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年級語文望洞庭教學反思(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3W

三年級語文望洞庭教學反思(通用多篇

三年級語文望洞庭教學反思1

今天教了《望洞庭》這首詩,我的心裏久久不能平靜,隨即我寫下了這首詩的反思。《望洞庭》是詩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時有感而發。詩人描寫真實,生動、具體,把湖光和月亮渾然一體的和諧、寧靜比作鏡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學生通過學詩看課件圖片,體會詩人所描寫的意境,學起來很有興趣。我在教學這首古詩時就打破了傳統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後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充分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上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節,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在教學中,適時地安排自學環節,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悟,自得。教學效果不錯。

之後,我引導學生觀看書上的插圖,再結合詩句説一説詩中所描寫的景色,想象詩句中沒有提到的內容,然後讓他們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寫景的記敍文。因為在學習的時候比較感興趣,所以很多同學想象豐富,寫得很優美,想象豐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説得較空洞,寫得很不連貫。這是目前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三年級語文望洞庭教學反思2

我週日準備了《望洞庭》,説是準備,實際上就是借鑑了一節名師課。早上本來覺得有些信心,可是一節課上下來。兩位資深的組長很不滿意!究其原因,還是自己沒有生本的意識,這可真是致命的缺點。其次,缺少語文味。

一、改進教育理念。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點撥,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被動接受區別較大,學生自主學習是根據自身的學習認知與知識點,?教師的引導點撥十分重要。而在生本語文課堂上,作為語文教師不僅對學生進行個體引導,在學生合作學習時也給予引導,幫學生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而我恰恰忽視了個體引導,使得指導環節成了走過場。

二、體現語文味道。如何將豐富、精湛、耐人尋味的語言融入學生的心田?品——品詞賞句!語文課堂因為有了品詞賞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鑑賞;課堂才不會顯得浮華、淺薄;學生才能更好地讀出味道來,才會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老師文化底藴越深厚,語文素養越高,他的語言感染力越強,越會評價、鼓勵學生,越能激起童真童,他的課堂越有語文味。

王崧舟曾説:語文味表現在“動情誦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註、摘抄書作”的“寫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把生本放在第一位,竭力改進自身的不足。

三年級語文望洞庭教學反思3

這首詩中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很多的比喻句。先是把月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鏡子,後是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後兩個比喻句學生能較快理解。前一個比喻句與往常不同,在平時,我們通常説湖面平靜得像一面鏡子,這樣的比喻學生就見得多,但是把湖面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鏡子,學生就不容易理解了。參考資料上這麼説:“未磨的鏡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所以這個比喻句要結合詩的意境來解説,並要先向學生介紹古時候,使用銅鏡,都是要先打磨一番,才能照出樣子。月光下的湖面和銅鏡都是朦朦朧朧,故這句比喻句真是妙不可言。由此可見,作者劉禹錫對情境的細微描繪,將月下洞庭的景色淋漓盡致的呈現在那七字之中。

教學這個比喻句,給我一個很大的感觸: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教學,不應該僅僅為了應付考試,而讓學生牢牢記住一個所謂的“最正確”的答案。否則,學生的想象能力不可能培養得起來,寫作時運用比喻的慾望和樂趣也將大大減少。

在教學此詩時,學到“白銀盤裏一青螺”這句詩,關於“青螺”這個詞,有個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説自己查閲資料時,“青螺”這個詞有個意思是“古代女子畫眉的一種畫眉墨”,不知道這個“青螺”是畫眉墨的青螺,還是青色的田螺?我當時一時愣住,因為確實沒有想到會有孩子提出這樣的問題,但又不能避而不答,後來讓學生中午回家蒐集相關資料,我也找了不少資料,最終我們認為應該還是“青色的田螺”,因為這樣才會放在銀盤之中!

