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企業家的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3W

企業家的故事(精品多篇)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一

未雨綢繆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真正能做到的卻不多。人類天生有一種惰性,不到迫不得已就不會去改變現行的各種還過得去的做法,當這種做法還能夠讓人得到很大的滿足時尤其如此。但是,如果一個管理者、一個部門、一個單位失去了必要的刺激,處在一種安逸的工作氛圍中而不自覺,那麼,就會失去工作活力。等危機真正到來時,就來不及了。青蛙法則告訴我們的,也正是如此。

百事可樂公司作為世界軟飲料行業的大哥大級人物,可謂春風得意,每年有幾百億的營業額,幾十億的純利潤。但是,展望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公司的管理者們看到汽水業會趨於不景氣,競爭也會更加激烈。為避免被市場打敗的命運,他們認為應該讓自己的員工們相信公司在時刻面臨着危機。但百事公司一路凱歌高奏,讓員工相信危機這回事談何容易?

公司總裁韋瑟魯普決定要製造一種危機感。他找到了公司的銷售部經理,重新設定了一項工作方法,將以前的工作任務大大提高,要求員工的銷售額要比上年增長15%。他向員工們強調,這是經過客觀的市場調查後作出的調整,因為市場調查表明,不能達到這個增長率公司的經營就會失敗。這種人為製造出來的危機感馬上化為了百事公司員工的奮鬥動力,使公司永遠都保證處於一種緊張有序的競爭狀態中。正是這些,保證了百事公司能永遠欣欣向榮地走向未來。

在世界著名的大企業中,隨着全球經濟競爭的發展,他們面對的挑戰會越來越激烈。要是沉醉於自己的優勢地位,就可能會遭到淘汰。為改變這種狀況,各國企業都較為重視推行“危機式”生產管理。百事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例。

如果一位經營者不能向他的員工們表明危機確實存在,那麼他很快就會失去信譽,因而公司就會失去效率和效益。美國技術公司總裁威廉·韋斯看到,全世界已變成一個競爭的戰場,全球電訊業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美國技術公司應該在變革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他先從公司上層推行“末日管理”計劃,啟用了兩名大膽推行改革的高級管理人員為副董事長,免去了4名傾向於循序漸進改革者的高級職務。在職工中廣泛宣傳由於某些小單位忽視產品質量,成本上升,導致失去用户的危機。他要讓全體員工知道,如果技術公司不把產品質量、生產成本以及用户時刻放在突出的位置,公司的末日就會來臨。正是通過這樣的末日管理,才使得美國技術公司永遠走在同行們的前面。

在國內,很多企業也漸漸認識到了危機管理的重要性,開始在實踐中推行這種管理方式。江蘇無錫小天鵝集團就是一個很成功的危機管理的例子。

被同行業稱為“大哥大”的小天鵝全自動洗衣機,全國市場佔有率已達42?2%,銷量在全國連續多年保持了第一,併成為國內洗衣機行業首家跨進億元利潤的企業。然而,這個行業的“排頭兵”卻在大好形勢下,充滿了危機感,採取令人警醒的“末日管理法”來鞭策自身不斷進取,向世界高水準衝擊。

集團董事長朱德坤對員工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要求:要唱好兩首歌。一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一首是《國際歌》。他強調,小天鵝的處境就像國歌裏唱的那樣“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不願工廠破產的人們,請跟我一起拯救小天鵝。唱《國際歌》就是要大家明白“世上沒有救世主”、“全靠自己救自己”的道理。朱德坤認為,一個沒有憂患意識與危機感的企業,是沒有希望的企業,所以要求員工們天天唱這兩首歌,唱出信心,唱出志氣,唱出發展小天鵝的新舉措!

