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白居易《春風》全詩翻譯賞析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8W

白居易《春風》全詩翻譯賞析多篇

春風翻譯: 篇一

春風先吹開了京城花園中早梅,繼而讓櫻杏桃李也競相綻放,令人感到生機盎然。春來臨同樣也給鄉村送去了歡笑,春風拂過,田野裏開放薺花榆英歡呼雀躍,欣喜地稱道:“春風為我而來!”

《春風》原文及賞析 篇二

春風

盪漾無端入畫堂,簾櫳微動晝初長。暖催花底鶯聲滑,輕拂檐前燕翅忙。

酒醒香塵凝座榻,夢迴芳草滿池塘。飄揚不解留春住,又逐鞦韆度粉牆。

賞析

(1)春天的風。戰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寤春風兮發鮮榮,絜齋俟兮惠音聲。”唐元稹《鶯鶯傳》:“春風多厲,強飯為嘉。”張天翼《春風》:“春風是平等待人的。無論大小,一律要吹到春風的。”

(2)喻恩澤。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暢春風,澤如時雨。”清錢謙益《河南衞輝府輝縣知縣陳必謙前母錢氏贈孺人制》:“因親以及親,使海隅之枯木,鹹被春風。”

(3)喻融和的氣氛。陶行知《實施民主教育的提綱》:“視察員到時,不是帶來恐怖,而是帶來春風。”

(4)比喻教益;教誨。參見“春風化雨”。

(5)形容喜悦的表情。《再生緣》第七二回:“一個兒頃刻春風生粉頰,一個兒頓時喜色上眉峯。”陳登科《風雷》第一部第二一章:“只見她神態自如,滿面春風。”

(6)比喻美貌。參見“春風面”。

(7)比喻男女間的歡愛。參見“春風一度”。

(8)指茶。宋黃庭堅《謝送碾賜壑源揀牙》詩:“春風飽識大官羊,不慣腐儒湯餅腸。”宋陸游《餘邦英惠小山新芽作小詩以謝》之三:“誰遣春風入牙頰,詩成忽帶小山香。”

盪漾

(1)水波微動。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元揭傒斯《題王仲山所藏〈瀟湘八景圖〉·洞庭秋月》詩:“灝氣自澄穆,碧波還盪漾。”清王韜《淞濱瑣話·李延庚》:“寺四周皆水,碧漪盪漾。”

(2)引申指物體在水中起伏波動。宋鄒登龍《採蓮曲》:“蘭橈盪漾誰家女,雲妥髻鬟黛眉嫵。”阿英《鹽鄉雜信》十一:“我們便僱了四隻小舟,並行於西湖之中,盪漾於微波之上。”

(3)思想、情緒等起伏波動。三國魏阮籍《詠懷》之三七:“人情有感慨,盪漾焉能排?”唐劉慎虛《江南曲》:“美人何盪漾,湖上風月長。”《水滸傳》第四五回:“這賊禿淫心蕩漾。”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十:“一股喜孜孜的味道在心裏盪漾。”

(4)飄揚;飄拂。宋梅堯臣《傷白雞》:“猶看零落毛,盪漾隨風吹。”《水滸傳》第一回:“羅衣盪漾紅塵內,駿馬驅馳紫陌中。”清昭槤《嘯亭續錄·端午龍舟》:“蘭橈鼓動,旌旗盪漾,頗有江鄉競渡之意。”巴金《春天裏的秋天》:“提琴的哀怨的調子在空中盪漾。”

(5)引申為吹拂。蕭紅《生死場》六:“小風開始盪漾田禾,夏天又來到人間,葉子上樹了。”

(6)浮動;浮現。唐鄭谷《送許棠先輩之官涇縣》詩:“蕪湖春盪漾,梅雨晝溟濛。”清餘賓碩《莫愁湖》詩序:“山色湖光,盪漾几席。”老舍《四世同堂》二六:“笑的聲音斷了,笑的意思還在臉上盪漾着。”