三年級語文望洞庭教學反思4

在教學《望洞庭》這首詩歌時,在讓學生聽完老師的範讀之後,我就引導學生自由地讀詩歌,讀的過程中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接着指名幾位學生朗讀,然後再齊聲朗讀。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我不是硬生生地要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而是將畫面和朗讀結合在一起,邊看圖邊説説畫面的景色,感受景色之後再通過朗讀加深詩句的理解。

在教學“潭面無風鏡未磨”時,我引導學生先看圖,然後語言啟發,這湖面怎麼樣?這平靜的湖面就好像——鏡子,讓學生在看圖的基礎上感受湖面像鏡子。在理解“白銀盤”時,有孩子説:白銀盤是指月亮,還説出了自己的理由:以前不是一直把月亮比作玉盤嗎?我沒有急於糾正而是請那位同學再讀詩句,看看插圖,他想了半天,説“白銀盤是指這個湖面,山就像放在裏面的青螺”,我表揚了他並告訴孩子們:文中的插圖也會給我們理解詩句意思帶來幫助。這節課我給了孩子們較多自悟的空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鍊,也悟出了學習古詩的方法。

三年級語文望洞庭教學反思5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寫的一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描寫了洞庭湖的湖光月色互相輝映,勾勒出一幅優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教學中,我通過理解詩意、感悟詩情、拓展提高三部分進行教學。

一、備課要精心

在理解詩意環節中,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互相交流初步理解了詩的大意。此時我提問學生詩中“湖”和“潭”指的是什麼?學生回答指的是洞庭湖,接着我又追問,為什麼第一句中用“湖”,第二句中用“潭”?學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得其解。於是我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通過查字典很快弄明白了,“湖”是形容洞庭湖面積大,而“潭”是形容洞庭湖深的。再結合學生手中的資料,得知洞庭湖的面積是2789平方千米,最深處達30.8米,從而得出結論,作者是從不同方面描寫的洞庭湖。在備課的時候,我忽略了這個問題。説課的時候,閆老師提出了這個問題。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我查閲了字典,得到了答案。從這一點我知道了,備課必須全面,細緻。

二、重點要突出

理解詩中的比喻句是本詩的重點,也是難點。於是,在設計教學時我緊緊圍繞詩中的比喻句展開教學。設計了一個問題“找出詩中的比喻句,用“——”畫出來,説説作者看到了什麼?聯想到了什麼?把什麼比作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解決。

1、理解“湖面無風鏡未磨”

怎樣理解“鏡未磨”,為了解決這個難點我給學生出示了古代未經打磨的銅鏡的圖片,學生通過看圖,在對比着洞庭湖的圖片,可以體會到因為現在的時間是傍晚,沒有太陽照耀下的湖面是暗淡的,又因為作者是遠望,再加上湖面無風,所以會出現湖面出現“鏡未磨“的效果,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出現這種效果是有特定條件的。在此教學環節中,通過引導和老師、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就可以解決這個教學難點。

2、理解“白銀盤裏一青螺”

學生理解這一比喻句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青螺,很多學生不知道是什麼,所以我找了圖片,課上給學生展示,學生對比着君山的圖片,可以説出,青螺顏色與洞庭湖相似,形狀與洞庭湖相似。從而體會到深秋的君山的美麗。在引導學生體會“白銀盤裏一青螺”這一美景時,我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想象在大大的`白銀製成的盤子裏,有一枚青螺。想象後讓學生説感受,很多同學很難體會到這種意境的美。我想這裏讓學生説説想象到的畫面,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

三、讀詩重指導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反覆引導學生朗讀。剛開始的時候,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注意停頓。在理解詩意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體會完詩情後,引導學生將畫面和朗讀結合在一起,邊看圖邊説説畫面的景色,感受景色之後再通過朗讀表達出詩情。

四、小組合作要加強

本節課,學生在理解詩意的環節,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小組代表發言的形式進行。學生課前進行了預習,這個環節進行的比較順利。在體會詩情的環節,我也讓學生小組內進行了討論,但放手的力度不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大膽放手,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在學生疑惑的地方給予指導。我想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