小天鵝公司的領導班子非常精幹,在他們的領導下,企業效益年年提高。然而,他們每個人的心中,始終充滿了危機意識。他們認為,眾多企業在市場大潮中都領過風騷,有的青春常在,但有的卻曇花一現,其原因在於經營者不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更要有強烈的危機感。因為,一種產品的銷量愈是接近鼎盛期,也就愈接近衰退期。所以,不管企業取得多大成績,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要時時刻刻與國內、國外同行中的先進企業比。只要世界上有一個企業排在你的前面,你就是落後的,就必須毫不鬆懈地追趕對方。這種危機感督促該公司班子全體成員,在班子建設、人才培養、新產品開發等方面做了許多超前性工作。

小天鵝把“末日管理”融入到決策、生產、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之中,特別是把高標準的質量管理作為企業“末日管理”的核心環節來抓。一次,有一批“小天鵝”洗衣機已裝上火車準備發往廣州,在抽檢時,發現有一台洗衣機的排水管有輕微的漏水現象。有的人認為,排水管輕微漏水不算質量問題,換一根排水管就是了。還有的説,乾脆把這台撤下來,重新換一台好的就行了。事情反映到朱德坤那裏。他立即趕到現場,要求對600台洗衣機全部開箱檢查一遍。最後儘管檢查結果只有兩台出現類似問題,但全廠員工的質量意識卻提高了。

市場給予小天鵝的回報是等價的。小天鵝全自動洗衣機不但連連保持了全國銷量第一,而且企業與五年前相比,產量和銷量雙雙增加了10倍,效益增加了130倍。

企業經營者和所有員工面對着市場和競爭,都要充滿危機感,不要陶醉在一度的“卓越”裏。今天的成功並不意味着明天的成功,企業最好的時候往往是沒落的開始。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二

很早很早的時候,Facebook還只有不到15名員工,那時有個叫SteveChen的傢伙幹了幾個星期以後決定這地方不適合他,想走人,去創辦自己的公司,做視頻那塊兒。

當初僱傭他的MattCohler就勸他不要走,“你在犯一個可怕的錯誤你知道嗎。Facebook前途無量!而外面已經有一坨視頻網站了。你這麼做的話會後悔一輩子的!”

Chen沒有聽進去,還是一意孤行地走人了,然後創辦了一個叫You Tube的公司。SteveChen就是陳士駿。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三

Ferruccio以前是個造拖拉機的農民,他造得很成功,賺了很多錢,成了意大利最有錢的人之一。他有輛法拉利,老是給他製造點小狀況。到底他也是技工出身,於是決定自己修修看。

結果打開車蓋一看,他發現法拉利用的離合器跟他自己拖拉機上那款怎麼長得一模一樣呢。那可是法拉利啊,居然用這種劣質零件?於是Ferruccio一怒之下衝到摩德納的法拉利總部去投訴。

恩佐·法拉利一貫高傲,這次也不例外,對着Ferruccio説這跟車沒關係,問題出在他這個“農民”自己身上。

Ferruccio一聽氣爆了,立馬發誓要造出一輛能打敗法拉利的車。他苦心研究,後來果然報了這個仇,他造出的車以動力享譽世界,着實給了法拉利迎頭一擊。

知道這個老Ferruccio姓什麼嗎?他姓蘭博基尼(Lamborghini)。

成功企業家的勵志故事 篇四

山姆·沃爾頓是沃爾瑪的創始人。他1918年出生於俄克拉何馬的金菲舍鎮,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鄉下人。他用50年的時間,將一個小雜貨店打造成為強大的商業帝國。2002年依然位居《財富》雜誌“全球500強企業的榜首”,經營沃爾瑪公司的沃爾頓家族以超出700億美元的身價名列全球富豪第一。

正如美國總統老布什在1992年授予他美國總統自由獎章時説,“山姆。沃爾頓,一個地道的美國人,他具體展現了創業精神,是美國夢的縮影”。

每個人都期望留下一份遺產。山姆。沃爾頓留給我們的就絕不僅是具有傳奇色彩的商業數字,而是一筆澤被後世的精神財富。正是憑着他不凡的心智和堅韌的毅力,成就了不朽的商業模式。解讀成功,信念使然。山姆對自己堅持不懈的信念作了如下概括:

