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多篇職場勵志文章推薦(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7W

多篇職場勵志文章推薦(新版多篇)

勵志文章5:在職場中怎樣克服自卑心理 篇一

人有一萬個理由自卑,也有一萬個理由自信!

有一個青年,在聽了一次成功者演講後,頗受啟發和鼓舞,心情為之振奮。他也在會上講了自己的感受:“所有的成功者,儘管他們的出身、學歷、境遇、職業和個性等等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他們都有很強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訣。今後,我一定要自信!”大家對他的發言報以熱烈的掌聲。可是,過了沒多久,他的情緒又開始低落了。他不明白為什麼自己上課的時候信心十足,可一回到單位就又變得不自信了呢?原來,他所在的研究室,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比他學歷高,不是博士就是碩士,只有他一個人是大本。所以,不論他在家裏事先想得有多麼好,只要一上班就“前功盡棄”,自卑壓得他抬不起頭來。

一個人能否活出骨氣,實現自身價值,是由學歷、職務和業績的高低來決定的嗎?其實這個年輕人本該很自信的,因為就整個社會而言,他已經是“天之驕子”了。然而他又很“不幸”,原因是單位裏他的學歷最低,因而他無法樹立起自信心。那麼,他若成為碩士、博士就能擁有自信了嗎?恐怕不行,因為碩士、博士的上面還有研究員和院士呢!如果真的這樣比下去的話,恐怕即使當上了國家總統也難以自信,因為一個窮國的總統見到富國的總統便又會不自信了。.。.。.

一個入能否成功,不在他頭上有多少高人。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價值,他實現他的,你實現你的,這個青年人所處的環境對他的學習和成長很有利,他應該為自己慶幸才是。

產生自卑的原因

1、狹隘的比較心理

上例中那個青年人就是在與別人的以比較中產生的自卑。很多人都喜歡同別人比較,以別人作參照系,由此得出、家貧、個頭矮、皮膚黑等結論,併為此自慚形穢。也有的人喜歡將自己同理想中的模式相比較,越比越認為自己差得太多,卻又不想通過努力來改變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加聰明和美麗,再塑一個全新的自我,而是一個勁地打擊自己,將自己置於灰暗的天空裏。

2、惡性循環更加劇了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並不是自己想自卑,而是因為他們缺乏內心安全感。他們總是特別“善於”發現自己的缺陷、短處和生活中不利於自己的方面,然後把它們拿到放大鏡下去看,結果是嚇壞了自己既然自己是如此糟糕,怎麼能去和別人比,和別人競爭呢?為了保護自己不被可能遭受的失敗所打擊(僅僅是“可能”),他們躲避競爭,迴避交往,結果是越來越多地失去了發展的機會。不斷遭受的挫折似乎又在證明:瞧,你就是不行!於是他們更加自卑。惡性循環就是這樣形成的。

3、自我價值被貶損

很多自卑者都有感受到自我價值被貶低或是被否定的內心體驗。這種貶低或否定可能來自於當事人自己,也可能來自於外界的評價,但更多的時候是兩者兼而有之。自卑者的自尊心十分脆弱,往往有着超出常人幾倍的自尊需求,只不過他們的自尊心缺乏一個穩定的內核和堅固的外殼,因此一點點小事就可能使其受到巨大的傷害,使自卑的心理加劇。

怎樣克服自卑心理

1、找出自己的“發光點”

拿破崙身材矮小,卻指揮軍隊橫掃歐洲;貝多芬又聾又啞,可他譜出的英雄交響曲卻震撼人心;林肯醜陋卻贏得了全世界黑人朋友的敬仰。這些偉大人物並未就自己的缺陷痛不欲生,相反他們卻擁有輝煌的一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自卑其實就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為什麼老要和自己過不去呢?你不覺得自己身上也有許多可愛的地方、令人驕傲的地方嗎?也許你不漂亮,但是你很聰明;也許你不夠聰明,但是你很善良。人有一萬個理由自卑,也有一萬個理由自信!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祕密,就在於它勇敢地挺起了胸膛,驕傲地扇動了翅膀。

自卑者需要的是調整對自我的認識角度,需要的是通過不斷地發展自我建立一種獨特的人生優勢。惟有在雄厚的生活實力之上建立起一種內在的自信,自卑者才不會因遭遇一些挫折、侮辱而輕易貶低、否定自己,也不會拿一些諸如“我長的是很醜嗎?”之類的話反問自己。

