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文學家的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47K

文學家的故事(精品多篇)

文學家的故事5篇精選 篇一

托爾斯泰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法國青年拜訪托爾斯泰。他倆一同散步閒聊,恰巧旁邊有副單槓。青年跑過去,一躍而起,抓住單槓,做了幾個動作,驕傲地説:“伯爵,這門藝術,您大概是外行吧?”

托爾斯泰笑一笑。

“文人不會武,這也不必苛求……”,法國青年似乎怕托爾斯泰尷尬,連忙為他解脱。

托爾斯泰看了看同伴,走到單槓下面,輕輕一躍,雙手握槓,兩腿挺直朝前一仲,往後一擺,連續繞了幾個「大翻車」,隨後又輕鬆自如地做了幾個難度很大的動作,像燕子那麼輕巧,像猿猴那麼自如。

法國青年看得眼花繚亂,驚詫得吐出舌頭,老半天都沒縮回去。他哪裏知道,體育活動正是伯爵的愛好呢!

當托爾斯泰從單槓上跳下來,法國青年心悦誠服地説:“伯爵,您單槓上的動作也是真正的藝術。”

托爾斯泰沒有吭聲,只是淡然地笑笑。

托爾斯泰喜歡騎馬、打獵、游泳、滑冰、划船等運動。除了體育,他還愛參加勞動。畫家列賓就親眼看見托爾斯泰在烈日下整天在田地裏地。他主動地幫助貧窮的人蓋房子、砌爐灶、割草,直到古稀之年,還堅持自己打水、劈柴,和農民一起鋸木頭。

有個青年總想一舉成名。他去請教托爾斯泰。托爾斯泰誠懇地對年輕人説:“人好比分數,分子就是他自己實在有的那麼大小,而分母就是他把自己想像的那麼大小。分母愈大,分數就愈小,如果分母是無窮大,分數就等於零了。”

文學家的故事5篇精選 篇二

蕭紅與恩師魯迅的情誼

蕭紅,1911年6月2日出生在黑龍江省呼蘭縣城內一個地主家庭。蕭紅本姓張,名乃瑩,是20世紀30年代中國文壇上着名的女作家。蕭紅是其1935年在上海出版着名長篇小説《生死場》時所用的筆名。

1934年6月12日,蕭紅離開哈爾濱,同蕭軍一起流亡到青島。9月,在青島她寫完了旨在宣揚“不當亡國奴,生是中國人,死是中國鬼”的長篇小説《生死場》。然而周圍的朋友相繼被捕,他們只好又流亡到上海。1934年11月30日,蕭紅和蕭軍在上海終於見到了文壇大師魯迅先生。蕭紅眼中的這位帶有傳奇色彩的一代大師出奇的平和並充滿善意,他面色蒼白顯得有些衰弱,臉頰消瘦,顴骨突出,嘴上留有濃密的脣須,頭髮極富於特徵,硬而直立,眼睛喜歡眯起來,但目光卻異常鋭利。他們完全被先生的人格魅力所征服。

魯迅先生喜歡蕭紅、蕭軍的純樸爽直,而且蕭紅與魯迅的夫人許廣平也一見如故,甚至淘氣的滿嘴上海話的海嬰,也很快和蕭紅混熟了。這次見面後,魯迅為了給二蕭在上海鋪展一條從事文學寫作的道路,又於12月29日以慶祝胡風的兒子滿月為名,在梁園豫菜館舉行了一次宴會,把二蕭介紹給茅盾、聶紺弩、葉紫等左翼着名作家,並指派葉紫作為二蕭的嚮導,幫助他們儘快熟悉上海,加入到左翼作家隊伍中去。後來又支持他們三人結成“奴隸社”,出版“奴隸叢書”。

從此,在魯迅的關懷引導下,蕭紅開始走入上海文壇,並與當時的許多重要人物建立了廣泛聯繫。而蕭紅與魯迅之間的情誼日益加深,這對其日後事業的發展產生了難以估量的作用和影響。

1935年12月,第一次以“蕭紅”為筆名的成名作《生死場》,就是在魯迅先生的幫助下,作為“奴隸叢書”之三,由上海容光書局出版的。魯迅先生還親自為《生死場》一書寫了序,震動了當時的文壇。《生死場》的出版,不僅為蕭紅打開了上海文壇的大門,而且使她立於20世紀30年代中國着名左翼作家之林。

在魯迅先生的幫助與鼓勵下,蕭紅很快步入了上海文壇,創作也如山中瀑布,奔瀉而來。在此之後,蕭紅髮表了不少散文和小説。如散文《索菲亞的愁苦》,短篇小説《手》、《馬房之夜》等等。這期間蕭紅寫的作品大多都經過魯迅的審閲並介紹發表。蕭紅是魯迅精心培養起來的作家。