信念一:敬業。

山姆堅信,“如果你熱愛工作,你每天就會盡自己所能力求完美,而不久你周圍的每一個人也會從你這裏感染這種熱情”。

信念二:所有同事都是合夥人,合夥人要分享你的利潤。

只有當同事都把他自己作為合夥人,他們才能創造出超乎想象的業績。

信念三:激勵你的合夥人。

僅僅金錢和股權是不夠的。每天經常想一些新的、較有趣的辦法來激勵你的合夥人。比如,設置高目標,鼓勵競爭,並隨時進行區分;讓經理們互相調換工作以保持挑戰性;讓每個人都去猜測你下一步的計策會是什麼,但不能被一猜就着。

信念四:坦誠溝通。

儘可能地同你的合夥人進行交流,他們知道的越多,理解的就越深,對事物也就越關心。情報就是力量,你把這份力量給予你的同事後所得到的益處,將遠遠超出消息泄露給競爭對手帶來的風險。

信念五:感激你的同事為公司做的每一件事。

支票與股票或可以收買某種忠誠。而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幾句精心措辭、適時而真誠的感激之詞。它們不花一分錢,但卻珍貴無比。

信念六:成功要大肆慶祝,失敗也不必耿耿於懷。

不幸失敗,也不妨穿上一身戲裝,唱一首歌曲,其他人也會跟着你一起演唱。要隨時隨地設計出你自己的新噱頭。所有這一切將比你想象的更重要、更有趣,而且它會迷惑對手。

信念七:傾聽公司每一位員工的意見,廣開言路。

第一線的員工才是最知道實際情況的。你要儘量瞭解他們所知道的事情。為了組織下放責權,激發建設性意見,你必須傾聽同事們告訴你的一切。

信念八:要做得比客户期望更好。

如果你這樣做了,他們將成為你的回頭客。妥善處理你的過失,要誠心道歉,不要找藉口。顧客永遠是對的。

信念九:為顧客節約每一分錢,這可以為你創造新的競爭優勢。

如果是高效運營,你可以犯許多不同的錯誤而依然能恢復元氣。但如果運作效率低下,那麼你可能顯赫一時,最終卻會敗北。

信念十:逆流而上,另闢蹊徑,蔑視傳統觀念。

如果每個人都在走老路,而你選擇一條不同的路,那你就有絕好的機會。

簡單樸素的信念很容易讓人接受,然而真正的挑戰在於,幾十年如一日地、於細微之處堅守和貫徹這些常識。沃爾瑪公司的成功之處正是我國許多企業的缺欠所在。做企業,最需要的正是這種始終如一的'精神。

企業家成功的故事:吳藴初 篇五

吳藴初,化工專家,著名的化工實業家,我國氯鹼工業的創始人。在我國創辦了第一個味精廠、氯鹼廠、耐酸陶器廠和生產合成氨與硝酸的工廠。他大力支持學會活動,資助清寒優秀學生上大學培養成高級科技人才。他為我國化學工業的興起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1923年的春天,上海聚豐園裏,環境雅緻,空氣清新。而立之年的吳藴初揣着他精心研製的晶瑩小顆粒靜靜等着一個人。這個人叫王東園,是張崇新醬園的推銷員。而張崇新醬園的老闆張逸雲,則是吳藴初最想結識的那個人,也正是他,為後來“天廚”的誕生,助了一臂之力。

1906 年的黃浦江、外白渡橋邊,時常蹲坐着一個衣衫單薄的少年。少年發現有人力車輛或者驢馬車通過時,都會奔上去幫人拉推,以得幾文錢回謝。這位少年就是還在上海兵工學堂化學專業讀書的吳藴初,他同時還兼任兵工學堂附屬國小的算術老師。如此刻苦努力,只為兑現自己當初對父親的承諾,“自立並補貼一些家用”。這樣的生活,他堅持了六年。這種奮發向上、吃苦耐勞而又恪守信用的品格,他堅守了一生。而兵工學堂化學專業的學習,則為他一生的事業開啟了最初的源泉。