人如果某方面被社會和人們所承認,那麼其他方面也會跟着“沾光”,關鍵是要根據自己的性格、興趣、能力、條件,找到這樣的“發光點”讓其發揚光大。

2、忘掉自我

害羞的人都過分注意自我:我這樣説話好不好?我的衣着打扮是否得體?我開口求人,會不會唐突?人家拒絕我怎麼辦?滿腦子轉着這些念頭,結果越想越緊張,越緊張越拘謹,如不及時擺脱這種窘境,勢必導致交往失敗。

如果換一個角度想想:站在我身旁的這個入未必比自己高明,或許他也羞怯和害怕。在這種充滿信心的情況下,人就可以變得泰然自若,鎮定沉着,而精神上的忘我和放鬆一旦形成,自卑心理即被驅除。

3、加強社會交往實踐

勇敢地率先邁出求人的第一步。正如社會心理學家已經指出的那樣:一次成功的社交經驗會極大地破除社交神祕感和增強自己對社交的自信;多次成功的體驗,就會使人形成對社交的新的條件反射,學會自然大方地與任何人交往,坦誠磊落地與人相助相求,對驅除自卑心理很有益。沒有天生的社交活動家,社交恐懼症的最後旨根治只有在反覆的實踐鍛鍊中實現。

勵志文章1:別讓你所有的努力,都敗在了這一步 篇二

“為什麼越努力,越泄氣?”

後台有一位朋友對熊説,工作也快兩年了,覺得自己明明很努力,卻好像一直得不到領導的賞識和重用;

他很灰心泄氣,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比別人笨、能力比別人差。.。.。.

類似這樣的煩惱,相信很多人都有。

在熊爺看來,有時候並不是我們的能力或是智商問題;

而是在工作中,因為沒有顧好一些細節,而埋沒,或者弱化了我們的努力。

所以,別讓你所有的努力,都敗在了這一步:忽視職場中需要注意的各種細節。

因此今天,熊爺想為大家推薦一本“職場細節”之書:《新員工的差距是怎樣拉開的》。

書名雖然講的是“新員工”,但熊爺覺得,裏面所提及的細節,每個正在工作中的人,都很值得讀一讀。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企業、人事諮詢專家千田琢哉。

千田君根據自己20年的諮詢閲歷,以3300位主管與10000名上班族的對談經驗為基礎,總結出了每個職場人士都應該注意的一些細節,顧好這些細節,“不僅在職場,對未來的人生都價值連城。 ”

工作中,做到哪些細節,能為我們的努力大大加分?

今天,熊爺就從書中分享最有參考價值的幾個細節,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細節1:注意清潔,儘量留心體味

“因為清潔感和體味,導致職場人生屢遭不順的人,我親眼見過的案例數不勝數。”

作者認為,如果在職場中給人留下“這人嘴很臭”、“香水味太濃”之類的印象;

無論是對於同事,還是對於客户,都會讓人心生反感,阻礙自己事業的發展。

所以,作者建議:如果認為自己工作能力沒問題,卻人緣不夠好的話,不妨從清潔感和體味方面找原因,重新審視自己。

“如果睡過了頭,比起不刷牙就去上班的話,我寧可選擇遲到。”

細節2:看到別人要主動打招呼

“對方行色匆匆,是不是沒空和我寒暄?”

“他是領導,應該不屑和我打招呼吧?”

“他好像沒看見我,不如就算了吧。”

很多人或許都明白打招呼的重要性;但卻常常因為諸如上述的一些“心理活動”,產生了猶豫遲疑,因此沒有主動打招呼。

對此,作者説:就算對方沒看到你,眼神沒有對到,也要叫出對方的名字,主動跟對方打招呼;

如果不清楚對方的姓名,可以主動打招呼,自我介紹後,並詢問對方如何稱呼。

“打招呼的時候,不要考慮年齡、性別、職位等因素,而應主動出擊。”

熊爺覺得,微笑着向別人主動打招呼,就好像向對方遞過去一張金燦燦的名片,一定能為自己大加印象分~

細節3:在大家集中打卡前15分鐘到公司

作者認為,到達公司的時間,反映着對工作的熱忱程度。

提前到達公司的人,可以在上班之前調整好狀態,快速進入工作中;

而踩點甚至遲到的同事,不僅顯得一片慌亂,更不能在公司中留下好印象。

因此,作者建議我們:不妨提早15分鐘到達公司;