魯迅不僅在文學創作、出版方面鼓勵、支持蕭紅,而且在經濟、生活等方面也特別予以關懷和幫助。魯迅時刻關心着蕭紅的成長,還經常把蕭紅介紹給一些外國的進步文化人士,與美國作家史沫特萊女士的相識,就是魯迅介紹的。

魯迅先生的人格風範、美學思想和文藝創作乃至為人處事等方面都給蕭紅極其深遠的影響。

一次,蕭紅到魯迅家裏做客,他們談得非常高興,不知不覺忘了時間,當蕭紅要走時已是午夜1點鐘以後了,許廣平送蕭紅出來,外面正下着濛濛細雨,弄堂裏的燈全都熄滅了,魯迅一再囑咐許廣平一定讓蕭紅做小汽車回去,並讓許廣平先付車費。後來,二蕭把家搬到北四川路,離魯迅家住得近了,蕭紅就經常到魯迅家來,一方面排解紛雜的思想因素,一方面聆聽魯迅先生的教誨。有時蕭紅也給魯迅一家做一些餃子、韭菜盒子、荷葉餅之類的北方面食,即使蕭紅沒做好,魯迅也必定要多吃一些,似乎是對蕭紅的一種鼓勵,蕭紅看到魯迅先生吃了許多,心裏非常高興。

1936年夏,由於個人感情方面的原因,在極度苦悶的心情指使下,蕭紅隻身東渡日本去東京療養。臨行前的7月15日,魯迅支撐着病重的身體,設家宴為蕭紅餞行,許廣平親自下廚燒菜。魯迅愛憐地囑咐蕭紅:“每到碼頭就有驗病的上來,不要怕,中國人就會嚇唬中國人。”這一次相聚,竟成了蕭紅與魯迅先生的永訣。

1936年10月21日,蕭紅在日本東京得知了魯迅逝世的消息,悲痛萬分。為此,她寫了散文《海外的悲悼》。

回國後,蕭紅懷着巨大的悲痛,拜謁了魯迅先生墓,寫下了令人淚下的《拜墓》一詩。她用很多時間負責《魯迅紀念集》中新聞報紙部分的剪貼、校對工作,以寄託她對魯迅先生的哀思。同時也寫了許多回憶魯迅先生的文章,字裏行間都流露出對魯迅的深深懷念、崇敬與感激之情。她用細膩、清新的筆調,為讀者刻畫出一個特別富有人情味的魯迅先生的形象。讓讀者看到魯迅家庭的和諧、生活的樸素以及她與魯迅全家之間的感情。

在蕭紅筆下,魯迅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還是一個和藹寬厚的老人;他不僅是中國文化界的思想領袖,他還是一個美滿家庭的家長,一個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個瞭解兒子的好父親,一個辛勤培植晚輩作家的情義深重的、慈祥寬厚的長者。

與魯迅相處的日子,是蕭紅坎坷不幸的一生中少有的閃爍着燦爛陽光的日子,她對魯迅先生一直懷着深深的崇敬與感激之情。魯迅先生的早逝,對她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給她留下了難以消除的悲痛,甚至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恩師魯迅先生。1942年1月22日,彌留之際的蕭紅一再拜託守候在她牀前的摯友駱賓基説:“我死後只有一個願望,就是能把我的一點骨灰埋葬在魯迅先生的墓旁……如果真有在天之靈的話,以便在天國裏也能聆聽到先生的教誨。”

文學家的故事5篇精選 篇三

大仲馬與小仲馬的故事

有一天,大仲馬的一位好友前來拜訪他,見他正獨自坐在書桌前,雙手撫摸着稿紙,低聲抽泣着。朋友就坐在一旁的沙發上等,可等了好長一段時間,還不見他的情緒有所好轉,就決定去勸勸自己的朋友。他拍了拍大仲馬的肩膀,關心地問:“親愛的,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令你如此傷心?”

大仲馬回頭一看,見是好友來了,便把事情的原委説了一遍。原來,大仲馬正在創作《三個火槍手》,最後由於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其中的一個火槍手非死不可。可大仲馬非常喜歡這個人物,想試圖改變這個人物的命運,然而卻無法做到。他一想到自己喜歡的英雄任務將被自己的筆殺死,而自己對此又無能為力時,就不由得傷心至極,流下了眼淚。

他的朋友聽了他的訴説後,笑着對大仲馬説:“我的朋友,你可知道我已來了多久了……”

這時大仲馬的一位僕人剛好從門口經過,聽了這話也笑了,説道:“先生,您不過來了45分鐘,而主人卻已經哭了好幾個小時啦!”