化學專業的高材生,漢陽鐵廠小試牛刀

從兵工學堂畢業之後,吳藴初有了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他被恩師杜博推薦到漢陽鐵廠做化驗師。這份工作收入穩定,清閒易操作,在別人的眼裏算得上是一份很好的門路。然而,二十歲的吳藴初,此時想要的並不是安穩的生活,即便是錦衣玉食也填充不了自己內心一腔的報國夢。於是,1915年的冬天,他在 “實業夢”的驅使下,離開漢陽鐵廠,前往天津,準備參與籌辦硝鹼公司。可惜,事與願違,等他不遠千里趕到天津時,得到的卻是“股東們不幹了”的消息。這時的吳藴初已身無分文,苦不堪言。

此時的漢陽鐵廠決定試製在國際上用於築爐的效能很好的矽磚與錳磚。可這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廠內的技術人員使出渾身解數也沒能理出頭緒。無奈,他們向剛從天津回來的吳藴初發出了邀請。

吳藴初是躊躇滿志的,雖然他並未研製過此類化學物質。可憑藉化學知識與素養,以及自己執着的性格特點和強國之夢,他接下了這個擔子。吳藴初的選擇是對的,那個黃浦江邊賣苦力的少年的倔強勁兒在這個二十五歲青年的體內再度重現。他查閲資料、分析數據、總結技術條件……。不分晝夜、廢寢忘食的刻苦鑽研,終於親手試製了矽磚與錳磚,這在中國人之中,還是首例。

頓時,吳藴初聲名鵲起。開始有一些廠家邀請他入夥或者與之合夥做生意。漢陽兵工廠聘他為製藥課的課長,還授予少校軍銜。同時,他接受了漢口燮昌火柴廠的老闆宋偉臣的邀請,與之合辦一個硝鹼公司,由宋偉臣出資,他出技術並任總工程師兼廠長,利用兵工廠的廢液生產氯酸鉀。

二十五歲的吳藴初身兼三職,開始在自己希望的道路上跨越有力的步伐了。一個屬於他的時代悄悄誕生了。

微小顆粒引發創業靈感,巧妙“邂逅”資深投資者

在外貨中找出創業點,在當時的中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921年的中國和世界都是那樣的動盪不安。吳藴初和劉鴻生共同創辦的新熾昌牛皮膠廠面臨着山窮水盡的境地。劉鴻生另創新業,吳藴七年級人難以抵擋企業衰勢。他開始在外貨中尋找機會。

研究之後,他選中了日本的原包裝產品“味の素”。這種產品最容易得利,因為它是人們一日三餐中很理想的調料。有錢人的山珍海味需要它,吃不起山珍海味的廣大貧苦百姓也需要它,一碗素湯,一碟兒青菜,只需放上那麼幾粒,就似魔幻般產生了奇效。然而,想要做這個微小顆粒的生意,首先必須知道它是怎麼做成的。這個時候吳藴初的化學素養又派上了用場。他開始利用業餘時間鑽研這小小顆粒的研究方法了。

沒有實驗室,就在自己的家裏研製;缺少助手,自己的妻子來擔任。三十歲的吳藴初在創造和鑽研方面絲毫不減當年的激情。他要把“味の素”中最關鍵的哥羅登酸鈉提取出來,再加工製作,做成優質的“國產”化學調味品。這個化學專業的高材生,終究是值得驕傲的,經歷過無數個日日夜夜之後,他終於把晶瑩剔透的小顆粒捧在了手心裏。

有了成功試製的小顆粒,如何才能使其轉化為生產力呢?資金、廠房還有設備開始困擾他。吳藴初明白單憑自己的力量,要把這個產品生產出來,投放到市場中,實在是太難了,他必須要找到一個可靠的合夥人。