提前15分鐘,不僅能錯開擁擠高峯期,還能秩序井然地為一天的工作做好準備。

熊爺覺得,上班應如此,與客户約好洽談時、準備會議時亦然。

“堅持早到15分鐘,我保證一切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細節4:保持辦公桌的整潔

“養成保持辦公桌整潔的習慣,不僅為了美觀,還是為了效率。”

作者認為,讓辦公桌保持整潔的關鍵,是立即處理日常事務;

今日事若能今日畢,自然也不會有多餘的文件和雜物需要留存在桌面上。

反過來,一張整潔的辦公桌,也能減少自己內心的負擔,讓注意力更集中,反過來也能促進自己的工作效率。

熊爺覺得,當感覺到工作壓力大時,不妨整理整理自己的桌面,説不定就能原地滿血復活呢~

細節5:每三次出差,別忘了帶一次土特產

作者認為,每次出差,不用回回都購買土特產送給同事,但偶爾為之是很有必要的。

這樣做,不僅表達了對同事日常照顧的感激之情,也能夠更好地維護好與同事間的人際關係。

因此作者建議:不妨就按照每三次出差,帶一次土特產的頻率。

這樣,既能讓同事感受到用心,錢包也不至於大出血。

“真正的意義,不在於土特產本身,而是讓同事感受到你的惦念,禮輕情意重。”

細節6:對聘用自己的伯樂要勤加聯絡

“感謝,是職場生涯和生命中必不可缺的。”

作者表示,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對聘用自己的伯樂,以及其他特別重要的人,心懷感恩。

而這種感恩之情,應該通過行動來表現:

比如,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就應該向他們表達自己的心意,無論是一通電話,還是一次登門拜訪,還是一張明信片。

“不斷的感謝,能讓對方充分信任你,周圍人對你的評價也會顯著提升。”

熊爺也覺得,在我們努力工作之餘,應該要經常感恩那些曾經、以及正在幫助我們的人;

飲水思源,勿忘初心,每一步路才能走得踏踏實實。

細節7:誰都能做的雜事,更要認真完成

“雜事若能做得比其他人都好,反而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書中提及,諸如複印文件,整理資料,轉達留言這樣的雜事,恰恰是自我表現與鍛鍊的好機會。

比如,轉達電話留言,就很考驗一個人的溝通能力;而裝訂複印的文件,也有裝訂得順手與非順手之分。.。.。.

所以作者建議:無論任何雜事,都認真面對與完成,大家一定也能注意到你的付出與能力。

“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熊爺覺得,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的人,一定能成大事~

細節8:多讀書,汲取經驗

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會出現瓶頸期,導致我們的工作激情下降,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對此,作者認為,想改善這種困境的最簡單辦法就是:多讀書。

“通過閲讀,就能將數百人、數千人的經驗為己所用。”

作者認為,當面臨困境時,視角稍微擴大一些是很有必要的。

而養成閲讀的習慣,就能夠在遇到困難時,通過閲讀別人的經驗,幫助我們開拓視角,拓寬思路。

思路開闊了,或許我們就能幡然醒悟:自己正在面臨的困難,其實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得到釋然;

又或許,在書中找到了解決當下煩惱的辦法。

正如熊爺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在別人的故事裏,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勵志文章5:走出“舒適區”,你的人生才真正開始 篇三

不久前在路上遇到曾經的演講課老師。

老師看到我十分興奮,問我有無時間,可是給學妹學弟們傳授一下演講經驗。

因為平日的確忙碌,再加上水平有限,便被我婉拒。

告別老師之後,心裏卻還是有些感慨。

幾年前的我,性格內向,不善言辭,是連看到演講台都發抖的類型,殊不知也有今日,可以被人認可,得到邀約,自然也為自己的進步有些許欣慰。

説是經驗,太過誇張,若説心得,卻的確有。

其實不過一句話:

——人若是想進步,就要逼自己走出“舒適區”。

記得幾年前在課堂上,我與同班的同齡人一樣,懼怕登上三尺講台,懼怕當眾開口演講。

膽怯與自卑五五平分,怕舉手投足不堪登台,怕中式英文貽笑大方。

某天課上內容是小組討論,在討論完畢後,每組要選出一員代表,代表小組登台辯論。

我所在的小組有四人,算我在內,三女一男。男孩在討論的時候積極主動,熱情十分,可是在討論環節結束,要選出代表登台的時候,包括男孩在內的其他三人紛紛或是低頭垂目,或是裝看風景,任憑老師問了幾句“請XX小組代表上台——”都無人應答。

電光火石之間,一個念頭突然擊中了我:

如果我一直去逃避,一直不面對,那麼此時的這尷尬的一幕,會在未來無限重演。

我就永遠都學不會演講。

這樣下去,甘心嗎?

