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年級測量教學反思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W

三年級測量教學反思

測量是三年級數學第五冊第一單元的內容,這是孩子很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因為大量知識來源於孩子們的親生體驗,來源於孩子們息息相關的生活。接下來是為大家帶來的三年級測量教學反思,望大家喜歡。

三年級測量教學反思範文一

本節課的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並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基礎上,教學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統一長度單位,教材是從兩種情況來説明的。第一種情況: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讓學生思考:為什麼都是量的數學課本的寬,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由此啟發學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第二種情況: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讓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可能數值上一樣,但由於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感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準確、方便的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為了便於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統一規定,由此引出釐米尺,幫助學生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新課開始, 我鼓勵學生選用自備的學具硬幣,回形針,文具盒、鉛筆等工具進行測量,引導學生比較測量結果,體會需要採用統一的長度單位,從而揭示新課內容——認識釐米,然後讓學生拿出學生尺,自己認真觀察,你在上面發現了什麼?和學生一起找一找尺上的1釐米,是從刻度0到刻度幾?再讓學生找一找,還有哪兩個數之間的長度也是1釐米,我及時總結:相鄰的兩個數字之間的長度都是1釐米.並讓孩子伸出手指比一比,1釐米有多長?找一找,我們身邊那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有1釐米長? 引導學生觀察食指的寬,圖釘的長,然後用尺進行測量,驗證這些物體的長度。學會正確測量物體的長度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內容.我通過設計幫小馬虎找錯的練習,讓學生在具體的測量圖形中深刻地明確了使用學生尺的正確方法:1.把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看右端對着幾。

總之,本節課學生動手測量、觀察討論等活動中,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基本上掌握了相關的概念和測量技能,但不足之處是我在練習設計上忽略了學生的估測的能力的練習,另外,深度挖掘不夠,如:測量數學書的長,尺子不夠長怎麼辦?這些都是我在備課時沒有預測到的。看來,今後還應加強備課的深度和廣度。

三年級測量教學反思範文二

測量是三年級數學第五冊第一單元的內容,這是孩子很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因為大量知識來源於孩子們的親生體驗,來源於孩子們息息相關的生活。上完第一課我有如下感受。

這節課是測量單元的第一課時,在第三冊的時候學生已經認識了兩個長度單位釐米和米,能體驗1米和1釐米的長度,理解1米=100釐米,這節課是第二階段的學習,再認識兩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

課前複習讓學生回憶有關測量的知識,為學生根據1釐米的長度估計吸管的長度做一個鋪墊,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也可以讓學生初步認識到10釐米的長度。從教學的實際來看學生的估計能力還是比較好的,估計的結果都比較接近。然後通過動手進行實際的測量和觸摸體驗1分米的長度,感受1分米,在這個環節由於有的學生急於測量,沒有注意到我的提醒導致有的學生測量出來的結果不一致,我想如果這個地方先讓同桌互相檢查後再彙報效果就會更好些。接下來設計的物體的環節就是讓學生根據所體驗、感受到的1分米在生活中的運用,把課本知識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去,從生活中更直接的體驗1分米,做到知識來源於生活還要還原於生活。從學習中看,學生找到生活中是長度大約是1分米的東西比較多,有的學生説得都停不了,為了滿足學生的願望我臨時想到讓學生把這個內容寫到數學日記裏。學習1毫米的時候也採用了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先測量學生鉛筆盒中較短的一支鉛筆的長度,從面引出對毫米這個單位的需要,很順利地引出毫米,也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資源進行教學。

這節課我認為閃光點有兩個,這兩個閃光點都來自學生,一是當我讓學生在米尺上找1分米時,有的學生説出了一大籮後,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説:“老師我發現只要夠10釐米長都是1分米。”歸納得多好啊,把前面學生説的一大堆用一句話概括了;二是我讓學生討論米、分米、釐米三個長度單位之間有什麼關係時,有一個小組的成員討論出當分米長到1歲時,釐米就要長到10歲,多好的比喻啊!這樣形象生動地記憶了米與分米之間的進率。從這兩個閃光點我無不佩服學生的思維,他們的腦裏經常會出現許多很有創意的想法,我要小心翼翼地保護好。

三年級測量教學反思範文三

《測量》這一單元教學內容包括認識“分米、毫米、千米和噸”,測量教學反思。這一段時間的作業學生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如有學生説“我睡的牀長2(千米);一頭鯨重60(克)。更有甚者,連長度單位和質單位都不分,一個雞蛋重60(分米)這樣的答案。

課後,我認真進行了反思,也再次認真閲讀了《教學參考》,參考上指出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釐米和米,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已經瞭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測量問題,學生的生活經驗比較豐富。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堂上,我也努力創設了各種情境,如教學“毫米”時,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一毫米的物品,並動手量一量。“分米”的認識也是如此。教學“千米”時,還帶學生到操場上走了1千米;放學回家還請家長協助,從校門口出發到哪裏是1千米。教學“噸”時,學生到家裏去觀察了大約1噸的穀子或化肥。後來我發現這些活動,學生缺乏真正的感悟過程,有些根本就沒有去做。在課堂上,學生動手能量的東西就是課桌、書本、自己的身高等等。一方面在家庭生活中,學生能測量的機會真是少之又少,既沒有測量需要的尺,也缺乏一定的指導。另一方面除了作業和課堂上,學生在生活上根本沒有這方面的交流。

所以這方面的學習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了,才導致犯這樣那樣的錯誤。誠懇請教各位同行,提出提寶貴建議。以後在教學中要注重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