張崇新醬園的推銷員王東園成為了他在尋找合夥人的道路上的一個合適的人選。如何使他注意到自己的這顆微小的小顆粒?聰明的吳藴初選擇了“欲擒故縱”。他坐在“聚豐園”裏,細細品味着自己的小顆粒帶來的美味,還頻頻咋舌,惹得王東園忍不住上前探問。“你嚐嚐”,吳藴初微笑着將東西推薦給這個精明的推銷員。果不其然,王東園品後讚不絕口,連聲叫好,知道吳藴初乃是熾昌的廠長後,更是驚奇不已。兩人相談甚歡,在聽到吳藴初歎息缺乏資金時,王東園主動提出介紹他的老闆張逸雲與之合作。

張逸雲是一位寬厚熱誠的實業家,他爽快正派、有膽有識。兩人一見如故,一拍即合,決定共辦一個生產如同“味の素”一般的調味品廠。於是,調味之精華“味精”、佛手為圖標的“天廚”誕生了。

好風憑藉力,天原天盛齊誕生

天廚廠從幾顆微粒變成了大廠,為他的股東們特別是為吳藴初創造了可貴的財富。這些財富在吳藴初的支配下又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佛手味精大量生產,自然所需原料也隨之猛增,這也就越發顯出原料的重要性了。吳藴初製造味精的原料,主要是麪筋,其次是鹽酸。麪筋的來源,除紡織廠供應外,還有自己的澱粉廠,都是就地取材,數量上也能得到保證,是不成問題的了。主要的不成問題,次要的有了問題,也就上升為主要了。當時國內根本沒有生產鹽酸的廠家,國內用鹽酸基本上靠從日本進口,價格自然十分昂貴,日商也往往用此鉗制中國的民族企業。正因為這樣,早在1926年吳藴初就很想辦個電解食鹽廠生產鹽酸,為國家增添個化學工業項目,擺脱日商的鉗制,甚至將日貨擠出中國。但當時因制酸耗費的資金太多,他那時只是想想罷了,要去做卻絲毫沒有經濟能力。如今,有“天廚”做後盾,辦廠的條件已具備了。

有了自己的鹽酸,不但自己用起來方便保險,節省資金不説,還可以掙脱國內一些廠家所受的日貨控制與盤剝。有此種種,吳藴初便決心將電解廠辦起來。可是做起來也不容易,儘管理論上已經掌握,可是理論到實際還有段距離,但是吳藴初決心辦起來,金錢他毫不吝惜,投到科學實驗裏,失敗了也值得,精力也是如此。於是他便開始收集材料研究了起來。或是痴心感動了上天,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出現了:越南有個法國人辦的鹽酸廠,由於經營不好,剛剛倒閉。一聞此信吳藴初抓住良機不放,當即上路,千里迢迢地趕到了越南的海防,親自仔細地考察了那個廠的設備狀況,對那些機器的性能、使用期等要點一一做了確認:電解槽是美國產的,機器是法國造的,在當時稱得上一流,且使用時間也不長,產品的質量也基本上與日本的相當。自是更加喜出望外。經與那法國人磋商,以九萬銀元的價格購下了這全套設備。機器尚未到達時,吳藴初便先期趕回,迅即集資二十萬,在上海周家橋購置了地皮,建起了廠房。還是廠名先行,因其是為天廚味精廠提供原料的,故吳藴初為它取名為“天原電化廠”。且“天原”還有天府樂原之解,響亮而吉祥。

