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名人哲理故事400字(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65K

名人哲理故事400字(多篇)

名人的經典哲理小故事 篇一

范仲淹的次子範純仁是北宋名臣,人稱“布衣宰相”。在襄城任知州時,他發現百姓的生活窮困,於是想找出辦法改變現狀。經過考察,他發現襄城適宜種桑養蠶,織成絲綢後價格不菲,便發佈政令,號召百姓種桑樹。

可政令發出了很久,範純仁也沒看到百姓種桑樹。原來,當地百姓世代以種田為業,習慣了老守田園,不想求變。儘管政府再三鼓勵,仍沒人願意去種桑樹。範純仁不願靠強制措施逼迫百姓,便想出了一個辦法——用種桑樹代替處罰。他命人貼出公告,寫上:罪行較輕的罪犯可以用在家中種桑樹代替坐牢,所種桑樹的多少根據罪過輕重而定,並按所種桑樹的生長情況,予以減罪或免罪。

公告貼出後,許多罪犯為了減罪紛紛在家種桑樹,繼而用桑葉養蠶、用蠶絲織布……幾年後,養蠶、織布的風氣在襄城流行起來,許多百姓因此脱貧致富。因為範純仁是以著作侍郎的身份來此任知州,百姓便把桑林稱為“著作桑林”。

怎樣把政令推行下去是一門學問。許多時候,以強制的方式推行政令,結果往往適得其反;而變通一下方式,巧行政令,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名人的哲理小故事 篇二

1935年,只有國小學歷的金克木經人介紹,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負責借書還書。一天,他忽然想到:我為什麼不能也像那些教授、學生一樣讀一些書呢?

但如何在書海中尋到最有價值的書,令他一籌莫展。後來,他想到了一個辦法——“索引”,就像他根據“索引”給借書人找書一樣,反過來,他也可以從借書人那裏搜索到有價值的書啊!

從此,借書人就成了他的“導師”。白天,他在借書台和書庫間穿梭;晚上他就偷偷閲讀那些被別人借過的書。他的“導師”五花八門,但以畢業生為主,這些學生要寫論文,因此他們借的書都很有方向性。

給金克木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從十幾公里外步行趕來的教授。他夾着布包,手拿一張紙往借書台上一放,一言不發。金克木接過一看,全是些古書名。待這位教授走後,金克木趕緊把記下來的書名默寫出來,以後有了空閒,便照書單到善本書庫中一一查看。

日久天長,這個曾經的懵懂少年不僅靠自學精通了梵語、印地語、世界語等十多種語言文字,還在文學、歷史、天文等領域卓有成就,成為一代奇才,與季羨林、張中行和鄧廣銘並稱為“燕園四老”。

名人的哲理小故事 篇三

“蘇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婦、壞老婆的代名詞。她是個心胸狹窄,性格冥頑不化,喜歡嘮叨不休,動輒破口大罵的女人,常使堂堂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困窘不堪。一次,別人問蘇格拉底“為什麼要娶這麼個夫人”時,他回答説:“擅長馬術的人總要挑烈馬騎,騎慣了烈馬,駕馭其他的馬就不在話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這樣女人的話,恐怕天下就再也沒有難於相處的人了。”

據説蘇格拉底就是為了在他妻子煩死人的嘮叨申訴聲中淨化自己的精神才與她結婚的。

有一次,蘇格拉底正在和學生們討論學術問題,互相爭論的時候,他的妻子氣沖沖地跑進來,把蘇格拉底大罵了一頓之後,又出外提來一桶水,猛地潑到蘇格拉底身上。

在場的學生們都以為蘇格拉底會怒斥妻子一頓,哪知蘇格拉底摸了摸渾身濕透的衣服,風趣地説:“我知道,打雷以後,必定會下大雨的。”

名人的哲理小故事 篇四

在一次研討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説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裏卻高舉起一張20美元的'鈔票。面對會議室裏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隻隻手舉了起來。他接着説:“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允許我做一件事。”説着,他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他又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碾它。而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髒又皺。“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有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

哲理: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甚至被碾得粉身碎骨。但無論發生什麼,我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生命的價值不因我們身份的高低而改變,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自身!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

名人的哲理小故事 篇五

屈原出身於楚國沒落的貴族。曾任楚國左徒、三閭大夫等職。主張對內改善政治,對外連齊抗秦,可由於懷王昏聵,小人當權,因而不斷遭到誹謗、打擊,後被放逐漢北。而後繼位的頃襄王更為昏庸,親秦賣國的小人更加猖狂,—腔愛國熱血的屈原再次被放逐到江南,最後投汨羅江而死。

按當今史家流行的説法,屈原流放江南,主要指湖南沅湘一帶,忽略了涉足澧水的可能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屈原在他的著作中,多次頌揚澧水風光,試舉例:

“捐餘袂兮江中,遺餘佩兮澧浦。”(《湘君》)

屈原為何不把佩玉丟在沅江、湘江,而偏偏丟在他所不熟悉的澧水?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

按理,屈原把隨身穿的衣服丟在澧水,以表達他決絕的意志,這個地方就應是他所熟悉或所喜愛的,如果他連澧水的面都沒見過,又怎能輕率地作出這種莊重的抉擇?

這天門山下、武陵源景區內流傳着不少有關屈原的古老傳説。而天子山著名的“屈子行吟”景點簡直就是屈原的化身。

哲理: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有許多障礙物阻擋着我前進,我務必歷盡萬難,來體現我的價值和好處的高尚。

名人的哲理小故事 篇六

音樂家魯賓斯坦經常到好友畫家畢加索的畫室看他畫畫。一次,魯賓斯坦在好幾個月內看到畢加索不斷地在畫同樣的東西。背景是陽台的鐵欄杆,近景是一張桌子、一瓶葡萄酒、一把吉他。

當畢加索畫了將近五十幅同樣的作品後,魯賓斯坦不耐煩地問:“每一天都描繪同樣的靜物,難道你不厭倦嗎?”

畢加索反問道:“你不覺得自己在説廢話?難道你不知道,每一分鐘都是不一樣的我,每一個鐘頭都有新的光線,每一天雖然看同一瓶酒,但我能夠從中看到不一樣的個性,看到不一樣的酒瓶,不一樣的桌子,不一樣的世界裏的不一樣的生命!在我的眼睛裏,這一切都是不一樣的。”從此以後,魯賓斯坦在重複彈一首歌時,皆可彈出不一樣的韻味。

哲理:如果你已經準備好,請拿出虛懷若谷的胸襟,學會換位思考,你會發現,世界原本能夠如此美麗,生活原本能夠如此豐富,精神原本能夠如此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