想到這裏,我下意識地站了起來,走到人前,説了兩個字:“我來。”當時老師的眼神稍顯驚訝,因為我一向給人的印象,是不聲不響,是內向沉默。

似乎就是從那天開始,我上了癮一般,逼自己積極去爭取每一次在別人看來避而不及的演講機會。不再怕犯www.本站baihuawen本站錯,因為每一次犯下的錯誤,我都會牢牢記在腦海裏,在台下一次又一次對着鏡子練習改正。

逐漸也愛上了演講的感覺,愛上了整場迴盪着自己不急不緩,嘹亮有度的聲嗓;整個人變成了在台下害羞內斂,在台上落落大方的模樣。

直到如今,不再怯場,反倒是逐漸練就了一身演講的氣勢。

身邊有朋友談到課業裏的presentation,一邊愁眉苦臉,一邊打趣我,説我在台上和台下是兩個人,彷彿blingbling在發光。

這種改變,讓我第一次意識到:

逃離“舒適區”,對一個人來説有多重要。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則帖子。

看完之後,天雷滾滾,血淚兩行,一針見血,難以反駁。

“每個人的選擇都是ta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出的最優的選擇。大部分人的最優解就是待在自己的舒適區,大部分人都是安全感的奴隸”。

真是對極。

何為“舒適區”?

它可以是難以改變的習慣,可以是不願變化的狀態,也可以是習以為常的嗜好。

它是廉價的安全感;是有慣性的懶惰。

不過它並非是一個貶義詞;

而是一箇中性詞。

一些人認為,待在“舒適區”是人生理想;

也有一些人認為,遠離“舒適區”為生活真諦。

於前者,“舒適區”就意味着最穩定的人生,意味着零風險的安全。

他們自認已經抵達了失去了上升空間的人生階段,不願再接受來自外界的刺激和控制,對某些事物追求的渴望已經淡化,對於此時的他們來説,穩定,就是進步。

而於後者,處於“舒適區”,不過是在用另一種方式消耗生命,打發時間——總是逃避不喜歡做的事情,總是挑選容易掌控的選項,沉迷於窩在舒適區,享受於此的安心和滿足。

的確,每個人都有權待在“舒適區”,有權享受,有權舒服。

只是真正的“舒適區”,絕對不是逃避成長的防空洞,也絕對不是“英年早逝”的墓誌銘。

它是基於一個人見過了真正值得奮鬥的事物之後,在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真正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之後,自主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

其實人生,就如同一場可以自己選擇難度的遊戲。

除了基礎難度,還有中等難度,高等難度……

當你覺得生活輕而易舉,成就感爆棚,很有可能你只是選擇了基礎難度。

而在你的圈子外,還有很多很多的人,甫一開始就是最高難度;且一路過關斬將,披荊斬棘;你所謂的目的地,也許只是他們眼中短暫歇腳的驛站。

人不怕懶惰,不怕膽怯;

怕只怕,懶惰成習慣,膽怯成常態。

俗話説,温水煮青蛙。很多時候,我們不知不覺,就變成了活在温水裏的青蛙,逐漸忘記了徹骨寒冷和燙皮火熱,對暖暖水温變得依賴,變得習慣。

所以更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人這一生,就是要在不間斷接受外界的刺激,以及內心對於目標的追求中,上下求索,咬牙前行。

只有不停地跳出固有的圈子,不停地遇見更大的世界,才能越發逼近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你會發現,遠離舒適區之後,

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與你共勉。

勵志文章1: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根本不用擔心什麼過勞死 篇四

每次發文提到努力工作學習,就有人來問:“那麼努力工作學習,身體不好了怎麼辦?不是那麼多人因為太過拼命過勞死麼?身體壞了可是得不償失啊。”

每次看到這樣的問題,都很想説一句:“您想多了。”大部分問這樣問題的人,根本還沒開始努力一點點呢,就開始未雨綢繆到過勞死了。

想一想,我們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

上班的時候能按點兒到就不錯了,上班一年200多天有多少時間真的認真努力又拼命?下班之後呢,走走逛逛,回家吃個晚飯,看看電視洗漱一下就睡覺了,週末出去逛街購物約會朋友聊天。

這樣的日子可能很多人覺得沒勁,應該努力一點。那麼,大部分人的努力是什麼樣的呢?