然而,天原盛裝鹽酸的“鹽酸甏”是日產。價格昂貴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是抵制日貨不徹底,如味精,必須全部原料都能自產自給才行。可生產耐酸陶,也不是很容易的,不像一般改變一下工藝就可的新式陶製品,那要有科學研究的參數在內的。吳藴初硬是憑他的化學基礎與曾制過矽磚、錳磚的經驗很快地“啃”下了這塊 “骨頭”。于歸國的當年,即1934年即着手實施;在龍華濟公灘購了地皮,親自帶人由廠房到設備全部自行設計製造出來;聘請了曾多年從事製陶業的李思敬擔任廠長。幾個月後,1935年初,便正式投產了。窯爐是新式的,機器是攪拌擠壓機,原料是取自天然的著名的宜興陶土,整體生產方式為半機械半人力的組合。初始時月產量為二十至二十四噸,產品除滿足天原的需用外,還銷往國內的化工廠與軍工廠。廠名仍是吳藴初的巧思,以產天原產品盛器為因,取做“天盛”。當諸多遊商打快拳似地逐利於淺層經營時,吳藴初立足長遠,出發點高出一籌,踏踏實實地構築着基礎化學工業。不斷向深層探求,以“天盛”又為國家填補了一項化學陶器的空白。天廚——天原——天盛,如同化學的連鎖反應方程式一般,互為動因與補充,形成一個完善的天字號系列。

達者兼濟天下,盡心效家邦的味精大王

天原天盛成立之後,吳藴初又相繼創辦了另外兩個天字號的化工廠“天利和天山”。此時的吳藴初已經不再是那個受祖父格外憐愛的孩童,也不再是黃浦江邊那個賣苦力的少年,他已經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實業家和化學家。他的堅持和勤奮,成就了他一生的夢想,抵制外貨,提倡國貨,實業救國。

1928年,天廚廠為他和他的同伴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他覺得自己已經達到了“足夠”的標準,這個清貧出身的實業家毫不猶豫地拿出資金組建了“中華工業化學研究所”,自任董事長,研究化工產品與接受化學研究的項目委託,兼培育化工人才。隨後,研究所又與“中華化學工業會”合併,吳藴初為副理事長。

1931年。他又積極成立了“清寒教育基金委員會”,由他拿出五萬元作為基金,聘請幾位化學界人士為委員。同時又在滬江大學化學系設立化學獎金,獎勵學習優秀的學生;為中華職業教育社投資捐辦了理化教室。由基金會主持每年對大學化學系一年級學生與高中一年級學生分別考試,從中選出十餘名優秀者發給獎學金,發給相當於一個大學生每年平均費用,標準三百元。獲得這種獎金的多為交通大學、浙江大學與清華大學的在校大學生。有的因一直保持在校的優異成績,這種獎金只於一年級時獲准資格便可一直領到畢業。為了鼓勵寒門學子,他拿出了自己全部的專利所得,並以此為樂。

1933年,張逸雲病故。可惜這位智達見明又寬厚的企業家不壽,而子女又因紈絝而驕奢,墮入了“富不及三代”的悲慘邏輯之中,恣意揮霍了起來。天廚幾乎被其掏空一半,吳藴初為顧全大局,於1935年將天廚改為有限公司,清產作價,資本已由1928年的十萬增至二百萬(利潤分紅在外)。在吳藴初的主張下,由這兩百萬之中,提取出二十萬元,即總資本的十分之一,一律以新公司股票的形式依照進廠先後與所得薪水累計數按比例發給每一個職員與工人。早在 1928年,吳藴初就主張“放棄專利”,此舉更是將那可觀的一大發明權報酬獻給了社會。

內戰爆發後,吳藴初謝絕了蔣委員長的“經濟部部長”的承諾,在上清寺的和桂園受到了毛澤東的親切接見。1950年,吳藴初由香港乘船抵達重慶,幾天後在錢昌煦的引薦下在中南海拜見了周恩來。

吳藴初回上海不久,就被任命為華東行政委員會委員、上海工商聯副主任以及化學工業同業工會主任委員;不久,又增任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籌備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主建國總會委員、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員。這個出生於1894年的江蘇嘉定的“細娃貴崽”,成了口中以及人民心中名副其實的“味精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