小仲馬是大仲馬的兒子,大仲馬是當時很着名的作家,在文學領域聲望很高。小仲馬也喜歡文學,但他頻頻投稿都沒有被採納、都沒有成功過,大仲馬得知這一情況,就建議小仲馬每次投稿的時候都註明“我是大仲馬的兒子”,但小仲馬拒絕了,他想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後來,他終於創作出了世界聞名的《茶花女》。

文學家的故事5篇精選 篇四

老舍的故事

抗戰期間,北新書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1899-1966

年)催過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時,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帶戲曲味的答

催稿信:

元帥發來緊急令:內無糧草外無兵!小將提槍上了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馬來!參見元帥。帶來多少人馬?2000來個字!還都是老弱殘兵!後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殺氣滿山頭!

老舍40歲時曾寫了個質樸自謙、妙趣橫生的自傳,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現年四十歲,面黃無須。生於北平。三歲失估,可謂無父;志學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無父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布爾喬嚴之仁未能一掃空地。幼讀三百篇,不求甚解。繼學師範,遂奠教書匠之基,及壯,餬口四方,教書為業,甚難發財,每購獎券,以得末彩為榮,亦甘於寒賤也。二十七歲發憤着書,科學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説,博大家一笑,沒什麼了不得。三十四歲結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閒時喜花,不得其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所獲並不着急。教書作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後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有點出息。

一次老舍家裏來了許多青年人,請教怎樣寫詩。老舍説:“我不會寫詩,只是瞎湊而已。”有人提議,請老舍當場“瞎湊”一首。

大雨洗星海,

長虹萬籟天;

冰瑩成舍我,

碧野林風眠。

老舍隨口吟了這首別緻的五言絕旬。寥寥20宇把8位人們熟悉並稱道的文藝家的名字,“瞎湊”在一起,形象鮮明,意境開闊,餘味無窮。青年們聽了,無不讚歎叫絕。

詩中提到的大雨即孫大雨,現代詩人、文學翻譯家。即洗星海,人民音樂家。高長虹是現代名人。萬籟在是戲劇、電影工作者。冰瑩,現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慶新蜀報》總編輯。碧野是當代作家。林風眠是畫家、作家樓適夷(1905年生)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寫些什麼”

樓適夷問道。滿族出身的老舍笑着説:“我正在當‘奴才’,給我們的‘皇帝’潤色稿子呢!”一陣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項新任務——為中國末代皇帝溥儀修改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

文學家的故事5篇精選 篇五

高士其的讀書故事

高士其從小就用功讀書,他的學習成績,年年都是班級裏最好的,全校老師和同學,都誇他是個好學生。

他是一位科學家。它六歲那年,要上學讀書了。開學那天,大矇矇亮,高士其就穿上新衣服,揹着新書包,上學去了。

一路上,高士其樂得象只小鳥兒,又蹦又跳唱着歌。他跑到學校門口一看,大門還緊緊地關着呢。他不敢去敲門,只好站在門口等着,不知道等了多久,學校的大門開了。

開門的是位老伯伯。高士其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又叫了聲“老伯伯早!”

老伯伯心裏真高興,笑眯眯地説:“多懂禮貌呀,孩子,你是一年級新學生吧!”

高士其點點頭。老伯伯把高士其領到一年級的教室裏。

過了好一會兒,小朋友們才一個個來到學校。

在開學典禮上,校長站在台上講話。高士其一雙烏溜溜的眼睛,專心地盯着校長,他聽得可仔細啦。

校長講完了話,叫高士其站到他身邊來。高士其不知道有什麼事,一顆心象小鹿似的怦怦亂跳。

校長摸摸高士其的頭,表揚他是一個守紀律、懂禮貌的好學生。

高士其把校長的話記在心裏,每天,他上課用心聽講,放學回家就認真做功課,他跟全班的同學都要好,跟同桌的一個小朋友更要好,下課以後,兩個人一起遊戲,可高興呢。

可是有一天,這個小朋友嘟着嘴,衝着高士其説:“你到底認識我嗎?”

高士其覺得很奇怪,説:“咱倆是好朋友呀,怎麼會不認識你呢?”

這個小朋友氣呼呼地説:“那你剛才上課的時候,為啥不理睬我呢?”

高士其一聽,笑了起來。原來,剛才上課的時候,這個小朋友拿出紙頭,折成一隻只小青蛙,悄悄地玩了一陣子,玩着玩着。覺得一個人玩沒有勁,就湊到高士其的耳朵邊,輕輕地説:“我們來玩鬥青蛙吧!”

高士其坐得端端正正,正用心聽老師講課,這個小朋友的話,他根本沒有聽見。這個小朋友又輕輕地碰了碰高士其,高士其還是坐得好好地在聽課。這個小朋友心裏挺不高興,使勁拉了拉高士其的衣服,這一來,高士其回過頭來了。那個小朋友指指膝蓋上的兩隻紙折的青蛙。高士其明白了,是叫他一起玩鬥青蛙呀,他對那個小朋友白了一眼,又用心地聽老師講課了。

高士其想到這裏,笑起來了,他對那個小朋友説;“下課的時候,咱倆一起玩,是好朋友。可是上課的時候,我就不認識你了。”

高士其的話,説得這個小朋友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