可能是今天看了一本書,明天跑了一圈步,後天做了一會兒瑜伽,大後天聽了半個小時的講座,就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如果這種狀態能夠堅持一禮拜,就恨不得發朋友圈,告訴全世界,自己真是太辛苦了。

但是,要是哪天看到有新聞報道説某某因為工作太拼命心臟病猝死了,就開始感歎,感覺自己是不是應該多注意一下身體,不要這麼拼命了,於是自己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吃飯睡覺刷微博朋友圈。等有一天看到別人因為努力工作升職了加薪了,成人生大贏家了,又開始發誓自己明天就開始努力!

你是不是也是這樣?

所以,能成為人上人的人總是少數的人。如果每一個人能把自己的努力狀態多持續哪怕三個月,你根本不會為自己的生活迷茫,也不會為自己賺不到錢而困惑,更不會覺得別人努力有什麼可勵志的,因為你自己就是個勵志故事啊。

我身邊有很多拼命的人,他們是怎麼拼命的呢?在我看來,我都不及他們的十分之一。比如投行的朋友一天工作十八個小時,當然他們工作很高危,但一般人的努力程度不是他們九牛一毛都沒有,你擔心什麼呢。今天我跟朋友談到,要是我過段時間生孩子,估計公號就要停更一個月吧,朋友説:“不會的,你看某某剛生完孩子,她生前幾天還在寫,生完兩週又開始了。”當時我跟她開玩笑説:“你真是喪心病狂的在逼我。”可見周圍的人比我們努力的有很多,他們都身體不好了嗎?他們都生命垂危了嗎?而你的努力,又只有他們的幾分之幾呢?你擔心什麼呢?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每個人身體條件和底子不一樣,每個人承受的能力,耐力和能力也不一樣,你要是連續每天看十頁書就倒下了,那是您身體也真是不太好。但大部分情況下,你還有一個殺手鐗保衞你的身體健康,那就是健身啊。

提到健身,我們又是什麼樣的表現呢?在國外,健身和曬肌肉是人民羣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在我們這兒,葛優躺佔據了大部分人的業餘生活。好不容易立志去健身,人還沒進健身房大門,先去買一堆健身器材,先下載一堆健身的app。真正到了健身房,再去買點私教課認真、按時、充分利用健身卡,一週能去三次,堅持一整年的,有多少?所以,你以為健身房那點年費能賺多少錢?還不是賺大部分辦了卡熱血仨禮拜,消失一整年的人的錢嗎?

如果你真的天天去健身房跑跑步,認真的上每一堂教練課,那麼你不需要羨慕別人的馬甲線,也不用尋找減肥祕方,看別人的減肥經驗帖了,健身房遇到的都這樣的人,早就倒閉了。

有同學説,那些拼命的人都熬夜,可是熬夜等於自殺,我熬夜早晨上班整個人都不好了。這句話非常對,熬夜不可取,可是你可以選擇早起啊。那麼多早起團打卡什麼的你參加過嗎?早晨五六點鐘出去跑個步看看多少人早就起牀了?説自己是睡神什麼的,那沒辦法,努力和健康比起來,您還是多睡覺吧。但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如果心裏沒什麼目標,也不健身激發身體活力,一天到晚思想上懶散什麼都不想幹,是個人都很想睡覺啊。

事情還沒開始做,就開始擔心這個擔心,恨不得給自己鋪一條絕對完美的路線,還要擔心會不會讓自己累着了,你咋這麼惜命呢?哪有那麼好的事兒呢?你覺得有,那你就慢慢等着吧,等到地老天荒,等到人老珠黃,看着別人從你眼前光彩奪目的走過吧,反正你別急就行。

微博有個網友説,他老師説過一句話:“腦袋是累不壞了。”説的對極了,但是腦袋可以閒傻的。

抓緊時間,多學知識,認真工作,多讀兩本書,就能讓你過勞死嗎?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根本不到傷身體的程度,何況你還可以健身鍛鍊啊。

最重要的是,不加班不學習的時候,你真的早睡了嗎?

勵志文章3:不能改變環境就改變自己 篇五

如果我們確實難以改變環境,為什麼不試着去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呢?

