李清照抒情大膽,強烈,直率。李清照也寫了很多來抒發國破的哀傷之情。她的詞《蝶戀花》“永夜懨懨歡意少,認取長安道。”長安是故國的象徵,詞人認為“空夢長安”而永夜歡意少,一個“空”字,領起全夢,將女詞人思念故國的滿腹情愁抒發得淋漓盡致。而在她的詩作《夏日絕句》中,通過詩句“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詞大膽而直率地抒發了作者的愛國之情。李清照的作品中,詩作佔少數,但是多數流露豪壯激昂的愛國主義情感,她的詞被後人視為“絕似蘇辛派”“無一毫脂粉氣,自是北宋風格。”這首詞可以説正是李詞人遠大的理想,不凡的抱負,勃勃的雄心,熾烈的愛國情懷的自然流露與抒發。李清照在抒情方面,無論是抒發自己的身世悽苦之情還是抒發自己的愛國之情,都是在委婉中帶着直接,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這樣的抒情方式更能讓讀者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