酒醒

謂醉後醒過來。宋蘇軾《謁金門·秋愁》詞:“酒醒夢迴愁幾許,夜闌還獨語。”元薩都剌《戲王功甫》詩:“王郎酒醒倚修竹,雪後重檐擁毳衣。”《水滸傳》第十一回:“看天色曉來,林沖酒醒,打一看時,果然好個大莊院。”清張錫祚《田家》詩:“酒醒春鳩鳴,踏月起浸谷。”

《春風》原文及賞析 篇三

春風

唐代白居易

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

薺花榆莢深村裏,亦道春風為我來。

譯文

春風先吹開了京城花園中的早梅,繼而讓櫻杏桃李也競相綻放,令人感到生機盎然。

春的來臨同樣也給鄉村送去了歡笑,春風拂過,田野裏開放的薺花榆英歡呼雀躍,欣喜地稱道:“春風為我而來!”

譯文

春風先吹開了京城花園中的早梅,繼而讓櫻杏桃李也競相綻放,令人感到生機盎然。

春的來臨同樣也給鄉村送去了歡笑,春風拂過,田野裏開放的薺花榆英歡呼雀躍,欣喜地稱道:“春風為我而來!”

註釋

次第:依次,按照順序或以一定順序,一個接一個地。

簡析

把村花村樹描繪成為有感情的生命,尤其農村百花火熱的迎春之情,寫得極其真切,創造了一種“神似美”。並通過將薺菜這個可愛的小生靈和梅花、桃花等相提並論,説明了春天是無私的:對花而言,春風過處,不管是園中名卉還是村頭野花,都不會錯過春風帶給自己的花信;而春風也從不厚此薄彼,使它們呈現一派欣然的景象。

《春風》原文及賞析 篇四

人月圓·小桃枝上春風早

小桃枝上春風早,初試薄羅衣。年年樂事,華燈競處,人月圓時。

禁街簫鼓,寒輕夜永,纖手重攜。更闌人散,千門笑語,聲在簾幃。

翻譯

春風輕柔,小桃上指枝頭,脱卻厚重冬裝,換上新春的羅衣。每年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華美的燈相互競美的地方,人月兩團圓。

御街上簫鼓沸騰,漫長的夜晚寒氣四處瀰漫,與所愛戀的美人重逢,手攜手漫遊。夜色將盡,遊人漸散,歡聲笑語流溢的千門萬户,笑聲在簾幕後。

註釋

小桃:上元前後開花的一種桃樹。

羅衣:用絲織品制的春杉。

華燈:彩飾華美的燈。

人月圓時:指人間的團聚和月亮圓滿的時候。

禁街:即御街。

禁:古時稱皇帝居住的地方。

夜永:夜長。

纖手:女人纖細的手。

更闌:夜深。

幃:帷幕。

賞析

該詞上片第一句“小桃枝上春風早”,起筆便以花期點明節令。緊接着下句就寫自己對早春的切身感受。“初試薄羅衣。”這句大意是説脱卻冬裝,新着春衫,感到渾身的輕快,滿心的喜悦。此刻,詞人所喜悦的何止於此,下邊縱筆直出本意。“年年樂事,華燈競處,人月圓時”,寥寥幾筆,不但華燈似海、夜明如晝、遊人如雲、皓月當空,境界全出,而且極高妙地表現了詞人自己喜悦之滿懷。詞人如此喜悦的心懷,也只有遇到這盛大的境界可以充分表現。“人月圓時”,這句話完整地描寫出人間天上的美滿景象,也包含着詞人自己與所愛之人歡會的`一份莫大喜悦。雖然“年年樂事”,透露出自己此樂只是一年一度,但將自己此樂融入了全人間的歡樂,詞境便闊大,意趣也高遠。上片通過描繪華燈似海極從視覺角度寫元宵之盛。