一個居民小區的外面是一個摩托車訓練場。每天天剛亮訓練場上就有五六輛摩托車,相互尾隨着在高低不平的鄉間土路上繞着圈,“嗒嗒嗒,嗒嗒嗒”地尖厲怪叫着。附近住户們向物業公司反映,希望務必儘快解決。可是物業公司經理説,他們已想了許多辦法,但就是解決不了。那些村民收入少得可憐,現在就指着這個摩托車訓練場地掙點錢。

問題解決不了,一拖再拖,其中一位態度強硬的業主揚言,若不解決,就要求退房。

但日子一天天過去,情況依舊。

可是那位揚言要退房的業主一改初衷,不僅不再退房,私下還流露出對小區整體的滿意。原來,那家業主一看矛盾難以解決,就乾脆把自家靠北的玻璃窗進行了徹底改造,改用雙層隔音玻璃。這一改,摩托車擾民問題自然也得到了解決。

是啊,如果我們確實難以改變環境,為什麼不試着去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呢?因為我們的快樂和痛苦畢竟由我們自己來主宰啊!

1、不要強調自己的專長

很多人總是躊躇滿志,渴望在好的工作崗位上一展自己的才華,要求工作單位考慮自己的專長。但是,你自己所謂的一技之長並不一定是用人單位所期待的專長,用人單位往往更注重於考察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對不同崗位的勝任能力。大多數情況下是用你的非專業才能,也就是説綜合素質高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如果你真有一技之長,也不要期待能一步到位。一個人的努力付出不會白費的,它將為你以後幹本專業起着良好的鋪墊作用。這是許多工作多年的人們經驗的總結。

因此,不要過分看重自己的專長,關鍵是要讓別人看重你的才能。

2、不要總是這山望着那山高

有的人也確實很有才氣,對自己手頭的工作也能夠勝任,可總以為自己沒得到重用,總以為自己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比例,因此當聽説某某到什麼單位拿了多少錢或升了什麼職時,便也跟着頻頻跳槽,幾年下來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仍然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單位,白白浪費了幾年光陰,要知道許多資歷與經驗要在工作的過程中才能積累,需要相對穩定的工作環境,老是這山望着那山高,終難有所收穫。

當然,絕對不是主張一個人非要在一個地方幹一輩子,因為那樣有時會限制一個人潛能的最大發揮,任何人都是希望能夠在工作一個階段後換個工作環境,去迎接更大的挑戰。但是,換工作環境的條件一定是感覺到自己已經盡職盡責了,如果再不離開就難以進步了,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更換工作環境才是合適的。

3、不要鋒芒畢露

重新開始一項新工作,應先將自己的鋒芒藏起來一半,咄咄逼入者只會給自己添麻煩。每個地方都有一些地方保護勢力,鋒芒太露會危及別人的利益,當然也會引起別人的不滿,因此真正聰明的人懂得有所保留,慢慢取得他人的信任。

4、要適應變化

“小天鵝”的“末日管理”讓“小天鵝”充滿生機。美國人的居安思危,使他們一生都在奮鬥,而中國人,大都安於現狀,害怕變化,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和美國人不知道差多少倍的原因。許多人不敢走出家門一步,他們還聚在國企單位分那少得可憐的一杯羹,真不知道萬一這杯羹突然打翻了他們該咋辦?

成功的人生應該總是不斷進取與創造的人生。

只有把成功作為一種信仰,時刻不忘成功的人才會不斷進取,才不會受制於生活環境的變化。一個人如果時時刻刻都能感覺到並預測到環境會發生什麼變化,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克服生活中的不利因素,並對於可能發生的變化採取積極可行的防範措施,而不是消極等待。他的人生道路一定越走越寬廣。

勵志文章5:真正強大的人,從不邋里邋遢 篇六

你的裝扮不僅影響着別人對你的印象,也在潛意識中影響着自己的行為。

01

我每天上班時,都特別希望能在電梯口與一位女同事偶遇。

這位女同事不是領導,不算漂亮,是單親媽媽,但是她每一次裝扮,都讓我有所期許。

因為她實在是太會打扮了。

有時是一身小黑裙配暗金色芭蕾舞鞋,有時是樹咖色坑條寬鬆羊毛褲配一件米色針織衫……她特別喜歡拎一個胖胖的蕾絲包,温暖的奶油色,真的特別可愛,但手提部分是生皮色皮革,又讓人覺得很適合成熟的人,當時她一定是愛極了它的設計才買的。

在工作中她是一位極踏實的員工,在家裏她也一定是一位温婉的好媽媽。她家裏應該有一隻貓,經常睡在她的布藝沙發上,陽台上種滿了睡蓮,每晚睡前,都躺在睡蓮旁邊的搖椅上,看看書。

不知為什麼,看她的衣着,總是忍不住對她進行一番美好的意想,如電影畫面般,在眼前徐徐而過。

看吧,一個人的穿着,真的會引起別人的無限遐想,影響着別人對你的印象。

02

有一次,我們倆一起參加單位的宣傳活動,正巧她就坐在我身邊。我對她説:“我喜歡你的每一件衣服呢!”

她有點害羞的笑了,説:“以前我不是這個樣子的,生活發生變故的那段時間,不修邊幅,每天邋邋遢遢,覺得活着了無生趣。”

直到有一天她送兒子學畫畫,碰到一位穿着一襲優雅長裙的媽媽,身邊站着穿了一身黃格裙子,頭髮戴同色繫髮帶的女兒,母女倆養眼極了。

兒子在她耳邊説:“媽媽,你也買一條這樣的裙子吧,你穿也好看!”她看看自己,穿着工作服,看看兒子,穿着一套不知多久沒洗的運動服和髒髒的運動鞋,突然心裏特別愧疚。

從那天以後,她每天都把自己和兒子收拾的乾淨、舒貼,她要讓兒子心裏時刻盛滿自信,他的媽媽不比別人差。直到有一天,她突然發現自己已然走出了生活的陰霾。

原來,每一番精緻打扮的背後,都是一顆強烈變好的決心。

03

我記得剛畢業實習時,單位女副總曾對一位衣着邋遢、總是遭遇不順的員工説:“你穿什麼樣的衣服,你就是什麼樣的人!”那句話讓我銘記至今。

那一刻,我腦海裏快閃出一個人,就是一身墨綠色天鵝絨窗簾改成洋裝,《飄》的女主角斯嘉。

當斯嘉決定去亞特蘭大借錢時,她自己已經好久沒買新衣服了。為了順利借到錢,她把母親的窗簾改成了“戰袍”。

那樣決絕的新衣,恰如其分地描畫了一個永遠不向厄運低頭的斯嘉。

千萬不要小瞧在困境中依然精緻、優雅的女人,她們是韌草,打不倒、踩不滅,內心永遠有一股翻盤的暗流。

教育家張伯苓常説:“人可以有黴運,但不可以有黴相。”

人生實苦,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勢必要經歷意想不到的磨難。然而即使日子再苦也不能以邋遢之色示人。

因為就像楊瀾説的:“沒有人有義務必須透過你邋遢的外表去發現你優秀的內在。”

你必須乾淨、得體、甚至是精緻,這是別人願意走進你、瞭解你的入口。它是機遇的轉角之一,更是每天努力工作、用心生活的自我儀式感。

04

為什麼“你穿什麼樣的衣服,你就是什麼人”?

因為我們發現,我們是住在衣服裏的靈魂,我們操控着它們,賦予它們氣度和故事,與其説我們穿衣服,不如説我們在和另一個可塑性極強的自己相處。

這麼説來,你的衣裝就是你的代言,一點都不為過。

曾經有人做實驗發現,當一個西裝筆挺的行人闖紅燈過馬路的時候,其他行人跟着他一起闖紅燈的概率,是一般狀況的三倍。

還有研究發現,醫生跟病人説話的時候,要是脖子上掛了一個聽診器,病人會更容易記住醫生所説的話,即便醫生完全沒有用到這個聽診器。

作家劉軒説:“衣服的確能影響人的觀感,而且在潛意識中影響人的行為。”

所以,我們要利用好衣服賦予我們的能量,要穿得像自己希望成為的模樣。

曾看過一個故事:

美國心理專家羅伯特·菲力浦有一次在辦公室接待了一個因自己開辦的企業倒閉、負債累累,到處乞討的乞丐。

乞丐説:“我決定跳到密歇根湖,了此殘生。”

在他説話的時候,羅伯特從頭到腳打量流浪者,他穿着臭氣熏天的破爛衣裳,已經向羅伯特透露,他對生活已經無望。

後來,羅伯特聽完乞丐的故事,説:“雖然我沒有辦法幫助你,但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可以介紹你去見本大樓的一個人,他可以幫助你賺回你所損失的錢,並且協助你東山再起。”