下片第一句“禁街簫鼓,寒輕夜永,纖手重攜。”此處簫鼓沸騰則突出元宵聽覺感受之盛。熱烈的節日氣氛,融化了正月料峭的春寒。歡鬧的人羣,沉浸於金吾不禁的良宵。詞人筆調,帶有浪漫色彩。在美好的環境裏,詞人與所愛戀的美人重逢,手攜手漫遊歡樂的海洋裏。這三句從滿街簫鼓寫到纖手重攜,詞人仍然是把一己的歡樂融入人間的歡樂來寫的。“更闌人散”説的是夜色將盡,遊人漸散,似乎元宵歡樂也到了盡頭。然而不然。“千門笑語,聲在簾幃”,這兩句最後再度把元宵之歡樂推向新境。結筆三句用的是“掃處即生”的手法。掃處即生法,一般是用詞的開端,如歐陽修《採桑子》“羣芳過後西湖好”,即是顯例。此詞用之於結筆,更見別緻。這三句一收一縱、一闔一開,深刻有力地表現了人們包括詞人自己此夕歡樂之無極。歡聲笑語流溢的千門萬户,其中也有詞人與情人約會的那一處。所以,結筆是把一己之歡樂融入了人間歡樂。

這首詞的上片寫觀燈的盛況,下片寫節日的歡騰與喜悦。全詞情景交融 uawen.c n ,含蓄藴藉,生動地表現了節日氣氛。

點評

以小融大,這種手法是把一己之幸福融入人間之歡樂打成一片的寫法,也是此詞最顯著的藝術特色。詞人表現自己經年所盼的元宵歡會,雖然用墨無多,可是,全詞所寫的人間歡樂之中,顯然又寫出了自己的一份歡樂。唯其將一己之歡樂與人間之歡樂打成一片,故能意境高遠。從另一方面説,唯其人間歡樂中又不忘寫出自己之幸福,故此詞又具有個性。若比較詞人另一首同寫汴京元宵的《明月逐人來》,全寫人間歡樂,幾乎不涉及自己,則此詞更見充實,更有特色。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雲:“樂府有《明月逐人來》詞,李太師撰譜,李持正制詞雲:‘星河明淡,春來深淺。紅蓮正、滿城開遍。禁街行樂,暗塵香拂面。皓月隨人近遠。天半鰲山,光動鳳樓兩觀。東風靜、珠簾不卷。玉輦將歸,雲外聞弦管。認得宮花影轉。’東坡曰:‘好個皓月隨人近遠!’持正又作《人月圓令》,尤膾炙人口。”此詞之所以更為人們所喜愛,確非偶然。

此詞通過描寫汴京元宵,生動地再現了歷史上曾經存在的北宋盛世。誦讀此詞,最好誦讀上文所引述過的李清照《永遇樂》:“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如今憔悴,風鬢霜鬢,怕見夜間出去”。對照之下,讀者才可以更加真切地體會到南渡前後宋朝盛衰變化,宋人心態上所產生的深刻影響。這也應是此詞形象之外所給予讀者的一點認識。

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於北宋時期,時間介於北宋政和五年至靖康元年之間(1115年至1126年)。北宋這個時期高度繁榮,在盛世汴京元宵佳節,華美的燈相互競美的地方,仕女們羅衣新試,攜手同遊。正月料峭的春寒,被熱烈的節日氣氛融化。詞人有感而發,創作該詞。

春風古詩白居易 篇五

春風原文:

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

薺花榆莢深村裏,亦道春風為我來。

春風翻譯:

春風先吹開京城花園中的早梅,繼而讓櫻杏桃李也競相綻放,令人感到生機盎然。春的來臨同樣也給鄉村送去歡笑,春風拂過,田野裏開放的薺花榆英歡呼雀躍,欣喜地稱道:“春風為我而來!”

春風賞析:

把村花村樹描繪成為有感情的生命,尤其農村百花火熱的迎春之情,寫得極其真切,創造一種“神似美”。並通過將薺菜這個可愛的小生靈和梅花、桃花等相提並論,説明春天是無私的:對花而言,春風過處,不管是園中名卉還是村頭野花,都不會錯過春風帶給自己的花信;而春風也從不厚此薄彼,使它們呈現一派欣然的景象。

作者資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於洛陽,葬於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