乞丐隨着羅伯特來到心理實驗室,和他一起站在一塊窗簾布之前。羅伯特把窗簾布拉開,露出一面高大的鏡子,鏡子裏立刻呈現出乞丐的形象。

羅伯特指着鏡子説:“就是這個人。在這世界上,只有一個人能夠使你東山再起,除非你坐下來,徹底認識這個人,重新認識他。否則,你只能跳進密歇根湖裏。因為在你對這個人作出充分認識之前,對於你自己或這個世界來説,你都是一個沒有任何價值的廢物。”

乞丐從頭到腳打量了自己幾分鐘,然後哭泣起來……

幾天後,羅伯特在街上碰到了這個人,而他不再是一個乞丐,他西裝革履,步伐堅定有力,原來的破爛頹廢,已經不見。

他感謝羅伯特先生,讓他找回了自己。他換回了之前的西裝,很快找到了工作。

後來,乞丐真的東山再起,成為富翁。

乞丐脱下乞丐服,就是和過去的自己告別,換上西裝,就是一次心理升級,一個滿懷信心的重新開始。

你想成為什麼樣子,一定要穿上與之相配的衣服,這是自律最好的助力,時刻給自己努力的心理暗示。

就像在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中,安妮。海瑟薇應聘時尚主編的助理,如果想成功,她必須選擇由土裏土氣變成時尚靚麗。當她真正變為時尚達人時,她也真正的勝任了那份工作。

莎士比亞説:“衣裳顯示人的能力。”

這種能力,就是一件看不見的衣裳,覆蓋在我們全身。它讓人在追求“真正想成為的自己”的路上,不會在挫折前倒下,也不會在誘惑裏停留,不豔羨別人,更不輸掉自己。

05

人與人之間形象的差距,表面上看是顏值的差距,實際是日積月累堅持的差距;表面看是氣質的差距,實際是教育涵養的差距;表面看是穿衣品味的差距,實際是內心境界的大不相同。

福樓拜説:“穿衣,是思想的生命之源。”

我們對穿衣打扮這件事賦予哲學眼光,就是把精神的力量物化,以便在世事的浮沉中,有所依持。

畢竟,真正強大的人,從不邋里邋遢。

職場勵志經典美文 篇七

初入職場的實習生,最大的坎兒是技能、經驗、人脈的不足,以至於想要開展一項工作時處處碰壁。初來乍到的新人面對偌大的企業系統,希望一展身手,取得領導和同事的信任和肯定無可厚非,所以大小事都願意嘗試,不想放過任何讓自己出彩的機會。但此時,“菜鳥”們不論業務能力還是溝通能力都無法承載他們的心高氣盛。

該階段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是適應和學習。首先,要適應所在企業的“軟環境”。每個企業都有其企業文化工作方式,作為新來的員工,應在此階段體會、瞭解企業的文化與氛圍。

其次,要適應企業內部人際交往的“規範”。如果新員工所加入的企業規模較大,那麼學會如何與他人溝通,如何逐級請示,如何在企業內部調動資源完成任務,如何安排工作……這些都是初入職場很重要的一課。

最後,要在接觸各個部門同事的過程中,學習他人的辦事技巧、風格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提升自己的實力,增加留任的籌碼,不然,就可能“倒”在入職門前。

新人疲於應付惰性強

在度過令人亢奮和新鮮的實習期後,留下來的大多數人會正式走進工作崗位,成為企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工作兩年左右,對於本職工作,職員能做出來一些成績,得到領導賞識;偶爾的一些小紕漏也會被領導大度地包容。

這時員工會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能做很多事情,做什麼事也都遊刃有餘。但是,囿於眼界和經驗,實際上此時員工的工作內容並沒有什麼改變,多數工作任務也沒有什麼挑戰。在日復一日、無驚無險地重複眼前的“自己的事”中,他們容易出現惰性而怠慢工作。

此時的他們其實是遇到學習的瓶頸期。不願意突破自己的工作範圍學新知識,就容易喪失工作激情。學習熱情的減退成為了他們這個階段最為突出的坎,表現為重工作、輕學習,只要完成工作任務,就容易有藉口將學習任務一拖再拖。

這階段的員工,關鍵要做到潛心學習,適當給自己制定一個能在一兩年內能實現的學習目標,還要開始培養主人翁意識,主動為企業發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要意識到不時刻提升自己的能力,很容易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被淘汰。